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 密 美 国(摘自《保密工作》第256期,2010年9月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5:44:07


看看MD的保密工作,想想自己的保密工作,提高保密意识。

想想还是把传送门补到这里吧!
传送门:http://bmj.bjdx.gov.cn/web/bmj/bmzs/287520.htm
“9•11”事件后,美国打造了巨大的反恐和情报网络。《华盛顿邮报》记者历时两年,根据政府文件、房产记录、网络记录以及对数百名官员、特工及企业的采访,于7月19日开始刊发题为《绝密美国》的长篇系列调查报告,提示美国公众警惕这一隐匿于公众视野之外并且“逐渐失控的隐秘世界”。

---------------------------------绝 密 美 国

逐渐失控的隐秘世界

去年美国情报部门公布的预算达750亿美元,是2001年的10.5倍。美国政府9年来新建、重组了超过263个情报机构。每个组织都需要更多人手,需要更多的涉密授权。

全美现有1271家政府机构与1931家私人公司在近1万个不同地点开展与反恐、国土安全、情报收集相关的活动。华盛顿及周边地区共有座用于绝密工作的大楼在建或已经建成,总占地空间约合1700万平方英尺,相当于5座五角大楼或22座国会大厦。

目前美国约有85.4万名公务员、军事人员以及承包商拥有处理绝密信息的安全许可证,相当于华盛顿常住人口的1.5倍。

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承认,庞大的情报机关的确影响了情报收集的效率和准确性,但他不承认“失控”之说。

猛增的人员、小组、机构致使各部门间的权限开始模糊。过度扩张的情报网络在机构协调方面存在重大问题。布什政府于2004年设立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前后换过4个主任),旨在协调情报工作,结果却事倍功半。

问 题之一是国会未明确该机构在情报事务上的法律和预算权限,因此机构长官难以对单个构行使权力;第二个问题在于各部门间的地盘争夺。国防部将数百亿美元从一 项预算移到另一项,致使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要本动不了这笔钱。中央情报局也提高了其部分最敏感信息的安全等级,隶属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的国家反恐中心的工 作人员无权接触。时至今日,许多情报部门官员称他们仍搞不清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究竟是做什么的。

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在情报共享、信息技术和预算改革方面确实做出了贡献。然而,这些被情报体的膨胀所抵消。从2005年春成立之初的地下室到如今在“自由十字路口”的巨型建筑,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发展迅速。然而,同时猛增的情报数据使系统措手不及,挑战了现有的分析使用能力。

此外,大量安全、情报部门重复劳动,浪费严重。例如,美国1 5个城市的51个联邦组织与军事指挥部都在从事追踪恐怖网络经费流动的工作;几乎所有主要情报部门和至少两个军事指挥部都声称,自己在“网络战”这一缺乏严格界定的新兴领域承担主要角色。

国家安全局每天拦截并存储各类信息近17亿条,并整合部分进入70个互不相连的数据库,数据无法共享,也没有足够的人手进一步翻译、分析。各情报机构每年撰写近5万份情报报告,但由于数量过大,不少都被忽视。负责分析最敏感、最难获取情报的美国国家反恐中心,拥有优越的硬件设施,但其报告常常被指缺乏创见。

美国超过2/3的情报计划都归属国防部管理,这些计划的代号名单长达300页,只有极少数“超级用户”才能接触。其他机构成百上千的计划和子计划也各有不同接触权限。正如国防部负责情报事务的副部长克拉珀(现国家情报总监)所言:“全宇宙只有  上帝才能见到所有秘密计划。”

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和国家反恐中心总部藏身亚州麦克莱恩市郊一处名为“自由十字路口”的地方,其四周还聚集着大批“9.11”事件后涌现的反恐政府机构和私人承包公司。“自由十字路口”有意避开公众视线,任何公开发售的地图都没有对其进行标注,也没有任何路标指示。持枪的黑衣警卫在周围巡逻,随时防止无相关证件者靠近。

中央情报局又建造了两栋大楼,拓展了1/3的办公空间。新建的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大楼耗资18亿,成为联邦政府第四大建筑。

所有这些办公楼均由高科技全副武装。入口安装电磁锁、视网膜扫描系统;办公地点墙体均有防窃听功能,并配备内部监视网络、视频墙、装甲跑车以及保镖。

秘密近在咫尺

急剧膨胀的情报系统在全美超过1万处地点落地开花。有意思的是,普通美国人对近在咫尺的“绝密世界”却浑然不觉。

离首都华盛顿不远的米德堡是美国最大的情报机构聚居地,掌握最高秘密的政府机关和承包商云集于此,可谓“反恐情报之都”。类似的情报区还有11个,包括杜勒斯—尚蒂利、丹佛奥罗拉市和坦帕市,构成全美85.4万情报人员的神经中枢。

米德堡是国家安全总部所在地。然而,多数人即使接近核心地带,甚至看到车上的导航仪突然失灵、让司机拐来拐去,也不会想到国家安全局近在咫尺。

树木、高墙、坡地都是国安局的绝佳掩护,加上政府设置水泥路障,广建岗亭,遍布警告标志,无出入授权者都被远远挡在这个美国最大安全机构的门外。

巨型办公搂群都装有一排排不透明防爆窗户,楼内估计有3万名员工。这里没有节假日,海量的监听对话等待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地阅读、监听与分析。

从外边看,根本无法弄清国安局的现有规模,仅知其建筑面积630万平方英尺,和五角大楼相当,四周停车场近112英亩。有文件显示,这个庞然大物仍会继续扩容:未来15年新增1万名员工;首期动用20亿美元,将总占地面积扩充至1400万平方英尺。

国家安全局周边是靠它发家的承包公司和其他安全机构。有的建成绵延数英里的商业园区,靠一条竖有黄色警告牌的私人公路与安全局相连。

和传统的军事重镇相比,这些情报区要隐蔽许多。但它们也依赖联邦预算,特殊的工作决定了它们的独特文化——保密。

关于工作地点的线索往往只能从挂数字智能卡的公司吊绳上找到。工作内容和派驻地点都是谈话禁忌。除非出了岔子政府介入调查,或机要信息被媒体公之于众,否则没人会把如何做好情报工作、保卫国家挂在嘴边。

情 报区内所有工作人员必须遵守许多严格、不近情理的规定,测谎、签保密协议是家常便饭,每次从海外归来还要提交长篇报告。如何对付好事的邻居和好奇的朋友都 有专门指示。有些人还接受过伪装身份的训练。嗜酒、借钱过多或与某些国家公民交往,都可能失去绝密授权这一在情报部门求职的通行证。政府对情报区的规定也 事无巨细:围墙需要多少钢铁含量,托运机要文件用几号纸袋、墙体多厚、隔音层加高多少,全都一一过问。

富有是从事绝密情报工作的另一特征。美国人口调查局统计的十大富县里,六个分布着情报区。隐秘世界和普通人的生活相互交织,这些故事每天都在不断上演。但当地居民似乎浑然不觉。

一位后院毗邻情报大楼的居民说:“过去那里是农田,有一天突然挖土动工了。我不知道他们在干吗,我也懒得管。没啥好操心的。”

大约50年前,即将离任的艾森豪威尔总统提醒“军工联合体”绑架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只有全体公民都警觉和有见识,才能迫使庞大的国防工业和军事机器与我们的和平方法和目标更好地契合,从而使安全和自由都能得到更好的维护”。在《华盛顿邮报》看来,“9.11”之后的美国显然存在这样的危险,而媒体履行自己的职责就是最好的回应。


杂志上的内容,手机实拍,放大了就能看清了。
2010-11-05 12.00.06.jpg
2010-11-05 12.35.33.jpg

看看MD的保密工作,想想自己的保密工作,提高保密意识。

想想还是把传送门补到这里吧!
传送门:http://bmj.bjdx.gov.cn/web/bmj/bmzs/287520.htm
“9•11”事件后,美国打造了巨大的反恐和情报网络。《华盛顿邮报》记者历时两年,根据政府文件、房产记录、网络记录以及对数百名官员、特工及企业的采访,于7月19日开始刊发题为《绝密美国》的长篇系列调查报告,提示美国公众警惕这一隐匿于公众视野之外并且“逐渐失控的隐秘世界”。

---------------------------------绝 密 美 国

逐渐失控的隐秘世界

去年美国情报部门公布的预算达750亿美元,是2001年的10.5倍。美国政府9年来新建、重组了超过263个情报机构。每个组织都需要更多人手,需要更多的涉密授权。

全美现有1271家政府机构与1931家私人公司在近1万个不同地点开展与反恐、国土安全、情报收集相关的活动。华盛顿及周边地区共有座用于绝密工作的大楼在建或已经建成,总占地空间约合1700万平方英尺,相当于5座五角大楼或22座国会大厦。

目前美国约有85.4万名公务员、军事人员以及承包商拥有处理绝密信息的安全许可证,相当于华盛顿常住人口的1.5倍。

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承认,庞大的情报机关的确影响了情报收集的效率和准确性,但他不承认“失控”之说。

猛增的人员、小组、机构致使各部门间的权限开始模糊。过度扩张的情报网络在机构协调方面存在重大问题。布什政府于2004年设立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前后换过4个主任),旨在协调情报工作,结果却事倍功半。

问 题之一是国会未明确该机构在情报事务上的法律和预算权限,因此机构长官难以对单个构行使权力;第二个问题在于各部门间的地盘争夺。国防部将数百亿美元从一 项预算移到另一项,致使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要本动不了这笔钱。中央情报局也提高了其部分最敏感信息的安全等级,隶属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的国家反恐中心的工 作人员无权接触。时至今日,许多情报部门官员称他们仍搞不清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究竟是做什么的。

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在情报共享、信息技术和预算改革方面确实做出了贡献。然而,这些被情报体的膨胀所抵消。从2005年春成立之初的地下室到如今在“自由十字路口”的巨型建筑,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发展迅速。然而,同时猛增的情报数据使系统措手不及,挑战了现有的分析使用能力。

此外,大量安全、情报部门重复劳动,浪费严重。例如,美国1 5个城市的51个联邦组织与军事指挥部都在从事追踪恐怖网络经费流动的工作;几乎所有主要情报部门和至少两个军事指挥部都声称,自己在“网络战”这一缺乏严格界定的新兴领域承担主要角色。

国家安全局每天拦截并存储各类信息近17亿条,并整合部分进入70个互不相连的数据库,数据无法共享,也没有足够的人手进一步翻译、分析。各情报机构每年撰写近5万份情报报告,但由于数量过大,不少都被忽视。负责分析最敏感、最难获取情报的美国国家反恐中心,拥有优越的硬件设施,但其报告常常被指缺乏创见。

美国超过2/3的情报计划都归属国防部管理,这些计划的代号名单长达300页,只有极少数“超级用户”才能接触。其他机构成百上千的计划和子计划也各有不同接触权限。正如国防部负责情报事务的副部长克拉珀(现国家情报总监)所言:“全宇宙只有  上帝才能见到所有秘密计划。”

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和国家反恐中心总部藏身亚州麦克莱恩市郊一处名为“自由十字路口”的地方,其四周还聚集着大批“9.11”事件后涌现的反恐政府机构和私人承包公司。“自由十字路口”有意避开公众视线,任何公开发售的地图都没有对其进行标注,也没有任何路标指示。持枪的黑衣警卫在周围巡逻,随时防止无相关证件者靠近。

中央情报局又建造了两栋大楼,拓展了1/3的办公空间。新建的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大楼耗资18亿,成为联邦政府第四大建筑。

所有这些办公楼均由高科技全副武装。入口安装电磁锁、视网膜扫描系统;办公地点墙体均有防窃听功能,并配备内部监视网络、视频墙、装甲跑车以及保镖。

秘密近在咫尺

急剧膨胀的情报系统在全美超过1万处地点落地开花。有意思的是,普通美国人对近在咫尺的“绝密世界”却浑然不觉。

离首都华盛顿不远的米德堡是美国最大的情报机构聚居地,掌握最高秘密的政府机关和承包商云集于此,可谓“反恐情报之都”。类似的情报区还有11个,包括杜勒斯—尚蒂利、丹佛奥罗拉市和坦帕市,构成全美85.4万情报人员的神经中枢。

米德堡是国家安全总部所在地。然而,多数人即使接近核心地带,甚至看到车上的导航仪突然失灵、让司机拐来拐去,也不会想到国家安全局近在咫尺。

树木、高墙、坡地都是国安局的绝佳掩护,加上政府设置水泥路障,广建岗亭,遍布警告标志,无出入授权者都被远远挡在这个美国最大安全机构的门外。

巨型办公搂群都装有一排排不透明防爆窗户,楼内估计有3万名员工。这里没有节假日,海量的监听对话等待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地阅读、监听与分析。

从外边看,根本无法弄清国安局的现有规模,仅知其建筑面积630万平方英尺,和五角大楼相当,四周停车场近112英亩。有文件显示,这个庞然大物仍会继续扩容:未来15年新增1万名员工;首期动用20亿美元,将总占地面积扩充至1400万平方英尺。

国家安全局周边是靠它发家的承包公司和其他安全机构。有的建成绵延数英里的商业园区,靠一条竖有黄色警告牌的私人公路与安全局相连。

和传统的军事重镇相比,这些情报区要隐蔽许多。但它们也依赖联邦预算,特殊的工作决定了它们的独特文化——保密。

关于工作地点的线索往往只能从挂数字智能卡的公司吊绳上找到。工作内容和派驻地点都是谈话禁忌。除非出了岔子政府介入调查,或机要信息被媒体公之于众,否则没人会把如何做好情报工作、保卫国家挂在嘴边。

情 报区内所有工作人员必须遵守许多严格、不近情理的规定,测谎、签保密协议是家常便饭,每次从海外归来还要提交长篇报告。如何对付好事的邻居和好奇的朋友都 有专门指示。有些人还接受过伪装身份的训练。嗜酒、借钱过多或与某些国家公民交往,都可能失去绝密授权这一在情报部门求职的通行证。政府对情报区的规定也 事无巨细:围墙需要多少钢铁含量,托运机要文件用几号纸袋、墙体多厚、隔音层加高多少,全都一一过问。

富有是从事绝密情报工作的另一特征。美国人口调查局统计的十大富县里,六个分布着情报区。隐秘世界和普通人的生活相互交织,这些故事每天都在不断上演。但当地居民似乎浑然不觉。

一位后院毗邻情报大楼的居民说:“过去那里是农田,有一天突然挖土动工了。我不知道他们在干吗,我也懒得管。没啥好操心的。”

大约50年前,即将离任的艾森豪威尔总统提醒“军工联合体”绑架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只有全体公民都警觉和有见识,才能迫使庞大的国防工业和军事机器与我们的和平方法和目标更好地契合,从而使安全和自由都能得到更好的维护”。在《华盛顿邮报》看来,“9.11”之后的美国显然存在这样的危险,而媒体履行自己的职责就是最好的回应。


杂志上的内容,手机实拍,放大了就能看清了。
2010-11-05 12.00.06.jpg
2010-11-05 12.35.33.jpg


回复 1# 贰柒壹肆玖


    转帖要附链接的,请尽快补上。:handshake

回复 1# 贰柒壹肆玖


    转帖要附链接的,请尽快补上。:handshake


哇,这个连接可没有,自己拍的杂志,敲上去的!

{:lei:} 早知道保密局有,何必敲键盘啊!~~~~
传送门:http://bmj.bjdx.gov.cn/web/bmj/bmzs/287520.htm

哇,这个连接可没有,自己拍的杂志,敲上去的!

{:lei:} 早知道保密局有,何必敲键盘啊!~~~~
传送门:http://bmj.bjdx.gov.cn/web/bmj/bmzs/287520.htm
学习了,不错,看到一个行将末落帝国内心的恐惧。
喜欢这个题材,LZ继续放啊!
楼主真可爱啊,哈哈

我上星期刚在保密上看过,那么长你还真敲下来了!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LZ辛苦了
LZ辛苦
回复 4# duckbill


    MD的监察机制很严厉。。。包括高涉密人员定期进行测谎仪测试。。。
楼主辛苦了
回复 9# 天天上班


    外行问下,测谎仪真那么准吗?
回复 11# 若瑟游离
我也是外行。
不过记得看过一个纪录片,讲测谎的。测谎仪是和测谎问题配合使用,问题的设计(内容和顺序)是有目的性的,主要还是心理分析方面的,再结合测谎仪所探测到的心律、心电、脑电等数据综合分析。成熟的测谎程序是针对其设计之初采样的对象而设定,对大多数目标人群适用。
其结果就像天气预报:明天降雨概率90%,意味着明天是雨天。但也和天气预报一样也有问题,比如降水概率50%咋办?但这种情况在测谎设计中是要避免的,用尽量避开回答与反应波动性大的问题和同目的多采样点来控制。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测谎用同一个测谎程序结果也会有不同。
总之,测谎的结果不是“是”或“不是”,而是在某件事情上说谎概率为百分之多少。最后还是要靠攻心战术(也可能攻身)让你招了才是肯定的结果。
若瑟游离 发表于 2010-11-11 23:41


    没接受过训练的人员无准备的情况下还是比较准的。。。。
。。MD的日子也不好过啊!!{:hao:}
回复 13# superxj46


    那对那些意志力坚定的人,如特工、军人、政客 岂不是基本无用,如果服用抑制神经类药物是不是也会降低测谎仪的效力?
回复 12# bigbluetooth


    那用催眠怎么样?
若瑟游离 发表于 2010-11-12 00:02


经过科学研究发现,人类在不停地自我催眠之下,会形成虚假记忆。。。。。
怎么保密?共谍无处不在!
回复 11# 若瑟游离


    有一定的准确度,未受过专业培训大概能达到80%。。受过专业培训的就有些杯惧了,如CIA的“艾姆斯”在就多次成功过关。。
回复 19# 天天上班


    哦 我是看美剧《别对我撒谎》里面了解的
回复 17# superxj46


    例如《美丽心灵》
楼主是个好淫
米国佬就是有钱,烧吧,烧的越多越欢乐
对楼主表示敬仰。
美方有不少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bigbluetooth 发表于 2010-11-11 23:56

测谎也就对没经验的人有用吧,反正在俺们老师眼里是不屑的。
首先要找基准值,这个都找不准咋办?
找帮心理医生培训段时间估计就能骗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