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过来人评鉴一番)--2008年以来中国社会舆论炒作制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2:14:49
一个社会的舆论影响着一个社会、民族、国家的信心。由于社会由主观的人构成,社会科学有一种“自我反馈、自我实现”的机理,一旦信奉某种思潮的人群在总数上占优,即使原来基本面并不与这种思潮相符,那么也会弄假成真。这在历史上是有过教训的,比如日本,日本的漫画文化和各种比较变态的思维方式在日本泡沫经济破裂后喧嚣其上,笼罩了日本整个社会,使得社会陷入低沉萧条,逐渐自我信心瓦解。日本从1990年到2010年,社会斗志丧失的这么厉害,国家实力与世界诸国相比如此颓唐,正是这种社会心态配合老龄化大趋势下反复正向反馈加剧的后果。


    中国是一个总体向上的国家,60年来,从20世纪上半叶这个中华文明的历史低谷起,几经反复波折,到2008年以后,在世界上独领潮流。如果说以前中国因为80年代波折的原因,到90年代的很长一段高速增长是靠粗放型增长支撑的,那么这个局面到2005年重化工业化基本完成之后出现了加速的改观,到2008年以后,在世界进入二战以来最深重的金融危机及此后的漫长泥潭期后,中国带动了一大批国家(以拉美为典型)快速走出V型反转,在经济增长的质量领域,各种高新技术在以各种形态加速被中国各类经济实体吸收并发扬光大,涌现了一批非常进取的企业和部委(这些形态包括:欧洲的家族独门绝技被收购,日本老专家赴中国发挥余热,美国创业企业寻找中国投资,以及欧美跨国公司在窘境中大量出卖转让自己的看家本领给中国企业等等)。从人民的收入水平来看,农村居民、农民工群体收入在2005年之后尤其是2008年之后迅速提高,出现了体力劳动者反超脑力劳动者的情况(按照补偿工资理论,这在进入发达阶段的国家是一种常态),贫富分化主要不表现为(农村)绝对贫困问题(下面再对机理进行阐述)。因此,从基本面来说,中国是良好的。唯一需要大力气整治的,是中国的大中城市中对于一定层次教育的新就业人口的住房需求满足的问题,2010年起开始整顿,几经既得利益群体和中国媒体的唱反调,2011年将以大规模供应公租房等形态继续进行攻关。


    这一对于中国高度有利的基本面趋势,在最近(2010年年底)的一些案例变现的淋漓尽致,例如远大集团(尽管远大集团本身其实是一个停滞的企业)“6天盖好一栋(新材料新结构)楼”的视频在Youtube上突破三千万点击,美国人的评论总体上将中国视为一个极为上进的、积极的国家,堪和“美国梦”时代相比,表现出了高度的赞赏和肯定。而美国的很多公众人物,包括托马斯弗里德曼、朱棣文乃至奥巴马,以及美国的共和党保守派等也始终将中国作为正面的例子来鞭策自己的国民:再不行动,中国将取代我们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奥巴马及其幕僚对于中国的战略,2010年春之前主要是试图合作,以中国为榜样对内激励,2010年春以谷歌天安两事件为代表,走向对中国软硬兼施,佯装吓唬,口头上贬损中国的策略,但是整体内政失策,除了韩国的冒险行动以外,效果寥寥,在此不做展开。)


    令人惊愕的是,这一基本面并没有在中国的舆情中表现出来。关注中国舆情的人一定会感觉到,近2-3年来,尤其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的舆情急转直下,对于中国社会的负面报道,以前所未见的规模登诸一大批控制中国主流媒体舆论的媒介上。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潘维教授的话来说,就是“拆了故宫建白宫”的论调“再次喧嚣其上”。纵观30年中国舆论史,80年代尤其是80年代中后期,当时国门刚刚打开,因为起点极低和重积累轻消费的历史原因,中国知识分子因为自身名义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与国外有巨大差距而产生了“拆了故宫建白宫”的情绪,这种情绪至少在刚开始的时候怀着一种奋起直追的情怀(后来走向换血论,“黄土文明劣等论”当然就彻底变味了),考虑到当时他们的知识水准,可以理解;这股思潮到90年代后逐渐消退弥散,让位给经济话题的讨论。2003年后中国进入加速发展期,实际上,到2006-2007年,“拆了故宫建白宫”的声音到了历史低点,2008年上半年中国频繁遭遇打击,“拆”派大搞“天谴论”遭遇失策,但到2008年下半年以后“拆”论神奇的起死回生,而且已经完全压过了原来的主流声音。如果说80年代的“拆了故宫建白宫”的浪潮中“故宫”经济基本面是脆弱的,不行的话,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拆了故宫建白宫”的舆论潮流却与“故宫”一个多世纪以来最强的基本面并存,其基调与众多事实基本相反,事实催人奋起,而这股舆论教唆人自杀,这是怎么回事?不顾基本面事实进行制造事端,弄假成真的手法叫做“硬拗”,这是怎么“硬拗”起来的呢?不破解这个硬拗之谜,就会有严重后果,这个后果是影响整个下一代,尤其是90后中国下一代精英的心理基本面——如果恰恰在中国起飞的时候,走出来的精英变成反中国的内部主力的话,那么起飞后自我折翼是有可能的。下面一段摘自人人网的话可以作为一个代表:


    “笑蜀:有同学问,我关注,我痛苦。天天那么多负面,心里很闷,随时会失控,怎样才能快乐?这值得认真回答。我以为,不关注,负面照样有,且更多。关注了,总有作用,总有改变,改变就能带来快乐,哪怕最小的改变。最重要的是,你会对负面有准备,哪天落到你头上,不至手足无措……”。笑蜀,是十年来活跃于中国网络的一个舆论制造分子。这段话充分说明了08年以来舆论知道的源头,施加影响的对象和要起到的效果:即分别为南方派及其网络分子、受高等教育的下一代、制造绝望、痛苦、否定和自杀的心态,驱使其走向发泄,并放大乃至虚构出大量的“负面事实”,养成“负面思维习惯”,在否定中国,自我苦闷中走完一生。


    为叙述方便,现在这里对于人群做一个简要的区隔:在整股舆论潮流里裹了这么几类人,一类是媒体人,主要指南方派及其网络分子和分支报系及逐渐渗透的报系,甚至包括新华社的一些新员工;一类是直接的中上层响应者,在就业上主要集中在IT(互联网)和金融两块,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为主,如果放在北京的话,就是中关村和CBD、金融街两大块;一类是知识分子和事业单位的人,包括一大批公务员,也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一类是直接的中下层响应者,主要指在校和刚刚毕业的高校学生,尤其是社会地位比较高的高校的学生;还有一批人,其实是很看不惯这些人的,甚至和这些人直接对抗,不过他们活泼的作风也参与其中一些环节的传播,主要是以理工科为背景的男生,从事的是军工乃至IT(非互联网内容部分)的工作。社会的另一大批主流部分,包括上下两批人都没有参与这股潮流的制造和传播,至多作为受众,出于新鲜感学上几句,这包括企业主、小业主阶层,农民工阶层(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等)和基层的城市底层青年阶层——值得说明的是,一二线城市的城市底层漂泊青年被赋予“蚁族”(最新出来“鼠族”)的称呼,但其实这些群体总体并不悲观,相当反感媒体这种故意悲天悯人但又提不出解决方案的舆论风潮。


    因此,2008年以来的舆情演变,潮涌过程,其实就是南方派制造社会舆论,放大甚至无中生有制造社会矛盾,弄假成真的操作史。仔细辨析其人员、手法、流程,对于我们认清这场运动的本质及其演化方向,有重要帮助。由于本人是国内原“大国游戏”创作的策划人,因为撰文的需要,从2008年年中开始积累了大量的事件记录,堪为目前国内比较完整的最新历史流水线,因此有能力对其来龙去脉进行剥丝抽茧。现在,让我们翻开这刚刚过去的仍然新鲜的最新历史,来一次盘根究底吧!


链接:http://blog.renren.com/blog/310105985/702411558

把历史翻回3年半,2007年中国社会舆论的主要关注点是什么?“货币战争”!2007年8月次贷危机(还不叫金融海啸)的爆发让宋鸿兵的这本著作风靡大江南北,罗斯柴尔德家族以及一个比一个更玄乎的阴谋论故事给希望在金融世界里管窥一眼的中国人以极大的好奇和知识渴望,2007年11月达到当时的泡沫顶点的中国股市更加剧了这个风潮。


    在这个时候,“拆了故宫建白宫”派的论调并不是没有,相反,它一直都有,但它长期以来集中在几个阵营里面,这个时候还没有发力。在网络上、在实际生活中,这批人在过去的多年聚集在几个点上,如媒体界的南方周末和南方都市报(2003年是崛起的一个转折点)、2004年被关闭的一塌糊涂论坛的“公民生活”版面及后来的衍生高校和社会BBS论坛、部分高校、党政机关人员的读书会、茶话会。豆瓣网站办起来后,又聚集了一大批所谓“文青”(这批文青因为结构性就业难题,自视甚高但又普遍收入不高,其中不少人能够掌握文化的“高端”生产和新词汇的创造,这在2008年之后很关键)。但总体由于社会话题主要是经济议题(包括2003年之后的房价和2005年之后的股价,但持有住房升值或炒股有所收获而沾沾自喜的人很多),不满和嫉妒还比较少,散不开,具体表现为,对社会骂街式的抱怨只集中在当时门户网站新闻的回帖中(而BBS之外的回帖文化主要是通过网易的“无回帖,不新闻”的运动制造的)。具体到2007年,次贷危机电闪雷鸣,经济上山雨欲来风满楼,舆情中走红的是一批迎合大众好奇心理的以经济学者或民间经济学者面目出现的人物,如郎咸平、宋鸿兵、刘军洛等人。

    2007年的时候想搞事情的人有没有呢?有,仅举两例:一个是2007年年底的所谓“宪章”,其实是模仿1977年捷克斯洛伐克77宪章搞的,中英文兼备,一大半的努力是对着外面,剩下的努力主要通过邮件传递影响人,主要是在中国知识分子和学生里流传;另一个则是一个叫做“传之行”(transition的音译)的研究所,这个研究所当时搞了一个“税收”手册小册子,借带有80年代新自由主义色彩的“无税主义”对中国的经济进行否定,抓的是中产阶级的贪利心态。这个手法在未来有重要作用,但在这个时候成不了气候。



    2008年上半年,中国灾难频发,在国际上则遭遇了东起西落大背景下西方的刻意刁难和围攻,具体包括中国南方雪灾、拉萨打砸抢事件、山东火车事故、火炬境外传递与海外中国人自发爱国运动和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在这些问题上,南方派早早SHOW HAND,亮出反中国底牌,招到中国绝大多数人民的强烈反感,尽管他们控制了舆论的主力,但是也不得不做出一些让步,比如在大地震上从“天谴论”略微撤回到“震出一个新中国”论,在火炬爱国运动中以王千源事件为转折点,国内媒体不得不开始正面报道旧金山等地海外中国人的爱国运动。整个南方派是被动的,而健康中国的力量是主动的。6月爆发瓮安、孟连事件,媒体开始出现用嘲讽性名词进行传播的手法,即“俯卧撑”的传播,这种“关键词”“顺口溜”成为后来的主要手法,但还不太成气候,较好化解。从这一时期到8月奥运会,主要精力点还是集中在当时国际商品价格尤其是粮价的高企上面。


    真正的转折点是2008年9月的三聚氰胺毒奶粉、牛奶事件。在这一问题上出现了重大转折。因为这一事件波及的范围很广,涉及到了社会相当阶层的家长,当事人又是整个产业链,于是就被用来否定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道义性”,其实这个问题和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以及此前很多年真正的底层居民的收入水平和乳业中奶粉价格被人为拔高有关系。这个话题对于中国主体舆论伤害极大,南方派借此翻盘,操作相当成功。自此,出现了“凡是有问题就是体制问题,就是政治问题,就是制度问题,甚至就是中西文明问题”这一跳过一起推理的思维方式的兴起。如果我们做一个对比,在此之前还出现过劣质奶粉导致脑积水的“大头娃娃”案件,但大头娃娃案件因为受害者家庭整体处于低收入群体,且当事人为假冒伪劣产品制造者,所以更多的是作为孤立的技术原因的案子来解读。2008年9月有社会情绪转折点的另一个背景是:当时世界金融海啸以雷曼破产为标志已经正式形成,而中国股市则在这一时期加速下滑(11月见底),中产阶级的情绪比较低落,报纸的氛围则开始走向恐慌,社会整体心态比较低迷,这是沮丧情绪的良好温床。


   2008年的余下时间里中国内部的关系并不大,主体是国外的金融风暴,从夏天的房利美房地美AIG雷曼美林、保尔森的TARP计划、去杠杆化、冰岛德国比利时富通和中国的平安集团冤大头、以及韩国巴基斯坦匈牙利乌克兰的小国家多米诺骨牌,和中国关系都不直接。从2008年秋季到2009年1月,主要的问题是如何报道危机,确有一种趋势是狂呼末世来临,中国要完蛋了等等,南方派专门报道的是民工群体骑摩托车大军举家回迁,用意明显。当然,谁也没有料到2009年3月起中国消费经济(不含房地产因素)迅速好转,内需迅速扩大,直到持续的体力劳动者短缺,农民工收入危机后加速上升。从2008年年底到2009年年初,有两个因素开始埋下,一个是人,此人叫韩寒,2008年年底开始在策划下将博客从“自娱自乐”型迅速转向“公众人物”型,一个则是twitter在美国的出现,这种实际是“广播式病毒传播”的媒介开始被一些中国媒体人所留意。

链接:http://blog.renren.com/blog/310105985/702426079?from=fanyeNew一个社会的舆论影响着一个社会、民族、国家的信心。由于社会由主观的人构成,社会科学有一种“自我反馈、自我实现”的机理,一旦信奉某种思潮的人群在总数上占优,即使原来基本面并不与这种思潮相符,那么也会弄假成真。这在历史上是有过教训的,比如日本,日本的漫画文化和各种比较变态的思维方式在日本泡沫经济破裂后喧嚣其上,笼罩了日本整个社会,使得社会陷入低沉萧条,逐渐自我信心瓦解。日本从1990年到2010年,社会斗志丧失的这么厉害,国家实力与世界诸国相比如此颓唐,正是这种社会心态配合老龄化大趋势下反复正向反馈加剧的后果。


    中国是一个总体向上的国家,60年来,从20世纪上半叶这个中华文明的历史低谷起,几经反复波折,到2008年以后,在世界上独领潮流。如果说以前中国因为80年代波折的原因,到90年代的很长一段高速增长是靠粗放型增长支撑的,那么这个局面到2005年重化工业化基本完成之后出现了加速的改观,到2008年以后,在世界进入二战以来最深重的金融危机及此后的漫长泥潭期后,中国带动了一大批国家(以拉美为典型)快速走出V型反转,在经济增长的质量领域,各种高新技术在以各种形态加速被中国各类经济实体吸收并发扬光大,涌现了一批非常进取的企业和部委(这些形态包括:欧洲的家族独门绝技被收购,日本老专家赴中国发挥余热,美国创业企业寻找中国投资,以及欧美跨国公司在窘境中大量出卖转让自己的看家本领给中国企业等等)。从人民的收入水平来看,农村居民、农民工群体收入在2005年之后尤其是2008年之后迅速提高,出现了体力劳动者反超脑力劳动者的情况(按照补偿工资理论,这在进入发达阶段的国家是一种常态),贫富分化主要不表现为(农村)绝对贫困问题(下面再对机理进行阐述)。因此,从基本面来说,中国是良好的。唯一需要大力气整治的,是中国的大中城市中对于一定层次教育的新就业人口的住房需求满足的问题,2010年起开始整顿,几经既得利益群体和中国媒体的唱反调,2011年将以大规模供应公租房等形态继续进行攻关。


    这一对于中国高度有利的基本面趋势,在最近(2010年年底)的一些案例变现的淋漓尽致,例如远大集团(尽管远大集团本身其实是一个停滞的企业)“6天盖好一栋(新材料新结构)楼”的视频在Youtube上突破三千万点击,美国人的评论总体上将中国视为一个极为上进的、积极的国家,堪和“美国梦”时代相比,表现出了高度的赞赏和肯定。而美国的很多公众人物,包括托马斯弗里德曼、朱棣文乃至奥巴马,以及美国的共和党保守派等也始终将中国作为正面的例子来鞭策自己的国民:再不行动,中国将取代我们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奥巴马及其幕僚对于中国的战略,2010年春之前主要是试图合作,以中国为榜样对内激励,2010年春以谷歌天安两事件为代表,走向对中国软硬兼施,佯装吓唬,口头上贬损中国的策略,但是整体内政失策,除了韩国的冒险行动以外,效果寥寥,在此不做展开。)


    令人惊愕的是,这一基本面并没有在中国的舆情中表现出来。关注中国舆情的人一定会感觉到,近2-3年来,尤其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的舆情急转直下,对于中国社会的负面报道,以前所未见的规模登诸一大批控制中国主流媒体舆论的媒介上。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潘维教授的话来说,就是“拆了故宫建白宫”的论调“再次喧嚣其上”。纵观30年中国舆论史,80年代尤其是80年代中后期,当时国门刚刚打开,因为起点极低和重积累轻消费的历史原因,中国知识分子因为自身名义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与国外有巨大差距而产生了“拆了故宫建白宫”的情绪,这种情绪至少在刚开始的时候怀着一种奋起直追的情怀(后来走向换血论,“黄土文明劣等论”当然就彻底变味了),考虑到当时他们的知识水准,可以理解;这股思潮到90年代后逐渐消退弥散,让位给经济话题的讨论。2003年后中国进入加速发展期,实际上,到2006-2007年,“拆了故宫建白宫”的声音到了历史低点,2008年上半年中国频繁遭遇打击,“拆”派大搞“天谴论”遭遇失策,但到2008年下半年以后“拆”论神奇的起死回生,而且已经完全压过了原来的主流声音。如果说80年代的“拆了故宫建白宫”的浪潮中“故宫”经济基本面是脆弱的,不行的话,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拆了故宫建白宫”的舆论潮流却与“故宫”一个多世纪以来最强的基本面并存,其基调与众多事实基本相反,事实催人奋起,而这股舆论教唆人自杀,这是怎么回事?不顾基本面事实进行制造事端,弄假成真的手法叫做“硬拗”,这是怎么“硬拗”起来的呢?不破解这个硬拗之谜,就会有严重后果,这个后果是影响整个下一代,尤其是90后中国下一代精英的心理基本面——如果恰恰在中国起飞的时候,走出来的精英变成反中国的内部主力的话,那么起飞后自我折翼是有可能的。下面一段摘自人人网的话可以作为一个代表:


    “笑蜀:有同学问,我关注,我痛苦。天天那么多负面,心里很闷,随时会失控,怎样才能快乐?这值得认真回答。我以为,不关注,负面照样有,且更多。关注了,总有作用,总有改变,改变就能带来快乐,哪怕最小的改变。最重要的是,你会对负面有准备,哪天落到你头上,不至手足无措……”。笑蜀,是十年来活跃于中国网络的一个舆论制造分子。这段话充分说明了08年以来舆论知道的源头,施加影响的对象和要起到的效果:即分别为南方派及其网络分子、受高等教育的下一代、制造绝望、痛苦、否定和自杀的心态,驱使其走向发泄,并放大乃至虚构出大量的“负面事实”,养成“负面思维习惯”,在否定中国,自我苦闷中走完一生。


    为叙述方便,现在这里对于人群做一个简要的区隔:在整股舆论潮流里裹了这么几类人,一类是媒体人,主要指南方派及其网络分子和分支报系及逐渐渗透的报系,甚至包括新华社的一些新员工;一类是直接的中上层响应者,在就业上主要集中在IT(互联网)和金融两块,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为主,如果放在北京的话,就是中关村和CBD、金融街两大块;一类是知识分子和事业单位的人,包括一大批公务员,也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一类是直接的中下层响应者,主要指在校和刚刚毕业的高校学生,尤其是社会地位比较高的高校的学生;还有一批人,其实是很看不惯这些人的,甚至和这些人直接对抗,不过他们活泼的作风也参与其中一些环节的传播,主要是以理工科为背景的男生,从事的是军工乃至IT(非互联网内容部分)的工作。社会的另一大批主流部分,包括上下两批人都没有参与这股潮流的制造和传播,至多作为受众,出于新鲜感学上几句,这包括企业主、小业主阶层,农民工阶层(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等)和基层的城市底层青年阶层——值得说明的是,一二线城市的城市底层漂泊青年被赋予“蚁族”(最新出来“鼠族”)的称呼,但其实这些群体总体并不悲观,相当反感媒体这种故意悲天悯人但又提不出解决方案的舆论风潮。


    因此,2008年以来的舆情演变,潮涌过程,其实就是南方派制造社会舆论,放大甚至无中生有制造社会矛盾,弄假成真的操作史。仔细辨析其人员、手法、流程,对于我们认清这场运动的本质及其演化方向,有重要帮助。由于本人是国内原“大国游戏”创作的策划人,因为撰文的需要,从2008年年中开始积累了大量的事件记录,堪为目前国内比较完整的最新历史流水线,因此有能力对其来龙去脉进行剥丝抽茧。现在,让我们翻开这刚刚过去的仍然新鲜的最新历史,来一次盘根究底吧!


链接:http://blog.renren.com/blog/310105985/702411558

把历史翻回3年半,2007年中国社会舆论的主要关注点是什么?“货币战争”!2007年8月次贷危机(还不叫金融海啸)的爆发让宋鸿兵的这本著作风靡大江南北,罗斯柴尔德家族以及一个比一个更玄乎的阴谋论故事给希望在金融世界里管窥一眼的中国人以极大的好奇和知识渴望,2007年11月达到当时的泡沫顶点的中国股市更加剧了这个风潮。


    在这个时候,“拆了故宫建白宫”派的论调并不是没有,相反,它一直都有,但它长期以来集中在几个阵营里面,这个时候还没有发力。在网络上、在实际生活中,这批人在过去的多年聚集在几个点上,如媒体界的南方周末和南方都市报(2003年是崛起的一个转折点)、2004年被关闭的一塌糊涂论坛的“公民生活”版面及后来的衍生高校和社会BBS论坛、部分高校、党政机关人员的读书会、茶话会。豆瓣网站办起来后,又聚集了一大批所谓“文青”(这批文青因为结构性就业难题,自视甚高但又普遍收入不高,其中不少人能够掌握文化的“高端”生产和新词汇的创造,这在2008年之后很关键)。但总体由于社会话题主要是经济议题(包括2003年之后的房价和2005年之后的股价,但持有住房升值或炒股有所收获而沾沾自喜的人很多),不满和嫉妒还比较少,散不开,具体表现为,对社会骂街式的抱怨只集中在当时门户网站新闻的回帖中(而BBS之外的回帖文化主要是通过网易的“无回帖,不新闻”的运动制造的)。具体到2007年,次贷危机电闪雷鸣,经济上山雨欲来风满楼,舆情中走红的是一批迎合大众好奇心理的以经济学者或民间经济学者面目出现的人物,如郎咸平、宋鸿兵、刘军洛等人。

    2007年的时候想搞事情的人有没有呢?有,仅举两例:一个是2007年年底的所谓“宪章”,其实是模仿1977年捷克斯洛伐克77宪章搞的,中英文兼备,一大半的努力是对着外面,剩下的努力主要通过邮件传递影响人,主要是在中国知识分子和学生里流传;另一个则是一个叫做“传之行”(transition的音译)的研究所,这个研究所当时搞了一个“税收”手册小册子,借带有80年代新自由主义色彩的“无税主义”对中国的经济进行否定,抓的是中产阶级的贪利心态。这个手法在未来有重要作用,但在这个时候成不了气候。



    2008年上半年,中国灾难频发,在国际上则遭遇了东起西落大背景下西方的刻意刁难和围攻,具体包括中国南方雪灾、拉萨打砸抢事件、山东火车事故、火炬境外传递与海外中国人自发爱国运动和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在这些问题上,南方派早早SHOW HAND,亮出反中国底牌,招到中国绝大多数人民的强烈反感,尽管他们控制了舆论的主力,但是也不得不做出一些让步,比如在大地震上从“天谴论”略微撤回到“震出一个新中国”论,在火炬爱国运动中以王千源事件为转折点,国内媒体不得不开始正面报道旧金山等地海外中国人的爱国运动。整个南方派是被动的,而健康中国的力量是主动的。6月爆发瓮安、孟连事件,媒体开始出现用嘲讽性名词进行传播的手法,即“俯卧撑”的传播,这种“关键词”“顺口溜”成为后来的主要手法,但还不太成气候,较好化解。从这一时期到8月奥运会,主要精力点还是集中在当时国际商品价格尤其是粮价的高企上面。


    真正的转折点是2008年9月的三聚氰胺毒奶粉、牛奶事件。在这一问题上出现了重大转折。因为这一事件波及的范围很广,涉及到了社会相当阶层的家长,当事人又是整个产业链,于是就被用来否定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道义性”,其实这个问题和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以及此前很多年真正的底层居民的收入水平和乳业中奶粉价格被人为拔高有关系。这个话题对于中国主体舆论伤害极大,南方派借此翻盘,操作相当成功。自此,出现了“凡是有问题就是体制问题,就是政治问题,就是制度问题,甚至就是中西文明问题”这一跳过一起推理的思维方式的兴起。如果我们做一个对比,在此之前还出现过劣质奶粉导致脑积水的“大头娃娃”案件,但大头娃娃案件因为受害者家庭整体处于低收入群体,且当事人为假冒伪劣产品制造者,所以更多的是作为孤立的技术原因的案子来解读。2008年9月有社会情绪转折点的另一个背景是:当时世界金融海啸以雷曼破产为标志已经正式形成,而中国股市则在这一时期加速下滑(11月见底),中产阶级的情绪比较低落,报纸的氛围则开始走向恐慌,社会整体心态比较低迷,这是沮丧情绪的良好温床。


   2008年的余下时间里中国内部的关系并不大,主体是国外的金融风暴,从夏天的房利美房地美AIG雷曼美林、保尔森的TARP计划、去杠杆化、冰岛德国比利时富通和中国的平安集团冤大头、以及韩国巴基斯坦匈牙利乌克兰的小国家多米诺骨牌,和中国关系都不直接。从2008年秋季到2009年1月,主要的问题是如何报道危机,确有一种趋势是狂呼末世来临,中国要完蛋了等等,南方派专门报道的是民工群体骑摩托车大军举家回迁,用意明显。当然,谁也没有料到2009年3月起中国消费经济(不含房地产因素)迅速好转,内需迅速扩大,直到持续的体力劳动者短缺,农民工收入危机后加速上升。从2008年年底到2009年年初,有两个因素开始埋下,一个是人,此人叫韩寒,2008年年底开始在策划下将博客从“自娱自乐”型迅速转向“公众人物”型,一个则是twitter在美国的出现,这种实际是“广播式病毒传播”的媒介开始被一些中国媒体人所留意。

链接:http://blog.renren.com/blog/310105985/702426079?from=fanyeNew
这种文章出现在人人里面 估计要悲剧

看着像是出自 乌~有~之~乡 吧,哈哈
回复 2# 2008trueman


    现在还在人人上,我过几天看看会不会被和谐
你觉得可有道理?
回复 3# Mcnatsumi

偏左的言论是很难在人人长久的

至于右派言论,那是传播的飞快啊
回复 4# 2008trueman


    你的意思是人人有什么偏右的后台?
国家在转型,公有制的国家原有的旗帜信念全完了,经济结构改变了,带来的问题,不应该归到几个右派文人头上,他们没有这么大能量,虽然我不认为他们起到什么好的效果。
大众中普遍存在的焦虑才是危机的根源,我们没办法知道能够跟着火车跑多久,最终会不会被扔下,扔下多远。经济越是高速发展,焦虑感越深。对未来没有把握,在精英和官僚操纵的这个时代我们能够抓住的很少。和前苏联一样,分享到蛋糕最丰盛的一块的上层,对这个体制不满,因为限制了他们更加肆无忌惮的掠夺——这个体制运行困难很糟糕但仍然像一把剑挂在头上,随时有可能被追究,所以出现了空巢官员。另一方面呢,焦躁不安的大众同样对此甚为不满,经济发展分享到手的成果太少太渺茫,繁华都市纸醉金迷的直观冲击让人忍无可忍。
人人都有偏右的后台,确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