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一切苦难来自对房地产的迷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8:47:11
http://stock.sohu.com/20100817/n274261368.shtml

       香港梦想内地客会来买楼,加上不负责任的低利率,令其楼市充满泡沫;高楼价是影响香港竞争力的根本障碍

  【财新网】(专栏作家 谢国忠)1997年房地产泡沫破灭后,香港经济便停滞了。过去13年里,香港人均的名义GDP(即未经通胀调整)上升了百分之十几。但因港币兑人民币的汇率跌了五分之一,而香港的生活用品大多来自内地,生活成本其实由人民币决定,因此,说香港经济“停滞”其实已算客气。事实上,若都用人民币衡量,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香港人的生活标准降的比日本人多。

  此外,若没有中央的支持,香港的经济表现还要差许多。例如,香港实行零关税,内地客人去香港购买奢侈品,这是香港经济的一大亮点。但是,大陆其实完全可以取消奢侈品的进口关税,因为大陆并没有相应的竞争行业。大陆的高关税仅是帮助把需求导向了香港。

  香港股市是另一个经济亮点。它其实只是中国股市的国际板。上海其实可以很轻松地抢它的生意,只要把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额度提高到5000亿美元。没有中央的支持,很难想象香港的经济会是今天的样子。

  香港所有的苦难,可归咎于它对房地产的迷恋。经过1997年的泡沫破灭,照理说,香港应当能够永远戒掉对房地产的痴迷。日本就是这样的。然而事实恰好相反。香港人最新的梦想,似乎就是等一个土土的大陆佬来敲他的门,掏出几百万美元来买他的公寓,然后他的下半辈子就有着落了。这样的梦想,加上低利率,支持着香港楼价,令其比1997年的高峰期仅低了十分之一。

  “香港的房地产是无价的,”当地一名炒房老手告诉我, “这就像一个宋朝花瓶或毕加索的画,内地有13亿人等着收藏它们,你说标什么价好呢?”

  内地人提着成袋的现金到香港买楼,这样耸人听闻的故事在香港时有耳闻,但支持这个城市泡沫的真正原因是债务。这是老生常谈了。相比其经济增速,香港的债务上升速度是前者的三倍。事实上,香港私人部门的杠杆率甚至比1997年更高。经过1997年的崩盘,还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杠杆率拉的如此之高,这也算是香港特色。

  香港金融业完全不负责任的行为助长了泡沫。普通的按揭贷款与香港银行同业拆息挂钩,还不到1%。只要利率提高至3%,许多借款人就会陷入麻烦。难道这样的金融产品比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要强?香港政府如何能容忍这样的金融产品?一旦泡沫破裂,香港政府又将被迫通过限制供应来支撑楼价。每经过一轮这样的周期,香港经济就会变得更小。

  另一方面,内地城市则在不断追求规模最大化。目前的楼市泡沫为地方政府提供了融资,让其最大化地促进发展。当泡沫破裂,它们会任由房价下跌,吸引新的资金接盘。

  相反,每经过一轮周期,内地城市就变得更大。广州和深圳的人口都将超过2000万。北京和上海会是前者的两倍。香港的人口仅700万,要在中国的超级大城市中脱颖而出何其难矣。

  香港20世纪90年代的房地产泡沫,部分原因是人们对未来充满乐观。名义GDP和工资以两位数的增速上升,楼价上升更快。人们说,楼价比收入上升领先了若干年,应该提前用收入买楼,这也能自圆其说。相比之下,目前的泡沫是一场闹剧。未来10年,工资不会迅速上升,香港的根本挑战是来自北部的竞争压力。过去10年,尽管香港经济停滞,上海快速增长,但香港的平均工资仍然是上海的2.5倍。

  如前所述,香港的竞争对手已不再是上海,而是像广州和深圳这样的邻居。香港如果不改变增长战略,它有可能失去在粤语世界的领先地位。

  高楼价是影响香港竞争力的根本障碍。它的住宅市值可能超过GDP的4倍,而仅仅一半人口拥有自己的住宅,其余居住在政府的“公屋”,或政府补贴带福利性质的“居屋”。香港经济以房地产为中心,在全世界独此一家。

  中央对香港的政策优惠,其实以抑制上海为代价。但这样的政策能持续多久?上海人口仅占全国的1.6%,而上缴的财政收入是全国各省份中最多的。另一方面,香港贡献的财政收入是零。忽视最能干的儿子,补贴最懒的儿子,这样的局面能持续多久?

  香港必须以地产政策平衡数量和价格,保持相关性。首先,政府应该制止疯狂的按揭产品,否则下一次衰退到来时,政府会吃尽苦头。对于高风险的抵押贷款,应要求银行作出更高的拨备。

  其次,香港政府目前的主要收入来自卖地,应考虑物业税,以此取代前者。税率可以从百分之二开始,最终达到百分之五。这样一来,政府可降低支持地价的动力。考虑到香港人口老化,福利开支上升,这样的政策无可避免。

  第三,香港目前的商业集中在维多利亚港周围的狭小地带,政府应规划替代性的更大的商业中心。新址可考虑设在大屿山。香港投资建设港珠澳大桥要花一笔巨款,若无战略扩张,花这笔巨资不值当。

  香港人梦想把房地产卖给内地投资客,到头来这可能也就是一场梦而已。人口老化,经济不振,仰仗中央,香港正痛苦地滑向边缘化。该醒醒了。

  (谢国忠是财新传媒特约经济学家;本文的英文版首先发表在《南华早报》)http://stock.sohu.com/20100817/n274261368.shtml

       香港梦想内地客会来买楼,加上不负责任的低利率,令其楼市充满泡沫;高楼价是影响香港竞争力的根本障碍

  【财新网】(专栏作家 谢国忠)1997年房地产泡沫破灭后,香港经济便停滞了。过去13年里,香港人均的名义GDP(即未经通胀调整)上升了百分之十几。但因港币兑人民币的汇率跌了五分之一,而香港的生活用品大多来自内地,生活成本其实由人民币决定,因此,说香港经济“停滞”其实已算客气。事实上,若都用人民币衡量,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香港人的生活标准降的比日本人多。

  此外,若没有中央的支持,香港的经济表现还要差许多。例如,香港实行零关税,内地客人去香港购买奢侈品,这是香港经济的一大亮点。但是,大陆其实完全可以取消奢侈品的进口关税,因为大陆并没有相应的竞争行业。大陆的高关税仅是帮助把需求导向了香港。

  香港股市是另一个经济亮点。它其实只是中国股市的国际板。上海其实可以很轻松地抢它的生意,只要把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额度提高到5000亿美元。没有中央的支持,很难想象香港的经济会是今天的样子。

  香港所有的苦难,可归咎于它对房地产的迷恋。经过1997年的泡沫破灭,照理说,香港应当能够永远戒掉对房地产的痴迷。日本就是这样的。然而事实恰好相反。香港人最新的梦想,似乎就是等一个土土的大陆佬来敲他的门,掏出几百万美元来买他的公寓,然后他的下半辈子就有着落了。这样的梦想,加上低利率,支持着香港楼价,令其比1997年的高峰期仅低了十分之一。

  “香港的房地产是无价的,”当地一名炒房老手告诉我, “这就像一个宋朝花瓶或毕加索的画,内地有13亿人等着收藏它们,你说标什么价好呢?”

  内地人提着成袋的现金到香港买楼,这样耸人听闻的故事在香港时有耳闻,但支持这个城市泡沫的真正原因是债务。这是老生常谈了。相比其经济增速,香港的债务上升速度是前者的三倍。事实上,香港私人部门的杠杆率甚至比1997年更高。经过1997年的崩盘,还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杠杆率拉的如此之高,这也算是香港特色。

  香港金融业完全不负责任的行为助长了泡沫。普通的按揭贷款与香港银行同业拆息挂钩,还不到1%。只要利率提高至3%,许多借款人就会陷入麻烦。难道这样的金融产品比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要强?香港政府如何能容忍这样的金融产品?一旦泡沫破裂,香港政府又将被迫通过限制供应来支撑楼价。每经过一轮这样的周期,香港经济就会变得更小。

  另一方面,内地城市则在不断追求规模最大化。目前的楼市泡沫为地方政府提供了融资,让其最大化地促进发展。当泡沫破裂,它们会任由房价下跌,吸引新的资金接盘。

  相反,每经过一轮周期,内地城市就变得更大。广州和深圳的人口都将超过2000万。北京和上海会是前者的两倍。香港的人口仅700万,要在中国的超级大城市中脱颖而出何其难矣。

  香港20世纪90年代的房地产泡沫,部分原因是人们对未来充满乐观。名义GDP和工资以两位数的增速上升,楼价上升更快。人们说,楼价比收入上升领先了若干年,应该提前用收入买楼,这也能自圆其说。相比之下,目前的泡沫是一场闹剧。未来10年,工资不会迅速上升,香港的根本挑战是来自北部的竞争压力。过去10年,尽管香港经济停滞,上海快速增长,但香港的平均工资仍然是上海的2.5倍。

  如前所述,香港的竞争对手已不再是上海,而是像广州和深圳这样的邻居。香港如果不改变增长战略,它有可能失去在粤语世界的领先地位。

  高楼价是影响香港竞争力的根本障碍。它的住宅市值可能超过GDP的4倍,而仅仅一半人口拥有自己的住宅,其余居住在政府的“公屋”,或政府补贴带福利性质的“居屋”。香港经济以房地产为中心,在全世界独此一家。

  中央对香港的政策优惠,其实以抑制上海为代价。但这样的政策能持续多久?上海人口仅占全国的1.6%,而上缴的财政收入是全国各省份中最多的。另一方面,香港贡献的财政收入是零。忽视最能干的儿子,补贴最懒的儿子,这样的局面能持续多久?

  香港必须以地产政策平衡数量和价格,保持相关性。首先,政府应该制止疯狂的按揭产品,否则下一次衰退到来时,政府会吃尽苦头。对于高风险的抵押贷款,应要求银行作出更高的拨备。

  其次,香港政府目前的主要收入来自卖地,应考虑物业税,以此取代前者。税率可以从百分之二开始,最终达到百分之五。这样一来,政府可降低支持地价的动力。考虑到香港人口老化,福利开支上升,这样的政策无可避免。

  第三,香港目前的商业集中在维多利亚港周围的狭小地带,政府应规划替代性的更大的商业中心。新址可考虑设在大屿山。香港投资建设港珠澳大桥要花一笔巨款,若无战略扩张,花这笔巨资不值当。

  香港人梦想把房地产卖给内地投资客,到头来这可能也就是一场梦而已。人口老化,经济不振,仰仗中央,香港正痛苦地滑向边缘化。该醒醒了。

  (谢国忠是财新传媒特约经济学家;本文的英文版首先发表在《南华早报》)
谢国忠?
嘿嘿,好久没见到这名字了
房地产来钱快啊
丫当年多嘴,写了篇揭露某鼻屎国政府从事国际洗钱的文章,本来只是给圈内一些同行朋友看的,结果被人泄露给媒体了。偏偏该国政府和高盛有密切业务往来,是高盛的财源之一,所以就被高盛炒掉了。
后来去了啥玫瑰石投资公司吧,现在不知道还在不在那。
其实,还真有很多内地富豪在香港买楼。
回复 4# 不动如山李天霞


    摩根士丹利 而且是辞职的 才对吧。
如果现在香港政府大力的打压楼价。香港的银行会怎么样呢?已经是积重难返。只能维持现状了。
这个文章和马后炮有什么区别呢?内地相对来说还没有到这个程度。但是也是需要慢慢调理的。
这文章马后炮加映射内地,其实一文不值。
香港的富豪一直积极的向大陆推销他们的模式,比如所谓的照拍挂模式。

看看李嘉诚在上海的项目:

世纪大都会 2013完工 完成4%
静安东八块 2012完工 完成1%
真如 2015和2018分别完工 完成1%
X3-2 2012完工 完成1%

李嘉诚在上海所有的写字楼项目都完成了1% 竣工不知猴年马月

炒地价的意图是很明显的
香港,唉,怎么说呢。
丢掉了制造业,现在想靠金融业,可是却没有一分钱税收上缴国库的地方,难啊。
ikarigendou 发表于 2010-8-19 01:29

      比国内的很多开发商聪明不少嘛,开工了,就不算囤地了。
说的是实话。
只要把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额度提高到5000亿美元。没有中央的支持,很难想象香港的经济会是今天的样子
===
还专家,没有香港,也不可能把QFII提到5000亿。
侠客尚 发表于 2010-8-19 01:00
对,是摩根,昨天记错了。辞职是结果,原因还是他写的那篇爆料文。
ikarigendou 发表于 2010-8-19 01:29
中国的房地产本身很大程度上就是参照香港模式发展起来的。
香港才是中国房地产泡沫最大的地方

北上广都有强大的工业基础支撑,香港游什么???
日本可以转型的根本原因是其多年在教育和科学上持续投入的结果,这个体现在制造业上太明显了,香港完全没有可比性,没有制造业谈何科技?说到这实在为这些年给忽悠去香港读书的尖子生叹息
飘缈神龙 发表于 2010-8-19 10:12

香港的金融投资环境比大陆强太多
每个夜晚,兰桂坊都充斥着两种人:一种是TITLE上面带有BANKER的各种肤色男性;另一种,则是各种肤色在中环上班的OL...一种找人XX,一种等着被人XX{:wuyu:}
niuniu再现 发表于 2010-8-19 10:30


    晕…………金融投资最终要落到基础设施或者实业上吧???香港有多少实业和基础设施???别和我说是炒金融衍生产品………………

   香港的金融发达是建立在以前大陆封闭,只有香港一个对外出口的基础上,也就是说,13亿人的进出口都要靠香港,是头猪么都发达了。

  现在中国只有香港一个出口…………切………………
niuniu再现 发表于 2010-8-19 10:30
各种金融衍生产品泛滥,热钱随便进出,外汇随便买卖。索罗斯等人最喜欢这种地方了。
飘缈神龙 发表于 2010-8-19 10:12
你说的是实体经济基础吧?北京现在还真没有什么强大的工业基础了,连首钢都去曹妃甸了。
不动如山李天霞 发表于 2010-8-19 12:10


    北京那么多大学,研究所被你无视了???
香港也就粤语地区有较大影响力吧,现在也是江湖日下,无论从电影文化,还是进出口。不靠中央,估计多少人都往深圳定居工作了
时刻警醒世人 不做亡国奴

比国内的很多开发商聪明不少嘛,开工了,就不算囤地了。
xbill 发表于 2010-8-19 06:58



    错了,国内的开发商也够精明的。我认识一朋友,他家要拆迁,那一片其它人家都拆了,就留下他一家,结果和开发商整整谈3年才谈拢条件。登他家搬家了,人家开发商才开始动工,在这3年时间里,我们这的房价整整飙升2倍。人家开发商根本就不主动和他家谈判,整日闭门不见,我怀疑,我朋友家是开发商故意留下来不用开工的借口。
比国内的很多开发商聪明不少嘛,开工了,就不算囤地了。
xbill 发表于 2010-8-19 06:58



    错了,国内的开发商也够精明的。我认识一朋友,他家要拆迁,那一片其它人家都拆了,就留下他一家,结果和开发商整整谈3年才谈拢条件。登他家搬家了,人家开发商才开始动工,在这3年时间里,我们这的房价整整飙升2倍。人家开发商根本就不主动和他家谈判,整日闭门不见,我怀疑,我朋友家是开发商故意留下来不用开工的借口。
金融投资最终要落到基础设施或者实业上吧???
=============================
那些基础设施和实业不需要在同一个地方. 金融服务业要的是别人信得过的法治环境, 没有这个金融买卖的合同和一张废纸无分别.;P
飘缈神龙 发表于 2010-8-19 10:12


    为什么不是 京沪穗或京沪广
怎么现在媒体都喜欢说 北上广???
看见好多媒体这样写了

我怀疑,我朋友家是开发商故意留下来不用开工的借口。
哥俩好 发表于 2010-8-19 13:18



    正解………………什么闭门不见吗,背后都谈好条件的,然后做出一副不合的样子………………给无知p民看的。

  所以某些钉%子% 户………………看ps党…………真是土 鸡 瓦 狗之辈。
我怀疑,我朋友家是开发商故意留下来不用开工的借口。
哥俩好 发表于 2010-8-19 13:18



    正解………………什么闭门不见吗,背后都谈好条件的,然后做出一副不合的样子………………给无知p民看的。

  所以某些钉%子% 户………………看ps党…………真是土 鸡 瓦 狗之辈。

金融投资最终要落到基础设施或者实业上吧???
=============================
那些基础设施和实业不需要 ...
屠城校尉 发表于 2010-8-19 13:35



    问题Tg信不过香港的买办。{:qiliang:}

   以前不过是TG要面子所以需要维护香港的稳定,现在么这个面子意义不大………………呵呵呵。
金融投资最终要落到基础设施或者实业上吧???
=============================
那些基础设施和实业不需要 ...
屠城校尉 发表于 2010-8-19 13:35



    问题Tg信不过香港的买办。{:qiliang:}

   以前不过是TG要面子所以需要维护香港的稳定,现在么这个面子意义不大………………呵呵呵。
夫子庙一条价格很高的阉狗,吊用没有 ,香港是狗头 朝鲜是狗屁眼 ,放在那儿 的反面教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