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资本自由行”背后的真命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5:13:04
http://www.chinanews.com/cj/2011/01-25/2809772.shtml

温州“资本自由行”背后的真命题
2011年01月25日 10:24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温州民间资本这些年以“鲶鱼”的形象,搅动了整个市场,成为中国民间资本的代表,它的一举一动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标识意义。如果仅仅从抑制民间资本无序流动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并没有理解这一金融创新政策出台的真正意义。




  ●为民间资本“泄洪”的背后,其实做的是经济转型升级这样一个大课题。在民营经济的发展上,温州一直是一个先行者。通过金融改革,如果能够把丰沛的民间资本引导好的话,那对于整个中国的民间资本的转型发展都将产生示范意义。

  ●主持人:本报记者 支玲琳

  ●嘉 宾:史晋川(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支玲琳:规模庞大的温州民间资本的流向,一直牵动着各方关注。近日,随着《温州市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方案》的颁布,温州民资又将首尝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这些年来,以温州为代表的国内民间资本,似乎总也摆不掉“炒作”“投机”等负面形象。如今境外“资本自由行”的开放,究竟能带来怎样的改变呢?

  史晋川:这其实在意料之中。我现在受托正在做的一个课题,就是关于温州区域性金融创新。除了温州个人境外投资的试点之外,今后可能还有一系列的举措将陆续推出,诸如温州地方金融机构的改革和发展,温州直接融资市场的建立健全(设立风投、产业基金),温州在利率市场化方面的率先改革,等等。目前所推出的“资本自由行”,只是先行先试的一个举措而已。

  温州民间资本这些年以“鲶鱼”的形象,搅动了整个市场,成为中国民间资本的代表,它的一举一动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标识意义。因此,这次放开个人境外直接投资会引发外界诸多关注和揣测,也在情理之中。但要知道,温州在上世纪80年代就是我国金融改革的实验区,也是中国民营经济的桥头重镇,如果仅仅从抑制民间资本的无序流动、怎么让民间资本“不干坏事”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我认为并没有理解这一金融创新政策出台的真正意义。

  支玲琳:那么政策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史晋川:要解读中国的民营经济、民间资本,温州是一个非常好的样本。通过梳理温州的经济发展、资本形态的变化,我们可以大致看出中国民间经济发展的三阶段。

  第一阶段,通过商业流通领域来形成资本原始积累。比如著名的桥头纽扣市场、“鸡毛换糖”、义乌小商品市场,这在改革开放初期是非常领先,也是非常典型的。

  第二阶段,通过商业流通领域完成原始积累后,将资本投入制造业:原本是卖纽扣的,现在去制造纽扣;原本是卖打火机的,现在去制造打火机,民间办厂如春潮涌动。这种从商业资本向产业资本的转变,成功实现了资本转换,也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现在我们所面临的,正是第三阶段。传统的制造业领域本身需要转型升级:要从传统制造业向国家新兴战略产业发展,从传统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从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提升。这种转型升级,仅仅靠大量分散的中小产业资本单打独斗很难完成。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就弃实业而去,转向了市场投机。一来,扰乱了市场秩序;二来,也令实体经济失血。据我们估计,温州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的投机性资本,大概有6000亿-8000亿元。这个时候,非常需要有新的融资平台、融资方式,将这些小的资本积聚成规模金融资本,再反馈回产业领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所以,无论是现在允许个人直接投资海外实业,还是接下来要推出一系列金融创新举措,要做的其实都是这样一件事:要让民间资本重归实业、回馈产业。

  另一方面,也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必然要求。要实现产业升级转型,仅仅靠自己的企业家、现有的资源,实在力有未逮。但通过以民引外、中外合璧,就能使我们的民间资本和国外的产业资本结合起来,使新的生产要素、新的产业升级途径,能够为我所用、所借鉴,使得以温州为代表的民营经济在新的开放格局中,形成产业的转型升级。我认为,为民间资本“泄洪”的背后,其实做的是经济转型升级这样一个大课题。

  支玲琳:尽管每人每年2亿美元的投资“上限”可谓尺度颇宽,但《温州市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方案》有非常明确的限制,即只准投资实业,不准炒股炒楼,从中可见政策之苦心。但问题是,经济人讲的是实际,最终影响资本流向的是投资回报率。有句话说,“投资如虎、地产似猪、主营像牛”。已经被炒房、炒煤“宠坏”胃口的民间游资,如何才能吸引它们重回“慢牛”的实业领域呢?

  史晋川:对于那部分民间游资来说,尽管过去获得了一定的收益,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日渐规范、宏观调控力度的日益加大,风险正在不断累积。比如温州“炒煤团”,经历了山西当地煤炭企业重组的风暴后,损失不小。按照单矿不低于90万吨、集团不低于300万吨的产能标准,几乎没有一家温州资本投资的煤矿达到这个规模,所以温州民资将近500亿-600亿元在山西的煤炭行业的投资,结果却成为被整顿、被整合、被兼并的对象。而在兼并过程中,在采矿权补偿、其他一些投资补偿方面也有一些分歧和意见。再如“炒房团”。过去温州资本在全国一二线城市分布非常广,但随着房产调控的风声日紧,房地投资的风险正在累加。尤其是如果想获得暴利,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再看海外投机,温州“炒房团”在迪拜楼市被套30多亿元,付出的学费不能说不惨重。可见,无论是资源性的煤炭行业,还是金融地产行业,以温州资本为代表的民间游资所面临的限制和投机风险正越来越大。这一切都表明,民间资本转型发展已经迫在眉睫。

  当然,对于这部分投机性较强的资本来说,单单靠允许海外直接投资,不可能完全扭转其中大部分资本的流向。而且,如果只是单纯的资本流出、单打独斗,其实也不会产生太多的实际价值。只有把“走出去”和国内的金融改革,新的融资方式、融资平台搭建联系起来,才能形成政策的合力,把目前热衷于做短期投机的资本集聚到新的融资平台上,再反馈到产业上来。

  要破题目前中国民间资本东奔西突、投机性强的问题,其实关键也就在这里。在民营经济的发展上,温州一直是一个先行者。通过金融改革,如果能够把丰沛的民间资本引导好的话,那对于整个中国的民间资本的转型发展都将产生示范意义。http://www.chinanews.com/cj/2011/01-25/2809772.shtml

温州“资本自由行”背后的真命题
2011年01月25日 10:24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温州民间资本这些年以“鲶鱼”的形象,搅动了整个市场,成为中国民间资本的代表,它的一举一动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标识意义。如果仅仅从抑制民间资本无序流动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并没有理解这一金融创新政策出台的真正意义。




  ●为民间资本“泄洪”的背后,其实做的是经济转型升级这样一个大课题。在民营经济的发展上,温州一直是一个先行者。通过金融改革,如果能够把丰沛的民间资本引导好的话,那对于整个中国的民间资本的转型发展都将产生示范意义。

  ●主持人:本报记者 支玲琳

  ●嘉 宾:史晋川(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支玲琳:规模庞大的温州民间资本的流向,一直牵动着各方关注。近日,随着《温州市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方案》的颁布,温州民资又将首尝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这些年来,以温州为代表的国内民间资本,似乎总也摆不掉“炒作”“投机”等负面形象。如今境外“资本自由行”的开放,究竟能带来怎样的改变呢?

  史晋川:这其实在意料之中。我现在受托正在做的一个课题,就是关于温州区域性金融创新。除了温州个人境外投资的试点之外,今后可能还有一系列的举措将陆续推出,诸如温州地方金融机构的改革和发展,温州直接融资市场的建立健全(设立风投、产业基金),温州在利率市场化方面的率先改革,等等。目前所推出的“资本自由行”,只是先行先试的一个举措而已。

  温州民间资本这些年以“鲶鱼”的形象,搅动了整个市场,成为中国民间资本的代表,它的一举一动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标识意义。因此,这次放开个人境外直接投资会引发外界诸多关注和揣测,也在情理之中。但要知道,温州在上世纪80年代就是我国金融改革的实验区,也是中国民营经济的桥头重镇,如果仅仅从抑制民间资本的无序流动、怎么让民间资本“不干坏事”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我认为并没有理解这一金融创新政策出台的真正意义。

  支玲琳:那么政策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史晋川:要解读中国的民营经济、民间资本,温州是一个非常好的样本。通过梳理温州的经济发展、资本形态的变化,我们可以大致看出中国民间经济发展的三阶段。

  第一阶段,通过商业流通领域来形成资本原始积累。比如著名的桥头纽扣市场、“鸡毛换糖”、义乌小商品市场,这在改革开放初期是非常领先,也是非常典型的。

  第二阶段,通过商业流通领域完成原始积累后,将资本投入制造业:原本是卖纽扣的,现在去制造纽扣;原本是卖打火机的,现在去制造打火机,民间办厂如春潮涌动。这种从商业资本向产业资本的转变,成功实现了资本转换,也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现在我们所面临的,正是第三阶段。传统的制造业领域本身需要转型升级:要从传统制造业向国家新兴战略产业发展,从传统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从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提升。这种转型升级,仅仅靠大量分散的中小产业资本单打独斗很难完成。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就弃实业而去,转向了市场投机。一来,扰乱了市场秩序;二来,也令实体经济失血。据我们估计,温州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的投机性资本,大概有6000亿-8000亿元。这个时候,非常需要有新的融资平台、融资方式,将这些小的资本积聚成规模金融资本,再反馈回产业领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所以,无论是现在允许个人直接投资海外实业,还是接下来要推出一系列金融创新举措,要做的其实都是这样一件事:要让民间资本重归实业、回馈产业。

  另一方面,也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必然要求。要实现产业升级转型,仅仅靠自己的企业家、现有的资源,实在力有未逮。但通过以民引外、中外合璧,就能使我们的民间资本和国外的产业资本结合起来,使新的生产要素、新的产业升级途径,能够为我所用、所借鉴,使得以温州为代表的民营经济在新的开放格局中,形成产业的转型升级。我认为,为民间资本“泄洪”的背后,其实做的是经济转型升级这样一个大课题。

  支玲琳:尽管每人每年2亿美元的投资“上限”可谓尺度颇宽,但《温州市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方案》有非常明确的限制,即只准投资实业,不准炒股炒楼,从中可见政策之苦心。但问题是,经济人讲的是实际,最终影响资本流向的是投资回报率。有句话说,“投资如虎、地产似猪、主营像牛”。已经被炒房、炒煤“宠坏”胃口的民间游资,如何才能吸引它们重回“慢牛”的实业领域呢?

  史晋川:对于那部分民间游资来说,尽管过去获得了一定的收益,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日渐规范、宏观调控力度的日益加大,风险正在不断累积。比如温州“炒煤团”,经历了山西当地煤炭企业重组的风暴后,损失不小。按照单矿不低于90万吨、集团不低于300万吨的产能标准,几乎没有一家温州资本投资的煤矿达到这个规模,所以温州民资将近500亿-600亿元在山西的煤炭行业的投资,结果却成为被整顿、被整合、被兼并的对象。而在兼并过程中,在采矿权补偿、其他一些投资补偿方面也有一些分歧和意见。再如“炒房团”。过去温州资本在全国一二线城市分布非常广,但随着房产调控的风声日紧,房地投资的风险正在累加。尤其是如果想获得暴利,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再看海外投机,温州“炒房团”在迪拜楼市被套30多亿元,付出的学费不能说不惨重。可见,无论是资源性的煤炭行业,还是金融地产行业,以温州资本为代表的民间游资所面临的限制和投机风险正越来越大。这一切都表明,民间资本转型发展已经迫在眉睫。

  当然,对于这部分投机性较强的资本来说,单单靠允许海外直接投资,不可能完全扭转其中大部分资本的流向。而且,如果只是单纯的资本流出、单打独斗,其实也不会产生太多的实际价值。只有把“走出去”和国内的金融改革,新的融资方式、融资平台搭建联系起来,才能形成政策的合力,把目前热衷于做短期投机的资本集聚到新的融资平台上,再反馈到产业上来。

  要破题目前中国民间资本东奔西突、投机性强的问题,其实关键也就在这里。在民营经济的发展上,温州一直是一个先行者。通过金融改革,如果能够把丰沛的民间资本引导好的话,那对于整个中国的民间资本的转型发展都将产生示范意义。
畸形的经济体。
流动的资本对促进社会财富增长有好处,太多的流动资本就喜忧参半了,国家应该把过剩的流动性固化在西部,以促进当地的基建和配套发展
温州除了炒房团,我不知道还有什么
温州资本,中国商人,反应出的是国家政策对中国企业的决定性影响
投资实业,最终的合作伙伴是地方政府;投资房产,合作伙伴也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爱不爱卖地,能不能离开土地财政?想明白这个问题,你也会去投机的。

况且那些夸下海口,五年GDP翻番的领导们,他们有耐性等你投资的实业见效么?
mobylee 发表于 2011-1-25 11:09


    有这个本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