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潜船变身大规模登陆利器,美国海军即将出现的“机动登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7:06:18


美军在全球各热点海域部署有大量的海上预置舰,它们具有强大的滚装能力,可及时将重型武器装备和作战物资输送到位,与远道而来的空运人员结合,很快形成战斗力,大大提高兵力投送的速度。海上预置舰的运力非常强大,可是本身却不能像船坞登陆舰和两栖攻击舰那样,用于直接执行由舰到岸的登陆战。于是海上预置舰的登陆接口——“机动登陆平台”(MLP)舰就应运而生了。

早期设计概念
mlp-image05.jpg

MLP 实际上是一种半潜船,独立的压舱系统控制着上浮与下潜。车辆、物资和人员通过跳板和起重机从海上预置舰、“联合高速船”(JHSV,美国陆海军正在合伙建造的一种双体高速运输舰)或者“后勤支援舰”(LSV,美国陆军的可登陆、也可滚装卸货的中型登陆舰)来到 MLP 的车辆甲板,再前往 MLP 的登陆甲板换乘小船。登陆甲板潜到水下时,搭载的小船浮起开走。然后 MLP 排除压舱水,并重新浮到水面。

2006年8月,美国海军开始在靠近诺福克的弗吉尼亚外海进行“海上预置部队(未来)计划”(MPF(F))海上试验,10月13日完成。主要是把一艘半潜船当作模拟 MLP,练习让车辆、储备物资和人员迅速从海上预置舰转移到半潜船上,再迅速从半潜船上搭乘LCAC气垫登陆艇下海。当然,AAAV两栖战车和传统登陆艇也能从半潜船上直接下海。这次试验还在海上测试了自动化的装载和恢复系统,同时初次进行了动力定位试验。

117.jpg

312.jpg

7.jpg

2009年,美国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向通用动力公司下属的国家钢铁与造船分公司(NASSCO)授出价值350万美元的合同(合同编号为N00024-09-C-2229),开始设计机动登陆平台(MLP)。

2010年,NASSCO 在先前合同的基础上获得价值1.15亿美元的修订合同,为 MLP 项目的第一艘舰艇提供长期材料和先进设计。MLP 是在“阿拉斯加”(ALASKA)级原油运输船(该级中的4艘均由NASSCO公司建造)的基础上改装成半潜船。船长255米,宽50米,航速15节,续航力9500海里,可供停泊处有34处。

SHIP_MLP_Concept_NASSCO_lg.jpg

MLP 的首舰预计2015年投入服役。

美军在全球各热点海域部署有大量的海上预置舰,它们具有强大的滚装能力,可及时将重型武器装备和作战物资输送到位,与远道而来的空运人员结合,很快形成战斗力,大大提高兵力投送的速度。海上预置舰的运力非常强大,可是本身却不能像船坞登陆舰和两栖攻击舰那样,用于直接执行由舰到岸的登陆战。于是海上预置舰的登陆接口——“机动登陆平台”(MLP)舰就应运而生了。

早期设计概念
mlp-image05.jpg

MLP 实际上是一种半潜船,独立的压舱系统控制着上浮与下潜。车辆、物资和人员通过跳板和起重机从海上预置舰、“联合高速船”(JHSV,美国陆海军正在合伙建造的一种双体高速运输舰)或者“后勤支援舰”(LSV,美国陆军的可登陆、也可滚装卸货的中型登陆舰)来到 MLP 的车辆甲板,再前往 MLP 的登陆甲板换乘小船。登陆甲板潜到水下时,搭载的小船浮起开走。然后 MLP 排除压舱水,并重新浮到水面。

2006年8月,美国海军开始在靠近诺福克的弗吉尼亚外海进行“海上预置部队(未来)计划”(MPF(F))海上试验,10月13日完成。主要是把一艘半潜船当作模拟 MLP,练习让车辆、储备物资和人员迅速从海上预置舰转移到半潜船上,再迅速从半潜船上搭乘LCAC气垫登陆艇下海。当然,AAAV两栖战车和传统登陆艇也能从半潜船上直接下海。这次试验还在海上测试了自动化的装载和恢复系统,同时初次进行了动力定位试验。

117.jpg

312.jpg

7.jpg

2009年,美国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向通用动力公司下属的国家钢铁与造船分公司(NASSCO)授出价值350万美元的合同(合同编号为N00024-09-C-2229),开始设计机动登陆平台(MLP)。

2010年,NASSCO 在先前合同的基础上获得价值1.15亿美元的修订合同,为 MLP 项目的第一艘舰艇提供长期材料和先进设计。MLP 是在“阿拉斯加”(ALASKA)级原油运输船(该级中的4艘均由NASSCO公司建造)的基础上改装成半潜船。船长255米,宽50米,航速15节,续航力9500海里,可供停泊处有34处。

SHIP_MLP_Concept_NASSCO_lg.jpg

MLP 的首舰预计2015年投入服役。
呵呵 这个要看造船工业给力不 现在看土鳖有这个底子了呀。有很大的潜力哟 毕竟这些船型虽然有区别 但是后期船和民用船型还是有一定联系的,看好土鳖山寨美帝这个。未来土鳖河蟹海洋的理念来说,这个也有需求。
感觉美帝在为土鳖前面研制踩地雷呀,好多遇到的问题以后土鳖要发展这样的需求的话,完全可以很好的借鉴呀。
土鳖先山寨军民两用的,等以后需求大的时候在开发专用的
美评估未来海上预置部队能力 将有海上基地功能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1-30

http://www.china.com.cn/military ... ontent_21847283.htm

海军—海军陆战队的“海上基地”概念,在最小化岸上支援兵力的同时,将充分利用由“海上基地”带来的灵活性和保护,从而加速海军力量投送能力的发展和运用。预期建设的未来海上预置部队将提供美国所需的海上基地能力,但其消耗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报告研究了由规模缩小但可行性量多高的海上基地部队所提供的能力,以多种想定研究了在减少消耗的条件下保持预期能力、或者在增加消耗的条件下获得充足能力的机会。兰德公司曾于2007年发布了一项与此相关的研究报告,对海军—海军陆战队“海上基地”概念进行了研究,对陆军来说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本报告应当引起海军部、陆军部、国防部长办公室和国会的注意。

本报告由国防部成本分析和项目评估办公室发起,由兰德国防研究所采办与技术政策中心完成。

摘要

本报告对未来海上预置部队(MPF[F])兵力组成的各种可能性变化进行研究。在本项分析进行之时,计划由14艘舰艇构成的海上预置部队中队将由以下兵力组成:

2艘改进型大甲板改进型两栖攻击舰(LHA[R]),装备以海军陆战队远征旅指挥控制设施

1艘改进型大甲板两栖船坞登陆舰(LHD)

3艘“路易斯和克拉克”级干货/弹药船(T-AKE)

3艘改进型高、中速滚装海运船

3艘机动登陆平台(MLP)舰,均可搭载6艘气垫登陆艇

2艘来自于现有中队的传统“密集装载”型海上预置部队船

改进型大甲板改进型两栖攻击舰 (LHA[R])和改进型大甲板两栖船坞登陆舰(LHD)都有较大的飞行甲板和机库舱甲板,可供直升机和倾转旋翼飞机进行相关操纵工作。改进型大甲板改进型两栖攻击舰和改进型大甲板两栖船坞登陆舰还可以提供医疗救治能力:拥有6个手术室、17张特护病床和60张附加病床,在所有现有两栖平台中两栖船坞登陆舰的医疗救生能力最强。

在现有未来海上预置部队计划中,最可能出现的变化是取消大甲板两栖舰,即:改进型大甲板改进型两栖攻击舰和改进型大甲板两栖船坞登陆舰。另外,针对可能出现的仅有气垫登陆艇可用的形势,我们对第4 艘机动登陆平台舰及其6艘附属气垫登陆艇加入现役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我们的大多数分析工作集中于主要战斗行动(MCO),但同时也考虑了未来海上预置部队支援反暴乱(COIN)作战和特种作战的可能性。本项分析未研究未来海上预置部队对联合作战的支援能力,而是注重分析改进型未来海上预置部队维持美国海军陆战队(USMC)远征旅(MEB)行动的能力。

一、分析和想定

我们的分析工作对潜在海上基地在主要战斗行动和反暴乱作战中的后勤补给能力进行了评估。同时,也对未来海上预置部队作为联合特种作战中海上前方基地的潜在作用和能力进行了研究。我们采用的主要战斗行动想定中,包括支持单陆战远征旅和同时支持两个陆战远征旅的行动,同时也包括那些海上运输载具运用受限的想定(如仅能运用空中支援)。根据主要战斗行动和反暴乱作战的不同想定,我们对未来海上预置部队的构成设施进行了相应变动。根据想定案例情况不同,补给距离也有所变化。本报告所得出的结论,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后勤补给分析。

我们的分析工作不仅限于后勤补给相关活动。同时,也考虑了伤员救援(CASEVAC)救护以及补给物资和装备的岸上运输活动。从这一点上说,未来海上预置部队的预期构成主要以海军陆战队的需求为基础,要使未来海上预置部队所搭载的远征旅地面机动部队能够在夜间进行一段时间的机动。这一需求,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对在新型机动登陆平台舰上搭载18艘气垫登陆艇(或者包括两栖船坞登陆舰单舰舰上气垫登陆艇在内的共21艘气垫登陆艇)的需求。在一夜之间向岸上部署几千名海军陆战队员及其装备,要求这些气垫艇要有较大的排水量。但是,一旦机动部队开始在岸上活动,海军陆战队远征旅的日常物资补给需求将远远小于气垫登陆艇的理论性由舰向岸物资输送能力,即使是将中队舰载机包括在内也是如此。读者在遇到一些研究结论所显示的较大理论性维持工作“过剩能力”等情况时,应当认可这一实际。

二、主要结论

减少1艘改进型大甲板改进型两栖攻击舰。在所有情况下,减少1艘改进型两栖攻击舰所造成的后勤补给输送能力缩减,可以通过以CH-53“海上种马”运输直升机取代MV-22“鱼鹰”倾转旋翼机加以弥补,因为CH-53直升机的运载能力是MV-22倾转旋翼机的3倍。MV-22倾转旋翼机速度相对较快,在进行那些时间要求严格、外挂载荷不影响速度的伤员救援行动中占有优势。

减少2艘改进型大甲板改进型两栖攻击舰。减少2艘改进型两栖攻击舰所造成的后勤补给吞吐能力缩减,将无法通过以CH-53直升机取代MV-22倾转旋翼机加以弥补,因为那时未来海上预置部队中队的飞机将因数量较少而无法完成这一任务。但是,在所有情况下,考虑运用空中运输机进行由改进型两栖攻击舰至气垫登陆艇以及由两栖登陆舰至机动平台舰之间的运输,其运输能力依然还是很强的。

减去所有大甲板两栖舰。去除未来海上预置部队中的所有大甲板两栖舰(包括2艘改进型两栖攻击舰和1艘两栖船坞登陆舰),后勤维持工作全部由机动登陆平台舰的气垫登陆艇担负,将仅能以3艘或4艘机动登陆平台舰维持单陆战远征旅的作战运动(在主要战斗行动和反暴乱作战中均是如此)。另外,这一选项也剥夺了未来海上预置部队的医疗能力,而且必须依靠那些飞行速度相对较低的飞机进行伤员救援行动。两栖船坞登陆舰所拥有的航空指挥控制能力也不复存在。机动登陆平台舰与“路易斯和克拉克”级干货/弹药船协同工作的能力也将受到限制,仅能利用“路易斯和克拉克”级干货/弹药船上数量相对较少的直升机进行垂直补给(VERTREP)。最后,去除大甲板两栖舰相关飞机,将为海军陆战队远征旅指挥官带来战术限制。我们的分析显示,就输送能力而言,3-4艘机动登陆平台舰的气垫登陆艇能够满足海军陆战队远征旅的日常补给需求。但是我们同时也发现,如果没有具有空中能力的舰只将引发极大的行动性问题。当维持与一支两栖特遣部队(ATF)相关联的双陆战远征旅时,没有第4艘机动登陆平台舰的参与,部队的物资输送能力将处于临界边缘。但是,失去医疗和伤员救援能力谈不上是一个问题。两栖特遣部队的存在,也能够解决机动登陆平台舰与“路易斯和克拉克”级干货/弹药船的协同能力问题以及海军陆战队指挥员所受的战术限制问题。

气垫登陆艇能力。未来海上预置部队水面载具的由舰向岸物资运输能力,大部分要依靠气垫登陆艇来提供。未来海上预置部队的21艘气垫登陆艇具有足够的输送能力,超出了2015年的海军陆战队远征旅日常物资补给需求。而且,海军陆战队作战发展司令部(MCCDC)的作战维持计划运用两栖船坞登陆舰的3艘气垫登陆艇,因此气垫登陆艇的运用是不可完全忽视的。但是,正如我们通过分析所发现的,作战维持对于气垫登陆艇的极度依赖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岸上运输工具。由气垫登陆艇运输去岸上的补给物资,必须由海岸转运至海军陆战队部队或者其他需要这些物资的部队。此类运输活动需要一些卡车、飞机,以及运输工具可以通过的相对安全地区。当然,这些条件对形势的依赖性较强。

“路易斯和克拉克”级干货/弹药船和机动登陆平台舰之间的衔接。迄今为止,海军陆战队还未构思“路易斯和克拉克”级干货/弹药船和机动登陆平台舰之间的直接衔接,目前“路易斯和克拉克”级干货/弹药船上的物资卸装工作还是仅限于飞机维持。这一概念,将物资运输的负担由气垫登陆艇转移至垂直补给飞机之上,从而减少了联合部队指挥官将CH-53K和 MV-22飞机用于除维持工作以外其他任务的可用出动架次。为全面发挥机动登陆平台舰气垫登陆艇的潜能,我们建议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探索使干货/弹药船和气垫登陆艇实现更为紧密的衔接的方式,不管是直接将物资卸载到气垫艇上,还是先由干货/弹药船卸载到机动登陆平台舰尔后再装载到气垫艇上。

气垫登陆艇其他任务。如果海军陆战队无法全面利用气垫登陆艇的潜能,联合部队指挥官应当考虑利用气垫登陆艇向岸运输物资、维持其他兵力的方式。例如,如果陆战远征旅不需要或者无法利用气垫登陆艇的全部潜能,陆军可将人员、物资和装备从陆军大型中速滚装船(LMSR)转移至机动登陆平台舰,通过气垫登陆艇向岸上运输。

支援反暴乱作战。未来海上预置部队海上基地或码头,可以为支援反暴乱作战提供重要能力。虽然参与反暴乱作战的海军陆战队远征旅的日常物资补给需求对形势的依赖性较强,但也将低于主要战斗行动的消耗速度,在武器弹药方面尤其如此。因此,未来海上预置部队的总体物资输送潜能将能够很好地支援单个参与反暴乱作战的海军陆战队远征旅,以及海军陆战队和其他军种的附属兵力。考虑到通常情况下当地部队在反暴乱作战中居于领导地位,未来海上预置部队也会用于支援外国军队。最后,根据行动规模和任务持续时间等因素,反暴乱作战可能不需要动用未来海上预置部队的全部舰艇。

支援特种作战部队。未来海上预置部队可以为特种作战部队的行动打下有利基础。即使是与反暴乱行动相比有更多需求,对特种作战部队的支援可能也只需要未来海上预置部队的部分兵力。例如,即使是作战时间被迫延长,单艘机动登陆平台舰或者1艘机动登陆平台舰加上1艘未来海上预置部队的大甲板两栖舰,可能已足以满足特种作战部队的需求。

第一章引言和目标

一、引言

国防部正大力投资于发展海基能力,以之从海上快速部署、集结、指挥、投送、重构和再次运用远征兵力。这一能力的获取,是实现海军21世纪作战愿景——“21世纪海上力量(Sea Power 21)”的重要部分。海军已经提出关于建立新型海上预置中队即“海上预置部队”的建议,并提出了相关作战概念,力图使这一能力成为“海上基地”概念 (CONOP)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海军造舰预算面临着多种压力,当前所建议的未来海上预置部队可能是无法负担的。对于实力缩小的海上基地部队的剩余能力情况,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特别是,中队舰艇数量和编成的变化将给未来海上预置部队支援海军陆战队的能力带来何种影响,还需加以探讨。要查明未来海上预置部队独立行动和与其他远征部队协同作战两种情况下的能力,必须进行此类分析。

二、研究目标

根据国防部长办公室成本分析和项目评估办公室(OSD CAPE)和国防部采办、技术和后勤副部长办公室(OUSD (AT&L))的要求,兰德公司对海军部发展未来海基能力相关计划进行各方面独立评估。本项研究的目的是提供分析结论,帮助国防部长办公室和海军部更好地理解与30年造舰计划相关的各种“海上基地”选项。特别是,本项研究对用于主要作战行动、反暴乱作战和特种作战支援的海基远程部队的当前项目和替代选择项目进行了评估。

三、研究思路

此前,兰德公司在国防研究所的支持下,为海军作战部长办公室评估处提供了一项研究分析,本次研究工作正在建立在通过该项工作获取的方法和认识之止。兰德公司研究团队首先从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等处收集了关于支援单陆战远征旅的物资消耗速度、相关作战概念以及预期未来兵力结构等信息。尔后,我们开发了分别代表主要战斗行动和反暴乱作战的作战想定,用以评价未来海上预置部队的替代性兵力结构。在主要战斗行动和反暴乱作战想定中,兰德公司的分析人员构建了岸上兵力不同、未来海上预置部队舰艇数量不同、运输载具(用于将物资从未来海上预置部队运输上岸的飞机和船艇)不同的各种案例。我们运用仿真模型,评估了在各种案例中不同兵力结构维持岸上部队行动的能力。同时,兰德公司研究团队还对未来海上预置部队和两栖舰用于支援特种作战部队行动的方式进行了概念性评估。

四、报告结构

报告第二章介绍了用于评估未来海上预置部队在各种条件下变化的作战概念和想定。报告第三章提出了关于必须支援单海军陆战队远征旅和双海军陆战队远征旅作战的主要战斗行动分析结论。报告第四章对未来海上预置部队支援反暴乱作战的能力提出了观点。报告第五章介绍了未来海上预置部队设施在支援特种作战部队中的适用性。报告第六章阐述了由上述四章内容所得出的结论。附录一简要介绍了由报告主体引申出的附加案例结论。附录二对预期未来海上预置部队进行了详细介绍。附录三介绍了未来海上预置部队陆战远征旅的维持需求。附录四介绍了本次研究所采用的仿真模型。

第二章作战概念和想定

一、海上基地作战概念

本部分内容对一些概念性问题进行研究。在强调了海军陆战队运用海上基地尤其是未来海上预置部队有关概念的关键因素之后,我们提出了用于本次分析的作战想定。

海军陆战队概念

在《海上作战机动》(Operational Maneuver from the Sea)一书中,海军陆战队把未来海上预置部队作为他们发展海上行动能力的主要一步。当前的海上预置部队中队(MPSRON)需要安全、可用的港口,便于卸载物资。另外,目前的海上预置中队舰艇都是以“密集装载”配置的,也就是说要尽可能装载更多的物资。最大化利用舰艇的装载能力,会增加物资卸载的困难,这就意味着在舰上装载的海军陆战队远征旅装备具备作战能力之前,必须先利用几个工作日在海港附近或海港中卸载物资。

目前海军陆战队远征旅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投入行动:(1)通过改进型两栖攻击舰运送(即以战舰标准建造的海军两栖舰);(2)海上预置部队中队(即以商船标准建造的、需要安全卸载码头的舰艇)。未来海上预置部队将为岸上兵力活动和海军陆战队远征旅的后续补给工作提供一种新的选择。海军陆战队已经认识到,未来海上预置部队中队不具备两栖攻击能力。相反,在海军陆战队的构想中,未来海上预置部队是先行夺取滩头的攻击性远征旅的直接后续梯队。很明显,与目前的海上预置舰艇中队需要码头卸载物资不同,未来海上预置部队舰艇所搭载的海军陆战队部队及其装备将能够由近岸海面发起行动。

虽然海军陆战队远征群(MEU)可以由其3舰远征打击群(ESG)进行部署和维持,但其实质是一支营级特遣部队。计划中的14舰未来海上预置部队中队将能够使海军陆战队具备部署和维持一个远征旅兵力(固定翼战斗机数量更少一些)的能力。

通过与海军陆战队作战发展司令部有关人员的交流,我们得知海军陆战队倾向于在远征旅兵力上岸后,通过运输机(MV-22倾转旋翼飞机和CH-53K重型运输直升机)为其提供后勤补给。这一措施将使远征旅:(1)避免出现传统性的舰载物资和岸上材料的堆积;(2)促进远征旅在登岸后的向内陆快速机动。另外,海军陆战队计划在海上基地保留几架MV- 22倾转旋翼飞机用于伤员救援(据此,我们在分析中保留了这些MV-22飞机以及相关的甲板着舰点)。同时,海军陆战队还设想以MV-22飞机的部分出动架次(也有可能是CH-53K直升机的部分出动架次)用于岸上兵力的战术机动任务。例如,根据战术形势,远征旅指挥官可能会希望以部分未来海上预置部队舰载机进行连级或者营级兵力规模的空中突袭。在我们的分析中,飞机(MV-22飞机以及/或者CH-53K直升机)的多余出动架次,可视为海上基地在为远征旅指挥官保持执行其他机动性空中任务的同时,为岸上海军陆战队和陆军兵力提供后勤补给的能力。最后,海军陆战队表示在武器弹药的补给方面他们更偏重于空中维持。

目前的海军计划构想以1个未来海上预置部队中队取代现有3个海上预置部队中队中的1个,此中队可能位于关岛海军基地。在未来需要部署多个远征旅的危机中,海军陆战队初始兵力很有可能由几个远征打击群(其中部分打击群已部署于全球各地)和未来海上预置部队中队混合构成。如果还需要第3支远征旅级部队,搭载海军陆战队的两栖舰以及/或者传统性的密集装载型海上预置部队中队将在稍后进入,将海军陆战队兵力输送上岸,视情集结为师级或更大规模的兵力。

海军陆战队设想利用海上基地运用远征旅的战机。但是,预期未来海上预置部队中队的3艘大飞行甲板两栖舰将不足以维持远征旅空中部队的联合攻击战斗机(JSF)由海上基地出发执行持久性任务(少量联合攻击战斗机仍然可以以未来海上预置部队为基地,进行再次加油、再次武装或者紧急降落)。同时还必须注意到,除非将远征旅的部分MV-22飞机和直升机转移至岸上或者海军其他舰艇,否则未来海上预置部队的大甲板两栖舰上将会仅有很少分配给陆军飞机的空间。

在未来海上预置部队概念中,存有几个本质性的技术挑战。最重要的挑战,可能是高等级海况中的舰舰传输困难。当前的规划中,将限制大于“皮尔逊—莫斯科(Pierson-Moskowitz,P— M)”3级海况环境下的舰舰传输工作。这一限制所造成的影响在全球各地有所变化。表2.1显示了不同地区每年3级或更低等级海况条件的出现机率。

从表2.1中可以看出,在波斯湾、北阿拉伯海、地中海、几内亚湾和朝鲜海岸等热点地区,至少可以保证70%的时间内未来海上预置部队的行动不会因海况太差而弱化。但是反过来说,在最多30%的时间内,未来海上预置部队在这些地区的活动会受到影响。因此,必须以谨慎的态度形成充足的后备输送能力,以补偿高海况和其他现实世界因素所造成的影响。从这一点上说,为维持热点地区时间线拉长的后勤补给,必须拥有超出正常需求50%的输送能力。

00114320c9e60eaf53702f.jpg
表2.1 不同近海地区出现3级或更低等级海况的时间百分比
二、作战想定

为进行分析,我们开发出了两个宽泛意义上的作战想定:一个是由海上基地维持一支海军陆战队远征旅,一个是由海上基地维持两支海军陆战队远征旅。对于每个想定,我们都关联了多个案例。例如,在单陆战远征旅想定中,包括参加主要战斗行动和参加反暴乱作战等多种情况。根据未来海上预置部队中队编成不同、中转载具编成不同以及中转载具运用限制不同(例如有时武器弹药只能由空中运输),各种案例也有所区别。与2007年的以未来海上预置部队同时支援陆军和海军陆战队作战为重点的分析不同,本次研究主要是分析未来海上预置部队支援1个或2个海军陆战队远征旅(以及相关情况下的特种作战部队)的能力。

(一)单陆战远征旅维持想定

单陆战远征旅维持想定(见图2.1),包括运用未来海上预置部队所有或部分设施维持单个海军陆战队远征旅的主要战斗行动或反暴乱作战。想定中,假设机动登陆平台舰可以活动于距海岸约25英里处,未来海上预置部队大甲板两栖舰距远征旅兵力中心距离为25-110海里。

本想定中的卸载码头为小型港口或者岸滩。气垫登陆艇(海军的气垫船可以由海上基地装载人员、物资和装备并运输至岸滩)在距卸载码头25海里处由改进型两栖攻击舰、多用途两栖船坞登陆舰或者新型机动登陆平台舰释放。气垫登陆艇可以超过30节的速度航行,每次可运输物资70吨。本想定中,飞机于距远征旅25-110海里处放飞(视远征旅深入内陆距离或沿海岸线行动而定)。

00114320c9e60eaf537030.jpg
图2.1单陆战远征旅维持想定

(二)双陆战远征旅维持想定

对于同时维持两支陆战远征旅的行动,我们研究了三个想定:

仅运用飞机自25-110海里距离上对两支远征旅进行空中维持;

较近的远征旅由活动于距卸载码头25海里处的气垫登陆艇和25-110海里之外的飞机维持,较远的远征旅由75-160海里之外的飞机维持(见图2.2);

两支远征旅均由气垫登陆艇(活动于距卸载码头25海里处)和飞机(距较近的远征旅25-110海里、距较远的远征旅75-160海里)维持(见图2.3)。

在这些想定中,运用气垫登陆艇作为补给措施的一部分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要素。正如此前所述,一旦陆战远征旅登岸后,海军陆战队更倾向于运用海上基地的飞机进行尽可能最大化补给。在运用气垫登陆艇的情况中,我们假定如下两个条件:(1)陆战远征旅距海岸足够近,从而能够很容易地获取由气垫登陆艇运送上岸的补给物资;或者(2)陆战远征旅深入内陆很远(25英里或更远),但能够派出运输卡车至海岸获取由气垫登陆艇运送上岸的补给物资。

00114320c9e60eaf537031.jpg
图2. 2双陆战远征旅维持想定(较远陆战远征旅仅由空中维持)

应当重点注意的一点是,未来海上预置部队的预期构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海军陆战队的需求:未来海上预置部队的舰载远征旅地面机动部队要能够在夜间一段时间内向岸机动。这一需求,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对在新型机动登陆平台舰上搭载18艘气垫登陆艇(或者包括两栖船坞登陆舰单舰舰上气垫登陆艇在内的共21艘气垫登陆艇)的需求。在时长为8-10小时的夜间时间段内向岸上部署几千名海军陆战队员及其装备,要求这些气垫艇要有较大的排水量。但是,一旦机动部队开始在岸上活动,海军陆战队远征旅的日常物资补给需求将远远小于气垫登陆艇的理论性由舰向岸物资输送能力,即使是将中队舰载机包括在内也是如此。读者在遇到一些研究结论所显示的较大理论性维持工作“过剩能力”等情况时,应当认可这一实际。

深入内陆的陆战远征旅能够利用地面运输工具获取由登陆气垫艇运送上岸的补给物资的假设,是以由岸滩(或者小型码头)至活动于内陆的部队之间的路线相对安全为前提的。这种情况可能不会一直存在,因此就需要地面部队护送其补给载具、保护岸滩或码头上物资卸载点的安全。应该注意到,我们没有设想建设大量基础设施用于支援岸滩上的行动,必然不会出现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两栖作战那样的物资堆积。但是,陆战远征旅指挥官和所有联合部队指挥官将必须接受越滩补给的影响。这种情况的不利之处,在于有可能需要为抵达岸并由此前进的物资提供保护和护送。但是,其优势在于,如果将气垫登陆艇用于补充由未来海上预置部队的空中物资补给,那么可用输送能力将得到极大提高。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即使是仅通过空中补给,在海岸线与部队的内陆活动地带之间的区域还未达到完全安全的情况下,补给飞机在前往补给点的途中也是极易受到敌方炮火威胁的。最后,应该注意到我们没有分析用于从岸滩运输气垫登陆艇所运送物资所需的卡车数量。我们假设有足够的补给卡车(包括拖车)可供陆战远征旅调用。

00114320c9e60eaf537032.jpg
图2. 3 双陆战远征旅维持想定(水面、空中维持双陆战远征旅)

另一项重要考虑因素,是海军陆战队如何将补给物资装载至未来海上预置部队舰上的问题。海军陆战队初始构想运用未来海上预置部队的21艘气垫登陆艇,将陆战远征旅部分兵力输送上岸。如此前所述,根据当前海军陆战队作战概念设想,一旦陆战远征旅登岸,将尽可能以飞机把大部分补给物资由未来海上预置部队舰空投至岸上补给点。在当前的计划中,未来海上预置部队舰上的很多补给物资(特别是弹药和干货)都要存储于3艘“路易斯和克拉克”级弹药/干货船上。其他类型的物资装载于未来海上预置部队其他舰船上,如两栖船坞登陆舰和那些配置上便于和机动登陆平台舰进行传输的高中速滚装货船。正常情况下,“路易斯和克拉克”级弹药/干货船不便于同其他舰船(或气垫登陆艇)进行直接传输。相反,“路易斯和克拉克”级弹药/干货船拥有较小的飞行甲板,可供舰上直升机或者未来海上预置部队其他舰上的飞机使用。除垂直补给 (VERTREP)能力以外,“路易斯和克拉克”级弹药/干货船还拥有“连接再补给 (CONREP)” 能力:专为未来海上预置部队而发展的“路易斯和克拉克”级弹药/干货船能够同时运行5个连接再补给站,或者在进行垂直补给活动时同时运行3个连接再补给站。

为最大化利用由未来海上预置部队至岸上部队间的吞吐潜能,可能需要提高“路易斯和克拉克”级弹药/干货船与机动登陆平台舰之间的直接传输能力。在我们的分析中,我们对以下各种情况进行了分析:(1)气垫登陆艇在将把所有未来海上预置部队舰的舰上物资艇工作中能够发挥出全部潜能;(2)某些类型的补给物资必须由“路易斯和克拉克”级弹药/干货船通过飞机输送上岸。本报告的主体部分解决了前一问题;报告附录一解决了后一问题,同时讨论了某些类型的补给物资必须由“路易斯和克拉克”级弹药/干货船通过飞机输送上岸的需求影响(本质上,当一些有利的运输载具被挪用时,海上基地的行动机动性和最大输送能力将有所降低)。
第三章主要战斗行动

本章主要探讨了未来海上预置部队在设施减少的情况下在主要战斗行动中所具备的能力。对此能力的研究,是在维持单陆战远征旅和维持双陆战远征旅的主要战斗行动两种想定下进行的。特别是,我们的分析工作考虑了以下方面:(1)减少1艘或更多艘未来海上预置部队大甲板舰(2艘改进型两栖攻击舰和1艘两栖船坞登陆舰)的影响;(2)仅用机动登陆平台舰进行维持的可能性。分析由基本情况开始,尔后逐步深入到减少未来海上预置部队的改进型两栖攻击舰,结束于减去传统性的两栖船坞登陆舰。

根据初始构想,未来海上预置部队中队要具备进行强行进入作战的能力,能够在一个夜间周期将一支陆战远征旅输送上岸,并对其提供长期性的维持。未来海上预置部队中队还将执行伤员救援、救治任务。海军陆战队不再认为未来海上预置部队在执行强行进入任务中能发挥很大作用。因此,主要战斗行动的分析主要探讨了维持补给、伤员救援和医疗救护的能力。

一、维持单陆战远征旅的主要战斗行动

本想定中,我们首先介绍未来海上预置部队的组成兵力对单陆战远征旅主要战斗行动中激烈作战的支援能力。尔后,我们演示了以CH-53K直升机取代MV-22飞机所带来的能力提升。最后,我们研究了未来海上预置部队有减少1艘或多艘大甲板舰后的剩余单陆战远征旅维持能力。

这一基本案例中,运用所有预期未来海上预置部队设施维持2015年的单陆战远征旅的主要战斗行动。在兰德公司2007年的“海上基地”研究中,我们认识到海军陆战队计划仅运用飞机(CH-53K直升机和MV-22飞机)担负距陆战远征旅最远110海里的补给维持任务,我们的分析显示这种思路是可行的。

自2007年研究工作以来,预期2015年陆战远征旅的日常物资补给需求已有所提升,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燃料和弹药消耗的增长。这一物资补给需求的增长,缩短了由舰到陆战旅之间仅以空中补给的可行性距离。从海军陆战队作战发展司令部为本次研究提供的相关资料中可以看出,海军陆战队目前倾向于将未来海上预置部队两栖船坞登陆舰的水面载具(即气垫登陆艇)纳入此类维持行动,陆战远征旅部分补给物资将由这些载具输送上岸或小型码头,然后由上车或飞机运送至内陆。

我们运用了由兰德公司开发的海基仿真模型“联合海上基地后勤模型(JSLM)”,模拟有、无气垫登陆艇情况下,运用不同的空中载具、改进型两栖攻击舰和两栖船坞登陆舰数量减少的陆战远征旅维持问题。“联合海上基地后勤模型”和海军陆战队作战发展司令部的分析人员对各种维持需求进行了分类。此项分类工作的结果是,“联合海上基地后勤模型”可以采用海军陆战队作战发展司令部的能力发展报告分析数据进行未来海上预置部队研究,而且事实上也采取了这一做法。“联合海上基地后勤模型”模拟了全能力维持设施对于不确定维持需求和活动(即:按部就班地进行较长一段时间的维持,而非仅仅几天时间的紧急行动维持)。

00114320c9e60eaf537033.jpg
图3.1 单陆战远征旅维持活动中的每日需求和运输能力。

本想定中的维持活动,是改进型两栖攻击舰/ 两栖船坞登陆舰距陆战远征旅25-110海里之外的后勤补给工作,分析结论如图3.1所示。较低曲线为仅运用CH-53K直升机和MV-22飞机情况下的维持活动,当改进型两栖攻击舰/两栖船坞登陆舰距陆战远征旅25海里里,这些载具每日可输送物资2500吨。单陆战远征旅的日常吞吐量需求为967吨,因此2500吨的运输量就超出了维持需求的2倍。随着改进型两栖攻击舰/两栖船坞登陆舰距陆战远征旅的距离增加,飞行时间相应延长,由此带来的更多燃料需求也使飞机的有效载荷能力降低。因此,随着距离的增加,每日可飞维持架次就变得更少,而每架次可运送的物资也相应更少。对于新型陆战远征旅的日常补给需求来说,从110海里之外对2015年的未来海上预置部队陆战远征旅进行空中维持是不可行的。假设可用卡车或者其他方式把补给物资由岸滩转移至内陆,再加上未来海上预置部队中队两栖船坞登陆舰的3艘气垫登陆艇,以这种方式自110海里之外对陆战远征旅进行维持可能是有较大困难的。

这一结论指出了单陆战远征旅的维持工作对于气垫登陆艇的需求,同时也体现出了“联合海上基地后勤模型”与海军陆战队作战发展司令部对于海上基地分析的结论之间的高度一致性。

相对运输能力与平均维持需求之间的量度,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维持工作的能力。这一量度可从几个方面来加以研究。

相对运输能力,体现了可用运输资源的丰富性。例如,关于此问题的本报告和其他研究报告中,都以良性行动条件为假设,但同时也认识到高等级海况条件和其他因素可以削弱维持能力。正如此前所探讨过的,高等级海况条件会限制“舰对舰”传输,降低气垫登陆艇的航行速度及其运载能力。潜在的飞机损失则是另一项不利因素。在良性条件下运用较高的相对运输能力,能够抵消相对不利条件下的行动效能下降。

相对运输能力,同时也体现了维持兵力在良性条件下的行动灵活性。具备高于维持需求水平能力的维持兵力,能够输送地面部队进行战术机动所需的更多设施(如MV-22飞机)。同样的,即使是飞机受到了损失,这样一种维持兵力也能够满足维持需求。

通过分析,可以说高运输能力能够避免不确定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项分析解决了未来平台的不确定性能问题,如机动登陆平台舰和CH-53K直升机。现有的气垫登陆艇可以通过延长服役寿命计划继续工作,并在所有未来海上预置部队舰艇加入现役后的一段时间后逐步更换,从而使未来的气垫登陆艇活动具有了一些不确定性特征。

最后,这一量度有助于帮助我们识别和比较那些获得强大维持能力的有利因素。例如,运输能力并不能说明运输需求降低的好处。

相对能力量度,是每日最大吞吐量与每日维持需求之比。图3.2中,以相对能力数值说明了图3.1所显示的结果。如上所述,最大距离90海里处的维持工作可仅由空中载具进行(即图3.2中能力值开始低于100%之处)。如果再加上两栖船坞登陆舰的3艘气垫登陆艇,则可以进行最大距离110海里的维持工作。

图3.2中的结论不包括有望总计提供17艘气垫登陆艇的机动登陆平台舰的维持工作。此处,我们假设机动登陆平台舰活动于距气垫登陆艇登陆点25海里的海域(两栖船坞登陆舰也将同时放出气垫登陆艇)。如图3.3所示,加上此17艘气垫登陆艇将大大提高运输能力。考虑运用所有未来海上预置部队的空中和水面载具,是本报告的其他分析的基准线。

00114320c9e60eaf537034.jpg
图3.2 运用所有改进型两栖攻击舰/两栖船坞登陆舰设施维持单陆战远征旅。

00114320c9e60eaf537035.jpg
图3.3 运用未来预置部队所有载具维持单陆战远征旅。

现在,我们来解决改变空中载具的问题,以 CH-53K重型直升机取代所有的MV-22倾转旋翼飞机。在本分析中,MV-22飞机仅用于伤员救援任务。采用这种飞机编成,3艘大甲板两栖舰上可以搭载43架CH-53K直升机,而非16架CH-53K直升机和34架MV-22飞机。结论如图3.4所示。再次强调,运用未来海上预置部队所有载具的运输能力是基准能力。如前所述,这一能力(所有飞机和最多21艘气垫登陆艇)的前提是,假设中队舰艇能与关键的载具(即CH-53K直升机、MV-22飞机和气垫登陆艇)进行互动传输。如果未来海上预置部队的所有舰只能够将舰上物资和装备卸载至气垫登陆艇,未来海上预置部队的吞吐潜能将是巨大的(将在后续图示中显示)。同时,我们也认证了吞吐能力潜在限制的影响(例如,如果“路易斯和克拉克”级干货/弹药船仅能通过飞机卸载物资)。

00114320c9e60eaf537036.jpg
图3.4 以CH-53K直升机取代MV-22飞机维持单陆战远征旅。

运输能力可以达到需求的3倍甚至更多倍的结论,说明如果减少1艘或者多艘未来海上预置部队大甲板也同样会保持一定的物资输送能力。我们首先研究了运用原始运输飞机混合的剩余能力,减少未来海上预置部队中队1艘改进型两栖攻击舰的运输能力结论如图3.5所示。同预期相同,减少1艘改进型两栖攻击舰将使物资输送能力降低近1/3,而两栖船坞登陆舰和3 艘机动登陆平台舰的气垫登陆艇的运输能力则不受影响(气垫登陆艇部署于踞登陆点25海里处)。

减少1艘改进型两栖攻击舰的情况下,未来海上预置部队的吞吐能力可达需求能力的2-4倍,这一想定提供了较强的剩余吞吐能力。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减少改进型两栖攻击舰也会导致伤员救援和救护能力的损失。

00114320c9e60eaf537037.jpg
图3.5 减少1艘改进型两栖攻击舰维持单陆战远征旅

现在,我们回到改变空中载具编成的选项中来,以CH-53K直升机取代MV-22飞机。同前述内容一样,其他MV-22飞机仍然专用于伤员救援任务。此处,3艘大甲板舰上搭载29架CH-53K 直升机,而非16架CH-53K直升机和34架MV-22飞机。结论如图3.6所示,由减少1艘改进型两栖攻击舰造成的吞吐能力损失,可通过以CH- 53K直升机取代MV-22飞机弥补。

如果把2艘改进型两栖攻击舰都减去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图3.7显示了去除2艘改进型两栖攻击舰及其预期舰载CH-53K直升机(蓝线)和以CH-53K直升机取代两栖船坞登陆舰上的MV-22飞机(红线)的运输能力结论。运用两栖船坞登陆舰上的飞机、两栖船坞登陆舰和机动登陆平台舰上的气垫登陆艇,仍将保有较强的吞吐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约 100海里距离上的维持工作上,两种情况的能力和基准能力基本相同,这说明在仅有1艘大甲板两栖舰的情况下,数量上受限的飞机对于维持工作的影响不大。同时也说明,两栖船坞登陆舰和3艘机动登陆平台舰的20艘气垫登陆艇主导了全部维持工作。

下面再来分析仅运用机动登陆平台舰的气垫登陆艇维持单陆战远征旅的情况。此种情况下,唯一变量是机动登陆平台舰距气垫登陆艇登陆区之间的距离。此前这一距离为固定值25海里。图3.8显示了此距离由25海里向50海里变化过程中、以3-4艘机动登陆平台舰进行维持的能力变化情况。运用3艘机动登陆平台舰的维持能力基本够用,而运用4艘机动登陆平台舰则会产生较强的能力。在仅运用机动登陆平台舰的气垫登陆艇进行维持时,事实上已经毫无医疗支援能力,也没有可用于伤员救援的飞机,而陆战远征旅要完全依靠卡车进行补给维持。同此时所强调的一样,这种情况的假设前提是,货物可由高中速滚装船和“路易斯和克拉克”级干货/弹药船卸载至机动登陆平台舰尔后装载在气垫登陆艇上(或者直接卸载至气垫登陆艇上)向岸运输。

二、维持双陆战远征旅的主要战斗行动

如第二章所述,双陆战远征旅的主要战斗行动想定维持工作要靠5个远征打击群和未来海上预置部队中队的资源承担。总体来说,在此工作中,需要运用8艘大甲板舰(5艘来自于远征打击群、3艘来自于未来海上预置部队中队)、未来海上预置部队中队的机动登陆平台舰以及上述兵力的附属气垫登陆艇。远征打击群大甲板舰上的CH-53K直升机和MV-22飞机编成与前述未来海上预置部队舰相同。根据30年造舰计划中确定的改进型两栖攻击舰和两栖船坞登陆舰的比例,未来5个远征打击群总共将拥有3艘两栖船坞登陆舰和2艘改进型两栖攻击舰。8艘改进型两栖攻击舰/两栖船坞登陆舰之间的飞机飞行安排和协同工作以及气垫登陆艇的航行活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有时舰载机的飞行和气垫登陆艇的航行是无法同时进行的。另外,每天的设施可用性也需要统一。如果气垫登陆艇等可用设施在一段时间内出现聚集,那么就会出现设施多于需求的局面(意味着为最大化利用运输能力而出现物资分配冲突问题),而在其他一些时间段内将无可用设施(意味着无法有效地分配物资)。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假设攻击飞机(如联合攻击战斗机)将自远征打击群的改进型两栖登陆舰上行动加以概念性简化。在此假设下,4艘两栖船坞登陆舰和2艘改进型两栖攻击舰(属于未来海上预置部队中队兵力)用于在基准案例中维持两支陆战远征旅。同样在基准案例中,将有32架CH-53K直升机和68架MV-22飞机可用于维持活动。4 艘两栖船坞登陆舰将有望提供12艘气垫登陆艇,另外3艘机动登陆平台舰可提供17艘气垫登陆艇。

图3.9显示了以空中和水面载具维持较近陆战远征旅、仅以空中设施维持较远陆战远征旅的案例结论。在以空中和水面载具能够较容易地维持较近陆战远征旅的同时,仅以空中设施(运用预期飞机编成)维持较远陆战远征旅的距离可能就要超过70海里。以CH-53K直升机取代MV-22飞机所得出的结论见附录一。

当可用飞机和气垫登陆艇维持两支陆战远征旅时,就可以在所有距离上实现较高的维持水平(见3.10)。当然,这一能力必须依赖卡车以及/或者飞机,以及具有相当安全度的区域以供卡车和飞机活动。

本想定下的运输能力低于单陆战远征旅维持想定中的能力,但仍然很充分。这说明,如果减少1艘或者多艘未来海上预置部队大甲板舰,仍可保持充足的吞吐能力。我们再来探讨运用原始飞机载具编成的剩余能力,在预期未来海上预置部队中队中减少1艘改进型两栖攻击舰的能力结论如图3.11所示。同样,减少1艘改进型两栖攻击舰将使吞吐能力相对于基准能力有较大降低,但仍可达到需求能力的150%以上。在此条件下,以CH-53K直升机取代MV-22飞机(如图3.12所示)可抵消减少1艘改进型两栖攻击舰所造成的能力损失。

同对单陆战远征旅的维持想定分析一样,我们接下来探讨减少第二艘改进型两栖攻击舰的运输能力问题。图3.13显示了减少2艘改进型两栖攻击舰、保留预期飞机编成(蓝线)、以CH-53K直升机取代两栖船坞登陆舰上的MV-22飞机(红线)等情况下的运输能力结论。在后一种情况下,由于CH-53K直升机仅较少的15架,因此无法补足减少改进型两栖攻击舰所造成的能力损失。但是,由于远征打击群的设施未加变动,因此剩余能力还是充足的。

最后,我们解决减去未来海上预置部队所有大甲板两栖舰(有可能加入第4艘机动登陆平台舰)的能力结论。在以3艘机动登陆平台舰维持的情况下,其能力是适当的;当加入第4艘机动登陆平台舰,则具备了较强的维持能力(见图3.14)。此处,由于两栖特遣部队(ATF)的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减少未来海上预置部队大甲板舰的能力损失问题。不管在维持工作的吞吐能力还是在其他考虑方面(如医疗救护),这一点都是正确。例如,减少未来海上预置部队中队的2艘改进型两栖攻击舰和1艘两栖船坞登陆舰,必须会丧失伤员救援和医疗救护能力。但是,两栖特遣部队则可以提供这些能力支援。
CHE MM好贴,顶之,MD的思想还是领先我们很多
第四章反暴乱作战

除了运用海上基地支援主要战斗行动中的地面作战部队以外,海上基地也将在反暴乱作战中得到大量应用。本章首先探讨了反暴乱作战的配制,尔后对海上基地尤其是未来海上预置部队兵力可以如何支援反暴乱作用进行研究。

一、反暴乱作战的本质

反暴乱作战与主要战斗行动之间有很多重要区别:

持续时间:主要战斗行动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反暴乱作战则可能成为长期性的行动。平均而言,叛乱状态要持续近12年。

兵力运用方式的限制:相对反暴乱作战而言,主要战斗行动对于致命性兵力的运用限制更少。事实上,反暴乱作战的关键目标往往是取得胜利并维持对平民的支援。因此,必须以极为克制的方式运用火力,尽可能减少附带伤害和平民伤亡。这一实际将导致反暴乱作战的弹药消耗量低于主要战斗行动。

本土部队的作用:最终获得反暴乱作战胜利或者失败的,还是本土政府及其部队。虽然外国军队(美国或其他国家)能够给予地方警察、军队和情报组织以极大支援,但在理想情况下,外国军队的作用是支持、促成,而不是直接参与战斗行动。这一将本土部队置于领导地们的意愿,将使未来海上预置部队或其部分兵力支持外国部队的反暴乱作战。

政治考虑:由于反暴乱作战最终是为了保证当地政府的合法性、支持当地人民,因此在反暴乱作战中政治方面的考虑因素往往胜过军事因素。例如,参与反暴乱作战行动的美国军队可能必须持久性地运用海上基地,因为如果将大量美国士兵部署于岸上将反过来增强暴乱分子的宣传鼓动效果。

二、海上基地在反暴乱作战中的潜在作用

考虑到美国部队在反暴乱作战中将面临的环境类型,海上基地尤其是未来海上预置部队兵力可能能够完成什么样的任务呢?未来海上预置部队在主要战斗行动中的作用主要是帮助陆战远征旅或者其他兵力的介入,并对其进行补给维持。在反暴乱作战中,美国可以像在伊朗战争、阿富汗战争、越南战争那样投入大量作战兵力,或者在兵力数量和任务上有很大区别,重点在于训练和建议当地部队,或者在可能的情况下为其提供重要能力。至少在初始阶段,美国部队的全部或者部分兵力可以得到海上基地的支援。

在主要战斗行动中,海上基地的最大价值可能体现于冲突初期,因为此时美国部队在战区可能仅有数量不多的岸上基地可供利用。随着战区逐渐扩大,美国部队将会更多地依靠传统性的港口和机场进驻和维持更多兵力。实际上,海上基地将永远受制于所维持兵力的总量,未来海上预置部队中队最多将仅能维持2-3个旅级单位。在主要战斗行动后期,海上基地的作用可能是作为受到远程精确打击毁伤的传统性港口的补充力量,或者是成为部队进入此前未占领地区的出发基地。重要的是,高强度的主要战斗行动将仅持续较短一段时间,可能于几天或几周内结束。

但是,在反暴乱作战中,行动持续期几乎可以肯定地将更长——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时间。在这样环境中,海上基地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如前所述,美国部队在反暴乱作战中可以直接执行战斗任务,更多地是援助当地部队,或者两者兼顾。当美国部队参与战斗行动时,海上基地可以为美国部队提供介入途径和补给维持。在此情况下,未来海上预置部队的作用总体上与在主要战斗行动中的任务类似。根据需海上基地支援的美国部队兵力规模,可能无需部署未来海上预置部队中队的全部兵力,仅运用其部分兵力可能已经足够。

在政治和军事形势允许的形势下,参加反暴乱作战的美国部队很可能将重新利用传统性的补给设施进行持久战,如港口和机场。此类情况下,很有可能会撤回在反暴乱作战初始阶段支援作战部队的未来海上预置部队兵力。海上基地的需要存在时间,将高度依赖于形势,可能会是几天、几周或者几个月。在持久部署中将有更多问题,如海上基地舰船的再补给及其舰员的轮换。

在美国部队在反暴乱作战中主要发挥训练、援助、建议和促成作用时,海上基地也将是极有价值的设施。这种情况下,海上基地的作用将不是作为作战部队的基地。在美国岸上兵力牵扯到政治敏感性的形势下,海上基地将能够使美国部队在尽可能不上岸的情况下与本土部队并肩作战。换言之,海上基地将成为美国建议人员、训练人员、少量有人驾驶飞机、无人机等侦察监视平台的行动基地,也将是补给、维护和医疗活动的枢纽。这一能力,将使美国部队指挥官能够由海上基地展开行动,将仅为任务所必需的人员和装备输送上岸。

在用于为美国建议人员和训练人员提供基地时,海上基地将可以容纳常规部队和特种作战部队。当然,常规部队和特种作战部队的人员数量和编成,主要是根据形势而定。当海上基地搭载特种作战部队时,可能会需要未来海上预置部队舰在正常情况下所不具备的安全和通信安排措施。

除了为当地部队提供训练和援助以外,海上基地上的美国部队也可以为当地警察、情报部门和军事部门提供他们所不具备的关键促成能力。例如,当地部队可能没有或者仅有很少的无人机可用于侦察和监视活动。在这种情况下,未来海上预置部队可以成为美国无人机的基地。无人机可以进行支援当地部队的飞行活动,其获取的数据既可以用于舰上,也可以为融入当地部队的美国建议人员所利用。

最后,海上基地可以用于运输和补给东道国兵力。大量沿海国家将从此能力中受益,如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此情况下,海上基地可以用于运送当地部队至新战区,然后成为这些部队和补给枢纽,并为之提供其他形式的支援(如以上所提及的无人机案例,或者将伤员送至舰上进行初步救护)。运送和补给外国部队所需的未来海上预置部队舰或者其他舰的数量,也要根据形势而定。重要的是,预期未来海上预置部队的很多舰只都会预先装载上陆战远征旅所需的物资和装备,因此要支援外国部队就需要全部或者部分卸载舰上物资。但是,在反暴乱作战中,也存在预先分配出未来海上预置部队部分兵力支援外国部队的可能性。例如,可以临时从关岛基地抽出1艘或多艘机动登陆平台舰、1艘或多艘大甲板舰(两栖船坞登陆舰或改进型两栖攻击舰),针对反暴乱作战任务而部署,并在形势允许下返回中队主体。

应该注意到,当未来海上预置部队或其部分兵力用于在持久性反暴乱作战中支援外国部队时,敌方也可能会找出我方兵力的潜在弱点并加以利用。例如,如果未来海上预置部队舰近岸活动较长一段时间,敌方也可能会以破坏分子渗透上舰,或者以自爆性快艇攻击舰只。应对这些威胁,必须采取合适的兵力防护措施。

三、反暴乱作战的后勤需求

现在我们来探讨未来海上预置部队支援陆战远征旅反暴乱作战的能力。此处的重要问题是单陆战远征旅进行反暴乱作战所需的补给水平(以吨为单位,主要物资类型是补给口,如燃油、水和弹药)问题。目前,海军陆战队还未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单陆战远征旅执行反暴乱作战任务的日常补给吨位需求可能也很大变化,且对形势的依赖性较强。

对于反暴乱作战后勤需求的分析,我们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补给需求水平。“高强度反暴乱作战”吨位假定陆战远征旅需要相当于参加主要战斗行动的90%的燃油和50%的弹药,其他物资和水的需求量与主要战斗行动相同。“低强度反暴乱作战”则假定陆战远征旅需要相当于参加主要战斗行动的50%的燃油和10%的弹药,其他物资和水的需求与主要战斗行动相同。如图4.1所示。图中所示的预期补给量均由兰德公司推断而来,未获得海军陆战队或者海军的正式认可。

00114320c9e60eaf537038.jpg
图4.1 反暴乱作战中的单陆战远征旅概念性补给需求。

根据上述消耗因素,我们以几个案例分析了未来海上预置部队将如何支援单陆战远征旅的反暴乱作战。

图4.2显示了当前项目计划兵力(3艘大甲板舰、3艘机动登陆平台舰,以及相关支援舰)仅以空中设施补给单陆战远征旅(即不使用气垫登陆艇)的能力结论,唯一的运输载具是CH-53K直升机和MV-22飞机(预期数量)。

图4.2的结论说明,空中设施在以较低消耗速度下维持110海里以外的陆战旅时,其能力是较强的(红线)。而当消耗速度较高时,如果未来海上预置部队的两栖船坞登陆舰和改进型两栖攻击舰距陆战远征旅110海里以上,则仅用空中设施将无法进行维持。

加上未来海上预置部队两栖船坞登陆舰的另外 3艘气垫登陆艇时的补给能力如图4.3所示。应当注意到,当两栖船坞登陆舰距陆战远征旅距离较近(约25海里或更近)时,就会出现较大的能力过剩。由于未来海上预置部队舰在支援反暴乱作战时所受威胁远低于支援主要战斗行动,因此这一点就显得更加明显。因此,相对于支援主要战斗行动来说,未来海上预置部队舰在支援反暴乱作战时可以更靠近海岸行动。

接下来,我们将能够将物资向岸输送的载具中加入3艘机动登陆平台舰的17艘气垫登陆艇。这时就出现较大程度的能力过剩,对近距离作战行动的输送能力至少可达到需求能力的3倍。如在主要战斗行动分析中相同,图4.3和图4.4所示的吞吐潜能的假设前提基础是:气垫登陆艇能够从各种未来海上预置部队舰包括“路易斯和克拉克”级干货/弹药船上装置补给物资。

以上各个案例,显示了在高、低两种假设消耗速度下,现有项目计划支援单陆战远征旅反暴乱作战的能力。关于后勤补给的下一个问题是:如果14舰的未来海上预置部队中队的兵力编成有所更改,特别是如果可用大甲板舰数量较少,补给能力将如何变化?

图4.5显示了减少1艘改进型两栖攻击舰及其舰载机的补给能力情况。图中红线表示基本情况(即包括所有飞机和舰船在内),蓝线表示减少1艘改进型两栖攻击舰的能力情况。应当注意到,陆战远征旅的补给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

同在主要战斗行动中的分析一样,我们接下来对飞机的编成进行变更,以此研究以CH-53K直升机取代MV-22飞机是否能够补偿减少1艘改进型两栖攻击舰及其舰载机的能力损失。研究结果(如图 4.6所示)与主要战斗行动中类似案例分析一致,总体吞吐能力回落至原始水平。这一分析再次印证了主要战斗行动中类似案例分析的结论:从纯粹的后勤补给上说,以CH-53K重型直升机取代MV-22倾转旋翼飞机可以抵消减少1艘未来海上预置部队改进型两栖攻击舰所造成的能力损失。

我们还对仅以机动登陆平台舰补给单陆战远征旅的案例进行了分析。在此情况下,无大甲板舰(改进型两栖攻击舰或者两栖船坞登陆舰)及其舰载机可用,所有补给物资均由气垫登陆艇由舰向岸输送。分析结论如图4.7所示,机动登陆平台舰和气垫登陆艇的结合能够产生足够强的能力,满足单陆战远征旅参加反暴乱作战的日常补给需求。

但是,如果将未来海上预置部队中的所有具有空中能力的两栖舰移除,则会造成极大的行动制约。如果排除2艘改进型两栖攻击舰和1艘两栖船坞登陆舰,那么机动登陆平台舰与“路易斯和克拉克”级干货/弹药船的协同工作能力将大大下降,仅能以少量舰载运输直升机进行垂直补给。此情况下将无MV-22飞机可用,将仅有3-4个机动登陆平台舰甲板着舰点(每舰 1个)可用于伤员救援活动。另外,如果排除3艘两栖舰,那这些舰只所具备的极强的医疗能力也随之失去。最后,由于无飞机可用,陆战远征旅指挥官也会受到战术限制。因此,虽然我们的分析显示就吞吐能力而言,3艘机动登陆平台舰及其气垫登陆艇能够满足陆战远征旅的日常补给需求,但由于缺乏具有空中能力的舰只,重大行动问题也随之而来。
第五章作为联合特种作战特遣部队海上前方基地的海上预置部队

一、介绍

特别作战部队所担负的任务范围极广,如以特种侦察作战支援主要战斗行动、独立执行小规模的外国国内防卫任务或者民间事务任务等。在大规模常规军事行动中,指挥官可能会组建起岸上联合特种作战特遣部队(JSOTF),如1990-1991年“沙漠盾牌”行动和“沙漠风暴”行动期间总部位于沙特阿拉伯法赫德国王国际机场的多国联合特种作战特遣部队(CJSOTF)。但是,在危机反应行动中,特种作战部队更经常地要依靠舰艇和海上基地发起支援主要作战行动的活动,如特种作战部队支援了 1994-1995年间的“恢复民主”行动(基于海地海岸外的海上)和2001年的“持久自由”行动(同样基于阿富汗海岸外的海上)。在两次案例中,特种作战部队指挥官都位于航母上,分别为“美国”号和“小鹰”号。

当出现国际危机时,作战指挥官将联合特种作战特遣部队迅速部署至前置基地(FSB)、并展开第一阶段作战行动的能力,对于胜利完成任务极其重要。纵观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USSOCOM)历史,驻海上前置基地(AFSB)的海基特种作战部队在各种作战行动中一直都能够对战区实施早期介入,包括非战斗人员救援行动、有限人道主义援助等小规模任务和 “伊拉克自由”行动第二作战阶段等较大规模的任务。实际上,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兵力的驻舰作战总是有限的而且是暂时性的。本章将探讨海上特种作战部队的优势和弱点,并对发展用于未来特种作战的未来海上预置部队平台的适当性进行研究。

二、联合特种作战的本质

第四章关于反暴乱作战的研究,解决了运用未来海上预置部队支援和维持包括特种作战部队在内的很多作战行动的实用性问题。例如,心理作战、民间事务和外国国内防卫等是反暴乱作战中经常执行的任务,通常同常规部队拥有相同的海基需求。本章中,我们将讨论超出反暴乱作战之外、需要特殊支援的特种作战任务,从而理解海上基地支援特种作战部队的最好方式。这些特种作战部队任务包括:

主要战斗行动第二作战阶段

反恐作战

非常规战争

高风险、重大目标、机密情报以及小规模特种战术单位,是半宽松或非宽松以及/或者中高威胁度环境下特种作战的常见特征。为缓解此类任务的高度风险,特种作战部队指挥官要坚持很多重要原则:

突袭。与第三阶段决定性作战行动不同,在高威胁度环境中行动的小单位必须保存其能够实施突然袭击的兵力,以维持机动自由性、为第三阶段作战行动进行高效战场准备。另外,对于反恐作战的海上目标而言,突然袭击往往意味着抓捕成功与失败的区别。对有障碍高价值目标的突袭失败与否,就意味着成功抓捕与目标继续抵抗的区别(同时也失去对复杂的恐怖分子网络进行进一步了解研究的机会)。

精确性和速度。由于特种作战部队行动单位较小,他们依靠精确瞄准目标和速度来执行任务,在敌人作出反应并运用较多兵力击败他们之前抓信机会之窗。详细的情报信息能够帮助特种作战部队准确判断敌方和友方作战兵力的位置、使用的系统以及以最低风险最高效完成任务的方式。在出发前进行大量训练和无数任务演练,能够确保特种作战分队对出现目标作出迅速反应。

谨慎(安全)。和在主要战斗行动中大量兵力集中于物资卸载地和登陆空港附近集结地的常规部队不同,进行第二阶段作战行动、反恐战争或者非常规战争的特种作战部队要尽可能不为人所察觉地驻扎于基地。当特种作战部队登陆后,敌方谍报机构可以很轻易地监视飞机、船艇或者车辆的活动情况,并发送出即将受到攻击的情报。另外,敌方谍报机构也可以监视友方陆上基地的兵力变化情况。

三、海上基地在特种作战中的作用

在担忧主权国家形象受影响的友邦国家内部追捕隐蔽性高价值目标、审慎建议友方代理对抗无赖国家、在发起决定性作战行动前秘密监视目标,这些都是需要细致计划和执行的任务。执行此类任务的联合特种作战特遣部队需要一些机动单位和支援单位,以充分支援岸上主要行动,在经常充满挑战、对时间要求严格的环境中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这些单位包括:

设有联合机构情况中心的联合特种作战特遣部队司令部

特种侦察分队

攻击分队

快速反应兵力

空中机动兵力,如包括MV-22、MH-60、OH-6、AH-6、CH-47等飞机和无人机在内的联合特别作战空军组(JSOAC)

海上机动兵力,如包括刚性气垫船、Mk V型巡逻艇、海豹突击队运输载具和无人水下航行器在内的海军特种作战特混大队(NSWTG)

以下各种能力:

—扣押处理

—火力支援

—医疗救护

—爆炸性军械处理

—情报、监视和侦察

(一)能力

未来海上预置部队舰只的载运能力较强,能以1艘机动登陆平台舰和1艘改进型两栖攻击舰或者1艘两栖船坞登陆舰很轻易地容纳1400名人员以及飞机、小艇、车辆、无人机和支持性医疗设施,并能提供扣押处理空间。当把指挥所、重要机动单位、扣押处理空间以及医疗设施设于机动登陆平台舰上时,联合特别作战空军组就可以很自由地由改进型两栖攻击舰或者两栖船坞登陆舰上发起空中行动,而无需受机动登陆平台舰上任务演练、攻击分队日常维护训练和快速反应兵力的干扰。配置了扣押处理空间、医疗救护设施和情报中心后,未来海上预置部队能够迅速利用由任务中获取的信息。

(二)安全性

以此方式运用海上基地的重要优势之一在于,由于机动平台位于远离敌方传感器、谍报机构或者武器的超视距范围之外,因此就可以得到兵力防御和行动安全的保障。同时,通过将指挥所设置于海上,所受干扰和信息泄露风险较小,从而使战斗节奏和任务重点能够得到较好的维持。

当海上前置基地可以提供特种侦察和人员情报作战时,这种附加的安全性对于前方特种作战极为重要。在高风险任务中,关于火力支援、医疗救援或者后勤补给的详细支援计划往往是不可行的。但是,由于海上前置基地的存在,指挥官可以为这些支援性因素提出更多选项,同时也可以提高通信联通性,而无需承担以大量岸上兵力进行整体战役的重负。

(三)机动性

就作战机动性和介入能力而言,海上前置基地可以同联合高速艇(JHSV)或者制导导弹潜艇(SSGN)进行互动。由于这些平台的存在,特种作战部队指挥官可以选择通过空中、陆地、海上或者海下等各种方式将侦察分队或者攻击分队输送至目标。任务分队可以搭载制导导弹潜艇航行并利用联合多任务潜水器展开行动,也可以作为快速反应兵力在MK V型特种巡逻艇上待命,或者在搭载有MV-22飞机的改进型两栖攻击舰的飞行甲板上保持战备状态。利用气垫登陆艇,任务分队可以在夜间将其车辆运输上岸,并对目标进行武装巡逻。由于机动登陆平台舰具有较大甲板和易进入特性,因此就特别适合于在海上同大多数特种作战部队平台和美国海军舰队平台的互动,如 MH-60R和MH-60S型直升机,从而使指挥官获得了具有机动性、适应性、反应性的前置基地,可应对不断变化的天气条件和敌方威胁。

(四)局限性

未来海上预置部队海上前置基地的能力、安全性和机动性是重要优势,但同样也有其局限性。特种作战部队随舰在海上超过6个月,其作战技能就会下降,包括射击、潜水、跳伞、战术驾驶和身体条件等。轮换部队可以缓解这一问题。1艘改进型两栖攻击舰和1艘机动登陆平台舰的兵力混成,对于联合特种作战特遣部队比较适合,但同样也是有限的。同样,在海上基地具有极适于特种作战部队隐密行动的隐蔽特性的同时,当特种作战部队与其他常规部队协同行动时,这种独立性也可能会对计划的协同形成阻碍。最后,可行性适宜平台的局限性在过去一直是对海基特种作战部队形成阻碍的关键性制约因素。美国海军没有海上联合特种作战特遣部队的专属舰船,因此海上前置基地选项主要是基于可能性平台的可用性,而不是基于海基特种作战部队的作战效率。以阿富汗“持久自由”行动和海地“恢复民主”行动为例,两次行动中均动用了航空母舰,然而舰上部队却不得不卸载下舰,为后续联合特种作战特遣部队腾出空间。从概念上来说,这些局限性并不是难以克服的,但在实践中却往往由于优先权的竞争而难以解决。当指挥官需要更多能力时,却无法获取所需的更多平台。天气条件可能会使飞机无法起飞,使计划军官无法集中于一地制订协同计划。另外,未来海上预置部队平台可能会应召离开,完成支援主要战斗行动的主要任务,因此将无法支援特种作战部队。

四、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的战略目标

在2006年《特种作战顶层概念》(Capstone Concept for Special Operations)中,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清楚无误地阐明了特种作战部队的未来愿景。在引述了特种作战司令部在全球反恐战争中支援作战指挥官时的史无前例的作用、履行未来有效牵制恐怖份子威胁职责所需的持久性责任后,“顶层概念”强调了对于能够对危机作出快速反应的全球远征部队的需求。

联合远征特种作战部队(JESOF)概念的支撑基础,是指挥官将能够迅速利用友邦国家的前置基地或者海军舰艇可作为海上前置基地使用的假设。从两个重要原因考虑,这一假设是错误的:(1)目前尚没有使海军舰艇具备更多能力的计划;(2)全球不断增长的反美主义使陆基前置基地的运用可能性不断降低。我们已经讨论了海军平台作为海上前置基地使用时的局限性,而全球反美主义问题更进一步加剧了前置基地的困难。自美国涉足伊拉克战场以来,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已经发现全球反美主义已经达到应当引起警觉的水平,而在美国最需要前置基地以开展危机反应行动的MSL地区,这一情况尤其严重。这种反美主义,使得潜在的东道主国家政府将很难以本国国土上的前置基地接纳美国联合远征特种作战部队(JESOF);而如果他们接纳了美国部队,由于政治的驱动也往往会伴随的相关协定,从而大大限制联合特种作战特遣部队的效能。例如,人数上的限制已经限制了第515联合特遣队在菲律宾的行动;在吉布提的莱蒙尼尔营(Camp Lemonier),由于攻击机未获得进驻许可,“合恩联合特遣部队”在非洲的行动也受到极大限制。

五、特种作战部队海上基地生存能力结论

在此前的主要战斗行动和反暴乱作战两种模型中,未来海上预置部队平台能较好地发挥出作为海上前置基地容纳联合特种作战特遣部队的作用。另外,机动登陆平台舰、改进型两栖攻击舰、两栖船坞登陆舰和“路易斯和克拉克”级干货/弹药船可以提供大量飞行甲板和可介入性,能够与各类特种作战水面、空中和水下平台进行协同互动。在安全、突袭和作战计划以及大量的速度和精确性演练方面,海基特种作战部队可以提供一些战术性和行动性优势。因此,未来海上预置部队舰能否有效支援海上前置基地已经不是问题,这些兵力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真正的问题是,在危机爆发时或者作战指挥官必须用几天或者几周时间取得周边国家的岸上基地可用性时,未来海上预置部队舰是否具有可用性?如果那些国家同意美国利用其基地,联合特种作战特遣部队是否会因相关协定的约束而受到影响?

采购决策者在运用主要战斗行动来决定未来海上预置部队平台需求的同时,也应当考虑到特种作战部队和非常规战争不断拓展的作用。特别要强调的是,考虑到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依据的错误假设所制定的当前计划,就需要进行更深入的分析,更准确的确定有效支援主要战斗行动和反暴乱作战的方式。为特种作战指挥官提供已准备就绪的前置基地,将有助于确保他们对未来恐怖分子活动或其他非常规威胁作出成功反应。

第六章结论

在我们的分析中,对未来海上预置部队的预期兵力构成的各种变化进行了研究。其中最多的想定是从当前计划的14舰未来海上预置部队中队中减少部分或者全部具有空中能力的舰只,即改进型两栖攻击舰和两栖船坞登陆舰。另外,我们研究了第4艘机动登陆平台舰及其附属气垫登陆艇加入现役的情况,从而探讨了仅可使用水上载具的形势。分析主要集中于主要战斗行动,但也注意了未来海上预置部队支援反暴乱作战和特种作战的可能性。最后,分析没有研究未来海上预置部队支援联合作战的能力,而是主要分析了兵力配置更改后的未来海上预置部队维持陆战远征旅的能力。

分析得出以下几项主要结论:

减少1艘改进型大甲板改进型两栖攻击舰。在所有情况下,减少1艘改进型两栖攻击舰所造成的后勤补给输送能力缩减,可以通过以CH-53“海上种马”运输直升机取代MV-22“鱼鹰”倾转旋翼机加以弥补,因为CH-53直升机的运载能力是MV-22倾转旋翼机的3倍。MV-22倾转旋翼机速度相对较快,在进行那些时间要求严格、外挂载荷不影响速度的伤员救援行动中占有优势。

减少2艘改进型大甲板改进型两栖攻击舰。减少2艘改进型两栖攻击舰所造成的后勤补给吞吐能力缩减,将无法通过以CH-53直升机取代MV-22倾转旋翼机加以弥补,因为那时未来海上预置部队中队的飞机将因数量较少而无法完成这一任务。但是,在所有情况下,考虑运用空中运输机进行由改进型两栖攻击舰至气垫登陆艇以及由两栖登陆舰至机动平台舰之间的运输,其运输能力依然还是很强的。

减去所有大甲板两栖舰。去除未来海上预置部队中的所有大甲板两栖舰(包括2艘改进型两栖攻击舰和1艘两栖船坞登陆舰),后勤维持工作全部由机动登陆平台舰的气垫登陆艇担负,将仅能以3艘或4艘机动登陆平台舰维持单陆战远征旅的作战运动(在主要战斗行动和反暴乱作战中均是如此)。另外,这一选项也剥夺了未来海上预置部队的医疗能力,而且必须依靠那些飞行速度相对较低的飞机进行伤员救援行动。两栖船坞登陆舰所拥有的航空指挥控制能力也不复存在。机动登陆平台舰与“路易斯和克拉克”级干货/弹药船协同工作的能力也将受到限制,仅能利用“路易斯和克拉克”级干货/弹药船上数量相对较少的直升机进行垂直补给。最后,去除大甲板两栖舰相关飞机,将为海军陆战队远征旅指挥官带来战术限制。我们的分析显示,就输送能力而言,3-4艘机动登陆平台舰的气垫登陆艇能够满足海军陆战队远征旅的日常补给需求。但是我们同时也发现,如果没有具有空中能力的舰只将引发极大的行动性问题。当维持与一支两栖特遣部队相关联的双陆战远征旅时,没有第4艘机动登陆平台舰的参与,部队的物资输送能力将处于临界边缘。但是,失去医疗和伤员救援能力谈不上是一个问题。两栖特遣部队的存在,也能够解决机动登陆平台舰与“路易斯和克拉克”级干货 /弹药船的协同能力问题以及海军陆战队指挥员所受的战术限制问题。

气垫登陆艇能力。未来海上预置部队水面载具的由舰向岸物资运输能力,大部分要依靠气垫登陆艇来提供。未来海上预置部队的21艘气垫登陆艇具有足够的输送能力,超出了2015年的海军陆战队远征旅日常物资补给需求。而且,海军陆战队作战发展司令部的作战维持计划运用两栖船坞登陆舰的3艘气垫登陆艇,因此气垫登陆艇的运用是不可完全忽视的。但是,正如我们通过分析所发现的,作战维持对于气垫登陆艇的极度依赖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岸上运输工具。由气垫登陆艇运输去岸上的补给物资,必须由海岸转运至海军陆战队部队或者其他需要这些物资的部队。此类运输活动需要一些卡车、飞机,以及运输工具可以通过的相对安全地区。当然,这些条件对形势的依赖性较强。

“路易斯和克拉克”级干货/弹药船和机动登陆平台舰之间的衔接。迄今为止,海军陆战队还未构思“路易斯和克拉克”级干货/弹药船和机动登陆平台舰之间的直接衔接,目前“路易斯和克拉克”级干货/弹药船上的物资卸装工作还是仅限于飞机维持。这一概念,将物资运输的负担由气垫登陆艇转移至垂直补给飞机之上,从而减少了联合部队指挥官将CH-53K和 MV-22飞机用于除维持工作以外其他任务的可用出动架次。为全面发挥机动登陆平台舰气垫登陆艇的潜能,我们建议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探索使干货/弹药船和气垫登陆艇实现更为紧密的衔接的方式,不管是直接将物资卸载到气垫艇上,还是先由干货/弹药船卸载到机动登陆平台舰尔后再装载到气垫艇上。

气垫登陆艇其他任务。如果海军陆战队无法全面利用气垫登陆艇的潜能,联合部队指挥官应当考虑利用气垫登陆艇向岸运输物资、维持其他兵力的方式。例如,如果陆战远征旅不需要或者无法利用气垫登陆艇的全部潜能,陆军可将人员、物资和装备从陆军大型中速滚装船转移至机动登陆平台舰,通过气垫登陆艇向岸上运输。

支援反暴乱作战。未来海上预置部队海上基地或码头,可以为支援反暴乱作战提供重要能力。虽然参与反暴乱作战的海军陆战队远征旅的日常物资补给需求对形势的依赖性较强,但也将低于主要战斗行动的消耗速度,在武器弹药方面尤其如此。因此,未来海上预置部队的总体物资输送潜能将能够很好地支援单个参与反暴乱作战的海军陆战队远征旅,以及海军陆战队和其他军种的附属兵力。考虑到通常情况下当地部队在反暴乱作战中居于领导地位,未来海上预置部队也会用于支援外国军队。最后,根据行动规模和任务持续时间等因素,反暴乱作战可能不需要动用未来海上预置部队的全部舰艇。

支援特种作战部队。未来海上预置部队可以为特种作战部队的行动打下有利基础。即使是与反暴乱行动相比有更多需求,对特种作战部队的支援可能也只需要未来海上预置部队的部分兵力。例如,即使是作战时间被迫延长,单艘机动登陆平台舰或者1艘机动登陆平台舰加上1艘未来海上预置部队的大甲板两栖舰,可能已足以满足特种作战部队的需求。

附录

一、附加案例

本部分提出了两个附加案例。第一个想定是本报告主体中未包括的案例引申分析,第二个想定是由海军陆战队作战发展司令部提出的有关行动性问题。

(一)想定引申

在第三章中,我们分析了双陆战远征旅的维持问题,以水面和空中载具维持较近的陆战远征旅,而仅以空中载具维持较远的陆战远征旅。如图3.9所示,仅以空中载具维持双陆战远征旅,将无法完成超出70 海里之外的后勤补给任务。那么,如果以CH-53K直升机取代那些非为伤员救援任务而保留的MV-22飞机,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如图A.1所示,如果采取这样一种代换方式,可以维持约100海里之外的较远陆战远征旅,当距离达到至110海里时也是近乎可行的。为了说明这一点,兰德公司的分析人员此前调查了降低外部需求的影响,如目前已经实现的减少地面部队对重力水的需求。如果排除单陆战远征旅对重力水的需求,在以CH-53K直升机取代那些非为伤员救援任务而保留的MV-22飞机的情况下,仅以空中补给进行维持是可能的。同此前的分析一样,将未来海上预置部队中减少1艘改进型两栖攻击舰、以CH-53K直升机取代MV-22飞机可以发挥出弥补能力损失的作用,其作用近似于图3.9所示结论。

在此情况下,减少未来海上预置部队中的1艘改进型两栖攻击舰不会造成能力损失。但是,这种做法同时也会造成无法达到获取能力的机会成本。

(二)单独行动概念

海军陆战队作战发展司令部有关人员建议,在某些情况下,未来海上预置部队空中载具30%的出动架次可能会用于除后勤补给之外的任务。模型研究结论表明,将飞机部分出动架次用于除后勤补给外的其他任务,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补给能力。对于110海里处的维持工作而言,以30%的飞机(CH-53K和MV-22)出动架次用于非后勤补给任务,此项工作将无法完成,如图A.2所示,可维持距离缩短至90海里。

以70%的飞机出动架次进行维持变成了一个很有意义的试验。这种情况以及减少1艘或2艘改进型两栖攻击舰的补给能力结论如图A.3所示。

海军陆战队作战发展司令部有关人员同时还指出,气垫登陆艇可能会担负将补给物资由“路易斯和克拉克”级干货/弹药船由海上输送向岸的任务。干货物资和弹药可以通过垂直补给和连接补给输送至机动登陆平台舰以备转装载去气垫登陆艇,但在向岸输送时只能运用CH-53K直升机和MV-22飞机。这一形势可能会反映出无法使用气垫登陆艇运输的情况。

通过加入不能使用气垫登陆艇由“路易斯和克拉克”级干货/弹药船运输弹药的仿真选项,我们解决了这一问题。我们发现,当无法使用气垫登陆艇运输弹药时,未来海上预置部队维持单陆战远征旅的能力与基准能力基本相同(如图A.4所示)。在运输载具与载荷需求不相匹配的情况下,补给输送能力略有降低。当减少1艘或2艘改进型两栖攻击舰时,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我们没有发现对以CH-53K直升机取代MV-22飞机的输送能力进行评估的需要。因此,干货物资和弹药只能用空中载具运输的限制对整体输送能力的影响极小。最明显的影响是,这一限制将运输压力由气垫登陆艇转移至垂直提升载具之上。这样一来,其影响是:(1)减少联合部队指挥官用于非维持任务的可用飞行架次;(2)增加气垫登陆艇用于非维持任务的可用出动次数。由于对于联合部队指挥官来说MV-22飞机的运用比气垫登陆艇的运用更有价值,这就意味着提高了“路易斯和克拉克”级干货/弹药船和机动登陆平台舰之间垂直补给和连接补给能力的价值。

二、未来海上预置部队介绍

在本项分析进行之时,预期14舰未来海上预置部队中队将由下列兵力构成:

2艘改进型大甲板改进型两栖攻击舰

1艘改进型两栖船坞大甲板登陆舰

3艘“路易斯和克拉克”级干货/弹药船

3艘机动登陆平台舰,均可搭载6架气垫登陆艇

2艘传统性密集装载型海上预置部队舰(自现有中队中抽调)

改进型两栖攻击舰和两栖船坞登陆舰拥有较大的飞行甲板和机库甲板,可搭载、操作直升机和MV-22型倾转旋翼飞机。本附录内容介绍未来海上预置部队舰船,而不是与本项研究无关的现有海上预置部队舰船。

(一)改进型两栖攻击舰和两栖船坞登陆舰

概念意义上的LHA-R级改进型两栖攻击舰 Flight 0阶段原型舰将成为LHD 8级改进型两栖攻击舰的一个改型。这种将被命名为LHA-6“美国”级的改进型两栖攻击舰,最明显之处就是没有井型甲板,意味着无法操作气垫登陆艇或者通用登陆艇。此舰将设有9个飞机降落点,其中6个位于左舷。未来的改进型两栖攻击舰也将开发远征打击群舰型和未来海上预置部队舰型:与远征打击群的改进型两栖攻击舰不同,未来海上预置部队的改进型两栖攻击舰的指挥控制系统经过了简化处理,且无主动防御系统。改进型两栖攻击舰和两栖船坞登陆舰还可以提供医疗救护能力:拥有6个手术室、17张特护病床和60张附加床位,两栖船坞登陆舰的医疗救护能力在所有两栖平台中是最强的。两栖船坞登陆舰可以操作相当于3艘气垫登陆艇的载具,拥有9个飞机降落点,其中7个位于左舷。未来海上预置部队两栖船坞登陆舰将由舰队退役两栖船坞登陆舰改装而成。

未来海上预置部队改进型两栖攻击舰和两栖船坞登陆舰能够搭载2015年的陆战远征旅空中作战兵力,包括48架MV-22飞机、20架CH-53K直升机和18架AH-1直升机。每艘舰均可搭载2架 SH-60“海鹰”直升机。2艘改进型两栖攻击舰和1艘两栖船坞登陆舰可容纳40万加仑水,每日可生产淡水20万加仑。图B.1为现在的两栖船坞登陆舰 “巴坦”号,舰上停放有MV-22飞机。

(二)“路易斯和克拉克”级干货/弹药船

“路易斯和克拉克”级干货/弹药船,是用于海上再次补给的作战后勤部队船,拥有2个多用途货舱,可以选择性的容纳干货或者弹药。此船还有数个冷冻舱、以及3个专用舱和部件舱。最高可容纳干货886963磅、24959桶船用柴油。

“路易斯和克拉克”级干货/弹药船拥有1个昼夜垂直补给站,两舷各设3个固态物资连接补给站和1个液态物资连接补给站。可同时操作5个连接补给站,也可以在进行垂直补给的同时操作3个连接补给站。

“路易斯和克拉克”级干货/弹药船的设计航速为20节。图B.2为第一艘“路易斯和克拉克”级干货/弹药船“路易斯和克拉克”号。

(三)高中速滚装干货船

未来海上预置部队高中速滚装干货船将拥有约 202000平方英尺的干货空间,设有2-4个飞机操作点,可容纳船员850人。设计航速为20节,可容纳33500加仑水,每日可生产淡水24000加仑。图B.3为军事海运司令部最新的高中速滚装干货船“索德曼”号。图B.4为未来海上预置部队高中速滚装船(右)向概念性机动登陆平台舰输送车辆示意图。

(四)机动登陆平台

机动登陆平台舰(图B.5)将基于现有浮装浮卸技术而设计,将搭载相当于6艘气垫登陆艇的载具,拥有1个飞机垂直补给点,可供重型直升机进行垂直补给使用。同时,还将拥有5个重型补给站。可容纳包括船员组在内的人员共922人,设计航速20节。

三、未来海上预置部队陆战远征旅维持需求

未来海上预置部队陆战远征旅,或者说是 2015年的陆战远征旅,是由海军陆战队根据基于未来海上预置部队舰作战而发展而成的兵力。2015年的陆战远征旅兵员总额14484人,编成1个海上基地梯队(8397人)、1个前方基地梯队(1907人)、1个持续作战岸上梯队(4180人)。海上基地梯队编有1个海上基地机动单位(4989人)、1 个海上基地支援单位(3408人)。在此,我们对海上基地机动部队进行评估。海上基地支援单位初始由海上基地支援海上基地机动部队,随后大部分兵力转至岸上以对后者提供更好的支援。正常情况下,持续作战岸上梯队都由美国本土发起行动。

正如海军陆战队作战发展司令部所分析的,海军陆战队的补给维持是群组性的,如弹药、干货、重力水和油料。其中,弹药和干货以吨为单位,重力水和油料则以加仑为单位。

表C.1显示了海上基地机动部队每日消耗数据。水和干货的消耗量由人员数量决定。

四、模型说明

(一)综述

2006年和2007年,兰德公司分析人员对海军陆战队作战发展司令部“未来海上预置部队初始能力分析”所用方法进行逆向转换,开发出了“联合海基后勤模型(JSLM)”。“联合海基后勤模型”用于研究由一个海上基地同时维持海军陆战队和陆军部队的可行性,或者在维持海军陆战队已上岸地面部队的同时将陆军部队输送相当一段时间的可行性。

“联合海基后勤模型”是一种面向对象的仿真模型。为演示面向对象概念,模型中假定两栖舰(改进型两栖攻击舰和两栖船坞登陆舰)和旋翼飞机(CH-53直升机和MV-22飞机)能够以既定方式工作。这些设施能够发送和接收信息、处理数据,可视为具有特定任务和职能的独立参与者。同样,两栖登陆平台舰和气垫登陆艇也是模型中可进行互动的元素。行动性冲突也源于这些互动。例如,当一架飞机返回海上基地时,可能会因无降落点可用而必须在空中盘旋等待一段时间。或者是,已加完油、装载完毕的飞机必须在舰上等待,直到飞机甲板准备就绪后才能起飞。仅有一定数量的气垫登陆艇可以在1艘机动登陆平台舰上循环工作。单独1艘气垫登陆艇、1架CH-53直升机或者1架 MV-22的出动时间很容易计划,出现的问题都是源于系统各元素间的摩擦冲突。

为适应研究要求,分析人员对原始“联合海基后勤模型”进行了少量改动,如使可用机动登陆平台舰的数量具有可变性。增加未来海上预置部队两栖船坞登陆舰(与两栖登陆平台舰相同)操作气垫登陆艇的能力,是模型针对本次分析的最大变化。

运用加以改进的“联合海基后勤模型”,我们对以1个陆军旅和1个陆战远征旅为对像的后勤维持工作进行了仿真研究。为了研究双陆战远征旅的维持问题,我们以陆战远征旅取代了陆军旅战斗队(BCT)的后勤补给需求。为了研究单陆战远征旅的维持问题,我们将陆军远征旅的后勤补给需求设为“无”,仅是陆战远征旅有补给需求。

(二)模型数据

本次研究是在近来海军陆战队作战发展司令部和海军分析中心相关海基研究基础上进行的。海军陆战队作战发展司令部和海军分析中心已经研究了仅以飞机进行的维持工作。本报告所采用的CH-53K直升机和MV-22飞机相关数据均由海军陆战队作战发展司令部提供。气垫登陆艇数据来自于海军陆战队空地特遣队(MAGTF)《计划人员参考手册》。

本报告中的陆战远征旅维持需求由海军陆战队作战发展司令部提供。

(三)验证

“联合海基后勤模型”两次验证了海军陆战队的模型结论。2007年的“联合海基后勤模型”初次开发研究中,海军陆战队作战发展司令部人员指出,仅用空中设施几乎无法维持距海上基地110海里以外未来海上基地陆战远征旅。我们的原始研究印证了这一结论。在本次研究中,海军陆战队作战发展司令部人员指出对于当前预期的未来海上预置部队陆战远征旅而言,仅用空中设施无法完成110海里以外的维持工作,但如果加上两栖船坞登陆舰的3艘气垫登陆艇就是可行的。如图3.2(即如下的图D.1)所示,“联合海基后勤模型”的结论与海军陆战队作战发展司令部的结论近乎相同。

译自:兰德公司

作者:罗伯特 巴顿 约翰 戈登迪克 霍夫曼 杰西 里普索 皮特 威尔逊

编译:知远/云天
相当于给海上预置舰加了个码头呗~

不然海上预置舰上的人员和物资是要转运的~

这样的话 可以直接用这东西转载然后登陆~
如此好文,先占座再看
太长了,还是顶一下
问一下,土鳖山寨的话能不能另外设计一种预置舰艇,不需要这个登陆平台的...
话说土鳖要开始搞预置舰,起码得20年后吧
sxfreesky 发表于 2011-2-10 23:23


    恩 至少要等国产弹弓航妈形成战斗力后才行,至少要15年的样子。
但是估计跟踪美帝研究部会少的。
MD总能弄出来一些先进的概念,领导潮流,半潜船对TG来说没难度,关键还是两船之间的动力定位吧,用全电舰靠谱一点
先标记,慢慢看
留个记号,慢慢看
MD研制出新玩具 TG就马上可以山寨了
好文章
MD山寨TG半潜船!
我们又不用全球部署,山寨这玩意干嘛。南沙用小平顶就足够了~
TG现在是看到好东西就想要
这玩应对中国只是个需求问题,只要有需求,在给点时间,没有任何问题。
多谢科普,这个技术对于天朝没啥问题,一是需求,二是钱,三是战略思路
似乎对土鳖用处不是很大;
土鳖可以在南海已经控制的岛屿预置前进基地。
笑了,振华半潜船队发来贺电。表示对付海盗问题不大。
好长啊,先顶后看
这个tg有造半潜船的经验,预研跟踪,到有需求时候应该不太费力。
感觉这东西是为了满足在缺乏现代化港口的情况下为大量重装部队上岸准备的。TG马晕暂时用不上,不过用于海岛和第三世界国家沿海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应该起点作用。
先顶后看
先顶后看
装运平台为啥要半潜船?造一个坡道让气垫船和两栖战车直接下海不可以吗?
这个东西的概念真不是盖的, 很好
回复 3# langge945

万一是引你向歧路呢,毕竟人家玩得起
标记一下。慢慢看。
钢筋水泥碉堡 发表于 2011-2-12 12:59


    土鳖民用船舶一大堆 玩这个 也不会像美帝这样一步到位的,土鳖还不是要从最基础的研究起 话说现在土鳖还不需要这样的东西,基本上现在做理论研究和小范围的实际论证应该不成神马问题的。毕竟这个方面需求 没有美帝来的那么强烈。
langge945 发表于 2011-2-10 22:28


    我们有这需求么?没有全球两栖作战能力的国家有这个东西也是浪费。
greyhond 发表于 2011-2-12 13:11


    前期研究不可少 说不定 某些时候 土鳖拿这个刷海盗副本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