[转帖]香港資深時事評論員:和平崛起-北京如何化解周邊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2:59:01
和平崛起-北京如何化解周邊敵意</P>
</P>
</P>
● 邱震海(香港)</P>
</P>


  不帶偏見地看,最近半年,尤其是臺灣大選之後,北京面臨的整體國際環境明顯惡化。以臺灣、美國爲圓心,日本、俄羅斯和東南亞爲圓周,近幾個月北京面臨的周邊氣氛,猶如四月的天氣或充滿怨恨的新娘的臉蛋,一霎間佈滿烏雲。

  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幾個月前所謂“中美關係是建交32年來最好的時期”的話語,經五二○後美國在對台軍售問題的上的翻雲覆雨而成爲一場滑稽的記憶。日本與中國在東海大陸架能源問題上的爭執,俄羅斯“安大線”的夭折,以及來自南海疆域的種種警示信號,均向人們作出某種提示。

  與此同時,北京最近正式提出“富國強兵”的口號,並以“能戰方能言和”作爲其邏輯注腳。東山和福建沿海等地的演習,則似乎從一個側面強化了這一氣氛。

  今年年初,筆者曾談論過北京“戰略新思維”迫在眉睫一事,文中預言,今年北京面臨三件與其戰略利益密切相關的事情,即∶朝鮮核問題、臺灣問題和香港問題,三件大事,每一件都發生在中國的家門口乃至家門內,每一件都如已開始倒計時的定時炸彈,刻不容緩。

  半年多過去了,現在看來,真正困難的是臺灣問題∶不管過去十年北京對台政策有多少失誤,事到如今,北京再多的善意或“新思維”都已無濟於事,對外爲陳水扁所置若罔聞,對內則難以爲各種強硬派別和利益團體所接受。

  也正是在臺灣問題的背景下,北京的軍事強硬路線逐漸鮮明;而這一路線被放到中國整體國策框架下,就有了以強大國防保衛經濟建設成果的迫切感。

切忌僅從臺灣問題出發

  但北京需要非常清醒認識的一點是∶臺灣問題只是中國作爲大國的一個比較主要的方面。中國的整體國策,尤其是處理經濟和國防的關係,切忌僅從臺灣問題出發,而應綜合考慮中國的長遠利益。

  換言之,中國的綜合國力發展至今,“和平崛起”之路已經展開,其實面臨一個任何大國崛起過程中難免的浮躁和自我膨脹情緒;而這種情緒一不小心,就可能成爲阻止國家進一步發展的障礙。

  嚴格說來,北京最近面臨的的國際形勢惡化,只是中國近年逐漸險惡的周邊環境的一個縮影。無論在東北亞還是東南亞,抑或在中亞和南亞,從朝鮮核危機到南海海域爭端,從台海危機到日益緊密的美日軍事聯盟,從美軍尖刀直插後背的阿富汗到印巴潛在的核風險,中國面臨的都是一團團正在炙熱滾動的岩漿。

  究其原因,每一個潛在衝突點都有其直接契機和心理土壤,但從大框架上看無疑都與中國綜合國力的迅速增長有關,而且背後都有美國的影子;而由於台海危機而導致的戰爭風險,客觀上加劇了周邊國家對中國的恐懼。

  同時不可否認,中國近年從民間到政府的自我膨脹情緒,客觀上成爲這一緊張因素的催化劑。“大國外交”、“和平崛起”、“富國強兵”、“能戰方能言和”等一系列口號和策略,在一個不恰當的時空環境裏,將原本極富正面意義的事物推至極端,從而産生了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任何一個大國的崛起,都要經歷少則三四十年,多則五六十年乃至更長的時間。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的崛起之路才剛剛邁出了第一步,整個本世紀上半葉都將伴隨中國的崛起過程。因此,北京有必要迅速化解目前圍繞在中國周圍的敵意,從而爲今後幾十年的崛起鋪墊一個平穩的基礎。


化解周邊敵意的三個關鍵


  在這方面,北京須要把握住三個關鍵∶一、正確評估國際形勢,尤其是周邊環境及其敵意程度對中國的影響;二、正確把握臺灣問題的“度”及其在中國長遠發展中的位置;三、正確把握“安全優先論”的尺度,及其對“中國威脅論”的副作用。

  冷戰結束後國際格局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互動活躍,敵我難分。由於國際格局處於急劇重組過程中,因此各種勢力(尤其是潛在敵對方)無不各自保持高度警覺,但又注重接觸,希冀在探索式的互動中視對方政策取向來調整自身的政策。

  然而,正因如此,政策誤判幾率極高,決策者每每將互動中的臨界行爲視作實質策略,並制定相應的強硬措施,由此導致惡性循環。

  這一特點適用於中美、中日、中印和中俄關係,也適用於中國處理東南亞問題和臺灣問題。而北京需要做的是∶在探索式的互動中準確評估形勢,恰當發放信號,從而使對方制定出友善的政策。

  當然,臺灣問題是中國崛起過程中的死結。但臺灣問題除了可以運用上述思維外,同時還極須注意的是,中國的未來發展有其更爲長遠的利益,臺灣問題只是其中的一個麻煩,但絕非決定性的障礙;切不可僅從臺灣問題的角度來審視乃至確定國家長遠策略。

  與此有關,北京也須十分謹慎處理所謂的“安全優先論”或“富國強兵”策略。當然,任何一國的綜合國力發展到一定程度,都會面臨“經濟優先還是安全優先”的兩難命題,但國力強大只是一般情況下國家安全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若由此而導致周邊敵意聚集(目前已有此趨勢),那麽一個軍力強大的中國可能是一個更不安全的中國(更不要說由此給經濟發展帶來的代價)。

  因此,雖然鄧小平20年前的“韜光養晦”策略已有適應新形勢的必要,但在相當長的階段裏,中國還是應選擇“相對安全”的模式,亦即在基本消彌周邊敵意的基礎上,以先進但絕非超一流的軍力,安享主權、獨立、領土完整和國內自由。

  在這方面,近年彌漫在大陸的輕外交、重軍事的思潮,有必要引起北京的高度重視。

·作者爲香港資深時事評論員</P>和平崛起-北京如何化解周邊敵意</P>
</P>
</P>
● 邱震海(香港)</P>
</P>


  不帶偏見地看,最近半年,尤其是臺灣大選之後,北京面臨的整體國際環境明顯惡化。以臺灣、美國爲圓心,日本、俄羅斯和東南亞爲圓周,近幾個月北京面臨的周邊氣氛,猶如四月的天氣或充滿怨恨的新娘的臉蛋,一霎間佈滿烏雲。

  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幾個月前所謂“中美關係是建交32年來最好的時期”的話語,經五二○後美國在對台軍售問題的上的翻雲覆雨而成爲一場滑稽的記憶。日本與中國在東海大陸架能源問題上的爭執,俄羅斯“安大線”的夭折,以及來自南海疆域的種種警示信號,均向人們作出某種提示。

  與此同時,北京最近正式提出“富國強兵”的口號,並以“能戰方能言和”作爲其邏輯注腳。東山和福建沿海等地的演習,則似乎從一個側面強化了這一氣氛。

  今年年初,筆者曾談論過北京“戰略新思維”迫在眉睫一事,文中預言,今年北京面臨三件與其戰略利益密切相關的事情,即∶朝鮮核問題、臺灣問題和香港問題,三件大事,每一件都發生在中國的家門口乃至家門內,每一件都如已開始倒計時的定時炸彈,刻不容緩。

  半年多過去了,現在看來,真正困難的是臺灣問題∶不管過去十年北京對台政策有多少失誤,事到如今,北京再多的善意或“新思維”都已無濟於事,對外爲陳水扁所置若罔聞,對內則難以爲各種強硬派別和利益團體所接受。

  也正是在臺灣問題的背景下,北京的軍事強硬路線逐漸鮮明;而這一路線被放到中國整體國策框架下,就有了以強大國防保衛經濟建設成果的迫切感。

切忌僅從臺灣問題出發

  但北京需要非常清醒認識的一點是∶臺灣問題只是中國作爲大國的一個比較主要的方面。中國的整體國策,尤其是處理經濟和國防的關係,切忌僅從臺灣問題出發,而應綜合考慮中國的長遠利益。

  換言之,中國的綜合國力發展至今,“和平崛起”之路已經展開,其實面臨一個任何大國崛起過程中難免的浮躁和自我膨脹情緒;而這種情緒一不小心,就可能成爲阻止國家進一步發展的障礙。

  嚴格說來,北京最近面臨的的國際形勢惡化,只是中國近年逐漸險惡的周邊環境的一個縮影。無論在東北亞還是東南亞,抑或在中亞和南亞,從朝鮮核危機到南海海域爭端,從台海危機到日益緊密的美日軍事聯盟,從美軍尖刀直插後背的阿富汗到印巴潛在的核風險,中國面臨的都是一團團正在炙熱滾動的岩漿。

  究其原因,每一個潛在衝突點都有其直接契機和心理土壤,但從大框架上看無疑都與中國綜合國力的迅速增長有關,而且背後都有美國的影子;而由於台海危機而導致的戰爭風險,客觀上加劇了周邊國家對中國的恐懼。

  同時不可否認,中國近年從民間到政府的自我膨脹情緒,客觀上成爲這一緊張因素的催化劑。“大國外交”、“和平崛起”、“富國強兵”、“能戰方能言和”等一系列口號和策略,在一個不恰當的時空環境裏,將原本極富正面意義的事物推至極端,從而産生了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任何一個大國的崛起,都要經歷少則三四十年,多則五六十年乃至更長的時間。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的崛起之路才剛剛邁出了第一步,整個本世紀上半葉都將伴隨中國的崛起過程。因此,北京有必要迅速化解目前圍繞在中國周圍的敵意,從而爲今後幾十年的崛起鋪墊一個平穩的基礎。


化解周邊敵意的三個關鍵


  在這方面,北京須要把握住三個關鍵∶一、正確評估國際形勢,尤其是周邊環境及其敵意程度對中國的影響;二、正確把握臺灣問題的“度”及其在中國長遠發展中的位置;三、正確把握“安全優先論”的尺度,及其對“中國威脅論”的副作用。

  冷戰結束後國際格局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互動活躍,敵我難分。由於國際格局處於急劇重組過程中,因此各種勢力(尤其是潛在敵對方)無不各自保持高度警覺,但又注重接觸,希冀在探索式的互動中視對方政策取向來調整自身的政策。

  然而,正因如此,政策誤判幾率極高,決策者每每將互動中的臨界行爲視作實質策略,並制定相應的強硬措施,由此導致惡性循環。

  這一特點適用於中美、中日、中印和中俄關係,也適用於中國處理東南亞問題和臺灣問題。而北京需要做的是∶在探索式的互動中準確評估形勢,恰當發放信號,從而使對方制定出友善的政策。

  當然,臺灣問題是中國崛起過程中的死結。但臺灣問題除了可以運用上述思維外,同時還極須注意的是,中國的未來發展有其更爲長遠的利益,臺灣問題只是其中的一個麻煩,但絕非決定性的障礙;切不可僅從臺灣問題的角度來審視乃至確定國家長遠策略。

  與此有關,北京也須十分謹慎處理所謂的“安全優先論”或“富國強兵”策略。當然,任何一國的綜合國力發展到一定程度,都會面臨“經濟優先還是安全優先”的兩難命題,但國力強大只是一般情況下國家安全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若由此而導致周邊敵意聚集(目前已有此趨勢),那麽一個軍力強大的中國可能是一個更不安全的中國(更不要說由此給經濟發展帶來的代價)。

  因此,雖然鄧小平20年前的“韜光養晦”策略已有適應新形勢的必要,但在相當長的階段裏,中國還是應選擇“相對安全”的模式,亦即在基本消彌周邊敵意的基礎上,以先進但絕非超一流的軍力,安享主權、獨立、領土完整和國內自由。

  在這方面,近年彌漫在大陸的輕外交、重軍事的思潮,有必要引起北京的高度重視。

·作者爲香港資深時事評論員</P>
<P>沒有人看嗎?</P>
<P>汉奸文章。</P><P>以委曲求全、放弃自身根本利益、牺牲国家安全来讨好列强,可笑可悲可恶!</P>
<P>有人说,中国不能有航母.因为这会破坏我们爱好和平的形象,会影响周边国家对我们的好印象!!!</P><P>可笑呀 可笑呀1!</P><P>要知道国与国之间没有温存的朋友  只有赤裸裸的利益伙伴!</P>
<P>明显带有美国的口吻,消除周边国家的敌意?你知道这些国家的背后谁在支持吗,靠!是美国,真正对中国有敌意,想要终结你的发展的美国。</P><P>所以说现在就要准备打人的家伙,不然等你有钱的时候在买就TM完了</P>
<P>‘和平崛起’俺的理解就是要把中国的军力强大到让周边放弃抵抗!!!那才叫和平!!</P>
<B>以下是引用<I>重剑无锋</I>在2004-9-1 2:21:00的发言:</B>

<P>‘和平崛起’俺的理解就是要把中国的军力强大到让周边放弃抵抗!!!那才叫和平!!</P>


不错
<P>强大? 何谓强大? 是比俄罗斯强大? 还是比美国强大?</P><P>你知道你所谓的强大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吗? 麻烦你说这个话之前先动动脑子好吗?</P><P>像美国那样 发了几十年的国难财 挣了不知道多少黑心钱 才有那么强的实力 </P><P>咱们要和平的崛起 2020年是咱们的第一步 只要台湾不独立 不搞僵 估计咱们这边不会轻易的出兵 </P><P>现在咱们就是在"经济优先"和"安全优先"中找一个平衡点 只能说是尽量的平衡 </P><P>要按你那逻辑 那不打起仗来才怪呢  </P><P>情绪激动并没有错 但不要盲目的冲动 他里面可能说的有点假 说也太险恶了点</P><P>不过也不是没有真的</P>
<B>以下是引用<I>tftaaa</I>在2004-9-2 22:14:00的发言:</B>

<P>强大? 何谓强大? 是比俄罗斯强大? 还是比美国强大?</P>
<P>你知道你所谓的强大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吗? 麻烦你说这个话之前先动动脑子好吗?</P>
<P>像美国那样 发了几十年的国难财 挣了不知道多少黑心钱 才有那么强的实力 </P>
<P>咱们要和平的崛起 2020年是咱们的第一步 只要台湾不独立 不搞僵 估计咱们这边不会轻易的出兵 </P>
<P>现在咱们就是在"经济优先"和"安全优先"中找一个平衡点 只能说是尽量的平衡 </P>
<P>要按你那逻辑 那不打起仗来才怪呢  </P>
<P>情绪激动并没有错 但不要盲目的冲动 他里面可能说的有点假 说也太险恶了点</P>
<P>不过也不是没有真的</P>

<P>
<P>‘强大’对于中国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P>
<P>现阶段中国所需要的强大就是首先要保证台湾不敢逾越独立的鸿沟!!!不要说什么一国两制,也别指望国际舆论。台湾不敢独立的唯一的原因就是我们大陆军力能够威胁他们!!</P>
<B>以下是引用<I>重剑无锋</I>在2004-9-1 2:21:00的发言:</B>

<P>‘和平崛起’俺的理解就是要把中国的军力强大到让周边放弃抵抗!!!那才叫和平!!</P>
<P>中國的未來發展有其更爲長遠的利益,臺灣問題只是其中的一個麻煩,但絕非決定性的障礙;</P><P>从这句话就看的出这香港資深時事評論員,不咋地</P>[em03][em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