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大庆松原油田和鞍山矿区被发现。中国怎么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12:57:17
假设918事变之后,日本发现了大庆油田吉林油田和鞍山矿区,1932年开始大规模建设大庆油田和鞍山钢铁。五年之后,满洲国的石油和钢铁产量应该可以达到了相当规模。

那么中国还能打赢抗日战争吗?
大家畅所欲言。假设918事变之后,日本发现了大庆油田吉林油田和鞍山矿区,1932年开始大规模建设大庆油田和鞍山钢铁。五年之后,满洲国的石油和钢铁产量应该可以达到了相当规模。

那么中国还能打赢抗日战争吗?
大家畅所欲言。
坦白的说,抗日战争GMD只是打了会酱油,GCD也无力反攻。
就算有大庆和鞍钢,泥盆也扛不住MD和毛子的轮奸!~
飞云影疾 发表于 2011-1-11 11:04

你的回答

我可以理解为

中华国运之衰败,顶不住了。
cd142857 发表于 2011-1-11 11:40

那是你的解读……
我倒觉得如果扛到45年以后,就算毛子不直接参战,搞个越南模式也未可知。到时候泥盆照样扛不住!
飞云影疾 发表于 2011-1-11 11:42


    日本如果不缺钢铁和石油了,还跟英美荷撕破脸南下。抢锡橡胶铜香蕉?
没有资源的时候都想着打败英美鬼畜、有了资源会怎么办,你懂的
日本人那时候觉得美国的禁运、要求退出大陆的做法很不给面子
而那时候日本人觉得面子是第一位的,不可辱。

其实,就算日本发现了油田,铁矿。但是一样没有橡胶、棕榈、铝、锡这些南洋特产。
cd142857 发表于 2011-1-11 12:39


    日本不动手,美国也早晚向它开刀,只不过日本是逼急先出手而已。
鞍山铁矿是1909-1910年期间由满铁地质调查所所长木户忠太郎带领的考察队发现的

1912年由满铁向奉天省申请采矿权,并收购矿区私人土地

1916年北洋政府农商部向满铁成立的“振兴公司”发放采矿执照。同年日本内阁向满铁发布经营制铁业的许可

1917年起开始筹建满铁鞍山制铁所,第一期拟建日产生铁460吨的高炉两座,年产生铁15万吨,附设160孔炼焦炉一座、3000千瓦汽轮发电机两台、以及水道、石灰储藏场等设施,总投资820万日元。远景规划是年产生铁100万吨、钢80万吨

1920-1930年期间在日本政府财政补贴下经营

1928年成立了与鞍山制铁所配套的昭和制钢所。最初选址在朝鲜新义州的多狮岛,后决定与鞍山制铁所合并设厂。1929年日本内阁批准了满铁的炼钢计划

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鞍山制铁/昭和制钢已经成为日本第二大钢铁生产企业,仅次于九州八幡的日本制铁。1931年昭和制钢所产生铁28万吨,当时整个中国东北的日系钢铁企业(鞍山制铁所和本溪湖煤铁公司)年产生铁34.22万吨,日本本土年产生铁91.73万吨。

1927-1931年的五年间,中国大陆共产生铁150万吨,其中72%由鞍山制铁所生产,25%由本溪湖煤铁公司生产,3%由关内的保晋公司和扬子公司生产。

1939年起实施第五、第六期增产计划,目标是五年之内达到年产生铁307万吨、钢锭255万吨、钢坯210万吨、带钢55万吨、钢材112万吨、特种钢5000吨的目标。为此从德国和美国进口大量高级炼钢设备(1945年全部被苏军掠走)。1941年鞍钢年产生铁170万吨,钢150万吨,在日本经济体系内年产量仍居第二。


鞍山市区是日本人规划并建设的,具备东北“满铁城市”的共同特征,即市区布局以火车站为中心,火车站前设广场,街道呈方块网格状分布,辅以放射形街道。车站前为商业区,日本人的高级住宅区与中国人住宅区分开,并就近设置公园、神社等游憩地。

东北地区布局与鞍山类似的城市还有沈阳满铁附属地、长春满铁附属地,以及瓦房店、大石桥、四平、公主岭、本溪湖、抚顺、安东等等商埠城市或新兴工业城市的满铁附属地。像辽阳、铁岭、开原这样的明朝古城,也在城外满铁附属地规划和建设了布局与之相似的新市区

鞍山市区是日本人规划并建设的,具备东北“满铁城市”的共同特征,即市区布局以火车站为中心,火车站前设广场,街道呈方块网格状分布,辅以放射形街道。车站前为商业区,日本人的高级住宅区与中国人住宅区分开,并就近设置公园、神社等游憩地。

东北地区布局与鞍山类似的城市还有沈阳满铁附属地、长春满铁附属地,以及瓦房店、大石桥、四平、公主岭、本溪湖、抚顺、安东等等商埠城市或新兴工业城市的满铁附属地。像辽阳、铁岭、开原这样的明朝古城,也在城外满铁附属地规划和建设了布局与之相似的新市区
歌剧院幽灵 发表于 2011-1-11 13:12


    这个资料很好

看来当时鞍钢的产能很有限,以至于日本还需要从美国进口废旧钢铁。
cd142857 发表于 2011-1-11 13:30

废钢铁是炼钢的辅助材料,而非原料。是性质类似于焦炭、石灰一类的东西,按照一定的配料比投入炼钢炉

炼钢的主要材料是生铁。三十年代鞍钢扩产之前,日本的生铁缺口很大,主要依赖于从印度进口。每年进口量超过40万吨
那时钻井钻不了那么深
大庆要被鬼子发现中国就废了,天佑我中华
那就无限制YY吧~日之本大本营西进派力排众议占据主流,东条失势,日之本放弃南下计划,米国采取完全绥靖主义,第三帝国海狮计划成功,英伦三岛完全投降,第三帝国与米国签订互不干涉条约~之后日之本放弃南中国策动国民党和土共打,自己全力经营华北和满洲,诺门罕全面爆发,日之本与第三帝国在伊尔库茨克和孟买胜利会师~这样楼主满意吗~{:jian:}
不过这是开始~之后像《转折点·自由的陨落》一样,不过这回和原作不太一样,不光纽约被核爆,最后东京也得核爆~然后第三帝国光复雅利安民族的荣耀~{:qiliang:}
战鹰之魂 发表于 2011-1-11 18:39
发现了又怎样,不还是被美苏暴打,美国人的要求是满洲必须退出
要是民国的命真的那么不济的话,中华早完蛋啦!实际上日本一直在碰运气,甲午海战、日俄战争、918都是押上国运在赌。可是世界上哪有一直那么好的运气啊,失败是必然的,要不失败才怪呢!
歌剧院幽灵 发表于 2011-1-11 13:47

当年海南石碌铁矿的开采情况怎样?
矿产品的掠夺是日本在海南岛的资源掠夺政策的核心。为实现其矿产品掠夺的目标,日本人可谓费尽心机,竭尽全力。以石碌铁矿为例,围绕其“开发”,日本人进行了一系列的“建设”:修铁路、建八所港、建发电厂以及其他配套设施。1942年3月24日,首发运载石碌铁矿石的列车驶向八所,4月,日本轮船首次运载1000吨石碌铁矿石驶向日本。1943年5月,日本运输船松江丸号在一天之内就装了7250吨矿石出港。日本对石碌铁矿石的建设规模首期为100万吨开采能力,紧接着又建设 300万吨生产线。日本共开采石碌铁矿石达69万吨,运走41万吨。

  日本人还对三亚的田独铁矿进行掠夺,自1940年至1944年,共采掘了约270万吨。此外,还开采屯昌羊角岭水晶矿,大量掠夺其他矿产资源如钨、锡等。
除了把海南岛变成其“进窥华南,控制太平洋”、“囊括东南亚”的重要军事基地外,掠夺海南岛丰富的矿藏资源,特别是军用亟需战略物质,以补给日本本国工业所急需,也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海南岛的主要动因之一。

  当时的日本东亚地理调查会的《实用海南岛指南》在介绍海南岛时使用了这样的语句:“海南岛气候温暖,完全是天惠的土地,极适于陆地植物的生长。在山岭高原分布着原始森林,漫山遍野出产良材巨木,平原广阔,河流纵横,沃野千里,雨量润泽,出产各种各样的农业林业产品。其种类比台湾犹多,拥有无穷的地上资源,简直是大东亚共荣圈内的天然大农场”。

  在日军决定攻占广州的御前会议上,日本大本营制定的攻占海南岛的作战计划中,关于海南岛的战略价值,日军认为,海南岛除具有作为“对华南航空作战及封锁作战基地”,“切断河内和缅甸援蒋通道”,“向南方扩展的根据地”等军事价值外,该岛还是“天然资源宝库”,特别是“世界良质铁矿(含铁量57%)”,是“建造舰艇用最好的钢材原料”,具有经济战略价值。

  在日军占领海南岛到太平洋战争开始之前,日本军方对海南岛的占领政策可以说是一种资源掠夺政策,即在南进之前进行的一种物资替代准备,在这个时期经济政策的要点是尽快地从海南取得相应的物质资源,在短时间内完成所谓的资源开发。在日本对海南岛占领的指导性文件《海南岛政务暂时处理要纲》中“第二、要领,三、经济指导”的“第2条”下这样表明日本官方的态度,说:“对国防、经济上重要之诸资源,极力促进其调查;有关应对急需之短缺资源,力求本岛资源之获得。”

对海南岛拥有的重要工业资源,日本侵略者可以说是集各方力量进行了全面掠夺。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投入了6亿日元的巨额资金和3万日本人力对海南进行所谓“经济开发”,连日本监视团在越南北部扣留的援蒋物质,也大量使用在海南岛的开发“事业”上。其中重要战略资源的铁矿是日本帝国主义经济掠夺的主要目标。

  1939年日本侵略者侵占海南岛之初,在资源调查中,先后查明到石碌铁矿和田独铁矿资源之富,品位之优为各地所罕见。为对石碌铁矿进行大规模的掠夺开采,日本侵略者野心勃勃,曾制定出三期掠夺计划,第一期年产铁矿石100万吨,第二期年产200万吨,第三期年产300万吨。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开采计划没有依期实现。石碌铁矿从1939年动工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的6年时间,日本侵略者共运走优质铁矿石694945吨。
对田独铁矿先后也分三期进行掠夺性开采。第一期,从1939年2月到1940年6月,计划开采铁矿30万吨。但由于只采用了简单的机械设备,大量的工作靠人工作业,结果只挖出17万吨矿石。第二期,从1940年6月到1941年9月,计划出产矿石60万吨,虽然此一期间增加了一些设备,但生产仍以人工为主,结果产量只完成计划数的56%。第三期,从1942年至1943年3月,由于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经济衰竭而亟待补充,因而加紧了对田独铁矿资源的掠夺,计划增加到年产120万吨。但由于内外交困,实际也只完成了计划数的76.5%。尽管如此,日本侵略者从掠夺田独铁矿中获得的利益依然巨大,据统计,田独铁矿从1939年动工,1940年投产到1944年5年多时间里,日本侵略者共开采出优质铁矿石269万吨,掠运回国268.8万吨,对其国内工业起到了重要作用。到1944年因盟军飞机封锁海域,矿石无法运出才不得不停产。

为了便于掠夺海南岛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日本侵略军对海南岛的公路、机场都加以扩建。1940年初,经日本政府批准,由日本海军特务部、经济局土木课和日本清水组土木工程公司规划设计,在海口至文昌、海口至嘉积公路必经之地的南渡江潭口附近建造了长860米、宽6.8米的南渡江铁桥。该桥于6月施工,1942年3月建成通车。这座铁桥建成后,使日军能从海口直达岛南的另一战略要地榆林。这个时期,日本侵略者还在海南岛建筑了一条由昌江至崖县的铁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军加紧在崖县黄流(现属乐东黎族自治县)修筑能容四百架飞机的大型机场,铺设田独———三亚———八所及霸王岭-水头的铁路,修建三亚、八所港口码头,加快对海南岛铁矿木材等战略物资的掠夺,以支持太平洋战争。

竭泽而渔破坏森林

  日寇竭泽而渔式的掠夺,严重地破坏了海南土地资源,特别是森林。海南森林资源53000立方米林木,13000立方米木材被日寇采伐使用。1933年海南森林覆盖率尚达50%,到解放前夕已下降为35%。连日本人自己也承认“岛北部海岸5到60公里地方已见不到森林。岛东西两部许多地区森林演替为草地、灌丛或稀树草原。南渡江、万泉河、太阳河等小现暴雨则泛滥,天旱则可跋涉,沙积乃至断流”等现象,表明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引起一系列严重后果。

  发行军票进行金融掠夺

  日军在侵占海南岛期间,对海南人民进行疯狂金融掠夺,他们在海口设有正金银行,台湾支行和华南银行。在三亚设有台湾银行派出所。在嘉积设有台湾银行派出所。日本在海南进行金融掠夺的主要手段是强制海南人民使用军票(也称军用券)。初期发行这种军票量较少,票面金额共有10元、5元、1元、5角、2角、1角等六种。后来随着发行量的增多,出现了50元、100元大额军票。为了肆意掠夺,日本在海南发行军票的同时,明令禁止一切货币在市面上流通,提高军票的价值。海南人民手中原持有的国民党法币,均须换成军票才能流通。军票10钱,当时相当于日元0.1元,法币0.13元。1939年2月的时候,海口一个西式糕点军票10钱;一杯咖啡军票8钱;报纸每份军票2钱。当时海口职员的工资大约是军票15元。

  军票的大量存在对海南经济的发展是一种破坏,这正如军票在其他占领地区所起到的作用,即掠夺作用一样。日军在海南岛每年投放的军票随日军统治的延续而呈上升趋势;1939年为70万日元,1940年累计达330万元,1941年累计达659.3万日元,1942年累计达2130.4万日元,1943年累计达4909万日元,1944年累计达11180.2万日元,1945年累计20617.7日元(八月份止)。到战争后期,由于通货膨胀,引起物价飞涨,军票价值大跌。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放任自流,并不收集军票,要求日本政府赔偿,军票成为废纸,沦陷区广大人民损失惨重。

1939年,日军占领海南岛,日本垄断了海南的贸易,海南岛进口货物逐渐减少,尤其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除曰货输入海南外,海南与其他国家的国际贸易几乎中断,伪琼海关成为曰货倾销入岛和本岛铁矿砂以及其他土货抢运出岛的工具。

  根据解放前《海关中外贸易统计年刊》资料,日军占领海南,直至40年代结束,海南对外贸易进入历史上最衰微的时期。资料中这样描述道:“自日军占据琼州起,至同年六月止,本口商运完全停止。在敌军占据期间,外洋贸易濒于断绝。太平洋战争期间,对外贸易为数极微,无足纪录。据记载。1941年至1944年出入琼州船只吨数分别为66262吨、42584吨、24402吨、603吨。因而出现了:“本岛商业,以交通不便,向不发达,盖以六载沦陷,富商巨贾,逃避一空,岛上经济,益见凋零。胜利光复后,治安益劣,交通阻塞,遂致商旅裹足,市厘萧条,全岛商业,迄无起色。”

  据了解,海南海上贸易,英国籍船舶在总量上始终占领先地位。1932年至1939年间,平均每年吨位数约为5万吨。其次是挪威、丹麦、法国。1939年2月日军占领海南后,日籍船舶来琼增达24132吨。1940年,除英国、日本外,其他国籍的船舶中断了与琼贸易。1941年,日籍船舶进出海南占据霸主地位,总吨位数达46432吨,船舶为65艘次,而同年英籍船舶全年仅进出12艘次。1942年起,日本军部隔断了交通,海南的海外贸易由日本企业所垄断。

以上
即使发现了,以日本当时的技术也无法有效的开采利用。。。那种深井的开采技术当时只有美国才有。
marco 发表于 2011-1-11 20:51
40年下半年,美国为避免欧亚两线作战,曾经放弃过该主张。
要不是日本人昏了头,也许现在东北就是大日本帝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沈阳或长春成为帝都也说不定。


对楼上的全部感到很无语,历史米有假设,一搞国际关系研究的教授这样教导偶。:dizzy:

而且,中国在那场千秋大劫中熬了过来,没有亡于东洋人之手实在是中华民族之幸。

对楼上的全部感到很无语,历史米有假设,一搞国际关系研究的教授这样教导偶。:dizzy:

而且,中国在那场千秋大劫中熬了过来,没有亡于东洋人之手实在是中华民族之幸。
以小日本那僵化的脑袋能想出陆相生油理论?与此相比大庆油田的深度倒成了次要问题。
看热闹的 发表于 2011-1-12 08:47


    美国没有放弃这个主张,只是为了防止日本狗急跳墙而模糊了这一主张。
有了石油日本估计不会南下。
回复 1# cd142857

顶多晚几年,美国不会看着日本做大的:D
中国怎么办?
血洗东京啊!
wwww130 发表于 2011-1-11 23:05
开采得很不错,就是运不回本土,美帝的潜艇大大的厉害
marco 发表于 2011-1-12 16:35


    开采了近70万吨,运走的也差不多是这个数。日本的能力也就这样了。
海南的基础建设太差,不像东北,有现成的铁路线可以依托,想扩大开采规模就要加大基础投入,这是殖民者不愿意干的。
anthony_cole 发表于 2011-1-12 17:37
运走是运走了,就是不容易运回本土,沉在海里头了不跟没挖出来一样么,还把船搭上了
冰冷雨天的书里面是这么写的,小日本到后来连运输船都找不出来了
大家都解释得很好了
只要开欧战,不管日本是否主动进攻美国,美国最终都要对他动手,石油只是副产品而已,就算有了大庆,日本还需要橡胶、锡、铜等等,甚至大米,呵呵
有石油,老毛子就该从北面打过来了,
echosun 发表于 2011-1-13 00:32 理论上,可以出口石油换外汇,然后再购买需要的橡胶大米。
有了这个前提,再以放弃中国大陆以及加入队的作战为筹码跟美英谈判,未必没有成功的希望。
不过爱国的日本FQ不会有这种觉悟的。
飞云影疾 发表于 2011-1-11 11:04
那不一样,日本就不会和美帝贸然开火,日本南下也是为了石油和橡胶

指不定,日本真的袭击苏联远大
歌剧院幽灵 发表于 2011-1-11 13:47


    废钢是坩埚炼钢的原料,不是辅助材料
1932年就算你把大庆的原油分布详图给日本人送去他也只有看着,真当石油是想采就能采的么?
cd142857 发表于 2011-1-11 12:39
当时日本化工能力不行,合成橡胶有限,其他门类的原材料还是匮乏的。
当时库页岛的南部还是日本手上,苏联不可能吞下这口气。如果不是因为德国,苏联可能在39年就打东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