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2010年,上海大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2:03:26
今天下午,我正好在胶州路大火旁边的静安工人体育馆拍摄一些东西,忽然间,两百米外冒起了烟,我从两栋楼组成的夹缝里一看,发现可能是一栋楼着火了,但那楼上满布着脚手架,我便说,没事,是建筑工地着火了。周围已经有朋友打了火警电话,我想这样闹市区大家都能见到的浓烟,就不重复报警了,凭心而论,在大量维稳经费的支持下,上海的治安和应急能力还算不错。


几分钟后,天空里开始飘来燃烧残骸,可以想见其实有明火,是在我事先可见的另外一侧,没多久屋顶就出现了一窜火苗,越来越多的人用来围观,我们停止了工作。我往前走出体育场,来到距离这栋楼50多米的地方,公安已经封锁了几条道路,很多消防车已经到了,我才发现这原来不是建筑工地,而是一栋在整修外观的居民大楼,是有人家居住的。一开始在外围观看的路人看见满楼的脚手架,以为是正在新盖的房地产项目,都面露喜色,但后来听闻是教师居民楼,皆面色凝重。但大家当时都觉得可能只是几户居民家着火,谁都没有想到会烧毁整栋大楼。


后来从现场陆陆续续被扛出来一些人被送往医院,但是虽然来了众多消防车,但这些消防车对高楼依然一筹莫展,屋顶和脚手架上都有人求救。消防员救下来几人,屋顶上的人群后来不知所踪,新闻也都无交待。一开始新闻媒体都还在播报火灾的惨烈程度,随着火慢慢烧到了大楼的高层,政府的高层也开始有所动作,新闻也一概变成了宣传部门专用和谐体。


从两点多到五点多,我一直在火场的周围,对于这样一场近十年来上海最大的火灾,有着很多感触。首先,消防和公安以及救护来的不算晚,当然,肯定不算早,因为至少在浓烟升起以后的十分多钟,我才在现场听到了第一声警笛。来的人倒是足够多,连刑侦的都在第一时间到了,但肯定不是来调查起火原因的,只是在维持秩序,半个多小时以后在外围拉起了警戒线,还算有序,消防员也都在不停的往火场里赶,但是大家面对这样的高楼起火都无能为力,多部消防云梯到位和直升飞机施救都是一两个小时以后的事情了,救援装备很不给力。2点14分,我看到浓烟,3点54分,警用直升机开始冒险企图使用索降对屋顶经行救援,但此时已经浓烟太大,整栋楼都在燃烧,索降失败。


真正的大火开始烧透建筑从我这个角度看是在2点38分左右,大楼西南处的脚手架被大面积点燃,到了3点20分左右,还有人被消防人员救出或送屋子里逃出,但所谓的火势被控制,其实也就是等它自然燃烧完毕,燃烧完一处就算是控制住了一处,除此以外几乎无能为力。一般高楼火灾也就烧一两间或者一两层,很少看见有整栋楼都被烧穿的,虽然我不是专业消防人士,但围绕一圈的脚手架和周围材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它将整栋楼围烤了一圈,导致几乎每间房间都被点燃烧穿,一直烧到了晚上消防员才能进楼搜救。



在这里,歌功颂德的话我就不多说了,因为在晚间新闻里,大家肯定可以看到火势得到控制,救援英勇及时,家属情绪稳定,领导亲自慰问,居民喜极而泣。我只是想,我身在这样的一个高楼林立的大都市里,这仅仅是一栋高度上排不上号的28楼的建筑,水枪也只能到六七多楼,从我的角度仅能看见一架云梯可以喷到20楼以上,其余的云梯最多能到十几楼,直升飞机救援无果,除了巡视也没有办法。当然,这次火情特殊,可以说来再多消防直升机和高层云梯对灭火也无济于事,但兴许可以多救几个人,相信这次上海已经展示了他所有的针对高楼的消防硬件,我只能说,这些太少了。


另外,这是一栋好好的大楼,外表并不显得破旧,我并不明白它围着一圈在翻修些什么,而那一圈的脚手架和防护网都是可燃物,你若是给我一个打火机,让我把一栋28层的居民楼烧光,其实是有难度的,但面对着这栋楼,只要点燃下面的防护网,自然就是这个效果,消防意识的薄弱以及莫名其妙的翻修都是这个灾难的原因,但估计最后的答案是该楼正在新修节能减排环保外立面。居民楼不比高档写字楼,内部消防系统很多都不健全,是不是整修完善一下里面比刷一下外面更加实在呢。


最后,我发现每次的盛会之前,会放一场烟花,但每一次的盛会之后,会有一场大火,奥运会之后的央视大楼,世博会之后的居民大楼,后者更为惨痛,现在媒体公布死亡人数是12人,但根据我在现场看到的一切,等到明天早上,或者消防人员进到了大楼之内搜索结束,将远远不止这个数字。有人说,在灾难发生的时候,我们应该全力救灾,沉痛的悼念死者,不应该去追问和追究一些问题来添乱和说风凉话,这不合时宜。但你若不追问,这很快就变成不可抗力的天灾,然后官方顺势和谐媒体,最后变成他们给自己的庆功。在我们大大小小的灾难面前,这已成不变的定律。你不能因为永远得不到答案而迁怒那些提问的人。所以,你的问题是什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1280b0100mrhm.html今天下午,我正好在胶州路大火旁边的静安工人体育馆拍摄一些东西,忽然间,两百米外冒起了烟,我从两栋楼组成的夹缝里一看,发现可能是一栋楼着火了,但那楼上满布着脚手架,我便说,没事,是建筑工地着火了。周围已经有朋友打了火警电话,我想这样闹市区大家都能见到的浓烟,就不重复报警了,凭心而论,在大量维稳经费的支持下,上海的治安和应急能力还算不错。


几分钟后,天空里开始飘来燃烧残骸,可以想见其实有明火,是在我事先可见的另外一侧,没多久屋顶就出现了一窜火苗,越来越多的人用来围观,我们停止了工作。我往前走出体育场,来到距离这栋楼50多米的地方,公安已经封锁了几条道路,很多消防车已经到了,我才发现这原来不是建筑工地,而是一栋在整修外观的居民大楼,是有人家居住的。一开始在外围观看的路人看见满楼的脚手架,以为是正在新盖的房地产项目,都面露喜色,但后来听闻是教师居民楼,皆面色凝重。但大家当时都觉得可能只是几户居民家着火,谁都没有想到会烧毁整栋大楼。


后来从现场陆陆续续被扛出来一些人被送往医院,但是虽然来了众多消防车,但这些消防车对高楼依然一筹莫展,屋顶和脚手架上都有人求救。消防员救下来几人,屋顶上的人群后来不知所踪,新闻也都无交待。一开始新闻媒体都还在播报火灾的惨烈程度,随着火慢慢烧到了大楼的高层,政府的高层也开始有所动作,新闻也一概变成了宣传部门专用和谐体。


从两点多到五点多,我一直在火场的周围,对于这样一场近十年来上海最大的火灾,有着很多感触。首先,消防和公安以及救护来的不算晚,当然,肯定不算早,因为至少在浓烟升起以后的十分多钟,我才在现场听到了第一声警笛。来的人倒是足够多,连刑侦的都在第一时间到了,但肯定不是来调查起火原因的,只是在维持秩序,半个多小时以后在外围拉起了警戒线,还算有序,消防员也都在不停的往火场里赶,但是大家面对这样的高楼起火都无能为力,多部消防云梯到位和直升飞机施救都是一两个小时以后的事情了,救援装备很不给力。2点14分,我看到浓烟,3点54分,警用直升机开始冒险企图使用索降对屋顶经行救援,但此时已经浓烟太大,整栋楼都在燃烧,索降失败。


真正的大火开始烧透建筑从我这个角度看是在2点38分左右,大楼西南处的脚手架被大面积点燃,到了3点20分左右,还有人被消防人员救出或送屋子里逃出,但所谓的火势被控制,其实也就是等它自然燃烧完毕,燃烧完一处就算是控制住了一处,除此以外几乎无能为力。一般高楼火灾也就烧一两间或者一两层,很少看见有整栋楼都被烧穿的,虽然我不是专业消防人士,但围绕一圈的脚手架和周围材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它将整栋楼围烤了一圈,导致几乎每间房间都被点燃烧穿,一直烧到了晚上消防员才能进楼搜救。



在这里,歌功颂德的话我就不多说了,因为在晚间新闻里,大家肯定可以看到火势得到控制,救援英勇及时,家属情绪稳定,领导亲自慰问,居民喜极而泣。我只是想,我身在这样的一个高楼林立的大都市里,这仅仅是一栋高度上排不上号的28楼的建筑,水枪也只能到六七多楼,从我的角度仅能看见一架云梯可以喷到20楼以上,其余的云梯最多能到十几楼,直升飞机救援无果,除了巡视也没有办法。当然,这次火情特殊,可以说来再多消防直升机和高层云梯对灭火也无济于事,但兴许可以多救几个人,相信这次上海已经展示了他所有的针对高楼的消防硬件,我只能说,这些太少了。


另外,这是一栋好好的大楼,外表并不显得破旧,我并不明白它围着一圈在翻修些什么,而那一圈的脚手架和防护网都是可燃物,你若是给我一个打火机,让我把一栋28层的居民楼烧光,其实是有难度的,但面对着这栋楼,只要点燃下面的防护网,自然就是这个效果,消防意识的薄弱以及莫名其妙的翻修都是这个灾难的原因,但估计最后的答案是该楼正在新修节能减排环保外立面。居民楼不比高档写字楼,内部消防系统很多都不健全,是不是整修完善一下里面比刷一下外面更加实在呢。


最后,我发现每次的盛会之前,会放一场烟花,但每一次的盛会之后,会有一场大火,奥运会之后的央视大楼,世博会之后的居民大楼,后者更为惨痛,现在媒体公布死亡人数是12人,但根据我在现场看到的一切,等到明天早上,或者消防人员进到了大楼之内搜索结束,将远远不止这个数字。有人说,在灾难发生的时候,我们应该全力救灾,沉痛的悼念死者,不应该去追问和追究一些问题来添乱和说风凉话,这不合时宜。但你若不追问,这很快就变成不可抗力的天灾,然后官方顺势和谐媒体,最后变成他们给自己的庆功。在我们大大小小的灾难面前,这已成不变的定律。你不能因为永远得不到答案而迁怒那些提问的人。所以,你的问题是什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1280b0100mrhm.html
HH,请你放过这些死难者吧。
韩寒说的也不是完全没道理,不过此君发文的中心思想通常跟主题关系不大
目前为止媒体丝毫没有什么庆功的表现,采访的受害者有说感谢的也有痛哭自已一无所有的,还有干脆拒绝采访的,翻修其实是为了给这幢大楼增加防温层也谈不上莫名其妙翻修。
总有些人以最快的反应出来喷

这篇说得挺有道理的
过两天等政府真的在歌功颂德的时候再发,要比现在发有力的多,现在说这些有找骂的嫌疑.....
我看了大火的第一反应也是问责,好好的大楼花个三千万搞保温。且不说招标程序的问题,最后揪出无证民工来。上海确实钱多,但乱花钱搞出事来群众受苦该狠狠的批。
上次重庆石桥铺多么类似的事情,没事找事最后再怎么善后最大的损失还是群众。现在发出这种文章确实给有心人找出理由来谴责,但是大家平时把眼光都盯紧一点有助于减少一些幺蛾子的事情产生。
往死里骂他,骂出一堆问责的人出来,不然怎么给后任者以“警醒”。生命逝去不可回,我们要杜绝未来类似事件的发生————中央台的声音在过后的几天大抵也会如此。
   那么深刻的反思与追究完全是正确和必要的,话不好听那就请以实际行动来让韩寒闭嘴,我相信政府在这一类事件上态度一贯是严肃认真的。
你若是给我一个打火机,让我把一栋28层的居民楼烧光,其实是有难度的,但面对着这栋楼,只要点燃下面的防护网,自然就是这个效果,消防意识的薄弱以及莫名其妙的翻修都是这个灾难的原因,但估计最后的答案是该楼正在新修节能减排环保外立面。居民楼不比高档写字楼,内部消防系统很多都不健全,是不是整修完善一下里面比刷一下外面更加实在呢。
==========
这几句不错


最后,我发现每次的盛会之前,会放一场烟花,但每一次的盛会之后,会有一场大火,奥运会之后的央视大楼,世博会之后的居民大楼,后者更为惨痛,
============
广州亚运后是哪里?
lin_9611 发表于 2010-11-16 23:53

上市同志,HH没有抓到任何死难者,他要抓的是某些活着的鬼、活着的怪。
你也帮着抓吧。
  上海的建筑标准似乎是按照南方的标准,建筑没有保温层,也没有暖气,所以如果没有空调的话不论哪个季节都是个杯具,即使安了空调还是有些冰冷,因为建筑物本身是不保温的。

  以前看房子的时候,发现建筑物的保温层基本都是些易燃物品,所以建筑工地都会特别强调防火,不知道现在的材料有没有防火的类型呢?
lin_9611 发表于 2010-11-16 23:53

喷子,你仔细看过文章了吗
现在最需要的,还是向死难者致哀,其它的过段时间再说吧!
韩寒针对的是某些部门。为啥总有些人为了反HH而反HH呢。
已经开始歌功颂德了?

我诅咒胡扯的人全家。
这个文章写的好 这次支持韩寒 因为我们成为官员的机会不多但是成为大楼里居民的概率很高 上次70码这次烧大楼 我觉得韩寒在关键时刻总是眼光犀利

我发现每次的盛会之前,会放一场烟花,但每一次的盛会之后,会有一场大火,奥运会之后的央视大楼,世博会之后的居民大楼
HH就算了把,中国不需要这种自以为是的为民请命者或者先知,上海在社会安定与安全上做的不错了,在他嘴里是维稳金费多,工作人员到现场维持秩序。建立安全带,到他嘴里是“来的人倒是足够多,只是在维持秩序”,莫非维持秩序不重要?上海的交通本来就拥挤,救火人员的前来还要被指责,那这些人都在为灭火做事时,韩某人又在做啥,讥笑有关领导慰问是作秀,那出事后领导都不闻不问是不是就合理了,他的做派岂不是作秀?
我发现每次的盛会之前,会放一场烟花,但每一次的盛会之后,会有一场大火,奥运会之后的央视大楼,世博会之后的居民大楼,后者更为惨痛
广州居民小心了
保温材料如果和易燃易爆脱不开关系,那的确是应该问责的,这种不清场的施工不是相当于草菅人命么
都面露喜色

这句亮了!
风卷云 发表于 2010-11-17 08:56

广州加紧防火啊!
这次我旗帜鲜明的支持韩寒,不为什么,就为他说了老子一直想说但却不敢说的
高层建筑防火是大问题
韩寒说得好
和保温材料应该没关系,建筑保温材料不可能用易燃品的。
喷淋系统对内部区域火灾的初期扑灭很有效,但像这种由外而内的火灾无能为力,相当于围着劈材烧你啊,内部消防系统再强大也没用
说的好的人多了,你我也能说。

只是在这个风口上,说这些,然后拐弯抹角的带点私货,HH也就这水准了。
要按他的逻辑,MD911也是活该。
ytgk9999 发表于 2010-11-17 07:11
现在来看主体应该还是易燃材料。我记得有那种带耐火性的保温材料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普遍使用。
另外,其实这个事件里面造成大规模快速燃烧的还有脚手架施工常用的尼龙网,不知道以后我国能否开始要求施工用安全网改用防火材料,否则,依然会存在隐患。
我觉得,不但要问责和处理,更重要的是事后不断追问,如何、何时能解决问题、杜绝隐患,直到彻底解决为止。
风卷云 发表于 2010-11-17 09:03

所以昨天新闻报了,广州全面排查火灾隐患,还真找出来一些。找到当然比没找好,只是亚运的时候本该已经是查过的,居然还要别处来一把火,才又找出来些,那平时他们的工作还真有点让人担心了。
deathjin 发表于 2010-11-17 08:57
恩,仔细找找看,鸡蛋里面总能挑出骨头来的。不过,处在当时当地,普通人的所想无非就是他这样。事后我们看到其中的不少疑问也得到了政府方面的解答,但是,如果你不问,解答就不见得会来。
喜欢挑刺的朋友不要就抓着韩寒的那些瑕疵,我早说过,韩寒不是圣人,他没有这个追求我也没有这个期盼,他这样的公众人物的作用就是替大家发出声音,问我们想问的问题,我想问的,人家问出来了,可以了。
lin_9611 发表于 2010-11-17 10:24
有私货的言论审查人员眼里果然总能看到私货的,就像清朝玩文字狱,只要你有心,总能找出点“清风明月”之类的东西来的。
追问,哪怕是过分了,也比喜闻乐见的表彰大会更能促进问题的解决
朋友a 发表于 2010-11-17 10:36
这就是平时缺乏有效的监督、问责机制造成的。安全监督长期以来被搞成了运动化、一阵风,不少人就是为了应付上级,某些上级也缺乏意识,只求平安无事、不去“没事找事”,就是乐于被应付。
安全隐患,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只要你想找,总能找出来,而且永远不会被消灭。

这是一个长期坚持、永不消失的问题,绝不可能一劳永逸。
文中私货太多了.不阴不阳的.你要评击就要主题明确,这种事有什么好指东打西的,就应一针见血.反倒显出作者的小.
DDG172 发表于 2010-11-17 10:22
这个不能想当然,由于保温性能优异,国内建筑外墙保温材料都普遍使用聚氨酯,这次上海大火事件,改造工程用的保温材料也是聚氨酯泡沫,聚氨酯是一种发泡剂和大多数发泡剂一样都是易燃品,要是带罐聚氨酯乘火车肯定得给查出来。
其实,09年发生的中国科技馆新馆火灾就是可燃性的保温层挤塑板着火。当年连续发生的央视火灾、美院火灾、科技馆火灾,当时已经有文章在探讨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的防火问题了。
http://news.ccd.com.cn/Htmls/2009/5/6/2009569121573297-1.html
我觉得,有了这么多起火灾的教训,应该尽快开始推广更加安全的建筑外墙保温材料。
Criticer 发表于 2010-11-17 10:52
就因为不可能一劳永逸,所以需要不断有人站出来问责。
littleji11 发表于 2010-11-17 10:58
对于您的回复请见29楼。大公无私的各位又为安全监督做了点什么呢?
及莫名其妙的翻修都是这个灾难的原因""阴阳怪气的,上不了大场面.
最反感动不动“私货”往别人头上扣的这种人。
这是典型的我不在乎你的观点,就是指责你的用心。
找到了经济观察网上面一篇关于相关保温材料的追踪报道
http://www.eeo.com.cn/Politics/by_region/2010/11/17/186057.shtml
有个地方值得注意:
“16日上午,记者在烧毁住宅楼下看到一堆塑料泡沫材料,包装上写着“保温防火材料”。
有意思的是,傍晚时分,记者看到这堆材料已经不在原处。而在事发地,一辆车身印有静安环境建设公司字样的货车正在匆忙装运材料,一位中年男子在一旁指挥工人将泡沫材料装进袋子里,抛上车运走。一辆车装满开走后,另一辆接着装载,过程大约持续大约一小时。
之后,记者在该处发现一片塑料泡沫材料,其一面有附着在水泥墙上的痕迹,另一面则是撕开的断面,疑似是从火灾建筑物墙上拆下来的。塑料泡沫材料呈淡黄色,断面上还有灰绿色的颗粒。”
“16日晚上10点,记者带着现场搜寻到的外墙保温材料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沪上保温新材料专家求助化验与鉴定。
经专家鉴定,该材料学名为聚氨脂(PU),导热系数较低,在0.03左右,有很好的材料密度和抗压强度。“市面上主要的建筑外立面保温材料是聚苯乙烯(PS),其中又分成XPS和EPS两种材料。其中XPS又占到大头。两种材料的区别在于工艺不同,保温性能和密度有所差别,价格在300元/m3~800元/m3左右。”
据介绍,聚氨酯由于导热系数更高、保温性更好,在市面上的价格可达到1000元/m3~1500元/m3。但由于价格偏高,市场份额并不大。
“但这种材料缺点在于其阻燃性能差,燃烧速度快且过程中会产生过度溶滴,容易导致火势加速蔓延。并且,聚氨酯在燃烧时还会产生更多的有毒气体,以一氧化碳(CO)为主。”这位勘察过火情的专家称,“聚氨脂在燃烧的过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官方说法中,罹难者多为被燃烧时的有毒气体呛死,而非被烧死。记者在某安置中心获悉的住院抢救的名单中,病因多为“吸入性损伤”。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李卫平向记者证实,已有多名被抢救者已经无法正常呼吸,只能切开气管。
专家在现场试验,记者从事发地获得的聚氨酯材料,即使是用打火机点燃——而不是高温火,亦在极短的时间内烧透,并散发大量的黑烟,味道呛鼻”
【经济观察网】本文网址:http://www.eeo.com.cn/Politics/b ... 1/17/186057_1.shtml
问责,需要专业知识,需要打到关键点上。

“我不明白......但是”这样的问责最好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