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东方环球时事评论(最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2:16:07
法带头承认利反对派机构:拟向反对派控制的班加西派大使

【巴黎消息】据法新社3月10日报道,法国3月10日宣布承认利比亚反对派日前成立的全国委员会,成为首个承认该委员会的国家。此外,法国还宣布将向利比亚反对派控制的城市班加西派遣大使。
法国总统萨科齐当天在巴黎接见利比亚反对派委派的特使后声明称,利比亚全国委员会为“唯一代表利比亚人民的合法机构”。

资料:俄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法律 批准美过境俄罗斯向阿富汗运输军用物资

【东方档字NO.201103100422】据俄新网报道,克里姆林宫新闻处9日称,俄罗斯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已签署法律,批准过境俄罗斯,向阿富汗转运武器的俄美协议。
报的指出,这项协议是2009年7月6日在莫斯科签署的,协议给过境俄罗斯转运武器、军事技术设备、军用物资以及参与驻阿富汗国际安全援助部队行动的人员提供了国际法律依据。
同时,该协议也给过境俄罗斯、为美国提供后勤保障的国家转运武器、军事技术设备、物资和人员提供了国际法律依据。

资料:美联社社长在平壤参观访问

【东方档字NO.201103100105】朝鲜中央通讯社3月10日提供的照片显示,美联社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汤姆·柯利在朝鲜首都平壤参观平壤文化展览会。美联社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汤姆·柯利8日抵达朝鲜访问。

【时事点评】针对第一则新闻素材,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

据消息人士透露,法国和德国向安理会提交的在利比亚上空建立禁飞区的建议坚持要对的黎波里展开军事行动,但未得到俄罗斯和中国的支持。

●有关“禁飞区”的问题,我们曾经给出这样的一组观点

针对有关“在利比亚上空建立禁飞区”的问题,在之前的点评 中,我们曾经给出这样的一组观点,即:
第一个观点:“维持叙利亚局势基本稳定”是“国际社会(主要由中欧俄组成、包括阿拉伯联盟)中“大多数”为“埃及之乱”的“后续发展”设置的“止损点”。
而“利比亚之乱”则是“国际社会”观察“埃及之乱”之“后续发展”最终将何去何从的“观察点”。
第二个观点:在欧盟不顾以色列(实际上是美国)的强烈反对、并“默认”“埃及新政府”向伊朗军舰开放苏伊士运河之后,从而支持伊朗与叙利亚海军进行联合军事演习,从而也“间接明确”了“叙利亚”是“欧盟”在“埃及之乱”之“后续发展”中的“止损点”之后,在“利比亚之乱”这个“观察点”上,在欧盟(法国)与美国主张“立刻设立禁飞区”、甚至不经联合国授权就军事介入利比亚的立场“保持距离”的同时,且“公开重温”地中海联盟之美梦的背后,恰恰是“第六组观点”的“现实注脚”。
所谓“第六组”观点,是指:
第六组:

第一,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值得强调的是:由于国际力量对比较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前有了实质性变化,因此,对“埃及之乱”的“幕后策动势力”而言,最大的危险并不在于“埃及之乱”本身,而在于“其后续发展”的不可控。
而埃及国内反美势力的影响力迅速扩大,特别是,随之爆发的巴林之乱,都已说明:尽管“策动者”极力想将“埃及之乱”的后续发展导向“欧亚海上航线之乱”,但在其它势力(比如、伊朗、土耳其、叙利亚等中东国家、特别是策应这些国家的中俄、也包括欧盟等)的“绝不坐视”下,其“后续发展”不仅没有完全按“美国策划稿”走,且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埃及之乱”及“其后续发展”最终极可能“脱稿”运行、直到失去控制。
第二,我们认为,一旦如此,则必将直接伤及对“美国中东安全框架”而言非常重要的“中东维稳”、从而“极可能”迅速瓦解美国主导的中东安全格局,并同时迅速强化“欧美中东和平双边决策框架”的“欧盟权重”,最终令“欧盟的中东安全角色”迅速吃重。如果“西方资本内部(欧、美资本)”届时能达成某种共识的话。
第三,我们还认为,一旦欧盟地中海计划“借此吃重”迅速成型、或者在“地中海计划”战略掩护下的“欧盟全面整合进程”提前“实质性完成”,进而吸引“美国资本”决心携带美国的技术、人才、财富流向欧洲,从而抛弃美国、甚至以牺牲美国国家利益为“见面礼”、最终与“欧洲国家利益结合”,那么,“美国国家利益”无疑会成为“埃及之乱”的最大受害者。
.....................................

第三个观点:基于“第六组观点”,从“美国利益(或者美国资本利益)”事先没能防止“巴林之乱”、且在“利比亚之乱”中也无法代言“北约”、北约核心成员(比如法国)与“中俄”以及“阿拉伯联盟”一道,公开“反对未经联合国授权军事介入利比亚”之情况来看,在将“埃及之乱”导向“欧亚海上运输线之乱”、或者“东亚海上运输线之乱”、特别是“中国海上运输线之乱”的过程中,尽管“美国资本”一再向“欧洲资本利益”、特别是“欧盟国家利益”示好,但出于“互不信任”、且“彼此间矛盾”的“不可调和性”、或者“很难调和性”等原因,这一“导向进程”明显脱离了“原稿”。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也就为“非美势力”利用“利比亚之乱”这个“观察点”做“埃及之乱”的“后续文章”提供了“操作空间”。

第四个观点:而所谓“第六组观点”的“现实注脚”,则是对“第六组”的“现实解读”,即:

......................................
第一,由于埃及国内反美势力的影响力迅速扩大,特别是,随之爆发的巴林之乱,都已说明:尽管“策动者”极力想将“埃及之乱”的后续发展导向“欧亚海上航线之乱”,但在其它势力(比如、伊朗、土耳其、叙利亚等中东国家、特别是策应这些国家的中俄、也包括欧盟等)的“绝不坐视”下,其“后续发展”不仅没有完全按“美国策划稿”走,且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埃及之乱”及“其后续发展”已经“脱稿”运行、且正在失去控制。
第二,我们认为,在“埃及之乱”及“其后续发展”已经“脱离”策动者的“预案”运行、且正在失去控制的同时,已然直接伤及对“美国中东安全框架”而言非常重要的“中东维稳”、从而正在迅速瓦解美国主导的中东安全格局,并同时迅速强化“欧美中东和平双边决策框架”的“欧盟权重”,最终令“欧盟的中东安全角色”迅速吃重。如果“西方资本内部(欧、美资本)”届时能达成某种共识的话。

第三,我们还认为,从欧盟(法国)公开与美国的利比亚政策保持距离、并强调“重建地中海联盟、强化欧洲共同安全政策,加强与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国家的伙伴关系,将是今后法国外交的重点”的最新发展来看,欧盟的“地中海计划”显然“在打算”借助欧盟的“中东安全角色吃重”而“迅速成型”,且“在打算”继续掩护“欧盟全面整合进程”进一步展开、以利其“加速完成”。
第五个观点:我们认为,如果从这个层面观察问题,那么,通过“利比亚之乱”这个观察点,我们其实可以看到这样一种“局面”,即:
从欧盟(法国)公开反对美国“不经联合国授权、就立刻军事介入利比亚的主张”来看,特别是,从欧盟“默认”“埃及新政府”向伊朗军舰开放苏伊士运河、从而“间接支持”伊朗与叙利亚海军进行联合军事演习的情况来看,“欧美中东和平双边决策框架”的“欧盟权重”显然在“极力地自我主张欧盟的权利”,这就是说,尽管美国主导的中东安全格局正在走向瓦解的路上,但“欧美中东和平双边决策框架”的“欧盟权重”仍然“有待强化”,“欧盟的中东安全角色”仍然“有待吃重”,也就是说:“西方资本内部(欧、美资本)”还“有待于达成某种共识”。
如果从这个层面去观察“第六组的第三”,那么,我们其实又可以这样解读,即:

从欧盟(法国)公开与美国的利比亚政策保持距离、并强调“重建地中海联盟、强化欧洲共同安全政策,加强与中国、印度、巴西等人新兴国家的伙伴关系,将是今后法国外交的重点”的最新发展来看,欧盟的“地中海计划”显然“在打算”借助欧盟的“中东安全角色‘有待(注意这一用词变化)’吃重”而“强行成型(注意这一用词变化)’”,且“在打算”继续掩护“欧盟全面整合进程”进一步“强行展开(注意这一用词变化)”、以利其“加速完成”。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一旦“志在取代美国霸权”的“欧盟全面整合进程”取得“实质性完成”,那么,也就等同于“旨在永续美国霸权”的“美国大中东计划”不再有任何机会,如果仅局限在“西方内部”看问题,那么,一个完全整合的欧盟(特别是军事整合),就会成为吸引“美国资本”决心携带美国的技术、人才、财富流向欧洲的“黑洞”,“美国资本”将为“黑洞”的强大引力所吸引,必将抛弃美国、甚至以牺牲美国国家利益为“见面礼”、最终与“欧洲资本利益、特别是欧洲国家利益结合”。
毫无疑问,一旦“这一趋势得以形成、并不可逆转”,那么,“美国国家利益”无疑会成为“埃及之乱”的最大受害者。


第六个观点:在“美国东北亚政策”摆出“决心重新做人”的姿态、从而实质性缓和朝鲜半岛局势之后,在“胡*锦*涛主席访美取得暂时性成功”之后,之前强行介入中东、且在恨不得立刻打倒美元本位制的欧盟与俄罗斯的策应下,已经将中东推向了“中东破局”之“不可逆进程”的中国,显然已经将主推“中东破局”的大旗交给了俄罗斯。

另外,结合俄罗斯外长在“埃及之乱”后就公开警告“西方不要鼓动中东国家反对派上街”的情况,以及俄罗斯放话“不再与日本就主权问题进行谈判(这意味着俄罗斯不再考虑日本、其实是美国、还有韩国与俄罗斯的经济合作,并以此作为进一步孤立中国的条件)”的事实,可以肯定的是,俄罗斯已经大力介入了。
显然,就如我们当时所强调的是,这就是俄罗斯与美国玩“东欧事情、甚至任何重大问题都在中东谈”的大好时机!

同样,我们还说过,在中国与俄罗斯之后,在中东这个“大国间主要战略利益交易平台”上,欧盟也在等待时机,随时准备接替俄罗斯,从而“轮番上场”,依次与美国玩“一切重大问题都在中东谈”的“淘宝游戏”。

第七个观点:东方评论员认为,在中国已经将推动中东破局的“主推手”交给俄罗斯、且欧盟也准备接上的档口,在“叙利亚”这个止损点暂未触及,“利比亚”这个“观察点”仍有待观察的情况下,之前通过“东亚问题在中东谈”而获益非浅的北京,目前似乎正在“剑风一转”,开始借“埃及之乱”有可能被“策动者”有意思引导为“欧亚海上运输线之乱”、甚至“东亚海上运输线之乱”、从而令“东亚国家经济”、或者“印度经济”开始思考“各自生路”的机会,开始了“欧亚海上运输线之乱”的问题“在亚洲大陆处理”的进程。
●“中欧俄”的“中东政策”显然已经出现了“某些共同点”

事实上,上述观点在近期讨论中被反复提及,之所以如此,在于我们认为:

第一,不论是在“第三波排列组合”中与美国直接交手的、通过“东亚事情在中东谈”、从而将中东局势强行推至“不可逆转之破局进程”的中国也好;还是在“第四波排列与组合”中接手中国、成为“中东破局进程”之“以埃及之乱、巴林之乱、利比亚之乱为关键节点”之“目前阶段”的主力推手、从而参照“东亚事情在中东谈”的“游戏套路”、与美国大玩“东欧、甚至任何重大问题都在中东谈”、尽情从美国那里淘换“重大、甚至核心战略利益”的俄罗斯也罢;更或者是已经公开登场、开始“接手”俄罗斯,参照“东亚事情在中东谈”的“游戏套路”、准备与美国大玩“一切重大问题都在中东谈”的欧盟也一样,在经过“前三波的排列与组合”、且“依次”在不同的层面(俄罗斯侧重于政治特别是军事层面,欧盟侧重于经济特别是金融层面,中国则是包含了上面两个层面)、与美国“直接交手”之后,毫无疑问的是,它们的“中东政策”显然已经出现了“某些共同点”:

其一,它们都在以均远离各自“重中之重”的“中东方向、或者准备的讲、是中东和平进程”为“大国间主要战略交易平台”,并以此取代此前的、“中国的重中之重”之“南亚方向”。
其二,在“该平台”上、它们凭借着与美国进行战略交换、或者迫使美国进行战略交换的策略,均源于“东亚问题在中东谈”的“游戏原理”,甚至可以说是同一个“游戏”;

其三,它们的“中东政策”还有个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轮番上场”或者“依次交易”。

●就目前而言,总体上看,“中欧俄”的中东政策并没有受到“埃及之乱”的实质性影响

第二,在“叙利亚”这个“止损点”暂未触及的情况下,通过“利比亚”这个“观察点”,特别是,通过观察从“埃及之乱至巴林之乱、再到利比亚之乱”的整个过程(尽管中间还有阿求及利亚、伊朗、沙特阿拉伯国内局势动荡,但这些暂时还是插曲),以及伴随“整个过程”而出现的“中美之间(朝鲜半岛局势的最新变化)”、“美俄之间(美国副总统拜登高调访俄,俄罗斯)”、“欧美之间(法国新外长强调“地中海计划”是法国外交首要任务,美国几家评级公司突然发疯式地调降希腊、西班牙等欧洲国家主权信用级别)”的“彼此互动”,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由于暂守住了“叙利亚”这个“止损点”,因此,就目前而言,总体上看,“中欧俄”的中东政策,不仅没有受到“埃及之乱”的实质性影响,反而正在按原计划“轮番上场”、并迫使美国“依次交易”。

第三,而基于我们之前的讨论,特别是基于“胡*锦*涛主席访美只是‘暂时性成功(详细分析请参阅之前讨论纪要)’、中国在中东“收手”只是表面的、只是将“主推”中东破局进程的工作暂时交给了俄罗斯、自己则暗中继续、且‘必须继续’推动中东破局”的判断,结合“第7个观点”,我们也就不难明白:

其一,所谓“美联社社长在平壤参观访问”、其实与“美国准备向朝鲜提供粮食援助”类似,不过是想通过主动缓和“中美之间在中东方向的对立”的方式,一方面“劝说”中国将“收手中东”的“表面工作”进行到底,从而尽可能地弱化中国俄罗斯的战略策应,弱化对“地中海计划”的支持力,一方面又“拐弯抹角”地用一切手段、继续用“南亚破局”三种方式的“第三种可能性”威胁中国而已。

其二,所谓“美国副总统拜登高调访问俄罗斯”,不过是一个“表象”,是俄罗斯这个“现阶段的主推手”、分别以“巴林之乱”为“着力点”、以“利比亚之乱”为“观察点”、以“叙利亚”为“止损点”,并将它们作为“三个重要参数”,一一注入那个“什么重大问题都可以在中东谈”的“盗版游戏”,迫使美国在中东这个主要交易平台、不得不“继续参与交易”的“表象”而已。

其三,不论是“法国首先承认利比亚反对派成立的临时机构、并准备向反对派控制的地方派驻大使”,还是“法国和德国向安理会提交的在利比亚上空建立禁飞区的建议坚持要对的黎波里展开军事行动”,也不过“欧盟”眼里盯着“其一(中美交易)”与“其二(俄美交易)”、心里防着“其一”与“其二”,手头又准备学着“其一”与“其二”的“投石问路”而已。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内容,我们再来阅读几则新闻片段。
埃及副总理贾马尔等会见中国副外长翟隽
【开罗消息】据媒体报道,埃及副总理贾马尔、外交部长阿拉比在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翟隽9日至10日访问埃及期间分别会见了翟隽一行。
翟隽在会见时表示,中埃关系源远流长,双方在政治上相互信任,经济上互利共赢,国际事务中协调配合。在双方共同努力下,近年来中埃战略合作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中方珍视中埃友谊,衷心希望埃及实现稳定和发展,无论形势如何变化,中方同埃及发展战略合作关系的愿望不会改变。
翟隽还对不久前埃方对中方接回在埃及滞留人员、中国公民从利比亚经埃及撤离回国所提供的协助与便利表示感谢。
贾马尔和阿拉比介绍了埃及当前形势,表示发展对华关系是埃方既定政策,不会因形势的变化而改变。埃方高度赞赏中国对当前地区局势的立场,希望借鉴中国成功的发展经验,并愿与中方一道,推动两国关系在新时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访问期间,翟隽还与埃及外交部亚洲事务部长助理希贾齐举行了会谈。

印巴选择同一日试射导弹 显示实力
【综合消息】据媒体报道,为进一步提高导弹能力,印度3月11日成功试射了两枚自主研发的可携带核弹头的弹道导弹,两枚导弹是从奥里萨邦沿海的不同地点发射的,射程都可达350公里。
“弓”型导弹是在当地时间上午10∶05分从一艘军舰上发射的,而“大地-II”地对地短程弹道导弹是在11∶00左右从钱迪普尔综合试验场发射的。

2010年3月27日也曾进行过一次成功的类似试验,当时“大地-II”和“弓”型导弹是“同时”发射的。
“弓”型导弹被认为是海基型的“大地”导弹,它属于液体推进的单级导弹。其有效载荷为500千克,能携带核弹头和常规弹头。这种导弹能够非常精确地击中海上和沿岸目标。它长10米,直径1米,重6吨。
在谈到“大地-II”导弹时,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的一名科学家说,该导弹已在军队中服役,这次试射是战略部队司令部进行的一次常规试验。
印度官员说,11日的试射是国防科学家为测试导弹的各种参数而进行的常规试验。
印度为加强国防能力而开发了一系列导弹,其中包括“大地”短程弹道导弹、“烈火”和“天空”中程导弹、“毒蛇”反坦克导弹以及与俄罗斯共同开发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
印度的导弹大部分都是为与巴基斯坦可能发生的冲突准备的。11日的试射不太会加重两国间的紧张局势,因为两国都经常进行这类导弹试验。
两国在进行远程导弹试验前一般会相互告知。现在还不清楚印度是否将11日的试验提前告知了巴基斯坦。
军方说,巴基斯坦今日试射了一枚能携带核武器的短程地对地导弹。
“哈夫特-2”导弹可以飞行远至180公里。
军方在声明中说:“‘哈夫特-2’导弹可以携带常规弹头,也可以携带核武器,精确度很高。”军方还说,试射很成功。
在其老对手印度进行了核试验仅仅几日后,巴基斯坦也在1998年5月进行了核试验。

美国国防部情报局高官称:朝鲜核弹头或已经小型化

【华盛顿消息】据媒体报道,美国国防部情报局负责人罗纳德·伯吉斯在参院军事委员会的听证会上说:“朝鲜可能已经研制出小到能够装备在导弹和飞机上的核弹头”,“朝鲜目前可能已经拥有多枚核弹头,能够通过弹道导弹、飞机以及常规方式投放。”
伯吉斯说:“我们预计,朝鲜将继续试射导弹,包括‘大浦洞’2型洲际弹道导弹在内,以提高其性能。在对‘大浦洞’2型导弹进行更多试射的情况下,朝鲜也许会研制出能够打到美国本土的洲际弹道导弹。”
这位美国间谍组织负责人还警告说,朝鲜可能会发起更多挑衅。他在听证会上说:“但据我们的评估,目前朝鲜对韩国发动常规进攻的可能性很小。”

欧盟各国在法国承认利比亚反对派的问题上意见不一
【布鲁塞尔消息】据媒体报道,针对法国稍早承认了由盘踞在东部城市班加西的一些叛军成立的利比亚全国委员会一事,10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外长会议上,似乎没有任何欧盟成员愿意步法国的后尘。
报道称,英国表示,它的政策一向是承认国家,而不是国家内部的组织。意大利则说,欧盟各国应步调一致。
而德国外长韦斯特韦勒则表示:“我们不想卷入北非的战争”,“我们支持实现和平”,但必须明智且谨慎地作出决定。
欧盟外长凯瑟琳·阿什顿说:“在没有联合国参与的情况下不会急于采取进一步举措。”

【时事点评】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曾经强调:

第一,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叙利亚”暂时安全,巴基斯坦、印度局势虽然需要高度警惕,但暂也没有大的变化,且俄罗斯、特别是欧盟都在忙着与美国玩“东亚问题在中东谈”的“盗版游戏”的同时,在防止“埃及之乱”演化为专门针对中国的“中国海上运输线之乱”的问题上,根据我们的观察,中国其实在做六件事情,即:

第一件事,尽量与在“以色列袭击土耳其国际救援船队”时“初步成型”的“国际社会(中欧俄、阿拉伯联盟、南美国家)等”保持一致,尽最大努力全力维护“欧亚海上运输线”的稳定。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种努力”将是一面旗帜,也是一面照妖镜,打出“这面旗帜”的一大功用,就是“加倍”其“照妖镜”的功用,也就是说:任何破坏“欧亚海上运输线稳定”的势力,都将是人类与良知的“公敌”;

第二件事,尽量支持“地中海计划”,从而尽可能拉高“策划”“埃及之乱”的“幕后势力”与欧盟进行“中东妥协”的“妥协成本”;

第三件事,将“南亚方向用兵”提升至“战略动员”层面(比如,与巴基斯坦举行一系列‘最贴近实战’的联合军事演习,以完成相关战争部署),以尽可能拉高“策划”“埃及之乱”的“幕后势力”与欧盟、俄罗斯、甚至印度进行“南亚妥协”的“妥协成本”;

第四件事,也是最重要的,在中国已经将推动中东破局的“主推手”交给俄罗斯、且欧盟也准备接上的档口,在“叙利亚”这个止损点暂未触及,“利比亚”这个“观察点”仍有待观察的情况下,之前通过“东亚问题在中东谈”而获益非浅的北京,目前似乎正在“剑风一转”,开始借“埃及之乱”有可能被“策动者”有意思引导为“欧亚海上运输线之乱”、甚至“东亚海上运输线之乱”、从而令“东亚国家经济”、或者“印度经济”开始思考“各自生路”的机会,开始了“欧亚海上运输线之乱”的问题“在亚洲大陆处理”的进程。

第五件事,是非常根本的,是做好粮食安全工作,不光是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还要兼顾到朝鲜、巴基斯坦、东盟、特别是中亚部分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

种种迹象显示,“粮食武器”与“宗教问题、巨额货币流动性”一样,极可能是“美国资本利益”将“埃及之乱”导向“欧亚海上运输线之乱”、甚至是巴基斯坦、印度之乱的“战略工具”。

第六件事,是非常前瞻的,是联合俄罗斯,加紧做好在国际商品、特别是能源产品定价权问题上“另起炉灶”的准备工作,也要做好“网络安全”、特别是金融业“网络安全”层面的工作。

第二,基于“第四件事情”、或者前面总结的“第七个观点”,针对“它们”都有提及的所谓“欧亚海上运输线之乱问题在亚洲大陆处理”的进程,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一处理进程应该包括三个要点:

其一,是政治与军事层面的,即,通过“朝核与伊核联动”,也就是“朝鲜核扩散”与“伊朗跨入核门槛”之间的联动,一方面以此警告“日本、韩国这两个美国军事盟友不要轻举妄动”;另一方面也鼓励日本这个所谓“美国军事盟友”---现在是“摆脱美国绝对控制”的机会了,从而做好“先行打碎”美国西太平洋安全框架的“战略准备”;

其二,在“其一”的基础上,中国要将“南亚用兵”提到战争动员的层次,即:着手准备切断北约部队、特别是驻阿美军的“巴基斯坦通道”,从而一方面着手逼迫欧盟在阿富汗、巴基斯坦、甚至印度问题上“实质性保持中立”,一方面着手逼迫美国在“实质性启用俄罗斯通道”、并“将美国中亚、甚至全球战略的咽喉交由俄罗斯掌握”的问题上做出“最终决定”。

其三,通过“其一”与“其二”,迫使“美国决策者”不得不对将“埃及之乱”导向为“欧海上运输线之乱”、或者“东亚海上运输之乱”、更或者专门针对中国的“中国海上运输线之乱”的问题上“三思而行”,而在其“三思”的过程中,中国除了继续做好“上述六件事”、以“不断拉长、拉高”其“三思”的“过程”与“成本”之外,就是借“东亚国家经济”、或者“印度经济”在危机即将到来、不得不开始思考“各自生路”的机会(必要时,与人民币形成大规模互换、并以中国人民币为“锚”、跟随中国人民币一起针对美元、或者欧元大幅贬值、并共同维护“亚洲海上运输线”就是一种方案),正式展开“欧亚海上运输线之乱”的问题“在亚洲大陆处理”进程的“实质工作”,那就是:以合力对抗“欧亚海上运输线之乱”对“亚洲经济”的可能冲击为“切入点”,进行经济、特别是金融层面的深入合作,具体到东亚方向,就是重新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

显然,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东亚主要国家、特别是日本、韩国国内的“有意求生的经济力量”推进其“决意找死的政治气氛”发生相应的变化,从日本国内政治的最新动态来看,从那位极其反华的日本外相、在“埃及之乱”的背景下,开始强调“改善对华关系是日本今年外交重点”的最新变化来看,我们看到了“欧亚海上运输线之乱”的问题“在亚洲大陆处理”的“可行性”。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尽管“这种可行性”看起来还只是一点儿“萌芽”,但在俄罗斯与欧盟均有意在中东方向与美国势力玩那个“盗版游戏”的档口,在“埃及之乱”并未触及“止损点”、且停留在“观察点”的时候,在做好全面接应“伊朗悍然核试验”与“朝鲜核扩散”的必要准备工作之余,对这个“萌芽”,我们的建议是:也不妨“浇浇水、施施肥”,说不定还真能“开花结果”也不一定!
如果从这个层面去观察问题,那么,在这个档口“美国考虑恢复对朝鲜粮食援助”,实际上也是在主动缓和“中美之间在中东方向的对立”,想弱化中国对“地中海计划”的支持,毕竟欧盟(法国)将“地中海计划”确立为“首要外交目标”的做法,对美国国家利益也好、美国资本利益也罢,那种“什么问题都可以在中东谈”的“盗版游戏”,如果就这样继续玩下去的话、不仅需要“预支”的“战略代价”太高、且可能“一让就不可逆转、从而本质上一让就可能毙命”!

●这些个“最新发展”,不过是基于“上述内容”的“最合乎逻辑的发展”

如果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去观察“南亚方向”的动静,那么,不论是“印巴选择同一日试射导弹显示实力”、还是“俄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法律批准美过境俄罗斯向阿富汗运输军用物资”,更或者是美国副总统高调访俄、格鲁吉亚总理亲自带队要与俄罗斯谈俄罗斯加入世贸问题、特别是美国方面“劝告”格鲁吉亚“不要阻止”俄罗斯加入世贸,也就不会感动意外;

同样,如果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去观察东北亚方向的动静,那么,不论是“美国准备恢复向朝鲜提供粮食援助”,还是“美联社社长在平壤参观访问,并准备在平壤设立分社”,更或者是“美国国防部情报局高官称:朝鲜核弹头或已经小型化”,特别是我们曾经点评过的、“日本前原外相”仅因“价值4000元人民币政治献金案”就突然变成“日本前外相”这一“戏剧性一幕”,我们也应该不会感到意外!
●欧盟使出的“投石问路”之举

至于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去观察中东、或者地中海方向的动静,去观察“利比亚”这个“观察点”,那么,不论是中国国外交部副部长翟隽近日即将完成的、对“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埃及和沙特四国”的“工作访问”,还是突出强调“地中海计划”是法国(欧盟)的首要任务的欧盟(法国),又突然(法国和德国)向安理会提交的“在利比亚上空建立禁飞区的建议”,且还偏偏附加上“坚持要对的黎波里展开军事行动”这一“前提条件(这需要中俄在安理会的“不反对”)”,更或者是“法国带头承认利比亚反对派成立的机构”,而“欧盟各国在法国承认利比亚反对派的问题上意见不一”,等等,我们也不会感到意外。

值得强调的是,在“美国准备恢复对朝鲜提供粮食援助”、且“美联社准备在平壤开设分社”,从而不得不继续向中国强调“美国东北亚政策”已经开始“试探着”“重新做人”的同时,在美国副总统拜登不得已“揣着”“美国不再阻拦俄罗斯入世”与“准备实质性启用俄罗斯通道”两份“战略承诺书”、飞往在“埃及之乱”的“后续发展”中、在“中欧”的策应下、大显身手的莫斯科,与俄罗斯进行“一蓝子战略交易”的同时,所谓“法国带头承认利比亚反对派成立的机构”,不过是准备在中国、俄罗斯之后,正式登场,准备接着玩那套“盗版游戏”、迫使美国“继续交易”的欧盟,所使出的“投石问路”之举。

事实上,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曾经论述了一个重要观点,即: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幕后势力”策动“埃及之乱”的“原理”就是:既然“中东破局”已不可避免,那就“与其被动地坐等中东破局、还不如抢先反击、尽一切手段图谋‘第一’层战略目的”、从而尽一切手段、以图谋两点:

首先,是“尝试”再将“大国间主要战略利益交易平台”由中东方向重新推回”中国的重中之重“--南亚方向。

其次,即便做出了最大努力也实现不了“首先”、至少也要在“上述尝试”中,以“测试”或者“尝试”做掩护,“尽一切手段”、或者是“不择手段”,在全球层面“全面恶化”中国国家安全、特别是经济安全(核心是金融安全)的“外在安全环境”,从而为瞄着中国海上运输线的致命弱点、为另一波“天下围攻中国”、特别是为“欧俄”、甚至印度、巴西,日本与东盟部分国家也对中国利益“予取予夺”创造条件、甚至某种条件下的“共同切断”中国海上运输线做好铺垫。
显然,一旦“埃及之乱”的“后续发展”只是“欧亚海上运输线之乱”,那么,在“中东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在“欧美双边中东决策框架”仍然存在的情况下,特别是,在“欧盟中东维稳角色”迅速吃重的情况下,“欧亚海上运输线之乱”必然“更多的”是“亚洲海上运输线之乱”、或者“东亚海上运输线之乱”,甚至根本就是“专门针对中国”的“中国海上运输线之乱”。
至于手段,完全是现成的,就是“瓦解索马里中央政府、在亚丁湾批量产出海盗”的模式!

如果从这个层面去观察刚刚分裂的苏丹、及突尼斯之乱、埃及之乱、阿尔及利亚、利比亚之乱等等,我们也就不难看出,除去一个“待乱”的埃塞俄比亚,从亚丁湾至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之“欧亚海上运输线”的“非洲沿岸国家”几乎全部陷入“混乱“之中,因此,如果将陷入混乱之中的“上述诸国”视为一个“大索马里”,我们也就不难看出,将这个“大索马里的中央政府瓦解、就可在从亚丁湾至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之“欧亚海上运输线”批量产出海盗”,从而全线干扰“上述海上运输线”的安全、至少是极大降低该运输线的运输效率,且令在亚丁湾护航的“万国舰队”,特别是中国舰队防不胜防。

而一旦如此,也就必然极大拉高“中国进、出口”的成本(即便是每只船的保险费也将涨至不堪重负的程度,并成为推动通货膨胀的又一因素),从而从“经济学层面”迫使“率先加息”的中国、不停地加息,直到率先进入“不可逆加息周期”,并率先将人民币利率加至不能再高的水平,从而彻底窒息中国经济的活力。

最后,就是“欧美”准时、且相继启动加息进程,从而全面紧缩货币,由之前“向外输出通货膨胀”转而“向外输出通货紧缩”,利用“欧美将不断加息的预期”开始从“届时资金非常紧缺、但利率已经处于最高位、已经不能再加息以留住资金”的中国经济抽取流动性,再将中国经济从“高耸的通货膨胀”迅速送进“快速的通货紧缩”、这样,就可用“全球通货紧缩预期”进一步挤压“还没来得及从高通货膨胀重压下喘口气”的中国企业的利润空间,结合风险已经极高的房地产市场,“定向地”为中国金融体系制造“大量的坏账”,接着,“西方资本”就可以转身变成为“准备积极为这些坏账”提供巨额的、有条件融资的“贷款方”,最终将中国经济置于“中国经济能否为继将更加依赖欧美资本”、而不是目前这种“欧美经济能否稳定运行更加依赖中国资本”的境地。

另外,由于上述国家中还有许多国家是重要石油生产、出口国,且是中国重要石油进口来源,比如苏丹、利比亚等,因此,如果将陷入混乱之中的“上述诸国”视为一个“大苏丹”,我们同样不难看出,将这个“大苏丹”的边境进行“重划”,激起广泛的内乱、甚至内战,就可严重削弱中国自这一区域获取石油的能力。在这里,我们特别提请大家关注尼日利亚局势的变化,这也是中国在非洲的重要石油来源。

事实上,在东方评论员已经注意到,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2月22日警告说:“部分中东和阿拉伯国家当前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可能导致国家分裂”、恐怕就是看到了“这一可能性”。显然,在能源供应层面,这种可能性主要是冲着中国的经济安全来的。

值得强调的是,严重削弱中国自非洲地区获取石油能力的图谋、还有另外一层“警示功用”,那就是,旨在将“埃及之乱”导向“欧亚海上运输线之乱”的幕后势力,还可“以此”提醒、或威胁中国:最好不要放手、或者策应“某些非美势力”、从而让“埃及之乱”导向“中东盟国之乱”的“努力”,比如、伊拉克、沙特阿拉伯(这是中国在中东获取石油的重要来源),否则,同时失去非洲、中东主要供应点的中国,其石油供应将出现严重问题,再加上“欧亚海上运输线之乱”,几个因素的同时夹攻,中国经济就将面临巨大的困难法带头承认利反对派机构:拟向反对派控制的班加西派大使

【巴黎消息】据法新社3月10日报道,法国3月10日宣布承认利比亚反对派日前成立的全国委员会,成为首个承认该委员会的国家。此外,法国还宣布将向利比亚反对派控制的城市班加西派遣大使。
法国总统萨科齐当天在巴黎接见利比亚反对派委派的特使后声明称,利比亚全国委员会为“唯一代表利比亚人民的合法机构”。

资料:俄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法律 批准美过境俄罗斯向阿富汗运输军用物资

【东方档字NO.201103100422】据俄新网报道,克里姆林宫新闻处9日称,俄罗斯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已签署法律,批准过境俄罗斯,向阿富汗转运武器的俄美协议。
报的指出,这项协议是2009年7月6日在莫斯科签署的,协议给过境俄罗斯转运武器、军事技术设备、军用物资以及参与驻阿富汗国际安全援助部队行动的人员提供了国际法律依据。
同时,该协议也给过境俄罗斯、为美国提供后勤保障的国家转运武器、军事技术设备、物资和人员提供了国际法律依据。

资料:美联社社长在平壤参观访问

【东方档字NO.201103100105】朝鲜中央通讯社3月10日提供的照片显示,美联社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汤姆·柯利在朝鲜首都平壤参观平壤文化展览会。美联社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汤姆·柯利8日抵达朝鲜访问。

【时事点评】针对第一则新闻素材,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

据消息人士透露,法国和德国向安理会提交的在利比亚上空建立禁飞区的建议坚持要对的黎波里展开军事行动,但未得到俄罗斯和中国的支持。

●有关“禁飞区”的问题,我们曾经给出这样的一组观点

针对有关“在利比亚上空建立禁飞区”的问题,在之前的点评 中,我们曾经给出这样的一组观点,即:
第一个观点:“维持叙利亚局势基本稳定”是“国际社会(主要由中欧俄组成、包括阿拉伯联盟)中“大多数”为“埃及之乱”的“后续发展”设置的“止损点”。
而“利比亚之乱”则是“国际社会”观察“埃及之乱”之“后续发展”最终将何去何从的“观察点”。
第二个观点:在欧盟不顾以色列(实际上是美国)的强烈反对、并“默认”“埃及新政府”向伊朗军舰开放苏伊士运河之后,从而支持伊朗与叙利亚海军进行联合军事演习,从而也“间接明确”了“叙利亚”是“欧盟”在“埃及之乱”之“后续发展”中的“止损点”之后,在“利比亚之乱”这个“观察点”上,在欧盟(法国)与美国主张“立刻设立禁飞区”、甚至不经联合国授权就军事介入利比亚的立场“保持距离”的同时,且“公开重温”地中海联盟之美梦的背后,恰恰是“第六组观点”的“现实注脚”。
所谓“第六组”观点,是指:
第六组:

第一,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值得强调的是:由于国际力量对比较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前有了实质性变化,因此,对“埃及之乱”的“幕后策动势力”而言,最大的危险并不在于“埃及之乱”本身,而在于“其后续发展”的不可控。
而埃及国内反美势力的影响力迅速扩大,特别是,随之爆发的巴林之乱,都已说明:尽管“策动者”极力想将“埃及之乱”的后续发展导向“欧亚海上航线之乱”,但在其它势力(比如、伊朗、土耳其、叙利亚等中东国家、特别是策应这些国家的中俄、也包括欧盟等)的“绝不坐视”下,其“后续发展”不仅没有完全按“美国策划稿”走,且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埃及之乱”及“其后续发展”最终极可能“脱稿”运行、直到失去控制。
第二,我们认为,一旦如此,则必将直接伤及对“美国中东安全框架”而言非常重要的“中东维稳”、从而“极可能”迅速瓦解美国主导的中东安全格局,并同时迅速强化“欧美中东和平双边决策框架”的“欧盟权重”,最终令“欧盟的中东安全角色”迅速吃重。如果“西方资本内部(欧、美资本)”届时能达成某种共识的话。
第三,我们还认为,一旦欧盟地中海计划“借此吃重”迅速成型、或者在“地中海计划”战略掩护下的“欧盟全面整合进程”提前“实质性完成”,进而吸引“美国资本”决心携带美国的技术、人才、财富流向欧洲,从而抛弃美国、甚至以牺牲美国国家利益为“见面礼”、最终与“欧洲国家利益结合”,那么,“美国国家利益”无疑会成为“埃及之乱”的最大受害者。
.....................................

第三个观点:基于“第六组观点”,从“美国利益(或者美国资本利益)”事先没能防止“巴林之乱”、且在“利比亚之乱”中也无法代言“北约”、北约核心成员(比如法国)与“中俄”以及“阿拉伯联盟”一道,公开“反对未经联合国授权军事介入利比亚”之情况来看,在将“埃及之乱”导向“欧亚海上运输线之乱”、或者“东亚海上运输线之乱”、特别是“中国海上运输线之乱”的过程中,尽管“美国资本”一再向“欧洲资本利益”、特别是“欧盟国家利益”示好,但出于“互不信任”、且“彼此间矛盾”的“不可调和性”、或者“很难调和性”等原因,这一“导向进程”明显脱离了“原稿”。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也就为“非美势力”利用“利比亚之乱”这个“观察点”做“埃及之乱”的“后续文章”提供了“操作空间”。

第四个观点:而所谓“第六组观点”的“现实注脚”,则是对“第六组”的“现实解读”,即:

......................................
第一,由于埃及国内反美势力的影响力迅速扩大,特别是,随之爆发的巴林之乱,都已说明:尽管“策动者”极力想将“埃及之乱”的后续发展导向“欧亚海上航线之乱”,但在其它势力(比如、伊朗、土耳其、叙利亚等中东国家、特别是策应这些国家的中俄、也包括欧盟等)的“绝不坐视”下,其“后续发展”不仅没有完全按“美国策划稿”走,且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埃及之乱”及“其后续发展”已经“脱稿”运行、且正在失去控制。
第二,我们认为,在“埃及之乱”及“其后续发展”已经“脱离”策动者的“预案”运行、且正在失去控制的同时,已然直接伤及对“美国中东安全框架”而言非常重要的“中东维稳”、从而正在迅速瓦解美国主导的中东安全格局,并同时迅速强化“欧美中东和平双边决策框架”的“欧盟权重”,最终令“欧盟的中东安全角色”迅速吃重。如果“西方资本内部(欧、美资本)”届时能达成某种共识的话。

第三,我们还认为,从欧盟(法国)公开与美国的利比亚政策保持距离、并强调“重建地中海联盟、强化欧洲共同安全政策,加强与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国家的伙伴关系,将是今后法国外交的重点”的最新发展来看,欧盟的“地中海计划”显然“在打算”借助欧盟的“中东安全角色吃重”而“迅速成型”,且“在打算”继续掩护“欧盟全面整合进程”进一步展开、以利其“加速完成”。
第五个观点:我们认为,如果从这个层面观察问题,那么,通过“利比亚之乱”这个观察点,我们其实可以看到这样一种“局面”,即:
从欧盟(法国)公开反对美国“不经联合国授权、就立刻军事介入利比亚的主张”来看,特别是,从欧盟“默认”“埃及新政府”向伊朗军舰开放苏伊士运河、从而“间接支持”伊朗与叙利亚海军进行联合军事演习的情况来看,“欧美中东和平双边决策框架”的“欧盟权重”显然在“极力地自我主张欧盟的权利”,这就是说,尽管美国主导的中东安全格局正在走向瓦解的路上,但“欧美中东和平双边决策框架”的“欧盟权重”仍然“有待强化”,“欧盟的中东安全角色”仍然“有待吃重”,也就是说:“西方资本内部(欧、美资本)”还“有待于达成某种共识”。
如果从这个层面去观察“第六组的第三”,那么,我们其实又可以这样解读,即:

从欧盟(法国)公开与美国的利比亚政策保持距离、并强调“重建地中海联盟、强化欧洲共同安全政策,加强与中国、印度、巴西等人新兴国家的伙伴关系,将是今后法国外交的重点”的最新发展来看,欧盟的“地中海计划”显然“在打算”借助欧盟的“中东安全角色‘有待(注意这一用词变化)’吃重”而“强行成型(注意这一用词变化)’”,且“在打算”继续掩护“欧盟全面整合进程”进一步“强行展开(注意这一用词变化)”、以利其“加速完成”。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一旦“志在取代美国霸权”的“欧盟全面整合进程”取得“实质性完成”,那么,也就等同于“旨在永续美国霸权”的“美国大中东计划”不再有任何机会,如果仅局限在“西方内部”看问题,那么,一个完全整合的欧盟(特别是军事整合),就会成为吸引“美国资本”决心携带美国的技术、人才、财富流向欧洲的“黑洞”,“美国资本”将为“黑洞”的强大引力所吸引,必将抛弃美国、甚至以牺牲美国国家利益为“见面礼”、最终与“欧洲资本利益、特别是欧洲国家利益结合”。
毫无疑问,一旦“这一趋势得以形成、并不可逆转”,那么,“美国国家利益”无疑会成为“埃及之乱”的最大受害者。


第六个观点:在“美国东北亚政策”摆出“决心重新做人”的姿态、从而实质性缓和朝鲜半岛局势之后,在“胡*锦*涛主席访美取得暂时性成功”之后,之前强行介入中东、且在恨不得立刻打倒美元本位制的欧盟与俄罗斯的策应下,已经将中东推向了“中东破局”之“不可逆进程”的中国,显然已经将主推“中东破局”的大旗交给了俄罗斯。

另外,结合俄罗斯外长在“埃及之乱”后就公开警告“西方不要鼓动中东国家反对派上街”的情况,以及俄罗斯放话“不再与日本就主权问题进行谈判(这意味着俄罗斯不再考虑日本、其实是美国、还有韩国与俄罗斯的经济合作,并以此作为进一步孤立中国的条件)”的事实,可以肯定的是,俄罗斯已经大力介入了。
显然,就如我们当时所强调的是,这就是俄罗斯与美国玩“东欧事情、甚至任何重大问题都在中东谈”的大好时机!

同样,我们还说过,在中国与俄罗斯之后,在中东这个“大国间主要战略利益交易平台”上,欧盟也在等待时机,随时准备接替俄罗斯,从而“轮番上场”,依次与美国玩“一切重大问题都在中东谈”的“淘宝游戏”。

第七个观点:东方评论员认为,在中国已经将推动中东破局的“主推手”交给俄罗斯、且欧盟也准备接上的档口,在“叙利亚”这个止损点暂未触及,“利比亚”这个“观察点”仍有待观察的情况下,之前通过“东亚问题在中东谈”而获益非浅的北京,目前似乎正在“剑风一转”,开始借“埃及之乱”有可能被“策动者”有意思引导为“欧亚海上运输线之乱”、甚至“东亚海上运输线之乱”、从而令“东亚国家经济”、或者“印度经济”开始思考“各自生路”的机会,开始了“欧亚海上运输线之乱”的问题“在亚洲大陆处理”的进程。
●“中欧俄”的“中东政策”显然已经出现了“某些共同点”

事实上,上述观点在近期讨论中被反复提及,之所以如此,在于我们认为:

第一,不论是在“第三波排列组合”中与美国直接交手的、通过“东亚事情在中东谈”、从而将中东局势强行推至“不可逆转之破局进程”的中国也好;还是在“第四波排列与组合”中接手中国、成为“中东破局进程”之“以埃及之乱、巴林之乱、利比亚之乱为关键节点”之“目前阶段”的主力推手、从而参照“东亚事情在中东谈”的“游戏套路”、与美国大玩“东欧、甚至任何重大问题都在中东谈”、尽情从美国那里淘换“重大、甚至核心战略利益”的俄罗斯也罢;更或者是已经公开登场、开始“接手”俄罗斯,参照“东亚事情在中东谈”的“游戏套路”、准备与美国大玩“一切重大问题都在中东谈”的欧盟也一样,在经过“前三波的排列与组合”、且“依次”在不同的层面(俄罗斯侧重于政治特别是军事层面,欧盟侧重于经济特别是金融层面,中国则是包含了上面两个层面)、与美国“直接交手”之后,毫无疑问的是,它们的“中东政策”显然已经出现了“某些共同点”:

其一,它们都在以均远离各自“重中之重”的“中东方向、或者准备的讲、是中东和平进程”为“大国间主要战略交易平台”,并以此取代此前的、“中国的重中之重”之“南亚方向”。
其二,在“该平台”上、它们凭借着与美国进行战略交换、或者迫使美国进行战略交换的策略,均源于“东亚问题在中东谈”的“游戏原理”,甚至可以说是同一个“游戏”;

其三,它们的“中东政策”还有个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轮番上场”或者“依次交易”。

●就目前而言,总体上看,“中欧俄”的中东政策并没有受到“埃及之乱”的实质性影响

第二,在“叙利亚”这个“止损点”暂未触及的情况下,通过“利比亚”这个“观察点”,特别是,通过观察从“埃及之乱至巴林之乱、再到利比亚之乱”的整个过程(尽管中间还有阿求及利亚、伊朗、沙特阿拉伯国内局势动荡,但这些暂时还是插曲),以及伴随“整个过程”而出现的“中美之间(朝鲜半岛局势的最新变化)”、“美俄之间(美国副总统拜登高调访俄,俄罗斯)”、“欧美之间(法国新外长强调“地中海计划”是法国外交首要任务,美国几家评级公司突然发疯式地调降希腊、西班牙等欧洲国家主权信用级别)”的“彼此互动”,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由于暂守住了“叙利亚”这个“止损点”,因此,就目前而言,总体上看,“中欧俄”的中东政策,不仅没有受到“埃及之乱”的实质性影响,反而正在按原计划“轮番上场”、并迫使美国“依次交易”。

第三,而基于我们之前的讨论,特别是基于“胡*锦*涛主席访美只是‘暂时性成功(详细分析请参阅之前讨论纪要)’、中国在中东“收手”只是表面的、只是将“主推”中东破局进程的工作暂时交给了俄罗斯、自己则暗中继续、且‘必须继续’推动中东破局”的判断,结合“第7个观点”,我们也就不难明白:

其一,所谓“美联社社长在平壤参观访问”、其实与“美国准备向朝鲜提供粮食援助”类似,不过是想通过主动缓和“中美之间在中东方向的对立”的方式,一方面“劝说”中国将“收手中东”的“表面工作”进行到底,从而尽可能地弱化中国俄罗斯的战略策应,弱化对“地中海计划”的支持力,一方面又“拐弯抹角”地用一切手段、继续用“南亚破局”三种方式的“第三种可能性”威胁中国而已。

其二,所谓“美国副总统拜登高调访问俄罗斯”,不过是一个“表象”,是俄罗斯这个“现阶段的主推手”、分别以“巴林之乱”为“着力点”、以“利比亚之乱”为“观察点”、以“叙利亚”为“止损点”,并将它们作为“三个重要参数”,一一注入那个“什么重大问题都可以在中东谈”的“盗版游戏”,迫使美国在中东这个主要交易平台、不得不“继续参与交易”的“表象”而已。

其三,不论是“法国首先承认利比亚反对派成立的临时机构、并准备向反对派控制的地方派驻大使”,还是“法国和德国向安理会提交的在利比亚上空建立禁飞区的建议坚持要对的黎波里展开军事行动”,也不过“欧盟”眼里盯着“其一(中美交易)”与“其二(俄美交易)”、心里防着“其一”与“其二”,手头又准备学着“其一”与“其二”的“投石问路”而已。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内容,我们再来阅读几则新闻片段。
埃及副总理贾马尔等会见中国副外长翟隽
【开罗消息】据媒体报道,埃及副总理贾马尔、外交部长阿拉比在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翟隽9日至10日访问埃及期间分别会见了翟隽一行。
翟隽在会见时表示,中埃关系源远流长,双方在政治上相互信任,经济上互利共赢,国际事务中协调配合。在双方共同努力下,近年来中埃战略合作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中方珍视中埃友谊,衷心希望埃及实现稳定和发展,无论形势如何变化,中方同埃及发展战略合作关系的愿望不会改变。
翟隽还对不久前埃方对中方接回在埃及滞留人员、中国公民从利比亚经埃及撤离回国所提供的协助与便利表示感谢。
贾马尔和阿拉比介绍了埃及当前形势,表示发展对华关系是埃方既定政策,不会因形势的变化而改变。埃方高度赞赏中国对当前地区局势的立场,希望借鉴中国成功的发展经验,并愿与中方一道,推动两国关系在新时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访问期间,翟隽还与埃及外交部亚洲事务部长助理希贾齐举行了会谈。

印巴选择同一日试射导弹 显示实力
【综合消息】据媒体报道,为进一步提高导弹能力,印度3月11日成功试射了两枚自主研发的可携带核弹头的弹道导弹,两枚导弹是从奥里萨邦沿海的不同地点发射的,射程都可达350公里。
“弓”型导弹是在当地时间上午10∶05分从一艘军舰上发射的,而“大地-II”地对地短程弹道导弹是在11∶00左右从钱迪普尔综合试验场发射的。

2010年3月27日也曾进行过一次成功的类似试验,当时“大地-II”和“弓”型导弹是“同时”发射的。
“弓”型导弹被认为是海基型的“大地”导弹,它属于液体推进的单级导弹。其有效载荷为500千克,能携带核弹头和常规弹头。这种导弹能够非常精确地击中海上和沿岸目标。它长10米,直径1米,重6吨。
在谈到“大地-II”导弹时,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的一名科学家说,该导弹已在军队中服役,这次试射是战略部队司令部进行的一次常规试验。
印度官员说,11日的试射是国防科学家为测试导弹的各种参数而进行的常规试验。
印度为加强国防能力而开发了一系列导弹,其中包括“大地”短程弹道导弹、“烈火”和“天空”中程导弹、“毒蛇”反坦克导弹以及与俄罗斯共同开发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
印度的导弹大部分都是为与巴基斯坦可能发生的冲突准备的。11日的试射不太会加重两国间的紧张局势,因为两国都经常进行这类导弹试验。
两国在进行远程导弹试验前一般会相互告知。现在还不清楚印度是否将11日的试验提前告知了巴基斯坦。
军方说,巴基斯坦今日试射了一枚能携带核武器的短程地对地导弹。
“哈夫特-2”导弹可以飞行远至180公里。
军方在声明中说:“‘哈夫特-2’导弹可以携带常规弹头,也可以携带核武器,精确度很高。”军方还说,试射很成功。
在其老对手印度进行了核试验仅仅几日后,巴基斯坦也在1998年5月进行了核试验。

美国国防部情报局高官称:朝鲜核弹头或已经小型化

【华盛顿消息】据媒体报道,美国国防部情报局负责人罗纳德·伯吉斯在参院军事委员会的听证会上说:“朝鲜可能已经研制出小到能够装备在导弹和飞机上的核弹头”,“朝鲜目前可能已经拥有多枚核弹头,能够通过弹道导弹、飞机以及常规方式投放。”
伯吉斯说:“我们预计,朝鲜将继续试射导弹,包括‘大浦洞’2型洲际弹道导弹在内,以提高其性能。在对‘大浦洞’2型导弹进行更多试射的情况下,朝鲜也许会研制出能够打到美国本土的洲际弹道导弹。”
这位美国间谍组织负责人还警告说,朝鲜可能会发起更多挑衅。他在听证会上说:“但据我们的评估,目前朝鲜对韩国发动常规进攻的可能性很小。”

欧盟各国在法国承认利比亚反对派的问题上意见不一
【布鲁塞尔消息】据媒体报道,针对法国稍早承认了由盘踞在东部城市班加西的一些叛军成立的利比亚全国委员会一事,10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外长会议上,似乎没有任何欧盟成员愿意步法国的后尘。
报道称,英国表示,它的政策一向是承认国家,而不是国家内部的组织。意大利则说,欧盟各国应步调一致。
而德国外长韦斯特韦勒则表示:“我们不想卷入北非的战争”,“我们支持实现和平”,但必须明智且谨慎地作出决定。
欧盟外长凯瑟琳·阿什顿说:“在没有联合国参与的情况下不会急于采取进一步举措。”

【时事点评】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曾经强调:

第一,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叙利亚”暂时安全,巴基斯坦、印度局势虽然需要高度警惕,但暂也没有大的变化,且俄罗斯、特别是欧盟都在忙着与美国玩“东亚问题在中东谈”的“盗版游戏”的同时,在防止“埃及之乱”演化为专门针对中国的“中国海上运输线之乱”的问题上,根据我们的观察,中国其实在做六件事情,即:

第一件事,尽量与在“以色列袭击土耳其国际救援船队”时“初步成型”的“国际社会(中欧俄、阿拉伯联盟、南美国家)等”保持一致,尽最大努力全力维护“欧亚海上运输线”的稳定。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种努力”将是一面旗帜,也是一面照妖镜,打出“这面旗帜”的一大功用,就是“加倍”其“照妖镜”的功用,也就是说:任何破坏“欧亚海上运输线稳定”的势力,都将是人类与良知的“公敌”;

第二件事,尽量支持“地中海计划”,从而尽可能拉高“策划”“埃及之乱”的“幕后势力”与欧盟进行“中东妥协”的“妥协成本”;

第三件事,将“南亚方向用兵”提升至“战略动员”层面(比如,与巴基斯坦举行一系列‘最贴近实战’的联合军事演习,以完成相关战争部署),以尽可能拉高“策划”“埃及之乱”的“幕后势力”与欧盟、俄罗斯、甚至印度进行“南亚妥协”的“妥协成本”;

第四件事,也是最重要的,在中国已经将推动中东破局的“主推手”交给俄罗斯、且欧盟也准备接上的档口,在“叙利亚”这个止损点暂未触及,“利比亚”这个“观察点”仍有待观察的情况下,之前通过“东亚问题在中东谈”而获益非浅的北京,目前似乎正在“剑风一转”,开始借“埃及之乱”有可能被“策动者”有意思引导为“欧亚海上运输线之乱”、甚至“东亚海上运输线之乱”、从而令“东亚国家经济”、或者“印度经济”开始思考“各自生路”的机会,开始了“欧亚海上运输线之乱”的问题“在亚洲大陆处理”的进程。

第五件事,是非常根本的,是做好粮食安全工作,不光是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还要兼顾到朝鲜、巴基斯坦、东盟、特别是中亚部分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

种种迹象显示,“粮食武器”与“宗教问题、巨额货币流动性”一样,极可能是“美国资本利益”将“埃及之乱”导向“欧亚海上运输线之乱”、甚至是巴基斯坦、印度之乱的“战略工具”。

第六件事,是非常前瞻的,是联合俄罗斯,加紧做好在国际商品、特别是能源产品定价权问题上“另起炉灶”的准备工作,也要做好“网络安全”、特别是金融业“网络安全”层面的工作。

第二,基于“第四件事情”、或者前面总结的“第七个观点”,针对“它们”都有提及的所谓“欧亚海上运输线之乱问题在亚洲大陆处理”的进程,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一处理进程应该包括三个要点:

其一,是政治与军事层面的,即,通过“朝核与伊核联动”,也就是“朝鲜核扩散”与“伊朗跨入核门槛”之间的联动,一方面以此警告“日本、韩国这两个美国军事盟友不要轻举妄动”;另一方面也鼓励日本这个所谓“美国军事盟友”---现在是“摆脱美国绝对控制”的机会了,从而做好“先行打碎”美国西太平洋安全框架的“战略准备”;

其二,在“其一”的基础上,中国要将“南亚用兵”提到战争动员的层次,即:着手准备切断北约部队、特别是驻阿美军的“巴基斯坦通道”,从而一方面着手逼迫欧盟在阿富汗、巴基斯坦、甚至印度问题上“实质性保持中立”,一方面着手逼迫美国在“实质性启用俄罗斯通道”、并“将美国中亚、甚至全球战略的咽喉交由俄罗斯掌握”的问题上做出“最终决定”。

其三,通过“其一”与“其二”,迫使“美国决策者”不得不对将“埃及之乱”导向为“欧海上运输线之乱”、或者“东亚海上运输之乱”、更或者专门针对中国的“中国海上运输线之乱”的问题上“三思而行”,而在其“三思”的过程中,中国除了继续做好“上述六件事”、以“不断拉长、拉高”其“三思”的“过程”与“成本”之外,就是借“东亚国家经济”、或者“印度经济”在危机即将到来、不得不开始思考“各自生路”的机会(必要时,与人民币形成大规模互换、并以中国人民币为“锚”、跟随中国人民币一起针对美元、或者欧元大幅贬值、并共同维护“亚洲海上运输线”就是一种方案),正式展开“欧亚海上运输线之乱”的问题“在亚洲大陆处理”进程的“实质工作”,那就是:以合力对抗“欧亚海上运输线之乱”对“亚洲经济”的可能冲击为“切入点”,进行经济、特别是金融层面的深入合作,具体到东亚方向,就是重新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

显然,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东亚主要国家、特别是日本、韩国国内的“有意求生的经济力量”推进其“决意找死的政治气氛”发生相应的变化,从日本国内政治的最新动态来看,从那位极其反华的日本外相、在“埃及之乱”的背景下,开始强调“改善对华关系是日本今年外交重点”的最新变化来看,我们看到了“欧亚海上运输线之乱”的问题“在亚洲大陆处理”的“可行性”。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尽管“这种可行性”看起来还只是一点儿“萌芽”,但在俄罗斯与欧盟均有意在中东方向与美国势力玩那个“盗版游戏”的档口,在“埃及之乱”并未触及“止损点”、且停留在“观察点”的时候,在做好全面接应“伊朗悍然核试验”与“朝鲜核扩散”的必要准备工作之余,对这个“萌芽”,我们的建议是:也不妨“浇浇水、施施肥”,说不定还真能“开花结果”也不一定!
如果从这个层面去观察问题,那么,在这个档口“美国考虑恢复对朝鲜粮食援助”,实际上也是在主动缓和“中美之间在中东方向的对立”,想弱化中国对“地中海计划”的支持,毕竟欧盟(法国)将“地中海计划”确立为“首要外交目标”的做法,对美国国家利益也好、美国资本利益也罢,那种“什么问题都可以在中东谈”的“盗版游戏”,如果就这样继续玩下去的话、不仅需要“预支”的“战略代价”太高、且可能“一让就不可逆转、从而本质上一让就可能毙命”!

●这些个“最新发展”,不过是基于“上述内容”的“最合乎逻辑的发展”

如果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去观察“南亚方向”的动静,那么,不论是“印巴选择同一日试射导弹显示实力”、还是“俄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法律批准美过境俄罗斯向阿富汗运输军用物资”,更或者是美国副总统高调访俄、格鲁吉亚总理亲自带队要与俄罗斯谈俄罗斯加入世贸问题、特别是美国方面“劝告”格鲁吉亚“不要阻止”俄罗斯加入世贸,也就不会感动意外;

同样,如果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去观察东北亚方向的动静,那么,不论是“美国准备恢复向朝鲜提供粮食援助”,还是“美联社社长在平壤参观访问,并准备在平壤设立分社”,更或者是“美国国防部情报局高官称:朝鲜核弹头或已经小型化”,特别是我们曾经点评过的、“日本前原外相”仅因“价值4000元人民币政治献金案”就突然变成“日本前外相”这一“戏剧性一幕”,我们也应该不会感到意外!
●欧盟使出的“投石问路”之举

至于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去观察中东、或者地中海方向的动静,去观察“利比亚”这个“观察点”,那么,不论是中国国外交部副部长翟隽近日即将完成的、对“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埃及和沙特四国”的“工作访问”,还是突出强调“地中海计划”是法国(欧盟)的首要任务的欧盟(法国),又突然(法国和德国)向安理会提交的“在利比亚上空建立禁飞区的建议”,且还偏偏附加上“坚持要对的黎波里展开军事行动”这一“前提条件(这需要中俄在安理会的“不反对”)”,更或者是“法国带头承认利比亚反对派成立的机构”,而“欧盟各国在法国承认利比亚反对派的问题上意见不一”,等等,我们也不会感到意外。

值得强调的是,在“美国准备恢复对朝鲜提供粮食援助”、且“美联社准备在平壤开设分社”,从而不得不继续向中国强调“美国东北亚政策”已经开始“试探着”“重新做人”的同时,在美国副总统拜登不得已“揣着”“美国不再阻拦俄罗斯入世”与“准备实质性启用俄罗斯通道”两份“战略承诺书”、飞往在“埃及之乱”的“后续发展”中、在“中欧”的策应下、大显身手的莫斯科,与俄罗斯进行“一蓝子战略交易”的同时,所谓“法国带头承认利比亚反对派成立的机构”,不过是准备在中国、俄罗斯之后,正式登场,准备接着玩那套“盗版游戏”、迫使美国“继续交易”的欧盟,所使出的“投石问路”之举。

事实上,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曾经论述了一个重要观点,即: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幕后势力”策动“埃及之乱”的“原理”就是:既然“中东破局”已不可避免,那就“与其被动地坐等中东破局、还不如抢先反击、尽一切手段图谋‘第一’层战略目的”、从而尽一切手段、以图谋两点:

首先,是“尝试”再将“大国间主要战略利益交易平台”由中东方向重新推回”中国的重中之重“--南亚方向。

其次,即便做出了最大努力也实现不了“首先”、至少也要在“上述尝试”中,以“测试”或者“尝试”做掩护,“尽一切手段”、或者是“不择手段”,在全球层面“全面恶化”中国国家安全、特别是经济安全(核心是金融安全)的“外在安全环境”,从而为瞄着中国海上运输线的致命弱点、为另一波“天下围攻中国”、特别是为“欧俄”、甚至印度、巴西,日本与东盟部分国家也对中国利益“予取予夺”创造条件、甚至某种条件下的“共同切断”中国海上运输线做好铺垫。
显然,一旦“埃及之乱”的“后续发展”只是“欧亚海上运输线之乱”,那么,在“中东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在“欧美双边中东决策框架”仍然存在的情况下,特别是,在“欧盟中东维稳角色”迅速吃重的情况下,“欧亚海上运输线之乱”必然“更多的”是“亚洲海上运输线之乱”、或者“东亚海上运输线之乱”,甚至根本就是“专门针对中国”的“中国海上运输线之乱”。
至于手段,完全是现成的,就是“瓦解索马里中央政府、在亚丁湾批量产出海盗”的模式!

如果从这个层面去观察刚刚分裂的苏丹、及突尼斯之乱、埃及之乱、阿尔及利亚、利比亚之乱等等,我们也就不难看出,除去一个“待乱”的埃塞俄比亚,从亚丁湾至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之“欧亚海上运输线”的“非洲沿岸国家”几乎全部陷入“混乱“之中,因此,如果将陷入混乱之中的“上述诸国”视为一个“大索马里”,我们也就不难看出,将这个“大索马里的中央政府瓦解、就可在从亚丁湾至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之“欧亚海上运输线”批量产出海盗”,从而全线干扰“上述海上运输线”的安全、至少是极大降低该运输线的运输效率,且令在亚丁湾护航的“万国舰队”,特别是中国舰队防不胜防。

而一旦如此,也就必然极大拉高“中国进、出口”的成本(即便是每只船的保险费也将涨至不堪重负的程度,并成为推动通货膨胀的又一因素),从而从“经济学层面”迫使“率先加息”的中国、不停地加息,直到率先进入“不可逆加息周期”,并率先将人民币利率加至不能再高的水平,从而彻底窒息中国经济的活力。

最后,就是“欧美”准时、且相继启动加息进程,从而全面紧缩货币,由之前“向外输出通货膨胀”转而“向外输出通货紧缩”,利用“欧美将不断加息的预期”开始从“届时资金非常紧缺、但利率已经处于最高位、已经不能再加息以留住资金”的中国经济抽取流动性,再将中国经济从“高耸的通货膨胀”迅速送进“快速的通货紧缩”、这样,就可用“全球通货紧缩预期”进一步挤压“还没来得及从高通货膨胀重压下喘口气”的中国企业的利润空间,结合风险已经极高的房地产市场,“定向地”为中国金融体系制造“大量的坏账”,接着,“西方资本”就可以转身变成为“准备积极为这些坏账”提供巨额的、有条件融资的“贷款方”,最终将中国经济置于“中国经济能否为继将更加依赖欧美资本”、而不是目前这种“欧美经济能否稳定运行更加依赖中国资本”的境地。

另外,由于上述国家中还有许多国家是重要石油生产、出口国,且是中国重要石油进口来源,比如苏丹、利比亚等,因此,如果将陷入混乱之中的“上述诸国”视为一个“大苏丹”,我们同样不难看出,将这个“大苏丹”的边境进行“重划”,激起广泛的内乱、甚至内战,就可严重削弱中国自这一区域获取石油的能力。在这里,我们特别提请大家关注尼日利亚局势的变化,这也是中国在非洲的重要石油来源。

事实上,在东方评论员已经注意到,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2月22日警告说:“部分中东和阿拉伯国家当前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可能导致国家分裂”、恐怕就是看到了“这一可能性”。显然,在能源供应层面,这种可能性主要是冲着中国的经济安全来的。

值得强调的是,严重削弱中国自非洲地区获取石油能力的图谋、还有另外一层“警示功用”,那就是,旨在将“埃及之乱”导向“欧亚海上运输线之乱”的幕后势力,还可“以此”提醒、或威胁中国:最好不要放手、或者策应“某些非美势力”、从而让“埃及之乱”导向“中东盟国之乱”的“努力”,比如、伊拉克、沙特阿拉伯(这是中国在中东获取石油的重要来源),否则,同时失去非洲、中东主要供应点的中国,其石油供应将出现严重问题,再加上“欧亚海上运输线之乱”,几个因素的同时夹攻,中国经济就将面临巨大的困难
他们的评论总是乱乱的,看得眼花
没有链接,会悲催的,补一个吧
绕来绕去看得费劲,如果他们当国家领导人,不但把对方忽悠昏了也把自己忽悠昏了.
联接在米尔军情网上有
h   ttp://blog.sina.com.cn/s/blog_516e180c01017g4v.html
刚忘了,补链接,斑竹扣掉的分可否还我哎
tomcat650093 发表于 2011-3-14 11:11
不管他们说的对否。能从大国之间相互联动、相互牵制、此消彼长的角度切入问题,此种方法论和思维方式是对路的,不像一些砖家分析时事从来都是单打一(或许不敢把tg扯进去分析)。再者,东方始终冷峻地认为大国之间正在进行全方位博弈甚至是搏杀,这个基本视角我亦欣赏,尽管有人斥之为阴谋论,呵呵,全世界就这么几个平起平坐的常任委,他们能不掐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