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的“中国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6:37:52
马来西亚的“中国味”






  在马来西亚,华语不绝于耳,中文招牌随处可见,举目之处,几乎都有华人,甚至摆卖出售的商品,有不少也为“中国制造”。

  去过马来西亚的中国人,都会感受到当地特别浓郁的“中国味”。在马来西亚,华语不绝于耳,中文招牌随处可见,特别是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吉隆坡、槟榔屿、马六甲等地,无论是逛商场、下饭馆,还是在各个风景区浏览名胜古迹,举目之处,几乎都有华人,甚至摆卖出售的商品,有不少也为“中国制造”。难怪到马来西亚投资经商的中国大陆企业家和港台商人,都异口同声“生活和沟通不成问题”!

  最早确立华人法律地位的国家

  在中国境外,马来西亚是华人占当地人口比例较高的国家,仅次于新加坡。二战前一度超过当地人口的40%,后来虽有所下降,但到2000年,华人仍占全国人口的26.25%,为565万,是马来西亚的第二大民族。

  由于华人人口众多和积极争取,华人作为马来西亚公民的法律地位,在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时就得到确认。根据当时颁发的《马来亚联合邦宪法》,绝大部分华侨以居住时间或在当地出生等为条件成为马来西亚公民。而其他许多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直到上世纪的七十至八十年代,才陆续放宽华侨入籍的限制。

  不过,《马来亚联合邦宪法》在赋予华人公民权的同时,也承认了该国最大民族马来人的特权。宪法确认马来人的保留地制度、服务公职的保留名额制度;承诺向马来人颁发经营某些特殊行业的执照,和在教育方面给马来人奖助优待;并规定由马来人最高元首负责保障马来人的特殊地位和调整有关条款;宪法还规定,马来语为国语,马来人信仰的宗教伊斯兰教为国教。因此,虽然马来亚的归化入籍条件比较宽松,当地民族关系比较和谐,华人的政治、经济和文教发展还算顺利,但华人等非马来人的公民地位仍不如马来人。

  影响朝野的马来西亚华人

  长期以来马来西亚华人的参政意识比较强,华人政党在马来西亚政治发展中一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华人选票也是历届大选朝野各党极力争取的目标。马来西亚不但有华人反对党,还有华人执政党和以执政党身份出任的政府部长。而在其他国家的华人,由于占人口的比重不大,华人很少建立自己的政党,即使成立了华人政党,充其量也就是一些在野的小党,影响十分有限。而在美国,出任多个国家部长、州长等政府高官的华人,由于是通过加入其主体民族政党的途径步上仕途(如赵小兰以共和党员身份出任美国劳工部长),因此和华人政治影响没有直接的关系。

  在马来西亚目前比较活跃的华人政党主要有执政党马华公会、民政党、人民联合党和反对党民主行动党。其中,1949年初成立的马华公会是最大的华人执政党,1955年便上台执政,目前是马来西亚执政联盟――国民阵线的第二大党。按照国民阵线十多个成员党的协商,每届大选后组建政府,马华公会都可以分到四个部长职位,马来西亚最近的1999年大选后,马华公会派员出任政府部长的有交通、卫生、人力资源和房屋及地方政府等部门,另外还有不少出任副部长等。民主行动党则是华人最大的反对党,它在多届大选中获得不少华人选民的支持,以在野力量的特殊身份争取华人和全民的权益。

  除了政党,华人还成立了不少社团以维护和争取自己的权益。到2001年6月,大大小小的华人社团达7276个,占马来西亚注册社团的22.54%。其中,1991年注册成立的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华总)拥有的社团成员最多,经常参加华总活动的华人社团可达3000多个。华总主要开展各种华人文化活动,如一年一度的“华人文化节”,协调华人与其他民族的关系,并不时代表华社向政府呈递意见书和备忘录,反映华人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意见。

  体系完整的华文教育

  与其他国家华文教育的上课课时不多或纯属业余性质的情况不同,马来西亚是中国境外惟一一个建立了从小学、中学,到大学较完整华文教育体系的国家。

  华小是纳入国家教育体系的正规公办小学,日常经费由政府负责,建设发展经费一部分也由政府拨款。马来西亚前任总理马哈蒂尔经常以此为傲,“全球哪个政府能像马来西亚这样出钱办华文小学”。华文独立中学是独立于国家教育体系之外的中学,经费主要靠华人社会自筹。课程和一般中学差不多,但不论初中高中都要学习华、马、英三种语文。另外华人还办有五所高等院校。

  尽管上述各级学校在华文教学媒介或华文课程的设置上有所差别,但均展现出浓郁的华族文化氛围。这些学校的学生和教师绝大多数是华人,华语因而成为学校的主要行政用语和交际用语,学校收藏有各种华文报刊及华文图书资料,学校还经常进行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伦理道德教育,经常和华人政党、社团共同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也经常获得华人社会各阶层人士的鼎力相助。

  华族文化带动中马经济合作

  华文学校表现出了浓烈的华族文化特质,它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华文人才,成为马来西亚华人保留本族文化和民族特色的阵地和堡垒,华族文化的发展因有坚实的基础,显得生机勃勃,多姿多彩。

  据不完全统计,马来西亚共有20多种华文日报和数十种华文刊物,《南洋商报》和《星洲日报》两份大报的发行量均超过十万份,其读者除了马来西亚的华人外,还包括中国大陆人和亚太乃至世界各国的华侨华人。另外华人的其他文化活动也很多,如各级华团举办各种形式的生活营、座谈会、交流会、展览会、竞赛会;华团组织或华人自发进行的如舞龙狮、杂技表演、体育活动、春节庙会等。如果在春节等农历节日期间访马,你甚至会觉得马来西亚华人比我们更“传统”。

  更值得一提的是,华文教育的蓬勃发展,在中马经贸合作上拥有特殊的优势,早在1993年,马哈蒂尔总理访华时就特别指出:我们应当利用和发挥我们的社会优势,依靠华语华文及华人方言去中国做生意。随着中国加入世贸,随着中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深化,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华人对华文的掌握,更有利于他们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各种机会,并有效促进中马双边合作,马来西亚领导人历次访华都带领百名以上的华商企业家。

  事实上,近几年中马经贸合作形势喜人,中国已跃升为马来西亚第五大出口市场,马来西亚则取代新加坡成为中国在东盟国家中的最大贸易国,2002年两国双边贸易额突破100亿美元,比1998年增长163%,2003年上半年双边贸易已达87亿美元,全年有望突破150亿美元。两国互为对方的主要旅游市场,2002年中国(包括大陆、香港和台湾)到马来西亚旅游的人数超过100万人次,占马来西亚当年1330万外国游客的7·5%以上,到2002年5月,赴华留学的马来西亚学生有600多名,到马来西亚留学的中国学生则超过1万人,高居马来西亚外国留学生榜首。其他诸如国防、科技、艺术、交通、金融合作,以及民间交流等,也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2003年9月,时任副总理(现任总理)巴达威访华,中马两国又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中马经济合作的前景使马来西亚国家领导人对华人寄予厚望。

  (注:华侨华人的区别是,没有加入当地国籍的称为华侨,加入当地国籍的称为华人,马来西亚是华人社会。)



来源:[世界知识博览网]马来西亚的“中国味”






  在马来西亚,华语不绝于耳,中文招牌随处可见,举目之处,几乎都有华人,甚至摆卖出售的商品,有不少也为“中国制造”。

  去过马来西亚的中国人,都会感受到当地特别浓郁的“中国味”。在马来西亚,华语不绝于耳,中文招牌随处可见,特别是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吉隆坡、槟榔屿、马六甲等地,无论是逛商场、下饭馆,还是在各个风景区浏览名胜古迹,举目之处,几乎都有华人,甚至摆卖出售的商品,有不少也为“中国制造”。难怪到马来西亚投资经商的中国大陆企业家和港台商人,都异口同声“生活和沟通不成问题”!

  最早确立华人法律地位的国家

  在中国境外,马来西亚是华人占当地人口比例较高的国家,仅次于新加坡。二战前一度超过当地人口的40%,后来虽有所下降,但到2000年,华人仍占全国人口的26.25%,为565万,是马来西亚的第二大民族。

  由于华人人口众多和积极争取,华人作为马来西亚公民的法律地位,在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时就得到确认。根据当时颁发的《马来亚联合邦宪法》,绝大部分华侨以居住时间或在当地出生等为条件成为马来西亚公民。而其他许多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直到上世纪的七十至八十年代,才陆续放宽华侨入籍的限制。

  不过,《马来亚联合邦宪法》在赋予华人公民权的同时,也承认了该国最大民族马来人的特权。宪法确认马来人的保留地制度、服务公职的保留名额制度;承诺向马来人颁发经营某些特殊行业的执照,和在教育方面给马来人奖助优待;并规定由马来人最高元首负责保障马来人的特殊地位和调整有关条款;宪法还规定,马来语为国语,马来人信仰的宗教伊斯兰教为国教。因此,虽然马来亚的归化入籍条件比较宽松,当地民族关系比较和谐,华人的政治、经济和文教发展还算顺利,但华人等非马来人的公民地位仍不如马来人。

  影响朝野的马来西亚华人

  长期以来马来西亚华人的参政意识比较强,华人政党在马来西亚政治发展中一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华人选票也是历届大选朝野各党极力争取的目标。马来西亚不但有华人反对党,还有华人执政党和以执政党身份出任的政府部长。而在其他国家的华人,由于占人口的比重不大,华人很少建立自己的政党,即使成立了华人政党,充其量也就是一些在野的小党,影响十分有限。而在美国,出任多个国家部长、州长等政府高官的华人,由于是通过加入其主体民族政党的途径步上仕途(如赵小兰以共和党员身份出任美国劳工部长),因此和华人政治影响没有直接的关系。

  在马来西亚目前比较活跃的华人政党主要有执政党马华公会、民政党、人民联合党和反对党民主行动党。其中,1949年初成立的马华公会是最大的华人执政党,1955年便上台执政,目前是马来西亚执政联盟――国民阵线的第二大党。按照国民阵线十多个成员党的协商,每届大选后组建政府,马华公会都可以分到四个部长职位,马来西亚最近的1999年大选后,马华公会派员出任政府部长的有交通、卫生、人力资源和房屋及地方政府等部门,另外还有不少出任副部长等。民主行动党则是华人最大的反对党,它在多届大选中获得不少华人选民的支持,以在野力量的特殊身份争取华人和全民的权益。

  除了政党,华人还成立了不少社团以维护和争取自己的权益。到2001年6月,大大小小的华人社团达7276个,占马来西亚注册社团的22.54%。其中,1991年注册成立的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华总)拥有的社团成员最多,经常参加华总活动的华人社团可达3000多个。华总主要开展各种华人文化活动,如一年一度的“华人文化节”,协调华人与其他民族的关系,并不时代表华社向政府呈递意见书和备忘录,反映华人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意见。

  体系完整的华文教育

  与其他国家华文教育的上课课时不多或纯属业余性质的情况不同,马来西亚是中国境外惟一一个建立了从小学、中学,到大学较完整华文教育体系的国家。

  华小是纳入国家教育体系的正规公办小学,日常经费由政府负责,建设发展经费一部分也由政府拨款。马来西亚前任总理马哈蒂尔经常以此为傲,“全球哪个政府能像马来西亚这样出钱办华文小学”。华文独立中学是独立于国家教育体系之外的中学,经费主要靠华人社会自筹。课程和一般中学差不多,但不论初中高中都要学习华、马、英三种语文。另外华人还办有五所高等院校。

  尽管上述各级学校在华文教学媒介或华文课程的设置上有所差别,但均展现出浓郁的华族文化氛围。这些学校的学生和教师绝大多数是华人,华语因而成为学校的主要行政用语和交际用语,学校收藏有各种华文报刊及华文图书资料,学校还经常进行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伦理道德教育,经常和华人政党、社团共同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也经常获得华人社会各阶层人士的鼎力相助。

  华族文化带动中马经济合作

  华文学校表现出了浓烈的华族文化特质,它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华文人才,成为马来西亚华人保留本族文化和民族特色的阵地和堡垒,华族文化的发展因有坚实的基础,显得生机勃勃,多姿多彩。

  据不完全统计,马来西亚共有20多种华文日报和数十种华文刊物,《南洋商报》和《星洲日报》两份大报的发行量均超过十万份,其读者除了马来西亚的华人外,还包括中国大陆人和亚太乃至世界各国的华侨华人。另外华人的其他文化活动也很多,如各级华团举办各种形式的生活营、座谈会、交流会、展览会、竞赛会;华团组织或华人自发进行的如舞龙狮、杂技表演、体育活动、春节庙会等。如果在春节等农历节日期间访马,你甚至会觉得马来西亚华人比我们更“传统”。

  更值得一提的是,华文教育的蓬勃发展,在中马经贸合作上拥有特殊的优势,早在1993年,马哈蒂尔总理访华时就特别指出:我们应当利用和发挥我们的社会优势,依靠华语华文及华人方言去中国做生意。随着中国加入世贸,随着中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深化,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华人对华文的掌握,更有利于他们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各种机会,并有效促进中马双边合作,马来西亚领导人历次访华都带领百名以上的华商企业家。

  事实上,近几年中马经贸合作形势喜人,中国已跃升为马来西亚第五大出口市场,马来西亚则取代新加坡成为中国在东盟国家中的最大贸易国,2002年两国双边贸易额突破100亿美元,比1998年增长163%,2003年上半年双边贸易已达87亿美元,全年有望突破150亿美元。两国互为对方的主要旅游市场,2002年中国(包括大陆、香港和台湾)到马来西亚旅游的人数超过100万人次,占马来西亚当年1330万外国游客的7·5%以上,到2002年5月,赴华留学的马来西亚学生有600多名,到马来西亚留学的中国学生则超过1万人,高居马来西亚外国留学生榜首。其他诸如国防、科技、艺术、交通、金融合作,以及民间交流等,也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2003年9月,时任副总理(现任总理)巴达威访华,中马两国又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中马经济合作的前景使马来西亚国家领导人对华人寄予厚望。

  (注:华侨华人的区别是,没有加入当地国籍的称为华侨,加入当地国籍的称为华人,马来西亚是华人社会。)



来源:[世界知识博览网]
在东南亚国家 民众的反华土壤是根深地固的 只要华人掌控着当地的经济!
没办法,当地的种族不仅相貌丑陋,而且智商普遍比较低,人又懒惰,自卑心理成为了反华的一大因素。
张智成、梁静茹、无印两品、杨紫琼……,还有谁????[em02]
任贤齐、阿牛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足球队里硬是没华人,实在不解。
<B>以下是引用<I>一怒</I>在2004-8-26 17:30:00的发言:</B>
在东南亚国家 民众的反华土壤是根深地固的 只要华人掌控着当地的经济!

<P>这不是主因。殖民地时期华人所从事的经济角色间接地帮助了殖民者的收刮运动。印尼就是一最好例子,现在印尼不恨荷兰人反而恨中国人。
<P>东南亚化人又是大面积移居,多从来经贸,而这一区域无一例外不成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华的经济角色加深了这一成见。</P>
<P>  ........任賢齊是台灣人....不是馬來西亞人,改正一下,還有就是他們對,,荷蘭人還是很不爽的,前幾樓說的是不對的.</P><P>  另外雖說是轉自---来源:[世界知识博览网]</P><P>  但本文的錯誤很多很多,我指的作者的文,不是拍樓主的磚,一些數據和結論都不敢苟同,大方向二國的關係是前進的,但太誇張了點,二國貿易量主要靠的是華人,不是馬來人,還有第三國及跨國企業的關係.這和台灣早期很像,不過這會兒都轉到中國大陸去了.</P><P>  轉原文--(注:华侨华人的区别是,没有加入当地国籍的称为华侨,加入当地国籍的称为华人,马来西亚是华人社会。)</P><P>  上述原文和我的認知相反,有加入國籍才叫華僑,沒加入的才叫華人,結論說馬來西亞是華人社會,,,,,,這太玄了點,看他們的電視就知道,我的認知是馬來西亞還還是馬來人的社會,但多數華人到那玩的時候都是到大城市和華人社區,沒看到其他的面向,還有一點要注意,馬來西亞的華人終究是外國人(歷經很多代),不要有過多不切實際的幻想.</P><P>  最後想說的,馬來西亞對華人,對中國,那倒是越來越友善,這是一個好消息!</P>
<P>
但多數華人到那玩的時候都是到大城市和華人社區,沒看到其他的面向,還有一點要注意,馬來西亞的華人終究是外國人(歷經很多代),不要有過多不切實際的幻想.
</P><P>真是傷心﹐我們竟然被當成外國人﹐不管經過多少代﹐我們南洋華人的根都是在中國啊﹗我的家庭就有在廣東省的直系親人﹐我老爸也是不記數額的捐助在內地的僑辦學校啊。。。請別當我們是外國人﹐我們只是祖國的游子﹐家﹐是遲早要回的。。。</P>
<B>以下是引用<I>aegis_china</I>在2004-8-27 5:46:00的发言:</B>

<P>.</P>
<P>真是傷心﹐我們竟然被當成外國人﹐不管經過多少代﹐我們南洋華人的根都是在中國啊﹗我的家庭就有在廣東省的直系親人﹐我老爸也是不記數額的捐助在內地的僑辦學校啊。。。請別當我們是外國人﹐我們只是祖國的游子﹐家﹐是遲早要回的。。。</P>

<P>你们有这份心就好</P>
<P>  真是有些不好意思,,,我指的外國人指的是(公民),不要有過多幻想指的是如不能因為馬國因為有華僑而指望馬國就一定會在國際舞台都對中國百依百順等(還是要有點平等意識的互相對待).也不能把外交工作都放在了馬國的華僑身上,否則馬國政府說不定還會以為中國不友善呢,應該還是要務實的把馬國視為一個整體.不要給馬國政府耽驚受怕!要讓馬國政府將華僑視為一個國家經濟上外交上和中國打交道時的一個助力,進而在實質上提高二國的相互依存,這樣反而更能減少馬國的排華意識.對中對馬都是好事,也才是正常的國家交往模式.</P><P>之所以在網上對著大陸的網友這麼說是因為我們中國人在國際事務上總是提道義,講情感.政府在外交上或許沒了這麼些毛病,可是老百姓們還是很以很傳統的方法在看待國際事務.我回的這帖基本是給網友看的而以嘛,對像就是一般網友嘛,看看印尼排華事作發生時,居然有網友說中國要出兵,,,,,,(真不知怎説了)又有說政府無能等等,,,,,都是情感投射的成份居多.真的認真計量一下,,,,,,那可是印尼的內政阿.一句話題!!有正確的認知才不會錯誤的期待&gt;&gt;&gt;&gt;&gt;&gt;&gt;</P><P>  至於在非(國家大事)的範圍,本來就是當你自己人阿,情感上的事,文化上是只會多不會少的,也是該大力増進的阿,(台灣華僑考試還有加分呢,大陸說不定也有我不清楚)我想也不用多說太多,二岸三地應該沒有那個人有把華僑當外國人的(不是指國藉),這是華人社會不同於西方的獨特現像,不用去換國藉就把華僑當自己國民的也是很正常阿,如孫燕姿,,,,第一個想到是中國人,,,,,,那國際法上呢,,,,哦她是新加坡國人.但那又何妨???????? 反正是自己人.</P><P>  對於我無心中傷了馬國華僑的心...實在是很過意不去.直接寄短信給你又好像誠意不足,那就發上來解釋解釋.更別誤會以為中國人把你們當(((外國人))),事實是中國人都把華僑當成(((中國人))),老外可能不能理解,但我相信中國人都能看的懂吧.也就是說我指的(外國人)是指華僑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但大家都知道華僑對中國人來說是個什麼概念--------------那就是=============自己人!!!!</P>
马来排华也很严重的,只是最近几年才好的,现在又禁止中国女性游客访马
<P>真是傷心﹐我們竟然被當成外國人﹐不管經過多少代﹐我們南洋華人的根都是在中國啊﹗我的家庭就有在廣東省的直系親人﹐我老爸也是不記數額的捐助在內地的僑辦學校啊。。。請別當我們是外國人﹐我們只是祖國的游子﹐家﹐是遲早要回的。。。</P><P>
</P><P>放心吧!该回来的总是要回来的。那只是一小撮人一时的看法,因为“新加坡”。但是,我们身上流的血液注定了一切。欢迎回来。</P>[em23][em23][em23]
东南亚的其他人种的大多数人与华人的生活质量相比,可能还比不上华人喂的狗。
<B>以下是引用<I>aegis_china</I>在2004-8-27 5:46:00的发言:</B>

<P>.</P>
<P>真是傷心﹐我們竟然被當成外國人﹐不管經過多少代﹐我們南洋華人的根都是在中國啊﹗我的家庭就有在廣東省的直系親人﹐我老爸也是不記數額的捐助在內地的僑辦學校啊。。。請別當我們是外國人﹐我們只是祖國的游子﹐家﹐是遲早要回的。。。</P>

<P>那是少数人的看法,不用管他们,中国人排外都少,何况是华人</P>
<B>以下是引用<I>aegis_china</I>在2004-8-27 5:46:00的发言:</B>

<P>.</P>
<P>真是傷心﹐我們竟然被當成外國人﹐不管經過多少代﹐我們南洋華人的根都是在中國啊﹗我的家庭就有在廣東省的直系親人﹐我老爸也是不記數額的捐助在內地的僑辦學校啊。。。請別當我們是外國人﹐我們只是祖國的游子﹐家﹐是遲早要回的。。。</P>

<P>  我也是侨属,我也没有当你是外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