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装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23:14:05


佟旭绘图

  歼-10 战斗机可以说是近十年来流传在广大军事爱好者中的“不灭传说”,剧情一直引人入胜。爱好者们不但猜测其特点、性能,甚至还画出了大量的想像图,或者 PS 图(PS 指 Photoshop 改造),乃至近年大量出现、并为军迷热情追逐的“真品”偷拍图。至 2005 年,歼-10 已经半公开化,大幅清晰照片出现在各个军事网站,相信已经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并已少量装备部队。

  2002 年后,神秘的歼-10 逐渐从传说中走出来,呈现在万千军迷的电脑荧幕上。至今官方仍未证实这种飞机是否存在,因此下文纯属一种美好的猜测,并借此探讨当前中国军用航空的一些问题。

  歼-10,按西方划分战斗机的方法,属于典型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 将是我国第一种自行设计的、装备部队使用的第三代战斗机,第一种自行设计的、真正兼有空优/对地双重作战能力的作战飞机。自 1984 年10月歼-10 正式启动,到 2007 年 1 月正式解密,历时 23 年,漫漫长路,终于修成正果。

研制背景

  首先我们必须提到的是中国在 70 年代末至今研制先进歼击机的一些失败例子。在歼-7 和

歼-8

两个系列陆续开始研制装备时,空军自知这些国产版米格-21 或改型不足以满足 20 世纪末的国防要求,因此力图发展一种能与世界先进水平看齐的先进战斗机。



夭折的涡扇-6

  外界普遍认为歼-9 是中国航空工业界为这一目标发起的第一次尝试。从近期关于歼-9 的文章来看,其具有三角翼加鸭翼、大三角翼等多个设计方案,从设计思想上来说是接近世界第三代战斗机的水平的。该型号由国内 601 所研制,后转由 611 所负责,大致上与瑞典

J-37

“雷”有些类似。但是该型号的指标设置得过高,脱离国内科研生产实力的实际水平。特别是配套的 涡扇-6 发动机经过 20 多年的艰难曲折的研制道路,花费了 1 亿多元的研制费。虽然已于 1982 年通过地面台架 24 小时的飞行前合格试验,终因研制周期拖得太长,技术性能指标显得落后,飞机型号下马失去使用对象,而形成“停止投资,总结经验”的历史结局。究其主要原因却是错综复杂,各方面的看法,众说纷坛。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 60 年代初,发动机行业中没有认真做好技术基础建设,缺少技术储备,在“左”的思潮影响下,急于自行研制象涡扇 6 那样“继承技术太少,创新技术太多,性能指标较先进”的大推力加力式涡扇发动机,冒的风险很大,这是难以研制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教训至为深刻。606 所在 1987 午开过涡扇-6 的技术总结会议,总结了不少经验教训。可惜的是在未重视预先研究上吃了大亏这条教训,并末被人们广泛记取。80 年代初的型号研制中,不重视预先研究的阴影,依然伴随着研制工作出现。最终,歼-9 很快于80年代胎死腹中。一些双发重型战斗机方案也因类似原因夭折。





歼-9 模型与三面图

  70 年代起苏联的威胁越来越大,加上 80 年代改革开发、国力增强,使我国自身具有了研制新歼击机的动机、底气和能力。这时西方出于抗衡苏联的需要,给予中国大量技术援助,其中以色列将自己胎死腹中的

LAVI

“狮”式战斗机的设计资料提供给我国。在此基础上,成都飞机制造公司挑起重担,发起了对第三代战斗机的冲击——研制歼-10。



“狮”式战斗机明显比歼-10 小上一圈

  据传当时对新歼击机的研制,上级提出了三个事关全局的大目标:“研制一架满足战技要求的飞机;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技术、跨世纪的航空科技队伍;建立一个具有研制先进歼击机能力的航空科研基地”。这三个目标如能实现,不仅能为部队提供第一种国产三代战斗机,且能够建立起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中国歼击机科研生产力量。歼-10 或多或少的瞄准了当时最成功的第三代战斗机之一 ——

F-16

的设计。当时我国尚无法解决数字线传三轴静不安定控制、翼身融合、大推力涡扇发动机这些三代战斗机的主要技术特征,几乎不可能自力更生完成计划。这时以色列向我们提供了“狮”式轻型战斗机的样机和技术资料。

  1986 年,成飞公司 56 岁的宋文骢继担任国家六五重点项目歼-7C 歼击机总师后,再度被任命为重点型号歼击机工程总设计师。由于歼-10 是我国航空工业打基础、上水平、跨时代的重要标志,综合性能要求很高,先进技术和新材料、新工艺的技术新、跨度大、难度高,确实是一块硬骨头。

佟旭绘图

  歼-10 战斗机可以说是近十年来流传在广大军事爱好者中的“不灭传说”,剧情一直引人入胜。爱好者们不但猜测其特点、性能,甚至还画出了大量的想像图,或者 PS 图(PS 指 Photoshop 改造),乃至近年大量出现、并为军迷热情追逐的“真品”偷拍图。至 2005 年,歼-10 已经半公开化,大幅清晰照片出现在各个军事网站,相信已经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并已少量装备部队。

  2002 年后,神秘的歼-10 逐渐从传说中走出来,呈现在万千军迷的电脑荧幕上。至今官方仍未证实这种飞机是否存在,因此下文纯属一种美好的猜测,并借此探讨当前中国军用航空的一些问题。

  歼-10,按西方划分战斗机的方法,属于典型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 将是我国第一种自行设计的、装备部队使用的第三代战斗机,第一种自行设计的、真正兼有空优/对地双重作战能力的作战飞机。自 1984 年10月歼-10 正式启动,到 2007 年 1 月正式解密,历时 23 年,漫漫长路,终于修成正果。

研制背景

  首先我们必须提到的是中国在 70 年代末至今研制先进歼击机的一些失败例子。在歼-7 和

歼-8

两个系列陆续开始研制装备时,空军自知这些国产版米格-21 或改型不足以满足 20 世纪末的国防要求,因此力图发展一种能与世界先进水平看齐的先进战斗机。



夭折的涡扇-6

  外界普遍认为歼-9 是中国航空工业界为这一目标发起的第一次尝试。从近期关于歼-9 的文章来看,其具有三角翼加鸭翼、大三角翼等多个设计方案,从设计思想上来说是接近世界第三代战斗机的水平的。该型号由国内 601 所研制,后转由 611 所负责,大致上与瑞典

J-37

“雷”有些类似。但是该型号的指标设置得过高,脱离国内科研生产实力的实际水平。特别是配套的 涡扇-6 发动机经过 20 多年的艰难曲折的研制道路,花费了 1 亿多元的研制费。虽然已于 1982 年通过地面台架 24 小时的飞行前合格试验,终因研制周期拖得太长,技术性能指标显得落后,飞机型号下马失去使用对象,而形成“停止投资,总结经验”的历史结局。究其主要原因却是错综复杂,各方面的看法,众说纷坛。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 60 年代初,发动机行业中没有认真做好技术基础建设,缺少技术储备,在“左”的思潮影响下,急于自行研制象涡扇 6 那样“继承技术太少,创新技术太多,性能指标较先进”的大推力加力式涡扇发动机,冒的风险很大,这是难以研制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教训至为深刻。606 所在 1987 午开过涡扇-6 的技术总结会议,总结了不少经验教训。可惜的是在未重视预先研究上吃了大亏这条教训,并末被人们广泛记取。80 年代初的型号研制中,不重视预先研究的阴影,依然伴随着研制工作出现。最终,歼-9 很快于80年代胎死腹中。一些双发重型战斗机方案也因类似原因夭折。





歼-9 模型与三面图

  70 年代起苏联的威胁越来越大,加上 80 年代改革开发、国力增强,使我国自身具有了研制新歼击机的动机、底气和能力。这时西方出于抗衡苏联的需要,给予中国大量技术援助,其中以色列将自己胎死腹中的

LAVI

“狮”式战斗机的设计资料提供给我国。在此基础上,成都飞机制造公司挑起重担,发起了对第三代战斗机的冲击——研制歼-10。



“狮”式战斗机明显比歼-10 小上一圈

  据传当时对新歼击机的研制,上级提出了三个事关全局的大目标:“研制一架满足战技要求的飞机;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技术、跨世纪的航空科技队伍;建立一个具有研制先进歼击机能力的航空科研基地”。这三个目标如能实现,不仅能为部队提供第一种国产三代战斗机,且能够建立起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中国歼击机科研生产力量。歼-10 或多或少的瞄准了当时最成功的第三代战斗机之一 ——

F-16

的设计。当时我国尚无法解决数字线传三轴静不安定控制、翼身融合、大推力涡扇发动机这些三代战斗机的主要技术特征,几乎不可能自力更生完成计划。这时以色列向我们提供了“狮”式轻型战斗机的样机和技术资料。

  1986 年,成飞公司 56 岁的宋文骢继担任国家六五重点项目歼-7C 歼击机总师后,再度被任命为重点型号歼击机工程总设计师。由于歼-10 是我国航空工业打基础、上水平、跨时代的重要标志,综合性能要求很高,先进技术和新材料、新工艺的技术新、跨度大、难度高,确实是一块硬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