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14岁女孩庆祝新驱下水的文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18:46:50
一个14岁女孩庆祝新驱下水的文章

新驱下水的意义

琳灵公主  


二战中,德国只所以停在法国而不能一股作气拿下英国,就是因为海军太差,而且也没有什么登陆舰.不得不冒两条战线的危险,去打苏联.隆美尔在埃及不得不因后勤而撤退,就是因为塞普路斯岛上的一个英军机场.史学家认为应先干掉这个机场.可是海军的力量有限,没有办法.

    战时想发展海军是不现实的,造船的时间是很长的.海权论以为一个国家想得到最大的利益,就要控制世界的资源.而12亿人民对资源的需求量应该是世界第一的,我们要有强大的海军.我们要进取.

     陆军是立国之本,海军是强国之梦.
    我盼望着我们的海军更强大!一个14岁女孩庆祝新驱下水的文章

新驱下水的意义

琳灵公主  


二战中,德国只所以停在法国而不能一股作气拿下英国,就是因为海军太差,而且也没有什么登陆舰.不得不冒两条战线的危险,去打苏联.隆美尔在埃及不得不因后勤而撤退,就是因为塞普路斯岛上的一个英军机场.史学家认为应先干掉这个机场.可是海军的力量有限,没有办法.

    战时想发展海军是不现实的,造船的时间是很长的.海权论以为一个国家想得到最大的利益,就要控制世界的资源.而12亿人民对资源的需求量应该是世界第一的,我们要有强大的海军.我们要进取.

     陆军是立国之本,海军是强国之梦.
    我盼望着我们的海军更强大!
14岁MM~?
假~~~````````
14岁不像吧。
14歲的 MM 寫得出來的並不出奇
如果你說 24 歲的 MM 寫的我才不信...
悲哀.....

新驅的貼子太多...不知回那個才對~嘻嘻
真作假时假亦真
现在的网络文化啊,造假是大势所趋
?
14岁?40岁倒象!!
不论如何,我喜欢这句话:陆军是立国之本,海军是强国之梦.
14岁的MM????!!!!
哇塞!。。。。。。。
他女儿14 吧??呵呵
我喜欢!
太假了吧
这么小的MM说出这样的话?
那各位不妨又猜猜这篇文章的作者有多大?


中印关系的历史与未来


历史的回顾

  

一.新中国成立以前的中印关系概况

中印两国有文字记载的交往始于公元前2世纪,当时的印度半岛北部在贵霜帝国的控制下,而南部却是小国林立。因此,当时中国与印度半岛的交往有南北两条线路。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元前1世纪左右传入中国西北部的佛教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一种宗教信仰。继颍川僧人朱士行第一个往西域求法之后,为僧者日渐增多。公元399年,高僧法显踏上西去的路程。

4世纪前半叶建立的笈多王朝自超日王在位起,与中国王朝建立了友好往来关系。

7世纪初,戒日王统一了北印度,建立了曷利沙帝国。641年,高僧玄奘拜见了他,将唐朝与李世民的情况告之于他。随后云骑尉梁怀敬来到印度,戒日王接受唐朝国书,又派使者随梁怀敬回访唐朝。而后,唐朝又派王玄策第三次使印,使唐朝与印度关系出现高潮。

在宋朝,不时有僧至中国献梵经、佛骨等。元朝,杨廷壁三次出使半岛南端小国俱蓝,而北印度德里王朝与元朝之间也有通使关系。明朝,郑和前后七次下西洋,将中国和亚洲国家间的友好关系,推进一个崭新的高度,而与印度半岛的关系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总之,古代中印关系是友好的。到了近代,印度却成为英国侵华的基地。

1849年,英国侵占印度全境,把印度据为自己的殖民地。从此,印度成为英国在亚洲进行殖民掠夺的中心。英国以印度为基地,大规模向周围地区扩张其政治、军事和经济势力,不断蚕食别国领土。19世纪后期起,英国多次经由印度侵略中国的西藏。

1914年,英国驻印殖民当局背着中国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划出了一条东段新边界,即所谓“麦克马洪线”,把大片中国领土划为英国统治下的印度领土。对此,中国政府从来没有承认过。

英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遭到世界人民的普遍反对。今天,英帝国已不复存在。1947年,印度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而独立。印度本应抛弃殖民主义,遗憾的是,印度继承了英国殖民主义的衣钵,严重影响了中印关系的健康发展。

  

二、20世纪50年代初中印两国的友好合作

印度是第一个经过谈判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非社会主义国家。1949年12月30日,印度总理兼外长尼赫鲁致电中国外长: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惟一代表中国人民的合法政府,宣布同国民党政府断绝外交关系,愿意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经过谈判,中印于1950年4月1日正式建交。

在50年代初,印度曾与中国有过密切的交往与合作。1951年1月,毛泽东主度出席了印度驻华使馆的国庆招待会。1954年,周总理访问印度,两国在随后的日内瓦会议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1954年尼赫鲁应邀访华,中印签署了第一个贸易协定。此外,中印文化代表团也实现了互访。1955年的万隆亚非会议上,中、印、缅领导人密切合作,共同倡导了著名的和平共处十项原则(此处加入1954年中印万隆会议前的合作。)1956年周总理再次访印。50年代中期,“印地——秦尼帕依帕依”(“印中人民亲如兄弟”)的口号在两国几乎家喻户晓。

  

三.20世纪50-70年代的中印冲突

(一)冲突开始(1954年至1962年)

中印两国的冲突的直接原因是边界纠纷。

中印两国的共同边界长约两千公里,分东、西、中三段,在历史上,两国遵守传统习惯分界线,本无大的争议,但由于英国的侵略,使两国边界留下了不少纠纷,特别是英国对西藏的侵略和“麦克马洪线”,给后来的中印两国边界带来了很大的麻烦。1954年印度出版的地图将历来由我国控制的大片领土划入印度,形成8处争议地区。

中印冲突的另一原因是印度在西藏问题上的错误立场。西藏解放前,印度曾企图阻挠解放军进驻。达赖喇嘛企图逃往印度。解放后,印度一再支持和收容西藏的叛乱分子。由于互相勾结,1959年3月,终于在拉萨暴发了全面叛乱。而印度不断发出不满中国言论,干涉中国内政,叛乱失败后,达赖及其追随者在印度进行分裂祖国的活动,如在中国驻印度使馆门口示威、集会,甚至对使馆进行暴力骚扰,而印度政府一般不进行干涉。

1958年——1959年,印度军队在中印边界地区不断挑起事端。1959年3月22日,印度总理尼赫鲁就写信给周总理,说中印边界早已确定,并正式向中国提出大片领土要求。1959年8月25日,印度用武力打破边界现状,于是发生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印边界的第一次武装冲突。后来虽然印军被迫撤离了朗久,但仍占领着“麦克马洪线”以北的兼则马尼,以及更早被占领而成为争议的其它地方。此后,印度政府没有响应中国政府希望“和平商谈求得解决”的态度,10月21日,还发生了空喀山的事件。1960年4月19日至25日,周总理赴新德里与尼赫鲁总理举行了会谈,但我方的努力得不到印方的响应,未能达成任何实质性的协议。从1961年起,印度实行“前进”政策,越过实际控制线,侵占越来越多的中国领土。

(二)边界战争(1962年10—11月)

   1962年10月5日准备走军事冒险道路的印度宣布成立一个专门对付中国的新军团。10月12日,尼赫鲁宣布他已下令将中国军队从“入侵地区”“清除掉”,随后大量印军开赴前线。

10月17日,印军按照尼赫鲁的命令,在边界东、西两段同时开始了猛烈的炮火攻击。面对印度的大规模的全面进攻,10月22日清晨,忍无可忍的中国军队发动自卫还击战,打得印军狼狈逃窜,收复了许多本属中国的土地。11月,为了表明中国的诚意,中国军队主动后撤到1959年1月我国实际控制线中方一侧20公里以外,并交还了所缴获的印军军用物资,释放了被俘的印军人员。以后的中印边界大体平静,但不久印军回到麦克马洪线,我军也只好回到麦克马洪线以北。印方一直声称要夺回被中方占领的印度领土。

(三)   敌对时期(1962年—1975年)

    这一时期里,印度国内反华情绪高涨,印度积极投靠中国的敌对国――苏联和美国,1971年甚至与苏联签订了针对中、巴的《和平友好合作条约》,事实上放弃了不结盟政策。1965年,印、巴为争夺克什米尔发生战争。1971年,印度又一次对巴基斯坦进行军事侵略,策动、支持东巴基斯坦(孟加拉)独立。这种形势下,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站在被侵略的巴基斯坦一边,严厉谴责印度的侵略行径。

此外,这一时期中国发生“文化大革命”运动,外交政策灵活度更小,偏离现实利益较远,就使中印关系长期难作良好的调整。

这一时期,中印之间或公开敌对,或关系非常冷淡。

  

四.逐步缓和与曲折发展的中印关系

70年代中期起,中印关系有所缓和。1976年,两国恢复互派大使,结束了15年来两国只是维持代办级外交关系的局面,中印关系开始解冻。1979年2月,印度外长瓦杰帕伊访问中国,中印两国外长举行会谈。1981年6月,中国外长访问印度,1981年12月和1982年5月,中印两国官员分别就边界问题和两国关系进行两轮会谈。1984年,双方签署了贸易协定。

1982年10月,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在会见印度客人时指出:“现在中印两国并不存在相互威胁的问题。两国之间存在的问题,就是一个边界问题,只要双方采取合情合理的办法,这个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1988年12月印总理拉吉夫•甘地访华,使两国关系进入了新阶段。双方同意在边界问题解决之前,共同维护实际控制线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同时努力发展双边关系,决定成立边界问题联合工作小组和经贸、科技联合小组。两国还签署了民航合作协定。印方总理还重申,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印方不允许在印度的西藏人进行反对中国的政治活动,这样,经过一段反复,中印关系又回到正常发展的轨道上来。

1991年12月,李鹏总理访印,推动了中印关系的全面发展。此后,印度总统、议长和国防部长等要人相继访华。我国领导人回访。印方取消了针对在印中国人岐视性限制法规。1993年9月,拉奥总理访华,两国签署了保持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和平与安定等协定。同年,李瑞环政协主席回访。1994年,印度副总统访华,钱其深副总理兼外长和迟浩田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回访。1995年,双方撤除了边境东段过于接近的哨所,使边境局势更趋稳定。

1996年11月底,江泽民主席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双方确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访问期间,印度领导人再次表示:西藏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印方决不允许达赖集团在印度的领土上从事反华政治活动。2000年3月,中印外交官员举行安全对话。

虽然,90年代总趋势是逐步改善,但由于印度并没有放弃“中国威胁”论,没有完全放弃干涉西藏事务,对达赖喇嘛的态度暧昧,使中印关系不时产生波折。1989年还召开了“西藏与南亚和平”的会议,1991年10月,流亡印度的西藏分裂主义分子,冲击来访的四川歌舞团演出;1992年3月,9名西藏分裂主义分子袭击中国使馆。印度舆论中的反华倾向仍然比较严重。

1998年5月,印度与巴基斯坦进行了军备竞赛并进行核试,并以“中国威胁论”为借口对中国进行无端攻击,使中印关系受挫。中方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此后,印政府反华言行有所收敛,并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寻求修复两国关系。1999年2月,两国外交部官员会谈。4月,中印边界问题联合工作小组第一轮会谈在北京举行,6月中旬,印外长贾斯旺应邀访华,这标志着中印关系又有所改善。

  

未来的展望

纵观历史,以及现实的情况,我认为将来尽管中印两国在边界问题、西藏问题等方面的问题不会很快得到彻底解决,两国间不时仍会有些摩擦,但中印关系发展的总趋势应是不断改善的,在曲折中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

  

一、必然改善的中印关系

   中印从古到今,并无大的历史冲突和历史遗留下来的重大问题,虽然有些问题尚未解决,但多次的谈判使两国在边界原则上有了共识,在西藏问题上差距也缩小了,核试验引起的风波也稍平息。毕竟这些问题不是根本利益的冲突与矛盾。中印两国关系会不断改善。这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看:

(一)军事上中印互不构成威胁

尽管不久前的印度与巴基斯坦进行的军备竞赛、多次进行的核试验以及印度以“中国威胁论”对中国进行的无端攻击,使这一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增加,但在军事上,中印互不构成威胁。

政治、经济中心相隔遥远的中国与印度中间隔着喜马拉雅山脉,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如果要在这里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将会付出巨大的代价。因此,不可能在这里发生大规模的和持续的军事对抗。

印度的军事战略的重点是面向印度洋的南亚次大陆,它要做这一地区的中心大国。况且,印度还要顾及巴基斯坦这个历来与它关系紧张的邻国。因此,它并没有向中国全面进攻的精力与能力。中国目前也要集中精力对付东南方向的美、日等国的威胁。

以下是中印两国的军事力量对比:

中印两国海军兵力与武器装备比较表


兵力
潜艇
驱逐舰
护卫舰
扫雷艇
作战飞机
备  注

中国
30万
135艘
20艘
445艘
172艘
584余架
   

印度
5.5万
17艘
6艘
18艘
20艘
68架
有航空母舰


  

  

中印两国陆军兵力与武器装备比较表

项目
兵力
主战坦克
装甲车
火炮

  
火箭炮
直升机
防  空

武  器
反坦克

武  器




230万
约14000辆
约6000辆
16000余门
1250

余门
600余架
低空、中低空和中高空防空导弹
HJ-8和AT-3塞格反坦克导弹

印度
90万
约3514辆
约1507辆
7037

余门
150余门
199余架
低空导弹、萨姆-6型导弹
“米兰”等若干具


  

空军方面,中国拥有兵力47万,而印度只有11万人。根据有关资料得知,在武器装备上,中国更胜一筹。

由此可以看到,尽管印方拥有航空母舰,但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正常,与各自的国家安全形势相当。因此,只有和平共处,才是明智之举。

(二)地缘战略上中印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

中印两国是人口众多的大国,有着二千多年的文化交流历史。两个伟大民族在过去的日子里,互相学习,互相了解,增强了两方面的感情,丰富了彼此的文化,并且双方都有较强的国家实力,不可能消灭或压倒对方。与邻国对抗更不符和地缘战略原则,双方不能对抗,只能相互合作与和平共处。对抗只会让美、日等得渔翁之利。

    对印度来说,苏联解体后,就失去了一个强有力的可以依靠的军事战略盟友。尽管俄罗斯还强调印——俄之间的战略关系,但这种关系已远非昔比。而且中俄两国关系迅速改善和发展,使印度过去利用中俄不和与中国对抗的机会大大减少。而美国在这一地区与中国没有什么重大冲突,所以,威胁不了中国。同时,不结盟运动也失去了过去的优势,对世界事务的影响相对下降,印度的国家地位和作用也随之下降和减少。因此,印度要想在地区和世界范围内发挥更大的作用,特别是它想争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就必须与中国加强合作。

印度将来也许会成为一个世界重要大国,但现在它还没有足够的力量与中国进行地缘政治的较量,也没有现实的矛盾冲突可以使它对中国进行大规模的入侵行动。它地缘政治和战略的重点是对内搞好经济建设,对外面向印度洋,做印度洋和南亚地区的最有影响的大国。它的现实的地缘政治的对手是巴基斯坦。与此同时,印度国内的人口、宗教、环境等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各民族和宗教冲突很频繁。

所以,印度必须缓和它在北部与中国的紧张局面,这对于它在南亚称霸的战略更有力。

    对于中国来说,西线在过去、现在都不是中国地缘政治的重点,大概今后也不会成为中国地缘政治的重点。在古代,中国历朝地缘政治的重心始终在北方。而且一直以来中国与邻国基本保持着和平的关系。现在,中国的重点在东南线,那里有众多的政治利益交汇,再加上现在海峡两岸局势十分紧张,因此拥有稳定的西线是中国的地缘战略利益之所在。这样才能专心于东南,对付台独和美日的威胁。

中国现在正在进行西部大开发,稳定西线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加强与印度的合作,对西部开发将会有很大作用。

    况且,中国要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反对霸权主义,需要与印度结成战略伙伴关系。

(三)经济上中印有互利合作的需要

中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近二十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已得到了很大改善,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发展中国家。而印度在南亚地区相对而言,是唯一的大国,它的人口和领土分别占地区的76.6%和71%, 是其他南亚国家总和的3倍多和2.4倍, 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占南亚地区的74%, 约为其他南亚国家的3倍。作为两大以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为首要任务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两大蓬勃发展的市场,双边贸易额达14.06亿美元,1999年增长至19.87美元。贸易额还很小,而且两国的科技合作也尚处于起步阶段,与中印大国地位很不相称,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中国对东亚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也是亚太地区的重要成员,所以如果印度要积极参与亚太地区的经济成长进程,就需要与中国共同挖掘潜力,使两国间的合作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二.中印关系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尽管中印两国的关系日益改善,但也存在障碍。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      (一)不肯抛弃殖民主义衣钵

印度独立前,曾经是大不列颠联合王国在亚洲最大的殖民地。19世纪20年代初期,英国凭借海上力量建立了印度洋的海上霸权,贪婪的掠夺印度及其周边国家,并不断扩大其殖民统治空间。由于印度在历史上饱受外族入侵和英国殖民统治的劫难,同时政治上受英帝国主义影响很深,因此,以尼赫鲁为代表的国大党在执政以后,除了民族自尊意识十分强烈,在立国思想和安全观念上无不带有明显的英国殖民统治思想的烙印。他们把取得对南亚大陆的支配权,恢复昔日“大印度”的强盛和繁荣,从而称雄亚洲和印度洋人作为其战略目标。如发生的印巴战争,印抢占了克什米尔地区三分之二的土地。这一思想或多或少影响着印度对华的态度。

(二)          (二)错误的地缘政治观

基于对殖民统治战略的继承,印度一些人存在错误的地缘政治观点。尼赫鲁曾经说过:“从东南亚到中亚西亚,印度必将发展成为经济和政治活动的中心,而印度以它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作一个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因此,长期以来印度坚持整个南亚次大陆是一个战略实体的霸权主张,视印度洋为其安全圈主体。它的长远目标是通过“印度中心”的确立最终成为“有声有色”的世界性大国,在全球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而在印度一些政要人物的逻辑中,中巴友好的合作关系在客观上构成了对印度在南亚支配地位的威胁,他们认为中国与南亚的一些国家发展关系是针对印度的,中国对印度安全构成威胁。1998年5月印度一些政要就是以“中国威胁论”作为其公然进行核试的借口。这也影响着中印两国之间的关系。

(三)      (三)存在较强的反华意识

正是由于一些人的错误观点,像费尔南德斯(印度新任国防部长)对中国形象的肆意歪曲,再加上那些西方国家鼓吹“中国威胁论”,以营造一种不利于中国发展的氛围,印度民众存在较强的反华意识。

  

综上所述,可以预见,中印关系将逐步改善,但路途中必定还有不少障碍。跨入21世纪,和平发展已成为世界发展共同的主题,而全球无核化也成为许多国家的梦想,任何一个国家想把核武器作为实现自己战略意图的手段必将遭到世界各国的反对,这一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南亚的核发展。而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的经济模式已深入各地区,要想使自己的经济更好地发展,必然要加入这一大潮。中印加强合作既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又有利于亚洲乃至世界的稳定与发展。中印如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面向未来的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化干戈为玉帛,把用在军备上的钱转到生产建设上去,大力发展贸易与经济合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合作开发喜马拉雅及边缘地区,必能大大促进两国发展。

祝愿中印两国长期友好下去!

  

  

参考书籍:《地缘政治与中国外交》   叶自成主编

         《中国外交史》  谢益显主编

         《中国当代外交史》  谢益显主编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   张维华主编

         《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  季羡林著

         《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史》 唐培吉主编

           《南亚核风云——印巴核试验扫描》

参考网址:http://mm.xxinfo.ha.cn/pl-2/pl-0374.htm

          http://www.szed.com.cn/background/yb3.htm

          http://www.fmprc.gov.cn/sbgx

          http://www.redarmy.com.cn

  

  

                           2000年10月
14???晕啊,24还差不多
14!汗颜...
天才呀.建议送到重点大学进修.
好!!!!!!后继有人!
这样的mm我喜欢
好可爱MM
哇,完全拜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