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由1:1000000外高加索地图说开去 【原创,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1:30:55


先简单地回顾一下2008年的俄格五日战争起因和过程。
    南奥塞梯问题实际上是与阿扎尔自治共和国及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的独立运动相并列的,属于苏联解体的遗留问题。1940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完成了它的疆界划定,按照苏联宪法,其加盟共和国拥有高度政治权力,可以自主地建立外交关系、拥有军队,甚至是自己的宪法(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更是作为反法西斯同盟签约国和联合国创始成员国与苏联并立于联合国中)。而这些加盟共和国领下还有诸多更小的民族/地区自治共和国(诸如俄罗斯联邦、格鲁吉亚、乌克兰、阿塞拜疆……)。整个苏联时期由于全部的130多个民族至少在法律上是平等的,理论上各级民族共和国也是平等的,所以除高加索这个民族王国之外,苏联全境一直都比较平静。但联盟崩溃后,一夜间获得了独立的15个共和国就在民族问题上遭遇了比苏联时期更大的麻烦:由于必须正面一个民族领导其他民族的现实问题,在摩尔多瓦与乌克兰之间有拒绝被罗马尼亚吞并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在乌克兰东部有亲俄的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在俄联邦内部有一直躁动不安的鞑靼共和国、刚刚平息战火的车臣共和国;而阿塞拜疆又与亚美尼亚为了一个纳希切万共和国争斗不休。最后就是这个拥有三个自治共和国(州)的格鲁吉亚——西南部的阿扎尔自治共和国于2004年被格中央政府收服;阿布哈兹共和国自苏联解体后就因格鲁吉亚对其的“吞并”行为而爆发战争,并最终演变为整个高加索山地民族与格鲁吉亚人的冲突,最终格鲁吉亚惨败,阿布哈兹处于事实上的独立状态。
    南奥塞梯自治州是格政府最后一个要对付的目标(本世纪初),此时的南奥形势不觉间已变得非常微妙——如格鲁吉亚控制了南奥,那么近则可以缩短阿布哈兹与北高加索民族(第二次车臣战争后则为俄联邦政府)的联系,使其处于内线地位而被动;远则有利于北约东扩,进一步在俄罗斯的“柔软腹部”深深地插进一把匕首。而对于俄罗斯来说,守住南奥塞梯,无疑就是守住了大俄罗斯国家圈的底线。
    作为其加入北约和欧盟的“投名状”,同时也是出于自己的国家利益(不过是典型的短视行为),2008年入夏以来格鲁吉亚对愈加“不安分”的南奥塞梯自治州加紧武力吞并的准备,试图压制其独立运动。
    插一句题外话:西方对于他们意识形态和民族、宗教信仰的敌人,无论是法律还是道德上一直奉行着双重标准,比如说对俄罗斯的车臣、中国的新疆和西藏、伊拉克/伊朗的库尔德地区等等,而历史总会无情地证明这样愚蠢的做法最终只能使其自食苦果:巴斯克、北爱尔兰、魁北克、西西里……当然,最先应验的还是外围,他们的打手身上。
    当地时间2008年8月7日夜,格鲁吉亚军队进入南奥境内;8月8日晨格军进攻南奥首府茨欣瓦利,遭遇南奥部队和驻扎于此的独联体维和稳定部队(其实是俄58集团军部队)反击,格军动用БМ-21“冰雹”火箭炮对茨市射击,南军和俄军损失较大,退出市区。
    格鲁吉亚惹了大麻烦:前面已经分析过态势,在美攻俄守,NATO牌剃刀已经架上斯拉夫人咽喉的今天,任何敢于在此间对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下手的举动都意味着找揍。如果换了欧盟或者美国等大块头,兴许挨上一两下也没什么事情,但格鲁吉亚毕竟不是美国,萨卡什维利尽管获得了全方位的美援,也不能把格军变成美军,哪怕他把大路全改名叫布什大街也没用——俄格实力对比根本就不在一个数量级上。被逼到墙角的俄罗斯连希特勒都没怕过,况乔治亚州乎?
    从格军第一发122mm火箭弹落地爆炸开始,这场冲突的结局就已注定。
    过程将在下面谈论,简答说一下结果吧:格鲁吉亚失败,南奥宣布独立,另,阿布哈兹也正式宣布独立,格鲁吉亚损失了近五分之一的版图(尽管他还可以在地图上把南阿划进去)。陆军损失超过三分之一,空军和海军技术装备全部损失。南、俄、阿军伤亡合计数百人,战机数架。
    下面就一张地图来分析一下这场战争本身。地图是1984年版苏联全图之外高加索核心部分,比例尺一比一百万。图中用蓝圈圈出的地名分别是(由北向南,由东向西):Грозный(格罗兹尼,俄联邦车臣共和国首府)、Ордоникидзе(奥尔忠尼启则,现称弗拉季高加索,俄58集团军军部驻地)、Тбилиси(第比利斯,格鲁吉亚首都)、Гори(哥里,格鲁吉亚第二大城市,斯大林的故乡)、Цхинвали(茨欣瓦利,南奥首府)、Кутаиси(库塔伊西,格鲁吉亚第二大工业城市,位于格阿边界附近,其东部为两方争夺的要点科多里峡谷)。
    另外还有地图外的一个关键地点:Поти(波季,格鲁吉亚港口,也是唯一的军港)

gelujiya-1.JPG

图示:
      1.第比利斯至哥里约64km(粉色线)
      2.哥里至茨欣瓦利约21km(粉色线)
      3.茨欣瓦利至库塔伊西约103km(粉色线)
      4.弗拉季高加索至茨欣瓦利约125km(紫色线)
      5.弗拉季高加索至第比利斯约147km(紫色线)
      6.格罗兹尼至弗拉季高加索约86km(紫色线)
      7.茨欣瓦利至波季约185km
      列出这样几个数据,其目的是从简单的数据角度还原和模拟五日战争的整个进程,也便于使我们能“回忆”起某些遗忘或混淆的细节。
    首先要明确一个常识:俄军在迟至五日战争的现在战争中仍然继承了许多苏军的传统,所以有一些细节较模糊时可以参考原苏军在此方面的经验做法并进行套用。

开始还原。
    1、南、俄部队退出茨欣瓦利后,俄北高加索军区第58集团军迅速派遣部队南下支援作战(战争爆发前格军的频繁调动和挑衅行为已经引起了俄军的警觉,58集团军早已做好了动员工作),经过兵力和火力加强后的俄军迅速发动反击,复夺茨欣瓦利。假设58集团军可用的机动兵力全部集结于军部(弗拉季高加索)附近,那么以58军摩托化部队为主的兵力构成,125km路程只需要约6h(苏军规定良好路况时以最大车速行军,一昼夜可推进300~450km)。那么从8月8日凌晨(茨欣瓦利时间)战斗开始(此时视同援兵接报上车),到抵达战场应为早八时左右,即使加上增援部队由展开状态转入行军状态耗时,以最长时间计算,最迟为上午十时左右。据当时的新闻报道,俄军夺回茨市的时间大约就在此刻,也就是说,真正的战斗时间并不长。
    我们可以发现此时的格军近乎“一触即溃”。推测原因有二:①格军本身的战斗力就不强;②格军在前夜与茨市守军的作战中耗费了大量体力与弹药,战斗力已有削弱。从后来格军的表现(丢弃重装备逃跑、技术兵种战果不佳等)看,①有所表现,但考虑到自萨卡什维利上台以来格军不断接受北约的军事训练和装备支持,②也是有可能的。由此又推出一个新的结论:茨欣瓦利守军的战斗虽然最后不能算作成功,却为援军加入战斗、扭转形势赢得了时间,乃至整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夺回茨欣瓦利后整场战争的形势已经发生了扭转,格军丢掉了茨欣瓦利的控制权就意味着丢掉了事实抢占南奥塞梯从而逼迫俄罗斯和(或)国际社会接受既成事实的机会,战争进入了俄军扩大战果的阶段。此时格军虽然已经部分地转入内线作战,兵力兵器上也处于劣势,但如能集中力量阻遏俄军,并尽快拖北约和欧盟下水,那么至少不会承受比丢掉南奥更多的损失,但格鲁吉亚并没有这样做。在南奥失利后萨卡什维利政府既没有及时进行预备役部队动员(假如格鲁吉亚有预备役制度的话),也没有进行积极的兵力调动(或许调动不成了。一方面格军士气低落出现逃亡现象,另一方面阿布哈兹部队在边界地区向格军发动进攻,牵制了一部分格军兵力。此外格国土狭小,各种交通路线易被封锁也是一个原因),本来就不多的两个旅兵力(弱)在茨欣瓦利通向纵深哥里市的道路上层层设防,然后被俄军各个击破;与此同时,俄军各精锐参战部队也纷纷在这一天启程出发:受命参战的北高加索军区第42摩步师“东方”、“西方”两个特种营也开赴格鲁吉亚战场(格罗兹尼→弗拉季高加索→茨欣瓦利→哥里/波季),这两支剽悍善战的车臣民族部队将在以后的三天里给格鲁吉亚人带来梦魇般的恐惧;常驻地在普斯科夫和莫斯科斯维斯克的近卫第76空降师和近卫第98空降师登机升空;北高加索军区空军(包括陆航部队)开始空优/支援作战;俄黑海舰队也离开塞瓦斯托波尔母港进入波季-苏呼米水域,封锁格鲁吉亚的海运。格罗兹尼至战区的路途并不遥远(直线距离合计108km左右),强行军同样一上午即可赶到,依此类推,驻于车臣、北奥塞梯、下诺夫哥罗德州、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等地的部队依靠发达的公路、铁道运输线迅速开赴前线,其用时也都集中在1~2日之间。
    一边是弱旅分兵,一边是劲旅集结,杀鸡用上宰牛刀,战争的天平失衡了。

    3、8月9日至10日,对于格鲁吉亚来说肯定是最为难忘的两天。随军直播报道的俄独立电视台、《红星报》记者将俄军狂飙突进的画面传回国内,瞬间从东欧平原到太平洋海滨尽人皆知,顺利进展的战事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其关注度甚至超过了北京奥运会上中美俄三家激烈的金牌角逐。而西方媒体却在这个场面前忽然集体失声了——当然,战争报道肯定是有的,不过没有意外,还是像车臣和拉萨那样的移花接木、以假乱真。但吃够了舆论战劣势苦头的俄罗斯人接受了教训,全程跟踪的电视画面铁证如山,而俄国防部新闻发言人的揭露和驳斥则把西媒的惯用伎俩曝光于天下。俄罗斯这回在舆论战上拿了三分。此外,俄黑客还对格鲁吉亚的政府部门、公用设施、军事指挥等专用及民用网络展开了猛烈攻击,还与格方黑客进行了对抗,最终使格基本的社会运行及军事指挥遭受破坏,工作效率大打折扣。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虽然格军全方位引入了美军的“网络中心战”、数字化军队等概念,并同时装备了美军的现役信息化器材,但战争中率先发起攻击并取得最终胜利的却是它的对手俄军。
    在俄罗斯观众一边观看电视画面一边大呼过瘾时,我说过,格鲁吉亚人对此也是非常难忘的,同样能收到俄罗斯电视信号的格鲁吉亚观众在屏幕上看到沿交通线一路丢弃的轮式自行火炮、运兵车、重型迫击炮、牵引式加榴炮、卡车等等,在铺洒瓦砾的街道上被击毁的格军坦克,波季港外倾斜搁浅起火冒烟的舰艇。它们无一例外的是格鲁吉亚的财产,而今都成为了一堆堆钢铁垃圾。它们的操作者,格鲁吉亚士兵,有的倒毙于荒草丛中,有的无需看电视俯望窗外就看见他们换上了百姓的便装仓皇逃走,把自己的人民让给了紧追不止的敌人。这些画面的心理效果绝不亚于激光制导航空炸弹把地面刨开一个大坑的震撼效果,且立竿见影:格反对党要求停战并要萨卡什维利下台,而头天还在第比利斯广场上举着拳头跟随萨卡什维利高呼口号的格鲁吉亚民众转眼间便作鸟兽散,他们的总统则因担心总统府遭空袭而先一步躲入了防空洞。仅从士气民心上来说,格鲁吉亚已无扭转战局甚至取胜之可能。

    3、有俄军特色的现代局部战争。本次战争中虽然俄军动员了大量兵力,但实际投入战斗的并不多。而在这几支参战部队的行动当中,我们可以捋出一条清晰而又犀利的脉络。仅从已知的新闻报道中即可发现,俄军在战斗中大量使用了精确制导弹药,这样虽然提高了作战成本,但同时也有效地减少了对和平居民和非目标建筑物的杀伤破坏。哥里市那栋从楼顶被一弹贯穿到地下室的大楼就隐约有了海湾战争中美军在波斯湾上发射的“战斧”导弹钻进的窗户的味道。本次战争中俄军采用了以空降兵为先导降入敌境,切断目标地域与敌后方间联系,尔后在密集空中火力和地面炮兵火力(俄军的特长)配合下使用机械化部队攻打和控制城市与战术点,突出一个“快”字。不迟于8月12日,俄军攻克哥里,少量部队开始在城内进行对格残余部队的清剿,主力则继续向东南方向——格首都第比利斯——前进。
    战后回首,哥里易手标志着“赶鸭子”式的军事行动已经结束,真正的战争即将开始。
    整个格鲁吉亚战场从此开始可分为两条战线,一条是东线,参战部队有第42摩布师(含“西方”营)、近76空降师104团、近98空降师331团、近摩步131旅等部队沿茨欣瓦利——哥里——第比利斯一线展开攻势;另一条是西线,主要由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部队以及车臣“东方”营为主力,由俄罗斯空军(空4军)提供近距支援和掩护,沿别斯兰(北奥首府)——茨欣瓦利——库塔伊西——波季一线进攻(阿布哈兹部队是在黑海海岸和祖格迪迪之间由北向南进攻)。

格军部署.jpg

    先看西线。战争爆发后阿布哈兹即积极响应,在格阿边境的科多里峡谷向格军发动进攻以配合南奥战事,起初格军曾占领峡谷,但很快就被阿布哈兹部队赶出来并顺势发动了反攻。继驻哥里的第一步兵旅被东线俄军消灭(确切地说应该是击溃)后,驻谢纳基至祖格迪迪一线的的第二旅和第五旅也被击退,前路再无有效抵抗,“东方营”长驱直入(185km,一天左右即可打通),连打带吓地攻占了波季,并控制了波季港,美国派来的物资援助船队不敢进港,调头返航(俄军撤出波季后美船队进港卸货,没料到俄军又杀了一个回马枪,重占波季并缴获了大量全新的北约太空战装备和信息化升级后的“悍马”吉普车等)。加上俄罗斯空军一开战就夺取了制空权,格鲁吉亚除通过格土(耳其)边境的少量运输外已被彻底断绝了外援渠道。
    如果说西线作战的目的是为了打击格鲁吉亚的经济和战争潜力的话,那么东线战场的目的就是图穷匕见地对萨卡什维利政府下手了。主攻哥里的“西方”营以强行军速度在中央公路上一路南进。这支部队曾在第二次车臣战争期间打出了赫赫威名,全营数千官兵均是久经沙场的车臣族人,除捕俘等特殊任务外该部当面之敌从无活口生还,令格军闻风丧胆。第76空降师、第42摩布师其他部队等借此一直推进到第比利斯近郊。由于哥里距离第比利斯市区只有64km左右的距离,仅凭地面炮兵火力即可覆盖第比利斯,故格军第四旅等防御部队无法有效机动和部署,防线漏洞频出,战事进行到13日左右俄军甚至险些攻入第比利斯市区。
    冷战时期苏军的对西欧国家作战想定规定,机械化/摩托化部队一日最大推进纵深为70km,恰好处于苏军大多数中程支援火炮的射程极限——对于极度重视炮兵的苏联红军来说,火炮的射界就是他们冲击的终点。现代俄军继承了苏军的这一传统,但格军并不是北约联军,所以俄军在作战实际中就突破了这一界限,等于是在炮兵完成了火力延伸后不等其前进到下一个发射阵地,冲击部队即继续向纵深进攻了。由此可见,一旦剥去了所谓“美式军队”的光鲜外壳,就能看出格鲁吉亚军队的战斗力不是一般的差。

    4、至8月13日,俄军已在第比利斯城西面建立了强大的拦阻阵地,既使城内的格军无法出来,也使城外的援兵无法进去,第比利斯宛如一座“围城”。而打得兴起的俄军并没有停止进攻的步伐,他们绕过城市继续向南推进,稍晚些时候格土、格亚(美尼亚)边境对面的边防人员就报告发现有俄军出现。换句话说——萨卡什维利在本日的电视讲话中也承认——俄军装甲部队已经到达边境,格鲁吉亚版图被分隔成两半。虽然国际上的反俄势力继续对俄罗斯政府施加压力、亚美尼亚的格鲁吉亚族居民甚至越境参战、格动员警察部队(2500人)参战等,俄罗斯仍不为所动,依旧我行我素。8月15日,据传俄格停火并签订协定,俄军开始撤军(不过历来有关俄罗斯的军政事务就有狗肉帐的传统,这次也不例外,23、24日俄军即卷土重来使得俄格关系进一步僵化)。停火的背后,不仅有欧盟、美国、北约对俄罗斯穿梭般的劝说、威胁、谈判,随着战局进展和俄罗斯的灵活应对(两场车臣战争打下来俄罗斯学聪明了太多),当然也有格鲁吉亚政府儿戏般的政治态度帮忙(欧盟遇到这个有事就把星环旗挂在门口壮胆的“准”成员国算是倒了大霉),支持格鲁吉亚的声音越来越弱,到后来竟形成了欧洲一边倒地讨伐格鲁吉亚破坏神圣休战、而美国保持沉默的罕见一景(后来由法国带头在欧洲议会否决了格鲁吉亚的入盟案,即是与此有关)。这次战争,无论是从军事、政治、外交还是经济,俄罗斯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5、俄军在本次战争中虽然表现抢眼,但也暴露出不少缺点。其一是信息化建设仍为短板。俄军虽然打赢了战争初期的网络战,但却连基本的通讯都不能保障。一个很著名的例子就是当58集团军前指前移时,军部与下级部队便失去了联系,军长只能借用《红星报》驻军部记者的卫星电话才得以恢复通讯。而参战各部之间也缺乏通讯联系和情报交流,事实上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只能拿着出发前统一制定的预案来打,这样既不利于扩大战果,也会对友邻甚至自身的安全造成危害。58军副军长赫鲁廖夫少将即是在机动中遭遇了格军的伏击而身负重伤的。
    再者就是装备的老化。北高加索军区作为近年来俄军经历战阵最多的军区,有着傲视全军的精兵强将,其中尤以58集团军为甚。但不知由于什么原因,这样一支部署在热点地区的常战部队却装备着大部分俄军现役的老旧装备,简直可以称作俄军的兵器历史博物馆。在哥里市的战斗中,按常理应该尽占优势的俄军实际却驾驶着老式的T-55式坦克与经过西方改进的格军T-72坦克交手;而在众多新闻图片中我们也很容易就找到许多乘坐着БМП-2步兵战车的俄军官兵,车体上赫然还刷写着这些战车参加车臣战争时的标语!近十年过去了,俄军甚至没有认真清洗过这些装备……结合本次战争中俄军的变化,不由让人感叹一国国力的苏兴竟然就这样折射到了军队的战斗力中,另外俄军管理的松懈和散漫也可见一斑。
    一个国家国力衰落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效应有很大一部分是会延迟出现的。对于俄罗斯来说,一个显例就是在普京就任总统的八年高速发展期后,后普京时代的俄军却因叶利钦时代的困窘、低效和腐败而蒙受了本不该有的损失——尤其是空军,这个用黄金堆砌起来的技术兵种。因疏于训练、机械故障等原因,俄军至少损失了一架Ту-22轰炸机、两架Су-25强击机,而战后俄军对大量格军武器装备以外的物资“劫掠”性收缴,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这支军队仍然面对着苏联解体以来“气多钢少”的尴尬。

   PS:1、资料齐全;论证合理
              2、图文并茂
           特此鼓励,希望楼主能进一步完善,增加部分新闻图片,充实帖子






尊大圣斑斑之命,特添加新闻图片若干:

这个……

这个……

开战伊始格军便猛烈轰炸连接南北奥塞梯的重要通道——罗科斯基隧道,试图借此阻止俄军援兵,结果未能得逞

开战伊始格军便猛烈轰炸连接南北奥塞梯的重要通道——罗科斯基隧道,试图借此阻止俄军援兵,结果未能得逞

2009年,五日战争一周年前夕俄格军再次发生交火,俄军装甲部队迅速开入战区

2009年,五日战争一周年前夕俄格军再次发生交火,俄军装甲部队迅速开入战区

战区儿童的童年

战区儿童的童年

2008_9_3_50021_7850021.jpg

战区人民的生活

战区人民的生活

2008_9_3_50023_7850023.jpg

这场战争让欧盟非常没有面子,而且越劝俄罗斯打得越来劲

这场战争让欧盟非常没有面子,而且越劝俄罗斯打得越来劲

默娘子也没招了

默娘子也没招了

五日战争一周年之际,格鲁吉亚民众在俄军哨所前抗议

五日战争一周年之际,格鲁吉亚民众在俄军哨所前抗议

俄军哨卡

俄军哨卡

2008_9_3_50030_7850030.jpg
2008_9_3_50031_7850031.jpg

格军装备的武装直升机

格军装备的武装直升机

凶悍的车臣“东方营”

凶悍的车臣“东方营”

南奥境内的俄军

南奥境内的俄军

2008_9_21_38724_7938724.jpg
2008_9_21_38725_7938725.jpg

搞笑的俄军

搞笑的俄军

不要被他们的军装迷惑——这是两名南奥塞梯军人

不要被他们的军装迷惑——这是两名南奥塞梯军人

南奥境内

南奥境内

2009年4月下旬,俄格再次在南奥塞梯交火

2009年4月下旬,俄格再次在南奥塞梯交火

2009_4_24_79331_9179331.jpg
2009_4_24_79332_9179332.jpg

南奥塞梯集结部队准备出发

南奥塞梯集结部队准备出发

2009_8_9_77666_9777666.jpg

俄军装甲部队开入格鲁吉亚境内

俄军装甲部队开入格鲁吉亚境内

俄军正式接替南奥塞梯部队,接管南格边境防务

俄军正式接替南奥塞梯部队,接管南格边境防务

2010_2_22_20200_10720200.jpg
2010_2_22_20201_10720201.jpg
2010_2_22_20202_10720202.jpg
2010_2_22_20203_10720203.jpg
2010_2_22_20205_10720205.jpg
2010_2_22_20209_10720209.jpg
2010_2_22_20210_10720210.jpg
俄军摩托化步兵.jpg
俄军士兵.jpg
俄罗斯军人.jpg

俄军装甲兵

俄军装甲兵

格鲁吉亚军人

格鲁吉亚军人

格鲁吉亚空军装备的苏-25强击机,开战后即被俄军全部摧毁

格鲁吉亚空军装备的苏-25强击机,开战后即被俄军全部摧毁

格鲁吉亚民众挥舞十字架旗.jpg

刷卡时为零

刷卡时为零

苏25.jpg
苏25强击机.jpg
遭遇空袭的格鲁吉亚车队.jpg

格军的突然进攻给南奥塞梯民众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格军的突然进攻给南奥塞梯民众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战后南奥儿童的游乐场.jpg

由于俄、南、阿部队都缴获了大量格鲁吉亚军用物资并就地使用,仅凭军服很难判断他们的身份

由于俄、南、阿部队都缴获了大量格鲁吉亚军用物资并就地使用,仅凭军服很难判断他们的身份


先简单地回顾一下2008年的俄格五日战争起因和过程。
    南奥塞梯问题实际上是与阿扎尔自治共和国及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的独立运动相并列的,属于苏联解体的遗留问题。1940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完成了它的疆界划定,按照苏联宪法,其加盟共和国拥有高度政治权力,可以自主地建立外交关系、拥有军队,甚至是自己的宪法(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更是作为反法西斯同盟签约国和联合国创始成员国与苏联并立于联合国中)。而这些加盟共和国领下还有诸多更小的民族/地区自治共和国(诸如俄罗斯联邦、格鲁吉亚、乌克兰、阿塞拜疆……)。整个苏联时期由于全部的130多个民族至少在法律上是平等的,理论上各级民族共和国也是平等的,所以除高加索这个民族王国之外,苏联全境一直都比较平静。但联盟崩溃后,一夜间获得了独立的15个共和国就在民族问题上遭遇了比苏联时期更大的麻烦:由于必须正面一个民族领导其他民族的现实问题,在摩尔多瓦与乌克兰之间有拒绝被罗马尼亚吞并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在乌克兰东部有亲俄的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在俄联邦内部有一直躁动不安的鞑靼共和国、刚刚平息战火的车臣共和国;而阿塞拜疆又与亚美尼亚为了一个纳希切万共和国争斗不休。最后就是这个拥有三个自治共和国(州)的格鲁吉亚——西南部的阿扎尔自治共和国于2004年被格中央政府收服;阿布哈兹共和国自苏联解体后就因格鲁吉亚对其的“吞并”行为而爆发战争,并最终演变为整个高加索山地民族与格鲁吉亚人的冲突,最终格鲁吉亚惨败,阿布哈兹处于事实上的独立状态。
    南奥塞梯自治州是格政府最后一个要对付的目标(本世纪初),此时的南奥形势不觉间已变得非常微妙——如格鲁吉亚控制了南奥,那么近则可以缩短阿布哈兹与北高加索民族(第二次车臣战争后则为俄联邦政府)的联系,使其处于内线地位而被动;远则有利于北约东扩,进一步在俄罗斯的“柔软腹部”深深地插进一把匕首。而对于俄罗斯来说,守住南奥塞梯,无疑就是守住了大俄罗斯国家圈的底线。
    作为其加入北约和欧盟的“投名状”,同时也是出于自己的国家利益(不过是典型的短视行为),2008年入夏以来格鲁吉亚对愈加“不安分”的南奥塞梯自治州加紧武力吞并的准备,试图压制其独立运动。
    插一句题外话:西方对于他们意识形态和民族、宗教信仰的敌人,无论是法律还是道德上一直奉行着双重标准,比如说对俄罗斯的车臣、中国的新疆和西藏、伊拉克/伊朗的库尔德地区等等,而历史总会无情地证明这样愚蠢的做法最终只能使其自食苦果:巴斯克、北爱尔兰、魁北克、西西里……当然,最先应验的还是外围,他们的打手身上。
    当地时间2008年8月7日夜,格鲁吉亚军队进入南奥境内;8月8日晨格军进攻南奥首府茨欣瓦利,遭遇南奥部队和驻扎于此的独联体维和稳定部队(其实是俄58集团军部队)反击,格军动用БМ-21“冰雹”火箭炮对茨市射击,南军和俄军损失较大,退出市区。
    格鲁吉亚惹了大麻烦:前面已经分析过态势,在美攻俄守,NATO牌剃刀已经架上斯拉夫人咽喉的今天,任何敢于在此间对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下手的举动都意味着找揍。如果换了欧盟或者美国等大块头,兴许挨上一两下也没什么事情,但格鲁吉亚毕竟不是美国,萨卡什维利尽管获得了全方位的美援,也不能把格军变成美军,哪怕他把大路全改名叫布什大街也没用——俄格实力对比根本就不在一个数量级上。被逼到墙角的俄罗斯连希特勒都没怕过,况乔治亚州乎?
    从格军第一发122mm火箭弹落地爆炸开始,这场冲突的结局就已注定。
    过程将在下面谈论,简答说一下结果吧:格鲁吉亚失败,南奥宣布独立,另,阿布哈兹也正式宣布独立,格鲁吉亚损失了近五分之一的版图(尽管他还可以在地图上把南阿划进去)。陆军损失超过三分之一,空军和海军技术装备全部损失。南、俄、阿军伤亡合计数百人,战机数架。
    下面就一张地图来分析一下这场战争本身。地图是1984年版苏联全图之外高加索核心部分,比例尺一比一百万。图中用蓝圈圈出的地名分别是(由北向南,由东向西):Грозный(格罗兹尼,俄联邦车臣共和国首府)、Ордоникидзе(奥尔忠尼启则,现称弗拉季高加索,俄58集团军军部驻地)、Тбилиси(第比利斯,格鲁吉亚首都)、Гори(哥里,格鲁吉亚第二大城市,斯大林的故乡)、Цхинвали(茨欣瓦利,南奥首府)、Кутаиси(库塔伊西,格鲁吉亚第二大工业城市,位于格阿边界附近,其东部为两方争夺的要点科多里峡谷)。
    另外还有地图外的一个关键地点:Поти(波季,格鲁吉亚港口,也是唯一的军港)

gelujiya-1.JPG

图示:
      1.第比利斯至哥里约64km(粉色线)
      2.哥里至茨欣瓦利约21km(粉色线)
      3.茨欣瓦利至库塔伊西约103km(粉色线)
      4.弗拉季高加索至茨欣瓦利约125km(紫色线)
      5.弗拉季高加索至第比利斯约147km(紫色线)
      6.格罗兹尼至弗拉季高加索约86km(紫色线)
      7.茨欣瓦利至波季约185km
      列出这样几个数据,其目的是从简单的数据角度还原和模拟五日战争的整个进程,也便于使我们能“回忆”起某些遗忘或混淆的细节。
    首先要明确一个常识:俄军在迟至五日战争的现在战争中仍然继承了许多苏军的传统,所以有一些细节较模糊时可以参考原苏军在此方面的经验做法并进行套用。

开始还原。
    1、南、俄部队退出茨欣瓦利后,俄北高加索军区第58集团军迅速派遣部队南下支援作战(战争爆发前格军的频繁调动和挑衅行为已经引起了俄军的警觉,58集团军早已做好了动员工作),经过兵力和火力加强后的俄军迅速发动反击,复夺茨欣瓦利。假设58集团军可用的机动兵力全部集结于军部(弗拉季高加索)附近,那么以58军摩托化部队为主的兵力构成,125km路程只需要约6h(苏军规定良好路况时以最大车速行军,一昼夜可推进300~450km)。那么从8月8日凌晨(茨欣瓦利时间)战斗开始(此时视同援兵接报上车),到抵达战场应为早八时左右,即使加上增援部队由展开状态转入行军状态耗时,以最长时间计算,最迟为上午十时左右。据当时的新闻报道,俄军夺回茨市的时间大约就在此刻,也就是说,真正的战斗时间并不长。
    我们可以发现此时的格军近乎“一触即溃”。推测原因有二:①格军本身的战斗力就不强;②格军在前夜与茨市守军的作战中耗费了大量体力与弹药,战斗力已有削弱。从后来格军的表现(丢弃重装备逃跑、技术兵种战果不佳等)看,①有所表现,但考虑到自萨卡什维利上台以来格军不断接受北约的军事训练和装备支持,②也是有可能的。由此又推出一个新的结论:茨欣瓦利守军的战斗虽然最后不能算作成功,却为援军加入战斗、扭转形势赢得了时间,乃至整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夺回茨欣瓦利后整场战争的形势已经发生了扭转,格军丢掉了茨欣瓦利的控制权就意味着丢掉了事实抢占南奥塞梯从而逼迫俄罗斯和(或)国际社会接受既成事实的机会,战争进入了俄军扩大战果的阶段。此时格军虽然已经部分地转入内线作战,兵力兵器上也处于劣势,但如能集中力量阻遏俄军,并尽快拖北约和欧盟下水,那么至少不会承受比丢掉南奥更多的损失,但格鲁吉亚并没有这样做。在南奥失利后萨卡什维利政府既没有及时进行预备役部队动员(假如格鲁吉亚有预备役制度的话),也没有进行积极的兵力调动(或许调动不成了。一方面格军士气低落出现逃亡现象,另一方面阿布哈兹部队在边界地区向格军发动进攻,牵制了一部分格军兵力。此外格国土狭小,各种交通路线易被封锁也是一个原因),本来就不多的两个旅兵力(弱)在茨欣瓦利通向纵深哥里市的道路上层层设防,然后被俄军各个击破;与此同时,俄军各精锐参战部队也纷纷在这一天启程出发:受命参战的北高加索军区第42摩步师“东方”、“西方”两个特种营也开赴格鲁吉亚战场(格罗兹尼→弗拉季高加索→茨欣瓦利→哥里/波季),这两支剽悍善战的车臣民族部队将在以后的三天里给格鲁吉亚人带来梦魇般的恐惧;常驻地在普斯科夫和莫斯科斯维斯克的近卫第76空降师和近卫第98空降师登机升空;北高加索军区空军(包括陆航部队)开始空优/支援作战;俄黑海舰队也离开塞瓦斯托波尔母港进入波季-苏呼米水域,封锁格鲁吉亚的海运。格罗兹尼至战区的路途并不遥远(直线距离合计108km左右),强行军同样一上午即可赶到,依此类推,驻于车臣、北奥塞梯、下诺夫哥罗德州、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等地的部队依靠发达的公路、铁道运输线迅速开赴前线,其用时也都集中在1~2日之间。
    一边是弱旅分兵,一边是劲旅集结,杀鸡用上宰牛刀,战争的天平失衡了。

    3、8月9日至10日,对于格鲁吉亚来说肯定是最为难忘的两天。随军直播报道的俄独立电视台、《红星报》记者将俄军狂飙突进的画面传回国内,瞬间从东欧平原到太平洋海滨尽人皆知,顺利进展的战事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其关注度甚至超过了北京奥运会上中美俄三家激烈的金牌角逐。而西方媒体却在这个场面前忽然集体失声了——当然,战争报道肯定是有的,不过没有意外,还是像车臣和拉萨那样的移花接木、以假乱真。但吃够了舆论战劣势苦头的俄罗斯人接受了教训,全程跟踪的电视画面铁证如山,而俄国防部新闻发言人的揭露和驳斥则把西媒的惯用伎俩曝光于天下。俄罗斯这回在舆论战上拿了三分。此外,俄黑客还对格鲁吉亚的政府部门、公用设施、军事指挥等专用及民用网络展开了猛烈攻击,还与格方黑客进行了对抗,最终使格基本的社会运行及军事指挥遭受破坏,工作效率大打折扣。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虽然格军全方位引入了美军的“网络中心战”、数字化军队等概念,并同时装备了美军的现役信息化器材,但战争中率先发起攻击并取得最终胜利的却是它的对手俄军。
    在俄罗斯观众一边观看电视画面一边大呼过瘾时,我说过,格鲁吉亚人对此也是非常难忘的,同样能收到俄罗斯电视信号的格鲁吉亚观众在屏幕上看到沿交通线一路丢弃的轮式自行火炮、运兵车、重型迫击炮、牵引式加榴炮、卡车等等,在铺洒瓦砾的街道上被击毁的格军坦克,波季港外倾斜搁浅起火冒烟的舰艇。它们无一例外的是格鲁吉亚的财产,而今都成为了一堆堆钢铁垃圾。它们的操作者,格鲁吉亚士兵,有的倒毙于荒草丛中,有的无需看电视俯望窗外就看见他们换上了百姓的便装仓皇逃走,把自己的人民让给了紧追不止的敌人。这些画面的心理效果绝不亚于激光制导航空炸弹把地面刨开一个大坑的震撼效果,且立竿见影:格反对党要求停战并要萨卡什维利下台,而头天还在第比利斯广场上举着拳头跟随萨卡什维利高呼口号的格鲁吉亚民众转眼间便作鸟兽散,他们的总统则因担心总统府遭空袭而先一步躲入了防空洞。仅从士气民心上来说,格鲁吉亚已无扭转战局甚至取胜之可能。

    3、有俄军特色的现代局部战争。本次战争中虽然俄军动员了大量兵力,但实际投入战斗的并不多。而在这几支参战部队的行动当中,我们可以捋出一条清晰而又犀利的脉络。仅从已知的新闻报道中即可发现,俄军在战斗中大量使用了精确制导弹药,这样虽然提高了作战成本,但同时也有效地减少了对和平居民和非目标建筑物的杀伤破坏。哥里市那栋从楼顶被一弹贯穿到地下室的大楼就隐约有了海湾战争中美军在波斯湾上发射的“战斧”导弹钻进的窗户的味道。本次战争中俄军采用了以空降兵为先导降入敌境,切断目标地域与敌后方间联系,尔后在密集空中火力和地面炮兵火力(俄军的特长)配合下使用机械化部队攻打和控制城市与战术点,突出一个“快”字。不迟于8月12日,俄军攻克哥里,少量部队开始在城内进行对格残余部队的清剿,主力则继续向东南方向——格首都第比利斯——前进。
    战后回首,哥里易手标志着“赶鸭子”式的军事行动已经结束,真正的战争即将开始。
    整个格鲁吉亚战场从此开始可分为两条战线,一条是东线,参战部队有第42摩布师(含“西方”营)、近76空降师104团、近98空降师331团、近摩步131旅等部队沿茨欣瓦利——哥里——第比利斯一线展开攻势;另一条是西线,主要由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部队以及车臣“东方”营为主力,由俄罗斯空军(空4军)提供近距支援和掩护,沿别斯兰(北奥首府)——茨欣瓦利——库塔伊西——波季一线进攻(阿布哈兹部队是在黑海海岸和祖格迪迪之间由北向南进攻)。

格军部署.jpg

    先看西线。战争爆发后阿布哈兹即积极响应,在格阿边境的科多里峡谷向格军发动进攻以配合南奥战事,起初格军曾占领峡谷,但很快就被阿布哈兹部队赶出来并顺势发动了反攻。继驻哥里的第一步兵旅被东线俄军消灭(确切地说应该是击溃)后,驻谢纳基至祖格迪迪一线的的第二旅和第五旅也被击退,前路再无有效抵抗,“东方营”长驱直入(185km,一天左右即可打通),连打带吓地攻占了波季,并控制了波季港,美国派来的物资援助船队不敢进港,调头返航(俄军撤出波季后美船队进港卸货,没料到俄军又杀了一个回马枪,重占波季并缴获了大量全新的北约太空战装备和信息化升级后的“悍马”吉普车等)。加上俄罗斯空军一开战就夺取了制空权,格鲁吉亚除通过格土(耳其)边境的少量运输外已被彻底断绝了外援渠道。
    如果说西线作战的目的是为了打击格鲁吉亚的经济和战争潜力的话,那么东线战场的目的就是图穷匕见地对萨卡什维利政府下手了。主攻哥里的“西方”营以强行军速度在中央公路上一路南进。这支部队曾在第二次车臣战争期间打出了赫赫威名,全营数千官兵均是久经沙场的车臣族人,除捕俘等特殊任务外该部当面之敌从无活口生还,令格军闻风丧胆。第76空降师、第42摩布师其他部队等借此一直推进到第比利斯近郊。由于哥里距离第比利斯市区只有64km左右的距离,仅凭地面炮兵火力即可覆盖第比利斯,故格军第四旅等防御部队无法有效机动和部署,防线漏洞频出,战事进行到13日左右俄军甚至险些攻入第比利斯市区。
    冷战时期苏军的对西欧国家作战想定规定,机械化/摩托化部队一日最大推进纵深为70km,恰好处于苏军大多数中程支援火炮的射程极限——对于极度重视炮兵的苏联红军来说,火炮的射界就是他们冲击的终点。现代俄军继承了苏军的这一传统,但格军并不是北约联军,所以俄军在作战实际中就突破了这一界限,等于是在炮兵完成了火力延伸后不等其前进到下一个发射阵地,冲击部队即继续向纵深进攻了。由此可见,一旦剥去了所谓“美式军队”的光鲜外壳,就能看出格鲁吉亚军队的战斗力不是一般的差。

    4、至8月13日,俄军已在第比利斯城西面建立了强大的拦阻阵地,既使城内的格军无法出来,也使城外的援兵无法进去,第比利斯宛如一座“围城”。而打得兴起的俄军并没有停止进攻的步伐,他们绕过城市继续向南推进,稍晚些时候格土、格亚(美尼亚)边境对面的边防人员就报告发现有俄军出现。换句话说——萨卡什维利在本日的电视讲话中也承认——俄军装甲部队已经到达边境,格鲁吉亚版图被分隔成两半。虽然国际上的反俄势力继续对俄罗斯政府施加压力、亚美尼亚的格鲁吉亚族居民甚至越境参战、格动员警察部队(2500人)参战等,俄罗斯仍不为所动,依旧我行我素。8月15日,据传俄格停火并签订协定,俄军开始撤军(不过历来有关俄罗斯的军政事务就有狗肉帐的传统,这次也不例外,23、24日俄军即卷土重来使得俄格关系进一步僵化)。停火的背后,不仅有欧盟、美国、北约对俄罗斯穿梭般的劝说、威胁、谈判,随着战局进展和俄罗斯的灵活应对(两场车臣战争打下来俄罗斯学聪明了太多),当然也有格鲁吉亚政府儿戏般的政治态度帮忙(欧盟遇到这个有事就把星环旗挂在门口壮胆的“准”成员国算是倒了大霉),支持格鲁吉亚的声音越来越弱,到后来竟形成了欧洲一边倒地讨伐格鲁吉亚破坏神圣休战、而美国保持沉默的罕见一景(后来由法国带头在欧洲议会否决了格鲁吉亚的入盟案,即是与此有关)。这次战争,无论是从军事、政治、外交还是经济,俄罗斯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5、俄军在本次战争中虽然表现抢眼,但也暴露出不少缺点。其一是信息化建设仍为短板。俄军虽然打赢了战争初期的网络战,但却连基本的通讯都不能保障。一个很著名的例子就是当58集团军前指前移时,军部与下级部队便失去了联系,军长只能借用《红星报》驻军部记者的卫星电话才得以恢复通讯。而参战各部之间也缺乏通讯联系和情报交流,事实上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只能拿着出发前统一制定的预案来打,这样既不利于扩大战果,也会对友邻甚至自身的安全造成危害。58军副军长赫鲁廖夫少将即是在机动中遭遇了格军的伏击而身负重伤的。
    再者就是装备的老化。北高加索军区作为近年来俄军经历战阵最多的军区,有着傲视全军的精兵强将,其中尤以58集团军为甚。但不知由于什么原因,这样一支部署在热点地区的常战部队却装备着大部分俄军现役的老旧装备,简直可以称作俄军的兵器历史博物馆。在哥里市的战斗中,按常理应该尽占优势的俄军实际却驾驶着老式的T-55式坦克与经过西方改进的格军T-72坦克交手;而在众多新闻图片中我们也很容易就找到许多乘坐着БМП-2步兵战车的俄军官兵,车体上赫然还刷写着这些战车参加车臣战争时的标语!近十年过去了,俄军甚至没有认真清洗过这些装备……结合本次战争中俄军的变化,不由让人感叹一国国力的苏兴竟然就这样折射到了军队的战斗力中,另外俄军管理的松懈和散漫也可见一斑。
    一个国家国力衰落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效应有很大一部分是会延迟出现的。对于俄罗斯来说,一个显例就是在普京就任总统的八年高速发展期后,后普京时代的俄军却因叶利钦时代的困窘、低效和腐败而蒙受了本不该有的损失——尤其是空军,这个用黄金堆砌起来的技术兵种。因疏于训练、机械故障等原因,俄军至少损失了一架Ту-22轰炸机、两架Су-25强击机,而战后俄军对大量格军武器装备以外的物资“劫掠”性收缴,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这支军队仍然面对着苏联解体以来“气多钢少”的尴尬。

   PS:1、资料齐全;论证合理
              2、图文并茂
           特此鼓励,希望楼主能进一步完善,增加部分新闻图片,充实帖子






尊大圣斑斑之命,特添加新闻图片若干:

这个……

这个……

开战伊始格军便猛烈轰炸连接南北奥塞梯的重要通道——罗科斯基隧道,试图借此阻止俄军援兵,结果未能得逞

开战伊始格军便猛烈轰炸连接南北奥塞梯的重要通道——罗科斯基隧道,试图借此阻止俄军援兵,结果未能得逞

2009年,五日战争一周年前夕俄格军再次发生交火,俄军装甲部队迅速开入战区

2009年,五日战争一周年前夕俄格军再次发生交火,俄军装甲部队迅速开入战区

战区儿童的童年

战区儿童的童年

2008_9_3_50021_7850021.jpg

战区人民的生活

战区人民的生活

2008_9_3_50023_7850023.jpg

这场战争让欧盟非常没有面子,而且越劝俄罗斯打得越来劲

这场战争让欧盟非常没有面子,而且越劝俄罗斯打得越来劲

默娘子也没招了

默娘子也没招了

五日战争一周年之际,格鲁吉亚民众在俄军哨所前抗议

五日战争一周年之际,格鲁吉亚民众在俄军哨所前抗议

俄军哨卡

俄军哨卡

2008_9_3_50030_7850030.jpg
2008_9_3_50031_7850031.jpg

格军装备的武装直升机

格军装备的武装直升机

凶悍的车臣“东方营”

凶悍的车臣“东方营”

南奥境内的俄军

南奥境内的俄军

2008_9_21_38724_7938724.jpg
2008_9_21_38725_7938725.jpg

搞笑的俄军

搞笑的俄军

不要被他们的军装迷惑——这是两名南奥塞梯军人

不要被他们的军装迷惑——这是两名南奥塞梯军人

南奥境内

南奥境内

2009年4月下旬,俄格再次在南奥塞梯交火

2009年4月下旬,俄格再次在南奥塞梯交火

2009_4_24_79331_9179331.jpg
2009_4_24_79332_9179332.jpg

南奥塞梯集结部队准备出发

南奥塞梯集结部队准备出发

2009_8_9_77666_9777666.jpg

俄军装甲部队开入格鲁吉亚境内

俄军装甲部队开入格鲁吉亚境内

俄军正式接替南奥塞梯部队,接管南格边境防务

俄军正式接替南奥塞梯部队,接管南格边境防务

2010_2_22_20200_10720200.jpg
2010_2_22_20201_10720201.jpg
2010_2_22_20202_10720202.jpg
2010_2_22_20203_10720203.jpg
2010_2_22_20205_10720205.jpg
2010_2_22_20209_10720209.jpg
2010_2_22_20210_10720210.jpg
俄军摩托化步兵.jpg
俄军士兵.jpg
俄罗斯军人.jpg

俄军装甲兵

俄军装甲兵

格鲁吉亚军人

格鲁吉亚军人

格鲁吉亚空军装备的苏-25强击机,开战后即被俄军全部摧毁

格鲁吉亚空军装备的苏-25强击机,开战后即被俄军全部摧毁

格鲁吉亚民众挥舞十字架旗.jpg

刷卡时为零

刷卡时为零

苏25.jpg
苏25强击机.jpg
遭遇空袭的格鲁吉亚车队.jpg

格军的突然进攻给南奥塞梯民众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格军的突然进攻给南奥塞梯民众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战后南奥儿童的游乐场.jpg

由于俄、南、阿部队都缴获了大量格鲁吉亚军用物资并就地使用,仅凭军服很难判断他们的身份

由于俄、南、阿部队都缴获了大量格鲁吉亚军用物资并就地使用,仅凭军服很难判断他们的身份
回复 1# cavaral


    楼主这是转载还是原创啊?
wc33399 发表于 2010-10-11 14:36


    原创,呵呵,我越来越喜欢超大了,想多给咱们坛子里添点干货
好帖啊
谢谢,谢谢诸位CDer前来捧场,尤其要感谢大圣版主,我感到这三天来的功夫没有白花!
偶对乃的感谢照单全收。。。并表示偶很满足。。
回复 3# cavaral


    好啊!已经有版主给你加分了,多引导大家文明讨论啊。:handshake
写的很详实,感谢楼主分享!
写的不错,留个名,呵呵
wc33399 发表于 2010-10-11 14:55


    是是,谢谢了。一定做到。
不错好好看看啊
写的非常好的帖子
此帖甚好,另外请教lz目前阿布哈兹和南奥塞迪斯是什么状态?
回复 4# 柳慕苏


    呵呵,谢谢兄弟夸奖
刷卡时为零到底是哪来的胆量开第一枪的
shrazgriz 发表于 2010-10-11 15:04


    事实独立,并已获得了俄罗斯、委内瑞拉、古巴(据说是)、未被国际社会承认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等一些国家的承认,总统和议会都选过一届了(还是开战前的那套班子,呵呵)。南奥试图并入北奥,也就是内附俄罗斯,被妹夫给婉拒了
deuuyga 发表于 2010-10-11 15:06


    北约欧盟给了他的安全承诺(战后——一开打就证明这不过是个安慰剂)、美式整训和装备、普大老板在北京看奥运会(神圣休战、政府没头)
不错,留名
好文!真佩服lz
其实我一直不太明白萨卡什维利,这厮言谈举止就是个格奸啊
byf0725 发表于 2010-10-11 15:20


    其实兄弟你想想,刷卡时为零就是靠颜色革命才挤掉谢瓦尔德纳泽,上台执政的。联系一下国内的精英……都是这个德行的
好帖子要表扬
刷卡时为零---好名字
专业强帖!
dhfaaa 发表于 2010-10-11 16:11


    呵呵,谢谢夸奖!
萨卡什维利肯定悔死了,信北约还不如信凤姐呢,美国的承诺就像小月月的屁一样。
shidezhisdz 发表于 2010-10-11 16:20


    您果然是淫才;P,原来是NATO引领了以三俗的丑为美的潮流啊!
很详细,说的很清楚了
好帖子要顶
话说毛子近些年的信息化程度真的不敌小白兔。
分析的不错~~~
赞一个!!
zmxzhang 发表于 2010-10-11 16:31


    哇啊,还有花……谢谢,谢谢了!
shidezhisdz 发表于 2010-10-11 16:20
我是怀疑这个家伙是否会有后悔什么的,换句话说,他是真在乎国家利益还是个人利益。对那些颜色革命上台的,总有这种怀疑。
好文章,支持一下,太长了要慢慢看
俄罗斯应该把格鲁吉亚推一遍,然后再撤
bnu630 发表于 2010-10-11 16:45


    JY嘛,为了冥煮柿油什么都可以不顾的,另外早就有报道指出,刷卡、毁容、还有蒙古前阵子刚上台的那个,都曾经上过美国办的颜色革命培训班,换句话说,跟柴0是一种产品……
支持这样的解读
楼主,你这个帖子不错,我今天发现CD可以分享到twitter,我能不能发到twitter上啊?我follow了苍井空,希望她苍井大师也能看看你的大作。
回复 34# 吃佛念斋


    格鲁吉亚没什么可推的,萨卡上台这几年来格鲁吉亚除了冥煮柿油啥都没有……
ruimingzhang 发表于 2010-10-11 17:42


    晕……呵呵,您请便!
如果换TG来打这场,会不会更有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