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战役时的中国军队应该怎么打才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1:28:32
1937年,中国军队在上海发动淞沪战役,国民党把仅有的几个德械师都投入战场,付出了惨重代价后依然以失败告终。有很多人认为,蒋介石把几十万部队投入狭小的长江南岸地区,层层设防,死打硬拼,正好被日军当成靶子。那么本菜在此请教各位,淞沪战役时候中国军队应该怎么打才对?PS在不考虑游击战的前提下1937年,中国军队在上海发动淞沪战役,国民党把仅有的几个德械师都投入战场,付出了惨重代价后依然以失败告终。有很多人认为,蒋介石把几十万部队投入狭小的长江南岸地区,层层设防,死打硬拼,正好被日军当成靶子。那么本菜在此请教各位,淞沪战役时候中国军队应该怎么打才对?PS在不考虑游击战的前提下
80年前的事啊。。
若不是日军在金山登陆,委座怕被围歼,为保存有生力量才不得不战略撤退。如果日军一味的跟国军打巷战,委座只需要把预备队往里面填就是。。。
直接带枪投奔TG就行了。
军队素质,工事修筑,军队士气等等差距太大了。
如果没有偷工减料的工事,结果就会好许多。
连枪都发不全的杂牌能撑得下去?
当时国民党军队士气不低,装备也不差,工事没发挥作用的原因之一是兵败如山倒,其次是江南土质不适合挖工事
一开始投入兵力不足把,对德械师的战斗力也许太乐观,后面就被动了
不好打
大纵深 逐次抵抗 不局限于一城一地的得失
大纵深 逐次抵抗 不局限于一城一地的得失
小日本是南北夹击的
不要把眼光只看到淞沪战线
对于淞沪前线,貌似是国内做作战,对己方压力小,但是因为日军海空优势加上宽阔的杭州湾和长江口,实际上那里对KMT军是一个V型包围圈,上海的日军堡垒只是诱饵,日军海空优势保证在侧翼的杭州湾、长江口成功登陆没有任何悬念。

在这个地方要干就要堡垒化,迟滞日军,而且要层层设防面面设防,局部重点进攻而不能全面进攻。这对战略眼光的要求显然超出了KMT首脑太多太多,他们以为全压上去就成了,我就算他们把上海据点里的日军全干死,他也要被侧翼插刀。

这个和朝鲜战争的釜山战役如出一辙。
乌良海 发表于 2010-12-26 22:16

===========

+1
像这种桥状战役应该打空投骚扰穿插,一味的打正面战如何能胜?
撤出设备,放弃长江口,诱使小鬼子离开交通线,以运动战的方式,一口,一口咬掉小规模的鬼子,积少成多,一拼消耗的方式,赶走日本人
以当时“国军”的指挥水平和执行力,公正地说,没法儿打
中国军队的执行力当时还不差,关键是指挥有问题,所以本菜才会问该如何指挥才对
user320 发表于 2010-12-27 13:20
淞沪会战的失败有它的必然性,国民党军队装备虽然不错,但后勤不行,军队素质差,尤其是基础军队素质差,没有配合,没有协调,基本上是1战式的阵地战,坦克冲锋,步兵也没跟上掩护,结果是那十几辆坦克根本没起多大作用就被日本火炮轰掉,优势装备不能很好发挥,弹药物资全靠进口,储备少,到后期基本是弹尽粮空,指挥方面虽然后缺漏但不是主要原因。其实淞沪会战被骂主要是在后期,在撤退是指挥混乱,没有形成梯次防御,可以说是一窝蜂的逃命,不过只种撤退方式一直是国民党的优良传统,直到被赶到台湾。
1932年的《淞沪停战协定》使中国没法在上海搞“堡垒化”吧
据说蒋公的想法是,以上海为诱饵,吸引日军来犯,组织部队,一直保持对日军的数量优势,日军来一批干掉一批,只是蒋介石太相信自己的运输能力(运输大队长的名字白叫了),而且在前期损失过巨,反而是日军集中了优势(非数量优势)兵力,国军来一批损失一批,川军 爬一个月的山,走一个月的路,坐一个月的船才到上海,转眼就损失殆尽
据说蒋公的想法是,以上海为诱饵,吸引日军来犯,组织部队,一直保持对日军的数量优势,日军来一批干掉一批,只是蒋介石太相信自己的运输能力(运输大队长的名字白叫了),而且在前期损失过巨,反而是日军集中了优势(非数量优势)兵力,国军来一批损失一批,川军 爬一个月的山,走一个月的路,坐一个月的船才到上海,转眼就损失殆尽
上海既不是列宁格勒也不是哈尔科夫……一声叹息认了吧。
别胡说了,哪有什么改变日军进攻方向的决策啊。
打上海就是想趁鬼子实力不足,拿下上海,结果是根本没有能力啃下日军的坚固工事,然后日军不断增援,确实起到改变日军进攻势头的作用,但是说一开始就这么打算那就是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
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双方僵持,KMT把部队放在日本军舰舰炮鼻子底下挨轰,宁死不撤,期待英美干爹来调停,再来一次128。可惜的是,没有理他啊,最后大溃败收场。
对于淞沪会战,国军的英勇拼杀还是需要正面对待的,虽然失败了,但是毕竟挫杀了日军的锐气和几万人的精锐,个人之所以会失败重要的原因是在国军上层原因1.光头对于英美列强的过分依赖,妄想通过列强的干预阻止日军大规模武装进攻,导致战备不够充分.2.战略指导思想错误,光头应于战备的不够充分,在受到日军进攻时,完全是消极防守,在装备和防御工事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完全死守,战术僵硬,被日军包了饺子的打,至少四分之一以上的国军将士是被炮弹灭亡的。3.基层部队战术观念和单兵素质的低下,在以上俩方面和日军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士兵训练不足,指挥员在日军强大的火力面前毫无作为也是导致重大伤亡的原因。4.侦查和通讯路后,情报不足,不能够及时掌握日军动向,通讯过于原始,一线部队和指挥所不能够及时联络,导致作战部队信息闭塞。5.国军内部斗争,内斗内行,外斗外行,军内派系众多,互相不及时驰援,巴不得对方被日军灭掉导致了整个战局的失利。
回答完毕
乌良海 发表于 2010-12-26 22:16


    时间搞错了吧。。。
去看看上海那些老房子就知道了,日本人造的楼房,都预先为战时做了构想。其实就是堡垒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