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估”人民币是中国给美国的福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6:18:04
http://www.zaobao.com/yl/yl101126_001.shtml


薛涌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到2011年6月底以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闹得举世哗然。中美多年的“货币战争”,也由此发生逆转。
  长期以来,一直是美国攻击中国操纵币值,并试图联合世界主要经济大国,形成围剿人民币的货币联盟,以压迫人民币升值。这一策略虽然并未得手,但美国占据了“道德高地”,处于攻势。但是,联储的这轮新政,则使这一潜在货币联盟顷刻破解,甚至给中国制造了“反围剿”的机会。除了印度一家支持美国外,德国、巴西,俄罗斯等主要国家都加入中国的行列,激烈批评美国不负责任的货币政策。德国财长则说得十分具体:美国一方面说中国操纵货币,一方面自己印钞票压低美元,两者难以协调。言下之意,美国是在贼喊捉贼。这也难怪,到了20国集团会议上,奥巴马致信各国首脑请求终止“货币战争“,已经完全处于守势。
  不过,美国的这种货币政策并非为了给中国解围,而是服务于美国的经济利益。根据《经济学家》的分析,美国的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使联储在2009年初到2010年初自印钞票购买了1兆7500万亿美元的自家债务。在这次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下,自印钞票所购买的自家债务也许将达到1万5000亿美元。这大大降低了国债息率,刺激了投资,并压低美元价值,进一步刺激出口。从现在美国的经济状况看,这样大肆印制钞票并没有导致急剧通货膨胀的苗头。所以,至少从短期看,如此印钞很好地服务于美国的利益。既然是自己的钞票,此时不印更待何时呢?
  但是,这种政策给中国这类巨大的外贸盈余国家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为美元是国际货币,中国人辛辛苦苦创造的外贸盈余都换成了美元。这笔钱拿到手后如果不立即花掉,那么就会随着美元的贬值而不停的缩水。如果像现在这样用来购买美国的国债,联储自购债务的行为也压低了国债的生息率,在中国持有的资产中不停地灌水,造成中国方面的损失。在这种局面下,美国怎么都是赚,用不着太担心人民币被低估。
人民币低估好像给美国免息贷款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Gary S. Becker)不久前在《华尔街日报》撰文指出,被低估的人民币,实际上是中国送给美国的大礼。首先,这种被低估的人民币,使美国能够以便宜得多的价格购买中国产品。不仅如此,当中国靠着出口这样的廉价产品而创造了大量的贸易盈余时,得到的不过是写在纸上的资产,即美元和以美元计值的金融证券。这些纸上资产,几乎是没有利息的。这就好像中国给美国贷款不收利息。
  《华尔街日报》接下来发表的另一篇署名吴迪(Dee Woo)的文章,则讲得更露骨:别的国家进口了他人的产品,必须操心自己的出口。贸易在本质上还是货物和服务之间的互通有无。美国则不同。当美国从中国拿走了老百姓辛辛苦苦的劳动果实后,并不必为中国生产实实在在的东西,而只需在家里印制钞票支付就可以了。
  这让我想起了中世纪的王室:花起钱来如同醉鬼一样挥霍无度,没钱了就借,还不起就把境内的金银币回收来重新熔铸,掺入铜铁等大量廉价金属,只需在这种劣币上写上同样的甚至更高的币值,一夜之间就变出许多钱来。这种政策,突然增加了货币的供给,在经济迅猛扩张、货币供应不足的年代,确有刺激经济之效用。但是,在更多的时刻,则造成了通货膨胀,伤害了经济发展,甚至威胁到王室本身的财政稳定。
  大量印制美元的行为则可能更糟。毕竟,中世纪王室不管怎样往金银币中掺加廉价金属,这些金属本身还是有成本的。如今的美元不过是一张纸而已,甚至有时连张纸都不用,只需在电子账目上弄出些数字、走个账就可以了。这也难怪许多美国人担心:如此下去,美元就会失去信誉,导致通货膨胀,逼高利率,摧毁经济,威胁政府财政

 也正是在这里,中国帮了美国的大忙。货币的发行仅仅是通货膨胀之一端,另一端是货币需求。当烂印钞票导致货币发行量陡增时,只要货币需求能同步上涨,就可维持供需的平衡,不至于引发恶性通货膨胀。中国为了稳定人民币的价值,以外贸盈余所换来的美元,大量购买美元的债券(包括美国的国债),不仅成为美元需求的主要支柱,也压低了美国借贷的息率——反正发放的国债要买的人有的是,自然用不着提高息率来吸引买主了。结果,美国如此放纵自己的货币政策,联邦财政和贸易背着如此大的赤字,通货膨胀的压力非常之小,债务成本也非常低。
中国购买美国债造福美国民众
  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自己的估计,在未来二十年内,美国的联邦债务将达到GDP的140%,这还不算入州一级的债务。如今基本破产的希腊,其债务也不过是GDP的115%。难怪《华尔街日报》指出,美国和希腊唯一的不同,是美国欠的债是以自己的货币来体现的。再怎么不行,自己印些钞票就可以还账了。更不用说,有中国帮忙,美国的债务就更好办了。
  这些不是说说而已,对老百姓的生活有着真实的影响。我们一家住在波士顿地区,去年突然读到联储开始购入大量美国债务的新闻,压低了房贷息率,于是马上买了房子,房贷利率只有5.25%。当时计算:如此的金融政策,早晚会引发通货膨胀、使利率弹上来。现在要赶紧锁定低利率。谁知道,一年下来,房贷的利率越来越低,导致我两次重新贷款,把利率压到了3.375%。即使如此,利率还继续跌,甚至可以用3.2%以下的利率,就能拿到三十年的房贷。屈指算一下,支付3.2%的利率和支付7%的利率相比,偿还房贷一个月就能给我们这样的家庭省下数百美元!这一切,没有中国力挺美国国债是不可能的。毫无疑问,我们挣的是美国的工资,享受的是中国的福利。
  如果人民币大幅度升值、中国的外贸盈余随即缩水,中国手头就没有富裕的钱收购美国的国债了。这就大大增加了美国的借贷成本。想想看,7000亿美元的刺激经济计划,多是借来的钱。以3%的利率借,一年要支付210亿美元的利息。如果以6%的利率借,一年的利息就是420亿美元,翻了一倍。不仅如此,利率一高,美国人就买不起房子。作为经济主动力的中小企业,就会被贷款的高利率所压垮。
  这并不是说美国的经济毫无前途。相反,笔者认为从长时段看,美国经济前途光明。比如,能够低息借贷,就是一国体制信誉的明证。但是,目前美国的经济处于最为艰难的时刻,必须负债经营。减低债务成本,是走出这一艰难时刻的关键。在这方面,中国给美国提供了巨大的福利。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压人民币升值未免有些太不领情。反而是中国方面需要想想:给美国提供了如此巨大的福利,是否是以牺牲中国老百姓的福利为代价?
  这也是会见了温家宝总理的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史蒂芬·罗奇(Stephen S. Roach)在《纽约时报》上撰文的要旨:中美贸易的不平衡,表面上是币值问题,实际上则根植于以下的事实:中国的储蓄率,达到全国收入的54%,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最高的。但消费占GDP的比例,则仅为36%,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最低的。相比之下,美国长期维持着接近零点的储蓄率,消费则占GDP的70%,比中国几乎高了一倍。中国人挣了钱不花,美国人还没挣钱就花,这当然会出现美国到中国买东西、中国不从美国买东西的局面。因此,他提出中国要大力进行社会保障性投资。只有当老百姓在社会经济上有了基本的安全感,才肯把存的钱拿出来花。而当他们开始花钱时,自然会购买美国货。这样,两国的贸易就会趋于平衡。
  当中国的消费者开始花钱时,是否一定就买美国的东西,还需市场的检验。不过,此论对于中国内需不足的问题,确实击中了要害。试想,去医院要红包,孩子上学要赞助,生活中不可预测的事情太多,谁敢不存钱呢?在这种状态下,中产阶级再庞大,内需也很难拉动。不久前地方政府为了拉动内需,协同开发商鼓噪出“买房爱国论”来,结果怎样?房价一涨,老百姓就更要存钱造窝了。
  凯恩斯当年就讲过,政府把钱用于内政建设,即使有些判断失误,但修的桥、建的路、盖的学校还都在那里,不管怎么没效率,还是在使本国经济受益。如果把钱全用来购买国外的债务,一旦失算,则真是血本无归。如今中国大量的外汇盈余,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把这钱往哪里投,这要看政府究竟是对滥发美元的山姆大叔有信心、还是对用双手创造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奇迹的本国老百姓有信心。
作者是美国波士顿萨福克(Suffolk)大学历史系副教授http://www.zaobao.com/yl/yl101126_001.shtml


薛涌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到2011年6月底以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闹得举世哗然。中美多年的“货币战争”,也由此发生逆转。
  长期以来,一直是美国攻击中国操纵币值,并试图联合世界主要经济大国,形成围剿人民币的货币联盟,以压迫人民币升值。这一策略虽然并未得手,但美国占据了“道德高地”,处于攻势。但是,联储的这轮新政,则使这一潜在货币联盟顷刻破解,甚至给中国制造了“反围剿”的机会。除了印度一家支持美国外,德国、巴西,俄罗斯等主要国家都加入中国的行列,激烈批评美国不负责任的货币政策。德国财长则说得十分具体:美国一方面说中国操纵货币,一方面自己印钞票压低美元,两者难以协调。言下之意,美国是在贼喊捉贼。这也难怪,到了20国集团会议上,奥巴马致信各国首脑请求终止“货币战争“,已经完全处于守势。
  不过,美国的这种货币政策并非为了给中国解围,而是服务于美国的经济利益。根据《经济学家》的分析,美国的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使联储在2009年初到2010年初自印钞票购买了1兆7500万亿美元的自家债务。在这次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下,自印钞票所购买的自家债务也许将达到1万5000亿美元。这大大降低了国债息率,刺激了投资,并压低美元价值,进一步刺激出口。从现在美国的经济状况看,这样大肆印制钞票并没有导致急剧通货膨胀的苗头。所以,至少从短期看,如此印钞很好地服务于美国的利益。既然是自己的钞票,此时不印更待何时呢?
  但是,这种政策给中国这类巨大的外贸盈余国家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为美元是国际货币,中国人辛辛苦苦创造的外贸盈余都换成了美元。这笔钱拿到手后如果不立即花掉,那么就会随着美元的贬值而不停的缩水。如果像现在这样用来购买美国的国债,联储自购债务的行为也压低了国债的生息率,在中国持有的资产中不停地灌水,造成中国方面的损失。在这种局面下,美国怎么都是赚,用不着太担心人民币被低估。
人民币低估好像给美国免息贷款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Gary S. Becker)不久前在《华尔街日报》撰文指出,被低估的人民币,实际上是中国送给美国的大礼。首先,这种被低估的人民币,使美国能够以便宜得多的价格购买中国产品。不仅如此,当中国靠着出口这样的廉价产品而创造了大量的贸易盈余时,得到的不过是写在纸上的资产,即美元和以美元计值的金融证券。这些纸上资产,几乎是没有利息的。这就好像中国给美国贷款不收利息。
  《华尔街日报》接下来发表的另一篇署名吴迪(Dee Woo)的文章,则讲得更露骨:别的国家进口了他人的产品,必须操心自己的出口。贸易在本质上还是货物和服务之间的互通有无。美国则不同。当美国从中国拿走了老百姓辛辛苦苦的劳动果实后,并不必为中国生产实实在在的东西,而只需在家里印制钞票支付就可以了。
  这让我想起了中世纪的王室:花起钱来如同醉鬼一样挥霍无度,没钱了就借,还不起就把境内的金银币回收来重新熔铸,掺入铜铁等大量廉价金属,只需在这种劣币上写上同样的甚至更高的币值,一夜之间就变出许多钱来。这种政策,突然增加了货币的供给,在经济迅猛扩张、货币供应不足的年代,确有刺激经济之效用。但是,在更多的时刻,则造成了通货膨胀,伤害了经济发展,甚至威胁到王室本身的财政稳定。
  大量印制美元的行为则可能更糟。毕竟,中世纪王室不管怎样往金银币中掺加廉价金属,这些金属本身还是有成本的。如今的美元不过是一张纸而已,甚至有时连张纸都不用,只需在电子账目上弄出些数字、走个账就可以了。这也难怪许多美国人担心:如此下去,美元就会失去信誉,导致通货膨胀,逼高利率,摧毁经济,威胁政府财政

 也正是在这里,中国帮了美国的大忙。货币的发行仅仅是通货膨胀之一端,另一端是货币需求。当烂印钞票导致货币发行量陡增时,只要货币需求能同步上涨,就可维持供需的平衡,不至于引发恶性通货膨胀。中国为了稳定人民币的价值,以外贸盈余所换来的美元,大量购买美元的债券(包括美国的国债),不仅成为美元需求的主要支柱,也压低了美国借贷的息率——反正发放的国债要买的人有的是,自然用不着提高息率来吸引买主了。结果,美国如此放纵自己的货币政策,联邦财政和贸易背着如此大的赤字,通货膨胀的压力非常之小,债务成本也非常低。
中国购买美国债造福美国民众
  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自己的估计,在未来二十年内,美国的联邦债务将达到GDP的140%,这还不算入州一级的债务。如今基本破产的希腊,其债务也不过是GDP的115%。难怪《华尔街日报》指出,美国和希腊唯一的不同,是美国欠的债是以自己的货币来体现的。再怎么不行,自己印些钞票就可以还账了。更不用说,有中国帮忙,美国的债务就更好办了。
  这些不是说说而已,对老百姓的生活有着真实的影响。我们一家住在波士顿地区,去年突然读到联储开始购入大量美国债务的新闻,压低了房贷息率,于是马上买了房子,房贷利率只有5.25%。当时计算:如此的金融政策,早晚会引发通货膨胀、使利率弹上来。现在要赶紧锁定低利率。谁知道,一年下来,房贷的利率越来越低,导致我两次重新贷款,把利率压到了3.375%。即使如此,利率还继续跌,甚至可以用3.2%以下的利率,就能拿到三十年的房贷。屈指算一下,支付3.2%的利率和支付7%的利率相比,偿还房贷一个月就能给我们这样的家庭省下数百美元!这一切,没有中国力挺美国国债是不可能的。毫无疑问,我们挣的是美国的工资,享受的是中国的福利。
  如果人民币大幅度升值、中国的外贸盈余随即缩水,中国手头就没有富裕的钱收购美国的国债了。这就大大增加了美国的借贷成本。想想看,7000亿美元的刺激经济计划,多是借来的钱。以3%的利率借,一年要支付210亿美元的利息。如果以6%的利率借,一年的利息就是420亿美元,翻了一倍。不仅如此,利率一高,美国人就买不起房子。作为经济主动力的中小企业,就会被贷款的高利率所压垮。
  这并不是说美国的经济毫无前途。相反,笔者认为从长时段看,美国经济前途光明。比如,能够低息借贷,就是一国体制信誉的明证。但是,目前美国的经济处于最为艰难的时刻,必须负债经营。减低债务成本,是走出这一艰难时刻的关键。在这方面,中国给美国提供了巨大的福利。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压人民币升值未免有些太不领情。反而是中国方面需要想想:给美国提供了如此巨大的福利,是否是以牺牲中国老百姓的福利为代价?
  这也是会见了温家宝总理的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史蒂芬·罗奇(Stephen S. Roach)在《纽约时报》上撰文的要旨:中美贸易的不平衡,表面上是币值问题,实际上则根植于以下的事实:中国的储蓄率,达到全国收入的54%,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最高的。但消费占GDP的比例,则仅为36%,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最低的。相比之下,美国长期维持着接近零点的储蓄率,消费则占GDP的70%,比中国几乎高了一倍。中国人挣了钱不花,美国人还没挣钱就花,这当然会出现美国到中国买东西、中国不从美国买东西的局面。因此,他提出中国要大力进行社会保障性投资。只有当老百姓在社会经济上有了基本的安全感,才肯把存的钱拿出来花。而当他们开始花钱时,自然会购买美国货。这样,两国的贸易就会趋于平衡。
  当中国的消费者开始花钱时,是否一定就买美国的东西,还需市场的检验。不过,此论对于中国内需不足的问题,确实击中了要害。试想,去医院要红包,孩子上学要赞助,生活中不可预测的事情太多,谁敢不存钱呢?在这种状态下,中产阶级再庞大,内需也很难拉动。不久前地方政府为了拉动内需,协同开发商鼓噪出“买房爱国论”来,结果怎样?房价一涨,老百姓就更要存钱造窝了。
  凯恩斯当年就讲过,政府把钱用于内政建设,即使有些判断失误,但修的桥、建的路、盖的学校还都在那里,不管怎么没效率,还是在使本国经济受益。如果把钱全用来购买国外的债务,一旦失算,则真是血本无归。如今中国大量的外汇盈余,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把这钱往哪里投,这要看政府究竟是对滥发美元的山姆大叔有信心、还是对用双手创造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奇迹的本国老百姓有信心。
作者是美国波士顿萨福克(Suffolk)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可惜美国佬不仅想剪羊毛,还想喝羊肉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