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中文资料介绍苏军装甲车辆在阿富汗战争中的表现的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11:49:20
如果有,最好附上帖子地址或者下载地址,谢谢各位!如果有,最好附上帖子地址或者下载地址,谢谢各位!
关心看看。。


苏联装甲部队在阿富汗的表现不怎么样,阿富汗的明星是MI24和MI8,毒刺飞弹,当然这也和阿富汗独特的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
苏军装甲兵在阿富汗的运用


  尽管装甲车辆诞生于高强度的欧洲战场,然而在低强度的冲突中,大量的机械化部队也被频繁的使用。最初,美国陆军并不想在越南使用装甲部队,但在整个战争过程中,机械化部队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苏军装甲兵在阿富汗则担当了主角。无论是在越南还是在阿富汗,装甲部队的成功都是依赖于合同作战中各部队的协同能力,具体的说就是发现、控制、打击、保护和击溃。我们就以这些因素来分析一下苏军装甲兵在阿富汗的运用。

  首次面对低强度冲突

  二战后,苏军首次面对低强度的冲突开始于1979年12月24日。这一天,苏联红军发起了侵阿战争。由于事先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和策划,一个空降师顺利地占领了阿首都喀布尔,同时两个摩托化步兵师通过苏阿边界发起进攻。入侵部队迅速扩大为第40集团军。它包括7个摩托化步兵师和一个空降师,并得到5个空中突击旅的支援。苏军来到了阿富汗,但在此之前,他们并没有根据阿富汗的特殊作战环境制定有针对性的战术和战法。他们只是装备了自认为很优良的技术装备并应用其惯用的战法。

  在阿富汗的作战行动基本上是山地战。兴都库什山脉覆盖了阿富汗一般的领土,其中许多山峰海拔5000米。尽管苏军把山地战看作特殊情况下的战争,但他们并没有采取专门的战术。显然,他们认为对付一般情况的战术同样适合于对付山地战中的游击队。他们认为在进攻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坚强的决心和大批的机械化部队。

  苏军战斗条令在指导各种装备的使用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认识到了集中使用炮兵火力的困难和直射火力在山区受到的限制,苏军大量使用坦克补充炮兵火力的空白并对机动部队提供火力支援。尽管用现在的眼光来看,BMP系列步兵战车过于落后,尤其是它的装甲不堪一击。用火箭筒就可以轻易击穿它的正面装甲。但当时苏军认为其BMP步兵战车非常适合于山地战。因为其装甲足以防御游击队手中的轻武器的射击,而它的火力也足以压制并消灭敌人。除了特种部队以外,整个苏军陆军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陆军的这种结构也注定了在阿富汗的山地作战的主要是机械化部队。苏军战斗条令规定,摩托化步兵应下车作战,他们将得到坦克和BMP步兵战车的支援。空(机)降部队同样重要,他们可以到达摩托化步兵所不能到达的广大地狱。各兵种的合同作战力求在进攻中包围并消灭敌人。

  作为典型的攻击模式,直升机通常在大部队前面负责侦察。在地面,先头侦察车队在前方进行前出侦察以选择一条通道供包抄敌侧翼的分队通行。大部队则选择易通行的道路。下一步就是占领前进方向两侧的的高地或不惜代价的绕到敌人背后,这项任务将由摩托化步兵或空降兵充当的穿插分队来完成。他们还包括一些炮兵和工程兵。一旦制高点被占领,联合攻击--也许在两个方向上--将完成包围并消灭敌人。

 各兵种的职能决定了他们的使用。直升机和地面侦察部队主要负责侦察、搜索,坦克和摩托化步兵负责防御、打击和破坏、消灭敌人,空降兵同样用来进行破坏和定位。最后,炮兵、直升机和攻击机将给予最后的打击。但是在阿富汗这种复杂的山地战场环境下,由于地形限制,苏军军官很可能无法有效的协同这些行动。

  机械化扫荡

  入侵行动后不久,苏军便展开了大规模的扫荡,以把阿富汗的抵抗力量--MSL"圣战者"赶回他们的基地。1980年2月5000名苏军士兵攻入库那峡谷。苏军以炮兵和空中力量对该地区进行了近两天的轰击,然后将步兵机降到附近的山脊上。同时,伴随着飞机的猛烈轰炸,大量的坦克和BMP战车也迅速发起了攻击,几乎是过了每一寸土地。这次进攻使很多阿富汗人流离失所,而真正的抵抗力量却没有被消灭。苏军撤离后他们又恢复了对该地区的控制。

  一年以后,苏军的战术仍没有什么起色。一些西方的观察家认为"苏军传统战术得以依赖的装甲部队反而大大减低了其对付游击队的效果。"更有分析家一针见血的指出苏联人根本无法按照他们的教令行动。参加入侵行动的摩托化步兵师至少有50%的兵员是在战争开始90天前招回的预备役人员。训练水平成为制约苏军协同行动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入侵后的一年,在喀布尔西北15公里的帕赫曼发生了一次战斗。在三天的战斗中,苏军的坦克和BMP步兵战车高速穿过山丘地带向游击队发起进攻,但只有很少的阿伪政府军的步兵进行支援,而且由于地形阻隔,阿政府军步兵无法接近游击队。装备了RPG-7火箭筒和反坦克手雷的"圣战者"以小组为单位活跃于战场中。苏军的坦克装甲车辆损失不小,很多都是被游击队员用RPG-7甚至手雷、土制炸药包从炮塔顶部、发动机舱顶击毁的。到第三天,苏军被迫把装甲兵从战场撤出。很明显,一旦步兵无法进行有效的支援和配合,合同作战分队就会被击败。

  正规军战术

  作为战术上的解决方法,苏军也开展了西方观察家称作的"反复验证的搜索"(a trial-and-error search)。机降部队反复前出占领前进道路两侧的山头,支援火力如车载82毫米、120毫米迫击炮、23毫米机关炮针对一切可惜目标进行射击。此外还派出作为诱饵的坦克分队,试图引诱抵抗组织提前暴露目标。

  到1982年,苏军仍然不断地进行大规模的攻击行动,但在战术上做了调整,特别是在空降兵和特种部队的运用方面大大加强了。在5月和6月,苏军和阿伪政府军集结了1.5万名士兵以对付位于喀布尔以北60公里处的潘杰西尔谷地的3500名游击队员。苏军在两公里宽的谷地中只推进了300米。苏-22/25攻击机对附近的山脊进行了猛烈的轰炸,同时,装甲部队向峡谷内突击。但是空中打击受到了强有力的反击而不得不停止,失去了空中支援的苏军损失惨重。经过激烈的战斗,苏军宣称其已经达到目的并返回了基地。但游击队也回到了原来的据点。苏军不得不在同年晚些时候再次攻入潘杰西尔。

  在地面,苏军机械化部队发现包围敌人并掌握战场的控制权非常容易。但是要从敌人从包围圈内成功的抓住就并不容易了,往往他们只能控制目标地域,但游击队员往往能从包围圈内渗透逃离,对于苏军的战术目标来说这样的行动实际上是无效的。比如,位于兴都库什山脉西边接近沙漠的赫拉特。它一直是抵抗组织的重要据点。紧随潘杰西尔行动之后,苏军动用超过300辆装甲车辆包围了赫拉特,并进行了逐屋的搜索,大多数游击队员已经逃走,因此苏军只受到了轻微的抵抗。苏军取得了对城市的控制权,但是毫无用处,后勤补给的压力迫使苏军最终还是撤离该地。

  特种破坏战术

  绝大多数直升机机降行动都由大规模的攻击行动支援,这些攻击通常是由坦克部队担当主角的合同作战小组发起的。1985年4月的库纳尔行动就是苏军战术发展的一个典型例子。这次行动的首要任务就是打通贾拉拉巴德-常哈萨赖公路并切断游击队同巴基斯坦的联系。当然这次行动也有破坏游击队在佩什达拉和奥斯玛的据点的任务。最后,苏军试图解救其在巴里可特的驻军,他们已被游击队包围了一年。为达成这一目标,苏军调集了两个团的阿步兵团和两个阿突击团,一个边防旅(阿部队只有50%的战斗力),一个苏军摩托化步兵团和一个别动队营 。4月23日,苏军开始了从贾拉拉巴德到萨朗的征程。

  在沿公路建立了安全的配给系统并在常哈萨赖建立了一个坚固的火力点之后,在对佩什达拉进攻的策应下,苏军从两个方向向游击队阵地发起进攻。当地面进攻无法达到目的时,计划仅用于援助前线的空降部队就陷于孤立之中并遭受了惨重的损失,最后不得不由直升机撤出。对奥斯玛的主攻部队同时受到别动队的支援,他们控制着沿途的重要地点。白天,别动队在大部队前交叉掩护蛙跳前进,晚上在黑夜的掩护下撤回大部队控制范围内。在纳赖附近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在每日150架次武装直升机和飞机的支援下,苏军向巴里可特方向施加了强大的压力。在主力部队接近巴里可特时,苏军向驻军空降了一个强大的分队,然后,他们同要塞驻军及增援部队一同发起了强大的钳形攻击。面对这种的攻势,游击队被迫撤回了山里。苏军胜利了,但这只是暂时的。一旦苏军大部队撤回基地,游击队就会包围苏军的安全哨所,并控制巴里可特。苏军这样的行动对于打击阿富汗游击队的实力、进而完全控制阿富汗全境来说毫无用处。

  1985年,苏军有关进攻战术的条令仍然要求机械化部队进行防御、打击和破坏敌人。实际上,特种空降部队经常在合围敌人的行动中扮演侧翼包抄的角色。在库纳尔作战行动及其他行动中苏军的表现就证明了这一点。机械化部队能够进行防御和攻击,但很少包围并摧毁(破坏)行动中得到明显的结果。苏军的作战方式仍没有变,先占领高地,然后发动一场多兵种合同的进攻以包围并歼灭敌人。但是苏军机械化部队却不能有效的发挥其主导作用,实际上,他们在多兵种合同作战中的角色变了。在大规模山地进攻中,当对敌人进行打击时机械化部队应作为主要的掩护和火力支援力量。而将搜索、接触和消灭敌人交给步兵和搭载直升机的机降部队。特种空降部队则用语小规模作战中的侦察、包抄、破坏等任务、苏军在其进攻战术方面的其他的调整还包括高空饱和轰炸和化学武器的使用,但是这些都只是辅助手段而已。

  经验与教训

  苏军机械化部队在执行其方针时的失败要归罪于地形、组织、和盲目的追求胜利。苏军曾强调装甲部队在类似峡谷谷底的地形上的作战使用。很显然,在那里一些地段轮式车辆无法通过。当游击队撤回山中的时候,苏军的机械化步兵只能步行追击并利用炮火阻击。一项条令要求包括机械化部队和其他诸如炮兵、工程兵的部队的穿插分队应进行调整。但是,效果不明显,苏军依然难以改变他们列堂堂之阵的习惯。

  苏联陆军大多数是机械化部队,这激励着苏军尝试一些杀鸡用牛刀的硬碰硬的战术。他们坚持认为合成化部队是非常合适现代战争的,但在诸如山区和丛林地带的艰难地形逐行作战任务须要指挥系统通力的合作。在很多行动中,他们表现出难以执行其既定计划或难以协调部队的行动同意。关键的问题在于苏军只能进行单独的空中打击,步兵不能适时接近敌人。合同分队中各种力量不能有效的相互掩护对敌人进行打击。有些人认为这要归罪于缺少训练和厌战的阿政府军,但更主要的原因则是战术组织方面的。尽管苏军陆军拥有侦察单位,但对于每一支合同分队并没有专门的侦察单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军ACR(装甲骑兵团)是一支平衡的力量,而且作为月个整体经常在一起训练。由于侦察力量的乏力,因此造成了指挥官无法及时了解抵抗组织的部署情况,而常常贸然按照条令展开部队,过早暴露意图,处于被动局面。

  最后,苏军的作战计划影响他们的战术,这一点要远甚美军在越南的情况。显然,苏军总试图通过一场战斗行动而不是战役级的行动来消灭游击队。令人费解的是苏军的行动与其说是消灭游击队还不如说是消耗掉游击队。苏军控制着城市地区的指挥体系,似乎只是坐等游击队土崩瓦解或者按照意识形态为苏维埃而改造国家。为了减少警察部队和军队的开支,他们保留了相对较少的部队以对付叛乱。简言之,由于人员数量不够,更重要的是,后勤补给供应的无法满足机械化部队大兵团作战,苏军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全力以赴的消灭阿富汗抵抗力量,也没有能发挥出苏军装甲兵的势力。这虽然是一场低强度战争,甚至不如越南战争。但是苏军却失败了,其装甲力量在其中的运用实在值得我们回味。

苏联装甲部队在阿富汗的表现不怎么样,阿富汗的明星是MI24和MI8,毒刺飞弹,当然这也和阿富汗独特的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
苏军装甲兵在阿富汗的运用


  尽管装甲车辆诞生于高强度的欧洲战场,然而在低强度的冲突中,大量的机械化部队也被频繁的使用。最初,美国陆军并不想在越南使用装甲部队,但在整个战争过程中,机械化部队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苏军装甲兵在阿富汗则担当了主角。无论是在越南还是在阿富汗,装甲部队的成功都是依赖于合同作战中各部队的协同能力,具体的说就是发现、控制、打击、保护和击溃。我们就以这些因素来分析一下苏军装甲兵在阿富汗的运用。

  首次面对低强度冲突

  二战后,苏军首次面对低强度的冲突开始于1979年12月24日。这一天,苏联红军发起了侵阿战争。由于事先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和策划,一个空降师顺利地占领了阿首都喀布尔,同时两个摩托化步兵师通过苏阿边界发起进攻。入侵部队迅速扩大为第40集团军。它包括7个摩托化步兵师和一个空降师,并得到5个空中突击旅的支援。苏军来到了阿富汗,但在此之前,他们并没有根据阿富汗的特殊作战环境制定有针对性的战术和战法。他们只是装备了自认为很优良的技术装备并应用其惯用的战法。

  在阿富汗的作战行动基本上是山地战。兴都库什山脉覆盖了阿富汗一般的领土,其中许多山峰海拔5000米。尽管苏军把山地战看作特殊情况下的战争,但他们并没有采取专门的战术。显然,他们认为对付一般情况的战术同样适合于对付山地战中的游击队。他们认为在进攻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坚强的决心和大批的机械化部队。

  苏军战斗条令在指导各种装备的使用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认识到了集中使用炮兵火力的困难和直射火力在山区受到的限制,苏军大量使用坦克补充炮兵火力的空白并对机动部队提供火力支援。尽管用现在的眼光来看,BMP系列步兵战车过于落后,尤其是它的装甲不堪一击。用火箭筒就可以轻易击穿它的正面装甲。但当时苏军认为其BMP步兵战车非常适合于山地战。因为其装甲足以防御游击队手中的轻武器的射击,而它的火力也足以压制并消灭敌人。除了特种部队以外,整个苏军陆军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陆军的这种结构也注定了在阿富汗的山地作战的主要是机械化部队。苏军战斗条令规定,摩托化步兵应下车作战,他们将得到坦克和BMP步兵战车的支援。空(机)降部队同样重要,他们可以到达摩托化步兵所不能到达的广大地狱。各兵种的合同作战力求在进攻中包围并消灭敌人。

  作为典型的攻击模式,直升机通常在大部队前面负责侦察。在地面,先头侦察车队在前方进行前出侦察以选择一条通道供包抄敌侧翼的分队通行。大部队则选择易通行的道路。下一步就是占领前进方向两侧的的高地或不惜代价的绕到敌人背后,这项任务将由摩托化步兵或空降兵充当的穿插分队来完成。他们还包括一些炮兵和工程兵。一旦制高点被占领,联合攻击--也许在两个方向上--将完成包围并消灭敌人。

 各兵种的职能决定了他们的使用。直升机和地面侦察部队主要负责侦察、搜索,坦克和摩托化步兵负责防御、打击和破坏、消灭敌人,空降兵同样用来进行破坏和定位。最后,炮兵、直升机和攻击机将给予最后的打击。但是在阿富汗这种复杂的山地战场环境下,由于地形限制,苏军军官很可能无法有效的协同这些行动。

  机械化扫荡

  入侵行动后不久,苏军便展开了大规模的扫荡,以把阿富汗的抵抗力量--MSL"圣战者"赶回他们的基地。1980年2月5000名苏军士兵攻入库那峡谷。苏军以炮兵和空中力量对该地区进行了近两天的轰击,然后将步兵机降到附近的山脊上。同时,伴随着飞机的猛烈轰炸,大量的坦克和BMP战车也迅速发起了攻击,几乎是过了每一寸土地。这次进攻使很多阿富汗人流离失所,而真正的抵抗力量却没有被消灭。苏军撤离后他们又恢复了对该地区的控制。

  一年以后,苏军的战术仍没有什么起色。一些西方的观察家认为"苏军传统战术得以依赖的装甲部队反而大大减低了其对付游击队的效果。"更有分析家一针见血的指出苏联人根本无法按照他们的教令行动。参加入侵行动的摩托化步兵师至少有50%的兵员是在战争开始90天前招回的预备役人员。训练水平成为制约苏军协同行动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入侵后的一年,在喀布尔西北15公里的帕赫曼发生了一次战斗。在三天的战斗中,苏军的坦克和BMP步兵战车高速穿过山丘地带向游击队发起进攻,但只有很少的阿伪政府军的步兵进行支援,而且由于地形阻隔,阿政府军步兵无法接近游击队。装备了RPG-7火箭筒和反坦克手雷的"圣战者"以小组为单位活跃于战场中。苏军的坦克装甲车辆损失不小,很多都是被游击队员用RPG-7甚至手雷、土制炸药包从炮塔顶部、发动机舱顶击毁的。到第三天,苏军被迫把装甲兵从战场撤出。很明显,一旦步兵无法进行有效的支援和配合,合同作战分队就会被击败。

  正规军战术

  作为战术上的解决方法,苏军也开展了西方观察家称作的"反复验证的搜索"(a trial-and-error search)。机降部队反复前出占领前进道路两侧的山头,支援火力如车载82毫米、120毫米迫击炮、23毫米机关炮针对一切可惜目标进行射击。此外还派出作为诱饵的坦克分队,试图引诱抵抗组织提前暴露目标。

  到1982年,苏军仍然不断地进行大规模的攻击行动,但在战术上做了调整,特别是在空降兵和特种部队的运用方面大大加强了。在5月和6月,苏军和阿伪政府军集结了1.5万名士兵以对付位于喀布尔以北60公里处的潘杰西尔谷地的3500名游击队员。苏军在两公里宽的谷地中只推进了300米。苏-22/25攻击机对附近的山脊进行了猛烈的轰炸,同时,装甲部队向峡谷内突击。但是空中打击受到了强有力的反击而不得不停止,失去了空中支援的苏军损失惨重。经过激烈的战斗,苏军宣称其已经达到目的并返回了基地。但游击队也回到了原来的据点。苏军不得不在同年晚些时候再次攻入潘杰西尔。

  在地面,苏军机械化部队发现包围敌人并掌握战场的控制权非常容易。但是要从敌人从包围圈内成功的抓住就并不容易了,往往他们只能控制目标地域,但游击队员往往能从包围圈内渗透逃离,对于苏军的战术目标来说这样的行动实际上是无效的。比如,位于兴都库什山脉西边接近沙漠的赫拉特。它一直是抵抗组织的重要据点。紧随潘杰西尔行动之后,苏军动用超过300辆装甲车辆包围了赫拉特,并进行了逐屋的搜索,大多数游击队员已经逃走,因此苏军只受到了轻微的抵抗。苏军取得了对城市的控制权,但是毫无用处,后勤补给的压力迫使苏军最终还是撤离该地。

  特种破坏战术

  绝大多数直升机机降行动都由大规模的攻击行动支援,这些攻击通常是由坦克部队担当主角的合同作战小组发起的。1985年4月的库纳尔行动就是苏军战术发展的一个典型例子。这次行动的首要任务就是打通贾拉拉巴德-常哈萨赖公路并切断游击队同巴基斯坦的联系。当然这次行动也有破坏游击队在佩什达拉和奥斯玛的据点的任务。最后,苏军试图解救其在巴里可特的驻军,他们已被游击队包围了一年。为达成这一目标,苏军调集了两个团的阿步兵团和两个阿突击团,一个边防旅(阿部队只有50%的战斗力),一个苏军摩托化步兵团和一个别动队营 。4月23日,苏军开始了从贾拉拉巴德到萨朗的征程。

  在沿公路建立了安全的配给系统并在常哈萨赖建立了一个坚固的火力点之后,在对佩什达拉进攻的策应下,苏军从两个方向向游击队阵地发起进攻。当地面进攻无法达到目的时,计划仅用于援助前线的空降部队就陷于孤立之中并遭受了惨重的损失,最后不得不由直升机撤出。对奥斯玛的主攻部队同时受到别动队的支援,他们控制着沿途的重要地点。白天,别动队在大部队前交叉掩护蛙跳前进,晚上在黑夜的掩护下撤回大部队控制范围内。在纳赖附近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在每日150架次武装直升机和飞机的支援下,苏军向巴里可特方向施加了强大的压力。在主力部队接近巴里可特时,苏军向驻军空降了一个强大的分队,然后,他们同要塞驻军及增援部队一同发起了强大的钳形攻击。面对这种的攻势,游击队被迫撤回了山里。苏军胜利了,但这只是暂时的。一旦苏军大部队撤回基地,游击队就会包围苏军的安全哨所,并控制巴里可特。苏军这样的行动对于打击阿富汗游击队的实力、进而完全控制阿富汗全境来说毫无用处。

  1985年,苏军有关进攻战术的条令仍然要求机械化部队进行防御、打击和破坏敌人。实际上,特种空降部队经常在合围敌人的行动中扮演侧翼包抄的角色。在库纳尔作战行动及其他行动中苏军的表现就证明了这一点。机械化部队能够进行防御和攻击,但很少包围并摧毁(破坏)行动中得到明显的结果。苏军的作战方式仍没有变,先占领高地,然后发动一场多兵种合同的进攻以包围并歼灭敌人。但是苏军机械化部队却不能有效的发挥其主导作用,实际上,他们在多兵种合同作战中的角色变了。在大规模山地进攻中,当对敌人进行打击时机械化部队应作为主要的掩护和火力支援力量。而将搜索、接触和消灭敌人交给步兵和搭载直升机的机降部队。特种空降部队则用语小规模作战中的侦察、包抄、破坏等任务、苏军在其进攻战术方面的其他的调整还包括高空饱和轰炸和化学武器的使用,但是这些都只是辅助手段而已。

  经验与教训

  苏军机械化部队在执行其方针时的失败要归罪于地形、组织、和盲目的追求胜利。苏军曾强调装甲部队在类似峡谷谷底的地形上的作战使用。很显然,在那里一些地段轮式车辆无法通过。当游击队撤回山中的时候,苏军的机械化步兵只能步行追击并利用炮火阻击。一项条令要求包括机械化部队和其他诸如炮兵、工程兵的部队的穿插分队应进行调整。但是,效果不明显,苏军依然难以改变他们列堂堂之阵的习惯。

  苏联陆军大多数是机械化部队,这激励着苏军尝试一些杀鸡用牛刀的硬碰硬的战术。他们坚持认为合成化部队是非常合适现代战争的,但在诸如山区和丛林地带的艰难地形逐行作战任务须要指挥系统通力的合作。在很多行动中,他们表现出难以执行其既定计划或难以协调部队的行动同意。关键的问题在于苏军只能进行单独的空中打击,步兵不能适时接近敌人。合同分队中各种力量不能有效的相互掩护对敌人进行打击。有些人认为这要归罪于缺少训练和厌战的阿政府军,但更主要的原因则是战术组织方面的。尽管苏军陆军拥有侦察单位,但对于每一支合同分队并没有专门的侦察单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军ACR(装甲骑兵团)是一支平衡的力量,而且作为月个整体经常在一起训练。由于侦察力量的乏力,因此造成了指挥官无法及时了解抵抗组织的部署情况,而常常贸然按照条令展开部队,过早暴露意图,处于被动局面。

  最后,苏军的作战计划影响他们的战术,这一点要远甚美军在越南的情况。显然,苏军总试图通过一场战斗行动而不是战役级的行动来消灭游击队。令人费解的是苏军的行动与其说是消灭游击队还不如说是消耗掉游击队。苏军控制着城市地区的指挥体系,似乎只是坐等游击队土崩瓦解或者按照意识形态为苏维埃而改造国家。为了减少警察部队和军队的开支,他们保留了相对较少的部队以对付叛乱。简言之,由于人员数量不够,更重要的是,后勤补给供应的无法满足机械化部队大兵团作战,苏军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全力以赴的消灭阿富汗抵抗力量,也没有能发挥出苏军装甲兵的势力。这虽然是一场低强度战争,甚至不如越南战争。但是苏军却失败了,其装甲力量在其中的运用实在值得我们回味。
楼上的网友提供的资料详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