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 西方人看中国买家天价竞购瓷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0:42:44
星岛环球网
2010-11-22

  德国之声中文网日前发表文章,题为《西方专家看中国买家天价竞购瓷瓶》,作者:祝红。文章摘编如下:

  继佳士得高价拍出圆明园兽首之后,中国买家继续征服国际古玩市场。不久前,中方买家在伦敦拍卖行以天价竞购乾隆瓷瓶将此一浪潮推向新的高点。西方业内人士看法如何?

  对于这个问题,人们或许可以在科隆精品艺术古董展上找到答案,该艺术展目前正在莱茵河畔的科隆城举行,截至日期是本月21日。上周四(11月11日),英国伦敦西北地区一家名为班布里奇(Bainbridges)的普通拍卖行在拍卖中意外刷新了中国艺术品在国际市场的最高拍卖纪录。一个最初估价为80万至120万英镑的清代乾隆年间粉彩镂空瓷瓶以大约折合5.5亿人民币的天价成交,买家为中国收藏家。在竞拍会现场,6名华人和三名中方买家通过电话参加竞拍,最后胜出的是一位来自北京的收藏者。英国媒体报道说,如此天价竞拍文物的背后是中国人的“瓷器爱国主义”。经营东亚艺术品达半个世纪的德国画廊主持施密茨先生(Hans-Martin Schmitz)则持不同观点。

  “我不认为这是瓷器爱国主义。这样的事情并不是没有发生过。上一世纪60、70、80年代,日本人就在欧美艺术市场竞购自己流失国外的文物,出价也很惊人。但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不惜重金高价收购流失海外的历史文物的现象在西方艺术市场前所未有。或许它会持续一段时间,会出现停滞,继而热情减退。”

  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也对此事进行热点报道。在发表中国富豪天价抢购历史文物引发外媒关注文章的同时,也登出了邓海建撰写的天价瓷器显露人傻钱多无关爱国的文章,文章指出,“自家人把老祖宗的遗物价格抬得那么高,最后得利的却是外国人,相互抬价,花了5亿人民币买了个价值千万人民币的瓷器,他们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这不像是爱国,倒像是耍性子炫富,”是愚蠢之举。

  德国专门经营18世纪麦森名瓷的艺术商弗朗克·奥贝阿克(Frank Oberacker)是世家出身,他从小与名瓷收藏家,拍卖行打交道,他不认为,出高价购买自己看中的艺术品是一种愚蠢行为。

  “一方面,它体现了近年来极品瓷器拍卖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我不认为,高价竞得自己看中的瓷瓶是件愚蠢的事情。因为,买者看中的可能是瓷瓶所体现的理想价值。在拍卖市场,很难准确估价。如果有很多人都表示出兴趣,那么拍卖价格就会直线上升。这样的事情在欧洲艺术品拍卖市场并不鲜见。”

  重返中国收藏家手中的乾隆官窑粉彩镂空瓷瓶高约40公分,瓶底印有“大清乾隆年制”字样。据有关专家鉴定,该瓷瓶大约出自1740年前后,被视为皇宫御用品。

  只是没有人知道,这个瓷瓶是如何飘洋过海来到英国的。一对英国中年兄妹在清理已故父母的遗物时意外发现了这个瓷瓶,于是送到拍卖行拍卖。据英国媒体报道说,在短短半个小时的时间里,竟拍价急剧飙升,成交价格高出最初估价40倍,令卖主和拍卖行难以置信。

  这则报道也未能逃过德国法兰克福利画廊主持施利希滕迈尔博士(Kuno Schlichtenmaier)的视线,令他最感吃惊,甚至有些艳羡的是,一家地方性拍卖行竟然有幸经手这样名贵的文物。

  “中国人对自己流失海外艺术品如此关注,并且不惜出高价购回,令我印象深刻。而且还是在这么小的拍卖行,的确让人有些吃惊。”



  但也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英国中国艺术专家表示,明朝永乐年间的青花瓷器要比伦敦天价瓷瓶美观得多。中国买家买到的是一个“难看得可怕”的瓷器。

http://ed-china.stnn.cc/Culture/201011/t20101122_1459185.html星岛环球网
2010-11-22

  德国之声中文网日前发表文章,题为《西方专家看中国买家天价竞购瓷瓶》,作者:祝红。文章摘编如下:

  继佳士得高价拍出圆明园兽首之后,中国买家继续征服国际古玩市场。不久前,中方买家在伦敦拍卖行以天价竞购乾隆瓷瓶将此一浪潮推向新的高点。西方业内人士看法如何?

  对于这个问题,人们或许可以在科隆精品艺术古董展上找到答案,该艺术展目前正在莱茵河畔的科隆城举行,截至日期是本月21日。上周四(11月11日),英国伦敦西北地区一家名为班布里奇(Bainbridges)的普通拍卖行在拍卖中意外刷新了中国艺术品在国际市场的最高拍卖纪录。一个最初估价为80万至120万英镑的清代乾隆年间粉彩镂空瓷瓶以大约折合5.5亿人民币的天价成交,买家为中国收藏家。在竞拍会现场,6名华人和三名中方买家通过电话参加竞拍,最后胜出的是一位来自北京的收藏者。英国媒体报道说,如此天价竞拍文物的背后是中国人的“瓷器爱国主义”。经营东亚艺术品达半个世纪的德国画廊主持施密茨先生(Hans-Martin Schmitz)则持不同观点。

  “我不认为这是瓷器爱国主义。这样的事情并不是没有发生过。上一世纪60、70、80年代,日本人就在欧美艺术市场竞购自己流失国外的文物,出价也很惊人。但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不惜重金高价收购流失海外的历史文物的现象在西方艺术市场前所未有。或许它会持续一段时间,会出现停滞,继而热情减退。”

  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也对此事进行热点报道。在发表中国富豪天价抢购历史文物引发外媒关注文章的同时,也登出了邓海建撰写的天价瓷器显露人傻钱多无关爱国的文章,文章指出,“自家人把老祖宗的遗物价格抬得那么高,最后得利的却是外国人,相互抬价,花了5亿人民币买了个价值千万人民币的瓷器,他们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这不像是爱国,倒像是耍性子炫富,”是愚蠢之举。

  德国专门经营18世纪麦森名瓷的艺术商弗朗克·奥贝阿克(Frank Oberacker)是世家出身,他从小与名瓷收藏家,拍卖行打交道,他不认为,出高价购买自己看中的艺术品是一种愚蠢行为。

  “一方面,它体现了近年来极品瓷器拍卖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我不认为,高价竞得自己看中的瓷瓶是件愚蠢的事情。因为,买者看中的可能是瓷瓶所体现的理想价值。在拍卖市场,很难准确估价。如果有很多人都表示出兴趣,那么拍卖价格就会直线上升。这样的事情在欧洲艺术品拍卖市场并不鲜见。”

  重返中国收藏家手中的乾隆官窑粉彩镂空瓷瓶高约40公分,瓶底印有“大清乾隆年制”字样。据有关专家鉴定,该瓷瓶大约出自1740年前后,被视为皇宫御用品。

  只是没有人知道,这个瓷瓶是如何飘洋过海来到英国的。一对英国中年兄妹在清理已故父母的遗物时意外发现了这个瓷瓶,于是送到拍卖行拍卖。据英国媒体报道说,在短短半个小时的时间里,竟拍价急剧飙升,成交价格高出最初估价40倍,令卖主和拍卖行难以置信。

  这则报道也未能逃过德国法兰克福利画廊主持施利希滕迈尔博士(Kuno Schlichtenmaier)的视线,令他最感吃惊,甚至有些艳羡的是,一家地方性拍卖行竟然有幸经手这样名贵的文物。

  “中国人对自己流失海外艺术品如此关注,并且不惜出高价购回,令我印象深刻。而且还是在这么小的拍卖行,的确让人有些吃惊。”



  但也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英国中国艺术专家表示,明朝永乐年间的青花瓷器要比伦敦天价瓷瓶美观得多。中国买家买到的是一个“难看得可怕”的瓷器。

http://ed-china.stnn.cc/Culture/201011/t20101122_1459185.html
“难看得可怕”,有海盗国家的嘴脸难看?
这算不算是中国政府直接就印5个亿扔过去啊
被人耍两次,根本就不该竞买
  委员觉得花钱买回来,是一种暴发户的心态。
买回来干什么,放那,以后抢回来,再把他妈的什么宫给烧了
凡高的油画,我看着也难看的可怕。不过,高价买那些瓷器也很NC。
比较奇怪的是经过上次兽首事件,他们对中国买家还有信心?
人家那是洗钱用的
关键不是在德国买的
有个问题是买是中国人买了,但货有么有“回来”是另外一个问题,这些东西水太深,不是我们这些小市民能懂的。
那人的手中肯定还有很多瓷器存着。
把瓷器价值炒高后说不定能获利很多。
流动性过剩呗。前段时间炒青花估计存货卖得差不多了,现在开始炒粉彩。
不过说难看得可怕,只能说是某些人的个人审美情趣问题了。不少英国古董瓷我也觉得挺难看的。
其实,真正富含重大考古价值的文物都不太会拿出来拍卖。真的要说爱国,其实中国很多的重要考古项目都缺乏资金,很多流失在海外的重要史料无人去发掘。有几个亿不如投到真正有历史价值的东西上面。可见,某些有钱人不是真爱国而是借机炒作
洗钱吧,顶一个爱国的帽子好不快活,还真有人当真。
小菜想知道竞拍者背后的资金是国有还是私有的。
PS小菜对竞拍购买海外掠夺者掠夺的失文物坚定不移的持否定态度。
花钱太多,不值得
国内物价上涨,人民币贬值,有闲钱就是投资有升值空间的收藏品!想让手头的收藏品迅速升值,就是炒作!只要有人炒的越高,整体的价位就迅速升值!我知道的第三版人民币连体钞,在一个月内已经涨了3倍。升值了30几万!~~~
有人说是中国商人傻,爱国心被利用了。我看未必。谁知道中国商人炒这个是什么目的?搞不好最后吃亏的只有国家(因为这么一炒,走国家渠道索回这些文物更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