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化文投敌始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8:00:13


作者:张允澄
转自天涯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40443.shtml
  一九四三年初,国民党陆军新编第四师师长兼暂编第一师师长吴化文率部投敌,所部被改编为汪伪“和平建国军”山东方面军(旋又改称第三方面军),吴任上将总司令官。几十年来,有关吴部投敌的内幕扑朔迷离、众说纷纭,然真相究竟如何呢?我曾在新四师先后任营长、师部军械处中校副处长、师部参谋处中校副处长兼情报三科科长,对吴部投敌的内幕略有了解,作一回忆。因年代久远,记忆中难免遗漏和讹误,尚祈知情者和史学家指正。                
(一)
  一九四一年秋,沈鸿烈卸任离鲁,吴化文的宿敌、第五十一军军长牟中珩继任山东省主席兼保安司令。牟氏带兵尚有粗略,治政却非其长,特别是山东纷繁复杂的局势,断非渠能驾驭。然而,渠自恃上有于学忠为援,下有两万人马壮胆,企图称霸山东。沈鸿烈主鲁时期,于学忠、牟中珩中立,吴化文反共;牟氏入主省政府后,于、牟走向了反共道路,而吴化文转向了中立。牟氏认为吴有意与他作对,遂旧怨新仇一并发作,乃极力排斥吴部。
  新四师虽为中央建制的部队,但其粮饷装备供给,均由山东以协饷的名义解决,中央分文不予;暂一师纯属山东地方部队,一切供给皆应由省政府负担。牟中珩出任主席后,其省政府发布的第一道命令,即是断绝对吴部的一切供给,拥有四万多官兵的新四师和暂一师遂在经济上陷入了绝境。
  恰在此时,倭华北派遣军总司令官畑俊六大将调集第十七、三十二师团和独立第十混成旅团全部兵力,以及第二十一、三十四师团和独立第六旅团各一部,共计五万余众,对沂蒙山区发起了“铁壁合围”式的大“扫荡”。于学忠率总部和第五十一军转至外线机动;牟中珩率省政府分三路突围;鲁苏战区命令,吴化文率新四师和暂一师两个旅坚持内线作战,与第五十一军相互策应,内外夹击前来“扫荡”之敌。
  是时,吴部兵工厂因原料匮乏,早已停产,全师弹药储存量不足一个基数,难以应付大的战事。我(是时,我正任新四师师部军械处副处长)和师部军械处长方桂五找省政府要求补充,数度交涉,毫无结果,吴化文乃带着我们面见牟中珩。患有严重口吃症的牟氏,“咿咿啊啊”地叫了一大堆苦楚之后,方提笔批了一个条子:“着发新四师七九步枪子弹五百发。”吴化文接过一看,乃面色涨红、双手发抖,激动地说:“牟先生,我有四万多部队,这五百发子弹实在是杯水车薪啊!”而牟中珩却蛮横地说:“缺粮少弹,你养那麽多部队干什麽?你可以裁兵嘛!”
  反“扫荡”战役打响后,牟中珩率其省政府四处躲藏,使吴化文难觅其行踪,更无法要求补充。一日,久未叫通的省政府电台突然发来一电,牟中珩在大崮顶以北璞邱一带陷入日军重围,令吴派兵前去解救。吴化文遂亲率两个营前往,激战一日,始将牟中珩救出。牟氏大概受此感动,遂将省政府储藏弹药的一处秘密地点告吴,亦谓“优礼有加”吧。但当我带人前去取时,此仓库早已空空如也,听说,此批弹药早已被日军发现取走,令人徒呼奈何!
  粮弹两缺的吴部与日军激战两旬,伤亡惨重,吴化文数度致电牟中珩要求突围。牟氏复电说,第五十一军即将从外线发起攻击,勒令吴化文就地坚持,吸引日军,切勿半途而废,致夹击计划功亏一篑。后来,吴部被压缩在鲁山区方圆不足五百公里的狭小地带,被两万多日军团团包围,而仍不见第五十一军投入战斗,此时的吴化文方如梦初醒,遂率残部突围。是役,吴部伤亡五千余众,元气大伤。
  素称精明的吴化文,却坠入牟中珩奸计之中,遂恼怒异常,从此便拒绝执行省政府的命令。不料,此举正中牟氏下怀,他藉此借口,指挥第五十一军对吴大张挞伐,吴部节节退缩,防区日渐缩小,供给愈加艰难。是年,天遇大旱,粮食歉收,粮荒严重地威胁着吴部生存,官兵将防区及其周围的树皮扒光、草根挖尽,甚至吃尽了观音土、锅膛土,仍难填枵腹!营养不良引起的夜盲症、肝腹水等疾病在全军蔓延,非战斗减员日渐增多。吴化文数度找省政府解决,牟中珩装聋作哑,不闻不问,其第五十一军供给充裕,库存粮食霉烂发芽,而吴部却在死亡线上挣扎。当时,曾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云:“东北军窗台上生谷苗,西北军肚子里长青草。”此即该期的真实写照!为给官兵糊口,吴化文低声下气,四处告帮,而四处碰壁,艰难竭蹶之中,其民族气节在经受着严峻考验!

(二)
  十月下旬,军统头子戴笠电召吴化文赴渝,吴乃在我(此时,我又被调任新四师师部参谋处副处长兼情报三科科长)和军统特务、师部内务处长王×× 陪同下,再赴重庆。戴氏在曾家岩五十号其公馆中设宴招待,以示亲近。席间,渠对吴倍加恭维,称赞吴在敌后坚持抗战,不愧为国家干城,还说“领袖甚为满意,钧谕褒奖”。并当面给吴了一张巨额支票。戴氏如此优礼,使吴化文大惑不解,不知其葫芦里到底卖的什麽药,只得虚与委蛇。
  后来,戴笠就给吴讲起了所谓“形势和任务”,他胡说什麽,“当前最大的敌人不是日本人,而是***”;“救国有两条线,一条是正面作战,一条是‘曲线救国’,打着汪兆铭(即汪精卫,其字兆铭)的旗号去干,既剿灭了共党,又无妨于团结抗战的形象”;“搞‘曲线救国’是实现三民主义的先锋,是光荣的秘密任务”;“无须有何顾虑,委座对郝鹏举、孙良诚(郝、孙二人分别于一九四一年、一九四二年投敌)等人都未加追究,待光复之后,戴某定亲自向国人说明真相”。
  吴化文深知汉奸这条路万万走不得,但又不敢当面拒绝,只得说:“蒙戴先生如此看重,化文感激不尽。但此事重大,又事出偶然,待我与给弟兄们通融通融,以求万全。”
  渠搪塞延宕,未能躲过戴笠那狡黠的眼睛。事隔五日,戴氏再次召见,我和吴化文未及早餐,即匆匆赶到观音岩下罗家湾军统总部,枯候数时,却不见戴氏踪影。其秘书主任毛人凤故作神秘地对吴说:“你老兄是怎麽搞的,连戴先生都跟着受累,让委座痛骂了一顿。”毛人凤把话点到为止,已达成了戴笠交给他的任务,任凭吴化文一再追问其故,他再也不肯透出半点口风,使吴如坠五里雾中,心中更加忐忑不安。
  临届午时,戴笠突然打来电话,渠在望龙门两湖会馆召见。我们一听,即打了软腿,这里是军统的一所秘密监狱!果见戴氏一改前次殷勤之态,板着马脸,冷冰冰地对吴说:“本来看你是个干才,想给你谋点大事干干,谁知道你竟作了这麽多恶!”说着,他把一沓材料摔在吴的面前,“自己看看吧,山东几十份状子告你,委座震怒,让立即查办,我也跟着挨骂!”说完便扬长而去,随即把吴化文和我软禁在此。
  我们阅看“山东状子”,见主要内容是,“勾结‘奸党’,排斥政府”;“敌视中央,暗怀为韩复仇之心”;“残害同胞,滥杀无辜,致使‘省会区’ 之方山、九山、米山、嵩山一带,百余里内人烟灭绝”。此外,还有“不事抗日,专攻友军”;“横征暴敛,私设银行”等等,诸多罪名,真是死有余辜了。
  我们被软禁在此十数天,吴化文面壁反省,心中惊恐万状。因为,他看到状子上所罗列的罪名有真有假,甚至还有他讲过的原话,故对“山东几十份状子”深信不疑,乃令我执笔,由他口述,写了一份自供状,对所受不白之冤,乃据理申辩;对确系事实的,则讲明原因、经过,并“深自懊悔”。其内容大致如下:
  ①所谓“勾结‘奸党’,排斥政府”。他的申辩是,到沂蒙山区后,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黎玉曾派人与之联络,“被坚拒门外”(吴在此撒谎,事实上他曾与***一度秘密合作,但不是为“排斥政府”,而是合作抗战),“从未与共党有任何联络,也从未借助共党势力”。
  ②所谓“敌视中央,暗怀为韩复仇之心”。他说:“职曾以韩复榘为例,告诫部曲,自觉服从中央,维护委座绝对权威和军令统一。之所以多次讲到韩氏,意在引以为戒,而绝无为其复仇之心。”
  ③对‘省会区’一带出现的“无人区”,他列举了大量事实,讲明形成原因,为自己洗雪冤枉。他说:“‘省会区’北部地近胶济线,战略位置重要,职曾派兵一度在此驻守。今岁,天遇大旱,粮食歉收,此地筹养甚难,职部乃西去鲁山南部一带就食,此地防务交由五十一军接替。该军在此与民争食,捆绑吊打相逼,百姓深受其害。旱年招灾,瘟疫流行,黎民死亡无数。日寇乘机进剿,敌十二军团土桥一次大将纠集五万余兵力,在南起九山,北至方山,东至蒋峪,西至三岔店一带,数度拉网‘扫荡’,疯狂地残杀我无辜平民,敌渡边中佐所部在米山、嵩山一带,一次就杀害五百余人,烧毁房屋万余间。土匪刘黑七部也曾数度到此骚扰,打家劫舍,残害黎民。还有,当地劣绅秦贞言等,也假借抗日,大事敲诈勒索。百姓不堪痛苦,纷纷背井离乡,逃亡他地,以致出现了十室九空之惨像。该地人烟灭绝,实由右述天灾人祸所致,与职确无干系。职部在沂蒙四年,加重地方困难有之,而残害同胞、滥杀无辜则绝无!”
3 吴化文投敌始末 
   ④所谓“不事抗日,专攻友军”。吴简述了抗战以来与敌作战的情形:“初与敌快速纵队激战于泉城之北,旋又与米松川太郎再战于鲁西;到沂蒙后,坚持四年,与敌数度交锋,草创根据地方圆千余里。抗战六载,大小战斗数百次,缴获武器装备无数,职师野炮四门、山炮八门均系夺之敌手,‘不事抗日’,何来此获?六年中,职部数千官兵为国捐??、金宪章等,为国民政府褒奖为烈士,‘不事抗日’,焉有此誉?!”他还陈述了同于、牟矛盾的原委,“恳请中央明察曲直”!
  ⑤所谓“横征暴敛,私设银行”。他说:“于学忠、牟中珩操权私己,排斥他军,攻我防区,断我供给。今岁粮荒以来,官兵啼饥号寒,军心浮动,饿毙、逃亡屡有发生,对抗战大局多有影响,不得已,乃寻他计,以求暂渡难关。侵损民利,化文深抱惭愧,立志从今杜绝,还民以休养生息之机,还请中央曲谅苦衷。”
  在我们被软禁期间,王××每日都来探望,实则窥伺吴化文的思想动向。前来表示“关心”的还有军统的一位鲍处长(据吴说,此人叫鲍志鸿,在军统主管“曲线救国”业务,在吴投汪期间,经常与之有电讯往来)。鲍氏对吴“深表同情”,说什麽“于学忠、牟中珩攻讦老兄甚紧,先委屈几天吧,戴先生会有办法的”。使吴看到了一丝生机,遂乘机对鲍极力巴结,恳求他代为说情。这正中鲍氏下怀,他拍胸指心,一力应承,大有一副仗义执言、万死不辞之概,更使吴化文五体投地了。不几日,二人竟成“莫逆”,言谈更加“亲密”。鲍氏有意无意谈及“曲线救国”,对吴“热心指点”,还说什麽“一旦光复,必为国家特殊功臣,受到优遇”云云。吴化文也假意“领悟”,慨然应诺。
  戴笠见大功告成,乃驱车前往,亲自把吴接出,相见之下,还假惺惺地“赧颜抱愧”,说于学忠、牟中珩告得很紧,在蒋介石火头上,让吴受了委屈。他多次在蒋面前为吴说情,也没说动,“后来搬出了何敬公(即何应钦,其字敬之),才蒙领袖恩允”。世人多言戴笠一生鬼话连篇,由此观之,足见此言不妄。吴化文也言不由衷地对“戴先生的大恩大德”千表万谢,一再表示,“一切绝对服从安排,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这样,吴化文才得以逃离魔窟。

  刚回到沂蒙山区,渠在鲁北的一位好友便接踵来函,也不知他是如何“密悉我兄困苦”的,劝说吴化文“降心相从,切勿再生他心”。并威胁说,“对雨公(即戴笠,其字雨农),我兄是得罪不起的”!
  揭开吴化文在渝遭禁的内幕,实在令人哭笑不得。原来,这是戴笠导演的一幕活剧!二人首次会见,戴氏见吴大耍滑头,知道此公不易驾驭,不给他点眼色看看,很难使其就范。遂根据王××搜集具报的一些情况,假借于学忠、牟中珩的名义,编造了所谓“山东几十份状子”,这些“状子”并未上报蒋介石,只是戴笠用来吓唬吴化文而已,却令吴恐慌万状,说来实在荒唐。而胆小怕事,实乃吴化文的一个致命弱点!               (三) 
  自渝归来后,我将戴笠诱迫吴化文投敌的情况以及吴在重庆的一系列活动,向我的单线领导人、八路军泰山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兼敌工部长李枚青同志作了详细汇报,枚青指示我:揭露戴氏阴谋,阻止吴化文投敌。
  我对吴化文说:“戴笠的话不可信,他是想给我们戴上一顶汉奸的帽子,为日后消灭我们打下伏笔,千万不能上当!”
此时,吴化文的次子吴哲民已被戴笠亲自送进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名为深造,实为人质,吴为此顾虑重重。我又对他说:“选几个能干的人,我亲自带着去成都(黄埔军校在此),救出哲民,带到沂蒙山区来,摆脱戴笠控制,咱就可进退自如了。”吴化文沉思良久,方说:“这种事情没把握,不可冒险。”遂否决了我的提议。
  我将戴笠逼迫吴化文“曲线救国”之事和吴游移不定的态度及其原因,特别是吴哲民被控作人质等情,密电家父,请家父协助做吴的工作。家父着人探查后复电告知,近期情况稍有变化,因大批国民党高级将领相继投敌,国内舆论大哗,对最高当局多有指责,蒋介石乃令戴笠暂缓策动“曲线救国”之事。吴化文接电后,如释重负,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说道:“这真救了我们。汉奸,可不是好当的啊!”
4 吴化文投敌始末 
   然而,供给困难,特别是粮荒问题仍困绕着吴部。入冬后,军粮告罄,凛凛溯风之中,数万官兵嗷嗷待哺,成批的官兵被饥寒夺去了生命,其间苦难,罄竹难书!有人发明了一种“八宝饭”,乃是将榆树皮等物捣烂成糊状,再将树枝、麦草、玉米秸杆等粉碎,掺在一起做饭团子。这种“八宝饭”须即熟即食,若时间稍长,其水分被蒸发,乃干裂松散,被风一吹,即散落满地。是故,官兵皆称之为“见风散”。后来,榆树皮、麦草、玉米秸杆等物渐尽,连这种“见风散”也很难吃到,我们竟以食土块来填枵腹!一日清晨,一阵凄惨的哭声从吴化文处传来,我们急忙赶了过去,始知吴化文的勤务兵徐怀忠在饥俄冻馁中死去,年仅十五岁。如一把干柴的徐某尸体,倦曲在床上,吴化文抚尸恸哭,在场官兵无不潸然泪下!
  全军即将饿毙之际,幸有何思源先生等人馈赠小麦、黄豆数十万斤,方稍缓无米之急。粮食运来后,大部分下发到基层部队,司令部机关仅留少许,我作为中校副处长的配给量,仅为每日二两粮食。那时,我才二十岁,二两粮食对于我来说,实为杯水车薪,饥饿难忍,我乃去吴化文处打牙祭。
  一天午饭时,吴见我来到,遂令副官李连城加餐,而我们三人的午餐只有三个拳头大小的馒头和一小碟盐水煮黄豆。吴说:“你们吃吧,我出去有事,不要给我留饭。”望着他那清癯的背影,我顿生疑窦,遂悄悄跟了出去,见他正蹲在墙角里嚼豆粒。我掰开他的手一看,见手心里只有几粒生黄豆和不及手掌三分之一大小的老树皮,此乃这位中将师长的午餐!年仅十八岁的李连城把已咬了一口的馒头硬塞在吴的手中,稚声嫩气地说:“您吃了吧,俺再也不抢着吃了!”吴化文激动万分,抱着我们的头大哭起来,还呜呜咽咽地说:“我吴化文无能啊,让你们这些小孩子都跟着我受罪!”此情此景犹在眼前,每当想起此事,心中犹觉阵阵酸楚!
  是年粮荒波及全国,吴部每月近百万公斤的军粮,仅靠他人周济,无疑于镜中画饼。民族气节本即不坚的吴化文,乃与日寇暗中拉拉扯扯,企图依靠倭人解决供给。我和于怀安多次劝诫,而吴化文仍我行我素。一次,于对吴说:“我们向八路靠拢,尚望解决供给。”吴说:“已经派人去联络了,此路走不通。八路更困难,岂能给我们解决供给?!”吴化文此言不妄。此间,我曾数度向赵笃生先生和李枚青同志汇报情况,探讨解决吴部供给的办法,以阻止吴化文投敌。而此时的八路军亦于艰难竭蹶之中,赵先生和枚青只能报之于长吁短叹,而束手无策。
  随着粮荒日益严重,吴化文与日寇往来愈加频繁,几近公开。我乃正告他说:“凡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信奉文天祥‘丹心汗青’之说,我们宁可饿死,也决不能当汉奸!”
  吴说:“我绝无做汉奸之意,只不过暂时与他们周旋一下,以解燃眉之急。”
  我又说:“你公然与日寇来往,不做汉奸,人们也会骂你为汉奸!”
  吴化文闻之,乃一改其端长辈架子之习惯,骤然失态,以粗俗的言语说道:“哪个龟孙才愿担汉奸骂名!又有什麽办法呢?你拿出个妙计,给我搞些粮食来!”我又有何妙计呢?唯有抚膺长叹、徒呼奈何而已!
   (四)
  拥兵数万的吴部,盘踞在鲁中山区,成为山东日军的心腹之患。多年来,日寇既对其加以强大的军事压力,又不断暗中拉拢,企图诱迫吴化文叛国投敌。
  一九四二年初,汪伪政要鲍文樾曾密遣其高参刘秀山前来与吴化文幽会。鲍文樾,辽宁人,早年毕业于北京陆军大学,吴化文的校友,曾在东北军中屡任要职,后任国民党军委会参谋次长、办公厅主任,抗战中投敌,出任汪记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代理军政部长。鲍氏在东北军期间,与沈鸿烈相交甚厚,经沈氏从中拉纤,又与吴化文暗中往来,关系较为密切。刘秀山此番前来,即携有鲍氏致吴的亲笔信,极力鼓动吴化文率部投入汪伪阵营。
  夏天,汪伪第二方面军总司令孙良诚又遣其参谋长甄纪印前来游说。孙良诚原任国民党第三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兼鲁西行署主任,一九四二年四月率部投敌。孙氏与吴化文原同为西北军袍泽,关系甚好,渠投敌后,乃极力拉拢吴,以壮大他在伪军中的势力。
5 吴化文投敌始末 
   吴化文在旧军队中闯荡数十年,极其狡黠,他既不愿公开投敌当汉奸,又不想与日本人彻底决裂,态度若明若暗,唯唯否否,大耍滑头把戏,企图减缓日寇军事压力。然而,此等市侩行为,却使其如陷泥沼,难以自拔。日寇决不许其多方应付、两面讨好,遂加紧对其军事进攻,并极力寻求政治诱降之方。后来,他们得知吴化文事父母至孝,乃设计将其父母诱捕。
  吴化文的父母亚兰公和曹太夫人,于抗战开始后,暂居西安,以避战乱,由副官李海盈等人随侍。李某乃吴化文的表亲,深得吴的信任。然而,此人心术不正,尤嗜钱财,遂被日寇暗中拉下水,堕落为可耻的汉奸。渠诓骗亚公说,吴化文准备投敌,众人规劝不成,须由亚公亲自前去阻止。颇重民族气节的吴亚兰闻之,勃然大怒,遂抱病偕曹太夫人弛往沂蒙山区,中途乃遭李海盈所勾结的日本特务劫持,被押往济南。
  山东日酋第十二军团司令官土桥一次大将效法曹操囚禁许庶之母的故事,对亚公夫妇备加优待,执礼甚恭,请亚公作书招吴化文来降。吴亚兰怒发冲冠,以头撞墙,以死拒之,被就醒后,嚼齿流血,大骂日寇不止。
  土桥一计不成复生一计,乃遣认贼作父的李海盈前来向吴化文“报信”。李海盈谎称:亚公夜梦吴化文倒在血??发现逮捕。他还说:土桥讲,若吴化文“归顺皇军”,当被委为山东伪军总司令,节制各路。若继续顽抗,即将其父母凌迟处死!
  李海盈讲到此处,吴化文大叫一声:“天啊!”口中喷出一股鲜血,随即昏厥于地,醒来后终日长哭,以泪洗面,边哭边说:“苍天啊!我吴化文没做过伤天害理之事啊,你为何这样折磨我,为什麽这样苦苦逼我做个不忠不孝之徒啊?!”
  我就此事再电家父。当晚,家父和冯玉祥先生即联衔发来急电:“特急。沂水。绍周:惊悉令高堂被拘,深为系念。我弟熟读春秋,当明大义;熟读汉史,当知汉王分羹之事,深望好自为之。至嘱!至嘱!冯玉祥。张子合。皓亥。”
  电文中“汉王分羹之事”,乃引自司马迁《项羽本纪》。楚霸王项羽同汉王刘邦相争于广武,霸王执汉王之父欲烹。汉王曰:“吾与项羽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霸王乃释汉王之父。冯先生和家父以此故事为例,告诫吴化文,坚持民族大义,不可屈膝降敌。若此,于国于己皆为有益。
  是时,因国民党将领投敌所引发的对蒋介石的舆论攻势减缓,戴笠遂致电吴化文,迫其践行前言。处于内外交攻中的吴化文乃乱了方寸,做出了他一生中最可耻的一个决定:向日寇俯首称降!遂派人与土桥谈判,并请某位中统分子从中斡旋,乃与倭人达成了投敌卖国的肮脏协议。
  我见事已无可挽回,乃又紧急约见李枚青同志,对他说:“吴化文投敌已成定局,我郑重要求脱离吴部,参加八路军,让我当个小兵也行,我决不跟着吴化文当汉奸!”
  枚青同志断然回绝了我的要求,他说:“无论发生什麽情况,你都不能离开吴部,等待党交给新的任务。你是***员,必须遵守党的纪律,无条件地服从党的决定!”我未能服从这个决定,愤而脱离吴部,擅离地下工作岗位,后被上级以自动脱党处理。
(五)
  一九四三年一月十四日,吴化文启程赴济,面见土桥一次。行前,我跪在他面前,紧紧抱着他的腿,号啕大哭,苦苦谏止,然渠竟无丝毫悔悟之意,令我寒心至极!遂决心离他而去,决不跟着他当汉奸!
  当日,吴化文走后,我即去了第一团一营,向我的老部下、该营营长马士骏传达了这个不幸的消息。士骏初感惊讶,继而放声大哭起来,旋又走进里屋。片刻,即传来了一声沉闷的枪响。我奔入一看,士骏已经自戕,倒在了血泊中,手中攥着刚刚草就的绝命书!
  数十年来,士骏那慷慨悲歌的义士神情;驰骋沙场的矫健身影;他吞枪自裁,脑浆迸地,含恨仰望长空而不瞑目的悲壮场景,时常在我眼前浮现!
   呜呼士骏!你魂归何方哉?日寇早已被逐出国门,吴化文也已率部反正而投入人民怀抱。九泉之下,你瞑目安息吧!
  壮哉士骏!你是军人之楷模、新四师爱国官兵之代表!五十年后的今天,你的老营长张澄为你补叙一笔,将你壮烈殉国之事迹传示后人矣!
  我集合该营,怀抱着士骏遗体,绕场一周,四百余官兵哀嚎震天。我的眼睛中浸满了悲愤的泪水,呜呜咽咽地对他们说:“弟兄们!我们能当汉奸吗?我们的父老兄妹在日寇的铁蹄下苦苦挣扎啊!稍有人心者,能做敌人的帮凶,去蹂躏自己的祖国和同胞吗?!我宣布,我张澄从现在起不干了,宁可回家饿死,也决不做辱没祖宗的汉奸!”人群中立即爆发出了“决不当汉奸”的呼声,官兵随即散去了大半,第一连八十多人逃亡一空。随后,官兵纷纷脱离吴部,逃亡者达半数以上,他们以此方式,表示了对吴化文投敌的强烈抗议!
  而后,我又去于兴三的老母刘太夫人处告别。于兴三,原名三星,濮阳八公桥人,赤贫出身。早年,兴三尚在母腹中,乃父被地主老财逼死,母亲哭瞎了眼睛。兴三幼年时,随母在济南讨饭,被吴化文收为义子,十五岁加入吴部,积功累迁至师部特务营长。一九四0年十一月,兴三护卫吴化文去省政府,中途遭日军伏击,为掩护吴突围而中弹身亡,年仅二十四岁。我接充特务营长后,奉吴化文的命令,将其老母刘太夫人接来部队赡养。当初我去接她时,未敢骤然讲明兴三阵亡,而诓骗她说,兴三结婚,请老人前去。途中,刘太夫人乐不可支,絮絮叨叨地给我讲了许多家乡办喜事的习俗,令我无限心酸。这位可怜的老人,尚不知她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已长眠于地下,却沉浸在娶媳抱孙的喜悦中!来到部队后,老人数日不见儿子踪影,渐生疑窦,我乃将兴三阵亡一事缓缓地告诉了她。老人一听,浑身猛地一抖,手中的拐杖掉在地上,摔成两截。我急忙上前搀扶她,只见她身体缓缓下沉,然而并未倒下,她努力支撑着,盘腿坐在地上,用她那双什麽也看不见的眼睛,呆呆地望着远方。良久,老人猛地站起身来说:“三星埋在哪里?娘要去看他!”我陪同她来到兴三墓前,老人用那双颤抖的手,从墓碑、墓顶,一直摸到墓脚,生怕漏下一处似的。然而,她竟无一声哭泣,也无一滴眼泪,最后捧了三捧土,洒在兴三墓上,说:“孩子,你为了咱老百姓打鬼子,死得值!”历历往事,犹在眼前,刘太夫人,一位普通的中国农村妇女,竟有如此胸怀,令人肃然起敬!而位居中将高位的吴化文,却为何经不起风波呢?此实令人百思难解!
  来到刘太夫人处,我对她说:“大妈,我要走了,今后不能来看您了,请多保重!”老人吃惊地问道:“为啥事?澄啊,还没打败鬼子,你三星哥的仇还没报啊,你就怕死了吗?!”刘太夫人之言,令我心如刀绞、泪如雨下,乃踉踉跄跄奔了出去!
  抗战胜利后,我又回到吴部,听人讲了刘太夫人绝食而亡的悲壮故事。我走后不久,她得知吴化文已率部投敌,遂到兴三墓前放声大哭,边哭边说:“三星,我的儿啊!你跟着娘回家去吧,咱不跟吴师长了,他当了汉奸了!”遂在兴三墓前呆坐数日,绝食而亡,时年五十二岁!
  一九四三年一月,吴化文在济南发表了臭名昭著的“一·一八广播讲话”,声称“追随皇军,为建设‘大东亚共荣圈’而效力”。同年三月,汪伪军委会发布命令,改编吴部为“和平建国军”山东方面军(旋又改称第三方面军),吴化文任上将总司令官,下辖第六、七两个军和第四十六十四十七、四十八、四十九及独立第五十师共计五个师。自此,吴化文一改其抗日救国的初衷,率部正式投敌,走上了为人所不齿的汉奸道路,堕落为民族罪人!
  几十年来,有关吴部投敌的内幕扑朔迷离,众说纷纭,然真象究竟如何呢?我认为,吴化文投敌是被迫的,是在蒋介石和日寇的逼迫,以及东北军的排挤之下,极不情愿地率部走上这条屈辱之路的!兹是与否,留待知情者和史学家评判。
  然而,若怀一定之规,纵然千刀万剐也不失节,焉能在青史上留此污渍?张自忠将军忍辱负重,为国捐躯,前车不远,何不效法?终怨吴化文气节不坚,这不能不是其一生中的最大悲剧!若为政客,河东河西本无气节可言。军人则不然,临阵奋勇,视死如归,乃军人本色;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乃军人归宿;而屈膝失节,腆颜事敌,实乃军人大辱啊!况乎抗战六年,将士历尽艰辛,浴血奋战,本有战绩可表,在此曙光将届之际,骤然易帜,陷足污淖,岂不惜哉?六年来,本部为抗日而阵亡的数千英魂,在九泉之下,又能对此作何感想?无论背景如何艰难复杂,吴化文率部投敌,使为抗战而聚其麾下的四万多官兵蒙此奇耻大辱,能不责其罪孽深重?!

作者:张允澄
转自天涯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40443.shtml
  一九四三年初,国民党陆军新编第四师师长兼暂编第一师师长吴化文率部投敌,所部被改编为汪伪“和平建国军”山东方面军(旋又改称第三方面军),吴任上将总司令官。几十年来,有关吴部投敌的内幕扑朔迷离、众说纷纭,然真相究竟如何呢?我曾在新四师先后任营长、师部军械处中校副处长、师部参谋处中校副处长兼情报三科科长,对吴部投敌的内幕略有了解,作一回忆。因年代久远,记忆中难免遗漏和讹误,尚祈知情者和史学家指正。                
(一)
  一九四一年秋,沈鸿烈卸任离鲁,吴化文的宿敌、第五十一军军长牟中珩继任山东省主席兼保安司令。牟氏带兵尚有粗略,治政却非其长,特别是山东纷繁复杂的局势,断非渠能驾驭。然而,渠自恃上有于学忠为援,下有两万人马壮胆,企图称霸山东。沈鸿烈主鲁时期,于学忠、牟中珩中立,吴化文反共;牟氏入主省政府后,于、牟走向了反共道路,而吴化文转向了中立。牟氏认为吴有意与他作对,遂旧怨新仇一并发作,乃极力排斥吴部。
  新四师虽为中央建制的部队,但其粮饷装备供给,均由山东以协饷的名义解决,中央分文不予;暂一师纯属山东地方部队,一切供给皆应由省政府负担。牟中珩出任主席后,其省政府发布的第一道命令,即是断绝对吴部的一切供给,拥有四万多官兵的新四师和暂一师遂在经济上陷入了绝境。
  恰在此时,倭华北派遣军总司令官畑俊六大将调集第十七、三十二师团和独立第十混成旅团全部兵力,以及第二十一、三十四师团和独立第六旅团各一部,共计五万余众,对沂蒙山区发起了“铁壁合围”式的大“扫荡”。于学忠率总部和第五十一军转至外线机动;牟中珩率省政府分三路突围;鲁苏战区命令,吴化文率新四师和暂一师两个旅坚持内线作战,与第五十一军相互策应,内外夹击前来“扫荡”之敌。
  是时,吴部兵工厂因原料匮乏,早已停产,全师弹药储存量不足一个基数,难以应付大的战事。我(是时,我正任新四师师部军械处副处长)和师部军械处长方桂五找省政府要求补充,数度交涉,毫无结果,吴化文乃带着我们面见牟中珩。患有严重口吃症的牟氏,“咿咿啊啊”地叫了一大堆苦楚之后,方提笔批了一个条子:“着发新四师七九步枪子弹五百发。”吴化文接过一看,乃面色涨红、双手发抖,激动地说:“牟先生,我有四万多部队,这五百发子弹实在是杯水车薪啊!”而牟中珩却蛮横地说:“缺粮少弹,你养那麽多部队干什麽?你可以裁兵嘛!”
  反“扫荡”战役打响后,牟中珩率其省政府四处躲藏,使吴化文难觅其行踪,更无法要求补充。一日,久未叫通的省政府电台突然发来一电,牟中珩在大崮顶以北璞邱一带陷入日军重围,令吴派兵前去解救。吴化文遂亲率两个营前往,激战一日,始将牟中珩救出。牟氏大概受此感动,遂将省政府储藏弹药的一处秘密地点告吴,亦谓“优礼有加”吧。但当我带人前去取时,此仓库早已空空如也,听说,此批弹药早已被日军发现取走,令人徒呼奈何!
  粮弹两缺的吴部与日军激战两旬,伤亡惨重,吴化文数度致电牟中珩要求突围。牟氏复电说,第五十一军即将从外线发起攻击,勒令吴化文就地坚持,吸引日军,切勿半途而废,致夹击计划功亏一篑。后来,吴部被压缩在鲁山区方圆不足五百公里的狭小地带,被两万多日军团团包围,而仍不见第五十一军投入战斗,此时的吴化文方如梦初醒,遂率残部突围。是役,吴部伤亡五千余众,元气大伤。
  素称精明的吴化文,却坠入牟中珩奸计之中,遂恼怒异常,从此便拒绝执行省政府的命令。不料,此举正中牟氏下怀,他藉此借口,指挥第五十一军对吴大张挞伐,吴部节节退缩,防区日渐缩小,供给愈加艰难。是年,天遇大旱,粮食歉收,粮荒严重地威胁着吴部生存,官兵将防区及其周围的树皮扒光、草根挖尽,甚至吃尽了观音土、锅膛土,仍难填枵腹!营养不良引起的夜盲症、肝腹水等疾病在全军蔓延,非战斗减员日渐增多。吴化文数度找省政府解决,牟中珩装聋作哑,不闻不问,其第五十一军供给充裕,库存粮食霉烂发芽,而吴部却在死亡线上挣扎。当时,曾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云:“东北军窗台上生谷苗,西北军肚子里长青草。”此即该期的真实写照!为给官兵糊口,吴化文低声下气,四处告帮,而四处碰壁,艰难竭蹶之中,其民族气节在经受着严峻考验!

(二)
  十月下旬,军统头子戴笠电召吴化文赴渝,吴乃在我(此时,我又被调任新四师师部参谋处副处长兼情报三科科长)和军统特务、师部内务处长王×× 陪同下,再赴重庆。戴氏在曾家岩五十号其公馆中设宴招待,以示亲近。席间,渠对吴倍加恭维,称赞吴在敌后坚持抗战,不愧为国家干城,还说“领袖甚为满意,钧谕褒奖”。并当面给吴了一张巨额支票。戴氏如此优礼,使吴化文大惑不解,不知其葫芦里到底卖的什麽药,只得虚与委蛇。
  后来,戴笠就给吴讲起了所谓“形势和任务”,他胡说什麽,“当前最大的敌人不是日本人,而是***”;“救国有两条线,一条是正面作战,一条是‘曲线救国’,打着汪兆铭(即汪精卫,其字兆铭)的旗号去干,既剿灭了共党,又无妨于团结抗战的形象”;“搞‘曲线救国’是实现三民主义的先锋,是光荣的秘密任务”;“无须有何顾虑,委座对郝鹏举、孙良诚(郝、孙二人分别于一九四一年、一九四二年投敌)等人都未加追究,待光复之后,戴某定亲自向国人说明真相”。
  吴化文深知汉奸这条路万万走不得,但又不敢当面拒绝,只得说:“蒙戴先生如此看重,化文感激不尽。但此事重大,又事出偶然,待我与给弟兄们通融通融,以求万全。”
  渠搪塞延宕,未能躲过戴笠那狡黠的眼睛。事隔五日,戴氏再次召见,我和吴化文未及早餐,即匆匆赶到观音岩下罗家湾军统总部,枯候数时,却不见戴氏踪影。其秘书主任毛人凤故作神秘地对吴说:“你老兄是怎麽搞的,连戴先生都跟着受累,让委座痛骂了一顿。”毛人凤把话点到为止,已达成了戴笠交给他的任务,任凭吴化文一再追问其故,他再也不肯透出半点口风,使吴如坠五里雾中,心中更加忐忑不安。
  临届午时,戴笠突然打来电话,渠在望龙门两湖会馆召见。我们一听,即打了软腿,这里是军统的一所秘密监狱!果见戴氏一改前次殷勤之态,板着马脸,冷冰冰地对吴说:“本来看你是个干才,想给你谋点大事干干,谁知道你竟作了这麽多恶!”说着,他把一沓材料摔在吴的面前,“自己看看吧,山东几十份状子告你,委座震怒,让立即查办,我也跟着挨骂!”说完便扬长而去,随即把吴化文和我软禁在此。
  我们阅看“山东状子”,见主要内容是,“勾结‘奸党’,排斥政府”;“敌视中央,暗怀为韩复仇之心”;“残害同胞,滥杀无辜,致使‘省会区’ 之方山、九山、米山、嵩山一带,百余里内人烟灭绝”。此外,还有“不事抗日,专攻友军”;“横征暴敛,私设银行”等等,诸多罪名,真是死有余辜了。
  我们被软禁在此十数天,吴化文面壁反省,心中惊恐万状。因为,他看到状子上所罗列的罪名有真有假,甚至还有他讲过的原话,故对“山东几十份状子”深信不疑,乃令我执笔,由他口述,写了一份自供状,对所受不白之冤,乃据理申辩;对确系事实的,则讲明原因、经过,并“深自懊悔”。其内容大致如下:
  ①所谓“勾结‘奸党’,排斥政府”。他的申辩是,到沂蒙山区后,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黎玉曾派人与之联络,“被坚拒门外”(吴在此撒谎,事实上他曾与***一度秘密合作,但不是为“排斥政府”,而是合作抗战),“从未与共党有任何联络,也从未借助共党势力”。
  ②所谓“敌视中央,暗怀为韩复仇之心”。他说:“职曾以韩复榘为例,告诫部曲,自觉服从中央,维护委座绝对权威和军令统一。之所以多次讲到韩氏,意在引以为戒,而绝无为其复仇之心。”
  ③对‘省会区’一带出现的“无人区”,他列举了大量事实,讲明形成原因,为自己洗雪冤枉。他说:“‘省会区’北部地近胶济线,战略位置重要,职曾派兵一度在此驻守。今岁,天遇大旱,粮食歉收,此地筹养甚难,职部乃西去鲁山南部一带就食,此地防务交由五十一军接替。该军在此与民争食,捆绑吊打相逼,百姓深受其害。旱年招灾,瘟疫流行,黎民死亡无数。日寇乘机进剿,敌十二军团土桥一次大将纠集五万余兵力,在南起九山,北至方山,东至蒋峪,西至三岔店一带,数度拉网‘扫荡’,疯狂地残杀我无辜平民,敌渡边中佐所部在米山、嵩山一带,一次就杀害五百余人,烧毁房屋万余间。土匪刘黑七部也曾数度到此骚扰,打家劫舍,残害黎民。还有,当地劣绅秦贞言等,也假借抗日,大事敲诈勒索。百姓不堪痛苦,纷纷背井离乡,逃亡他地,以致出现了十室九空之惨像。该地人烟灭绝,实由右述天灾人祸所致,与职确无干系。职部在沂蒙四年,加重地方困难有之,而残害同胞、滥杀无辜则绝无!”
3 吴化文投敌始末 
   ④所谓“不事抗日,专攻友军”。吴简述了抗战以来与敌作战的情形:“初与敌快速纵队激战于泉城之北,旋又与米松川太郎再战于鲁西;到沂蒙后,坚持四年,与敌数度交锋,草创根据地方圆千余里。抗战六载,大小战斗数百次,缴获武器装备无数,职师野炮四门、山炮八门均系夺之敌手,‘不事抗日’,何来此获?六年中,职部数千官兵为国捐??、金宪章等,为国民政府褒奖为烈士,‘不事抗日’,焉有此誉?!”他还陈述了同于、牟矛盾的原委,“恳请中央明察曲直”!
  ⑤所谓“横征暴敛,私设银行”。他说:“于学忠、牟中珩操权私己,排斥他军,攻我防区,断我供给。今岁粮荒以来,官兵啼饥号寒,军心浮动,饿毙、逃亡屡有发生,对抗战大局多有影响,不得已,乃寻他计,以求暂渡难关。侵损民利,化文深抱惭愧,立志从今杜绝,还民以休养生息之机,还请中央曲谅苦衷。”
  在我们被软禁期间,王××每日都来探望,实则窥伺吴化文的思想动向。前来表示“关心”的还有军统的一位鲍处长(据吴说,此人叫鲍志鸿,在军统主管“曲线救国”业务,在吴投汪期间,经常与之有电讯往来)。鲍氏对吴“深表同情”,说什麽“于学忠、牟中珩攻讦老兄甚紧,先委屈几天吧,戴先生会有办法的”。使吴看到了一丝生机,遂乘机对鲍极力巴结,恳求他代为说情。这正中鲍氏下怀,他拍胸指心,一力应承,大有一副仗义执言、万死不辞之概,更使吴化文五体投地了。不几日,二人竟成“莫逆”,言谈更加“亲密”。鲍氏有意无意谈及“曲线救国”,对吴“热心指点”,还说什麽“一旦光复,必为国家特殊功臣,受到优遇”云云。吴化文也假意“领悟”,慨然应诺。
  戴笠见大功告成,乃驱车前往,亲自把吴接出,相见之下,还假惺惺地“赧颜抱愧”,说于学忠、牟中珩告得很紧,在蒋介石火头上,让吴受了委屈。他多次在蒋面前为吴说情,也没说动,“后来搬出了何敬公(即何应钦,其字敬之),才蒙领袖恩允”。世人多言戴笠一生鬼话连篇,由此观之,足见此言不妄。吴化文也言不由衷地对“戴先生的大恩大德”千表万谢,一再表示,“一切绝对服从安排,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这样,吴化文才得以逃离魔窟。

  刚回到沂蒙山区,渠在鲁北的一位好友便接踵来函,也不知他是如何“密悉我兄困苦”的,劝说吴化文“降心相从,切勿再生他心”。并威胁说,“对雨公(即戴笠,其字雨农),我兄是得罪不起的”!
  揭开吴化文在渝遭禁的内幕,实在令人哭笑不得。原来,这是戴笠导演的一幕活剧!二人首次会见,戴氏见吴大耍滑头,知道此公不易驾驭,不给他点眼色看看,很难使其就范。遂根据王××搜集具报的一些情况,假借于学忠、牟中珩的名义,编造了所谓“山东几十份状子”,这些“状子”并未上报蒋介石,只是戴笠用来吓唬吴化文而已,却令吴恐慌万状,说来实在荒唐。而胆小怕事,实乃吴化文的一个致命弱点!               (三) 
  自渝归来后,我将戴笠诱迫吴化文投敌的情况以及吴在重庆的一系列活动,向我的单线领导人、八路军泰山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兼敌工部长李枚青同志作了详细汇报,枚青指示我:揭露戴氏阴谋,阻止吴化文投敌。
  我对吴化文说:“戴笠的话不可信,他是想给我们戴上一顶汉奸的帽子,为日后消灭我们打下伏笔,千万不能上当!”
此时,吴化文的次子吴哲民已被戴笠亲自送进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名为深造,实为人质,吴为此顾虑重重。我又对他说:“选几个能干的人,我亲自带着去成都(黄埔军校在此),救出哲民,带到沂蒙山区来,摆脱戴笠控制,咱就可进退自如了。”吴化文沉思良久,方说:“这种事情没把握,不可冒险。”遂否决了我的提议。
  我将戴笠逼迫吴化文“曲线救国”之事和吴游移不定的态度及其原因,特别是吴哲民被控作人质等情,密电家父,请家父协助做吴的工作。家父着人探查后复电告知,近期情况稍有变化,因大批国民党高级将领相继投敌,国内舆论大哗,对最高当局多有指责,蒋介石乃令戴笠暂缓策动“曲线救国”之事。吴化文接电后,如释重负,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说道:“这真救了我们。汉奸,可不是好当的啊!”
4 吴化文投敌始末 
   然而,供给困难,特别是粮荒问题仍困绕着吴部。入冬后,军粮告罄,凛凛溯风之中,数万官兵嗷嗷待哺,成批的官兵被饥寒夺去了生命,其间苦难,罄竹难书!有人发明了一种“八宝饭”,乃是将榆树皮等物捣烂成糊状,再将树枝、麦草、玉米秸杆等粉碎,掺在一起做饭团子。这种“八宝饭”须即熟即食,若时间稍长,其水分被蒸发,乃干裂松散,被风一吹,即散落满地。是故,官兵皆称之为“见风散”。后来,榆树皮、麦草、玉米秸杆等物渐尽,连这种“见风散”也很难吃到,我们竟以食土块来填枵腹!一日清晨,一阵凄惨的哭声从吴化文处传来,我们急忙赶了过去,始知吴化文的勤务兵徐怀忠在饥俄冻馁中死去,年仅十五岁。如一把干柴的徐某尸体,倦曲在床上,吴化文抚尸恸哭,在场官兵无不潸然泪下!
  全军即将饿毙之际,幸有何思源先生等人馈赠小麦、黄豆数十万斤,方稍缓无米之急。粮食运来后,大部分下发到基层部队,司令部机关仅留少许,我作为中校副处长的配给量,仅为每日二两粮食。那时,我才二十岁,二两粮食对于我来说,实为杯水车薪,饥饿难忍,我乃去吴化文处打牙祭。
  一天午饭时,吴见我来到,遂令副官李连城加餐,而我们三人的午餐只有三个拳头大小的馒头和一小碟盐水煮黄豆。吴说:“你们吃吧,我出去有事,不要给我留饭。”望着他那清癯的背影,我顿生疑窦,遂悄悄跟了出去,见他正蹲在墙角里嚼豆粒。我掰开他的手一看,见手心里只有几粒生黄豆和不及手掌三分之一大小的老树皮,此乃这位中将师长的午餐!年仅十八岁的李连城把已咬了一口的馒头硬塞在吴的手中,稚声嫩气地说:“您吃了吧,俺再也不抢着吃了!”吴化文激动万分,抱着我们的头大哭起来,还呜呜咽咽地说:“我吴化文无能啊,让你们这些小孩子都跟着我受罪!”此情此景犹在眼前,每当想起此事,心中犹觉阵阵酸楚!
  是年粮荒波及全国,吴部每月近百万公斤的军粮,仅靠他人周济,无疑于镜中画饼。民族气节本即不坚的吴化文,乃与日寇暗中拉拉扯扯,企图依靠倭人解决供给。我和于怀安多次劝诫,而吴化文仍我行我素。一次,于对吴说:“我们向八路靠拢,尚望解决供给。”吴说:“已经派人去联络了,此路走不通。八路更困难,岂能给我们解决供给?!”吴化文此言不妄。此间,我曾数度向赵笃生先生和李枚青同志汇报情况,探讨解决吴部供给的办法,以阻止吴化文投敌。而此时的八路军亦于艰难竭蹶之中,赵先生和枚青只能报之于长吁短叹,而束手无策。
  随着粮荒日益严重,吴化文与日寇往来愈加频繁,几近公开。我乃正告他说:“凡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信奉文天祥‘丹心汗青’之说,我们宁可饿死,也决不能当汉奸!”
  吴说:“我绝无做汉奸之意,只不过暂时与他们周旋一下,以解燃眉之急。”
  我又说:“你公然与日寇来往,不做汉奸,人们也会骂你为汉奸!”
  吴化文闻之,乃一改其端长辈架子之习惯,骤然失态,以粗俗的言语说道:“哪个龟孙才愿担汉奸骂名!又有什麽办法呢?你拿出个妙计,给我搞些粮食来!”我又有何妙计呢?唯有抚膺长叹、徒呼奈何而已!
   (四)
  拥兵数万的吴部,盘踞在鲁中山区,成为山东日军的心腹之患。多年来,日寇既对其加以强大的军事压力,又不断暗中拉拢,企图诱迫吴化文叛国投敌。
  一九四二年初,汪伪政要鲍文樾曾密遣其高参刘秀山前来与吴化文幽会。鲍文樾,辽宁人,早年毕业于北京陆军大学,吴化文的校友,曾在东北军中屡任要职,后任国民党军委会参谋次长、办公厅主任,抗战中投敌,出任汪记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代理军政部长。鲍氏在东北军期间,与沈鸿烈相交甚厚,经沈氏从中拉纤,又与吴化文暗中往来,关系较为密切。刘秀山此番前来,即携有鲍氏致吴的亲笔信,极力鼓动吴化文率部投入汪伪阵营。
  夏天,汪伪第二方面军总司令孙良诚又遣其参谋长甄纪印前来游说。孙良诚原任国民党第三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兼鲁西行署主任,一九四二年四月率部投敌。孙氏与吴化文原同为西北军袍泽,关系甚好,渠投敌后,乃极力拉拢吴,以壮大他在伪军中的势力。
5 吴化文投敌始末 
   吴化文在旧军队中闯荡数十年,极其狡黠,他既不愿公开投敌当汉奸,又不想与日本人彻底决裂,态度若明若暗,唯唯否否,大耍滑头把戏,企图减缓日寇军事压力。然而,此等市侩行为,却使其如陷泥沼,难以自拔。日寇决不许其多方应付、两面讨好,遂加紧对其军事进攻,并极力寻求政治诱降之方。后来,他们得知吴化文事父母至孝,乃设计将其父母诱捕。
  吴化文的父母亚兰公和曹太夫人,于抗战开始后,暂居西安,以避战乱,由副官李海盈等人随侍。李某乃吴化文的表亲,深得吴的信任。然而,此人心术不正,尤嗜钱财,遂被日寇暗中拉下水,堕落为可耻的汉奸。渠诓骗亚公说,吴化文准备投敌,众人规劝不成,须由亚公亲自前去阻止。颇重民族气节的吴亚兰闻之,勃然大怒,遂抱病偕曹太夫人弛往沂蒙山区,中途乃遭李海盈所勾结的日本特务劫持,被押往济南。
  山东日酋第十二军团司令官土桥一次大将效法曹操囚禁许庶之母的故事,对亚公夫妇备加优待,执礼甚恭,请亚公作书招吴化文来降。吴亚兰怒发冲冠,以头撞墙,以死拒之,被就醒后,嚼齿流血,大骂日寇不止。
  土桥一计不成复生一计,乃遣认贼作父的李海盈前来向吴化文“报信”。李海盈谎称:亚公夜梦吴化文倒在血??发现逮捕。他还说:土桥讲,若吴化文“归顺皇军”,当被委为山东伪军总司令,节制各路。若继续顽抗,即将其父母凌迟处死!
  李海盈讲到此处,吴化文大叫一声:“天啊!”口中喷出一股鲜血,随即昏厥于地,醒来后终日长哭,以泪洗面,边哭边说:“苍天啊!我吴化文没做过伤天害理之事啊,你为何这样折磨我,为什麽这样苦苦逼我做个不忠不孝之徒啊?!”
  我就此事再电家父。当晚,家父和冯玉祥先生即联衔发来急电:“特急。沂水。绍周:惊悉令高堂被拘,深为系念。我弟熟读春秋,当明大义;熟读汉史,当知汉王分羹之事,深望好自为之。至嘱!至嘱!冯玉祥。张子合。皓亥。”
  电文中“汉王分羹之事”,乃引自司马迁《项羽本纪》。楚霸王项羽同汉王刘邦相争于广武,霸王执汉王之父欲烹。汉王曰:“吾与项羽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霸王乃释汉王之父。冯先生和家父以此故事为例,告诫吴化文,坚持民族大义,不可屈膝降敌。若此,于国于己皆为有益。
  是时,因国民党将领投敌所引发的对蒋介石的舆论攻势减缓,戴笠遂致电吴化文,迫其践行前言。处于内外交攻中的吴化文乃乱了方寸,做出了他一生中最可耻的一个决定:向日寇俯首称降!遂派人与土桥谈判,并请某位中统分子从中斡旋,乃与倭人达成了投敌卖国的肮脏协议。
  我见事已无可挽回,乃又紧急约见李枚青同志,对他说:“吴化文投敌已成定局,我郑重要求脱离吴部,参加八路军,让我当个小兵也行,我决不跟着吴化文当汉奸!”
  枚青同志断然回绝了我的要求,他说:“无论发生什麽情况,你都不能离开吴部,等待党交给新的任务。你是***员,必须遵守党的纪律,无条件地服从党的决定!”我未能服从这个决定,愤而脱离吴部,擅离地下工作岗位,后被上级以自动脱党处理。
(五)
  一九四三年一月十四日,吴化文启程赴济,面见土桥一次。行前,我跪在他面前,紧紧抱着他的腿,号啕大哭,苦苦谏止,然渠竟无丝毫悔悟之意,令我寒心至极!遂决心离他而去,决不跟着他当汉奸!
  当日,吴化文走后,我即去了第一团一营,向我的老部下、该营营长马士骏传达了这个不幸的消息。士骏初感惊讶,继而放声大哭起来,旋又走进里屋。片刻,即传来了一声沉闷的枪响。我奔入一看,士骏已经自戕,倒在了血泊中,手中攥着刚刚草就的绝命书!
  数十年来,士骏那慷慨悲歌的义士神情;驰骋沙场的矫健身影;他吞枪自裁,脑浆迸地,含恨仰望长空而不瞑目的悲壮场景,时常在我眼前浮现!
   呜呼士骏!你魂归何方哉?日寇早已被逐出国门,吴化文也已率部反正而投入人民怀抱。九泉之下,你瞑目安息吧!
  壮哉士骏!你是军人之楷模、新四师爱国官兵之代表!五十年后的今天,你的老营长张澄为你补叙一笔,将你壮烈殉国之事迹传示后人矣!
  我集合该营,怀抱着士骏遗体,绕场一周,四百余官兵哀嚎震天。我的眼睛中浸满了悲愤的泪水,呜呜咽咽地对他们说:“弟兄们!我们能当汉奸吗?我们的父老兄妹在日寇的铁蹄下苦苦挣扎啊!稍有人心者,能做敌人的帮凶,去蹂躏自己的祖国和同胞吗?!我宣布,我张澄从现在起不干了,宁可回家饿死,也决不做辱没祖宗的汉奸!”人群中立即爆发出了“决不当汉奸”的呼声,官兵随即散去了大半,第一连八十多人逃亡一空。随后,官兵纷纷脱离吴部,逃亡者达半数以上,他们以此方式,表示了对吴化文投敌的强烈抗议!
  而后,我又去于兴三的老母刘太夫人处告别。于兴三,原名三星,濮阳八公桥人,赤贫出身。早年,兴三尚在母腹中,乃父被地主老财逼死,母亲哭瞎了眼睛。兴三幼年时,随母在济南讨饭,被吴化文收为义子,十五岁加入吴部,积功累迁至师部特务营长。一九四0年十一月,兴三护卫吴化文去省政府,中途遭日军伏击,为掩护吴突围而中弹身亡,年仅二十四岁。我接充特务营长后,奉吴化文的命令,将其老母刘太夫人接来部队赡养。当初我去接她时,未敢骤然讲明兴三阵亡,而诓骗她说,兴三结婚,请老人前去。途中,刘太夫人乐不可支,絮絮叨叨地给我讲了许多家乡办喜事的习俗,令我无限心酸。这位可怜的老人,尚不知她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已长眠于地下,却沉浸在娶媳抱孙的喜悦中!来到部队后,老人数日不见儿子踪影,渐生疑窦,我乃将兴三阵亡一事缓缓地告诉了她。老人一听,浑身猛地一抖,手中的拐杖掉在地上,摔成两截。我急忙上前搀扶她,只见她身体缓缓下沉,然而并未倒下,她努力支撑着,盘腿坐在地上,用她那双什麽也看不见的眼睛,呆呆地望着远方。良久,老人猛地站起身来说:“三星埋在哪里?娘要去看他!”我陪同她来到兴三墓前,老人用那双颤抖的手,从墓碑、墓顶,一直摸到墓脚,生怕漏下一处似的。然而,她竟无一声哭泣,也无一滴眼泪,最后捧了三捧土,洒在兴三墓上,说:“孩子,你为了咱老百姓打鬼子,死得值!”历历往事,犹在眼前,刘太夫人,一位普通的中国农村妇女,竟有如此胸怀,令人肃然起敬!而位居中将高位的吴化文,却为何经不起风波呢?此实令人百思难解!
  来到刘太夫人处,我对她说:“大妈,我要走了,今后不能来看您了,请多保重!”老人吃惊地问道:“为啥事?澄啊,还没打败鬼子,你三星哥的仇还没报啊,你就怕死了吗?!”刘太夫人之言,令我心如刀绞、泪如雨下,乃踉踉跄跄奔了出去!
  抗战胜利后,我又回到吴部,听人讲了刘太夫人绝食而亡的悲壮故事。我走后不久,她得知吴化文已率部投敌,遂到兴三墓前放声大哭,边哭边说:“三星,我的儿啊!你跟着娘回家去吧,咱不跟吴师长了,他当了汉奸了!”遂在兴三墓前呆坐数日,绝食而亡,时年五十二岁!
  一九四三年一月,吴化文在济南发表了臭名昭著的“一·一八广播讲话”,声称“追随皇军,为建设‘大东亚共荣圈’而效力”。同年三月,汪伪军委会发布命令,改编吴部为“和平建国军”山东方面军(旋又改称第三方面军),吴化文任上将总司令官,下辖第六、七两个军和第四十六十四十七、四十八、四十九及独立第五十师共计五个师。自此,吴化文一改其抗日救国的初衷,率部正式投敌,走上了为人所不齿的汉奸道路,堕落为民族罪人!
  几十年来,有关吴部投敌的内幕扑朔迷离,众说纷纭,然真象究竟如何呢?我认为,吴化文投敌是被迫的,是在蒋介石和日寇的逼迫,以及东北军的排挤之下,极不情愿地率部走上这条屈辱之路的!兹是与否,留待知情者和史学家评判。
  然而,若怀一定之规,纵然千刀万剐也不失节,焉能在青史上留此污渍?张自忠将军忍辱负重,为国捐躯,前车不远,何不效法?终怨吴化文气节不坚,这不能不是其一生中的最大悲剧!若为政客,河东河西本无气节可言。军人则不然,临阵奋勇,视死如归,乃军人本色;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乃军人归宿;而屈膝失节,腆颜事敌,实乃军人大辱啊!况乎抗战六年,将士历尽艰辛,浴血奋战,本有战绩可表,在此曙光将届之际,骤然易帜,陷足污淖,岂不惜哉?六年来,本部为抗日而阵亡的数千英魂,在九泉之下,又能对此作何感想?无论背景如何艰难复杂,吴化文率部投敌,使为抗战而聚其麾下的四万多官兵蒙此奇耻大辱,能不责其罪孽深重?!
作者张允澄简介


我介绍一下允澄同志简历:张允澄,山东平阴人,父亲是老西北军将领,一九三五年我和他一起考入济南育英中学读书,他在校期间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担任过学生抗敌救国会干部。抗战开始后,我和他一起参加了吴化文的部队(后来听说他是***派到吴部做地下工作的),他入伍后当过吴化文的传令兵、卫生兵、医助、中尉副官,三八年夏天部队伤亡严重,兵员不济,他又主动要求下连当兵,从普通士兵干起,三九年又升了连长,我在他连里当排长。这年夏天鬼子大扫荡,他带着我们这个连掩护师主力转移后,留在内线打游击,打了不少仗,消灭了很多鬼子,他还带着我们偷袭了大汉奸陈三坎的司令部,大家都叫他张大胆。反扫荡结束后他升了营长,那时才十七八岁。四0年春天(这时我调到师部当参谋),沈鸿烈派他带部队去打八路军,他的枪走火(听说他故意的,是为了给八路军报警),没打成,沈鸿烈治了他的私通八路罪,撤了他的营长,很长时间以后他才又当了师部的特务营长,后来又当师部的军械处副处长,因为给八路军搞武器,军统又抓了他,吴化文和于怀安把他保出来,当了很短时间的参谋处副处长。我们都反对吴化文投敌,投敌之前,他找到我说,师长要当汉奸了,我不干了!我说我也不干了,就跑了,听说是他上了黄埔军校。四六年夏天我回到吴部时,他早就回来了,有人说他是中央派来的,吴化文就不相信他了,过了两三年才又重用他,当了师部副官处的副处长,吴化文能够起义,他是起了很大作用的。我和允澄同志相处十几年,对他的看法有两个:一个是他人品好,为人忠诚,也很清白,当连长当营长从不克扣军饷,还拿出自己的钱接济家庭贫寒的官兵。二个是这个人很有本事,打仗不光大胆,很有办法,处理事情很公平,大家都佩服他。只是不知他现在的情况,有知道的请告诉一声,我们这些在世的人都想念他。
吴化文在41年大扫荡中也坚持过啊。记得TG山东军区那帮人回忆有很多西北军和东北军一起反扫荡的,打得都很惨列。

后来这些当年在山东坚持的部队大多都跟了TG哦,战斗的友谊深厚。
吴化文还是识相的,济南战役最紧要的关头,战地起义背后捅了王耀武一刀。
吴吗这个人就是个墙头草,不过,眼力界还是有的,知道怎么压宝!连死的时间也正好!
卖掉王耀武,打进总统府

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