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真空能,汽车尾气湮灭器——新科技革命?还是民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4 11:46:24


主贴转自龙空http://www.lkong.net/thread-353523-1-2.html
关于真空能的问题,我只听过一个卡西米尔效应,据说要借助纳米机械才有那么一点利用的可能。
而第一段里“汽车尾气湮灭器”看上去已经违背了质能守恒定律,第二段里的高教授说这个湮灭器把物质转化成了暗物质——听上去也不是很靠谱……人类到现在连暗物质是什么都搞不清楚,谈何转化?就算可以转化,可物质转化的能级,是一个小小的尾气处理盒能提供的吗?因此我是持怀疑态度的。
大家和谐讨论一下。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07/71/88/8_1.html
张裕光:汽车零排放,这个老人做到了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一个退休机关干部,一个七旬老人,成了刚刚落幕的广州车展上众多媒体追逐的热门人物。他之所以受人瞩目是因为一款他花心血研发的汽车新发明——集成动量交换器。他称,这是一种新的汽车尾气排放处理方式,运用该体系可以完全消除内燃机排出的废气,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汽车“零排放”。在环保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节能减排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多少国际汽车业巨头几十年攻克不了的难题真的就这样在一个中国老人手上迎刃而解?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又是什么原因让他如此执着?本报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一时冲动,踏上漫漫研究路
    在开始汽车排放研究前的张裕光曾经是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广州军区7215厂科技开发办主任,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环保研究工作,研究领域涉及数学、力学和化工,并致力于噪声废气污染处理新技术的研究,是一个多次获得国家及全军奖励的科技工作者。    1999年,退休在家的张老偶然从电视新闻中看到了北京车展的消息,汽车排放标准成为当年最热门的车界话题,福特推出的零排放汽车成为了最大的热门。
    “当时我没听清楚,还以为是美国车在内燃机不变的状况下实现了零排放,于是便想到自己20年前和同事一起搞出来的气室黑洞效应,一下子兴趣就上来了。美国人能做出来,我们中国人也能做到,而且要比美国人好。”带着新中国四五十年代出生人的执着,以及对自己“气体湮没”理论的自信(编者注:张裕光是气室黑洞效应发现人,该效应现已得到广泛承认并被写入大学流体力学课本,基本原理是气体在被压缩的过程中能量是不守恒的),当时对汽车还一窍不通的张裕光决定,要开始研究自己的零排放系统。说干就干,张裕光花300块钱托朋友买了一辆单位的报废车,在自己家里开始了研究。
    骑虎难下,卖房子建起实验室
    张裕光首先在理论实践上遇到了很大的挫折。“之前实验室气室黑洞理论研究用的是压缩机,而现在变成了内燃机,两者在应用原理上相差很大。”张裕光告诉记者,“本来是想两个月就把研究完成,现在看来当时想得太简单了。”    而接着,在研究过程中张裕光也发现福特的零排放车完全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样仍旧是汽油内燃机,而只是一辆电动车。这样一来张裕光俨然发觉自己要超越的目标和研究的东西完全是两回事,而自己的研究其实是没有前人成功经验可以借鉴的。
    面对前途茫茫的研究,此时的张裕光也只能自我解嘲告诉周围的人:“怪自己之前对汽车一窍不通,现在上了福特的当,骑在虎背上下不来了。”然而对自己理论的自信,让张裕光的内心依然对自己选择的研究充满了坚定,不过又一个更大更现实的困难摆在了张裕光眼前,如果要继续研究下去,哪来这么多资金?于是2002年,张裕光义无反顾地卖掉了自己的房子……

    几年苦干,柳暗花明梦成真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裕光埋头苦干了几年,集成动量交换器的研究也一步步地走向了正轨,2002年,申请了第一个专利,一年后又申请了第二个专利,到2005年底,张裕光终于大功告成!
    欣喜的张老拿着自己的“宝贝”开始四处去检测,效果惊人的好,不单废气没有了,还提高了内燃机的动力性和节油性。2005年5月,襄樊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集成动量交换器进行了“轻型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整车检测,其检测的结论报告为:原车上安装集成动量交换器后试验,样车的排气尾管出口处没有气体排出,试验过程中收集不到气体。
    同时,他所开发的集成动量交换器系统也开始吸引众多投资者的眼球,最终张老选择了一家生产汽车消声器的企业——明和(澳洲)集团进行合作,该企业的董事长孙先生尽全力投入资金协助张老开发应用该技术,目前该项目已得到广东和江苏相关部门的重视,据说,江苏方面已划出数百亩地,作为该项目的生产基地。
    “蹉跎数代绿色梦,梦圆龙归”,这是张裕光在广州车展记者招待会的背景板上题的标语,他把自己的集成动量交换器取名为“龙归”。他告诉记者,这句话代表了他成功后的心情,他的发明不但为汽车环保领域找到了一条捷径,而且证明了中国人完全能够做好,我们这些龙的传人一定要把“比不上外国”的思想观念转变过来。

    汽车环保,尚需更多检测和认可
    11月21日,由明昊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主持的“能量转换器研究成果信息发布会”在广州车展现场举行,会上,已经是明昊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张裕光向全国20多家新闻媒体的记者隆重推出了自己数年研究的心血——集成动量交换器。    张老解释说,能够把气体减少,关键是动量交换器所产生的真空,也就是张裕光提出的负能概念,当气体高速流入动量交换器时,就会产生负能,并同时湮灭部分气体,真空度越高,湮灭的气体就越多。
    目前全球对节能环保汽车的研究, 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对传统汽油机和柴油机进行节能环保改造;二是开发新能源汽车,比如混合动力、纯电动和氢燃料电池汽车。集成动量交换器出世的意义在于不需要对汽车本身做多少技术上的改进,而只需像现在汽车广泛使用的三元催化器那样来消除汽车排放的污染,而且非常高效、高寿命地达到“零排放”的效果。
    但是如此一项划时代的科技进步成果(目前已能做到排量在3.0以下的汽车上运用,而且这项技术推而广之,绝不仅限于汽车尾气的消除上,所有污染气体的排放处理上都可以运用),为什么从05年底到现在也不见推出市场,不见媒体宣传呢?(来参观的领导倒是不少)恐怕还是因为,不是这个产品不好,而是因为这个产品太好了,好到动了很多人的奶酪,试想,如果推出市场,原先的那些减排技术和产品还能卖给谁,原先那先自诩欧三欧四欧他妈的那些高价高级发动机还能卖那么好的价钱吗?即便是很多尚在研的电动力,氢动力等新能源技术也会受到它的挑战,因为他们最大的卖点——尾气零排放,居然被一个简单的便宜装置就抵消了,就好比如果有人发明了一个只要一万美元的小玩意儿,把它装在三代机上,这三代机立马达到了四代机的隐身标准,那结果只有一个,生产F-22、F-35的洛马公司会立马找个杀手把你连同这项技术人间蒸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M0MzA4MDg=.html/这里有对高歌的采访,怀疑这个是骗人的自己去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高歌

主题:专家聊未来航空动力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中航传媒、新浪网、CCTV7联合主办的新闻直播室节目。我们非常荣幸请到了北航高歌教授,他是我国著名的航空动力方面的专家。非常欢迎您的到来。

【高歌:】很高兴今天有机会跟新浪网的网友一起交流思想,交流吧,那就是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主持人:】高老师,我知道您最近一段的研究方向,我是从一本书中了解到的,《蓝星科技畅想》,我以前也是您的学生,当时教授给我们的是比较传统的航空理论,但是在书中我们看到了非常前沿的概念、理念,您是怎么想起写这本书的呢?

【高歌:】我感到二十一世纪的科技和二十世纪会有一个很大的变化,我觉得我们人类的科技正处在一个大的飞跃前夕,还不是前夜,而是黎明前,已经显现了曙光。这样的话,我们就必须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去迎接新曙光的出现。

这个思想上的准备,我觉得就是要基本概念,我们年轻时经常讲人生观、世界观,的确不错,在二十一世纪科技大飞跃的前夕,我们真得是需要从物质观、宇宙观,就是说从我们周边的一切环境基本观点上来检验我们的观点和过去有什么差别、有什么东西需要更动,有什么需要往前看,更符合物理的真实,更符合大自然。

【主持人:】我在书中看到了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也是从来没有想像出来的概念,暗物质、显物质、等离子体等等一些新的动力形式,这是已经成为定论了的东西吗?

【高歌:】没有成为定论,但是已经成为公认的二十一世纪世界科学主题。怎么说呢?我们过去认为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再加上看不见但是我们能够测试出来的,比如说空气、场,我们把场也看作一种物质,电场、磁场、引力场等等。这样的物质我们统统称之为可见的显物质。

那么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在基本的物质观上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这么说,就是在前沿科学的很多领域已经接触到这些问题了,但是我们的教科书没有跟上,我们学校的教材没有跟上,所以在课堂里你就听不到这样的内容,但是如果你上网或者查科技最前沿杂志,你会发现这些问题已经是非常非常的普遍,而且引人注目。

【主持人:】高老师大致给我们科普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好吗?

【高歌:】刚才我已经介绍了显物质的概念,实际上进入二十一世纪,心里已经发现我们的宇宙显物质只占4.4%,那就是说绝大多数的,95.6%的宇宙物质和能量,我们看不见、摸不着,这样的话我们就叫它暗物质、暗能量。那么暗物质、暗能量首先的特性就是跟光不反应,如果跟光反应我们就能够看到,但是它又存在,比如说暗物质总是吸附在各个星球的周围,形成一个暗的物质絮,像棉絮、柳絮一样,但是我们看不见它,但是它有质量,如果我们测量星球的质量的话就可以知道。

暗物质和暗能量我们知道它,但是它究竟是什么呢?在国际科技界里还是有很大争论的,总体而言,大家还是处在一个完全没有定论、无所适从的状态,就是不知道暗物质、暗能量是什么。前几年华裔美籍科学家丁肇中造了一个仪器,发射到太空中,就是想到外太空抓暗物质,当然那次试验由于仪器出现问题没有成功。

实际上人人都浸泡在暗物质的海洋里,那就是说我们周围除了空气、地球的磁场、引力场之外,还有暗物质充溢在我们周围,而且暗物质由于非常的小,可能它的尺度要比我们所熟知的电子尺度还要小11倍,这样小的物质它穿透我们的人体,或者穿透任何的显物质如入无人之境,所以尽管它在我们的周围,我们浸泡在暗物质的海洋里,但是它穿越我们的身体,我们人人都一无所知。就是这样的一种状态。

【主持人:】高教授我知道您以前是从事航空动力方面的专家,也是航空工程学方面的专家,这些好像跟基础物理、高能物理都是紧密相关的,那么您是怎么想到跨越学科或者是行业的界限,去研究那样的一个科学领域呢?

【高歌:】二十一世纪的科技有很多的变化,物质观发生了变化,真空观发生了变化。过去我们认为真空是什么都没有,但是现在我们认为真空是物质的凝聚态,李政道先生就认为真空是物质的凝聚态,而且认为真空里蕴含很大的能量,是一个能量海。这样在物理学的15个领域里,几乎遍布各个领域,都发现了真空能的存在,有了这样的观察现象或者是试验现象。这些物质观、真空观,还有宇宙观的改变,实际上这就是涉及到我们所有的人类自然科学,也包括了人文科学,因为整个的宇宙观、物质观都改变了,你的思想不跟上行吗?科学研究的方法、观点不跟上行吗?所以我关心了这些领域,作为科学来说,它基本的哲学思想,就是我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实际上各个学科都是一致的,有了这样的一个共同基础之后,现代科学从一个专业转到另外一个专业,如果以数理基础比较踏实的话,一般而言半年就可以转过去。很多年一生中可能在人生的不同科研阶段里,他会做不同的事情,会做不同的课题,甚至跨越出原来的专业,这就是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在各个学科是一致的,所以转过去并不难。

【主持人:】您刚才谈到真空能或者是暗物质,我们了解到了这样一个前沿理论,我们能够从这个理论中得到什么实际的,通俗来说就是好处吧?

【高歌:】意义是重大的。现代科技如果从牛顿算起,到现在是400多年了,现代科技研究了宇宙物质的4.4%,那大头还没有研究呢,如果我们去研究那个大头的话,如果我们对它有所理解和掌握,我们把它作为一种材料,或者是一种能源提取出落,那么人类的科技就会进入更新的纪元。我说新纪元,我个人认为人类的科技、人类和动物有所区别,第一个区别就是我们会使用火,火是人类原初的动力。然后就是蒸汽机了,因为蒸汽机,人有了自然界的动力,来代替人的体力。从蒸汽机到现在,动力发展很快,信息技术发展也很快,但是我认为,整个的这些都是属于机械力来代替人力,是这样的一个纪元。如果我们再进入暗物质、暗能量的研究领域、研究新时代,就是人类文明的第三个纪元。

【主持人:】您认为这个纪元应该怎么命名呢?

【高歌:】首先真空里存在着暗物质和暗能量,暗能量太吸引人了,我们现在只知道利用化石燃料和核能,当然还有更低级的烧木材,更高级的能源有没有可能存在呢?我们回忆一下李政道先生说的一句话,他说真空是能量海,存储着无穷无尽的能量,这对我们难道没有吸引力呢?如果这个能量能够提出来,为人类所使用,人类就可以摆脱现在的能源危机了,石油就不可能再涨到147美元一桶,有可能跌到10美元以下,像七十年代只有2美元一桶。

【主持人:】就您所了解的,有没有已经成熟或者攻克的技术,把真空能提取出来,以供人类使用?

【高歌:】我们谈真空能,首先要打破一个传统的概念。传统的概念认为真空是什么都没有,一个密封的容器把空气抽干净,这就是真空,真空里怎么有能量呢?如果我们用经典的观点来看待的话,可能很不容易理解。但是实际上2001年在英国举行了一个场推进国际会议,在这个会议上美国科学家提出来,真空能的提取和利用,使得二十一世纪有可能变成真空能的世界,而二十世纪我们知道最先进的能源技术是核能,所以说二十世纪是核能世纪,二十一世纪是真空能的世纪,那就是要从真空中提取能量,为人类使用。

那么在当时,2001年以真空能为主要议题的场推进国际会议上,就已经提出来五年之内就有可能造出真空能发动机,从2001年计算起到06年,恰好是五年的时间,做出来了没有呢?真的是做出来了。在这个方面首屈一指的是匈牙利的科学家,他们在2006年8月对世界公布,他们第一台真空能发动机开始发电了,他们邀请了美国的几位物理学专家,都是非常世界知名的物理学权威了,去非常仔细的考察了他们的装置,每一位专家还签署了法律文件,这些法律文件都已经在网上公布了,为什么呢?就是要打消人类把他们看作伪科学,或者是不相信的疑虑。

到了06年12月份,南非研制成功了300千瓦的真空能发电机,后来德国人反应很快,就把这台装置连专利一起购买了,在去年,也就是2007年把南非研制成功的这一台真空能发电装置在慕尼黑展览,展览的目的也是想告诉世人,新的能源曙光已经出现了,大家应该关注真空能。如果你把“真空能”打到谷歌网上,会得到三千多万条目,这在科学名词里,我个人认为没有一个个人名词可以有三千多万条的科目,说明这个因此课题在全世界受到科技人士的关注。

【主持人:】就是说世界各地都在做这个方面的研究?

【高歌:】对。当然如果你不看书不看报的话,可能会怀疑真空能是什么,真空里什么都没有,哪儿会有能量呢?实际上现在物质观和宇宙观结合起来,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真空实际上是一切物理现象的基础,我们整个的物质基础就是从一个真空态、信息态的宇宙演变过来的,我们的来源、我们的一切都来自于真空,那就是说我们的一切物理现象都和真空发生反应,里面都有真空的参与。从这个认识出发,那就是说我们物理学上的很多传统的规律、经典的规律,二十一世纪量子力学等等所得出来的结论,整个物理学的领域在二十一世纪要经受新的考验,去伪存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人类的科技水平会有一个巨大的飞跃,这个飞跃就是从已机械自然力代替人力,而跃居到更高的自由王国,就是我认为人类文明的第三个新纪元。

【主持人:】据您了解,现在中国从事这方面研究的科学家有多少呢?

【高歌:】相对比较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江兴流教授是一个著名的理论物理学教授,曾经在欧洲工作很多年,非常有经验的理论物理学家,他在真空能方面的研究,可以说在我们国家是最早的,而且他也是大声的疾呼,写了很多的文章,一方面在进行研究,一方面也是向国人推荐真空能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也做了科普工作。另外一个方面,像我们在国外的一些卓有成就的华裔科学家,像是丁肇中、李政道,特别应该提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李政道先生,他每次回国都大声疾呼要抓住这个难得的契机,研究暗物质、暗能量和真空能,据我所知李政道先生现在研究的主题就是真空能。李政道先生05年在清华大学做过长篇报告,他也会人民大会堂做过长篇报告,他可以说是华裔科学家为了唤起中华民族的觉醒,这个觉醒是科技方面的觉醒,因为这个新的领域开始研究之后,我们世界各个科技大国、各个民族,实际上是处于同一条起跑线,如果我们抓住了这个契机,我们就有可能赶上去,甚至是走在前列。如果我们再按照过去的思想,什么都是等着西方人研究好了,我们跟着西方人的研究潮流在后面跟踪、仿制、测绘,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的落后是无可置疑的。

我感觉到中华民族的,包括海外杰出的学者,都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呼吁我们中国的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学生们注意这个事情,要关心这个事情,对这个事情有所了解、有所钻研。

【主持人:】有没有这方面的教材呢?

【高歌:】基本上没有,还没有纳入到我们的教科书,但是国外有一些比较系统的文献,因为这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对真空能的研究,要说起来在真空中存在能量,最早是由交流电机和无线电发明人泰斯勒发明的,他说多少代之后人类将不再需要传输电能了,在宇宙空间里处处存在着能量,这些能量可以驱动我们的机器,他说的这个能量就是真空能,可以认为人类真空能倡导的鼻祖就是泰斯勒。后来在相对论的研究中,爱因斯坦的宇宙方程里实际上也是一个真空能的概念,但是对真空能究竟是什么,在物理试验中究竟怎么做出来,这是最近几年的事了,而且取得了各种各样的成果,也是最近几年的事情,这些成果有时是非常让人感到惊讶的。我举一个例子,我刚才说到了匈牙利、南非的科学家都在这个领域发出电了,中国的科学家也有做出来,但是还没有被广泛的宣传,还没有被社会舆论完全的接受。

有一个老先生张裕光,今年73岁,广州人,在广东工作,是部队的一个退休科技工作者。他在二十多年前做了一些超音速管道的试验,他就发现或者是一种感觉吧,进去的气量多、出来的气量少。2000年的时候,他看到了美国的汽车公司要研究零排放排气管,他说,哦,当年我发现的试验现象,进去的气多、出来的气少,我把我的装置串联成一串,岂不是可以达到零排放了吗?所以他一投钻入研究零排放,研究几年之后,在他的装置显示出极好苗头时,他才知道美国的宣传使他受骗上当了,原来美国是搞出的电动汽车,电动汽车还排什么气啊?就是这样的巧合错误,使他成为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发明家。2003年他已经试验成功汽车发动机的排气管进去的气五六百度的高温,三四个甚至四五个的压力,到了出气口,一丝一毫的气不出来,2003年就已经初步研制成功,他申报了专利,去年11月份在广州的汽车展上他展出了零排放排气管,外国人围着汽车转了不知道多少圈,最后到车底下看,是不是还有气从车底下漏出来,他排气口只有五六毫米大,但是进去口是五六十厘米,是滚烫的,出气口是冷的,绝对的没有任何气体从排气管渗漏出来,或者到其他地方去了。这绝对是伟大的发明,因为他已经把排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全部拆分了,变成了无害的暗物质,从排气管渗透出来,而且暗物质一旦渗透出来,就不可能再返回去,形成原来有毒有害的气体,实际上他不仅把有害的气体采访了,把不参加燃烧的氮气,空气里有79%的氮气,连氮气都给干掉了,都变成了暗物质,谁干的这个事?就是真空能。大家可能不相信真空能有这么大的力量,但是实际上真空里蕴含的能量非常之大,有国外的科学家计算过,他们当时同量子力学的观点来进行计算,说是一立方厘米里蕴含着10的95次方克的能量。现在说一立方厘米就是这么大的一个空气里,蕴着10的95次方克的能量,这简直比天文数字还天文数字了,大的不得了。我们姑且不论证这个计算准还是不准,但是有一点我们知道,真空里的确是蕴藏着海量的能量,如果可以取出来的话,就可以造福人类了。

张裕光先生研究的这个东西,气体高速进去,比如说达到马赫素5或者是10,然后在周边产生了很小很小的涡旋,这些涡旋的旋转速度可以达到几十万转、上百万转,这样的话涡心的中心就产生很大的真空流,漩涡中心的压力更加低了。在这么高真空度的情况下,真空能放出来,把周围围着转的气体分子拆分了,从显物质拆分为暗物质,渗透出来。有人可能就担心了,即便拆分了,出来了之后还会再回去,甚至有一些搞物理学的很高权威人士也这样说,但是他们不知道出来的暗物质是绝对不可能再返回变成质子、中子,再成为原来的气体分子,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极高的温度、极大的压力、极强的旋转,也就是满足这三个条件,在宇宙中仅有4.4%形成了中子、电子,也就是现在的正物质世界。形成中子、电子的环境条件太苛刻了,现在排气管出来的暗物质,是处于室温,一个大气压,在这样的环境下绝对不可能重新形成质子、中子。我们人人浸泡在暗物质海洋中,暗物质在我们身体中穿来穿去,对我们不仅无害,而且有益。据驾驶过这种车的驾驶员告诉我们,他们坐在这个驾驶室里,一旦开起发动机,他们就觉得到了一个最好的环境里,精神抖擞,用广东的话来说就是特别的爽,因为它处在暗物质的气场里,中医说气场,我想这个气场就是暗物质场了,当然还有待与研究。

张裕光先生在73岁时还发明了这样的东西,当然我不是说他完成了全部的工作,理论还没有解释,当然我刚才说的还不是定论,需要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定论,但是如果不做研究的话,永远不会获得任何的定论,也不会获得任何的进展。

【主持人:】您刚才谈到了一些宏观的事情,也就是说我们利用这些能量,能不能使用到航空发动机上呢,如果可以利用这个原理,那么航空发动机可以做成什么形式?

【高歌:】我们处于航空涡轮发动机的时代,涡轮发动机1939年英国剑桥大学造出来,到现在已经走过了接近80年的历史。有人估计,到本世纪的中叶,也就是2050年,基本上还是涡轮发动机的时代,这个话有可能是对的,但是也有可能是被突破。因为在1939年,甚至是1940年代的时候,荷载发动机几乎使用在所有人类的动力场合下,没有想到仅仅是十年功夫,荷载发动机就退出历史舞台,涡轮发动机就登台,速度非常快。取代涡轮发动机,我想可能也是以同样的方式登场,那就是新能源的动力装置。当然现在谈具体是哪一种新型航空动力系统登场还为时过早,但是我深信随着新能源、新动力的涌现,航空涡轮发动机不会是永做霸主,它要退出霸主的地位。

【主持人:】可能不仅是在航空发动机领域会有一次历史性的变革,在像交通工具等发动机也会产生变化,是吗?

【高歌:】新的宇宙观、新的物质观、真空观等观念的涌现,就有可能引导二十一世纪的科技走到一个全新的领域里,我们知道从八十年代开始,科技的领头羊是生物、信息、材料,二十一世纪科技的领头羊肯定是能源动力,因为人类已经感到了能源匮乏的窘迫了。这次全球金融海啸一方面跟美国的次贷危机、金融管理混乱有关系,以及处理不好虚拟经济有关系,实际上跟能源价格失控,到了一个不堪想像的地步,所以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了金融海啸。既然人类受到了这样的一种压力,我们的科学势必更多把自己的研究方向倾向于新能源的研究,这方面我是非常乐观的,我根本不会想像说到2050年才解决人类的能源问题,实际上很可能短则五年、长则十年,新能源的涌现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当然不会马上取代涡轮发动机,但是新的动力机组的出现被大家公认,我认为是在五年、十年时间内就会成为现实,这个时间是很快的。

【主持人:】有了新型航空发动机,我们可以预见会不会有一些崭新的技术飞行线?

【高歌:】是的。我们现在的航空飞机都是大气层飞行器,是吸气发动机,这些发动机还可以提高,再上一个层次,但是其中有一些热力学的基础已经基本定型,我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基础科学基本定型的情况下,还会有发展、还会有突破,但是不会有天翻地覆的突破,如果说有什么天翻地覆的突破,那就是以新能源代表的新型动力,美国已经把反物质发动机列为我们的三大科研绝密之一了。

真空能发动机也有可能在今后几十年里登上历史的舞台,真空能发动机的出现就会出现泰斯勒所说的,他说在我们的周围空间任何一点都有真空能,取出这些能量就可以运行我们的机器。这方面的研究绝对不是永动机的研究,因为永动机有两大类了,第一类永动机是说不用能源,我们使用了新的能源,因此它不是第一类永动机。第二类永动机说是热机的效果不能超过卡耐循环,但是不管怎么样,很多新能源构成的动力装置,可能压根儿就不是热机,根本也不受热力学的约束。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完全有可能研究出新能源。我记得李政道先生2002年来中国演讲的时候就说到,二十一世纪人类在宇宙学方面有三大难题,第一个难题就是宇宙对成破缺究竟是怎样造成的,第二个难题是暗物质、暗能量是什么,第三个难题是类星体的能源是什么,目前我们的探测手段已经看到在一百万左右的类星体,它发出的能量是太阳能的一万万亿倍,太阳能能量是核聚变,已经是人类知道的最大的能量释放形式了,那就是氢弹爆炸嘛。那么类星体发出的能量是太阳能源的一万万亿倍,那么类星体的性质是什么,它是什么反应。我们人类现在的科技知识还是很浅的,我们现代科技就只有400年,如果加上人类的文明史也就是五六千年吧,也就是这么长的时间,那就是说我们的科技,我们理解了科技、掌握了自然、运用自然规律,来为人类谋福利,这种科技手段也仅仅是四百年,四百年在宇宙长河里算什么,只是短短的一瞬间。随着时间的延续,人类的科技会更多的发展,能源问题一定会解决的,悲观主义是绝对没有道理的。

【主持人:】现在我们还并不完全掌握这些新的物质结构的原理或者是提取能源的原理,我们可以做出一些装置可以把这些能源用于我们的工具,那么怎么解释这种现象呢?

【高歌:】人类的科技也是一步步在进展的,我刚才说了火是人类原初的动力,蒸汽机、内燃机、核反应机、涡轮发动机等等,能源是人类发展的第一因素,因为没有能源我们一切都停止了。实际上对能源的利用也是伴随着我们对宇宙认识的加深,伴随着我们对基本粒子、微观粒子认识的加深从而进展的,我们对宇宙认识的越广阔,对微观粒子认识的越微观,就是我们知道了更小层次的物质粒子之后,我们对能量的利用就要更上一层楼。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人类在将来如果是知道了类星体的能量是来自一种什么样的物理现象之后,你还愁能量缺吗?用不着到那个地步。真空能的研究,以及和它相关领域的研究,都有可能使二十一世纪的地球人摆脱能源危机,进入能量利用的自由王国。

【主持人:】如果希望在航空动力方面做出突破的话,主攻的方向,或者未来我们应该分出相当的力量来研究暗物质或者是真空能吗?

【高歌:】事情是这样的。如果你跟踪、仿制、测绘的话不需要很深的技术,只需要测绘的技术、只需要跟踪的技术,可以减少很多的风险。但是如果你不肯探索新问题、新原理,我说的原理是基础理论,包括应用基础,我们国家航空领域里绝大多数的人处在应用研究的范围内,有少部分的人搞应用基础研究,几乎没有人从事物理学的基础理论的研究。这样的话,我觉得就不能做到根深叶茂,因为只有在基础理论里突破,才有可能获得飞行技术的重大突破,这个事情我觉得在现在科技先进的大国里,他们的认识比我们强,就是基础必须投入人去做,否则我们永远是跟随者,而不是一个创新者。

【主持人:】《蓝星的科技畅想》,我看过之后我觉得您是用科幻小说的形式来写的书,您是怎么考虑的呢?

【高歌:】科学著作现在已经形成了一种模式,就是你提出论点,做试验,最后试验数据归纳,证实你的理论或者你的猜想是正确的,这样就完成了一篇标准的科技论文。但是这是一般而言,如果说你要搞一些全新的探索,你就必须要有新思想,新思想里包括了严肃的科学探索、分析,收集信息进行深刻的分析,探索新的原理,但是在这之前更重要的一步,就是你要长上幻想的翅膀,爱因斯坦说过没有幻想的民族就是没有希望的民族,科学需要有幻想。实际上我们看了很多关于天体物理、基本粒子的很多书之后,我才发现在这么严肃的科学领域里,也是充满了幻想的,各种理论模式五花八门的,这些理论方式的创始人都很有思想,与其说是思想,不如说很有幻想,因为只有有了幻想,你才会有新的思想概念引入,当然你去掉了一些虚幻的成分、不切实的成分,留下一些真实的宝贵思想,沿着这条路探索。如果有了新思想、新幻想,也有了新的概念,但是个人的能力不能验证全部的过程,我需要和科技的同仁们向全世界的科学家们,还有青少年朋友们、科技爱好者,分担我的这些新思想,里面有幻想的成分,也有严肃的科学思考,但是我个人的能力,我的生命,都不允许去完成全部的验证工作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觉得我把我的想法,对各种问题的想法都写出来,与大家共享,大家在研究工作中去掉它的糟粕、保留它的精华,这也是对科学研究的一种贡献。从这个角度上,我最后决定我把对很广阔领域的从天体物理、粒子物理、热机基础理论、暗物质、暗能量等等,还有新型发动机,包括反重力发动机、反物质发动机,还有气象、地震预报等等,五花八门,凡是我想过的东西,有些新的想法都写出来,与其写成严肃、呆板的枯燥无味的科学专著,不如写出一本为各个阶层、科技爱好者、科技工作者、学生以及青少年都可以雅俗共赏的书吧。我有一个理念,那就是在科学面前众人平等,如果你对科学有想法的话都可以去做研究,你是大科学家可以研究高深的课题,如果你是普通的工人、农民,也可以研究在你的生活、工作实践中发现的小问题,人人都可以有所前进,因为人就是有创造的思维能力,这种思维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人人平等,都有这样的能力,所以每一个人在科学面前都是平等的,我抱着这样的理念就想写这样一本书,让科技工作者看了也能够获得收益,让清少年、科技爱好者看了也能够得到收益。如果得不到科技方面的启发,起码鼓舞他们的科技热情,如果能够鼓舞他们对科学的热爱,鼓舞他们对未来更丰富的现象,我希望他们青出於蓝胜於蓝。

【主持人:】高教授经常把您的一些研究心得、想法和广大学生进行交流,现在我们面对的是互联网的成千上万的观众,您对网友可以说几句话吗?

【高歌:】世界伟大的科学家里有很多人没有上过大学,他们是普通的工人、农民在生产实践中发现新现象,作出了伟大的贡献,这样的人层出不穷,历来如此。有机会或者幸运受到大学教育的人,毕业之后有机会能够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毕竟都还是少数,大多数的人必须从事社会各个方面的工作。中国人有一句话,行行出状元,我们不仅在科技方面行行出状元,在其他方面,社会服务工作、基本生活物质的生产方面、文化娱乐方面,可以说人类社会活动的一切方面都可以有所作为,那就是人不管你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你的命运给你安排了什么样的工作,你都有能力、有权利、有机会、有希望在你的工作范围内,或者是在你业余爱好的范围内有所作为。这些作为正是千千万万的人集体的努力,创造了现代文明,也正是千千万万的打工仔、打工妹,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我们的经管人员,我们的领导人,就是一切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热爱我们祖国的人的共同努力,才在这二三十年里使中国经济有了一个大的腾飞,所以我对镜头前的网友们说,你们都要努力,为了中国、为了国家的强大,努力、努力、再努力,不管干什么都可以有所作为。

【主持人:】谢谢高老师接受我们的采访

主贴转自龙空http://www.lkong.net/thread-353523-1-2.html
关于真空能的问题,我只听过一个卡西米尔效应,据说要借助纳米机械才有那么一点利用的可能。
而第一段里“汽车尾气湮灭器”看上去已经违背了质能守恒定律,第二段里的高教授说这个湮灭器把物质转化成了暗物质——听上去也不是很靠谱……人类到现在连暗物质是什么都搞不清楚,谈何转化?就算可以转化,可物质转化的能级,是一个小小的尾气处理盒能提供的吗?因此我是持怀疑态度的。
大家和谐讨论一下。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07/71/88/8_1.html
张裕光:汽车零排放,这个老人做到了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一个退休机关干部,一个七旬老人,成了刚刚落幕的广州车展上众多媒体追逐的热门人物。他之所以受人瞩目是因为一款他花心血研发的汽车新发明——集成动量交换器。他称,这是一种新的汽车尾气排放处理方式,运用该体系可以完全消除内燃机排出的废气,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汽车“零排放”。在环保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节能减排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多少国际汽车业巨头几十年攻克不了的难题真的就这样在一个中国老人手上迎刃而解?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又是什么原因让他如此执着?本报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一时冲动,踏上漫漫研究路
    在开始汽车排放研究前的张裕光曾经是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广州军区7215厂科技开发办主任,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环保研究工作,研究领域涉及数学、力学和化工,并致力于噪声废气污染处理新技术的研究,是一个多次获得国家及全军奖励的科技工作者。    1999年,退休在家的张老偶然从电视新闻中看到了北京车展的消息,汽车排放标准成为当年最热门的车界话题,福特推出的零排放汽车成为了最大的热门。
    “当时我没听清楚,还以为是美国车在内燃机不变的状况下实现了零排放,于是便想到自己20年前和同事一起搞出来的气室黑洞效应,一下子兴趣就上来了。美国人能做出来,我们中国人也能做到,而且要比美国人好。”带着新中国四五十年代出生人的执着,以及对自己“气体湮没”理论的自信(编者注:张裕光是气室黑洞效应发现人,该效应现已得到广泛承认并被写入大学流体力学课本,基本原理是气体在被压缩的过程中能量是不守恒的),当时对汽车还一窍不通的张裕光决定,要开始研究自己的零排放系统。说干就干,张裕光花300块钱托朋友买了一辆单位的报废车,在自己家里开始了研究。
    骑虎难下,卖房子建起实验室
    张裕光首先在理论实践上遇到了很大的挫折。“之前实验室气室黑洞理论研究用的是压缩机,而现在变成了内燃机,两者在应用原理上相差很大。”张裕光告诉记者,“本来是想两个月就把研究完成,现在看来当时想得太简单了。”    而接着,在研究过程中张裕光也发现福特的零排放车完全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样仍旧是汽油内燃机,而只是一辆电动车。这样一来张裕光俨然发觉自己要超越的目标和研究的东西完全是两回事,而自己的研究其实是没有前人成功经验可以借鉴的。
    面对前途茫茫的研究,此时的张裕光也只能自我解嘲告诉周围的人:“怪自己之前对汽车一窍不通,现在上了福特的当,骑在虎背上下不来了。”然而对自己理论的自信,让张裕光的内心依然对自己选择的研究充满了坚定,不过又一个更大更现实的困难摆在了张裕光眼前,如果要继续研究下去,哪来这么多资金?于是2002年,张裕光义无反顾地卖掉了自己的房子……

    几年苦干,柳暗花明梦成真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裕光埋头苦干了几年,集成动量交换器的研究也一步步地走向了正轨,2002年,申请了第一个专利,一年后又申请了第二个专利,到2005年底,张裕光终于大功告成!
    欣喜的张老拿着自己的“宝贝”开始四处去检测,效果惊人的好,不单废气没有了,还提高了内燃机的动力性和节油性。2005年5月,襄樊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集成动量交换器进行了“轻型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整车检测,其检测的结论报告为:原车上安装集成动量交换器后试验,样车的排气尾管出口处没有气体排出,试验过程中收集不到气体。
    同时,他所开发的集成动量交换器系统也开始吸引众多投资者的眼球,最终张老选择了一家生产汽车消声器的企业——明和(澳洲)集团进行合作,该企业的董事长孙先生尽全力投入资金协助张老开发应用该技术,目前该项目已得到广东和江苏相关部门的重视,据说,江苏方面已划出数百亩地,作为该项目的生产基地。
    “蹉跎数代绿色梦,梦圆龙归”,这是张裕光在广州车展记者招待会的背景板上题的标语,他把自己的集成动量交换器取名为“龙归”。他告诉记者,这句话代表了他成功后的心情,他的发明不但为汽车环保领域找到了一条捷径,而且证明了中国人完全能够做好,我们这些龙的传人一定要把“比不上外国”的思想观念转变过来。

    汽车环保,尚需更多检测和认可
    11月21日,由明昊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主持的“能量转换器研究成果信息发布会”在广州车展现场举行,会上,已经是明昊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张裕光向全国20多家新闻媒体的记者隆重推出了自己数年研究的心血——集成动量交换器。    张老解释说,能够把气体减少,关键是动量交换器所产生的真空,也就是张裕光提出的负能概念,当气体高速流入动量交换器时,就会产生负能,并同时湮灭部分气体,真空度越高,湮灭的气体就越多。
    目前全球对节能环保汽车的研究, 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对传统汽油机和柴油机进行节能环保改造;二是开发新能源汽车,比如混合动力、纯电动和氢燃料电池汽车。集成动量交换器出世的意义在于不需要对汽车本身做多少技术上的改进,而只需像现在汽车广泛使用的三元催化器那样来消除汽车排放的污染,而且非常高效、高寿命地达到“零排放”的效果。
    但是如此一项划时代的科技进步成果(目前已能做到排量在3.0以下的汽车上运用,而且这项技术推而广之,绝不仅限于汽车尾气的消除上,所有污染气体的排放处理上都可以运用),为什么从05年底到现在也不见推出市场,不见媒体宣传呢?(来参观的领导倒是不少)恐怕还是因为,不是这个产品不好,而是因为这个产品太好了,好到动了很多人的奶酪,试想,如果推出市场,原先的那些减排技术和产品还能卖给谁,原先那先自诩欧三欧四欧他妈的那些高价高级发动机还能卖那么好的价钱吗?即便是很多尚在研的电动力,氢动力等新能源技术也会受到它的挑战,因为他们最大的卖点——尾气零排放,居然被一个简单的便宜装置就抵消了,就好比如果有人发明了一个只要一万美元的小玩意儿,把它装在三代机上,这三代机立马达到了四代机的隐身标准,那结果只有一个,生产F-22、F-35的洛马公司会立马找个杀手把你连同这项技术人间蒸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M0MzA4MDg=.html/这里有对高歌的采访,怀疑这个是骗人的自己去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高歌

主题:专家聊未来航空动力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中航传媒、新浪网、CCTV7联合主办的新闻直播室节目。我们非常荣幸请到了北航高歌教授,他是我国著名的航空动力方面的专家。非常欢迎您的到来。

【高歌:】很高兴今天有机会跟新浪网的网友一起交流思想,交流吧,那就是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主持人:】高老师,我知道您最近一段的研究方向,我是从一本书中了解到的,《蓝星科技畅想》,我以前也是您的学生,当时教授给我们的是比较传统的航空理论,但是在书中我们看到了非常前沿的概念、理念,您是怎么想起写这本书的呢?

【高歌:】我感到二十一世纪的科技和二十世纪会有一个很大的变化,我觉得我们人类的科技正处在一个大的飞跃前夕,还不是前夜,而是黎明前,已经显现了曙光。这样的话,我们就必须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去迎接新曙光的出现。

这个思想上的准备,我觉得就是要基本概念,我们年轻时经常讲人生观、世界观,的确不错,在二十一世纪科技大飞跃的前夕,我们真得是需要从物质观、宇宙观,就是说从我们周边的一切环境基本观点上来检验我们的观点和过去有什么差别、有什么东西需要更动,有什么需要往前看,更符合物理的真实,更符合大自然。

【主持人:】我在书中看到了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也是从来没有想像出来的概念,暗物质、显物质、等离子体等等一些新的动力形式,这是已经成为定论了的东西吗?

【高歌:】没有成为定论,但是已经成为公认的二十一世纪世界科学主题。怎么说呢?我们过去认为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再加上看不见但是我们能够测试出来的,比如说空气、场,我们把场也看作一种物质,电场、磁场、引力场等等。这样的物质我们统统称之为可见的显物质。

那么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在基本的物质观上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这么说,就是在前沿科学的很多领域已经接触到这些问题了,但是我们的教科书没有跟上,我们学校的教材没有跟上,所以在课堂里你就听不到这样的内容,但是如果你上网或者查科技最前沿杂志,你会发现这些问题已经是非常非常的普遍,而且引人注目。

【主持人:】高老师大致给我们科普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好吗?

【高歌:】刚才我已经介绍了显物质的概念,实际上进入二十一世纪,心里已经发现我们的宇宙显物质只占4.4%,那就是说绝大多数的,95.6%的宇宙物质和能量,我们看不见、摸不着,这样的话我们就叫它暗物质、暗能量。那么暗物质、暗能量首先的特性就是跟光不反应,如果跟光反应我们就能够看到,但是它又存在,比如说暗物质总是吸附在各个星球的周围,形成一个暗的物质絮,像棉絮、柳絮一样,但是我们看不见它,但是它有质量,如果我们测量星球的质量的话就可以知道。

暗物质和暗能量我们知道它,但是它究竟是什么呢?在国际科技界里还是有很大争论的,总体而言,大家还是处在一个完全没有定论、无所适从的状态,就是不知道暗物质、暗能量是什么。前几年华裔美籍科学家丁肇中造了一个仪器,发射到太空中,就是想到外太空抓暗物质,当然那次试验由于仪器出现问题没有成功。

实际上人人都浸泡在暗物质的海洋里,那就是说我们周围除了空气、地球的磁场、引力场之外,还有暗物质充溢在我们周围,而且暗物质由于非常的小,可能它的尺度要比我们所熟知的电子尺度还要小11倍,这样小的物质它穿透我们的人体,或者穿透任何的显物质如入无人之境,所以尽管它在我们的周围,我们浸泡在暗物质的海洋里,但是它穿越我们的身体,我们人人都一无所知。就是这样的一种状态。

【主持人:】高教授我知道您以前是从事航空动力方面的专家,也是航空工程学方面的专家,这些好像跟基础物理、高能物理都是紧密相关的,那么您是怎么想到跨越学科或者是行业的界限,去研究那样的一个科学领域呢?

【高歌:】二十一世纪的科技有很多的变化,物质观发生了变化,真空观发生了变化。过去我们认为真空是什么都没有,但是现在我们认为真空是物质的凝聚态,李政道先生就认为真空是物质的凝聚态,而且认为真空里蕴含很大的能量,是一个能量海。这样在物理学的15个领域里,几乎遍布各个领域,都发现了真空能的存在,有了这样的观察现象或者是试验现象。这些物质观、真空观,还有宇宙观的改变,实际上这就是涉及到我们所有的人类自然科学,也包括了人文科学,因为整个的宇宙观、物质观都改变了,你的思想不跟上行吗?科学研究的方法、观点不跟上行吗?所以我关心了这些领域,作为科学来说,它基本的哲学思想,就是我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实际上各个学科都是一致的,有了这样的一个共同基础之后,现代科学从一个专业转到另外一个专业,如果以数理基础比较踏实的话,一般而言半年就可以转过去。很多年一生中可能在人生的不同科研阶段里,他会做不同的事情,会做不同的课题,甚至跨越出原来的专业,这就是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在各个学科是一致的,所以转过去并不难。

【主持人:】您刚才谈到真空能或者是暗物质,我们了解到了这样一个前沿理论,我们能够从这个理论中得到什么实际的,通俗来说就是好处吧?

【高歌:】意义是重大的。现代科技如果从牛顿算起,到现在是400多年了,现代科技研究了宇宙物质的4.4%,那大头还没有研究呢,如果我们去研究那个大头的话,如果我们对它有所理解和掌握,我们把它作为一种材料,或者是一种能源提取出落,那么人类的科技就会进入更新的纪元。我说新纪元,我个人认为人类的科技、人类和动物有所区别,第一个区别就是我们会使用火,火是人类原初的动力。然后就是蒸汽机了,因为蒸汽机,人有了自然界的动力,来代替人的体力。从蒸汽机到现在,动力发展很快,信息技术发展也很快,但是我认为,整个的这些都是属于机械力来代替人力,是这样的一个纪元。如果我们再进入暗物质、暗能量的研究领域、研究新时代,就是人类文明的第三个纪元。

【主持人:】您认为这个纪元应该怎么命名呢?

【高歌:】首先真空里存在着暗物质和暗能量,暗能量太吸引人了,我们现在只知道利用化石燃料和核能,当然还有更低级的烧木材,更高级的能源有没有可能存在呢?我们回忆一下李政道先生说的一句话,他说真空是能量海,存储着无穷无尽的能量,这对我们难道没有吸引力呢?如果这个能量能够提出来,为人类所使用,人类就可以摆脱现在的能源危机了,石油就不可能再涨到147美元一桶,有可能跌到10美元以下,像七十年代只有2美元一桶。

【主持人:】就您所了解的,有没有已经成熟或者攻克的技术,把真空能提取出来,以供人类使用?

【高歌:】我们谈真空能,首先要打破一个传统的概念。传统的概念认为真空是什么都没有,一个密封的容器把空气抽干净,这就是真空,真空里怎么有能量呢?如果我们用经典的观点来看待的话,可能很不容易理解。但是实际上2001年在英国举行了一个场推进国际会议,在这个会议上美国科学家提出来,真空能的提取和利用,使得二十一世纪有可能变成真空能的世界,而二十世纪我们知道最先进的能源技术是核能,所以说二十世纪是核能世纪,二十一世纪是真空能的世纪,那就是要从真空中提取能量,为人类使用。

那么在当时,2001年以真空能为主要议题的场推进国际会议上,就已经提出来五年之内就有可能造出真空能发动机,从2001年计算起到06年,恰好是五年的时间,做出来了没有呢?真的是做出来了。在这个方面首屈一指的是匈牙利的科学家,他们在2006年8月对世界公布,他们第一台真空能发动机开始发电了,他们邀请了美国的几位物理学专家,都是非常世界知名的物理学权威了,去非常仔细的考察了他们的装置,每一位专家还签署了法律文件,这些法律文件都已经在网上公布了,为什么呢?就是要打消人类把他们看作伪科学,或者是不相信的疑虑。

到了06年12月份,南非研制成功了300千瓦的真空能发电机,后来德国人反应很快,就把这台装置连专利一起购买了,在去年,也就是2007年把南非研制成功的这一台真空能发电装置在慕尼黑展览,展览的目的也是想告诉世人,新的能源曙光已经出现了,大家应该关注真空能。如果你把“真空能”打到谷歌网上,会得到三千多万条目,这在科学名词里,我个人认为没有一个个人名词可以有三千多万条的科目,说明这个因此课题在全世界受到科技人士的关注。

【主持人:】就是说世界各地都在做这个方面的研究?

【高歌:】对。当然如果你不看书不看报的话,可能会怀疑真空能是什么,真空里什么都没有,哪儿会有能量呢?实际上现在物质观和宇宙观结合起来,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真空实际上是一切物理现象的基础,我们整个的物质基础就是从一个真空态、信息态的宇宙演变过来的,我们的来源、我们的一切都来自于真空,那就是说我们的一切物理现象都和真空发生反应,里面都有真空的参与。从这个认识出发,那就是说我们物理学上的很多传统的规律、经典的规律,二十一世纪量子力学等等所得出来的结论,整个物理学的领域在二十一世纪要经受新的考验,去伪存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人类的科技水平会有一个巨大的飞跃,这个飞跃就是从已机械自然力代替人力,而跃居到更高的自由王国,就是我认为人类文明的第三个新纪元。

【主持人:】据您了解,现在中国从事这方面研究的科学家有多少呢?

【高歌:】相对比较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江兴流教授是一个著名的理论物理学教授,曾经在欧洲工作很多年,非常有经验的理论物理学家,他在真空能方面的研究,可以说在我们国家是最早的,而且他也是大声的疾呼,写了很多的文章,一方面在进行研究,一方面也是向国人推荐真空能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也做了科普工作。另外一个方面,像我们在国外的一些卓有成就的华裔科学家,像是丁肇中、李政道,特别应该提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李政道先生,他每次回国都大声疾呼要抓住这个难得的契机,研究暗物质、暗能量和真空能,据我所知李政道先生现在研究的主题就是真空能。李政道先生05年在清华大学做过长篇报告,他也会人民大会堂做过长篇报告,他可以说是华裔科学家为了唤起中华民族的觉醒,这个觉醒是科技方面的觉醒,因为这个新的领域开始研究之后,我们世界各个科技大国、各个民族,实际上是处于同一条起跑线,如果我们抓住了这个契机,我们就有可能赶上去,甚至是走在前列。如果我们再按照过去的思想,什么都是等着西方人研究好了,我们跟着西方人的研究潮流在后面跟踪、仿制、测绘,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的落后是无可置疑的。

我感觉到中华民族的,包括海外杰出的学者,都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呼吁我们中国的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学生们注意这个事情,要关心这个事情,对这个事情有所了解、有所钻研。

【主持人:】有没有这方面的教材呢?

【高歌:】基本上没有,还没有纳入到我们的教科书,但是国外有一些比较系统的文献,因为这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对真空能的研究,要说起来在真空中存在能量,最早是由交流电机和无线电发明人泰斯勒发明的,他说多少代之后人类将不再需要传输电能了,在宇宙空间里处处存在着能量,这些能量可以驱动我们的机器,他说的这个能量就是真空能,可以认为人类真空能倡导的鼻祖就是泰斯勒。后来在相对论的研究中,爱因斯坦的宇宙方程里实际上也是一个真空能的概念,但是对真空能究竟是什么,在物理试验中究竟怎么做出来,这是最近几年的事了,而且取得了各种各样的成果,也是最近几年的事情,这些成果有时是非常让人感到惊讶的。我举一个例子,我刚才说到了匈牙利、南非的科学家都在这个领域发出电了,中国的科学家也有做出来,但是还没有被广泛的宣传,还没有被社会舆论完全的接受。

有一个老先生张裕光,今年73岁,广州人,在广东工作,是部队的一个退休科技工作者。他在二十多年前做了一些超音速管道的试验,他就发现或者是一种感觉吧,进去的气量多、出来的气量少。2000年的时候,他看到了美国的汽车公司要研究零排放排气管,他说,哦,当年我发现的试验现象,进去的气多、出来的气少,我把我的装置串联成一串,岂不是可以达到零排放了吗?所以他一投钻入研究零排放,研究几年之后,在他的装置显示出极好苗头时,他才知道美国的宣传使他受骗上当了,原来美国是搞出的电动汽车,电动汽车还排什么气啊?就是这样的巧合错误,使他成为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发明家。2003年他已经试验成功汽车发动机的排气管进去的气五六百度的高温,三四个甚至四五个的压力,到了出气口,一丝一毫的气不出来,2003年就已经初步研制成功,他申报了专利,去年11月份在广州的汽车展上他展出了零排放排气管,外国人围着汽车转了不知道多少圈,最后到车底下看,是不是还有气从车底下漏出来,他排气口只有五六毫米大,但是进去口是五六十厘米,是滚烫的,出气口是冷的,绝对的没有任何气体从排气管渗漏出来,或者到其他地方去了。这绝对是伟大的发明,因为他已经把排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全部拆分了,变成了无害的暗物质,从排气管渗透出来,而且暗物质一旦渗透出来,就不可能再返回去,形成原来有毒有害的气体,实际上他不仅把有害的气体采访了,把不参加燃烧的氮气,空气里有79%的氮气,连氮气都给干掉了,都变成了暗物质,谁干的这个事?就是真空能。大家可能不相信真空能有这么大的力量,但是实际上真空里蕴含的能量非常之大,有国外的科学家计算过,他们当时同量子力学的观点来进行计算,说是一立方厘米里蕴含着10的95次方克的能量。现在说一立方厘米就是这么大的一个空气里,蕴着10的95次方克的能量,这简直比天文数字还天文数字了,大的不得了。我们姑且不论证这个计算准还是不准,但是有一点我们知道,真空里的确是蕴藏着海量的能量,如果可以取出来的话,就可以造福人类了。

张裕光先生研究的这个东西,气体高速进去,比如说达到马赫素5或者是10,然后在周边产生了很小很小的涡旋,这些涡旋的旋转速度可以达到几十万转、上百万转,这样的话涡心的中心就产生很大的真空流,漩涡中心的压力更加低了。在这么高真空度的情况下,真空能放出来,把周围围着转的气体分子拆分了,从显物质拆分为暗物质,渗透出来。有人可能就担心了,即便拆分了,出来了之后还会再回去,甚至有一些搞物理学的很高权威人士也这样说,但是他们不知道出来的暗物质是绝对不可能再返回变成质子、中子,再成为原来的气体分子,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极高的温度、极大的压力、极强的旋转,也就是满足这三个条件,在宇宙中仅有4.4%形成了中子、电子,也就是现在的正物质世界。形成中子、电子的环境条件太苛刻了,现在排气管出来的暗物质,是处于室温,一个大气压,在这样的环境下绝对不可能重新形成质子、中子。我们人人浸泡在暗物质海洋中,暗物质在我们身体中穿来穿去,对我们不仅无害,而且有益。据驾驶过这种车的驾驶员告诉我们,他们坐在这个驾驶室里,一旦开起发动机,他们就觉得到了一个最好的环境里,精神抖擞,用广东的话来说就是特别的爽,因为它处在暗物质的气场里,中医说气场,我想这个气场就是暗物质场了,当然还有待与研究。

张裕光先生在73岁时还发明了这样的东西,当然我不是说他完成了全部的工作,理论还没有解释,当然我刚才说的还不是定论,需要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定论,但是如果不做研究的话,永远不会获得任何的定论,也不会获得任何的进展。

【主持人:】您刚才谈到了一些宏观的事情,也就是说我们利用这些能量,能不能使用到航空发动机上呢,如果可以利用这个原理,那么航空发动机可以做成什么形式?

【高歌:】我们处于航空涡轮发动机的时代,涡轮发动机1939年英国剑桥大学造出来,到现在已经走过了接近80年的历史。有人估计,到本世纪的中叶,也就是2050年,基本上还是涡轮发动机的时代,这个话有可能是对的,但是也有可能是被突破。因为在1939年,甚至是1940年代的时候,荷载发动机几乎使用在所有人类的动力场合下,没有想到仅仅是十年功夫,荷载发动机就退出历史舞台,涡轮发动机就登台,速度非常快。取代涡轮发动机,我想可能也是以同样的方式登场,那就是新能源的动力装置。当然现在谈具体是哪一种新型航空动力系统登场还为时过早,但是我深信随着新能源、新动力的涌现,航空涡轮发动机不会是永做霸主,它要退出霸主的地位。

【主持人:】可能不仅是在航空发动机领域会有一次历史性的变革,在像交通工具等发动机也会产生变化,是吗?

【高歌:】新的宇宙观、新的物质观、真空观等观念的涌现,就有可能引导二十一世纪的科技走到一个全新的领域里,我们知道从八十年代开始,科技的领头羊是生物、信息、材料,二十一世纪科技的领头羊肯定是能源动力,因为人类已经感到了能源匮乏的窘迫了。这次全球金融海啸一方面跟美国的次贷危机、金融管理混乱有关系,以及处理不好虚拟经济有关系,实际上跟能源价格失控,到了一个不堪想像的地步,所以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了金融海啸。既然人类受到了这样的一种压力,我们的科学势必更多把自己的研究方向倾向于新能源的研究,这方面我是非常乐观的,我根本不会想像说到2050年才解决人类的能源问题,实际上很可能短则五年、长则十年,新能源的涌现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当然不会马上取代涡轮发动机,但是新的动力机组的出现被大家公认,我认为是在五年、十年时间内就会成为现实,这个时间是很快的。

【主持人:】有了新型航空发动机,我们可以预见会不会有一些崭新的技术飞行线?

【高歌:】是的。我们现在的航空飞机都是大气层飞行器,是吸气发动机,这些发动机还可以提高,再上一个层次,但是其中有一些热力学的基础已经基本定型,我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基础科学基本定型的情况下,还会有发展、还会有突破,但是不会有天翻地覆的突破,如果说有什么天翻地覆的突破,那就是以新能源代表的新型动力,美国已经把反物质发动机列为我们的三大科研绝密之一了。

真空能发动机也有可能在今后几十年里登上历史的舞台,真空能发动机的出现就会出现泰斯勒所说的,他说在我们的周围空间任何一点都有真空能,取出这些能量就可以运行我们的机器。这方面的研究绝对不是永动机的研究,因为永动机有两大类了,第一类永动机是说不用能源,我们使用了新的能源,因此它不是第一类永动机。第二类永动机说是热机的效果不能超过卡耐循环,但是不管怎么样,很多新能源构成的动力装置,可能压根儿就不是热机,根本也不受热力学的约束。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完全有可能研究出新能源。我记得李政道先生2002年来中国演讲的时候就说到,二十一世纪人类在宇宙学方面有三大难题,第一个难题就是宇宙对成破缺究竟是怎样造成的,第二个难题是暗物质、暗能量是什么,第三个难题是类星体的能源是什么,目前我们的探测手段已经看到在一百万左右的类星体,它发出的能量是太阳能的一万万亿倍,太阳能能量是核聚变,已经是人类知道的最大的能量释放形式了,那就是氢弹爆炸嘛。那么类星体发出的能量是太阳能源的一万万亿倍,那么类星体的性质是什么,它是什么反应。我们人类现在的科技知识还是很浅的,我们现代科技就只有400年,如果加上人类的文明史也就是五六千年吧,也就是这么长的时间,那就是说我们的科技,我们理解了科技、掌握了自然、运用自然规律,来为人类谋福利,这种科技手段也仅仅是四百年,四百年在宇宙长河里算什么,只是短短的一瞬间。随着时间的延续,人类的科技会更多的发展,能源问题一定会解决的,悲观主义是绝对没有道理的。

【主持人:】现在我们还并不完全掌握这些新的物质结构的原理或者是提取能源的原理,我们可以做出一些装置可以把这些能源用于我们的工具,那么怎么解释这种现象呢?

【高歌:】人类的科技也是一步步在进展的,我刚才说了火是人类原初的动力,蒸汽机、内燃机、核反应机、涡轮发动机等等,能源是人类发展的第一因素,因为没有能源我们一切都停止了。实际上对能源的利用也是伴随着我们对宇宙认识的加深,伴随着我们对基本粒子、微观粒子认识的加深从而进展的,我们对宇宙认识的越广阔,对微观粒子认识的越微观,就是我们知道了更小层次的物质粒子之后,我们对能量的利用就要更上一层楼。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人类在将来如果是知道了类星体的能量是来自一种什么样的物理现象之后,你还愁能量缺吗?用不着到那个地步。真空能的研究,以及和它相关领域的研究,都有可能使二十一世纪的地球人摆脱能源危机,进入能量利用的自由王国。

【主持人:】如果希望在航空动力方面做出突破的话,主攻的方向,或者未来我们应该分出相当的力量来研究暗物质或者是真空能吗?

【高歌:】事情是这样的。如果你跟踪、仿制、测绘的话不需要很深的技术,只需要测绘的技术、只需要跟踪的技术,可以减少很多的风险。但是如果你不肯探索新问题、新原理,我说的原理是基础理论,包括应用基础,我们国家航空领域里绝大多数的人处在应用研究的范围内,有少部分的人搞应用基础研究,几乎没有人从事物理学的基础理论的研究。这样的话,我觉得就不能做到根深叶茂,因为只有在基础理论里突破,才有可能获得飞行技术的重大突破,这个事情我觉得在现在科技先进的大国里,他们的认识比我们强,就是基础必须投入人去做,否则我们永远是跟随者,而不是一个创新者。

【主持人:】《蓝星的科技畅想》,我看过之后我觉得您是用科幻小说的形式来写的书,您是怎么考虑的呢?

【高歌:】科学著作现在已经形成了一种模式,就是你提出论点,做试验,最后试验数据归纳,证实你的理论或者你的猜想是正确的,这样就完成了一篇标准的科技论文。但是这是一般而言,如果说你要搞一些全新的探索,你就必须要有新思想,新思想里包括了严肃的科学探索、分析,收集信息进行深刻的分析,探索新的原理,但是在这之前更重要的一步,就是你要长上幻想的翅膀,爱因斯坦说过没有幻想的民族就是没有希望的民族,科学需要有幻想。实际上我们看了很多关于天体物理、基本粒子的很多书之后,我才发现在这么严肃的科学领域里,也是充满了幻想的,各种理论模式五花八门的,这些理论方式的创始人都很有思想,与其说是思想,不如说很有幻想,因为只有有了幻想,你才会有新的思想概念引入,当然你去掉了一些虚幻的成分、不切实的成分,留下一些真实的宝贵思想,沿着这条路探索。如果有了新思想、新幻想,也有了新的概念,但是个人的能力不能验证全部的过程,我需要和科技的同仁们向全世界的科学家们,还有青少年朋友们、科技爱好者,分担我的这些新思想,里面有幻想的成分,也有严肃的科学思考,但是我个人的能力,我的生命,都不允许去完成全部的验证工作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觉得我把我的想法,对各种问题的想法都写出来,与大家共享,大家在研究工作中去掉它的糟粕、保留它的精华,这也是对科学研究的一种贡献。从这个角度上,我最后决定我把对很广阔领域的从天体物理、粒子物理、热机基础理论、暗物质、暗能量等等,还有新型发动机,包括反重力发动机、反物质发动机,还有气象、地震预报等等,五花八门,凡是我想过的东西,有些新的想法都写出来,与其写成严肃、呆板的枯燥无味的科学专著,不如写出一本为各个阶层、科技爱好者、科技工作者、学生以及青少年都可以雅俗共赏的书吧。我有一个理念,那就是在科学面前众人平等,如果你对科学有想法的话都可以去做研究,你是大科学家可以研究高深的课题,如果你是普通的工人、农民,也可以研究在你的生活、工作实践中发现的小问题,人人都可以有所前进,因为人就是有创造的思维能力,这种思维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人人平等,都有这样的能力,所以每一个人在科学面前都是平等的,我抱着这样的理念就想写这样一本书,让科技工作者看了也能够获得收益,让清少年、科技爱好者看了也能够得到收益。如果得不到科技方面的启发,起码鼓舞他们的科技热情,如果能够鼓舞他们对科学的热爱,鼓舞他们对未来更丰富的现象,我希望他们青出於蓝胜於蓝。

【主持人:】高教授经常把您的一些研究心得、想法和广大学生进行交流,现在我们面对的是互联网的成千上万的观众,您对网友可以说几句话吗?

【高歌:】世界伟大的科学家里有很多人没有上过大学,他们是普通的工人、农民在生产实践中发现新现象,作出了伟大的贡献,这样的人层出不穷,历来如此。有机会或者幸运受到大学教育的人,毕业之后有机会能够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毕竟都还是少数,大多数的人必须从事社会各个方面的工作。中国人有一句话,行行出状元,我们不仅在科技方面行行出状元,在其他方面,社会服务工作、基本生活物质的生产方面、文化娱乐方面,可以说人类社会活动的一切方面都可以有所作为,那就是人不管你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你的命运给你安排了什么样的工作,你都有能力、有权利、有机会、有希望在你的工作范围内,或者是在你业余爱好的范围内有所作为。这些作为正是千千万万的人集体的努力,创造了现代文明,也正是千千万万的打工仔、打工妹,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我们的经管人员,我们的领导人,就是一切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热爱我们祖国的人的共同努力,才在这二三十年里使中国经济有了一个大的腾飞,所以我对镜头前的网友们说,你们都要努力,为了中国、为了国家的强大,努力、努力、再努力,不管干什么都可以有所作为。

【主持人:】谢谢高老师接受我们的采访
国之脊梁啊
暗物质?世界上还没那个实验室里发现过,理论上也没搞清楚。整个玄之又玄的物理名词忽悠广大圈外群众,“民科”V5
有一位叫“紫炎朱雀”的朋友提出了一个验证“汽车尾气湮灭器”的好办法:

“这要验证也太简单了,找辆车,支持者都坐里边去,车窗封好,排气管加上他的装置,再用个管连到车里边,发动机开上一夜,早上再看,人活着就去申请诺贝尔奖,死了就拖出去埋了……”
一九八四 发表于 2011-1-18 12:17


    笑死我了...
回复 4# 一九八四


    “紫炎朱雀”真乃神人啊
中国民间神人太多 世上没什么科学难题解决不了的
必须民科无疑...
龙空哪个民科想出来的。真空能啊,神一般的人
一九八四 发表于 2011-1-18 12:17
赞一个。
另,做人要厚道。
一个晚上寂寞难耐,一二个小时足够。
想起当初的水变油啊
一九八四 发表于 2011-1-18 12:17


    {:3_85:}这个紫炎朱雀是想把民科全干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