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刊称中国最多可摧毁美国16枚GPS卫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8:27:43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12-26/1047625434.html

在过去十年里,中国洲际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能力有大幅度提高,目前已经具备近程、中程、远程可携带常规弹头的战略导弹。此外,中国的反卫星能力自2007年1月震惊世界之后,仍在快速发展。中国部署的超视距雷达可提供早期预警能力,并可初步瞄准美国航母战斗群。与此同时,中国不断提高的精确打击能力,也得到了美国的特别关注。澳大利亚《空军力量》杂志近日刊登了由马丁·安德鲁撰写的文章,分析了中国的反卫星能力发展。本报编译此文,仅供读者参考。

  □本报特约编译 柴志廷

  “杀手锏”:中国反卫星能力

  在中国经济迅速崛起的现在,中国军队所讨论的是非对称作战,以及利用“杀手锏”来击败对手的高科技系统。

  与此相关的主要技术与战略事件发生在2007年1月11日美国东部时间17点28分,中国发射一枚反卫星导弹,摧毁了位于869千米高空一颗废弃的中国气象卫星。不久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便召开年度威胁评估会议并发布消息称,中国已具备反卫星能力,中国上空的美国卫星已不再安全。

  现在,中国握有核攻击或常规攻击及防御战略武器,来保卫自身利益。这些系统的数量和精度都在不断增长,这一点引起了华盛顿的关注。卫星辅助制导的远程火箭炮系统的引入,可使针对台湾地区的许多东风-11和东风-15短程弹道导弹重新部署到中国西南,应对印度和南中国海附近的国家。

  2002年4月,时任美国空军司令的吉姆·罗奇在麻省理工学院发表演讲时指出,阿富汗战争之初,美军行动就需要40千兆字节的卫星信息传输量。卫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一旦它们失效,就会引发诸多问题。中国已经把注意力放在这一关键薄弱环节,而且其自1990年就开始研发国家导弹防御系统。2007年1月11日的反卫星测试就是其第三次反弹道导弹测试,前两次测试分别发生于2005年7月7日和2006年2月6日。中国的反卫星试验说明,解放军有能力击毁卫星和中程弹道导弹,而前者又说明他们能够破坏美国的信息优势。同样的,美国也可以利用其地基拦截导弹和海基“标准-3”反弹道导弹系统实现相同目标。

  在中国首次成功进行的反卫星试验中,公路机动东风-21中程弹道导弹的民用型(即KT-1火箭)充当了卫星武器的载具,利用运输/起竖/发射车将之发射升空。东风-21导弹是中国“巨浪-1”潜射弹道导弹的陆基版导弹。

  美国五角大楼国防情报局把中国反卫星武器称为“SC-19动能拦截器”,其公路机动性能,再加上通讯和工程支援车,使之可部署在最佳地点,拦截飞跃其上空的卫星,而且发射前很难被定位。

  中国拥有无数反卫星感测器地点,这使其二炮部队能够跟踪并为反卫星导弹系统提供精确定位信息。目前,中国已经设立了8个卫星地面监测站,沿太原、五寨和酒泉建造了太空及卫星发射基地, 部署了4艘海上追踪及控制舰,并且还分别在基里巴斯(位于西太洋)和纳米比亚(位于非洲西南部)各设立了一个地面站。

  假如中国将其所有的外层空间反卫星武器都投入到对GPS卫星的打击中,那么最多可能摧毁16枚卫星。在目前的条件下,美国的GPS卫星系统中共有32枚导航卫星参与运行,在只剩下16枚导航卫星的状况下GPS系统仍然能够运行。在数年的时间里,这些撞击带来的碎片将带来一个重大的危险,而这种威胁带来的影响将比那些对卫星的直接攻击更大。剩下的卫星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经过由于射星形成的碎片带。

  通常,在任何特定的时间,都有9枚GPS卫星飞过中国上空。如果中国以某种方式设法摧毁所有这9枚卫星,那么中国就可以使美国的精确制导弹药在几个小时内不能发挥作用,直到其它GPS卫星飞抵台湾海峡上空。在极短的时间里,其它23枚卫星组成的卫星系统将会迅速填补由于它们正常的轨道运动造成暂时空白。即使成功地摧毁了16枚卫星,中国可能仍只能暂时瘫痪GPS在台湾海峡上空的运行大约8个小时。在另外的16个小时里,将有4枚或者更多的卫星出现在轰炸航路、无人机飞行和舰艇追踪等目标区域的上空。在这一假想中,直到美国发射新的卫星之前,GPS系统的“瘫痪8小时,紧接着16小时调整”的模式会每天重复出现。

  真正的末日武器——电磁脉冲

  在谈到应对直接上升式反卫星武器策略时,华盛顿的一些防务分析人士认为,美国只要使低轨道卫星的时速发生200英里的改变,就能够有效地阻止中国的攻击。速度的微小改变足以使美国卫星掠过中国上空时的时间发生变化,这样卫星就能够躲开事先锁定好目标的反卫星武器发射车的攻击范围。虽然这种观点在某种程度上是正确的,但实际战术态势会更加复杂。卫星的调整包括两个主要方面:第一,规避来袭的反卫星武器的“反应性调整”;第二,用于改变卫星轨道的“预设调整”。目前,这两种选择都不是有效的应对战术。

  华盛顿的防务分析人士还强调瞄准卫星的问题,他们认为即使拦截导弹发射阵地还被黑夜笼罩,但高空中的目标卫星却已经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了。在中国研制出更好的传感器之前,其目前传感器的跟踪方法,确实限制了反卫星系统采取何种方式攻击其它卫星:反卫星系统必须等到低地球轨道卫星被太阳光照射时才能发动攻击。

  “反卫星武器的光学跟踪系统还有着重大缺陷”这一观点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可能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研制出能够在其它电磁波带精确工作的传感器。然而,大部分能力密集型卫星,如负责拍摄雷达图像的卫星,通常都会使其轨道平行,这样它们的太阳能电池板才能保持与阳光垂直。这意味着,与负责拍摄光电图像及收集信号情报的卫星相比,在中国上空的、负责拍摄雷达图象的卫星可能更需要固有的光照条件。

  当然,想要直接命中目标卫星,实现动能猎杀,唯一的要求就是反卫星武器能够精确地瞄准目标。不过,还有其它无需精确瞄准就能够实现对目标卫星的打击,如霰弹云与高强度微波冲击波。

  认为“中国的反太空武器库中,仅有直接上升式反卫星武器”的想法是错误的。毫无疑问,“在可能发生的中美太空战中,中国会利用其全部力量”。

  干扰GPS的概念,同样适用于干扰通信卫星。向卫星发射激光,使卫星的视觉系统失明,或使卫星的热量控制系统超负荷运转也是可行的。不过,太空战中的真正的末日武器是电磁脉冲——核爆炸产生的副作用。如果中国真的想削弱美国的通信能力,那么,其只需要将一枚相对较小的核弹送入地球同步轨道,并调整其在亚洲上空的位置,就能够产生破坏性的后果。

  美国没办法阻止

  华盛顿的一些防务分析人士认为,当中国的攻击卫星行动发生的时候,美国绝对不可能坐视不理。即便是在没有专门的卫星防御系统的今天,美军也能够相当有效地阻止中国对美国卫星的破坏。

  当然,美国绝对会试图阻止对方的攻击,但事实是,美国目前还没有阻止对方展开太空攻击的办法。正像前美国战略司令部司令詹姆斯·卡特莱特将军所说的那样:目前,美国用来对抗中国动能反卫星武器的唯一方法是利用潜射“三叉戟”导弹或未来的“快速全球打击”系统。不过,考虑到SC-19反卫星武器采用的是移动发射架,而且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国甚至没有能力在已经控制制空权的地区——即使较小的范围内,定位一枚“飞毛腿”导弹,所以这一战略也是华而不实的。由于反卫星武器发射架可能正用于瞄准用于寻找它们的美国卫星,所以在中国境内寻找反卫星武器发射架更是难上加难。http://mil.news.sina.com.cn/2010-12-26/1047625434.html

在过去十年里,中国洲际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能力有大幅度提高,目前已经具备近程、中程、远程可携带常规弹头的战略导弹。此外,中国的反卫星能力自2007年1月震惊世界之后,仍在快速发展。中国部署的超视距雷达可提供早期预警能力,并可初步瞄准美国航母战斗群。与此同时,中国不断提高的精确打击能力,也得到了美国的特别关注。澳大利亚《空军力量》杂志近日刊登了由马丁·安德鲁撰写的文章,分析了中国的反卫星能力发展。本报编译此文,仅供读者参考。

  □本报特约编译 柴志廷

  “杀手锏”:中国反卫星能力

  在中国经济迅速崛起的现在,中国军队所讨论的是非对称作战,以及利用“杀手锏”来击败对手的高科技系统。

  与此相关的主要技术与战略事件发生在2007年1月11日美国东部时间17点28分,中国发射一枚反卫星导弹,摧毁了位于869千米高空一颗废弃的中国气象卫星。不久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便召开年度威胁评估会议并发布消息称,中国已具备反卫星能力,中国上空的美国卫星已不再安全。

  现在,中国握有核攻击或常规攻击及防御战略武器,来保卫自身利益。这些系统的数量和精度都在不断增长,这一点引起了华盛顿的关注。卫星辅助制导的远程火箭炮系统的引入,可使针对台湾地区的许多东风-11和东风-15短程弹道导弹重新部署到中国西南,应对印度和南中国海附近的国家。

  2002年4月,时任美国空军司令的吉姆·罗奇在麻省理工学院发表演讲时指出,阿富汗战争之初,美军行动就需要40千兆字节的卫星信息传输量。卫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一旦它们失效,就会引发诸多问题。中国已经把注意力放在这一关键薄弱环节,而且其自1990年就开始研发国家导弹防御系统。2007年1月11日的反卫星测试就是其第三次反弹道导弹测试,前两次测试分别发生于2005年7月7日和2006年2月6日。中国的反卫星试验说明,解放军有能力击毁卫星和中程弹道导弹,而前者又说明他们能够破坏美国的信息优势。同样的,美国也可以利用其地基拦截导弹和海基“标准-3”反弹道导弹系统实现相同目标。

  在中国首次成功进行的反卫星试验中,公路机动东风-21中程弹道导弹的民用型(即KT-1火箭)充当了卫星武器的载具,利用运输/起竖/发射车将之发射升空。东风-21导弹是中国“巨浪-1”潜射弹道导弹的陆基版导弹。

  美国五角大楼国防情报局把中国反卫星武器称为“SC-19动能拦截器”,其公路机动性能,再加上通讯和工程支援车,使之可部署在最佳地点,拦截飞跃其上空的卫星,而且发射前很难被定位。

  中国拥有无数反卫星感测器地点,这使其二炮部队能够跟踪并为反卫星导弹系统提供精确定位信息。目前,中国已经设立了8个卫星地面监测站,沿太原、五寨和酒泉建造了太空及卫星发射基地, 部署了4艘海上追踪及控制舰,并且还分别在基里巴斯(位于西太洋)和纳米比亚(位于非洲西南部)各设立了一个地面站。

  假如中国将其所有的外层空间反卫星武器都投入到对GPS卫星的打击中,那么最多可能摧毁16枚卫星。在目前的条件下,美国的GPS卫星系统中共有32枚导航卫星参与运行,在只剩下16枚导航卫星的状况下GPS系统仍然能够运行。在数年的时间里,这些撞击带来的碎片将带来一个重大的危险,而这种威胁带来的影响将比那些对卫星的直接攻击更大。剩下的卫星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经过由于射星形成的碎片带。

  通常,在任何特定的时间,都有9枚GPS卫星飞过中国上空。如果中国以某种方式设法摧毁所有这9枚卫星,那么中国就可以使美国的精确制导弹药在几个小时内不能发挥作用,直到其它GPS卫星飞抵台湾海峡上空。在极短的时间里,其它23枚卫星组成的卫星系统将会迅速填补由于它们正常的轨道运动造成暂时空白。即使成功地摧毁了16枚卫星,中国可能仍只能暂时瘫痪GPS在台湾海峡上空的运行大约8个小时。在另外的16个小时里,将有4枚或者更多的卫星出现在轰炸航路、无人机飞行和舰艇追踪等目标区域的上空。在这一假想中,直到美国发射新的卫星之前,GPS系统的“瘫痪8小时,紧接着16小时调整”的模式会每天重复出现。

  真正的末日武器——电磁脉冲

  在谈到应对直接上升式反卫星武器策略时,华盛顿的一些防务分析人士认为,美国只要使低轨道卫星的时速发生200英里的改变,就能够有效地阻止中国的攻击。速度的微小改变足以使美国卫星掠过中国上空时的时间发生变化,这样卫星就能够躲开事先锁定好目标的反卫星武器发射车的攻击范围。虽然这种观点在某种程度上是正确的,但实际战术态势会更加复杂。卫星的调整包括两个主要方面:第一,规避来袭的反卫星武器的“反应性调整”;第二,用于改变卫星轨道的“预设调整”。目前,这两种选择都不是有效的应对战术。

  华盛顿的防务分析人士还强调瞄准卫星的问题,他们认为即使拦截导弹发射阵地还被黑夜笼罩,但高空中的目标卫星却已经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了。在中国研制出更好的传感器之前,其目前传感器的跟踪方法,确实限制了反卫星系统采取何种方式攻击其它卫星:反卫星系统必须等到低地球轨道卫星被太阳光照射时才能发动攻击。

  “反卫星武器的光学跟踪系统还有着重大缺陷”这一观点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可能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研制出能够在其它电磁波带精确工作的传感器。然而,大部分能力密集型卫星,如负责拍摄雷达图像的卫星,通常都会使其轨道平行,这样它们的太阳能电池板才能保持与阳光垂直。这意味着,与负责拍摄光电图像及收集信号情报的卫星相比,在中国上空的、负责拍摄雷达图象的卫星可能更需要固有的光照条件。

  当然,想要直接命中目标卫星,实现动能猎杀,唯一的要求就是反卫星武器能够精确地瞄准目标。不过,还有其它无需精确瞄准就能够实现对目标卫星的打击,如霰弹云与高强度微波冲击波。

  认为“中国的反太空武器库中,仅有直接上升式反卫星武器”的想法是错误的。毫无疑问,“在可能发生的中美太空战中,中国会利用其全部力量”。

  干扰GPS的概念,同样适用于干扰通信卫星。向卫星发射激光,使卫星的视觉系统失明,或使卫星的热量控制系统超负荷运转也是可行的。不过,太空战中的真正的末日武器是电磁脉冲——核爆炸产生的副作用。如果中国真的想削弱美国的通信能力,那么,其只需要将一枚相对较小的核弹送入地球同步轨道,并调整其在亚洲上空的位置,就能够产生破坏性的后果。

  美国没办法阻止

  华盛顿的一些防务分析人士认为,当中国的攻击卫星行动发生的时候,美国绝对不可能坐视不理。即便是在没有专门的卫星防御系统的今天,美军也能够相当有效地阻止中国对美国卫星的破坏。

  当然,美国绝对会试图阻止对方的攻击,但事实是,美国目前还没有阻止对方展开太空攻击的办法。正像前美国战略司令部司令詹姆斯·卡特莱特将军所说的那样:目前,美国用来对抗中国动能反卫星武器的唯一方法是利用潜射“三叉戟”导弹或未来的“快速全球打击”系统。不过,考虑到SC-19反卫星武器采用的是移动发射架,而且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国甚至没有能力在已经控制制空权的地区——即使较小的范围内,定位一枚“飞毛腿”导弹,所以这一战略也是华而不实的。由于反卫星武器发射架可能正用于瞄准用于寻找它们的美国卫星,所以在中国境内寻找反卫星武器发射架更是难上加难。
怎么有种“一切尽在撑握中”的感觉,这处P文还是不看得好。
美国1985年用F15发射反卫星导弹,目标卫星高度:555公里
中国的反卫星试验,目标卫星高度:900公里
美国用SM3反卫星试验,轨道高度240公里

GPS卫星高度:20200公里


这老外是不是觉得造了架飞机可以从北京飞到济南,那么再造一架飞机从北京直飞布伊诺斯艾利斯也会很容易

这老外是不是觉得造了架飞机可以从北京飞到济南,那么再造一架飞机从北京直飞布伊诺斯艾利斯也会很容易
澳洲? 最喜欢煽风点火
“如果中国真的想削弱美国的通信能力,那么,其只需要将一枚相对较小的核弹送入地球同步轨道,并调整其在亚洲上空的位置,就能够产生破坏性的后果。”

核弹在同步轨道还有电磁脉冲吗?记者是文科生吧。
cadence 发表于 2010-12-27 13:31

他的意思是反卫星导弹携带核弹到太空引爆,由核弹产生的电磁脉冲范围相当大。
modaoru 发表于 2010-12-27 15:07
没有大气层,核弹爆炸不会产生大量的电磁脉冲
回复 3# 白云居士


这个16颗的估计也许是来自于使用长征来进行高轨道ASAT(当时Geoffrey Forden就指出SC-19机动发射器是没办法拦截GPS的,所以高轨道的ASAT要用上大型运载,结果会受到发射场地排焰道数量的限制),不过在航空航天港已经被骂了一遍。

我个人意见还是保留吧。
===========================
    Geoffrey Forden估计中国高轨道反卫星作战:

“其中的每一种火箭,通常用于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可以携带3-4枚拦截器及其特殊轨道机动发动机去攻击美国导航卫星(高度大约19312公里),或美国通信卫星(高度大约35405公里)。
发动进攻前4天,中国发射首枚长征火箭,携带深空反卫星武器;同一个发射台将接着供垂直装配大楼内待命的第二枚火箭使用。在工作人员整备发射台时,第一枚火箭的有效载荷进入约321公里的停泊轨道,等待其他武器的加入。
这几乎可以看成是中方要发动进攻的一个明确迹象。但是中国向国际社会解释说,用于把载荷送入最终高度的第三级出现故障,中方正在采取措施。
(对美国低轨道卫星)发动进攻前6小时左右,另三枚长征火箭也发射升空;6小时是有效载荷进入目标轨道要花费的时间。...
一切顺利,中国将发射12-16枚深空反卫星武器。但是美国的高轨道卫星则更多:截止2007年12月,有32个正常工作的GPS导航卫星(原来的设计只要求24颗)。此外,在地球静止轨道,美国有23颗军用通信卫星,6个监视导弹发射的早期预警卫星,6颗侦察卫星(其中大部分是电子侦察卫星,只有一个似乎有能力进行照相侦察)。
还有90颗商业通信卫星(由美国公司拥有或运营),这应该都可以用来替换损坏的军事通信卫星。...

=======================
回复 8# cadence

电磁脉冲需要大气层?是不是和热压力产生的气体冲击波弄混了?
完蛋鸟。澳洲只准土鳖击落16颗卫星。不能多击落。否则澳洲将登陆中国。再来个8国联军进京
好怕怕哦。
高轨道不太可能用导弹解决。一般都是用定向能武器,一天内消灭全部GPS卫星并不费多少功夫。

向TG发射潜射弹道导弹?那不就等于全面开战?飞到一半TG发现了就可以说那是核弹头,核的DF-31A就可以升空了。
cadence 发表于 2010-12-27 13:31

作者是从《现代战争2》里得到的灵感?{:jian:}
袋鼠国很会演戏,好演员出了不少。
这意思是中国的反卫星导弹不够多?
回复 10# 临岸观海
没有大气的电离,哪来那么多的电脉冲,外层空间几乎是真空状态
澳大利亚怎么总是挑拨中美关系,这个罪犯流放国家要敲打敲打了
不算多啊,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