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装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03:24:03
发展过程:

  米格-23 是前苏联研制的变后掠翼超音速战斗机 ,1964 年开始设计 ,1967 年 5 月 26 日原型机首飞 ,1970 年开始装备前苏联空军 ,1973 年开始大批生产。1985 年左右停产,共生产约 3000 架。西方绰号“鞭挞者”。除装备前苏联空军外,还出口到保加利亚、捷克和斯洛伐克、阿尔及利亚、埃及、伊拉克、叙利亚、埃塞俄比亚、越南、古巴、前民主德国、利比亚、印度等国。目前,俄罗斯有少量该型机在役。

  性能特点:

  米格 -23 突破了米格飞机的重量轻、体积小,机动性能好的传统设计,其主要特点是:

  ①机载武器多,空战能力较强。 5 个挂架可携带不同引导模式的空空导弹、 火箭与其它武器,导弹既可以单枚发射,也可以隔 1 秒发射 1 枚或 4 枚。

  ②航程较远,作战半径大。其作战半径可达 1160 千米。

  ③变后掠翼技术不够成熟,操纵复杂。另外,机载电子设备不够先进,抗电子干扰能力较差。

  主要改型:

  米格-23C 。首批生产型。 1969 年 5 月首飞。 1969 ~ 1970 年生产几十架交部队试用。之后大批生产的是其改进型。装有 P п -23 “蓝宝石”雷达及 T п -23 红外探测器。

  米格-23 уБ。战斗教练型。双座串列。装 P п -21 雷达、 P-3C 空 - 空导弹和 X-23 空 - 地导弹。也用于出口。

  米格-23M 。为提高机动性的改进型。改装具有下视能力的“蓝宝石”- 23 д雷达。装 P-23P 中距雷达制导和 P-23T 中距红外制导及 K-13 近距红外制导空 - 空导弹。

  米格-23MC 。 M 型的出口型。

  米格-23M п。为与美国的 F-16 对抗而提高机动性的改型。

  米格-23M Ф。 1977 年研制出的另一种出口型,装 P п -23 雷达瞄准具,可携带 6 枚P-60P 近距空 - 空格斗导弹。

  米格-23M л A 和米格 -23 п。由 M п型改装的截击战斗机,用于国土防空。 1977 年研制成功。

  米格-23M л。是进一步提高机动性的改型,也是最后一个改型。火控雷达可同时探测和跟踪几个目标。 80 年代初研制成功。

  印度在1982 年获得 125 架 M Ф型,另外还有米格-23 уБ型。

  基本数据:

  乘员 1 人 ( 单座 ),2 人 ( 双座 )

  动力装置 1 台 P-29-300 涡轮喷气发动机

  载油量 6470 千克 ( 带 3 个副油箱 )

  最大速度 2.35 马赫 ( 高空 ),1.14 马赫 ( 低空 )

  实用升限 18300 米

  转场航程 2900 千米

  起飞滑跑距离 530 米

  着陆滑跑距离 800 米 ( 用减速伞 ),1200 米 ( 不用减速伞 )

  作战半径 1160 千米

  载弹量 2000 千克

  机长 15.88 米

  机高 4.82 米

  翼展 14.0 米 ( 后掠角 18 ° 40 ′ ),7.78 米 ( 后掠角 74 ° 40 ′ )

  最大起飞重量 18400 千克

  武器 机身下装一门 23 毫米双管机炮,机身腹部有一挂架 , 两侧进气道下各有一个挂架,固定翼下两侧各有一个挂架,可携 2 枚中距空 - 空导弹 P-23,4 枚近距空 - 空导弹 P-60, 载弹量 2000 千克。

  雷达 一台“高空云雀” J 波段雷达,搜索距离 85 千米,跟踪距离 54 千米

  导航设备 多普勒导航设备

  电子对抗设备 “警笛” 3 雷达告警系统,另外 , 右侧翼下挂架前部圆筒形整流罩内和垂尾翼尖罩内可能装有电子对抗设备

  作战运用:

  1982 年 6 月 6 日至 11 日 , 叙利亚与以色列在贝卡河谷空战中叙利亚击落以色列飞机 23 架,自己损失 47 架,其中大部分是米格 -23 。在 6 月 10 日的空战中双方交战的飞机达 350 架。以色列损失 10 架飞机,叙利亚损失 22 架,其中 4 架米格 -23M Ф ,8 架 MC,10 架米格 -21 БИ C 。 1982 年底苏联交付叙利亚 50 架米格 -23M Л,在 12 月一次空战中 , 叙利亚的米格 -23M Л击落 3 架以色列的 F-15 和 1 架 F-4, 自己无损失。

  1985 年苏联交付安哥拉 50 架米格 -23M Ф , 由古巴驾驶员驾驶在南部与南非空军的幻影 F.1C 和幻影Ⅲ对抗,夺得了制空权。

  两伊战争中,伊拉克的米格 -23M Ф用于截击伊朗作为轰炸机和侦察机使用的 F-14A 。

  1991 年的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的米格 -23M Ф被美国的 F-15C 击落 6 架;但米格 -23M Ф也至少用 P-23 空 - 空导弹击落 1 架 F-16 。

  识别特征:

  ①圆锥形机头,背鳍较高,后视野有限,改型的机头形状与米格27相似。

  ②悬臂式上单翼,采用变后掠设计,下反角 4 °,机翼由固定段和活动段两部分组成。固定段的前部三角翼前缘后掠角 70 °。活动段翼形较薄,后掠角只有 3 个 ,18 ° 40 ′、 47 ° 40 ′和 74 ° 40 ′ ( 机翼前缘 ), 活动翼前缘可下偏,翼尖平直。无副翼。全动式平尾,前缘后掠角 57 °,切角形单垂尾,前缘长度大,起点位于机翼翼根位置。

  ③单发,矩形进气口在机身两侧,机身一侧进气口整流板面积较大,尾喷口收敛 / 扩散段明显。发展过程:

  米格-23 是前苏联研制的变后掠翼超音速战斗机 ,1964 年开始设计 ,1967 年 5 月 26 日原型机首飞 ,1970 年开始装备前苏联空军 ,1973 年开始大批生产。1985 年左右停产,共生产约 3000 架。西方绰号“鞭挞者”。除装备前苏联空军外,还出口到保加利亚、捷克和斯洛伐克、阿尔及利亚、埃及、伊拉克、叙利亚、埃塞俄比亚、越南、古巴、前民主德国、利比亚、印度等国。目前,俄罗斯有少量该型机在役。

  性能特点:

  米格 -23 突破了米格飞机的重量轻、体积小,机动性能好的传统设计,其主要特点是:

  ①机载武器多,空战能力较强。 5 个挂架可携带不同引导模式的空空导弹、 火箭与其它武器,导弹既可以单枚发射,也可以隔 1 秒发射 1 枚或 4 枚。

  ②航程较远,作战半径大。其作战半径可达 1160 千米。

  ③变后掠翼技术不够成熟,操纵复杂。另外,机载电子设备不够先进,抗电子干扰能力较差。

  主要改型:

  米格-23C 。首批生产型。 1969 年 5 月首飞。 1969 ~ 1970 年生产几十架交部队试用。之后大批生产的是其改进型。装有 P п -23 “蓝宝石”雷达及 T п -23 红外探测器。

  米格-23 уБ。战斗教练型。双座串列。装 P п -21 雷达、 P-3C 空 - 空导弹和 X-23 空 - 地导弹。也用于出口。

  米格-23M 。为提高机动性的改进型。改装具有下视能力的“蓝宝石”- 23 д雷达。装 P-23P 中距雷达制导和 P-23T 中距红外制导及 K-13 近距红外制导空 - 空导弹。

  米格-23MC 。 M 型的出口型。

  米格-23M п。为与美国的 F-16 对抗而提高机动性的改型。

  米格-23M Ф。 1977 年研制出的另一种出口型,装 P п -23 雷达瞄准具,可携带 6 枚P-60P 近距空 - 空格斗导弹。

  米格-23M л A 和米格 -23 п。由 M п型改装的截击战斗机,用于国土防空。 1977 年研制成功。

  米格-23M л。是进一步提高机动性的改型,也是最后一个改型。火控雷达可同时探测和跟踪几个目标。 80 年代初研制成功。

  印度在1982 年获得 125 架 M Ф型,另外还有米格-23 уБ型。

  基本数据:

  乘员 1 人 ( 单座 ),2 人 ( 双座 )

  动力装置 1 台 P-29-300 涡轮喷气发动机

  载油量 6470 千克 ( 带 3 个副油箱 )

  最大速度 2.35 马赫 ( 高空 ),1.14 马赫 ( 低空 )

  实用升限 18300 米

  转场航程 2900 千米

  起飞滑跑距离 530 米

  着陆滑跑距离 800 米 ( 用减速伞 ),1200 米 ( 不用减速伞 )

  作战半径 1160 千米

  载弹量 2000 千克

  机长 15.88 米

  机高 4.82 米

  翼展 14.0 米 ( 后掠角 18 ° 40 ′ ),7.78 米 ( 后掠角 74 ° 40 ′ )

  最大起飞重量 18400 千克

  武器 机身下装一门 23 毫米双管机炮,机身腹部有一挂架 , 两侧进气道下各有一个挂架,固定翼下两侧各有一个挂架,可携 2 枚中距空 - 空导弹 P-23,4 枚近距空 - 空导弹 P-60, 载弹量 2000 千克。

  雷达 一台“高空云雀” J 波段雷达,搜索距离 85 千米,跟踪距离 54 千米

  导航设备 多普勒导航设备

  电子对抗设备 “警笛” 3 雷达告警系统,另外 , 右侧翼下挂架前部圆筒形整流罩内和垂尾翼尖罩内可能装有电子对抗设备

  作战运用:

  1982 年 6 月 6 日至 11 日 , 叙利亚与以色列在贝卡河谷空战中叙利亚击落以色列飞机 23 架,自己损失 47 架,其中大部分是米格 -23 。在 6 月 10 日的空战中双方交战的飞机达 350 架。以色列损失 10 架飞机,叙利亚损失 22 架,其中 4 架米格 -23M Ф ,8 架 MC,10 架米格 -21 БИ C 。 1982 年底苏联交付叙利亚 50 架米格 -23M Л,在 12 月一次空战中 , 叙利亚的米格 -23M Л击落 3 架以色列的 F-15 和 1 架 F-4, 自己无损失。

  1985 年苏联交付安哥拉 50 架米格 -23M Ф , 由古巴驾驶员驾驶在南部与南非空军的幻影 F.1C 和幻影Ⅲ对抗,夺得了制空权。

  两伊战争中,伊拉克的米格 -23M Ф用于截击伊朗作为轰炸机和侦察机使用的 F-14A 。

  1991 年的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的米格 -23M Ф被美国的 F-15C 击落 6 架;但米格 -23M Ф也至少用 P-23 空 - 空导弹击落 1 架 F-16 。

  识别特征:

  ①圆锥形机头,背鳍较高,后视野有限,改型的机头形状与米格27相似。

  ②悬臂式上单翼,采用变后掠设计,下反角 4 °,机翼由固定段和活动段两部分组成。固定段的前部三角翼前缘后掠角 70 °。活动段翼形较薄,后掠角只有 3 个 ,18 ° 40 ′、 47 ° 40 ′和 74 ° 40 ′ ( 机翼前缘 ), 活动翼前缘可下偏,翼尖平直。无副翼。全动式平尾,前缘后掠角 57 °,切角形单垂尾,前缘长度大,起点位于机翼翼根位置。

  ③单发,矩形进气口在机身两侧,机身一侧进气口整流板面积较大,尾喷口收敛 / 扩散段明显。
发展过程 :

  伊尔-76 是苏联伊留申设计局研制的四发中远程军 / 民用运输机 , 和美国的军用运输机 C-141 属同一量级。60 年代末开始设计 ,1971 年首飞 , 1975 年装备前苏军。到1992 年初 , 共生产 700 多架 , 年产量在 50 架以上。除俄罗斯空军共使用 500 多架伊尔-76/76M/76MD 和民航使用 120 多架外 , 还向阿尔及利亚、伊朗、英国、叙利亚、印度、捷克和斯洛伐克、波兰、伊拉克、利比亚、阿富汗、古巴等国出口。

  性能特点:

  ①能在严寒条件下完成任务。曾在西伯利亚中部和东部的恶劣条件下进行试验飞行。

  ②有效载荷经济合理。其主要设计要求是载重 40 吨在 6 个小时内飞行 5000 千米。前苏联1975 年 7 月曾宣布伊尔 -76 创造 20 多项飞行记录。其中包括载重 55000 千克绕2000 千米闭合航线飞行 , 平均速度 856.7 千米 / 小时。

  ③采用方便有效的随机装卸系统和全天侯的飞行设备,空勤人员齐备,使飞机不依赖基地的维护支援,可以独立在野外执行任务。

  主要改型:

  伊尔-76 有如下各型别 :

  伊尔-76 初始生产型。

  伊尔-76T。生产型。增加了机翼中段内的油箱容量 , 机身顶部也增设了油箱。无尾炮塔。该型载重40吨,在6个小时内可飞行 5000 公里。

  伊尔-76M 。伊尔-76T 的改进型。主要用于军事运输,在机尾增设了尾炮塔和 2 门 23 毫米机炮。除载货外,还可运送150 名兵员和 120 名伞兵。

  伊尔-76TD 。伊尔-76T 的发展型。最大起飞重量增加,增加 10000 千克燃油 , 可使飞机在最大燃油量情况下航程增加1200公里。1983年7月正式交付使用。该型无尾炮塔,主要用于军事运输。

  伊尔-76MD 。军用型。除机尾装有机炮外,其它改进与伊尔-76TD 相同。

  基本数据:

  乘员 2 人

  动力装置 4 台 D-30KP 涡扇发动机

  载油量 81830 升

  最大速度 850 公里 / 小时

  巡航速度 750 ~ 800 公里 / 小时

  绝对升限 15500 米

  最大航程 5000 公里、 6700 公里 ( 最大载重、最大燃油 )

  起飞滑跑距离 850 米

  着陆滑跑距离 450 米

  最大商载 40000 千克

  机长 46.59 米

  机高 14.76 米

  翼展 50.50 米

  最大起飞重量 170000 千克

  运载方案 货舱尺寸 20 米× 3.46 米× 3.40 米,可运载 150 名全副武装士兵或 120名伞兵 ; 还可装运各种装甲车、运兵车、高炮和导弹。

  机载设备 机上装有全天侯昼夜起飞着陆设备,包括自动飞机操纵系统计算机和自动着陆系统计算机。机头雷达罩内装有大型气象和地面图形雷达。

  作战运用:

  1977 年首次在海外使用 , 参加对埃塞俄比亚的军运引人注目 ,1979 年参加苏联对阿富汗军事空运。

  识别特征:

  ①机身截面基本呈圆形。机头为半球形,下方有大型雷达罩,向下突起十分明显。机身背部中间机翼安装段最高,前后较低。

  ②悬臂式上单翼,1/4 弦线后掠角 25 °,略有下反角,翼尖平直,悬臂式T形尾翼,平尾安装角可调,各翼面均有后掠角,垂尾前上有锥形舱。

  ③4台发动机吊挂在两翼下,安装位置在靠近机身的内 1/2 机翼上,发动机前伸明显,进气口较大,侧面呈桶形,前后尺寸变化不大。
发展过程:

  苏-24 是前苏联设计的双座双发变后掠翼战斗轰炸机,北约组织的绰号为“击剑手”。 1964 年开始研制 ,1970 年首飞 ,1974 年进入服役,确定编号为苏-28 。至 1992 年,共生产了 900 多架,除装备独联体空军外,还出口伊拉克 (24 架 ) 、利比亚 (15 架 ) 、叙利亚 (12 架 ) 。

  性能特点:

  苏-24 是前苏联为了加强前线航空兵的对地攻击能力而研制的,也是二次大战后前苏联第一种专门为执行对地攻击任务而设计的战斗机。其主要特点是:

  ①具有高速突防能力和全天候能力,可以携带制导和非制导武器对敌方 500 ~ 1300 公里纵深的目标实施遮断攻击,也可带小型核弹进行战术核轰炸。

  ②续航时间长,航程远,加速性好,从松开刹车爬升到 12200 米高度只需 1 分 30 秒,高空性能好。

  主要改型:

  苏-24 有以下几种型别:

  苏-19(“击剑手”A)。只少量生产,主要用于试飞。

  苏-24(“击剑手”B)。第一种作战型 ,1976 年开始服役。

  苏-24(“击剑手”C)。 1981 年出现,改进了设备,机头的多种探测装备代替了以前简单的空速管,在两侧翼根及尾翼的两侧有三角形的整流罩。

  苏-24M(“击剑手”D)。主要的攻击型 ,1983 年开始服役。用地形跟踪雷达取代了早期的地形回避系统。增加了空中加油能力,可挂带几乎所有的前苏制标准战术空 - 地导弹和火箭巢。机头有一根较长的空速管。出口型的编号为苏-24MK 。

  苏-24MR(“击剑手”E)。“击剑手” D 派生出的侦察 / 电子战型。基本的探测设备挂于机腹挂架上,为长 6 米的圆形吊舱。另外可换挂长 4 米的吊舱 , 该吊舱侧面扁平,估计内装侧视雷达。机翼右外侧挂架带小型设备吊舱。保留了空中加油及携带空 - 地导弹的能力。1985 年开始装备波罗的海舰队。

  苏-24MP(“击剑手”F)。侦察型。机头罩不同于苏 -24MR, 机头底部增加了小整流罩。

  基本数据

  乘员 2 人

  动力装置 两台 P-29-300 双转子加力涡喷发动机

  载油量 9000 千克 ( 机内 )

  最大速度 2.18 马赫 ( 高度 11000 米 ),1.15 马赫 ( 海平面 )

  实用升限 17500 米

  起飞滑跑距离 1300 米

  着陆滑跑距离 950 米

  作战半径 500 公里 ( 低 - 低 - 低 )、950 公里 ( 低 - 低 - 高带 250 千克武器 )、1050 公里 ( 高 - 低 - 高带 3000 千克武器及两个副油箱 )

  载弹量 8000 千克

  机长 24.53 米 ( 包括空速管 )

  机高 4.97 米

  翼展 17.63 米 ,10.36 米 ( 后掠角 16 °、 69 ° )

  最大起飞重 39700 千克

  武器 前机身下右侧装一门 23 毫米 GSH-6-23M6 管机炮,使用爆破、穿甲弹。另一侧装摄像设备。共有 9 个武器挂点 : 机身下 5 个,内翼下2 个 ,外翼下 2 个,采用复式挂架。总载弹量 8000 千克,可挂各种普通炸弹(从 100 ~ 1000 千克级 ) 、凝固汽油弹、穿甲弹、高爆炸弹和子母弹等, 也可带核武器。可携带的空-地导弹有 AS-7 、AS-9、AS-10、AS-11、AS-12、AS-13、AS-14 、AS-17, 还可带AA-8 空-空导弹和 23 毫米机炮吊舱。

  雷达 机头装有大型雷达

  火控系统 激光观距 / 目标识别器

  电子对抗设备 雷达告警接收机,导弹告警接收机,另还装有反辐射主动压制设备。

  作战运用:

  海湾战争中,伊拉克购买的 24 架苏-24, 大部分逃到伊朗,未发挥作用。

  车臣战争中,俄罗斯大量使用该型机,在苏-25 、米-8 配合下轰炸非法武装阵地。

  外形识别:

  ①外形与美国的变后掠翼战斗机 F-111 相似,采用两侧进气,座椅并排安装,发动机并排装在机身后部。

  ②机身外形细长干净,机头呈锥形,下端有明显上翘曲线侧面观察呈刀形。顶端有较长的空速管。并列双座,舱盖从中间一分为二。

  ③悬臂式上单翼,变后掠翼的形状与米格-23 的相似。从翼根开始有下反角,外翼段后掠角为 16 °、 45 °、 68 °,固定段靠机身一侧有大面积翼刀,全动式平尾,单垂尾后掠角较大,垂尾离地高度达 5.50 米,垂尾边缘装有各种天线。

  ④双发,机身两侧的进气道为矩形,截面积较小,有可调节斜板,进气口处有辅助进气门。
LZ做了件好事;P
好东西哦,能更详细点吗??那就更好了,:victory:
你要吧飞机全帖一遍啊,:D  记住个网址去查就行了:handshake

http://www.aeroinfo.com.cn/aviation.asp
MIG-23击落3架F-15,自身无损失……也就比枪挑F-22的J-8差半筹而已。:D
楼主MIG23里第一张图是MIG27哦:victory:
In service, MiG-23s would fly in natural metal, or with disruptive camouflage on top and light blue-gray on the bottom, or with overall disruptive camouflage schemes. The MiG-23 saw modest combat use in VVS hands. On 21 June 1979, a PVO MiG-23M flown by Pilot Captain V. Shikinder shot down two Iranian Boeing CH-47 Chinook helicopters that had trespassed into Soviet airspace, one helicopter being dispatched by two R-60 / AA-8 Aphid AAMs and the other by cannon fire. At least seven MiG-23 regiments were rotated through Afghanistan from 1984 to 1989, being used for escort of strike packages, "quick reaction alert" interceptors, and even in the strike role -- armed with dumb bombs and occasionally unguided rocket pods.

Every now and then VVS MiG-23s operating in Afghanistan would get into a mixup with Pakistani F-16s over border incursions, with a MiG-23 soaking up two Sidewinder hits on 12 September 1988 but managing to limp back to base. Later in that month, two MiG-23s shot down a pair of Iranian helicopters intruding into Afghan airspace. About ten MiG-23s were lost in the conflict, with half lost to ground fire, the other half to accidents.

The combat performance of the MiG-23 in the hands of export users was definitely mixed. The Iraqis used the MiG-23 early in the Iran-Iraq War of the 1980s and scored some kills, claiming three Iranian Phantoms and two Northrop F-5E Tiger IIs, but the MiG-23s were thoroughly intimidated by Iranian Grumman F-14A Tomcats, as well they might be -- the Tomcat's long-range radar and AAMs could pick off the MiG-23s before they even knew where the Tomcat was. Iranian Tomcat pilots also claimed they could fly rings around the MiG-23 in close combat.

During the 1982 "turkey shoot" over the Bekaa Valley in Lebanon, Israeli fighters claimed dozens of kills against their Syrian opponents, with a MiG-23s making up most of the victims. Later in the decade, MiG-23s flown by Angola did claim a number of kills against South African Dassault Mirage F1s, as well as a number of less formidable South African opponents.

Libyan MiG-23s kept busy, initially during border disputes with Egypt in the late 1970s, with both sides claiming a few kills. On 16 September 1980, a number of Libyan MiG-23s attacked a US Air Force Boeing RC-135U aircraft and damaged it before being driven off by US Navy fighters. This was one of the opening shots of what would prove to be a decade-long sequence of squabbles between the Americans and the Libyans. The Americans had the last word as far as the MiG-23 was concerned: On 4 January 1989, two US Navy F-14A Tomcats took on two Libyan MiG-23 fighters and blew them out of the sky.

Iraqi MiG-23s also fared poorly in the Gulf War, with a few shot out of the sky by Coalition fighters, but many more destroyed on the ground. They apparently lingered in service up to the invasion of Iraq by the Americans and British in 2003.

79年击落CH-47
88年被小巴F-16射了两支响尾蛇进屁眼
88年打下两架直升机
击落3架F-4与两架F-5E
被F-14完全压制
82年成为以色列空军的战绩中大部分
对南非空军F-1有较好交换比

哪来的打下F-15,净在那吹。
;funk  看到目瞪口呆.爱抚就十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