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很快就是世界第四卫星大国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5:07:11
照这个趋势 中国很快就是世界第四卫星大国了![:a6:]

http://www.japanechoweb.jp/cn/economy/yyj0214/


日本首次成功地发射人造卫星,是在距今40年前也就是1970年。在经历四次发射失败后,“大隅(OOSUMI)”号卫星的发射成功使日本继前苏联、美国和法国之后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人造卫星的国家。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的资料表明,截止到2009年日本共发射了141颗人造卫星,数量方面排在俄罗斯(包括前苏联在内3294颗)、美国(1931颗)、欧洲宇宙开发机关(329颗)之后,在世界上排行第四。可以说日本是“人造卫星大国”了。

  但是从商业角度来看,日本的卫星制造厂家却落在了后边。在日本国内实用卫星的制造厂有三菱电机和NEC两家。但是在目前运营的20颗通信卫星中,有19颗是国外制造的进口产品。

  即使在日本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三菱电机,2005年才第一次拿到为国外提供商用卫星(即通信卫星)的订单。之后也仅仅在2008年为新加坡和台湾的通信公司制造了1颗“ST-2”通信卫星。而其他日本国内的厂家根本就没有接到过订单。日本不仅落在美国、俄罗斯等宇宙开发先进国家之后,就连中国和印度也赶不上。

各国人造卫星发射颗数

  美国 苏联/俄罗斯 欧洲 日本 中国 印度 加拿大
1957– 60 35 9 — — — — —
1961–70 629 483 21 1 1 — 3
1971–80 247 1,053 43 19 7 3 6
1981–90 234 1,123 47 31 23 9 5
1991–2000 535 442 112 32 30 14 7
2001–9 251 184 106 58 64 22 14
总计 1,931 3,294 329 141 125 48 35
1991年之后的合计 786 626 218 90 94 36 21

(注)数据截止到2009年9月
(出处)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国际部参事辻野照久根据各种资料编制
争夺卫星订单的艰苦历程
  
为什么会形成今天的这种局面?凡是从事宇宙产业的人一致认为,罪魁祸首当属1990年签署的《日美卫星筹措协议》。  日本在上个世纪80年代,依靠出口经济迅速发展,被哄抬为“世界第一”的经济大国。在汽车、半导体以及计算机等产业方面与美国发生了激烈的贸易摩擦。一半是迫于美国的压力,日本与美国政府签署了《非研究开发卫星筹措程序》(即《日美卫星筹措协议》)。规定了除研究开发用以外,在采购政府用人造卫星(即实用卫星)时,必须通过国际招标方式进行筹措的义务。

  该协议的签署,把日本厂家推到了与已经拥有绝对优势的美国及欧洲厂家展开激烈竞争的位置上。开发商业卫星国际市场的关键,是需要拥有大量的制造经验积累智能以及如何有效地控制成本。然而,类似气象卫星“Himawari”(向日葵)系列等,很多日本国家规模的实用卫星订单,都纷纷被海外厂家抢走。造成了日本厂家在卫星制造数量上长期难以提高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开日美卫星筹措协定的制约,曾经试图把通讯卫星等改名为“技术试验卫星”等向国内厂家订货。但既作为研究开发用的卫星,每次就都必须有新技术才行。这样要反复发射同一种卫星提高可靠性,并要达到提高量产,效果则是非常有限的。

  三菱电机的有关人士回顾说,“无论是在性能上,还是制造成本及交货期等方面,日本都无法与经验丰富的美国厂家抗衡。”在宇宙产业界里甚至有人满怀怨恨地说“人造卫星简直成了保护汽车及半导体产业的垫脚石。”

  但是,最近在日本宇宙产业界终于看到了一丝曙光。这就是三菱电机成功地开发了“卫星Bus(卫星平台及其分系统)”,拿到了订单。“卫星Bus”是装有所有卫星需要的电源、通讯器材以及推进发动机等共同零部件的集合体。有了“卫星Bus”,只要根据每颗卫星的具体业务安装其他附加功能部件就可以了。实现了生产成本的大幅度降低及交货期的缩短。事实上国外先进的卫星制造厂商都拥有高功能的“卫星Bus”。从此三菱电机终于跻身于世界宇宙先进厂家的行列,渐渐加强了竞争实力。在去年的国际投标中,获得了气象厅“Himawari” 8号和9号卫星的订单。

  去年10月,三菱电机召开了首次面向传媒的宇宙事业说明会。公司当时的电子系统事业部本部长栗原升充满信心地表示:“今后10年的目标是把销售额提高到现在的2倍,达到1500亿日元规模,实现跃进从现在的第8名跻身于世界5强之内。”

最近政府也开始转变政策方向积极扶持民间卫星产业。今年5月宇宙开发战略本部(本部长为菅直人首相)发表的《宇宙领域的重点施策》中,明确记载到“提高国际竞争力,扩大宇宙机器产业,通过扩大宇宙利用产业相关范围,力争在10年后将宇宙产业规模扩大到目前的2倍,达到14至15万亿日元。”

  作为此项方针的主要支柱,是向亚洲宇宙新兴国家展开官民一体的宣传推销活动。5月份负责宇宙开发事业的大臣前原诚司等访问了越南,除了核电站及新干线以外,还把引进人造卫星也作为“社会基础建设”做了积极的介绍。

  还把在亚洲展开作为目标,通过廉价提供重量500公斤以下小型卫星,开始探索唤起新的市场需要。经济产业省推进开发研制的“ASNARO”,采用了NEC制造的小型卫星Bus“NEXTAR”,虽然小型但力争达到有可以辨别地球上50厘米大小物体的功能。

  由于在许多新兴国家最初导入的系统会成为以后的主流,所以各宇宙产业发达国家都在虎视眈眈地窥视着打入市场的机会。在亚洲可能成为日本竞争对手的是中国。

  到目前为止,日本除了在亚洲一直主持“亚洲太平洋地区宇宙机构会议”,还提供自然灾害时人造卫星的数据及宇宙教育等,显示出在国际社会中的存在感。中国虽然也加入了该机构,但最近设立了另外的“亚洲太平洋宇宙协力机构”,开始了独自的活动。有看法认为中国向非洲及中南美洲各国积极提供本国的卫星系统,目的是作为回报欲确保当地的自然资源。

  JAXA协助越南、泰国等亚洲6国的宇宙机构并共同开发小型地球观测卫星等,持续展开着研究合作。新兴国家在引进卫星时,不仅在技术上,还在宇宙利用的启蒙教育、技术人员培训、数据利用环境整备等方面同时提高,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日本的卫星是否能够成功地打开亚洲市场,除了政府首脑之间的高端营销、提供资金援助之外,扎扎实实地展开基础交流也是非常关键的。照这个趋势 中国很快就是世界第四卫星大国了![:a6:]

http://www.japanechoweb.jp/cn/economy/yyj0214/


日本首次成功地发射人造卫星,是在距今40年前也就是1970年。在经历四次发射失败后,“大隅(OOSUMI)”号卫星的发射成功使日本继前苏联、美国和法国之后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人造卫星的国家。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的资料表明,截止到2009年日本共发射了141颗人造卫星,数量方面排在俄罗斯(包括前苏联在内3294颗)、美国(1931颗)、欧洲宇宙开发机关(329颗)之后,在世界上排行第四。可以说日本是“人造卫星大国”了。

  但是从商业角度来看,日本的卫星制造厂家却落在了后边。在日本国内实用卫星的制造厂有三菱电机和NEC两家。但是在目前运营的20颗通信卫星中,有19颗是国外制造的进口产品。

  即使在日本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三菱电机,2005年才第一次拿到为国外提供商用卫星(即通信卫星)的订单。之后也仅仅在2008年为新加坡和台湾的通信公司制造了1颗“ST-2”通信卫星。而其他日本国内的厂家根本就没有接到过订单。日本不仅落在美国、俄罗斯等宇宙开发先进国家之后,就连中国和印度也赶不上。

各国人造卫星发射颗数

  美国 苏联/俄罗斯 欧洲 日本 中国 印度 加拿大
1957– 60 35 9 — — — — —
1961–70 629 483 21 1 1 — 3
1971–80 247 1,053 43 19 7 3 6
1981–90 234 1,123 47 31 23 9 5
1991–2000 535 442 112 32 30 14 7
2001–9 251 184 106 58 64 22 14
总计 1,931 3,294 329 141 125 48 35
1991年之后的合计 786 626 218 90 94 36 21

(注)数据截止到2009年9月
(出处)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国际部参事辻野照久根据各种资料编制
争夺卫星订单的艰苦历程
  
为什么会形成今天的这种局面?凡是从事宇宙产业的人一致认为,罪魁祸首当属1990年签署的《日美卫星筹措协议》。  日本在上个世纪80年代,依靠出口经济迅速发展,被哄抬为“世界第一”的经济大国。在汽车、半导体以及计算机等产业方面与美国发生了激烈的贸易摩擦。一半是迫于美国的压力,日本与美国政府签署了《非研究开发卫星筹措程序》(即《日美卫星筹措协议》)。规定了除研究开发用以外,在采购政府用人造卫星(即实用卫星)时,必须通过国际招标方式进行筹措的义务。

  该协议的签署,把日本厂家推到了与已经拥有绝对优势的美国及欧洲厂家展开激烈竞争的位置上。开发商业卫星国际市场的关键,是需要拥有大量的制造经验积累智能以及如何有效地控制成本。然而,类似气象卫星“Himawari”(向日葵)系列等,很多日本国家规模的实用卫星订单,都纷纷被海外厂家抢走。造成了日本厂家在卫星制造数量上长期难以提高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开日美卫星筹措协定的制约,曾经试图把通讯卫星等改名为“技术试验卫星”等向国内厂家订货。但既作为研究开发用的卫星,每次就都必须有新技术才行。这样要反复发射同一种卫星提高可靠性,并要达到提高量产,效果则是非常有限的。

  三菱电机的有关人士回顾说,“无论是在性能上,还是制造成本及交货期等方面,日本都无法与经验丰富的美国厂家抗衡。”在宇宙产业界里甚至有人满怀怨恨地说“人造卫星简直成了保护汽车及半导体产业的垫脚石。”

  但是,最近在日本宇宙产业界终于看到了一丝曙光。这就是三菱电机成功地开发了“卫星Bus(卫星平台及其分系统)”,拿到了订单。“卫星Bus”是装有所有卫星需要的电源、通讯器材以及推进发动机等共同零部件的集合体。有了“卫星Bus”,只要根据每颗卫星的具体业务安装其他附加功能部件就可以了。实现了生产成本的大幅度降低及交货期的缩短。事实上国外先进的卫星制造厂商都拥有高功能的“卫星Bus”。从此三菱电机终于跻身于世界宇宙先进厂家的行列,渐渐加强了竞争实力。在去年的国际投标中,获得了气象厅“Himawari” 8号和9号卫星的订单。

  去年10月,三菱电机召开了首次面向传媒的宇宙事业说明会。公司当时的电子系统事业部本部长栗原升充满信心地表示:“今后10年的目标是把销售额提高到现在的2倍,达到1500亿日元规模,实现跃进从现在的第8名跻身于世界5强之内。”

最近政府也开始转变政策方向积极扶持民间卫星产业。今年5月宇宙开发战略本部(本部长为菅直人首相)发表的《宇宙领域的重点施策》中,明确记载到“提高国际竞争力,扩大宇宙机器产业,通过扩大宇宙利用产业相关范围,力争在10年后将宇宙产业规模扩大到目前的2倍,达到14至15万亿日元。”

  作为此项方针的主要支柱,是向亚洲宇宙新兴国家展开官民一体的宣传推销活动。5月份负责宇宙开发事业的大臣前原诚司等访问了越南,除了核电站及新干线以外,还把引进人造卫星也作为“社会基础建设”做了积极的介绍。

  还把在亚洲展开作为目标,通过廉价提供重量500公斤以下小型卫星,开始探索唤起新的市场需要。经济产业省推进开发研制的“ASNARO”,采用了NEC制造的小型卫星Bus“NEXTAR”,虽然小型但力争达到有可以辨别地球上50厘米大小物体的功能。

  由于在许多新兴国家最初导入的系统会成为以后的主流,所以各宇宙产业发达国家都在虎视眈眈地窥视着打入市场的机会。在亚洲可能成为日本竞争对手的是中国。

  到目前为止,日本除了在亚洲一直主持“亚洲太平洋地区宇宙机构会议”,还提供自然灾害时人造卫星的数据及宇宙教育等,显示出在国际社会中的存在感。中国虽然也加入了该机构,但最近设立了另外的“亚洲太平洋宇宙协力机构”,开始了独自的活动。有看法认为中国向非洲及中南美洲各国积极提供本国的卫星系统,目的是作为回报欲确保当地的自然资源。

  JAXA协助越南、泰国等亚洲6国的宇宙机构并共同开发小型地球观测卫星等,持续展开着研究合作。新兴国家在引进卫星时,不仅在技术上,还在宇宙利用的启蒙教育、技术人员培训、数据利用环境整备等方面同时提高,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日本的卫星是否能够成功地打开亚洲市场,除了政府首脑之间的高端营销、提供资金援助之外,扎扎实实地展开基础交流也是非常关键的。


到目前为止,日本除了在亚洲一直主持“亚洲太平洋地区宇宙机构会议”,还提供自然灾害时人造卫星的数据及宇宙教育等,显示出在国际社会中的存在感-------------------------------------------------------
这句话是本贴的核心吗??日本为什么总担心自己被地球人忘掉呢??????{:yi:}
土鳖发展宇航事业可是为了本国民众的利益,而日本则为了所谓存在感之类的虚荣心,显然日本存在严重的体制问题!!!!

到目前为止,日本除了在亚洲一直主持“亚洲太平洋地区宇宙机构会议”,还提供自然灾害时人造卫星的数据及宇宙教育等,显示出在国际社会中的存在感-------------------------------------------------------
这句话是本贴的核心吗??日本为什么总担心自己被地球人忘掉呢??????{:yi:}
土鳖发展宇航事业可是为了本国民众的利益,而日本则为了所谓存在感之类的虚荣心,显然日本存在严重的体制问题!!!!
很快?!
浮岛 发表于 2010-10-15 08:37


    日本因为头上有美国主子,所以在国际上地位一直很低的。基本上国际大事和日本没关系的。所以作为一个经济强国日本总要去表现一些存在感,就好像6方会谈,总揪着被绑日本人不放手,因为如果不揪着这点P事那6方会谈也就和他们日本无缘了。
《日美卫星筹措协议》……比广场协议还杯具
国家尚不能自主 何谈卫星 杯具的脚盆国啊
切,欧洲也算一国?另外,不是明明说的日本第四么,怎么标题是中国?
烟雨 发表于 2010-10-15 10:40

留意LZ标黑的发射数

2000年后,中国的发射数已经超过日本了
重剑无锋 发表于 2010-10-15 11:15
日本有很多卫星是别人帮它发的吧?


这个标准问题大了:
1、“卫星大国”,论在轨的工作卫星数,比论总发射数科学吧(当然,这个准确值难以获得)?
2、欧洲算“一国”?
3、总发射数,中国也应该超过日本(至目前);目前,仅仅“长征”系列已经飞行130次,其中双星以上约20次,加上“风暴”的,160不成问题。

这个标准问题大了:
1、“卫星大国”,论在轨的工作卫星数,比论总发射数科学吧(当然,这个准确值难以获得)?
2、欧洲算“一国”?
3、总发射数,中国也应该超过日本(至目前);目前,仅仅“长征”系列已经飞行130次,其中双星以上约20次,加上“风暴”的,160不成问题。
madboy 发表于 2010-10-15 11:25

是的

火箭的话TG早坐稳第四了,卫星确实要这几年才超过
绿林好汉 发表于 2010-10-15 12:26

MS中国发射的外星,在这里头他是不算的
TG就吹吧
lengyuxiang 发表于 2010-10-15 16:35

抱歉的是连这篇文章都是11区的
TG买通了11区的媒体来让他们自我贬低?
cruelworm 发表于 2010-10-15 16:55


    基本上在这类帖子上面都有那句话
毛子九十年代还发了400多呢?真猛啊
重剑无锋 发表于 2010-10-15 12:49

论火箭发射次数应该是坐稳第三了吧?
绿林好汉 发表于 2010-10-15 12:26

里面包括有外星、有飞船、有发射失败的、还有啥都不算的,纯粹实验火箭的。
lengyuxiang 发表于 2010-10-15 16:35

题目是楼主起的,文章内容跟TG半点关系都没有。
想搞明白,小日本的卫星中有很多不是自己造的吧?而且有很多也不是他们自己发射的吧?买了美国的卫星在美国发射的有多少呢?截止现在小日本自己的火箭一共射了几次?最多一年射过几次?
俄罗斯(包括前苏联在内3294颗:sleepy:变态
11区最好还是申请加入美离间成为52区不更好,本身都没什么区别
白兔的目标就是MD
重剑无锋 发表于 2010-10-15 12:49
恩,你说坐稳第四就第四~~你根本不用论据~~;P
madboy 发表于 2010-10-15 11:25
呵呵,不仅会说话,还知道曰本的卫星不一定用曰本的火箭发射,I am astonished ~~;P
jumin 发表于 2010-10-16 22:32
棒子的目标是宇宙~~
cruelworm 发表于 2010-10-15 16:55
呵呵,这都看不出来,他说TG里面的一些人爱在论坛里说大话~~;P


火箭发动机技术,尤其是高性能的氢氧发动机上美国第一,俄罗斯第二,曰本和欧空局并列第三,TG算是第四。

火箭发动机技术,尤其是高性能的氢氧发动机上美国第一,俄罗斯第二,曰本和欧空局并列第三,TG算是第四。
发动机是个软肋,就算长征五号上天也说明不了问题,不过航天事业比的是体系,在这点上中国还是比较骄傲的
F35C 发表于 2010-10-17 10:24
讨论火箭卫星你个台巴子来插什么嘴?
大头兵 发表于 2010-10-15 20:56
小曰本现在一年最多射两三次而已。
回复 31# madboy
未来5年曰本要发射34颗卫星,算下来平均每年7次。
东亚人 发表于 2010-10-17 12:18
都是它自己射吗?或者是一箭多星?
东亚人 发表于 2010-10-17 12:18
火箭发射次数和卫星发射颗数还是有区别的。曰本H2A火箭的搭载服务做得很不错,经常搞一箭多星
madboy 发表于 2010-10-17 11:25
围观生物~~;P
madboy 发表于 2010-10-17 11:27
难道你从上世纪穿越过来??醒醒吧~~;P
madboy 发表于 2010-10-17 13:31
曰本一箭多星也不是一次两次了,看新闻真是难为你了(对于你的biology level来说)~~;P
东亚人 发表于 2010-10-17 12:18
让人家算这么难的算术,你这不是难为人家嘛~~;P
F35C 发表于 2010-10-17 16:20
近五年曰本火箭年度发射次数应该是:
2006年6次(H2A四次,M-V两次)
2007年2次(H2A)
2008年1次(H2A)
2009年3次(H2A两次,H2B一次)
2010年2次(H2A),今年发射计划已完成
平均每年发射次数不足三次
鬼子的数字水分大了去,别说打曰本卫星的不一定是曰本的箭,而且那个星十有八九还是进口的。。。

而TG因为美帝封锁的因素,只能是自己箭打自己的星,好不容易有个法国星却打歪了。。。

就航天工业规模而言,中日已经不在一个层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