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物价上涨推动民工提前返乡 政府剑指企业管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6:38:16
http://news.zj.com/detail/1317880.shtml
中新浙江网12月14日电(记者 柴燕菲 实习生 徐王俊 周菁)12月13日,杭州火车站候车人群熙熙攘攘。来自湖北省公安县的胡德安与蔡双英夫妇,提着编织袋,在候车室门口等待着,脸上布满着倦容。这是他们在浙江打工7年以来,第一次提前回家。“在这省不下钱,明年不打算出来了。”蔡双英摇着头说。

    “省不下钱!”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去年,金融危机蔓延,浙江等沿海地区中小企业纷纷倒闭。今年,企业订单多了,可由于“省不下钱”这4个字,又一次让浙江这个民营经济大省始料未及。

    12日,浙江省公布11月份CPI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5.5%,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创今年以来浙江省新高,“民工荒”在浙江提前上演。对此,有浙江政府官员表示,主要原因还在企业。

民工兄弟感受阵痛:工资涨不过物价

    在杭州火车站售票大厅内,购票长龙一列接一列。其中不乏有拎着大包小袋的民工,登上返乡或去另一个城市追寻新生活的旅程。来自河南信阳新县的余长文、余长武兄弟俩,便在其中。

    去年春上,余长武从青岛辗转到了浙江绍兴,在一精工钢构公司做电焊工,每月收入3000元左右。他告诉记者,今年老板给他涨了工资,每个月增加了300元,可还是觉得钱花得很快。

    “工资是涨了,可也没有物价涨得快。”哥哥余长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吃早餐3元,现在一吃就4元;就连理发都涨了3至5元,每天人均生活开支需要50元,花掉工资的一半。余长武说,来浙江打工,就想在多存点钱,可生活开支却与背井离乡的心愿,背道而驰。

    当天,他们顺利地买到一张从杭州开往北京的硬座票。“北京的日薪是150元,收入高就是好事。”余长文说,原先70多人的班组,已走了30多人了;等他赚了钱,就回家开个门面,不再漂了。当天晚饭,他们各自仅吃了一盒方便面。

    根据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的数据,浙江省11月份食品类价格上涨12.2%,居住类价格上涨7.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5.2%。
   
劳力市场:一半岗位“虚位待贤”

    杭州火车站的所见所闻,在企业那得到了验证。浙江宏星电器负责人徐虹介绍说:“员工大多来自农村,观念传统,注重春节,加上杭州生活成本高,就算多干一个月活,付完房租,车票又涨,也省不了多少钱,提前回家的员工很多。”

    而对于外贸企业,其生意伙伴主要是国外的公司,圣诞节过后正是订单旺季,所以春节过后工作量不会减少反而增多,用工需求量将扩大。

    在杭州市外来劳动力服务中心,众多企业的招聘信息贴满了整面墙,月薪基本在1000元以上,可应聘者却零零散散。

    “想招人,难!”一位负责中介的工作人员一见面就告诉记者,从今年国庆过后,能招到的工人就已经很少了,很少有新人,尤其像餐饮、服务业等在春节期间急需的工人,更加“荒”得厉害。

    “现在工人的要求都高了,不能加夜班,起码要有单休,不能太脏太累,不然你就是出到2000以上工资也难招。”记者在招聘栏上看到,一餐饮酒店开出每月3200元的用人条件,但是中介人员态度坚定地说:“像餐饮基本上是招不到的,想也不用想!”

    浙江省就业管理服务局调查显示,目前浙江省制造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及其他服务业等行业用工需求大;出口型企业招工困难数达44%;用工需求主要以制造业的熟练工、机械电子及服务人员为主。

    浙江省就业管理服务局副局长董叶英称,今年第三季度,浙江省85个监测县市区,企业用人需求量为210万人,进场求职者为106万人,求人倍率为1.99,高于前两季度;第四季度,岗位数多于求职数的差额还会扩大。

政府部门:企业强化经营管理是关键

    “出现用工短缺的大多是工资低,劳动环境差的企业,福利好的企业还是可以能留得住人。”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农民工处处长曹建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造成农民工短缺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还在于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问题。

    由于浙江部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弱,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仍是依靠低廉的劳动力进行大批量生产,工人的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不高,工作强度大。今年的物价上涨,对于民工的生活冲击很大,成了民工提前返乡的催化剂。

    曹建国还说,由于现在许多传统型产业都开始向内地中西部转移,如富士康落户湖南,中西部也开始出台政策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内陆工资与浙江的差距开始缩短,而如今高涨的物价更让许多农民工坚定了回乡的选择。

    此外,现在的农民工大多是新生代农民工,不同于他们的长辈,年轻的他们多数接受过不同程度的教育,外出工作的目的更多是为了发展,那些传统的仅耗费体力和时间的工作显然不符合他们的要求,正如工作简单、劳动强度大的服装轻纺业,是农民工短缺最为严重的行业。

    针对以上情况,曹建国指出,要想改变现状,除了政府采取增加最低工资标准、加强劳动对接、平抑物价等措施外,关键还在于企业改善员工工作环境、增加工资福利待遇。此外,企业还应注重设备技术的更新,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增长方式。http://news.zj.com/detail/1317880.shtml
中新浙江网12月14日电(记者 柴燕菲 实习生 徐王俊 周菁)12月13日,杭州火车站候车人群熙熙攘攘。来自湖北省公安县的胡德安与蔡双英夫妇,提着编织袋,在候车室门口等待着,脸上布满着倦容。这是他们在浙江打工7年以来,第一次提前回家。“在这省不下钱,明年不打算出来了。”蔡双英摇着头说。

    “省不下钱!”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去年,金融危机蔓延,浙江等沿海地区中小企业纷纷倒闭。今年,企业订单多了,可由于“省不下钱”这4个字,又一次让浙江这个民营经济大省始料未及。

    12日,浙江省公布11月份CPI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5.5%,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创今年以来浙江省新高,“民工荒”在浙江提前上演。对此,有浙江政府官员表示,主要原因还在企业。

民工兄弟感受阵痛:工资涨不过物价

    在杭州火车站售票大厅内,购票长龙一列接一列。其中不乏有拎着大包小袋的民工,登上返乡或去另一个城市追寻新生活的旅程。来自河南信阳新县的余长文、余长武兄弟俩,便在其中。

    去年春上,余长武从青岛辗转到了浙江绍兴,在一精工钢构公司做电焊工,每月收入3000元左右。他告诉记者,今年老板给他涨了工资,每个月增加了300元,可还是觉得钱花得很快。

    “工资是涨了,可也没有物价涨得快。”哥哥余长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吃早餐3元,现在一吃就4元;就连理发都涨了3至5元,每天人均生活开支需要50元,花掉工资的一半。余长武说,来浙江打工,就想在多存点钱,可生活开支却与背井离乡的心愿,背道而驰。

    当天,他们顺利地买到一张从杭州开往北京的硬座票。“北京的日薪是150元,收入高就是好事。”余长文说,原先70多人的班组,已走了30多人了;等他赚了钱,就回家开个门面,不再漂了。当天晚饭,他们各自仅吃了一盒方便面。

    根据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的数据,浙江省11月份食品类价格上涨12.2%,居住类价格上涨7.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5.2%。
   
劳力市场:一半岗位“虚位待贤”

    杭州火车站的所见所闻,在企业那得到了验证。浙江宏星电器负责人徐虹介绍说:“员工大多来自农村,观念传统,注重春节,加上杭州生活成本高,就算多干一个月活,付完房租,车票又涨,也省不了多少钱,提前回家的员工很多。”

    而对于外贸企业,其生意伙伴主要是国外的公司,圣诞节过后正是订单旺季,所以春节过后工作量不会减少反而增多,用工需求量将扩大。

    在杭州市外来劳动力服务中心,众多企业的招聘信息贴满了整面墙,月薪基本在1000元以上,可应聘者却零零散散。

    “想招人,难!”一位负责中介的工作人员一见面就告诉记者,从今年国庆过后,能招到的工人就已经很少了,很少有新人,尤其像餐饮、服务业等在春节期间急需的工人,更加“荒”得厉害。

    “现在工人的要求都高了,不能加夜班,起码要有单休,不能太脏太累,不然你就是出到2000以上工资也难招。”记者在招聘栏上看到,一餐饮酒店开出每月3200元的用人条件,但是中介人员态度坚定地说:“像餐饮基本上是招不到的,想也不用想!”

    浙江省就业管理服务局调查显示,目前浙江省制造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及其他服务业等行业用工需求大;出口型企业招工困难数达44%;用工需求主要以制造业的熟练工、机械电子及服务人员为主。

    浙江省就业管理服务局副局长董叶英称,今年第三季度,浙江省85个监测县市区,企业用人需求量为210万人,进场求职者为106万人,求人倍率为1.99,高于前两季度;第四季度,岗位数多于求职数的差额还会扩大。

政府部门:企业强化经营管理是关键

    “出现用工短缺的大多是工资低,劳动环境差的企业,福利好的企业还是可以能留得住人。”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农民工处处长曹建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造成农民工短缺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还在于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问题。

    由于浙江部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弱,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仍是依靠低廉的劳动力进行大批量生产,工人的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不高,工作强度大。今年的物价上涨,对于民工的生活冲击很大,成了民工提前返乡的催化剂。

    曹建国还说,由于现在许多传统型产业都开始向内地中西部转移,如富士康落户湖南,中西部也开始出台政策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内陆工资与浙江的差距开始缩短,而如今高涨的物价更让许多农民工坚定了回乡的选择。

    此外,现在的农民工大多是新生代农民工,不同于他们的长辈,年轻的他们多数接受过不同程度的教育,外出工作的目的更多是为了发展,那些传统的仅耗费体力和时间的工作显然不符合他们的要求,正如工作简单、劳动强度大的服装轻纺业,是农民工短缺最为严重的行业。

    针对以上情况,曹建国指出,要想改变现状,除了政府采取增加最低工资标准、加强劳动对接、平抑物价等措施外,关键还在于企业改善员工工作环境、增加工资福利待遇。此外,企业还应注重设备技术的更新,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增长方式。
月薪3000元挡不住长工荒 义乌再陷"长工困局"

在位于香山路的义乌市人力资源市场里,老金并不是“少数派”——数不清的正在加赶订单的义乌老板,每天举着“招工”的小牌子,一脸愁苦。
对于义乌老板老金来说,今年冬天来得有点早。

  老金自己有一家袜厂,这个月底之前,还有1000多万元的货要赶出来,至少需要四五十个工人。

  但他上周蹲了三天,才招到两个长工。

  在位于香山路的义乌市人力资源市场里,老金并不是“少数派”——数不清的正在加赶订单的义乌老板,每天举着“招工”的小牌子,一脸愁苦。

  市场里不是没有工人,但他们对举着月薪牌子的老板不屑一顾,而在计时工和计件工的招聘广告前,却充斥着各种外乡口音。

  看着香山路上摩肩接踵的人流,老金紧了紧衣领:“乱了乱了,企业用工市场全搅乱了。”

  长工难招

  月薪两三千,一周只招到3个人

  老金为这次招工开出的待遇并不低:2000 ~3500元/月,生手、夫妻工均可。

  “工资上去了,要求也降下来了,还是没有人。”老金说,放在早两年,这样的条件开出去,一天下来,一两百号人都可以拉走。

  同样发愁的还有小高,他是义乌市廿三里工业区一家皮具厂的打样师傅,“12月还有6万个箱包订单,上周我来了3次,只招到3个人愿意长干的。”

  小高开出的工资是:车位熟手1700 ~2800元/月;台面熟手1500~2500元/月;普工1500元/月。

  和大多数招长工的摊点一样,小高提供的这个月薪标准,已经比年初时上涨了两三百元。

  但他的摊点前依然冷清。每隔一小会儿,小高的老板娘就会打个电话来询问情况,得到的答复总是“没有”。

  零工火爆

  随到随招,时薪比年初涨了一倍

  老板喜欢长工,是因为长工能保持效率和质量稳定,而工人们显然更喜欢当一名“零工”。

  在义乌市人力资源市场,每天早上七八点都有一些面包车急驶而来。这些代表着“招零工”的车子刚一停下,就会有大批工人蜂拥而上,很快,十几个人挤进车里,面包车又急驶而去。

  在这个过程中,双方甚至不需要什么语言交流。

  老陈是市场里做“招工代理”的,每介绍一个长工,老板给他100元介绍费,最近,他的生意很不好。

  “人都去做零工了。像包装这种技术含量低的,最适合用零工,干一天拿一天钱,大家都愿意。”

  目前,义乌零工市场的价格,已经从年初的5元/小时涨到了10元/小时。

  奇怪的对峙

  老板招不到长工,零工赚不到钱

  30岁的彭焰真是江西景德镇人,眼睛充满血丝,声音嘶哑。他从工厂辞职已经有两个多月了,虽然口袋里没钱,但他依然很执着地坚持打零工,“如果做长工,没有3000元(月薪)不去的。”

  彭焰真说,之前做长工,从早上7点半干到晚上10点半,中午也没有休息。“劳动时间太长了,身体吃不消。”

  彭焰真的老乡齐国林深有同感,“打零工一天10个钟头,可以赚80~100元,看着心里不平衡。”所以,他也辞掉了工作。

  但老板们认为,这不是工人们“舍长取短”的真正原因。皮具厂的小高说,“现在年轻人眼高手低,都耐不下心学技术。”

  两个月里,彭焰真和齐国林进出7个厂,每次做三四天,由于收入不稳定,除去日常开支,这段日子“就赚了张车票钱。”

  解读

  “长工难招”的背后

  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吸引力下降

  义乌市就业管理服务局局长黄允龙认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工作技术含量低、可替代性强是“义乌长工困局”的症结所在。

  “劳动密集型企业附加值低,要求企业控制用工成本、延长劳动时间。”黄允龙说,“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提高了,这种长时间的劳动对他们缺少吸引力。”

  “这导致员工流失成了常态,因为找工作太容易,自己又不想做,换来换去很正常。”

  黄允龙认为,第一代农民工承担的生活压力大,所以更加吃苦耐劳,而第二代农民工的生活压力减小了,所以缺乏目标。

  “以后,义乌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工将越来越难。”

  义乌20年

  用工变迁

  黄克钱今年49岁,1990年从义乌印染厂出来单干,白手起家,现在从事纺织、印染、制线三个行业,义乌和浦江都有工厂。

  这20年来,黄克钱目睹了义乌用工变迁,走南闯北的他也感叹:现在的义乌,招人难,留人更难。

  2010年

  月薪2500元

  2006年

  月薪2000元

  1990年

  月薪150元

  2000年

  月薪1000元

  根本招不到长工

  今年是黄克钱创业20年,他刚拿了一块1万平方米左右的地,打算扩大企业规模,但明后年500人左右的用工缺口让他犯了愁。“现在普通工人的工资上升到2500元/月,但劳务市场根本招不到人。现在,技术工人反而很好招,最难招的是普通工人。”

  工人很好招

  1990年,开始创业的黄克钱开了家印染厂,只有10几个工人。黄克钱回忆,当时一般工人包吃住,每个月工资150元,打样配色的技术工种也就是300~400元/月。“当时是第一代农民工,很好招人,非常吃苦耐劳。”

  人员比较稳定

  2000年,黄克钱涉及纺织、印染、制线三个行业,工厂有200多个工人,一般都是工人从老家带来的亲戚朋友,比较可靠,也留得住。这时,工人的工资涨到了1000多元/月。

  开始用工紧张

  2006年,珠三角一带用工增加,一些劳务输出大省也开始吸引本地劳力,义乌开始出现用工紧张。当时,黄克钱开出的工资是2000元/月,但还是很难招到工人,只能靠工人带老乡的模式稳定局势。



http://news.zj.com/detail/1317889.shtml
所以有人希望中国可劲的生,不大量生,哪来的剥削对象啊?房子卖给谁啊?包租婆们找谁收房租啊?
至于担心粮食、水、资源不够,那些不用担心,有钱人多花点钱而已,穷人们就只能更努力的为老板们干活赚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