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线》这本书怎么样?读过的朋友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4:46:21
我有意买套《东线》,可书的质量看着好象没什么保证(第一印象),所以请读过的朋友给点指点。谢谢[em01]我有意买套《东线》,可书的质量看着好象没什么保证(第一印象),所以请读过的朋友给点指点。谢谢[em01]
<P>一不错</P><P>二就看出“力不从心”这句话了</P>
<P>同意</P><P>不知道以后能咋样</P>
是说朝鲜战争的。写的不怎么样。八股类型的军事记事文学。
兄弟,搞错了吧,
还可以 我买过 写的还行 但特别具体的东西比较少
我看过,推荐你买,写的很不错。。。
呵呵,东线还有朝鲜战争的内容???四楼的同志不是买了盗版就是高烧不退还坚持上超大呀……关于这本书,我最关心的还在后面,因为哈尔科夫几次保卫战和反击战在其他媒体和杂志涉及很少……好象在1941年的台风行动后就有一场艰苦的保卫战,一部分德军部队被苏军包围在一个筑垒地区里;但我忘了是哈尔科夫还是其它什么地方……只记得到了开春得到了德军的解救和全面反击,之后的斯大林格勒解救战,也是因为有这样一次成功的范例而使希特勒保有保卫斯大林格勒幻想,但他忽视了地理位置的不同和德军装甲精锐已消损殆尽及整个德军筋疲力尽的事实……这就是东线的历史虽然遥远但仍让人回味、让人探索、让人思考的精髓所在啊![em06]
越写到后面,就对作者的功力要求越高,如果只是停留在收集和罗列数据方面,那么读者的新鲜感很快就会消退。况且,压缩到8集以内不见得就是件好事,因为东线战场战线漫长,苏德双方在几乎每处都爆发了激战,按照8集的容量,可能只能以集团军一级为单位进行撰写,很难落实到师一级的战斗,而且只能以某月某日--某月某日该集团军经过连续恶战伤亡了****人,火炮***门,装甲车***辆,坦克***辆,缺乏鲜活的作战过程,8集都是这样,谁还有兴趣?
对东线出齐并不抱太大希望,不过朱世巍的书解闷还是足够的了。
<P>作者按这个路子写下去,没有人看是一定的。</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13 16:13:36编辑过]
<B>以下是引用<I>qianniansun</I>在2004-8-11 18:04:00的发言:</B>
是说朝鲜战争的。写的不怎么样。八股类型的军事记事文学。


我faint,朝鲜战争?你喝了?
东线很好看,我想买全。
<B>以下是引用<I>御风而行</I>在2004-8-12 18:36:00的发言:</B>
对东线出齐并不抱太大希望,不过朱世巍的书解闷还是足够的了。


晕!那这解闷的代价也太大了,买书是要“成本”的。
我看了第一集的前言部分,作者称是收集了八年的资料……如果属实,也就是说作者八年前就开始关注二战苏德战争部分了……单从这一点来说他应该算很不简单……在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时代,潜心研究八年一段自己感兴趣的浩瀚战争历史,从个人角度来说我很钦佩!但话又说回来,大家有否对了解作者个人资料多一些的人呢?拿出来让大家观瞻观瞻……对看《东线》这本书也是很有好处的吧……
说的有理!顶一下
<P>他说研究了8年你们也信啊?也就是说从1996年开始喽?从96年开始看二战书还差不多吧。</P><P>如果研究了8年,那么现在的出版速度怎么会如此之慢?从德国入侵苏联到德国战败也只不过4年时间,作者用两年去换一年,现在早该写到柏林战役了吧?</P><P>说白了也就是唬人而已,从《东线》第1集与第2集的区别就可以看得出来,无可否认的是第1集还是花了很大的心力在里面,但是第2集和第1集好象根本就不是一个人写出来的,又要编《较量》又要编《战争》,朱世巍哪来的精力去做好《东线》?所以敷衍了事就是无可避免的了,特别是又利用心计把王辉排挤走之后。</P><P>定论就是,这注定了是一本虎头蛇尾的东西,新鲜劲一过,就啥都没了</P>
说的也对,也顶
<B>以下是引用<I>SSMAN</I>在2004-8-15 17:51:00的发言:</B>

<P>他说研究了8年你们也信啊?也就是说从1996年开始喽?从96年开始看二战书还差不多吧。</P>
<P>如果研究了8年,那么现在的出版速度怎么会如此之慢?从德国入侵苏联到德国战败也只不过4年时间,作者用两年去换一年,现在早该写到柏林战役了吧?</P>
<P>说白了也就是唬人而已,从《东线》第1集与第2集的区别就可以看得出来,无可否认的是第1集还是花了很大的心力在里面,但是第2集和第1集好象根本就不是一个人写出来的,又要编《较量》又要编《战争》,朱世巍哪来的精力去做好《东线》?所以敷衍了事就是无可避免的了,特别是又利用心计把王辉排挤走之后。</P>
<P>定论就是,这注定了是一本虎头蛇尾的东西,新鲜劲一过,就啥都没了</P>

<P>看来这位仁兄对作者的情况有些了解……在这里我因为的确不了解什么情况所以也没有发言权。但作为一名读者还是希望它可以出的精彩和完整。这也是大部分人的希望吧……因为这段历史在我看来还是如沧海般浩淼和迷茫……值得后人深深品味和思考……还有一点,作为准商业社会,巨大市场的商品往往不会被精明的商人所轻易放过。同理,喜爱二战历史尤其是苏德战场部分的军迷也是大有人在的。很多朋友都问我东线2什么时候出呀?3出了吧?我不厌其烦的去各个熟悉的销售点询问情况……作为作者,我想一方面他也是出于喜爱和着迷于这段历史而作出了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他或他周围的人具有比较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明白会大转一笔……呵呵,以上也是本人的“无端”猜测……还请观者见谅。</P>
<B>以下是引用<I>SSMAN</I>在2004-8-15 17:51:00的发言:</B>

<P>他说研究了8年你们也信啊?也就是说从1996年开始喽?从96年开始看二战书还差不多吧。</P>
<P>如果研究了8年,那么现在的出版速度怎么会如此之慢?从德国入侵苏联到德国战败也只不过4年时间,作者用两年去换一年,现在早该写到柏林战役了吧?</P>
<P>说白了也就是唬人而已,从《东线》第1集与第2集的区别就可以看得出来,无可否认的是第1集还是花了很大的心力在里面,但是第2集和第1集好象根本就不是一个人写出来的,又要编《较量》又要编《战争》,朱世巍哪来的精力去做好《东线》?所以敷衍了事就是无可避免的了,特别是又利用心计把王辉排挤走之后。</P>
<P>定论就是,这注定了是一本虎头蛇尾的东西,新鲜劲一过,就啥都没了</P>

<P>我说东线的问题还是出在了资料来源上,首先作者的大部分资料全来自国家图书馆,大家可以查查,国图中有关东线的图书,有关师一级的资料基本没有,要获得这些资料,第一就是去国外的档案馆去查(这件事,非不能为及不愿为),找老外印档案,不只涉及钱的问题,还涉及语言的问题。第二呢,可以从国外的原版书中找到,但是这样作的代价又是什么?国图没有,只好自已出腰包了(在开放程度越来越大的中国这也不是难事,但是还是钱的问题),对于一个一门心思只打算赚钱,而不打算作事的人来说,这同样也不可能。
<P>所以,大家能见到一本国图的外文图书资料合刊也算不错了。
楼上的最后一句我很认同……我们的大部分军迷还处于“科普”阶段……我自己就是其中一员。因此,充实和完善自己最关心的战争历史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别忘了,战争从一方面来说推动了历史……人类的历史也是多半个战争史。如何认清人类自己的本来面目尤其是我们年轻人应该好好学习的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18 15:00:33编辑过]
<B>以下是引用<I>qianniansun</I>在2004-8-11 18:04:00的发言:</B>
是说朝鲜战争的。写的不怎么样。八股类型的军事记事文学。


哥们喝多了吧
<B>以下是引用<I>audu</I>在2004-8-18 14:57:00的发言:</B>

<P>…</P>
<P>本人还是支持SSMan说的,东线这类东西,新鲜劲一过,就完了。</P>
<P>真正的历史学著作是要建立在大量的历史档案资料的基础上,象东线这类建立在沙滩上的建筑,只能属小儿科一类。</P>
<P>永远只能是“普及型读物”
</P>

<P>呵呵,兄弟可否告之:一个人出生就会相对论还是要从走路开始学习呢?
<P>对于广大军迷来说一本丰富战史书籍要比“大量的历史档案资料”来得亲切、来得易懂、来得兴致勃勃吧……专业的东西并不代表只有少数所谓精英去研究分析;而对大众则敬而远之……正相反,应深入浅出的使大部分人都得到理解和认识上的提高……对整个民族素质都是颇有裨益的……呵呵,说到这,也许会有人说:你不会危言耸听吧……其实我个人认为民族素质包括很多方面……有学识、强健的体魄、再就是通达四方的各种知识和思考能力及理解别人的心……我们关心的这个话题也是提高素质的一种方式……多读书就有易于个人……别人会说:那坏书呢?其实,读了那种书也不要紧……只要看是为什么读了它?是出于哪个角度,是受之影响还是可以正己之心!明白什么是坏;为什么会变坏?他怎么坏?而如何防止自己重蹈覆辙或受骗上当……撤远了……撤远了……下次再好好讨论这话题吧……</P>
<B>以下是引用<I>隐导艇2208</I>在2004-8-18 22:36:00的发言:</B>
&gt;
<P>呵呵,兄弟可否告之:一个人出生就会相对论还是要从走路开始学习呢?

<P>对于广大军迷来说一本丰富战史书籍要比“大量的历史档案资料”来得亲切、来得易懂、来得兴致勃勃吧……专业的东西并不代表只有少数所谓精英去研究分析;而对大众则敬而远之……正相反,应深入浅出的使大部分人都得到理解和认识上的提高……对整个民族素质都是颇有裨益的……呵呵,说到这,也许会有人说:你不会危言耸听吧……其实我个人认为民族素质包括很多方面……有学识、强健的体魄、再就是通达四方的各种知识和思考能力及理解别人的心……我们关心的这个话题也是提高素质的一种方式……多读书就有易于个人……别人会说:那坏书呢?其实,读了那种书也不要紧……只要看是为什么读了它?是出于哪个角度,是受之影响还是可以正己之心!明白什么是坏;为什么会变坏?他怎么坏?而如何防止自己重蹈覆辙或受骗上当……撤远了……撤远了……下次再好好讨论这话题吧……</P>

<P>
<P>别忘了作者是怎么定义这本书的。</P>
<P>若是平民路线,就不应该玩这种高深的东西,你认为一本书上大半部分全是战斗序列,以及各种数字的罗列,平民读者能认为这种书很好看吗?</P>
<P>若是追求学术,东线的基础是建立在沙滩之上。</P>

<P>至于对大量档案资料,我可能说,任何一名严谨的作者,在写历史类文章的时候,都会使用大量档案。你认为第三帝国的兴亡好读吗?你认为隆美尔好读吗?你说万历十五年好读吗?</P>
<P>仔细看看他们再说别人吧!</P>
<B>以下是引用<I>audu</I>在2004-8-19 12:10:00的发言:</B>
&gt;
<P>
<P>别忘了作者是怎么定义这本书的。</P>
<P>若是平民路线,就不应该玩这种高深的东西,你认为一本书上大半部分全是战斗序列,以及各种数字的罗列,平民读者能认为这种书很好看吗?</P>
<P>若是追求学术,东线的基础是建立在沙滩之上。</P>
<P>至于对大量档案资料,我可能说,任何一名严谨的作者,在写历史类文章的时候,都会使用大量档案。你认为第三帝国的兴亡好读吗?你认为隆美尔好读吗?你说万历十五年好读吗?</P>
<P>仔细看看他们再说别人吧!</P>

<P>呵呵,没有事实哪来的历史真相呢?没有准确的数字和多方历史资料那还不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也就是说作者可以任意加给读者他想要表达的意思,也许是个人观点,也许是歪曲了的事实……
<P>学术的东西是否意味着一个普通学历(大专很普遍吧,拿城市来说……)的人无法读懂?如果是,那我承认不会把时间浪费在“相对论”里……
<P>历史是一面镜子,我只想让它照照最真实的自己……</P>
东线的排版质量不足,影响了文章的可读性。这一点只要是阅读过朱世巍早先在《战场》上刊载的原文的人就会得出相同结论,特别是“基辅会战”。原文有一些清晰明了的战略态势图,使读者第一眼就能从图上捕捉到很多重要的信息,对文字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不知为什么到了《东线》反而弃之不用,而在书首插页上使用了过于复杂的作战地图。
<B>以下是引用<I>隐导艇2208</I>在2004-8-22 12:45:00的发言:</B>


<P>呵呵,没有事实哪来的历史真相呢?没有准确的数字和多方历史资料那还不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也就是说作者可以任意加给读者他想要表达的意思,也许是个人观点,也许是歪曲了的事实……

<P>学术的东西是否意味着一个普通学历(大专很普遍吧,拿城市来说……)的人无法读懂?如果是,那我承认不会把时间浪费在“相对论”里……

<P>历史是一面镜子,我只想让它照照最真实的自己……</P>

<P>问题是使用二手资料其数据的准确性并不可靠。作者罗列出的很多作战序列什么的,就是从外文书直接抄来的。
<P>
<P>至于流水帐吗?可惜,国图没有师一级的资料。
我看过,推荐
<B>以下是引用<i>audu</i>在2004-8-23 12:42:00的发言:</B>
><P>问题是使用二手资料其数据的准确性并不可靠。作者罗列出的很多作战序列什么的,就是从外文书直接抄来的。
<P>
<P>至于流水帐吗?可惜,国图没有师一级的资料。
<p>
烦劳问一句,书的排版能不能改善改善。看明基出的书总感觉排版很业余,而且近来看《较量》的质量也在下降。《东线》书的内容我没仔细看过,但单从印刷排版上看,2相对1也是在倒退。从国内市场看,明基的书定价应该算“高端”了,可书制作的水平与之却总有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