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乏燃料后处理技术看中国科研态度--伤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9:44:57


在中华网详细看了一篇名为《中国核燃料技术被跃进 实际比印度落后20年》的文章,本来中国核技术取得突破是件天大的喜事,终于有望缓解以后中国能源缺少问题了。可是看完文章后却让人十分沮丧,有心想了解中国科研精神的人应该好好读读该文。

     文章开头明确:“中国第一座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中间试验工厂中核404中试工程热调试取得成功。核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核燃料效率猛增60倍,中国铀资源够用3000年。中国是全球核电站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核电爆发式增长对中国铀资源形成极大考验。据目前已公布的权威信息,截至2010年9月,国务院核准34台核电机组,装机容量3692万千瓦。

    另据正待国务院批准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将在8000万千瓦左右。就全球而言,天然铀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可见中国政府已经把核电作为了未来能源发展规划。

       文章下面继续说道:““我国自主设计和建设的乏燃料后处理中试厂,20多年来经历了许多磨难,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终于取得了今天热调试的成功,离正式运行又近了一步。无疑这极大地鼓舞了国内后处理技术研发队伍的士气,中试工程的同志们所取得的这一重要进展值得庆贺,他们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值得弘扬。”
      
      到现在好象全是高兴的事情,但是下面问题来了,中国原子能研究院研究员顾忠茂说这只是万里长征一小步(前面已经说明中国进行了20多年的“刻苦”研究)。他表示:随着中国核电产业的爆发式发展,乏燃料后处理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并被列入了国家科技16个重大专项之一《大型先进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重大专项》中,并为后处理技术单列出了70多亿元的经费,以建成一个更先进的后处理厂。

“我们还得经过10年努力,到2020年完成这个重大专项的研究开发任务。

       我不明白了,中国现在钱储备世界第一,为了解决能源大问题,一个国家正式发展规划研究“后处理技术”为什么只拨出70亿经费?恐怕一个中等城市的市政建设经费也大于此数。

     大家奇怪吗?下面就知道答案了。

   顾忠茂继续表示这只是为引进争得谈判筹码。 在自主研发的同时,中国和法国也一直就后处理大厂的技术引进和合作进行谈判。

    在2008年的中国国际核工业展上,法国原子能委员会主席阿兰·毕加披露了中法合作细节:中法在合作建设一座价值150亿欧元的乏燃料后处理和循环再利用工厂问题上已经成立了联合工作组,总体进程顺利。尚未解决的问题只有两个:

    一是选择哪种最佳技术方案;二是国际保障、监督的实施方式。

    实际上,最大的障碍似乎还是引进的代价。

    “法国给我们开出了天价,堪比一个三峡工程。” 在自主研发的同时,中国和法国也一直就后处理大厂的技术引进和合作进行谈判。

    这个“天价”与阿兰·毕加透露的150亿欧元也有差距,为200亿欧元,而后处理大厂的年处理能力为800吨。

        “在技术引进的谈判中我们要掌握话语权,就必须有一定的技术基础。这次404中试厂的热调试成功为我们在谈判中加上了一枚筹码,等到未来中试厂正式运转起来,我们的议价能力会更强。”顾忠茂告诉本刊记者。

    前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曾表示,在乏燃料后处理方面,做好专项科研是实现“以我为主,中外合作”建设商业化后处理大厂的重要支撑,必须自主掌握建设后处理大厂核心技术。因此,后处理重大专项也是中国核工业为自己打造的一枚谈判利器。


      大家现在知道了吧,原来中国有关研究部门根本立足于引进,搞研究只是为了谈判筹码。下面还有更让人伤心的事情。

     中核集团内部人士表示直到2010年7月,中国实验快堆刚刚达到首次临界,距离商用起码还需要20多年的努力。

    我看完文章非常难受,开始还奇怪国家对于解决能源怎么只投70亿,现在才知道原来只是投票的幌子,有关研究机构本来就决心要引进为主。那么他们的研究岂不变成随便玩玩了吗?70亿还有什么意义?

   如果我们研究部门认为法国人开的是天价,那么他们有没有算过20多年后价格?前面他们已经明白表示现在的研究距离商用起码还需要20多年的努力。如果在以后漫长的20多年过程中,我们的研究工作者不断要求研究经费,不断出国考察,不断与外国谈判,不断邀请外国专家来华指导,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钞票,最后如果仍然还是要引进恐怕将是一个更高的天文数字。何况中国现在的发展根本等不起。   

    计算了下,前面文章已经说了“后处理技术”中国科学工作者已经进行了刻苦漫长的20多年研究,中核集团表示未来还要继续漫长刻苦的20多年研究。我就不懂了,国外搞这个就算从头开始也要这么多时间?文章中 说了我们比邻国印度还要落后二十年,而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初建成了处理能力为1500吨/年的商用后处理厂。此技术怎么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就是一个登天工程?

    现在大家可能都得出自己对于我国核科学工作者的研究态度了,他们是群百折不扣的“辛勤”黄牛,任劳任怨,还勤节的狠,并且勇敢创新,对自己充满无比信心。

在中华网详细看了一篇名为《中国核燃料技术被跃进 实际比印度落后20年》的文章,本来中国核技术取得突破是件天大的喜事,终于有望缓解以后中国能源缺少问题了。可是看完文章后却让人十分沮丧,有心想了解中国科研精神的人应该好好读读该文。

     文章开头明确:“中国第一座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中间试验工厂中核404中试工程热调试取得成功。核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核燃料效率猛增60倍,中国铀资源够用3000年。中国是全球核电站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核电爆发式增长对中国铀资源形成极大考验。据目前已公布的权威信息,截至2010年9月,国务院核准34台核电机组,装机容量3692万千瓦。

    另据正待国务院批准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将在8000万千瓦左右。就全球而言,天然铀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可见中国政府已经把核电作为了未来能源发展规划。

       文章下面继续说道:““我国自主设计和建设的乏燃料后处理中试厂,20多年来经历了许多磨难,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终于取得了今天热调试的成功,离正式运行又近了一步。无疑这极大地鼓舞了国内后处理技术研发队伍的士气,中试工程的同志们所取得的这一重要进展值得庆贺,他们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值得弘扬。”
      
      到现在好象全是高兴的事情,但是下面问题来了,中国原子能研究院研究员顾忠茂说这只是万里长征一小步(前面已经说明中国进行了20多年的“刻苦”研究)。他表示:随着中国核电产业的爆发式发展,乏燃料后处理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并被列入了国家科技16个重大专项之一《大型先进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重大专项》中,并为后处理技术单列出了70多亿元的经费,以建成一个更先进的后处理厂。

“我们还得经过10年努力,到2020年完成这个重大专项的研究开发任务。

       我不明白了,中国现在钱储备世界第一,为了解决能源大问题,一个国家正式发展规划研究“后处理技术”为什么只拨出70亿经费?恐怕一个中等城市的市政建设经费也大于此数。

     大家奇怪吗?下面就知道答案了。

   顾忠茂继续表示这只是为引进争得谈判筹码。 在自主研发的同时,中国和法国也一直就后处理大厂的技术引进和合作进行谈判。

    在2008年的中国国际核工业展上,法国原子能委员会主席阿兰·毕加披露了中法合作细节:中法在合作建设一座价值150亿欧元的乏燃料后处理和循环再利用工厂问题上已经成立了联合工作组,总体进程顺利。尚未解决的问题只有两个:

    一是选择哪种最佳技术方案;二是国际保障、监督的实施方式。

    实际上,最大的障碍似乎还是引进的代价。

    “法国给我们开出了天价,堪比一个三峡工程。” 在自主研发的同时,中国和法国也一直就后处理大厂的技术引进和合作进行谈判。

    这个“天价”与阿兰·毕加透露的150亿欧元也有差距,为200亿欧元,而后处理大厂的年处理能力为800吨。

        “在技术引进的谈判中我们要掌握话语权,就必须有一定的技术基础。这次404中试厂的热调试成功为我们在谈判中加上了一枚筹码,等到未来中试厂正式运转起来,我们的议价能力会更强。”顾忠茂告诉本刊记者。

    前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曾表示,在乏燃料后处理方面,做好专项科研是实现“以我为主,中外合作”建设商业化后处理大厂的重要支撑,必须自主掌握建设后处理大厂核心技术。因此,后处理重大专项也是中国核工业为自己打造的一枚谈判利器。


      大家现在知道了吧,原来中国有关研究部门根本立足于引进,搞研究只是为了谈判筹码。下面还有更让人伤心的事情。

     中核集团内部人士表示直到2010年7月,中国实验快堆刚刚达到首次临界,距离商用起码还需要20多年的努力。

    我看完文章非常难受,开始还奇怪国家对于解决能源怎么只投70亿,现在才知道原来只是投票的幌子,有关研究机构本来就决心要引进为主。那么他们的研究岂不变成随便玩玩了吗?70亿还有什么意义?

   如果我们研究部门认为法国人开的是天价,那么他们有没有算过20多年后价格?前面他们已经明白表示现在的研究距离商用起码还需要20多年的努力。如果在以后漫长的20多年过程中,我们的研究工作者不断要求研究经费,不断出国考察,不断与外国谈判,不断邀请外国专家来华指导,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钞票,最后如果仍然还是要引进恐怕将是一个更高的天文数字。何况中国现在的发展根本等不起。   

    计算了下,前面文章已经说了“后处理技术”中国科学工作者已经进行了刻苦漫长的20多年研究,中核集团表示未来还要继续漫长刻苦的20多年研究。我就不懂了,国外搞这个就算从头开始也要这么多时间?文章中 说了我们比邻国印度还要落后二十年,而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初建成了处理能力为1500吨/年的商用后处理厂。此技术怎么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就是一个登天工程?

    现在大家可能都得出自己对于我国核科学工作者的研究态度了,他们是群百折不扣的“辛勤”黄牛,任劳任怨,还勤节的狠,并且勇敢创新,对自己充满无比信心。
棒槌!
坐等人来分解,当然可以自主研发,但如果可以以此为筹码,引进更先进的技术,同时不放弃自研,我倒觉得也是一种可行的办法吧,因为被别人技术封锁,自主研发,毕竟时间太久了.
烦不烦啊!都炒来炒去多少回了!
我扛着LZ满街跑
我ID对你有这样功能吗?
去二炮版看看科普贴吧!可能会慰藉一下楼主受伤的心
也许我的ID有这个功能...
{:cha:}有大用吗?三哥铀浓缩不过关,必须从乏燃料里提取PU239和U233做核蛋······咱们确实没这必要······

另外铀资源还有的是,等到铀矿价格再涨个十倍左右,后处理才可能有经济优势·······
http://lt.cjdby.net/thread-1056058-1-1.html

tainiade要我转多少次啊
记者又不是核专家,只会满嘴放炮,这篇最多只能信三成。

中国应该是引进+自研双线并发,70亿建设资金也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  

随便问下,这是哪家报社的?
应该是给中国的
鸡者的嘴炮天下无敌啊
《瞭望东方周刊》采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