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关于郑国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5:08:39


前段日子看了央视探索发现栏目关于郑国渠的介绍,又去查了些资料,发现有些问题感到比较困惑:
1. 关于郑国渠的灌溉面积:央视的说法是郑国渠长400里,可灌溉4万顷地,秦制1顷地合100亩,而秦亩比现代亩略小,所以这4万顷约和现代15万~20万顷。但是我又看到另一种说法,郑国渠灌溉的面积只相当于现代的2.8万顷土地。对于后一种说法,我比较怀疑,很难想象秦国倾尽全国之力,征发100万农夫修了十年,仅仅为了多得2.8万顷土地,一条400里长的渠道只能灌溉(平均)左右700米范围内的土地,这也太匪夷所思了。有没有这方面资料比较全的朋友进来说一下。
2. 关于秦朝的亩产量:按照央视的说法,郑国渠灌溉下的土地,亩产大约1钟,也就是不到400斤,考虑到秦亩比现代亩略小,所以合现代亩产量600斤。这个数字我感到不太相信,据我知道传统农业时代,亩产量是很低的,小麦不过2、3百斤,稻谷略高一些,但也很难达到600斤,我想秦朝的关中是不产稻谷的。有没有朋友解释一下。
3. 关于士兵的食量:这个央视的说法更离谱了:1亩地(产量400斤不到)粮食供应一个士兵,400万亩可供400万士兵,这明显是不可能的,400斤粮食加工成人能吃的米面也就300斤,在缺少肉食和油脂的时代,一个士兵一天一斤米面无论如何是不够的,何况那个时代种田的一家老小至少得吃掉一半。
4. 然后想和大家讨论一下“石”这个计量单位,在讨论古代的粮食产量时,“石”是经常用的计量单位,我知道“石”是个容积单位,但在一份资料上提到一石稻谷等于150斤,一石白米100斤,这下我又糊涂了:150斤稻谷去壳以后大约可得120斤白米,去壳后体积肯定是下降了,那么100斤白米怎么可能和150斤稻谷体积相同呢?有哪位朋友可以比较具体详细的解释一下“石”这个计量单位,非常感谢!
5. 最后有哪位有长期农村生活经验的朋友能告诉我,在传统农业时代(即无机械,无化肥农药),一户人家(假设5口人,一对成年夫妻,两个小孩,一个守寡的老太)一头牛,最多可以耕种多少土地。

前段日子看了央视探索发现栏目关于郑国渠的介绍,又去查了些资料,发现有些问题感到比较困惑:
1. 关于郑国渠的灌溉面积:央视的说法是郑国渠长400里,可灌溉4万顷地,秦制1顷地合100亩,而秦亩比现代亩略小,所以这4万顷约和现代15万~20万顷。但是我又看到另一种说法,郑国渠灌溉的面积只相当于现代的2.8万顷土地。对于后一种说法,我比较怀疑,很难想象秦国倾尽全国之力,征发100万农夫修了十年,仅仅为了多得2.8万顷土地,一条400里长的渠道只能灌溉(平均)左右700米范围内的土地,这也太匪夷所思了。有没有这方面资料比较全的朋友进来说一下。
2. 关于秦朝的亩产量:按照央视的说法,郑国渠灌溉下的土地,亩产大约1钟,也就是不到400斤,考虑到秦亩比现代亩略小,所以合现代亩产量600斤。这个数字我感到不太相信,据我知道传统农业时代,亩产量是很低的,小麦不过2、3百斤,稻谷略高一些,但也很难达到600斤,我想秦朝的关中是不产稻谷的。有没有朋友解释一下。
3. 关于士兵的食量:这个央视的说法更离谱了:1亩地(产量400斤不到)粮食供应一个士兵,400万亩可供400万士兵,这明显是不可能的,400斤粮食加工成人能吃的米面也就300斤,在缺少肉食和油脂的时代,一个士兵一天一斤米面无论如何是不够的,何况那个时代种田的一家老小至少得吃掉一半。
4. 然后想和大家讨论一下“石”这个计量单位,在讨论古代的粮食产量时,“石”是经常用的计量单位,我知道“石”是个容积单位,但在一份资料上提到一石稻谷等于150斤,一石白米100斤,这下我又糊涂了:150斤稻谷去壳以后大约可得120斤白米,去壳后体积肯定是下降了,那么100斤白米怎么可能和150斤稻谷体积相同呢?有哪位朋友可以比较具体详细的解释一下“石”这个计量单位,非常感谢!
5. 最后有哪位有长期农村生活经验的朋友能告诉我,在传统农业时代(即无机械,无化肥农药),一户人家(假设5口人,一对成年夫妻,两个小孩,一个守寡的老太)一头牛,最多可以耕种多少土地。
{:wu:}郑国渠里有大秘密,就不告诉你{:wu:}


回复 2# SeaBrown 不说砍了你

回复 2# SeaBrown 不说砍了你
回复 3# liwei18604

你想过没,韩国当初想的用郑国渠忽悠嬴政的时候,自己就不知道短暂安逸后,一旦此渠修好韩国乃至六国就OVER了吗?
对于韩国人来说,郑国渠劳神费力耗时,最后还没的用处。
但结果却在细节里发生了变化,秦国在拐角里走出,中国历史从此改变了方向。

有时间,有精力,偶是想单独开这么一贴的。
秦的主要农作物是小米,需要的灌溉量并不大。
没有人能解答吗?
关中产不产稻谷不知道,但是那时候的气候很今天是有很大不同的,当时北方比今天的北方温暖湿润得多,推测粮食亩产和熟制时不要用今天的气候特点去套
回复 7# 岳麓惊行
就算是再温暖湿润,传统时代,小米亩产量也高不到那里去
韩国当初用郑国渠忽悠嬴政的时候,是知道修好了大家都OVER的
之所以还去忽悠嬴政1.认为嬴政的钱不够,还没修好国库就空了,秦国也完了。
                           2。认为嬴政发现这个项目太费钱后,不管怎么样都会停工。
本想累死秦国,让秦国暴乱滴,最后悲剧了。。。。。
请大家不要跑题
不是说河南那地几千年前还有大象么?

那么温暖,会不会一年两熟?三熟?
兰州的算法不对头。首先,在没有郑国渠之前,整个秦国各地的粮食,已经足够养活秦国全国人民了。而郑国渠建成后,郑国渠灌区所产出的粮食,则是在原有秦国粮食年产量的基础上,为秦国增加了用于出兵远征六国的军粮。这笔郑国渠增加出粮食,关键在于使得秦国的军事用粮大幅度的提高了(只要秦国累积一二年或几年,这将是一笔绝对可观的战争资源)。
同样是国家级的工程,郑国渠奠定了大秦霸业的基础,秦国从此由强变的更强,一统天下。但郑国渠而今只剩下了遗迹。大运河却耗尽了隋朝最后一口气,迅速由强盛转为衰败,最终被唐取代。但大运河却却发挥了上千年的作用,只到今天依然顽强的挺立着。

这就是文明的变迁啊。
hedongli321 发表于 2011-1-16 21:28

大运河不仅仅是隋朝一朝搞的项目,现在我们也在维护整治吧

郑国渠相对而言不一样,西北地区气候变化太大。我记得一个资料说唐朝中期西安附近可以种橘子。那时气候跟现在有很大差距啊
不是说,秦人知道郑国是韩国人的间谍后,郑国主动要求继续修完渠在杀他吗,郑国渠建好后,东方六国的末日就到了
冰特凉 发表于 2011-1-17 15:07

       郑国国君搞的这个所谓的疲秦之计,其实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这里面最主要的原因是,郑国国君没有认识到和看清楚秦国的王赢政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这个疲秦之计,如果使在一个昏庸无能的秦国国君头上,绝对是一条能害死整个秦国的计策。但是使在赢政这个大有为之君的头上,那就是自寻死路,送秦国以利器,来杀自己国家和山东其它各国。
没人能回答我的问题吗?
1、先秦时期的100亩(1倾地)合今天的31.2亩,这是根据考古发现推算的。4万顷地就是120万亩左右,郑国渠的灌溉能力相当可观了。
2、今人考证先秦1钟的重量合192市斤左右。战国时魏国改革家李悝也曾说:一亩地正常年景产量是一石半,按今天的度量衡折算大约是亩产不到两百斤粮食。两者基本一致。央视的600斤显然是扯淡。
3、至于士兵的粮食消耗,可以参考粮票未取消前的粮食定量,当时重体力者每月粮食定量为38斤,这样算下来,郑国渠灌溉的4万顷地,其总产量足够50万人吃一年的了。
4、石这个度量衡使用时间很久,各代重量不一,先秦时期一石大约合今天的60~70市斤左右。
5、你的最后一个问题,战国初年的李悝早就计算过了。他说,农夫一家五口,百亩岁收150石,除去什一税15石和口粮90石,余下45石粮食可买1350钱。


回复 19# kpi
非常感谢,但是按照您的说法百亩150石,那么和现在一亩大约5石不到一点,一石6、70斤的话,应该是一亩地300斤的样子,而不是200斤不到吧?还有我觉得一个月38斤粮食,按照现在营养学的观点,对于一个体力劳动者来说,如果没有肉和食用油补充的话,是远远不够的。

回复 19# kpi
非常感谢,但是按照您的说法百亩150石,那么和现在一亩大约5石不到一点,一石6、70斤的话,应该是一亩地300斤的样子,而不是200斤不到吧?还有我觉得一个月38斤粮食,按照现在营养学的观点,对于一个体力劳动者来说,如果没有肉和食用油补充的话,是远远不够的。
这个还没解密的工程,我不便多说
liwei18604 发表于 2011-1-21 16:03
1、抱歉,刚才是写错了,一石合60~70公斤,不是市斤,呵呵。
2、重体力劳动者一个月38斤肯定是少了点,但维持生活也足够了。当年困难时期粮食配给制,没有副食,一个月2两油,连香烟都要凭票供应,大家也是这么过来的。
回复 22# kpi
一石和60~70公斤?那就更不对了,百亩150石,那就是1万公斤,先秦100亩合现在31.2亩,那么每亩产量岂不是要600斤?我还是觉得1石60~70市斤比较合理!另外就口粮而言,我觉得您在第五点中说到一家五口90石口粮比较合理,90石口粮大约6000斤平均每人每天3斤多,去皮以后2斤多,这样壮劳力吃3斤,其它人吃2斤,这样比较符合当时的情况。由此可以计算每百亩一户人家,除了自己的口粮以外,还可以贡献60石粮食,大约可供3个士兵吃一年,那么4万顷地可以动员12万士兵,当然这还没有计算运输粮食的役夫的口粮。所以当时打一场大的战争,都得积上2、3年的粮食。
这我就不太清楚了,可能是战国时期各国度量衡不一致有关吧。比如石这个单位,汉代相当于120斤(当时的斤),秦代是多少还有争议,魏国的情况又可能与秦国不一致。至于钟这个单位,唐代有人推算是相当于6斛4斗,但考古发现又说明这个推断有问题,因此众说纷纭。但按照今天的亩为标准,先秦时期的粮食单产基本就是200斤上下,这个是可以肯定的。所以当时一户5口之家至少需要耕耘百亩之地才能养家糊口。
至于说粮食储备和战争动员的关系,我的观点是未必完全挂钩,因为冷兵器时代的后勤保障很大程度上靠劫掠,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