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华过剩”成美国负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8 07:58:09
为了打赢 11月份的国会中期选举,急红眼的民主共和两党候选人纷纷敲响“妖魔化中国”的破锣,抨击对手“帮助中国坑了美国” 的竞选广告像泛滥的洪水,把喜欢刁难北京的主流媒体都吓着了。“我是第一个把中国告上法庭并打赢官司的美国贸易代表”,连这样低劣的表功口号都招摇过市,反华真的成了一种过剩。喜欢标新立异的媒体这两天拒绝跟风骂中国了,它们反而嘲讽反华政客们只知道“喷洒毒液”、“寻找替罪羊”,并称那些挑动仇恨的空谈只会让美国的病情“继续恶化”。一些学者认为,美国社会对中国的敌意总要在一个点上止步的。瑞典专家安德斯·鲍威尔说,“冷战时柏林墙两侧美苏可以无限制扩张敌意,现在早不是那个时代了,在利益复杂交织的新背景下,对中国敌意过剩最终将成为美国的负担。”

    媒体嘲讽政客妖魔化中国

    美国政客因为抨击中国而遭到国内媒体一致批评,这种看上去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一幕确确实实正在美国上演。美国媒体与政客发生这场罕见冲突的背景是美国11月中期选举逼近,许多政客为拼选举将批评中国当成获胜的“秘密武器”(《华盛顿邮报》13日语),但他们的做法没有被主流媒体认同。
    《纽约时报》公开把中国称作 “替罪羊”。《华尔街日报》14日将美国的这股风气称为“铜锣秀”。该报说,电视竞选广告将中国描述为经济低迷时期不祥的国外势力。民主党声称共和党支持的减税政策使大量就业机会流向中国,共和党指责民主党的联邦预算赤字迫使美国向中国借债。美国《民族》杂志说,2010年选举季抨击中国之风令人想起冷战,“将中国塑造成丑陋的力量,迎合了国内对中国日益上升的恐惧和怨恨”。但这可能加剧对中国人的敌意,使本已动荡的美中关系复杂化。美国专家罗伯特·赖克在《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上撰文说,仇外和孤立主义情绪在美国泛滥。经济的深度危机给煽动者增加了口实,他们将经济恐惧转化为对“外人”的政治怨恨。上世纪30年代,“外人”是外国贸易者(主要是欧洲人)、移民和犹太人。现在,“外人”是外国贸易者(主要是中国人)、移民和MSL。赖克警告说,指责中国不能让公众真正懂得症结何在,也不能让公众明白今后应该怎么做。
    经常攻击中国的“美国之音”也跟那些政客唱起了对台戏,它13日报道说,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失业严重,让中国成为众矢之的。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等民主党全国领导人今年3月就开始鼓励候选人把中国当成靶子。报道引述美国竞选媒体分析集团总裁特雷西的话说,中国已经成为美国中期选举中的“稻草人恶棍”和美国政治中的“避雷针”,有点像当年的日本。《加州海岸报》说,“在政治上嫁祸于人,这真是太容易了。事实上,中国汇率变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几乎不可能察觉”。
    日本《外交家》杂志有些讽刺地说:你可以想象吗,一名议员候选人推出竞选广告,自称是一名你绝对不能忽视其外交观点的女巫?美国特拉华州共和党竞选人奥唐纳尔就是这样一个候选人,最近她宣称中国正密谋控制美国,还说要“透露机密信息”。法国《解放报》评论道,美国选举中突然如此频繁出现针对中国的选举广告,候选人热衷于将对手塑造为“中国利益代言人”,恰恰说明了中国地位的提高和美国自信心的下降。这类民粹主义的选举手段是美国选举的常态,只是每次针对的目标不同罢了。加拿大《国际化》杂志援引克林顿时代美国劳工部长莱克的话称,反华广告的始作俑者是民主党政客,这些人不敢正视美国经济结构失衡、贫富差距悬殊等痼疾,而宁愿把攻击目标引向中国,这样做成本更低,对选举的刺激效果更强。但这样做的长远后果是讳疾忌医,迎合与助长美国社会弥漫的孤立主义和排外主义情绪,最终耽误的只能是美国的“病情”。
    “反华过剩”将成美国负担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专家袁鹏说,美国媒体对反华政客不同寻常的嘲讽反映了美国生态与政治的一个新特点,即美国社会存在反华情绪的同时也弥漫着另外的“双反”:反华尔街、反华盛顿。前者指责金融寡头搞乱美国经济,后者批评政客把美国的政治搞乱。政客现在还走以前老套路,为了推卸责任转移焦点,找外国做替罪羊,因此遭到媒体批评。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传媒学教授安德斯·鲍威尔14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把美国国会选举期间冒出的对华情绪称作“反华过剩”。他说,美国媒体批评政客反华,显然不能理解为媒体立场改为亲华了,变化的原因是一批媒体精英认为那些政客“做得太过”。还应注意到,媒体强调的不是中国受到这批政客的不公正待遇,而是批评政客把焦点集中在抨击中国身上回避真正的问题所在。《华盛顿邮报》评论说,这类中国主题广告有其风险,会弄得选民感到迷惑,不知所从,而不是被动员起来。《纽约时报》曾举过一个例子: 2009年7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莫斯科,美俄关系“重启”热火朝天。但这种变化让很多俄罗斯人不适应,《纽约时报》说,以反美为职业的俄罗斯国家电视一台主持人列昂铁夫就是其中之一。列昂铁夫曾说,每一次构思“谁是坏蛋”这一问题的答案时,几乎都是美国。报道引述俄罗斯专家的话说,“对我们来说,做一个180度的大转弯非常困难,因为过去十几年中我们一直对美采取强硬政策”。美国《班哲尔先驱报》13日评论说,在美国今天的政治气候下,不只是政治家在寻找替罪羊,美国人民也在寻找替罪羊。但是, “大量存在的妖魔化中国的广告很容易制造一种不当的国家情绪,让理性的政治决策变得不可能”。《华尔街日报》14 日说,几十年来,美国选战从未表现出对商品、资本和人员开放如此公开的敌意。民主共和两党均拼命炮轰外国人和贸易,对中国火力尤其猛烈。来年美国人可能要为这场竞选保护主义付出经济代价。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拉赫曼 2008年讨论美国衰落时曾打了个比方,如果将美国比喻成罗马帝国,其他国家就是“野蛮人”,“对于野蛮人而言,他们距离罗马的环城公路还很远呢”,其他国家现在远远威胁不了美国的地位。但在美国人看来,他们确确实实面临着危机。《华盛顿邮报》13日称,该报与ABCNews联合进行的民调显示,43%的美国成年人认为21世纪将“更多的是中国世纪”,而认为“更多的是美国世纪”的人为38%。法国《回声报》14日评论说,随着美国在全球政治、经济影响力的衰退,美国上下对此表现出强烈的不适应,并急于向世人和自己证明,美国仍然是世界第一,在这种逻辑引导下:他们当然会对发展最快、对美国的老大地位最有挑战性的国家表示出明显的反感和警惕,这种反感和警惕既然成为社会普遍的情绪,就不可能在选战正酣时被选举机器和政客们忽视,这个最有挑战性的国家,如今正好轮到中国。英国《金融时报》说,美国官员强调美国“欢迎一个自信、和平、繁荣的中国”,但很多美国人不赞同这一观点,一些人将中国视为新的苏联;还有人将中国视为19世纪的德国再生。报道称,事实上,中国不是苏联,它既没有散布反美意识企图,也不在全球范围内对抗民主、反对资本主义、颠覆国际体系。
    美国政府能顶住“反华风”吗
    10 月15日是美国财改部按要求公布汇率报告的日子。6个月前,美国财政部也曾面临这个难题,当时正值中美紧张,美国一直推到7月8日才发表报告,并且没有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许多媒体这次仍将美国是否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看成最大悬案,11月初美国将举行中期选举,奥巴马政府和民主党正面临国内批评狂浪,是否把中国当成“替罪羊”暂时缓解压力,许多人都在看。《商业知情人报》称,汇率报告只会是一场闹剧,美国财政部根本不会将“中国操纵汇率”写到正式文件中。华盛顿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专家伯格斯坦表示,从盖特纳此前的言论看,很难相信他不会在15日的报告中将中国称为“汇率操纵国”。但伯格斯坦分析,盖特纳很可能将报告推迟到11月后公布,现在公布势将冲击中期选举,并承受众院议案的压力。
    《华尔街日报》14日评论说,奥巴马未能发声反对反华竞选战。奥巴马政府显然面临着很大的诱惑。盖洛普最新调查显示,72%的美国受调查者对政府持消极观点。美国《民族》网站上,一名网民列出了美国现在的十大问题:失业率高达10%,赤字在膨胀,出口和就业萎缩,美国外交甚至在后院拉美都失去影响力,奥巴马失去所有刚当选时的光泽……这名网民说,“为了提升自己的形象,人们往往将别人描绘为坏人或把别人妖魔化”。最新一期的法国《岩石》杂志称,曾经令美国政坛耳目一新的奥巴马自从成为总统后,也逐渐蜕变成寻常政客,他不再代表变革的思想,而是不顾实际情况,为了挽回下降的支持率无原则地迎合游说团体等的排外主张,动辄将狭隘民族经济主义的观点挂在嘴上,将美国高失业率和贸易逆差的责任归咎于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甚至连外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也要格外多说几句,总统如此,整个美国中期选举的政治氛围出现如此多直接针对外国的口水,也就不足为怪了。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可金对《环球时报》说,奥巴马如果加入“反华合唱”,固然可以暂时把政府执政不力的部分责任推出去,减缓自己的压力,但另一方面却把社会的对华情绪引上邪路,为今后政府的对华政策戴上镣铐。
http://www.ckxx.info/internation ... l-2010-10-15-35411/为了打赢 11月份的国会中期选举,急红眼的民主共和两党候选人纷纷敲响“妖魔化中国”的破锣,抨击对手“帮助中国坑了美国” 的竞选广告像泛滥的洪水,把喜欢刁难北京的主流媒体都吓着了。“我是第一个把中国告上法庭并打赢官司的美国贸易代表”,连这样低劣的表功口号都招摇过市,反华真的成了一种过剩。喜欢标新立异的媒体这两天拒绝跟风骂中国了,它们反而嘲讽反华政客们只知道“喷洒毒液”、“寻找替罪羊”,并称那些挑动仇恨的空谈只会让美国的病情“继续恶化”。一些学者认为,美国社会对中国的敌意总要在一个点上止步的。瑞典专家安德斯·鲍威尔说,“冷战时柏林墙两侧美苏可以无限制扩张敌意,现在早不是那个时代了,在利益复杂交织的新背景下,对中国敌意过剩最终将成为美国的负担。”

    媒体嘲讽政客妖魔化中国

    美国政客因为抨击中国而遭到国内媒体一致批评,这种看上去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一幕确确实实正在美国上演。美国媒体与政客发生这场罕见冲突的背景是美国11月中期选举逼近,许多政客为拼选举将批评中国当成获胜的“秘密武器”(《华盛顿邮报》13日语),但他们的做法没有被主流媒体认同。
    《纽约时报》公开把中国称作 “替罪羊”。《华尔街日报》14日将美国的这股风气称为“铜锣秀”。该报说,电视竞选广告将中国描述为经济低迷时期不祥的国外势力。民主党声称共和党支持的减税政策使大量就业机会流向中国,共和党指责民主党的联邦预算赤字迫使美国向中国借债。美国《民族》杂志说,2010年选举季抨击中国之风令人想起冷战,“将中国塑造成丑陋的力量,迎合了国内对中国日益上升的恐惧和怨恨”。但这可能加剧对中国人的敌意,使本已动荡的美中关系复杂化。美国专家罗伯特·赖克在《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上撰文说,仇外和孤立主义情绪在美国泛滥。经济的深度危机给煽动者增加了口实,他们将经济恐惧转化为对“外人”的政治怨恨。上世纪30年代,“外人”是外国贸易者(主要是欧洲人)、移民和犹太人。现在,“外人”是外国贸易者(主要是中国人)、移民和MSL。赖克警告说,指责中国不能让公众真正懂得症结何在,也不能让公众明白今后应该怎么做。
    经常攻击中国的“美国之音”也跟那些政客唱起了对台戏,它13日报道说,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失业严重,让中国成为众矢之的。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等民主党全国领导人今年3月就开始鼓励候选人把中国当成靶子。报道引述美国竞选媒体分析集团总裁特雷西的话说,中国已经成为美国中期选举中的“稻草人恶棍”和美国政治中的“避雷针”,有点像当年的日本。《加州海岸报》说,“在政治上嫁祸于人,这真是太容易了。事实上,中国汇率变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几乎不可能察觉”。
    日本《外交家》杂志有些讽刺地说:你可以想象吗,一名议员候选人推出竞选广告,自称是一名你绝对不能忽视其外交观点的女巫?美国特拉华州共和党竞选人奥唐纳尔就是这样一个候选人,最近她宣称中国正密谋控制美国,还说要“透露机密信息”。法国《解放报》评论道,美国选举中突然如此频繁出现针对中国的选举广告,候选人热衷于将对手塑造为“中国利益代言人”,恰恰说明了中国地位的提高和美国自信心的下降。这类民粹主义的选举手段是美国选举的常态,只是每次针对的目标不同罢了。加拿大《国际化》杂志援引克林顿时代美国劳工部长莱克的话称,反华广告的始作俑者是民主党政客,这些人不敢正视美国经济结构失衡、贫富差距悬殊等痼疾,而宁愿把攻击目标引向中国,这样做成本更低,对选举的刺激效果更强。但这样做的长远后果是讳疾忌医,迎合与助长美国社会弥漫的孤立主义和排外主义情绪,最终耽误的只能是美国的“病情”。
    “反华过剩”将成美国负担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专家袁鹏说,美国媒体对反华政客不同寻常的嘲讽反映了美国生态与政治的一个新特点,即美国社会存在反华情绪的同时也弥漫着另外的“双反”:反华尔街、反华盛顿。前者指责金融寡头搞乱美国经济,后者批评政客把美国的政治搞乱。政客现在还走以前老套路,为了推卸责任转移焦点,找外国做替罪羊,因此遭到媒体批评。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传媒学教授安德斯·鲍威尔14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把美国国会选举期间冒出的对华情绪称作“反华过剩”。他说,美国媒体批评政客反华,显然不能理解为媒体立场改为亲华了,变化的原因是一批媒体精英认为那些政客“做得太过”。还应注意到,媒体强调的不是中国受到这批政客的不公正待遇,而是批评政客把焦点集中在抨击中国身上回避真正的问题所在。《华盛顿邮报》评论说,这类中国主题广告有其风险,会弄得选民感到迷惑,不知所从,而不是被动员起来。《纽约时报》曾举过一个例子: 2009年7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莫斯科,美俄关系“重启”热火朝天。但这种变化让很多俄罗斯人不适应,《纽约时报》说,以反美为职业的俄罗斯国家电视一台主持人列昂铁夫就是其中之一。列昂铁夫曾说,每一次构思“谁是坏蛋”这一问题的答案时,几乎都是美国。报道引述俄罗斯专家的话说,“对我们来说,做一个180度的大转弯非常困难,因为过去十几年中我们一直对美采取强硬政策”。美国《班哲尔先驱报》13日评论说,在美国今天的政治气候下,不只是政治家在寻找替罪羊,美国人民也在寻找替罪羊。但是, “大量存在的妖魔化中国的广告很容易制造一种不当的国家情绪,让理性的政治决策变得不可能”。《华尔街日报》14 日说,几十年来,美国选战从未表现出对商品、资本和人员开放如此公开的敌意。民主共和两党均拼命炮轰外国人和贸易,对中国火力尤其猛烈。来年美国人可能要为这场竞选保护主义付出经济代价。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拉赫曼 2008年讨论美国衰落时曾打了个比方,如果将美国比喻成罗马帝国,其他国家就是“野蛮人”,“对于野蛮人而言,他们距离罗马的环城公路还很远呢”,其他国家现在远远威胁不了美国的地位。但在美国人看来,他们确确实实面临着危机。《华盛顿邮报》13日称,该报与ABCNews联合进行的民调显示,43%的美国成年人认为21世纪将“更多的是中国世纪”,而认为“更多的是美国世纪”的人为38%。法国《回声报》14日评论说,随着美国在全球政治、经济影响力的衰退,美国上下对此表现出强烈的不适应,并急于向世人和自己证明,美国仍然是世界第一,在这种逻辑引导下:他们当然会对发展最快、对美国的老大地位最有挑战性的国家表示出明显的反感和警惕,这种反感和警惕既然成为社会普遍的情绪,就不可能在选战正酣时被选举机器和政客们忽视,这个最有挑战性的国家,如今正好轮到中国。英国《金融时报》说,美国官员强调美国“欢迎一个自信、和平、繁荣的中国”,但很多美国人不赞同这一观点,一些人将中国视为新的苏联;还有人将中国视为19世纪的德国再生。报道称,事实上,中国不是苏联,它既没有散布反美意识企图,也不在全球范围内对抗民主、反对资本主义、颠覆国际体系。
    美国政府能顶住“反华风”吗
    10 月15日是美国财改部按要求公布汇率报告的日子。6个月前,美国财政部也曾面临这个难题,当时正值中美紧张,美国一直推到7月8日才发表报告,并且没有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许多媒体这次仍将美国是否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看成最大悬案,11月初美国将举行中期选举,奥巴马政府和民主党正面临国内批评狂浪,是否把中国当成“替罪羊”暂时缓解压力,许多人都在看。《商业知情人报》称,汇率报告只会是一场闹剧,美国财政部根本不会将“中国操纵汇率”写到正式文件中。华盛顿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专家伯格斯坦表示,从盖特纳此前的言论看,很难相信他不会在15日的报告中将中国称为“汇率操纵国”。但伯格斯坦分析,盖特纳很可能将报告推迟到11月后公布,现在公布势将冲击中期选举,并承受众院议案的压力。
    《华尔街日报》14日评论说,奥巴马未能发声反对反华竞选战。奥巴马政府显然面临着很大的诱惑。盖洛普最新调查显示,72%的美国受调查者对政府持消极观点。美国《民族》网站上,一名网民列出了美国现在的十大问题:失业率高达10%,赤字在膨胀,出口和就业萎缩,美国外交甚至在后院拉美都失去影响力,奥巴马失去所有刚当选时的光泽……这名网民说,“为了提升自己的形象,人们往往将别人描绘为坏人或把别人妖魔化”。最新一期的法国《岩石》杂志称,曾经令美国政坛耳目一新的奥巴马自从成为总统后,也逐渐蜕变成寻常政客,他不再代表变革的思想,而是不顾实际情况,为了挽回下降的支持率无原则地迎合游说团体等的排外主张,动辄将狭隘民族经济主义的观点挂在嘴上,将美国高失业率和贸易逆差的责任归咎于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甚至连外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也要格外多说几句,总统如此,整个美国中期选举的政治氛围出现如此多直接针对外国的口水,也就不足为怪了。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可金对《环球时报》说,奥巴马如果加入“反华合唱”,固然可以暂时把政府执政不力的部分责任推出去,减缓自己的压力,但另一方面却把社会的对华情绪引上邪路,为今后政府的对华政策戴上镣铐。
http://www.ckxx.info/internation ... l-2010-10-15-35411/
昨天环球的头版貌似就是这篇文章......
是的。。昨天在报纸上 看到这个报道。。
国际关系的太极拳,我们擅长
天天这种文章没点新鲜货!
长期这样宣传对中国的形象肯定有影响
转移国内矛盾咯,大陆现在不也在炒作中日问题,钓鱼岛跟日本在华毒气弹问题还不是老问题,现在也是拿出来炒。这就是政治啊
我們玩的也是這套。對於美國的新聞充斥冷嘲熱諷。美國反華,中國不反美嗎?都是一個貨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