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武器装备“两成两力”:高科技演练验证成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10:45:16
解密武器装备“两成两力”:高科技演练验证成效  2010年10月20日   来源: 央视《军事纪实》  



  新型火炮列装部队,为何实弹射击成绩出现下滑?先进武器装备作用难以发挥,究竟症结何在?广州军区实施“两成两力”建设,能否改变现状?十年的精心磨砺,又打造出了怎样的装备保障能力?

  中央电视台《军事纪实》10月20日播出《砺剑之路》,以下为节目实录:

  高科技演练拉开帷幕

  盛夏时节,中国华南某地,一场以高科技战争为背景的实兵实装演练拉开了帷幕。顷刻间,演练场上炮声隆隆、硝烟弥漫。

  在激烈的战斗中,作为红军主力的广州军区某两栖机械化步兵师主战装备战损严重。危急时刻,军区装备保障指挥中心迅速派出一支应急装备保障部队,会同这个师的修理营,前出至战场一线,实施应急保障。

  这是一台先进的反坦克武器,因为被“敌”炮火击中而失去了作战能力,装备保障官兵随即在战场上展开了抢修。然而,这种装备内部结构十分复杂,官兵们能够及时将它修复吗?这种装备属于高新技术装备,一旦出了问题,故障的原因比较难,比如说火控方面出了故障,也许是线路上的问题,也可能是计算机出了问题,也有可能是机械方面出了问题。令人意外的是,仅仅一个多小时后,抢修人员就完成了装备的检测、诊断和修复工作,这台先进的反坦克武器得以重新投入战斗。演练场上,其它战损装备经过装备保障人员的抢修,大部分在短时间内恢复了作战能力,而作战部队消耗的弹药、器材也得到了及时补充。

  那么,这样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装备保障官兵的优良素质又是怎样炼成的呢?这要从10年前的一次大胆革新说起。2000年初,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的部署,一项名为武器装备“两成两力”建设的任务在广州军区开始实施,这是“两成两力”建设在全军第一次被正式提出。

  武器装备“两成两力”建设,目的是要实现部队的武器装备成建制成系统形成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从建制上讲,就是要按照部队现有的体制编制,整团、整旅、整师、整个集团军逐级配套、逐级训练、逐级合成,使部队逐级形成整体作战和保障能力;从系统上讲,就是要使部队现有武器的主战武器、保障装备等武器系统和装备管理、修理、供应、储备等各个系统,都成系统的建设,逐个兵种合成、逐个军种联合,使整个部队的作战装备形成整体、综合保障能力。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10/20/c_12681570.htm解密武器装备“两成两力”:高科技演练验证成效  2010年10月20日   来源: 央视《军事纪实》  



  新型火炮列装部队,为何实弹射击成绩出现下滑?先进武器装备作用难以发挥,究竟症结何在?广州军区实施“两成两力”建设,能否改变现状?十年的精心磨砺,又打造出了怎样的装备保障能力?

  中央电视台《军事纪实》10月20日播出《砺剑之路》,以下为节目实录:

  高科技演练拉开帷幕

  盛夏时节,中国华南某地,一场以高科技战争为背景的实兵实装演练拉开了帷幕。顷刻间,演练场上炮声隆隆、硝烟弥漫。

  在激烈的战斗中,作为红军主力的广州军区某两栖机械化步兵师主战装备战损严重。危急时刻,军区装备保障指挥中心迅速派出一支应急装备保障部队,会同这个师的修理营,前出至战场一线,实施应急保障。

  这是一台先进的反坦克武器,因为被“敌”炮火击中而失去了作战能力,装备保障官兵随即在战场上展开了抢修。然而,这种装备内部结构十分复杂,官兵们能够及时将它修复吗?这种装备属于高新技术装备,一旦出了问题,故障的原因比较难,比如说火控方面出了故障,也许是线路上的问题,也可能是计算机出了问题,也有可能是机械方面出了问题。令人意外的是,仅仅一个多小时后,抢修人员就完成了装备的检测、诊断和修复工作,这台先进的反坦克武器得以重新投入战斗。演练场上,其它战损装备经过装备保障人员的抢修,大部分在短时间内恢复了作战能力,而作战部队消耗的弹药、器材也得到了及时补充。

  那么,这样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装备保障官兵的优良素质又是怎样炼成的呢?这要从10年前的一次大胆革新说起。2000年初,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的部署,一项名为武器装备“两成两力”建设的任务在广州军区开始实施,这是“两成两力”建设在全军第一次被正式提出。

  武器装备“两成两力”建设,目的是要实现部队的武器装备成建制成系统形成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从建制上讲,就是要按照部队现有的体制编制,整团、整旅、整师、整个集团军逐级配套、逐级训练、逐级合成,使部队逐级形成整体作战和保障能力;从系统上讲,就是要使部队现有武器的主战武器、保障装备等武器系统和装备管理、修理、供应、储备等各个系统,都成系统的建设,逐个兵种合成、逐个军种联合,使整个部队的作战装备形成整体、综合保障能力。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10/20/c_12681570.htm
两成两力 配合发展
  “两成两力”建设,要求列装部队的各种武器装备形成整体作战和保障能力,这听起来似乎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然而,当时的情况却并非如此。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我军装备升级换代步伐进一步加快。为适应使命任务要求和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大量新装备陆续列装部队,如何尽快让新装备形成作战保障能力,成为部队各级必须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

  广州军区某炮兵团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的部队,曾多次在军区的实弹射击考核中名列前茅,但在某新型火炮装备部队后,这个炮兵团的射击成绩却出现了明显的波动。新型火炮比我们原来使用的火炮更先进,但部队的射击成绩不但没提高,反而下降了。经过一番查找,官兵们吃惊地发现,这个团成绩下降的原因其实并不复杂。生产厂家提供的保养标准,是一个星期通一次电,但部队地处华南山区,气候特别潮湿,即使是一个星期通一次电,还是会出现个别火炮电路受潮的问题。

  电路受潮导致新型火炮的操作性能下降,从而明显影响了射击成绩。事实上,面对新装备,不少部队都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当时,新装备大都具备了电子化、自动化的特征,和过去以机械装置为主的装备相比先进了许多。同时,包括指挥、作战和通讯在内的整个武器装备系统在技术上也比以往有了很大提高。虽然装备更为先进了,但官兵的技术素质一时间却难以跟上,根据当时的统计显示,到1999年,广州军区列装的新装备中,有6种单件装备难于操作使用,有9种装备系统难于成建制运用,有27种装备部队本级不能完成技术保障任务。而类似的情况,在全军其他部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经过调研分析,制约武器装备形成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的主要原因有四个:一是装备保障人才严重匮乏,二是装备保障训练针对性不强,三是装备管理与保障条件跟不上装备发展需要,四是装备保障力量“少、散、弱”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两成两力”建设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拉开了序幕。

  只有大胆地革故鼎新,才能有效地破解装备建设的难题。作为全军率先提出研究“两成两力”建设的单位,目的就是要通过实践、探索和革新,全面提升军区部队武器装备的整体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同时,从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经验,也能为全军部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然而,“两成两力”建设是一项多要素合成、多体系融合、多层次衔接、多过程积累的系统工程,“谁来抓、抓什么、怎么抓、抓到什么程度”都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受领任务以后,军区党委在军委总部的指导下,形成了“党委统揽、主官负责、主管主抓、装备部牵头抓、机关合力抓”的共识,确立了“紧贴任务、系统配套、训保结合、重点突破、整体达标”的建设思路。

  “两成两力”建设作为推进军事斗争准备的重中之重,被摆在了广州军区装备工作的中心位置,全区部队紧贴实战需要、紧贴部队实际、紧贴现有装备,着力在装备人才、维修器材、训练教材、法规制度、保障装备、保障设备和保障设施等“七个配套”上下功夫,一场“两成两力”建设的攻坚战全面打响。

  随后,一座座装备库房和修理工间拔地而起,一套套装备战备方案和训练实施细则陆续出台,而一批批装备保障理论研究成果和规章制度也及时完成,“两成两力”建设逐渐迈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轨道。
 人才问题 首当其冲
  “两成两力”建设,人才问题首当其冲。作为“两成两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2000年初,“人才工程计划”在广州军区正式启动,而这一计划的实施,在日后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毛剑是广州军区某军械雷达修理所的一名工程师,在他刚刚来到这里的时候,却一度产生了要离开的念头。他当时觉得自己大材小用,气愤地把手中的笔记本仍在草地上。

  军械雷达修理所的勤务连,主要是负责站岗、值班和其他的一些日常杂务,在军械雷达修理所,新来的干部都要到连队接受锻炼。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在部队里面,毛剑的举动无疑显得十分出格,然而,这样的举动却出人意料地得到了宽容。

  领导们没有直接批评毛剑同志,而是找他谈心聊天,一方面让他了解到当排长是更好地了解单位、了解部队,完成一年青年学生的转变,另一方面通过单位老高工、专家成长的经历让他感觉我们是尊重人才的。

  通过在勤务连的锻炼,毛剑很快明白了部队“令行禁止”的含义,而进入军械雷达修理所仅仅三年时间,毛剑就被委以项目组组长的重任,如今,他更是成为了自行火炮车间的主任。在军械雷达修理所,像毛剑这样从地方大学生成长为技术骨干的人才已经达到了26人。

  毛剑的成长经历,只是广州军区装备系统“人才工程计划”的一个缩影。为了更好地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他们还专门制定了一整套法规性文件,从制度上保证人才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对人才队伍建设,部队主要是走开了“补、训、用”相结合的路子。补,就是通过从军区部队找、审请从其他军区商调、从地方院校特招等办法,拓宽引进人才的渠道;训,就是我们依托部队院校、科研单位、生产厂家和部队的教导训练机构培训急需的人才,以此来提高装备保障队伍的能力素质;用,是健全人才的使用机制,使装备人才都有一个施展才华的最好平台。

  从2000年“两成两力”建设正式展开到2010年,广州军区共培训技术骨干6万多人次,大大缓解了部队装备人才缺乏的问题,确保了旅、团每种新装备有2至3名“专家型”技术军官和“技能型”技术士官。全区先后有4千余名装备技术干部因工作出色立功受奖,2千余名技术干部提前晋职晋衔,81个单位、307名训练标兵受到军区表彰。

  10年来,这些人才不仅为部队的装备训练和保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使我们的科研技术革新获得了丰硕成果,十年来,先后有492个项目获得全军科技技术进步奖,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48项。

  人才建设顺利推进,给“两成两力”建设注入了源头活水,广州军区成功地走开了“理论研究为先导、科学技术为核心、装备训练为途径、装备管理为保障、配套建设为基础”的路子,他们提出的“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逐项达标、全面建设、整体提高”的目标也逐步得以实现,装备战备建设日趋规范、装备管理效益大幅提升、装备配套率和完好率达到总部规定标准,而装备训练也全面“突围”。

  这是广州军区某师在进行装备训练,训练内容是应急抢修,抢修现场,除了装备保障官兵以外,战勤人员也参与到了抢修工作中。

  而在这个师的模拟训练室里,有不少装备保障人员与战勤人员一起在进行装甲车辆的模拟操作训练。

  一般情况下,进行装备抢修训练,不需要战勤人员参与;模拟操作训练,也不要求装备保障人员参加;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这支部队一直在推行“用修双能”的训练方式。

  两年前,在“两成两力”建设过程中,这支部队的装备部门发现,虽然装备保障官兵的保障能力已经达到相应标准,但他们往往忙于掌握新装备的维修和保障技术,因此部分人员对于新装备的操作并不十分熟练。而另一方面,日常使用装备的战勤人员,则连简单的故障排除都难以实现。

  用修双能 提高效率
  如果一般常见故障无法由战勤人员排除,会降低部队的作战效率;而装备保障人员如果不能熟练操作装备,也会影响保障效率,这种现象显然不符合实战的需要。 “用修双能”对于战勤人员的一般常见故障排除能力,和装备保障人员的装备操作水平,都做出了严格规定,并定期进行相应的训练和考核。“用修双能”训练方式推行以来,官兵们很快就切身感受到了效果。

  事实上,像这样在装备训练上的变革和创新,在广州军区的其他部队同样悄然发生着。除了日常训练,针对海训和演习等重大军事活动,军区所辖装备保障部队还强化了海上伴随、空中转进和野战机动保障的演练,基本实现了装备训练从突击到经常、从静态到动态、从营区到野外、从陆上到海上的转变。

  一道道难题被化解,一个个瓶颈得以突破,从重点建设部队到一般部队,从内陆地区到边海防,广州军区所辖部队武器装备作战和保障能力无不明显提升。同时,军区装备保障理论法规体系、组织指挥体系、管理维修体系、储备供应体系得以顺利构建,而装备保障力量体系建设也在不断完善。

  为了解决装备保障力量严重不足、保障机构分散,难于形成综合机动支援保障能力的现实问题,2000年初,以现行体制为基础,在不增加机构、不增编人员和装备的情况下,按照组织健全、功能综合、野战机动、精干高效的思路,采取平时寓编、寓设、预任,战时快速抽组的形式,率先组建了装备保障旅和保障基地。

  如今,广州军区根据实战需要,已经构建了“以战役保障力量为主体,预备役和民兵保障力量为辅助,支前保障力量为补充”的多层级战役保障力量体系。

  根据未来战争联合作战的需要,近年来广州军区按照系统融合、互联互通、战训一致、实用可靠的建设思路,着力构建一体化装备保障信息平台,依托作战指挥网、军事综合信息网等网络,初步形成了纵向贯穿战略、战役、战术各层级,横向联接战区军兵种以及地方保障力量的信息数据库,逐步实现了不同建制保障单元、要素、模块装备保障信息全域覆盖。

  十年前的大胆创新,十年来的反复磨砺,打造了广州军区在装备保障领域的坚强实力,军区所辖部队在抢险救灾、奥运安保、国庆阅兵和系列军事演习等重大军事行动中,一次次圆满完成了装备保障任务。10年来,总装备部先后4次在广州军区召开现场观摩会,向全军部队推广他们在装备战备、联保联训等方面的经验。而由他们率先组织实施的“两成两力”建设,已经成为全军部队装备建设的中心任务。

  世界风云常变幻,马放南山未有期。面对新一轮军事变革大潮,广州军区部队官兵正再次扬帆起航,围绕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装备保障能力这一目标,迎接新的挑战,创造新的辉煌……
好八股,不错
加油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