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支招未来战争:在“盲人摸象”中占领制高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6:30:05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02-24/2864627.shtml

专家支招未来战争:在“盲人摸象”中占领制高点
2011年02月24日 09:25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战斗力:走向“信息主导”新境界

    ——深刻把握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当代内涵

  要点提示

  ●信息主导是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逻辑起点和最终归宿。



  ●所谓战斗力生成模式,是指通过改变人、武器和编制体制等基本要素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获取和发展军队作战能力的标准样式、运行机制和一般方法。当前发达国家军队的战斗力生成模式正加速由平台主导向信息主导转变。

  ●当代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基本内涵是:以信息化为核心,依靠科技进步和军事变革,追求体系战斗力的最大化。

  ●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关键是创建信息结构力,它将从根本上改变战争意志的表达方式和军队战斗力的建构方式。

  信息主导是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逻辑起点和最终归宿。这是对基于量的扩张和原有结构的简单复制的传统生成模式的扬弃和超越,是深化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内在要求。

  ●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

  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时代背景

  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是伴随着生产力增长方式转变而产生的一种历史现象。当代生产力增长方式转变集中体现在: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群的广泛应用,为生产力发展注入了新质,生产由自动化进入智能化,生产方式不断创新,出现IT等新兴产业链,并成为经济的主导力量。

  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存在方式,推动了互联网、物联网的迅猛发展,使人类活动的框架开始由工业平台进入信息平台。网络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虚拟实践开拓了人类的视界,预实践成为生产、科研的重要领域。

  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生产只是科学技术应用的过程。科学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会引发生产力的突飞猛进,从而改变了过去依靠生产力要素量的扩张的粗放增长方式,进入依靠科技进步的集约式增长新时代。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由于军事技术、作战空间和军事理论的发展,战斗力生成模式曾发生过多次转变。当代模式转变的基本内涵是:以信息化为核心,依靠科技进步和军事变革,追求体系战斗力的最大化,获取最大的投入产出比,即最佳军事效益。这一转变不是孤立的,而是伴随生产力增长方式转变而发生、发展的,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具有历史必然性。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已经率先实施军事转型,作战方式开始由平台中心战向网络中心战转变,正在加速全球信息栅格、导弹防御系统、全球快速打击系统和“空海一体战”概念等研发,战斗力生成模式随之由平台主导向信息主导转变。

  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军应对军事形态演变的主体性选择。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迅猛发展和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如果我们还是按部就班搞建设、抓训练,就无法适应我军使命任务拓展的需要,就无法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步,就无法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就会被时代淘汰出局。

  加快转变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系统工程。我军加快转变的困难在于,正处在转型建设之中,武器装备多代并存,进口与研发相伴,机械化与信息化复合发展,长期没有战争实践。其结果是,转变的动因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有时甚至显得有些被动。转变还受到传统模式机制的束缚。如果这次转变还是转到大家习以为常的传统领域,那就违背了转变的本意。

  转变,意味着要进入新的领域甚至未知的世界;转变,必然要面对许多我们不曾熟悉的新概念、新思想、新形式;转变,肯定会有很多一时搞不懂但最终被我们驯服的东西。正如一位哲人所说,当你读不懂一本书的时候,也许你面对的是一个新的知识系统。全军官兵都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在加速转变的历史进程中,逐步改变我们的军语体系、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在保持和发扬我军优良传统的同时,敞开胸怀拥抱科技进步带来的新质战斗力,牢牢把握信息化军事变革大潮澎湃时闪现的战略机遇,加速推进我军建设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

  ●发展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战斗力——

  当代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核心

  这次转变是信息化背景下的转变,其核心是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战斗力的获取和发展。当前,提高我军体系作战能力必须高度关注两种新质战斗力:

  一是动态战斗力。按照唯物史观的观点,战斗力是在对抗中表现出来的一个相对的量,具有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从严格意义上说,战斗力应分为静态和动态两个部分。

  静态战斗力是指军队投入作战之前的基本能力,即人的数量质量、武器效能指标等要素的总和。我们经常看到,一场战争爆发在即,军事观察家总要对战争双方的军队规模、装备质量、训练水平和历史战绩进行比较,这比的就是静态战斗力。

  动态战斗力则取决于作战运用、力量布势和战斗精神等因素,还与作战思想、作战环境、作战方式等因素有关。动态战斗力是军队在对抗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作战能力,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最活跃的部分。

  人和武器的结合方式主要取决于编制体制,它既是静态的又是动态的。静态反映的是武器装备属性对军队组织形态的客观要求,体现的是作战单元内部战斗力要素之间的关系。动态反映的是敌我双方对抗中指挥体制、部队编成、力量布局的优劣,以及指挥控制的灵活性、有效性,体现的是作战单元或作战体系之间的关系。

  不同时代,动态战斗力表现形式不同。在冷兵器时代,主要表现为战斗精神、作战队形和作战方法。在机械化战争时代,则表现为战略战术、作战协同和火力机动力运用等。在信息时代,除了冷兵器、机械化战争共有的要素之外,还表现在情报监视与侦察、网络攻防、指挥控制和体系作战等方面,尤其是信息化作战理论、样式、方法的自主创新占有特殊地位。信息化作战正处在不断发展和演变之中,世界各国军队都如同“盲人摸象”。谁在第一时间撕下遮眼浮云,就意味着谁占领了制高点,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就会多一分“先胜”和主动。

  二是信息结构力。这是加快转变的关键。什么是信息结构力?简单地说,信息结构力就是战斗力要素总和之外的独立增量,它是信息化军事系统与生俱来的“整体大于部分和”的系统效应。信息结构力的实质是,由于信息平台的嵌入,战场上出现了基于信息系统、数据链、传感器的信息链式运动,打破了作战要素之间原本封闭、割裂的状态,使军事系统形成新的结构,“涌现”出新的整体性特征,引起战斗力的非线性“阶跃”。

  这个问题还可以这样思考。C4ISR等指挥信息系统的广泛运用,不仅让战士看到“山那边的情况”,密切了人与武器、人与战场的关系,而且使作战单元、作战部队甚至军事联盟中的军队之间建立了密切联系,从根本上改变了战争意志的表达方式和军队战斗力的建构方式。它让整个军队成为一个互联互通互操作的作战体系,极大地压缩了“观察→判断→决策→行动”的周期,做到“发现即摧毁”。

  当战场上各种作战要素、作战单元或作战部队处于孤立、分散状态时,战斗力是非常有限的。它们一旦通过信息的聚合作用,形成一体化、网络化和实时化的作战体系,作战单元战斗力的成长以及每个作战单元对军队战斗力的贡献,就不再是线性叠加关系。这超出的部分就是信息结构力,而且信息化程度越高,信息结构力越大。对于信息化军队而言,信息结构力将成为战斗力的主体,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将是战斗力的基本形态。

  ●创建新理论、新力量、新作训方式——

  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三大途径

  战斗力的生成包含获取和发展两个方面。加快转变就是在获取模式和发展模式双重转变意义下说的,并以全面提升我军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快速生成新质战斗力为重要特征。

  获取是指在现有的人、武器、编制体制等条件下,通过理论研究、军事训练、战争实践和战斗精神培育等途径,改善人与武器的结合而提高战斗力。发展是指通过提高人员素质、改善武器装备质量、组建新型作战力量和改变部队组织形态等途径,以增加新质而提高战斗力。

  值得强调的是,虽然在信息时代初期,战斗力生成仍然可以通过量的扩张和原有结构的复制来实现。比如,陆军师由50个扩到100个,但这不是加快转变的本质要求。我们强调的转变的根本指向和途径,至少包含以下内涵:

  在国际国内现有的物质技术条件下,寻求最具活力的革命性转变要素。这些要素的性质至少是不落后的,而且对传统战斗力要素具有重构作用,能够适应未来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的需要。据此,应建立一系列新型作战力量。

  在同样的战斗力要素下寻求不同结构,以达到体系战斗力的最大化。通过军事理论创新,建立符合国情军情的国家安全战略、军事战略和信息化作战理论体系,有效应对世界格局、周边环境和军事形态的演变。据此,可能产生新的作战样式,如空天一体战、分布式作战、全领土战略防御等。

  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下,改变现有武器系统的使用方式。赋予军事训练以对抗背景,探索复杂条件下新装备的使用特点和规律,把手中武器的效能发挥到极致。据此,可能会出现新的训法,如战略战役战术虚拟推演、未知条件下体系对抗等,对“蓝军”建设也会提出新需求。

  在军事预实践背景下的优化过程,寻找最佳结构和最佳方案。适应我军使命任务的拓展,构建新时期新型军事需求体系、核心军事技术体系和一体化联合作战体系,加速从概念到能力的转变,并为未来武器装备发展提供指向和路标。据此,建立作战实验室、战略推演系统也在情理之中。

  综上所述,创新军事理论、构建新型作战力量、改革作训方式是加快转变的基本途径,而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自主创新则是加快转变的灵魂。(空军某部副部长、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董子峰)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02-24/2864627.shtml

专家支招未来战争:在“盲人摸象”中占领制高点
2011年02月24日 09:25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战斗力:走向“信息主导”新境界

    ——深刻把握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当代内涵

  要点提示

  ●信息主导是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逻辑起点和最终归宿。



  ●所谓战斗力生成模式,是指通过改变人、武器和编制体制等基本要素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获取和发展军队作战能力的标准样式、运行机制和一般方法。当前发达国家军队的战斗力生成模式正加速由平台主导向信息主导转变。

  ●当代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基本内涵是:以信息化为核心,依靠科技进步和军事变革,追求体系战斗力的最大化。

  ●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关键是创建信息结构力,它将从根本上改变战争意志的表达方式和军队战斗力的建构方式。

  信息主导是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逻辑起点和最终归宿。这是对基于量的扩张和原有结构的简单复制的传统生成模式的扬弃和超越,是深化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内在要求。

  ●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

  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时代背景

  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是伴随着生产力增长方式转变而产生的一种历史现象。当代生产力增长方式转变集中体现在: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群的广泛应用,为生产力发展注入了新质,生产由自动化进入智能化,生产方式不断创新,出现IT等新兴产业链,并成为经济的主导力量。

  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存在方式,推动了互联网、物联网的迅猛发展,使人类活动的框架开始由工业平台进入信息平台。网络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虚拟实践开拓了人类的视界,预实践成为生产、科研的重要领域。

  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生产只是科学技术应用的过程。科学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会引发生产力的突飞猛进,从而改变了过去依靠生产力要素量的扩张的粗放增长方式,进入依靠科技进步的集约式增长新时代。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由于军事技术、作战空间和军事理论的发展,战斗力生成模式曾发生过多次转变。当代模式转变的基本内涵是:以信息化为核心,依靠科技进步和军事变革,追求体系战斗力的最大化,获取最大的投入产出比,即最佳军事效益。这一转变不是孤立的,而是伴随生产力增长方式转变而发生、发展的,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具有历史必然性。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已经率先实施军事转型,作战方式开始由平台中心战向网络中心战转变,正在加速全球信息栅格、导弹防御系统、全球快速打击系统和“空海一体战”概念等研发,战斗力生成模式随之由平台主导向信息主导转变。

  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军应对军事形态演变的主体性选择。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迅猛发展和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如果我们还是按部就班搞建设、抓训练,就无法适应我军使命任务拓展的需要,就无法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步,就无法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就会被时代淘汰出局。

  加快转变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系统工程。我军加快转变的困难在于,正处在转型建设之中,武器装备多代并存,进口与研发相伴,机械化与信息化复合发展,长期没有战争实践。其结果是,转变的动因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有时甚至显得有些被动。转变还受到传统模式机制的束缚。如果这次转变还是转到大家习以为常的传统领域,那就违背了转变的本意。

  转变,意味着要进入新的领域甚至未知的世界;转变,必然要面对许多我们不曾熟悉的新概念、新思想、新形式;转变,肯定会有很多一时搞不懂但最终被我们驯服的东西。正如一位哲人所说,当你读不懂一本书的时候,也许你面对的是一个新的知识系统。全军官兵都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在加速转变的历史进程中,逐步改变我们的军语体系、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在保持和发扬我军优良传统的同时,敞开胸怀拥抱科技进步带来的新质战斗力,牢牢把握信息化军事变革大潮澎湃时闪现的战略机遇,加速推进我军建设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

  ●发展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战斗力——

  当代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核心

  这次转变是信息化背景下的转变,其核心是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战斗力的获取和发展。当前,提高我军体系作战能力必须高度关注两种新质战斗力:

  一是动态战斗力。按照唯物史观的观点,战斗力是在对抗中表现出来的一个相对的量,具有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从严格意义上说,战斗力应分为静态和动态两个部分。

  静态战斗力是指军队投入作战之前的基本能力,即人的数量质量、武器效能指标等要素的总和。我们经常看到,一场战争爆发在即,军事观察家总要对战争双方的军队规模、装备质量、训练水平和历史战绩进行比较,这比的就是静态战斗力。

  动态战斗力则取决于作战运用、力量布势和战斗精神等因素,还与作战思想、作战环境、作战方式等因素有关。动态战斗力是军队在对抗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作战能力,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最活跃的部分。

  人和武器的结合方式主要取决于编制体制,它既是静态的又是动态的。静态反映的是武器装备属性对军队组织形态的客观要求,体现的是作战单元内部战斗力要素之间的关系。动态反映的是敌我双方对抗中指挥体制、部队编成、力量布局的优劣,以及指挥控制的灵活性、有效性,体现的是作战单元或作战体系之间的关系。

  不同时代,动态战斗力表现形式不同。在冷兵器时代,主要表现为战斗精神、作战队形和作战方法。在机械化战争时代,则表现为战略战术、作战协同和火力机动力运用等。在信息时代,除了冷兵器、机械化战争共有的要素之外,还表现在情报监视与侦察、网络攻防、指挥控制和体系作战等方面,尤其是信息化作战理论、样式、方法的自主创新占有特殊地位。信息化作战正处在不断发展和演变之中,世界各国军队都如同“盲人摸象”。谁在第一时间撕下遮眼浮云,就意味着谁占领了制高点,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就会多一分“先胜”和主动。

  二是信息结构力。这是加快转变的关键。什么是信息结构力?简单地说,信息结构力就是战斗力要素总和之外的独立增量,它是信息化军事系统与生俱来的“整体大于部分和”的系统效应。信息结构力的实质是,由于信息平台的嵌入,战场上出现了基于信息系统、数据链、传感器的信息链式运动,打破了作战要素之间原本封闭、割裂的状态,使军事系统形成新的结构,“涌现”出新的整体性特征,引起战斗力的非线性“阶跃”。

  这个问题还可以这样思考。C4ISR等指挥信息系统的广泛运用,不仅让战士看到“山那边的情况”,密切了人与武器、人与战场的关系,而且使作战单元、作战部队甚至军事联盟中的军队之间建立了密切联系,从根本上改变了战争意志的表达方式和军队战斗力的建构方式。它让整个军队成为一个互联互通互操作的作战体系,极大地压缩了“观察→判断→决策→行动”的周期,做到“发现即摧毁”。

  当战场上各种作战要素、作战单元或作战部队处于孤立、分散状态时,战斗力是非常有限的。它们一旦通过信息的聚合作用,形成一体化、网络化和实时化的作战体系,作战单元战斗力的成长以及每个作战单元对军队战斗力的贡献,就不再是线性叠加关系。这超出的部分就是信息结构力,而且信息化程度越高,信息结构力越大。对于信息化军队而言,信息结构力将成为战斗力的主体,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将是战斗力的基本形态。

  ●创建新理论、新力量、新作训方式——

  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三大途径

  战斗力的生成包含获取和发展两个方面。加快转变就是在获取模式和发展模式双重转变意义下说的,并以全面提升我军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快速生成新质战斗力为重要特征。

  获取是指在现有的人、武器、编制体制等条件下,通过理论研究、军事训练、战争实践和战斗精神培育等途径,改善人与武器的结合而提高战斗力。发展是指通过提高人员素质、改善武器装备质量、组建新型作战力量和改变部队组织形态等途径,以增加新质而提高战斗力。

  值得强调的是,虽然在信息时代初期,战斗力生成仍然可以通过量的扩张和原有结构的复制来实现。比如,陆军师由50个扩到100个,但这不是加快转变的本质要求。我们强调的转变的根本指向和途径,至少包含以下内涵:

  在国际国内现有的物质技术条件下,寻求最具活力的革命性转变要素。这些要素的性质至少是不落后的,而且对传统战斗力要素具有重构作用,能够适应未来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的需要。据此,应建立一系列新型作战力量。

  在同样的战斗力要素下寻求不同结构,以达到体系战斗力的最大化。通过军事理论创新,建立符合国情军情的国家安全战略、军事战略和信息化作战理论体系,有效应对世界格局、周边环境和军事形态的演变。据此,可能产生新的作战样式,如空天一体战、分布式作战、全领土战略防御等。

  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下,改变现有武器系统的使用方式。赋予军事训练以对抗背景,探索复杂条件下新装备的使用特点和规律,把手中武器的效能发挥到极致。据此,可能会出现新的训法,如战略战役战术虚拟推演、未知条件下体系对抗等,对“蓝军”建设也会提出新需求。

  在军事预实践背景下的优化过程,寻找最佳结构和最佳方案。适应我军使命任务的拓展,构建新时期新型军事需求体系、核心军事技术体系和一体化联合作战体系,加速从概念到能力的转变,并为未来武器装备发展提供指向和路标。据此,建立作战实验室、战略推演系统也在情理之中。

  综上所述,创新军事理论、构建新型作战力量、改革作训方式是加快转变的基本途径,而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自主创新则是加快转变的灵魂。(空军某部副部长、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董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