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二战前战列舰的建造和使用的战略战术方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21:00:18
日本海军自从击败俄国后就将美国作为第一假想敌(陆军的第一假想敌还是俄国,后来变成苏联。至于TG在海陆军眼中都只是“肥肉”。),其“八八”舰队即是针对美国的。

日本相较于美国,无论是国力和军力的差距都很大。这一点其实日本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都是清楚的。相对于国力,军力的差距尤其是海军的差距还不算太大。特别是在海军战力公式的推算下,如果战力为美军七成的日本舰队在全歼占美军五成战力的太平洋舰队后,实力下降不会超过30%。然后在面对前来支援的美大西洋舰队时,仍能在实力上不落下风。(公式大概是水平相当的舰只,不考虑RP和指挥,7舰对5舰时,数量少的一方全灭,多的一方只损失两舰。而数量优势越大,损失就越小。其实公式已经被多次证明了,44到45年的日美海空战就是最好的例子。)

由于大西洋对于美国的重要程度是远超太平洋的,而且大西洋对面的英国海军实力远比日本强大;还有德法意等国的海军。所以在非战时期很难想象美国会将一半以上的战力集中在太平洋上。

所以日本的战略“对美七成论”即以此为基础,平时必须拥有如此庞大的舰队才能保持对美的威慑力;而战时则必须在美国两洋舰队集中前与太平洋舰队决战。这同时也决定了日本对美国的最初战争形态必然是突袭式的。

海军军备限制条约的签订狠狠的打击了日本国内的激进势力,日本失去了自己最强拳头--海军对美的最低限度的威慑力和在最理想状态下与之一战的实力。

在此情形下,各种“旁门左道”层出不穷。在吨位上被限制,只能尽量加强单舰战斗力:瞒报吨位(妙高,高雄这种惊人的违约舰—其实各国都差不多在做些小手脚,只是日本胆子大得多),钻条约空子(最上轻巡变重巡),采用最新的技术(在二战之前,各国对新技术的封锁并不严重,基本上有钱就可以得到新的技术和装备。无论是维克斯的的主炮和主机,甚至主装甲;德国蔡司的光学指挥仪和柴油机;甚至美国的电气设备。)和各种“杀手锏”(长矛鱼雷等)

日本所作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使海军的实力尽量接近美国的七成,不光是为了威慑敌人,更是为了给自己壮胆。

英美对日本在航母及重巡上做的小手脚是睁只眼闭只眼,但由于条约的限制日本不能建造新的战列舰,只能在老舰上修修补补。而在当时战列舰的地位远比其他舰艇高的多。

英国作为最老牌的海上帝国,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对日本这个小徒弟影响极深。无论是主动进攻的精神,对新技术的敏感度,还是新技术,新战术的应用都极为大胆。

一战之前,费舍尔通过“无畏舰”的技术进步使全世界的主力舰在一夜之间全部过时。而之后战列舰每一次的技术进步几乎都是英国人在领导着。这一切都被日本看着,学着。

在一战后,欧洲各国还在舔食着伤口;美国也有点马放南山。在37年海军军备条约约满前,各国都心怀鬼胎。英国手里撰着25000吨到45000吨,356mm到406mm炮多个方案,以应对各种情况。美国人的方案甚至更多。但他们都没有日本那么大胆,那么狠!

海军军备条约37年期满,而日本94式460mm炮当年就试验完成了,做好了上舰准备。标排64000吨的大和也开工了。510mm的98式炮41年也万事俱备。可见日本是打了各国一个措手不及,以当时的科技技术和实验所需时间,就算英美有底子,有技术,在大口径舰炮的进度上日本至少领先5年。

“鬼才”藤本在设计“大和”初始方案时就盘算:如果保密手段到位的话,在“大和”入役时,也就是41年美英等国才会发现新舰的真实吨位和主炮口径。而当英美奋起直追,他们的18英寸主炮战舰入役时日本的510mm主炮已经装上舰了。藤本甚至认为由此带来的威慑效应能给日本带来至少多十年的和平。因为美英不可能大量持续建造相比之下落后的主力舰,而新舰的研制需要一定时间。这样在一段时间内英美在新舰的质量和数量上都不会对日本形成很大压力。(实际上一直到1942年,美国人都认为“大和”是45000吨,9门406mm主炮级别的。同样45000吨级的衣阿华级战列舰即是与之对抗的。等到美国人发觉“大和”的实际尺寸后,才匆匆上马7万吨级的“蒙大拿”,就算一切顺利,“大拿”在46年以前也不太可能入役。而换装8门18英寸主炮的升级版本还要再晚两年。这样说起来,日本人的最初目的倒是达到了。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那该死的航母……)

按照最初的设想,四艘460mm主炮战列舰从41年开始,每年入役一艘;45年开始,四艘510mm主炮战列舰同样每年入役一艘。而日本人的小算盘还不只如此,从“最上”的155mm三联主炮换成203mm双联主炮的前科,及510mm双联主炮的炮塔设计的和460mm三联主炮塔尺寸差不多这些可以很容易推想到在1950年之后的某一天,美国的16英寸和18英寸主炮战列舰队的对手可能是八艘装备510mm主炮的超级战列舰!(其实四艘大和1950年左右还是太年轻了,可能在入役十年之后的中期改造时才换装510mm主炮)

实际上日本人的野心可能还不仅如此。战列舰的建造工期是很难缩短的,而日本只有四大船厂能造这种巨舰。分别是:海军吴工厂,海军横须贺工厂,三菱长崎工厂,川崎神户工厂。

而美国的大型船厂却有:纽约海军船厂,诺福克海军船厂,费城海军船厂,伯利恒钢铁公司,巴思钢铁公司,纽波特纽斯造船厂,纽约造船厂,马里兰海军船厂

英国也有维克斯・巴罗船厂,约翰・布朗船厂,朴次茅斯船厂,德文波特船厂,阿姆斯特朗船厂,卡美尔・莱尔德船厂,斯万亨特船厂,法菲尔德船厂可以建造大型舰只。

所以日本计划建造新的大型海军工厂---“大神”海军工厂,其规模之大,配属设施之全直追海军吴工厂。此外,还有扩建佐世保海军工厂的计划。这些计划如能完成,日本大型舰艇的建造能力几乎能提升50%。但这些计划和那些未能问世的巨舰就算没有战争的影响,没有航母骑在脖子上;还是不可能全部完成的。原因很简单---没钱啊!其实大和并不像大家想象的价格超夸张,不说具体数字,只简单对比一下:衣阿华和卑斯麦都比它贵,却比其小了不少。而同样是丸三计划的翔鹤型空母,价格达到了大和的2/3,还不包括舰载机。可是日本人是真穷,丸一二三搞完就快当裤子了。

至于有些人认为如果不造大和武藏,还可以多造三艘翔鹤,这样战争局面会对日本更有利。可是日本在战前已经在航母上占尽了便宜,不多造航母除了还未完全相信航母的实力,战列舰上落后过多,战机和飞行员不足外,还因为日本不想刺激到美国。不想将美国的注意力转移到制造航母上。(美国注意力转移的后果大家都有目共睹了,这饺子下的)

另外想澄清一下,经常在网上看到有网友在争论“大和”和“衣阿华”谁更强。其实衣阿华的装甲防护指标是和南达科他一样,在标准作战距离上以防护45倍口径16英寸1016kg轻蛋为标准的,不说大和的18英寸“巨蛋”,就连自己的小一号的50倍口径16英寸1225kg重蛋也防不了。而大和是在标准作战距离上以防护自身炮击为指标建造的。实际上这就有点一战时战列舰打战巡的味道了。就算美军在速度和雷达通信上有绝对优势,如果不在数量上占大便宜,就需要超高的“RP值”了。反正一个正常的美军指挥官是不会傻到让衣阿华与大和单挑的。(不要拿“蛮牛哈尔西”说事儿,他脑热归脑热,可一点儿都不傻。最后冲绳海战时斯普鲁恩斯也是想让4艘衣阿华一起上阵斗一斗大和的。)

最后声明一下,本人并非为日本军国主义招魂。正像伟人说的,杀人的是人而不是枪。日本的三八大盖儿在八路手里也还是日本的三八大盖,97式坦克也可以是“功臣”号。但说归说,虽然个人非常喜欢大和级战舰,但还是不能免俗的对“大和”二字过敏。于是“武藏”成为了我大炮巨舰主义的精神图腾。在此向大家推荐日本的“春明”先生制作的武藏号,与大家一起分享这艘巨舰的气势庞偟之美。





日本海军自从击败俄国后就将美国作为第一假想敌(陆军的第一假想敌还是俄国,后来变成苏联。至于TG在海陆军眼中都只是“肥肉”。),其“八八”舰队即是针对美国的。

日本相较于美国,无论是国力和军力的差距都很大。这一点其实日本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都是清楚的。相对于国力,军力的差距尤其是海军的差距还不算太大。特别是在海军战力公式的推算下,如果战力为美军七成的日本舰队在全歼占美军五成战力的太平洋舰队后,实力下降不会超过30%。然后在面对前来支援的美大西洋舰队时,仍能在实力上不落下风。(公式大概是水平相当的舰只,不考虑RP和指挥,7舰对5舰时,数量少的一方全灭,多的一方只损失两舰。而数量优势越大,损失就越小。其实公式已经被多次证明了,44到45年的日美海空战就是最好的例子。)

由于大西洋对于美国的重要程度是远超太平洋的,而且大西洋对面的英国海军实力远比日本强大;还有德法意等国的海军。所以在非战时期很难想象美国会将一半以上的战力集中在太平洋上。

所以日本的战略“对美七成论”即以此为基础,平时必须拥有如此庞大的舰队才能保持对美的威慑力;而战时则必须在美国两洋舰队集中前与太平洋舰队决战。这同时也决定了日本对美国的最初战争形态必然是突袭式的。

海军军备限制条约的签订狠狠的打击了日本国内的激进势力,日本失去了自己最强拳头--海军对美的最低限度的威慑力和在最理想状态下与之一战的实力。

在此情形下,各种“旁门左道”层出不穷。在吨位上被限制,只能尽量加强单舰战斗力:瞒报吨位(妙高,高雄这种惊人的违约舰—其实各国都差不多在做些小手脚,只是日本胆子大得多),钻条约空子(最上轻巡变重巡),采用最新的技术(在二战之前,各国对新技术的封锁并不严重,基本上有钱就可以得到新的技术和装备。无论是维克斯的的主炮和主机,甚至主装甲;德国蔡司的光学指挥仪和柴油机;甚至美国的电气设备。)和各种“杀手锏”(长矛鱼雷等)

日本所作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使海军的实力尽量接近美国的七成,不光是为了威慑敌人,更是为了给自己壮胆。

英美对日本在航母及重巡上做的小手脚是睁只眼闭只眼,但由于条约的限制日本不能建造新的战列舰,只能在老舰上修修补补。而在当时战列舰的地位远比其他舰艇高的多。

英国作为最老牌的海上帝国,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对日本这个小徒弟影响极深。无论是主动进攻的精神,对新技术的敏感度,还是新技术,新战术的应用都极为大胆。

一战之前,费舍尔通过“无畏舰”的技术进步使全世界的主力舰在一夜之间全部过时。而之后战列舰每一次的技术进步几乎都是英国人在领导着。这一切都被日本看着,学着。

在一战后,欧洲各国还在舔食着伤口;美国也有点马放南山。在37年海军军备条约约满前,各国都心怀鬼胎。英国手里撰着25000吨到45000吨,356mm到406mm炮多个方案,以应对各种情况。美国人的方案甚至更多。但他们都没有日本那么大胆,那么狠!

海军军备条约37年期满,而日本94式460mm炮当年就试验完成了,做好了上舰准备。标排64000吨的大和也开工了。510mm的98式炮41年也万事俱备。可见日本是打了各国一个措手不及,以当时的科技技术和实验所需时间,就算英美有底子,有技术,在大口径舰炮的进度上日本至少领先5年。

“鬼才”藤本在设计“大和”初始方案时就盘算:如果保密手段到位的话,在“大和”入役时,也就是41年美英等国才会发现新舰的真实吨位和主炮口径。而当英美奋起直追,他们的18英寸主炮战舰入役时日本的510mm主炮已经装上舰了。藤本甚至认为由此带来的威慑效应能给日本带来至少多十年的和平。因为美英不可能大量持续建造相比之下落后的主力舰,而新舰的研制需要一定时间。这样在一段时间内英美在新舰的质量和数量上都不会对日本形成很大压力。(实际上一直到1942年,美国人都认为“大和”是45000吨,9门406mm主炮级别的。同样45000吨级的衣阿华级战列舰即是与之对抗的。等到美国人发觉“大和”的实际尺寸后,才匆匆上马7万吨级的“蒙大拿”,就算一切顺利,“大拿”在46年以前也不太可能入役。而换装8门18英寸主炮的升级版本还要再晚两年。这样说起来,日本人的最初目的倒是达到了。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那该死的航母……)

按照最初的设想,四艘460mm主炮战列舰从41年开始,每年入役一艘;45年开始,四艘510mm主炮战列舰同样每年入役一艘。而日本人的小算盘还不只如此,从“最上”的155mm三联主炮换成203mm双联主炮的前科,及510mm双联主炮的炮塔设计的和460mm三联主炮塔尺寸差不多这些可以很容易推想到在1950年之后的某一天,美国的16英寸和18英寸主炮战列舰队的对手可能是八艘装备510mm主炮的超级战列舰!(其实四艘大和1950年左右还是太年轻了,可能在入役十年之后的中期改造时才换装510mm主炮)

实际上日本人的野心可能还不仅如此。战列舰的建造工期是很难缩短的,而日本只有四大船厂能造这种巨舰。分别是:海军吴工厂,海军横须贺工厂,三菱长崎工厂,川崎神户工厂。

而美国的大型船厂却有:纽约海军船厂,诺福克海军船厂,费城海军船厂,伯利恒钢铁公司,巴思钢铁公司,纽波特纽斯造船厂,纽约造船厂,马里兰海军船厂

英国也有维克斯・巴罗船厂,约翰・布朗船厂,朴次茅斯船厂,德文波特船厂,阿姆斯特朗船厂,卡美尔・莱尔德船厂,斯万亨特船厂,法菲尔德船厂可以建造大型舰只。

所以日本计划建造新的大型海军工厂---“大神”海军工厂,其规模之大,配属设施之全直追海军吴工厂。此外,还有扩建佐世保海军工厂的计划。这些计划如能完成,日本大型舰艇的建造能力几乎能提升50%。但这些计划和那些未能问世的巨舰就算没有战争的影响,没有航母骑在脖子上;还是不可能全部完成的。原因很简单---没钱啊!其实大和并不像大家想象的价格超夸张,不说具体数字,只简单对比一下:衣阿华和卑斯麦都比它贵,却比其小了不少。而同样是丸三计划的翔鹤型空母,价格达到了大和的2/3,还不包括舰载机。可是日本人是真穷,丸一二三搞完就快当裤子了。

至于有些人认为如果不造大和武藏,还可以多造三艘翔鹤,这样战争局面会对日本更有利。可是日本在战前已经在航母上占尽了便宜,不多造航母除了还未完全相信航母的实力,战列舰上落后过多,战机和飞行员不足外,还因为日本不想刺激到美国。不想将美国的注意力转移到制造航母上。(美国注意力转移的后果大家都有目共睹了,这饺子下的)

另外想澄清一下,经常在网上看到有网友在争论“大和”和“衣阿华”谁更强。其实衣阿华的装甲防护指标是和南达科他一样,在标准作战距离上以防护45倍口径16英寸1016kg轻蛋为标准的,不说大和的18英寸“巨蛋”,就连自己的小一号的50倍口径16英寸1225kg重蛋也防不了。而大和是在标准作战距离上以防护自身炮击为指标建造的。实际上这就有点一战时战列舰打战巡的味道了。就算美军在速度和雷达通信上有绝对优势,如果不在数量上占大便宜,就需要超高的“RP值”了。反正一个正常的美军指挥官是不会傻到让衣阿华与大和单挑的。(不要拿“蛮牛哈尔西”说事儿,他脑热归脑热,可一点儿都不傻。最后冲绳海战时斯普鲁恩斯也是想让4艘衣阿华一起上阵斗一斗大和的。)

最后声明一下,本人并非为日本军国主义招魂。正像伟人说的,杀人的是人而不是枪。日本的三八大盖儿在八路手里也还是日本的三八大盖,97式坦克也可以是“功臣”号。但说归说,虽然个人非常喜欢大和级战舰,但还是不能免俗的对“大和”二字过敏。于是“武藏”成为了我大炮巨舰主义的精神图腾。在此向大家推荐日本的“春明”先生制作的武藏号,与大家一起分享这艘巨舰的气势庞偟之美。





贴里的图片貌似不能外链,悲剧了,但是复制链接可以在新窗口打开。

最后一段非常赞同,武器本身还是很漂亮的,邪恶的是用它的人。
看图很不方便
文章挺好,看图费劲。


最后一段漏了一个问题,以衣阿华的高航速和雷达(虽然只能大概定位,完全不准确),大和很可能死在游击战上,更不用说数量众多的潜艇

最后一段漏了一个问题,以衣阿华的高航速和雷达(虽然只能大概定位,完全不准确),大和很可能死在游击战上,更不用说数量众多的潜艇
衣阿华就是一超级BC


国力啦,工业啦什么的没必要说了,很有意思的一点,日本在主力舰数量方面与美国的差距并不是非常大,但是越到次一级差距就越大(可以看一下历次战斗的兵力统计),所谓“占优势"也只不过是某方面而已,整体的差距太明显了。如果不是偷袭珍珠港的成功,所谓”七成打五成(实际上只是主力舰方面)”,完全是单方面的妄想罢了,也只有偷袭才能实现。
  一战后的日本已经被欲望的妄想统治了,“穷兵黩武”的“典范”。过刚易折,不可长久。不是日本强,是中国太弱!不然日本根本不会有那么多的历史机会,日本的崛起是中华民族最大的笑话。

国力啦,工业啦什么的没必要说了,很有意思的一点,日本在主力舰数量方面与美国的差距并不是非常大,但是越到次一级差距就越大(可以看一下历次战斗的兵力统计),所谓“占优势"也只不过是某方面而已,整体的差距太明显了。如果不是偷袭珍珠港的成功,所谓”七成打五成(实际上只是主力舰方面)”,完全是单方面的妄想罢了,也只有偷袭才能实现。
  一战后的日本已经被欲望的妄想统治了,“穷兵黩武”的“典范”。过刚易折,不可长久。不是日本强,是中国太弱!不然日本根本不会有那么多的历史机会,日本的崛起是中华民族最大的笑话。
如果大和不是在开战后才正式入役,英美确实有可能在和平时期更早发现大和型的排水量和武备比官方数据超出很多,战时保密就相对容易了,美国人直到1944年年中,仍然不能完全确定大和型的主要性能指标。
如果大和不是在开战后才正式入役,英美确实有可能在和平时期更早发现大和型的排水量和武备比官方数据超出很多,战时保密就相对容易了,美国人直到1944年年中,仍然不能完全确定大和型的主要性能指标。
大和号的锅炉不如美国锅炉好使,蒸汽参数低了不少
大和号的雷达更是不比美国人的先进,打夜战雾战也占不到便宜
对于日本有大口径火炮优势这点,对LZ实在难以赞同,在海军假日期间那个国家对舰炮也没闲着,英国对于18寸在一战后就已经定型,不牵扯内弹道改进,纯改工艺完全可以短时间就拿出来。美国也是如此。相对于这些日本在动力设备,装甲生产上与美,英还是明显落后的美国,英国对大型舰的技术储备比日本强。包括船体焊接。而且建造周期,日本战舰的建造周期比美国慢不少。
大和后面,还有一个超大和计划,准备安装510毫米的火炮,但是后来发现,美国根本没有这种战列舰火炮口径有多大,防护力就应该和自己的火炮口径相当的措施,干脆降低到舰桥等建筑抵挡406毫米舰炮的轰击即可。但是美国早就开始了以航母为舰队作战核心的体系建设,而日本还是停留在战列舰为作战核心的旧的体系里面。
chaimeng32 发表于 2010-11-4 21:39

这句是亮点啊~
咋说呢,信浓那块炮塔装甲还有衣阿华主炮试靶打的洞呢,那可是大和最厚的地方
猫失前爪 发表于 2010-11-5 16:53
信浓的炮塔质量MS不能和大和武藏相比了吧。
信浓 典型的豆腐渣工程,造信浓的时候 日本的资源已经捉襟见肘了,光是装甲的镍含量比起 前两艘低了不少。
不过以美国那1.2吨重的超重穿甲弹 mark7型炮在18公里左右打侧舷装甲应该是够用的,26公里吊甲板 也该也足够开口子了,参考 马萨诸塞在26KM远穿了 让.巴尔号的甲板,而且衣阿华的mark7型炮 炮口动能比 mark6型更高,所以大和的防御并没有多少优势,大和对衣阿华,永远的口水仗,人品决定一切。
美国人对信浓装甲的射击试验,似乎距离非常近,而且也没有采用减装药。
蒸汽装甲舰 发表于 2010-11-5 18:58


    好像是10千米的距离吧
回复 17# 蒸汽装甲舰


    10千米?
衣阿华对大和 心理上还是有更大压力的,毕竟在大和的18寸炮下 衣阿华确实是BC对BB的状况,被命中就惨了了,太赌人品了。

510炮那个计划 只能是纸面了,480炮倒还现实点 好歹出来样炮。

话说在大海战2里 超大和都是用3联18.9寸的 用双联20.1寸火力还不如18.9来的猛,几乎没人用这个配置,虽然是游戏 但是单炮威力无法弥补火力密度上的巨大下降这点 还是能体验出来的。
我恨CD····一刷新就404
我恨CD····一刷新就404
冥河脚下都是渣
该死的哈尔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