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纪实文学《这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2:22:27


版主:此文在畅谈连载过,现在归拢一处,又做了一些修改,想在这里作为原创发表。不知可否?

纪实文学《这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一)
     在中国西部边境地带的崇山峻岭之中,有一条与邻国阿富汗接壤的狭长通道——瓦罕走廊。
     说来奇怪,瓦罕走廊,那本是个荒凉冷漠,人迹罕至的不毛之地。如今却进入了世界霸主美国的法眼。白宫小会议室的会议桌上,摆着一份由驻阿富汗美军司令麦克里斯特尔、中情局局长海登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斯蒂芬哈德利联名提交的报告,主要内容是美国向中国借路——借用瓦罕走廊,作为向驻阿美军运送后勤给养的通道。
     这简直像是个神话。堂堂美军,什么时候为后勤给养伤过脑筋?如今为什么要把自己命脉交到一个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最大的潜在对手的手里?美国打算在什么程度上接受中国必将提出的交换条件?
     话要从美军进入阿富汗后建立的后勤通道说起。后勤通道有两条:第一条是先经巴基斯坦的苏库尔、雅各布阿巴德、奎达,然后通过巴阿交界的杰曼进入阿富汗南部,抵达美军驻坎大哈的空军基地。另一条是经印度河高速公路从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前往德拉伊斯梅尔汗,再到白沙瓦,然后经开伯尔山口进入阿富汗,抵达首都喀布尔和距喀布尔47公里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
     可以看出,这两条通道的前半段都在巴基斯坦境内。而巴阿交界的地方,全都是山地。
     崇山峻岭,永远是正规军的噩梦,游击队的天堂。巴基斯坦境内的MSL游击战士们再次向全世界证明了这个颠簸不破的真理。
     这里是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空气稀薄,不适宜人类生存。但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MSL游击队员们已经习惯了。只需一些简陋武器如步枪、火箭筒、炸药包,再揣上几个粗面烙成的“恰巴蒂”,即可转战南北,进退自如。相反,与对手比吃苦耐劳就不是美军的长处了,如果没有汽油、巧克力乃至于瓶装纯净水等大量的补给品,他们的战斗力就几乎为零。他们高度依赖他们的后勤补给线,这是他们的软肋。不幸的是,这个软肋也成为MSL游击队的最佳袭击目标。被游击队炸得七零八落,搅得乌七八糟。美国多次要求巴基斯坦派兵对该地区实施清剿,自己也频频出动战机实施越境打击,但都收效甚微。

     既然巴基斯坦人并不想积极配合,为什么美国人还要掏出大笔的买路钱,选择巴基斯坦呢?
     你只要看看地图就明白了。阿富汗位于亚洲大陆中部,有点像郑州之于中国。是个典型的内陆山地国家。西接伊朗,东邻中国,东南为巴基斯坦。北边的情况比较复杂,直接毗邻的是三个前苏联的“斯坦国”,间接毗邻的是俄罗斯(也就是说,就地缘战略来说你可以认为阿富汗北邻俄罗斯)。你说,美国人不找巴基斯坦,他还能找谁呢?
     美国人多次向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施加压力,要求允许美军直接派兵清缴MSL游击队活动最为猖獗的白沙瓦一带,以确保运输通道安全。但这个穆沙拉夫却总是支支吾吾,要么装傻充愣,要么婉言谢绝。有时实在被逼急了,他就以辞职相威胁,弄得美国上上下下也拿他没法子。其实,美国人心里很清楚,这个该死的老穆口口声声所说的什么会引起国内MSL的反对纯粹是个借口而已——引起MSL反对的事他干得还少吗?为了讨好(省略1字)国人,他连红色QZS不是都敢一锅端吗?他之所以这样软磨硬抗,不就是有联合国安理会的(省略1字)个大流氓——尤其是那个(省略1字)字打头的——在背后捣鬼吗?
(二)
     最先想出借路这一招的是麦克里斯特尔。他是从纯军事角度出发的。话说这位麦帅,乍一看,单薄的身材,清瘦的脸庞,很难想象他当年曾是一位身怀徒手格斗绝技、训练中能够一个人打翻3个对手的特种兵。他一天只吃一顿饭,这是他当特种兵战士时养成的习惯,如今已是上将军衔,仍然旧习不改。和许多美国的高级将领一样,麦克里斯特尔出身于一个军人世家——其父参加过二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麦帅本人1976年西点军校毕业后,在三十余年的军旅中一路走来,战功显赫,被誉为美军的一代将星。
     在使出了浑身解数,阿富汗战局依然久拖不决以后,美国打出了最后一张王牌。麦克里斯特尔新官上任三把火,他非常清楚驻阿美军后勤问题的症结所在,与其吃暗亏,不如吃明亏,因此他突发奇想,干脆甩开巴基斯坦,向中国借路。
     最初看到这份报告的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伦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向中国人借路——这位麦帅一定是疯了。
     但安全事务助理斯蒂芬哈德利却是这个方案的坚定支持者。他是从政治角度来看的。这笔交易值得做,问题是美国打算出多大价钱。
     中情局局长海登也表示同意。他的动机要简单得多——巴基斯坦——那是他的魔咒,让巴基斯坦见鬼去吧,只要能摆脱它,去哪儿都行。
     这个世界上有一伙人名叫“塔利班”。据说在波斯语里,塔利班的意思就是“YSL的学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确实算得上是好学生。就是这伙人,让神通广大的中情局屡战屡败,丢尽了面子。这伙人有自己最崇高最神圣的理想,他们能在人类最低水平的生活线上顽强生存,他们有着一往无前视死如归的战斗精神。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们对中情局那套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渗透手段刀枪不入,滴水不进。就是这伙人让海登明白了——这个世界上,有些事用常理是说不通的。就好比金发碧眼魔鬼身材的麦当娜能够风靡欧亚大陆,倾国倾城。却引不起住在另一个大陆上的胡图人的丝毫兴趣——他们眼里的美完全是另一种东西。

    巴基斯坦首都YSL堡市郊,有一座没有任何标志但戒备森严的建筑物。这里就是赫赫有名的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Inter Services Intelligence Directorate,简称ISI)总部所在地。进入总部大门,正面的墙壁上挂着两块铜质的牌子。其中一块牌子上用中文刻着《孙子兵法》“用间篇”中的一句话:
    “非圣智不能用间  非仁义不能使间”
    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意思就是:只有圣明智慧的将帅才能使用间谍;只有仁慈慷慨的将帅才能使用间谍。
    另一块牌子上用英语刻着美国名将乔治• 巴顿的名言:战争离不开欺骗。
    这两块牌子上刻着的言语显示出两个不同民族的行事风格——前者深邃睿智,后者粗鲁坦率。
    这两个牌子印证了巴基斯坦YSL共和国的主要国际关系——它在国际上有两个最重要的哥们儿——一个是中国,一个是美国。只不过,在中国人眼里,巴基斯坦这个哥们是“铁”的,而在美国人眼里,巴基斯坦这个哥们则不那么可靠。
    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可谓世界上权力最大的军情局。虽然它在名义上隶属于巴基斯坦三军联合参谋委员会,但实际上ISI并不对三军联合参谋委员会负责,有时候,ISI甚至不对巴基斯坦总统负责。
    这种奇怪的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国人造成的——当年苏军入侵阿富汗时,中情局既要支持阿富汗抵抗力量,又要避免直接卷入与苏联的对抗。因此一切援助都通过巴基斯坦军情局进行。为了避嫌,中情局不过问物资和经费的具体流向,直接交到巴基斯坦军情局手里就算完事,任由巴基斯坦军情局安排。因此,形成了美国中情局——巴基斯坦军情局直接打交道的模式。有了美国大BOSS的慷慨援助,巴基斯坦军情局手握富可敌国的资源,贪污腐败,恣意妄为,最后甚至架空了总统。

    齐勒沙哈德是ISI下属七个局之一的联合反情报局(JCIB) 第二处副处长。具体负责与阿富汗有关的情报活动。并与一支巴基斯坦安全部队一起,共同负责白沙瓦一带的美军物资中转站的安保工作。
    美国人的后勤给养通过海上运输,先抵达港口城市卡拉奇,在卡拉奇港,集装箱直接装上大卡车,通过印度河高速公路前往德拉伊斯梅尔汗,稍事休整加油,然后前往巴阿边境城市白沙瓦。
    白沙瓦是美军运输线上最大的中转站,也是MSL游击队活动最为猖獗的地方。美军后勤物资被袭事件大都发生在这一带。
    这也是美国人对巴基斯坦人最为不满的地方。
    塔利班的游击队简直就是无法无天!他们甚至不屑于去开伯尔山口一带打埋伏——尽管在那里打伏击更容易得手——毕竟躲在山洞里守株待兔还是比较辛苦的,他们干脆在白沙瓦郊外明火执仗。
——这就跟猫要是偷懒了,耗子就敢上灯台是一个道理。
    巴基斯坦人对MSL游击队睁只眼闭只眼,这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

    作为军情局负责阿富汗事务的副处长,沙哈德与阿富汗塔利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一些骨干分子还是他的“老哥们”——当年曾一起对付过俄国人。他很清楚这里面的奥妙。
    巴基斯坦与阿富汗有着特殊的关系。面对一个战略资源远比自己丰厚、国力远比自己强大而又野心勃勃的印度,巴基斯坦国土面积相对比较小,而且地形狭长没有纵深——首都YSL堡离巴印边境只有大约300公里——跟北京到石家庄差不多。印度人的机械化部队一个冲锋就能兵临城下。要不是有个铁杆老大哥罩着,只怕巴基斯坦早八辈子就已经重新成为印度的一个邦了。
    因此,把阿富汗作为自己的战略纵深,是巴基斯坦不变的国策。他们需要和每一个阿富汗人搞好关系,其中当然包括塔利班。
    用沙哈德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凭什么要事事都听美国人的呢?

    作为巴基斯坦军情局的高级军官,沙哈德经常秘密访问自己的对口单位——某国某某某部。尽管是家常便饭,但每次访问后,还是久久难忘,感慨良多。——他总能从对方的一投足一举手中感受到对方发自内心深处的对巴基斯坦人的一片赤诚之心。这与美国人不同,美国人也很慷慨大方,但慷慨大方之余,时不时的会在有意无意中让别人领略到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这让沙哈德很难适应。
    沙哈德请他的一位擅长书法的同行朋友给自己写了一个条幅,并且仿照军情局总部大楼的样子——把它挂在了自己家的客厅里。条幅上写的是:
    荣辱不存于心,喜怒不形于色。与沙哈德先生共勉
    沙哈德知道这句话的意思。他知道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沙哈德上大学时学的是东方哲学,成绩优秀。当初他的理想是当一名教师,但由于毕业那年正赶上巴印关系紧张,他就和许多巴基斯坦年轻人一样走上了从军的道路。后来,因为他学过中国哲学和中国历史,被招入军情局。需要中国通——这是军情局的传统——毕竟对于巴基斯坦来说,巴中关系实在是太重要了。
    闲暇时,他仍然喜欢做一些哲理的思辨。
    在他看来,中国人的信仰在泛神与无神之间。是一种开放与包容的信仰模式。
    对于个人来说,——神在心中,信则有,不信则无。
    对于社会来说。——信仰自由,可以有,也可以无。
    沙哈德觉得中国的文化真的很有意思,他甚至有点后悔当初没有报考中文专业。

     不过没学中文专业并不妨碍他对中国国策的理解。他很清楚,中国人是绝对不会让美国人把阿富汗拿下来的。中国人喜怒不形于色,但他们划下的底线,那是任谁也休想突破的。——他真的不明白,毕竟这里是内陆,又在中国人的眼皮底下,既然中国人的底线在这摆着,美国人还在阿富汗瞎折腾什么呢?
     沙哈德不大懂美国文化。但他觉得跟中国人比,美国人有时简直傻得可爱,憨得可怜。他想起自己作为一个负责安保工作的军情局高级军官在白沙瓦的所作所为,嘴角竟无意中流露出一丝发人深思的坏笑。
     沙哈德在军情局混了多年,深知“亲信”这两个字的重要性。他虽然身为高官,但对一些心里没底的下属,他总是话到嘴边留三分。——谁知道他是不是中情局的卧底呢?
     当然,他有很多自己的亲信,或者说是死党。那都是可以跟他一起去杀人放火的铁哥们。
     他曾听人讲过一个故事,说的是某个国家古代时有一种刑罚叫做杖刑,就是用一种特制的板子打屁股。而在发号施令的官吏与执行刑罚的下属之间,是有默契的。譬如,如果官吏大喊一声“着实打!”那么没打几下,受刑的人就会皮开肉绽,鲜血淋漓。但是其实问题不大——这只是皮肉伤,下去上点药,过几天就会好的。而如果当官的喊的是“用心打!”,那么不用几下,这个人就会被打个半死,甚至一命呜呼。
     沙哈德觉得自己干的事情有时也差不多。比如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保安部队的汽车司机中就有几个他的“亲信”,每当传来塔利班武装分子出没或袭击的警报时(shit!一定是中情局的线人告的密!),他的亲信都会聚精会神地听他的命令,如果他发出的命令中出现他们有默契的几个字,那么车子一定会在半途熄火出故障——一般都是因为上坡时冲得太快或拐弯时用力过猛——总之看上去都是求战心切,欲速不达。这时沙哈德一般都会冲上去把那个家伙痛骂一顿,甚至拔出手枪来威胁要执行战场纪律,以至于旁边的士兵们都扭过脸去不敢看。那个倒霉的司机当然也一般会做出火烧屁股上蹿下跳的样子。——当然最终他们会“很快地”赶到现场,但塔利班武装分子已经无影无踪了——来晚了几分钟。
     第二天见面时,沙哈德一般会向那个司机做个鬼脸,然后两个人会心地一笑……
     还有一些花招,出于保密的原因沙哈德就不便透露了。
(三)
     麦克里斯特尔对斯蒂芬哈德利的高调回应多少有些意外。作为一个职业军人,他看不起白宫的那些文职官员,认为他们书生误国。——这也是一些美国职业军人的通病。在他们看来,美军是不可战胜的,如果美军失败了,那一定是文官的指手画脚出了问题。从朝鲜战争,到越南战争,再到阿富汗战争,每当战局不利时,美国的职业军人和文官之间的矛盾冲突就会尖锐化。
     其实,作为一个职业军人,单纯从军事的角度来说,麦克里斯特尔内心深处也没有对这个瓦罕走廊计划抱多大指望。不过是死马当作活马医罢了。但是,当一个人快要被淹死时,眼前的树枝他怎么会不去本能地抓一把呢?
     麦克里斯特尔对阿富汗战局有着清醒的认识。在一次军事会议上,他曾把美国和伊拉克、阿富汗的关系比作抗菌素和病菌、病毒的关系。抗菌素能够轻易地杀死病菌,但对病毒无可奈何。
     You can say it again! 是的,这个世界很奇妙。世界上最强大的东西,往往对付不了世界上最简单的东西。伊拉克是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而阿富汗则是个部落的集合体——没有政府,他们也照样能活下去。
      阿富汗战争堪称一场世界上最为奇特的战争。——战争双方都在拜中国人为师,学习中国人的兵法。
      战争双方的高层指挥官,都在学习中国战神的经典《论持久战》;
      战争双方的中层指挥官,都在学习中国古代的名著《孙子兵法》;
      战争双方的低层指挥官,都在学习中国的军事科教片《地雷战》《地道战》。
      阿富汗人很兴奋:原来战争也可以这样打;美国人很郁闷:上帝知道,究竟是谁得到了中国师傅的真传。
      阿富汗战争堪称一场世界上最不对称的战争。
      美国人派出了全副武装的正规军团,通过他们的军服,你可以知道他们的军衔、所属部队,甚至是过去曾经服役的部队。在视线距离内,他们是最明确的标的。然而,他们却永远不会看见一个穿军装的敌人。他们的对手是地地道道的“民兵”。——当你看见他们的时候,他们就是“民”,当你转过脸去时,他们就是“兵”,你在白天看见他时,他是向你微笑的“民”,你在晚上遇见他时,他可能会变成向你开枪的“兵”,当你追击他时,他会突然由“兵”变成了“民”,当你撤退时,他也许会突然由“民”变成了“兵”。     
      阿富汗战争是美国陆军自建军以来遭遇到的第一场“被绞杀战”。麦帅的父亲参加过二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打过胜仗也吃过败仗。但是不论情况怎样糟糕,美军从来没有为后勤问题发过愁。——这个世界上,只有美军绞杀别人的道理,哪有别人绞杀美军的道理?与父辈们相比,麦克里斯特尔们太不走运。他们终于尝到了被别人扼住喉咙的感觉。——这种感觉非常不好。当然,如果哪天在这里跟俄国佬的第58集团军或中国人的兰州军区机械化部队打起来,当了俄国人或者是中国人的俘虏和人质,这种感觉也就自然消失了。
   
     驻阿美军上上下下弥漫着郁闷绝望的情绪。
     一个偶然的巧遇,使驻阿美军的郁闷得到了发泄的机会——麦克里斯特尔接受了美国《滚石》杂志记者的采访。身为统军将领的麦帅出现了不应有的失态,再加上他身边的几个愤青幕僚,你一言我一语,从副总统戈登开始,把白宫的文官们上上下下调侃了一个够。
     就连习惯于爆猛料的记者也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公开场合尚且如此,可以想象,他们在军营里糟践白宫的那些文官时,言语会是何等的粗鲁与恶毒。
     但是,毕竟在军营里泄愤骂娘是一回事,在公开场合接受记者采访又是一回事。
     担任采访的记者最后还特意问了一句:“我能公开发表这次采访的记录吗?”
     他得到的回答是麦帅轻蔑的一瞥:“Why not?”
     后来,有人说这是麦帅恃才傲物、桀骜不驯的性格所致。
     也有人分析说是麦帅不愿为阿富汗的失败背黑锅毁了自己的一世英名,故意这样做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职业军人干政,这在美国是很犯忌的。麦帅也因此被奥巴马免去了驻阿美军司令的职务并退伍。此为后话。
(四)
     话说瓦罕走廊计划被斯蒂芬哈德利送到了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进行研究。他还特意请来了他的老前辈基辛格和布热津斯基以及兰德公司的智库学者。
     美国的战略决策往往就是这样形成的。
     研究报告很长。结论部分的主要内容如下:
     今后的10到20年之内,世界将形成三大文明势力圈——基督教文明势力圈、儒教文明势力圈和YSL教文明势力圈。
     这三个文明势力圈可能会形成下述的相互作用组合模式:
1. YSL教文明势力与基督教文明势力对抗,儒教文明势力置身事外。
2. YSL教文明势力与儒教文明势力联手,对抗基督教文明势力。
3. 基督教文明势力与儒教文明势力联合,制约YSL教文明势力的扩张,并共同引导促成YSL教的宗教改革。
     三个模式中只有第三个符合美国的利益。
     瓦罕走廊计划,既可以阻断儒教文明势力与YSL教文明势力结合,又能够促进基督教文明势力与儒教文明势力联合。可以作为国家战略级计划予以实施。

      这个报告里没有提YSL教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联合。甚至也没有把它作为一个潜在可能的选项进行探讨。为什么呢?作为耶鲁大学的法学博士,斯蒂芬哈德利很清楚这里面的原因。耶路撒冷——每当他思考这个问题时,思维的回路最终都会把他带到这个举世闻名的古城,每当这时,他总要不由自主地长叹一口气。
      耶路撒冷,据说在希伯来语里的意思是“和平之城”,然而在耶路撒冷的记忆里却充满了战争的阴影。耶路撒冷老城里,那如泣如诉的犹太人哭墙和耶稣受难的基督徒苦街,就是它历尽沧桑、多灾多难的象征。耶路撒冷老城是世界上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YSL教共同的圣地。或许,老城那区区不足1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承受了它所不能承受的超负荷之重。
      相传早在公元前二千年,有一支名为“希伯来”的游牧民族从东方进入巴勒斯坦,后来又建立了以色列国。公元前10世纪,所罗门圣殿在耶路撒冷建成,于是这里就成为犹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圣的地方。后来,强大的罗马帝国征服了巴勒斯坦,屠杀犹太人并将大部分幸存者赶出巴勒斯坦,使其流落世界各地。公元622年,阿拉伯人战胜罗马帝国,接管巴勒斯坦。自此,阿拉伯人成为该地区的主要居民。16世纪起,巴勒斯坦又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人占领了巴勒斯坦。1947年11月29日,联大通过第181号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犹太人同意该决议,并于1948年5月14日宣布建立以色列国。阿拉伯国家反对和拒绝该决议,于以色列建国的次日即5月15日向以宣战,结果战败。从此,开始了新一轮的耶路撒冷争夺战。
      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新一轮的耶路撒冷争夺战最终又引发了盎格鲁撒克逊后裔新一轮的“十字军东征”——阿富汗战争。
      因果轮回,冤冤相报,永无止境。——难道这就是耶路撒冷的宿命?

     斯蒂芬哈德利当然明白问题的症结所在:只要耶路撒冷问题不解决,基督教文明与YSL教文明的冲突就无解。对于美国来说,只有选择第三模式。但是——
     对手是中国人,一想到CHINA这个词,斯蒂芬哈德利的胃就开始隐隐作痛。美国战略学界有句话:日本人是天生的战术家,中国人是天生的战略家。如果你决定跟中国人进行战略博弈,那么你已经输了。——因为你不可能赢。
     还有,政治买卖不好做。某种程度上它跟商品交易中的大宗期货交易有点相似。这笔买卖该不该做,是赔是赚,那要到很久以后才能知道。
     更重要的是——商品交易赔了还可以卷土重来。而政治买卖一旦做错,往往就是万劫不复。
     白宫开出的价钱是:
     解除欧洲对华军售禁令,开放部分高科技出口,(以下省略176字)。
     作为讨价还价的最后底线:(省略2字)的(省略3字)方案。

     瓦罕走廊计划将通过美利坚合众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递交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国外交部部长、美大司司长,乃至于美国处处长,斯蒂芬哈德利都很熟悉。他们的第一反应会是怎样的呢?
     斯蒂芬哈德利仿佛看见了他们茫然不解的神情。不过,这不关他们的事,他们只需要逐级上报就是了,这个瓦罕走廊计划必将送到中国最高决策当局的办公桌上。
     想到这里,斯蒂芬哈德利的内心有些激动……
(五)
     麦帅的退伍仪式在麦克奈尔堡基地阅兵场举行。麦帅一身野战戎装,最后一次检阅部队。他对这身野战戎装情有独钟——甚至在应招回国觐见奥巴马总统的时候,他也没有把它换成军礼服。——即使穿野战戎装见总统多少是有些失礼的。
     麦帅向受阅部队行最后的军礼。
     他没有遗憾——因为他早已遗憾够了,也没有伤感——因为他也早已伤感够了。他甚至有几分解脱的感觉。

     自古以来,官兵对叛匪,无非是剿、抚二字。剿了七八年,匪却越来越多,因此麦帅接任后在阿富汗实施的是以抚为主的政策。——这并没有错,但是,作为一个特种兵出身的司令官,抚并不是他的特长。他能够在伊拉克战场上带领他的特种部队击毙基地组织二号头目扎卡维,生擒敌酋萨达姆。而面对阿富汗的百姓,他却不知该说点什么才好。他的后任是彼得雷乌斯将军,那是一位以抚著称的司令。麦帅记得,在一次美军中央司令部召开的会议上,他曾半开玩笑地说有两个解决阿富汗问题的良策:要么把驻阿的3万美军换成3万传教士,要么让驻阿的3万美军改信YSL教。居然闹得彼帅老大不高兴。——现在彼帅来了,看他有没有办法扭转乾坤吧。
     其实,麦帅在内心里是看不上彼得雷乌斯的。麦帅是四颗星,彼得雷乌斯也是四颗星,职位比自己还高。但是,圈内的人谁不知道彼得雷乌斯的底细呢?他那四颗星,有当女婿当来的,有读博士读来的,有拍马屁拍来的,有搞行政搞来的。然而他打过仗吗?回答是No。就凭他,也能搞定阿富汗?愿上帝保佑他吧!
     但是,不管怎么说,曾经叱咤风云的剿匪英雄麦帅不得不黯然离去。
     这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是的,这个世界已经不需要再剿了。
     这个世界已经被美国人剿得很惨了。
     不是吗?

     (六)
     瓦罕走廊计划已经通过外交途径送达中国158个小时了。截至目前为止,对方还没有任何正式的回应。
     非正式的回应是:研究研究。
     斯蒂芬哈德利多少懂一点汉语。听一个美国的汉学家说过:英语的YES和NO,可以对应汉语的“是”和“否”。而在“是”和“否”之间还有一个词,那就是“研究研究”。这个词在英语里是没有对应的,因此只有汉学造诣很深的战略学家才能把它翻译出来。因为它可以是“是”,也可以是“否”,可以是“基本上是”,也可以是“基本上否”,总之一切都有可能。
     斯蒂芬哈德利觉得,东方人的博弈学真的是很精深,也很博大;然而这让他很沮丧,也很无奈。
     斯蒂芬哈德利站在地图前盯着CHINA,那块神奇的土地让他的胃隐隐作痛,又让他充满了无穷的遐想。
     他打量着瓦罕走廊,他当然没有去过瓦罕走廊,但这并不妨碍他对瓦罕走廊了如指掌。
     瓦罕走廊东西走向,夹在北边的帕米尔高原和南边的兴都库什山之间,长约400公里。其中在中国境内长约100公里,南北宽约3至5公里,最窄处不足1公里;其余300公里在阿富汗境内,最宽处约75公里。中阿两国的边界线只有92.5公里。瓦罕河在瓦罕走廊里由西向东静静地流淌了160公里后,在当地主要村庄卡勒尼亚兹贝格附近注入帕米尔河。
     瓦罕走廊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属于高寒山区,每年除6、7、8三个月外,均为大雪封山期……
     瓦罕走廊承载着中国人的光荣:她曾是一条中国人以谦谦君子的风度积极引进异族文明的取经之路、也曾是一条中国人以豁达开放的心态热情向西方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丝绸之路。
     瓦罕走廊也印证着中国人的耻辱:400公里长的瓦罕走廊,本来全都是中国人的,但今天划在中国境内的,只有区区的100公里。

     未来,如果中国足够强大了,中国人会想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他们会克制自己吗?瓦罕走廊是否会重新回到中国人的手里?
     愿上帝保佑吧!中国人的事情,谁能说得清楚呢?
     斯蒂芬哈德利想起了基辛格博士对他说过的一句话:对中国人,你什么都能做,就是不能伤害他们的感情。——否则你会后悔的。
     他记得,那天开完了国家安全会议以后,博士和他一起吃饭,他还向博士请教跟中国人打交道的经验。博士对他说的是:Complete sincerity can affect even metal and stone.
       博士还告诉他说这是古代中国人流传下来的一句话。

     斯蒂芬哈德利久久地凝视着瓦罕走廊,狭长的瓦罕走廊在他眼里化成了一条神奇的天路。
     他知道这件事很难,但他还是抱着一线希望。——希望儒教文明与基督教文明能够在这条神奇的天路上并肩携手,走向天堂。

版主:此文在畅谈连载过,现在归拢一处,又做了一些修改,想在这里作为原创发表。不知可否?

纪实文学《这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一)
     在中国西部边境地带的崇山峻岭之中,有一条与邻国阿富汗接壤的狭长通道——瓦罕走廊。
     说来奇怪,瓦罕走廊,那本是个荒凉冷漠,人迹罕至的不毛之地。如今却进入了世界霸主美国的法眼。白宫小会议室的会议桌上,摆着一份由驻阿富汗美军司令麦克里斯特尔、中情局局长海登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斯蒂芬哈德利联名提交的报告,主要内容是美国向中国借路——借用瓦罕走廊,作为向驻阿美军运送后勤给养的通道。
     这简直像是个神话。堂堂美军,什么时候为后勤给养伤过脑筋?如今为什么要把自己命脉交到一个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最大的潜在对手的手里?美国打算在什么程度上接受中国必将提出的交换条件?
     话要从美军进入阿富汗后建立的后勤通道说起。后勤通道有两条:第一条是先经巴基斯坦的苏库尔、雅各布阿巴德、奎达,然后通过巴阿交界的杰曼进入阿富汗南部,抵达美军驻坎大哈的空军基地。另一条是经印度河高速公路从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前往德拉伊斯梅尔汗,再到白沙瓦,然后经开伯尔山口进入阿富汗,抵达首都喀布尔和距喀布尔47公里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
     可以看出,这两条通道的前半段都在巴基斯坦境内。而巴阿交界的地方,全都是山地。
     崇山峻岭,永远是正规军的噩梦,游击队的天堂。巴基斯坦境内的MSL游击战士们再次向全世界证明了这个颠簸不破的真理。
     这里是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空气稀薄,不适宜人类生存。但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MSL游击队员们已经习惯了。只需一些简陋武器如步枪、火箭筒、炸药包,再揣上几个粗面烙成的“恰巴蒂”,即可转战南北,进退自如。相反,与对手比吃苦耐劳就不是美军的长处了,如果没有汽油、巧克力乃至于瓶装纯净水等大量的补给品,他们的战斗力就几乎为零。他们高度依赖他们的后勤补给线,这是他们的软肋。不幸的是,这个软肋也成为MSL游击队的最佳袭击目标。被游击队炸得七零八落,搅得乌七八糟。美国多次要求巴基斯坦派兵对该地区实施清剿,自己也频频出动战机实施越境打击,但都收效甚微。

     既然巴基斯坦人并不想积极配合,为什么美国人还要掏出大笔的买路钱,选择巴基斯坦呢?
     你只要看看地图就明白了。阿富汗位于亚洲大陆中部,有点像郑州之于中国。是个典型的内陆山地国家。西接伊朗,东邻中国,东南为巴基斯坦。北边的情况比较复杂,直接毗邻的是三个前苏联的“斯坦国”,间接毗邻的是俄罗斯(也就是说,就地缘战略来说你可以认为阿富汗北邻俄罗斯)。你说,美国人不找巴基斯坦,他还能找谁呢?
     美国人多次向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施加压力,要求允许美军直接派兵清缴MSL游击队活动最为猖獗的白沙瓦一带,以确保运输通道安全。但这个穆沙拉夫却总是支支吾吾,要么装傻充愣,要么婉言谢绝。有时实在被逼急了,他就以辞职相威胁,弄得美国上上下下也拿他没法子。其实,美国人心里很清楚,这个该死的老穆口口声声所说的什么会引起国内MSL的反对纯粹是个借口而已——引起MSL反对的事他干得还少吗?为了讨好(省略1字)国人,他连红色QZS不是都敢一锅端吗?他之所以这样软磨硬抗,不就是有联合国安理会的(省略1字)个大流氓——尤其是那个(省略1字)字打头的——在背后捣鬼吗?
(二)
     最先想出借路这一招的是麦克里斯特尔。他是从纯军事角度出发的。话说这位麦帅,乍一看,单薄的身材,清瘦的脸庞,很难想象他当年曾是一位身怀徒手格斗绝技、训练中能够一个人打翻3个对手的特种兵。他一天只吃一顿饭,这是他当特种兵战士时养成的习惯,如今已是上将军衔,仍然旧习不改。和许多美国的高级将领一样,麦克里斯特尔出身于一个军人世家——其父参加过二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麦帅本人1976年西点军校毕业后,在三十余年的军旅中一路走来,战功显赫,被誉为美军的一代将星。
     在使出了浑身解数,阿富汗战局依然久拖不决以后,美国打出了最后一张王牌。麦克里斯特尔新官上任三把火,他非常清楚驻阿美军后勤问题的症结所在,与其吃暗亏,不如吃明亏,因此他突发奇想,干脆甩开巴基斯坦,向中国借路。
     最初看到这份报告的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伦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向中国人借路——这位麦帅一定是疯了。
     但安全事务助理斯蒂芬哈德利却是这个方案的坚定支持者。他是从政治角度来看的。这笔交易值得做,问题是美国打算出多大价钱。
     中情局局长海登也表示同意。他的动机要简单得多——巴基斯坦——那是他的魔咒,让巴基斯坦见鬼去吧,只要能摆脱它,去哪儿都行。
     这个世界上有一伙人名叫“塔利班”。据说在波斯语里,塔利班的意思就是“YSL的学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确实算得上是好学生。就是这伙人,让神通广大的中情局屡战屡败,丢尽了面子。这伙人有自己最崇高最神圣的理想,他们能在人类最低水平的生活线上顽强生存,他们有着一往无前视死如归的战斗精神。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们对中情局那套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渗透手段刀枪不入,滴水不进。就是这伙人让海登明白了——这个世界上,有些事用常理是说不通的。就好比金发碧眼魔鬼身材的麦当娜能够风靡欧亚大陆,倾国倾城。却引不起住在另一个大陆上的胡图人的丝毫兴趣——他们眼里的美完全是另一种东西。

    巴基斯坦首都YSL堡市郊,有一座没有任何标志但戒备森严的建筑物。这里就是赫赫有名的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Inter Services Intelligence Directorate,简称ISI)总部所在地。进入总部大门,正面的墙壁上挂着两块铜质的牌子。其中一块牌子上用中文刻着《孙子兵法》“用间篇”中的一句话:
    “非圣智不能用间  非仁义不能使间”
    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意思就是:只有圣明智慧的将帅才能使用间谍;只有仁慈慷慨的将帅才能使用间谍。
    另一块牌子上用英语刻着美国名将乔治• 巴顿的名言:战争离不开欺骗。
    这两块牌子上刻着的言语显示出两个不同民族的行事风格——前者深邃睿智,后者粗鲁坦率。
    这两个牌子印证了巴基斯坦YSL共和国的主要国际关系——它在国际上有两个最重要的哥们儿——一个是中国,一个是美国。只不过,在中国人眼里,巴基斯坦这个哥们是“铁”的,而在美国人眼里,巴基斯坦这个哥们则不那么可靠。
    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可谓世界上权力最大的军情局。虽然它在名义上隶属于巴基斯坦三军联合参谋委员会,但实际上ISI并不对三军联合参谋委员会负责,有时候,ISI甚至不对巴基斯坦总统负责。
    这种奇怪的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国人造成的——当年苏军入侵阿富汗时,中情局既要支持阿富汗抵抗力量,又要避免直接卷入与苏联的对抗。因此一切援助都通过巴基斯坦军情局进行。为了避嫌,中情局不过问物资和经费的具体流向,直接交到巴基斯坦军情局手里就算完事,任由巴基斯坦军情局安排。因此,形成了美国中情局——巴基斯坦军情局直接打交道的模式。有了美国大BOSS的慷慨援助,巴基斯坦军情局手握富可敌国的资源,贪污腐败,恣意妄为,最后甚至架空了总统。

    齐勒沙哈德是ISI下属七个局之一的联合反情报局(JCIB) 第二处副处长。具体负责与阿富汗有关的情报活动。并与一支巴基斯坦安全部队一起,共同负责白沙瓦一带的美军物资中转站的安保工作。
    美国人的后勤给养通过海上运输,先抵达港口城市卡拉奇,在卡拉奇港,集装箱直接装上大卡车,通过印度河高速公路前往德拉伊斯梅尔汗,稍事休整加油,然后前往巴阿边境城市白沙瓦。
    白沙瓦是美军运输线上最大的中转站,也是MSL游击队活动最为猖獗的地方。美军后勤物资被袭事件大都发生在这一带。
    这也是美国人对巴基斯坦人最为不满的地方。
    塔利班的游击队简直就是无法无天!他们甚至不屑于去开伯尔山口一带打埋伏——尽管在那里打伏击更容易得手——毕竟躲在山洞里守株待兔还是比较辛苦的,他们干脆在白沙瓦郊外明火执仗。
——这就跟猫要是偷懒了,耗子就敢上灯台是一个道理。
    巴基斯坦人对MSL游击队睁只眼闭只眼,这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

    作为军情局负责阿富汗事务的副处长,沙哈德与阿富汗塔利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一些骨干分子还是他的“老哥们”——当年曾一起对付过俄国人。他很清楚这里面的奥妙。
    巴基斯坦与阿富汗有着特殊的关系。面对一个战略资源远比自己丰厚、国力远比自己强大而又野心勃勃的印度,巴基斯坦国土面积相对比较小,而且地形狭长没有纵深——首都YSL堡离巴印边境只有大约300公里——跟北京到石家庄差不多。印度人的机械化部队一个冲锋就能兵临城下。要不是有个铁杆老大哥罩着,只怕巴基斯坦早八辈子就已经重新成为印度的一个邦了。
    因此,把阿富汗作为自己的战略纵深,是巴基斯坦不变的国策。他们需要和每一个阿富汗人搞好关系,其中当然包括塔利班。
    用沙哈德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凭什么要事事都听美国人的呢?

    作为巴基斯坦军情局的高级军官,沙哈德经常秘密访问自己的对口单位——某国某某某部。尽管是家常便饭,但每次访问后,还是久久难忘,感慨良多。——他总能从对方的一投足一举手中感受到对方发自内心深处的对巴基斯坦人的一片赤诚之心。这与美国人不同,美国人也很慷慨大方,但慷慨大方之余,时不时的会在有意无意中让别人领略到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这让沙哈德很难适应。
    沙哈德请他的一位擅长书法的同行朋友给自己写了一个条幅,并且仿照军情局总部大楼的样子——把它挂在了自己家的客厅里。条幅上写的是:
    荣辱不存于心,喜怒不形于色。与沙哈德先生共勉
    沙哈德知道这句话的意思。他知道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沙哈德上大学时学的是东方哲学,成绩优秀。当初他的理想是当一名教师,但由于毕业那年正赶上巴印关系紧张,他就和许多巴基斯坦年轻人一样走上了从军的道路。后来,因为他学过中国哲学和中国历史,被招入军情局。需要中国通——这是军情局的传统——毕竟对于巴基斯坦来说,巴中关系实在是太重要了。
    闲暇时,他仍然喜欢做一些哲理的思辨。
    在他看来,中国人的信仰在泛神与无神之间。是一种开放与包容的信仰模式。
    对于个人来说,——神在心中,信则有,不信则无。
    对于社会来说。——信仰自由,可以有,也可以无。
    沙哈德觉得中国的文化真的很有意思,他甚至有点后悔当初没有报考中文专业。

     不过没学中文专业并不妨碍他对中国国策的理解。他很清楚,中国人是绝对不会让美国人把阿富汗拿下来的。中国人喜怒不形于色,但他们划下的底线,那是任谁也休想突破的。——他真的不明白,毕竟这里是内陆,又在中国人的眼皮底下,既然中国人的底线在这摆着,美国人还在阿富汗瞎折腾什么呢?
     沙哈德不大懂美国文化。但他觉得跟中国人比,美国人有时简直傻得可爱,憨得可怜。他想起自己作为一个负责安保工作的军情局高级军官在白沙瓦的所作所为,嘴角竟无意中流露出一丝发人深思的坏笑。
     沙哈德在军情局混了多年,深知“亲信”这两个字的重要性。他虽然身为高官,但对一些心里没底的下属,他总是话到嘴边留三分。——谁知道他是不是中情局的卧底呢?
     当然,他有很多自己的亲信,或者说是死党。那都是可以跟他一起去杀人放火的铁哥们。
     他曾听人讲过一个故事,说的是某个国家古代时有一种刑罚叫做杖刑,就是用一种特制的板子打屁股。而在发号施令的官吏与执行刑罚的下属之间,是有默契的。譬如,如果官吏大喊一声“着实打!”那么没打几下,受刑的人就会皮开肉绽,鲜血淋漓。但是其实问题不大——这只是皮肉伤,下去上点药,过几天就会好的。而如果当官的喊的是“用心打!”,那么不用几下,这个人就会被打个半死,甚至一命呜呼。
     沙哈德觉得自己干的事情有时也差不多。比如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保安部队的汽车司机中就有几个他的“亲信”,每当传来塔利班武装分子出没或袭击的警报时(shit!一定是中情局的线人告的密!),他的亲信都会聚精会神地听他的命令,如果他发出的命令中出现他们有默契的几个字,那么车子一定会在半途熄火出故障——一般都是因为上坡时冲得太快或拐弯时用力过猛——总之看上去都是求战心切,欲速不达。这时沙哈德一般都会冲上去把那个家伙痛骂一顿,甚至拔出手枪来威胁要执行战场纪律,以至于旁边的士兵们都扭过脸去不敢看。那个倒霉的司机当然也一般会做出火烧屁股上蹿下跳的样子。——当然最终他们会“很快地”赶到现场,但塔利班武装分子已经无影无踪了——来晚了几分钟。
     第二天见面时,沙哈德一般会向那个司机做个鬼脸,然后两个人会心地一笑……
     还有一些花招,出于保密的原因沙哈德就不便透露了。
(三)
     麦克里斯特尔对斯蒂芬哈德利的高调回应多少有些意外。作为一个职业军人,他看不起白宫的那些文职官员,认为他们书生误国。——这也是一些美国职业军人的通病。在他们看来,美军是不可战胜的,如果美军失败了,那一定是文官的指手画脚出了问题。从朝鲜战争,到越南战争,再到阿富汗战争,每当战局不利时,美国的职业军人和文官之间的矛盾冲突就会尖锐化。
     其实,作为一个职业军人,单纯从军事的角度来说,麦克里斯特尔内心深处也没有对这个瓦罕走廊计划抱多大指望。不过是死马当作活马医罢了。但是,当一个人快要被淹死时,眼前的树枝他怎么会不去本能地抓一把呢?
     麦克里斯特尔对阿富汗战局有着清醒的认识。在一次军事会议上,他曾把美国和伊拉克、阿富汗的关系比作抗菌素和病菌、病毒的关系。抗菌素能够轻易地杀死病菌,但对病毒无可奈何。
     You can say it again! 是的,这个世界很奇妙。世界上最强大的东西,往往对付不了世界上最简单的东西。伊拉克是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而阿富汗则是个部落的集合体——没有政府,他们也照样能活下去。
      阿富汗战争堪称一场世界上最为奇特的战争。——战争双方都在拜中国人为师,学习中国人的兵法。
      战争双方的高层指挥官,都在学习中国战神的经典《论持久战》;
      战争双方的中层指挥官,都在学习中国古代的名著《孙子兵法》;
      战争双方的低层指挥官,都在学习中国的军事科教片《地雷战》《地道战》。
      阿富汗人很兴奋:原来战争也可以这样打;美国人很郁闷:上帝知道,究竟是谁得到了中国师傅的真传。
      阿富汗战争堪称一场世界上最不对称的战争。
      美国人派出了全副武装的正规军团,通过他们的军服,你可以知道他们的军衔、所属部队,甚至是过去曾经服役的部队。在视线距离内,他们是最明确的标的。然而,他们却永远不会看见一个穿军装的敌人。他们的对手是地地道道的“民兵”。——当你看见他们的时候,他们就是“民”,当你转过脸去时,他们就是“兵”,你在白天看见他时,他是向你微笑的“民”,你在晚上遇见他时,他可能会变成向你开枪的“兵”,当你追击他时,他会突然由“兵”变成了“民”,当你撤退时,他也许会突然由“民”变成了“兵”。     
      阿富汗战争是美国陆军自建军以来遭遇到的第一场“被绞杀战”。麦帅的父亲参加过二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打过胜仗也吃过败仗。但是不论情况怎样糟糕,美军从来没有为后勤问题发过愁。——这个世界上,只有美军绞杀别人的道理,哪有别人绞杀美军的道理?与父辈们相比,麦克里斯特尔们太不走运。他们终于尝到了被别人扼住喉咙的感觉。——这种感觉非常不好。当然,如果哪天在这里跟俄国佬的第58集团军或中国人的兰州军区机械化部队打起来,当了俄国人或者是中国人的俘虏和人质,这种感觉也就自然消失了。
   
     驻阿美军上上下下弥漫着郁闷绝望的情绪。
     一个偶然的巧遇,使驻阿美军的郁闷得到了发泄的机会——麦克里斯特尔接受了美国《滚石》杂志记者的采访。身为统军将领的麦帅出现了不应有的失态,再加上他身边的几个愤青幕僚,你一言我一语,从副总统戈登开始,把白宫的文官们上上下下调侃了一个够。
     就连习惯于爆猛料的记者也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公开场合尚且如此,可以想象,他们在军营里糟践白宫的那些文官时,言语会是何等的粗鲁与恶毒。
     但是,毕竟在军营里泄愤骂娘是一回事,在公开场合接受记者采访又是一回事。
     担任采访的记者最后还特意问了一句:“我能公开发表这次采访的记录吗?”
     他得到的回答是麦帅轻蔑的一瞥:“Why not?”
     后来,有人说这是麦帅恃才傲物、桀骜不驯的性格所致。
     也有人分析说是麦帅不愿为阿富汗的失败背黑锅毁了自己的一世英名,故意这样做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职业军人干政,这在美国是很犯忌的。麦帅也因此被奥巴马免去了驻阿美军司令的职务并退伍。此为后话。
(四)
     话说瓦罕走廊计划被斯蒂芬哈德利送到了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进行研究。他还特意请来了他的老前辈基辛格和布热津斯基以及兰德公司的智库学者。
     美国的战略决策往往就是这样形成的。
     研究报告很长。结论部分的主要内容如下:
     今后的10到20年之内,世界将形成三大文明势力圈——基督教文明势力圈、儒教文明势力圈和YSL教文明势力圈。
     这三个文明势力圈可能会形成下述的相互作用组合模式:
1. YSL教文明势力与基督教文明势力对抗,儒教文明势力置身事外。
2. YSL教文明势力与儒教文明势力联手,对抗基督教文明势力。
3. 基督教文明势力与儒教文明势力联合,制约YSL教文明势力的扩张,并共同引导促成YSL教的宗教改革。
     三个模式中只有第三个符合美国的利益。
     瓦罕走廊计划,既可以阻断儒教文明势力与YSL教文明势力结合,又能够促进基督教文明势力与儒教文明势力联合。可以作为国家战略级计划予以实施。

      这个报告里没有提YSL教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联合。甚至也没有把它作为一个潜在可能的选项进行探讨。为什么呢?作为耶鲁大学的法学博士,斯蒂芬哈德利很清楚这里面的原因。耶路撒冷——每当他思考这个问题时,思维的回路最终都会把他带到这个举世闻名的古城,每当这时,他总要不由自主地长叹一口气。
      耶路撒冷,据说在希伯来语里的意思是“和平之城”,然而在耶路撒冷的记忆里却充满了战争的阴影。耶路撒冷老城里,那如泣如诉的犹太人哭墙和耶稣受难的基督徒苦街,就是它历尽沧桑、多灾多难的象征。耶路撒冷老城是世界上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YSL教共同的圣地。或许,老城那区区不足1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承受了它所不能承受的超负荷之重。
      相传早在公元前二千年,有一支名为“希伯来”的游牧民族从东方进入巴勒斯坦,后来又建立了以色列国。公元前10世纪,所罗门圣殿在耶路撒冷建成,于是这里就成为犹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圣的地方。后来,强大的罗马帝国征服了巴勒斯坦,屠杀犹太人并将大部分幸存者赶出巴勒斯坦,使其流落世界各地。公元622年,阿拉伯人战胜罗马帝国,接管巴勒斯坦。自此,阿拉伯人成为该地区的主要居民。16世纪起,巴勒斯坦又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人占领了巴勒斯坦。1947年11月29日,联大通过第181号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犹太人同意该决议,并于1948年5月14日宣布建立以色列国。阿拉伯国家反对和拒绝该决议,于以色列建国的次日即5月15日向以宣战,结果战败。从此,开始了新一轮的耶路撒冷争夺战。
      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新一轮的耶路撒冷争夺战最终又引发了盎格鲁撒克逊后裔新一轮的“十字军东征”——阿富汗战争。
      因果轮回,冤冤相报,永无止境。——难道这就是耶路撒冷的宿命?

     斯蒂芬哈德利当然明白问题的症结所在:只要耶路撒冷问题不解决,基督教文明与YSL教文明的冲突就无解。对于美国来说,只有选择第三模式。但是——
     对手是中国人,一想到CHINA这个词,斯蒂芬哈德利的胃就开始隐隐作痛。美国战略学界有句话:日本人是天生的战术家,中国人是天生的战略家。如果你决定跟中国人进行战略博弈,那么你已经输了。——因为你不可能赢。
     还有,政治买卖不好做。某种程度上它跟商品交易中的大宗期货交易有点相似。这笔买卖该不该做,是赔是赚,那要到很久以后才能知道。
     更重要的是——商品交易赔了还可以卷土重来。而政治买卖一旦做错,往往就是万劫不复。
     白宫开出的价钱是:
     解除欧洲对华军售禁令,开放部分高科技出口,(以下省略176字)。
     作为讨价还价的最后底线:(省略2字)的(省略3字)方案。

     瓦罕走廊计划将通过美利坚合众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递交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国外交部部长、美大司司长,乃至于美国处处长,斯蒂芬哈德利都很熟悉。他们的第一反应会是怎样的呢?
     斯蒂芬哈德利仿佛看见了他们茫然不解的神情。不过,这不关他们的事,他们只需要逐级上报就是了,这个瓦罕走廊计划必将送到中国最高决策当局的办公桌上。
     想到这里,斯蒂芬哈德利的内心有些激动……
(五)
     麦帅的退伍仪式在麦克奈尔堡基地阅兵场举行。麦帅一身野战戎装,最后一次检阅部队。他对这身野战戎装情有独钟——甚至在应招回国觐见奥巴马总统的时候,他也没有把它换成军礼服。——即使穿野战戎装见总统多少是有些失礼的。
     麦帅向受阅部队行最后的军礼。
     他没有遗憾——因为他早已遗憾够了,也没有伤感——因为他也早已伤感够了。他甚至有几分解脱的感觉。

     自古以来,官兵对叛匪,无非是剿、抚二字。剿了七八年,匪却越来越多,因此麦帅接任后在阿富汗实施的是以抚为主的政策。——这并没有错,但是,作为一个特种兵出身的司令官,抚并不是他的特长。他能够在伊拉克战场上带领他的特种部队击毙基地组织二号头目扎卡维,生擒敌酋萨达姆。而面对阿富汗的百姓,他却不知该说点什么才好。他的后任是彼得雷乌斯将军,那是一位以抚著称的司令。麦帅记得,在一次美军中央司令部召开的会议上,他曾半开玩笑地说有两个解决阿富汗问题的良策:要么把驻阿的3万美军换成3万传教士,要么让驻阿的3万美军改信YSL教。居然闹得彼帅老大不高兴。——现在彼帅来了,看他有没有办法扭转乾坤吧。
     其实,麦帅在内心里是看不上彼得雷乌斯的。麦帅是四颗星,彼得雷乌斯也是四颗星,职位比自己还高。但是,圈内的人谁不知道彼得雷乌斯的底细呢?他那四颗星,有当女婿当来的,有读博士读来的,有拍马屁拍来的,有搞行政搞来的。然而他打过仗吗?回答是No。就凭他,也能搞定阿富汗?愿上帝保佑他吧!
     但是,不管怎么说,曾经叱咤风云的剿匪英雄麦帅不得不黯然离去。
     这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是的,这个世界已经不需要再剿了。
     这个世界已经被美国人剿得很惨了。
     不是吗?

     (六)
     瓦罕走廊计划已经通过外交途径送达中国158个小时了。截至目前为止,对方还没有任何正式的回应。
     非正式的回应是:研究研究。
     斯蒂芬哈德利多少懂一点汉语。听一个美国的汉学家说过:英语的YES和NO,可以对应汉语的“是”和“否”。而在“是”和“否”之间还有一个词,那就是“研究研究”。这个词在英语里是没有对应的,因此只有汉学造诣很深的战略学家才能把它翻译出来。因为它可以是“是”,也可以是“否”,可以是“基本上是”,也可以是“基本上否”,总之一切都有可能。
     斯蒂芬哈德利觉得,东方人的博弈学真的是很精深,也很博大;然而这让他很沮丧,也很无奈。
     斯蒂芬哈德利站在地图前盯着CHINA,那块神奇的土地让他的胃隐隐作痛,又让他充满了无穷的遐想。
     他打量着瓦罕走廊,他当然没有去过瓦罕走廊,但这并不妨碍他对瓦罕走廊了如指掌。
     瓦罕走廊东西走向,夹在北边的帕米尔高原和南边的兴都库什山之间,长约400公里。其中在中国境内长约100公里,南北宽约3至5公里,最窄处不足1公里;其余300公里在阿富汗境内,最宽处约75公里。中阿两国的边界线只有92.5公里。瓦罕河在瓦罕走廊里由西向东静静地流淌了160公里后,在当地主要村庄卡勒尼亚兹贝格附近注入帕米尔河。
     瓦罕走廊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属于高寒山区,每年除6、7、8三个月外,均为大雪封山期……
     瓦罕走廊承载着中国人的光荣:她曾是一条中国人以谦谦君子的风度积极引进异族文明的取经之路、也曾是一条中国人以豁达开放的心态热情向西方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丝绸之路。
     瓦罕走廊也印证着中国人的耻辱:400公里长的瓦罕走廊,本来全都是中国人的,但今天划在中国境内的,只有区区的100公里。

     未来,如果中国足够强大了,中国人会想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他们会克制自己吗?瓦罕走廊是否会重新回到中国人的手里?
     愿上帝保佑吧!中国人的事情,谁能说得清楚呢?
     斯蒂芬哈德利想起了基辛格博士对他说过的一句话:对中国人,你什么都能做,就是不能伤害他们的感情。——否则你会后悔的。
     他记得,那天开完了国家安全会议以后,博士和他一起吃饭,他还向博士请教跟中国人打交道的经验。博士对他说的是:Complete sincerity can affect even metal and stone.
       博士还告诉他说这是古代中国人流传下来的一句话。

     斯蒂芬哈德利久久地凝视着瓦罕走廊,狭长的瓦罕走廊在他眼里化成了一条神奇的天路。
     他知道这件事很难,但他还是抱着一线希望。——希望儒教文明与基督教文明能够在这条神奇的天路上并肩携手,走向天堂。
不要做梦,对于我们,瓦罕走廊如果不是我们独占,我们决不会允许一只雄狮与我们同时占有,这是我们得底线。
小说么,那就让作者写吧!支持原创!
太极张三丰 发表于 2011-3-7 12:52
多谢版主的支持和鼓励!


黑白野战戎装.jpg图片来源:百度图片:麦克里斯特尔
麦帅因“滚石门”,被奥巴马总统召见。
麦帅对野战戎装情有独钟。觐见总统也不换成军礼服。
麦帅退伍授勋.jpg图片来源:百度图片:麦克里斯特尔
麦帅退伍仪式,盖茨授勋。

彼得雷乌斯

彼得雷乌斯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彼得雷乌斯
我不行了.jpg图片来源:百度图片:彼得雷乌斯
彼帅在参议院作证,回答参议员麦凯恩关于阿富汗撤军时间质询时突然晕倒。

黑白野战戎装.jpg图片来源:百度图片:麦克里斯特尔
麦帅因“滚石门”,被奥巴马总统召见。
麦帅对野战戎装情有独钟。觐见总统也不换成军礼服。
麦帅退伍授勋.jpg图片来源:百度图片:麦克里斯特尔
麦帅退伍仪式,盖茨授勋。

彼得雷乌斯

彼得雷乌斯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彼得雷乌斯
我不行了.jpg图片来源:百度图片:彼得雷乌斯
彼帅在参议院作证,回答参议员麦凯恩关于阿富汗撤军时间质询时突然晕倒。


麦帅离去.jpg图片来源:百度图片:麦克里斯特尔
剿匪英雄麦帅黯然离去——一个时代的缩影。

运输通道.jpg图片来源:百度图片:阿富汗
杰曼和白沙瓦,美军运输通道上的两个隘口。白沙瓦为MSL武装分子主要活动区。

瓦罕走廊.jpg图片来源:百度图片:瓦罕走廊
瓦罕走廊

神奇天路.jpg图片来源:百度图片:瓦罕走廊
这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麦帅离去.jpg图片来源:百度图片:麦克里斯特尔
剿匪英雄麦帅黯然离去——一个时代的缩影。

运输通道.jpg图片来源:百度图片:阿富汗
杰曼和白沙瓦,美军运输通道上的两个隘口。白沙瓦为MSL武装分子主要活动区。

瓦罕走廊.jpg图片来源:百度图片:瓦罕走廊
瓦罕走廊

神奇天路.jpg图片来源:百度图片:瓦罕走廊
这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这个麦帅还蛮像谢泼德将军的。
两个美军将领都是这么瘦瘦精干的样子
麦克莱斯托是政治白痴
这种笔风可读性挺不错的!LZ油菜啊!
完啦?还有连载么???
主持一下,原创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