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为什么有那么多日本人支持中国的革命党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8:59:04
清末为什么有那么多日本人支持中国的革命党呢?他们为什么对中国的革命那么上心呢?清末为什么有那么多日本人支持中国的革命党呢?他们为什么对中国的革命那么上心呢?
如果LZ能听懂蚂蚁的话,试着当蚂蚁爬上自己手指的时候别捻死它,而是放过它,说不定LZ能听到一个非常类似的问题:“为什么那个人类不弄死我,而是放过我了呢?为什么那个人类会对我的生命那么上心呢?”

当年的中国也不过就是一只一捻即死的蚂蚁,出于同情或者无聊,有人放过了这只蚂蚁的生命。
nalanmm 发表于 2010-8-18 02:04


    反清
亚洲主义


这个水很混,你不要问了;P
内乱这种事 鬼子向来很热心
知道,和孙大炮关系密切的黑龙会吗? 知道黑龙会的名称意义吗?知道田中奏折吗?

无利不起早,世界没有热心人;


梁启超有过一番话,大意是最早看到日本支持中国改良维新,感到很高兴
后来逐渐发现,日本是想通过支持他们来控制未来的中国局势,所以从此对日本很警惕。
走向共和里面袁世凯说,乡下有个老太太,把穷人家的小姑娘都买来好好养着,称作瘦马
所谓瘦马,总有养肥的一天,这个成本和收获的关系,不用多说了吧?
当然,不排除当时少数民间人士,是真的出于私人友谊或者支持中国进步的考虑,但是大部分,尤其是有日本官方背景的
都是把康梁孙黄等人当作瘦马了。

梁启超有过一番话,大意是最早看到日本支持中国改良维新,感到很高兴
后来逐渐发现,日本是想通过支持他们来控制未来的中国局势,所以从此对日本很警惕。
走向共和里面袁世凯说,乡下有个老太太,把穷人家的小姑娘都买来好好养着,称作瘦马
所谓瘦马,总有养肥的一天,这个成本和收获的关系,不用多说了吧?
当然,不排除当时少数民间人士,是真的出于私人友谊或者支持中国进步的考虑,但是大部分,尤其是有日本官方背景的
都是把康梁孙黄等人当作瘦马了。


炮哥曾答应把满蒙割给日本,换取其支持革命,所谓田中奏折原不是日本人一厢情愿。想想炮哥秘书为何皇军一来就反了水,不是没原因的。

炮哥曾答应把满蒙割给日本,换取其支持革命,所谓田中奏折原不是日本人一厢情愿。想想炮哥秘书为何皇军一来就反了水,不是没原因的。
20世纪中国革命背后都有列强身影 日苏美三国影响最大英国支持哪方(好像是支持北洋是哪个忘记了) 高卢无视德国几乎很少 面条国(唯一贡献就是没有找中国人当盟友)
多?有多少?有支持伪满的多吗?不过是你看的偏向不同
why_together 发表于 2010-8-18 07:46
那时的支持就是为了后来伪满的存在{:Bingo:}
炮党与小鬼子的合作是长期的。
满清北洋时期,合作夺权,图谋割取东北。
之后到解放前,合作剿共。典型例子是解放战争时期,冈村太君做光头的军事顾问。
之后,日本支持炮党独台,图谋分裂中国。成果就是登灰君。
日本抗议:满清岂可称中华(ZT)?

1871年,中日两国谈判《中日修好条规》,过程中出现很有意思的插曲:日本代表团不同意清政府在条约中自称“中国”。日本方面认为:“中国系对己邦边疆荒服而言”,要求只写“大清国”。中国代表则力争:“我中华之称中国,自上古迄今,由来已久,即与各国立约,亦仅只约首,书写大清国字样,其条款内容皆称中国,从无写改国号之例”,双方陷入僵局。后经李鸿章亲自出面,与日本钦差全权大臣伊达宗城约定:“汉文约内则书中国日本,和文约内则书大日本、大清”。但日本代表团在誊正时,在其所持汉文本内,依旧用“大清”而非“中国”,导致中国代表团提出严正抗议。日本则辩称,其汉文本中的“大清”是和文译文,“不必与贵国正本汉文并视而论”。李鸿章息事宁人,未再坚持。(以上引自《日本外交文书》第四卷,226-245页。转引自《中日甲午战争全史》第一卷)

其实,被现代国人视若仇寇的日本,一直以中华文明的传人自居,而将满清时的中国看作沦陷于靼虏的“修正主义”者。日本文化中,有十分浓厚的“尊王攘夷”观念。当年,蒙元对日用兵失败,数万元军于“弘安之役”中被俘,日本将其中的南宋降军甄别出来,视为“唐人”,赦之不杀,而将其它所有“靼虏”(包括朝鲜人和北方汉人),屠戮殆尽。徐继畲在其那篇后被锩刻在美国华盛顿纪念塔碑上的启蒙巨著《瀛寰志略》中说:“倭人自是遂有轻中国之心。”其实,日本人不仅是看不起蒙古人这个“夷”,也看不起“攘夷”无能的宋人。作为日本的武士道的重要精神来源,宋末的抗元志士们,如文天祥等,成为大和民族的敬拜偶像,并在明治维新中发挥重要作用.

对于“尊王攘夷”的明朝,日本人则多次遣使入贡。到了满清入主中原,日本人便认为中国沦陷于夷狄之手,而以中国自居了。朝贡自然是不会再有的,相反他们还收留中国抗清志士,支持郑成功抗清——国姓爷有一半日本血统,他的日本母亲就是被“侵华清军”奸杀的——直至近代支持孙中山的反满共和革命。在我所收藏的甲午战争期间的日本文献中,日本人将自己称为“神州”几乎是一种常态,从他们的文字中,感觉到他们是在为恢复中华而战。

这样的“华夷之辩”,在朝鲜也很明显。甲申年(1644年)满清入关灭明后,朝鲜一直顶住满清的军事压力,拒绝承认清政权,甚至多次组织“反清复明”的军事行动。忠于“中华”的朝鲜两班朝臣士大夫,将久居满清做人质、回国待位的昭显世子毒毙于昌德宫中。其反清复明计划和北伐准备是在隐蔽状态下进行,清廷知之甚少,但终因中国本土放弃抵抗而告终。在被迫臣服满清后,朝鲜李朝仍视满清为“犬羊夷狄”,称清帝为“胡皇”、清使为“虏使”,蔑视和朝贡形成了奇怪的共存状态。

满清入关后,仁祖为祭奠明朝,在宫中行焚香望阙之礼。明朝灭亡六十周年,李朝肃宗自宜春门诣禁苑坛,以太牢祭祀崇祯皇帝,又命汉城府在后苑春塘台设“大报坛”,郊天报德,祭祀明万历皇帝。乾隆十四年 (1749年),又以明朝太祖、万历 (神宗)、崇祯(毅宗)并享大报坛,并于三帝即位、忌辰日行望拜礼,此后每年进行,直到李朝末年。

除对清朝的公文贺表之外,一切内部公文,包括王陵、宗庙、文庙祭享祝文,仍用崇祯年号。朝鲜《仁祖庄穆大王实录》,在明亡前用崇祯年号,在明亡后用干支纪年和国王在位年号。在仁祖之后的历代朝鲜国王《实录》,只书干支纪年和国王在位纪年。至于私人著述,直到清末,仍有人书写崇祯年号,以至竟然有“崇祯二百六十五年”的纪年。

满清入主后,并未对满汉矛盾的消除做有效的努力,反而对中国本部十八省实行一种殖民式的统治,钱穆先生称之为“部族政治”。主要的有:
   
一是实行种族隔离制度,禁止满汉通婚,甚至在国中设立许多禁区,禁止汉人入内,比如广袤的东北、台湾,以及北京内城、八旗兵驻守的“旗营”——我所长期生活过的杭州,旗营就安在西湖边,至今还有“旗下营”的地名,北京内城干脆被西方人称为“鞑靼城”(TARTAR CITY)。

二是以“八旗恐怖”强推“剃发易冠”,《东华录》卷五顺治元年条记载:“不随本朝制度剃发易衣冠者,杀无赦。”
   
三是以修订《四库全书》为名,对中国典籍文物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清洗,据统计,共焚书24次,538种,共计13862部书。至于为了将古籍中的“夷狄”字样抹去,不知毁坏了多少图书。

四就是对汉族人才的牢笼和钳制,官缺分满汉,满主要担任较为高级的职务,满汉同级的满高于汉。“难酬蹈海亦英雄”的邹容在《革命军》(>>>>该书全文见我的另一博客《近代史海外文摘》)一书对此有深刻分析:“满洲人在中国,不过十八行省中最小一部分,而其官于朝者,则以最小部分敌十八行省而有余。”钱穆先生认为:“邹容这一番话,真描出了清代部族政权之实相。中国考试制度之用意,本在开放政权,选拔真才,来分配于政府各部门。现在清代的部族政权,既绝无意于把政权开放,则考试只成为羁縻牢笼之一术。”

五是对满族人实行无原则的国家福利制度,以及满汉不同法律,满人的生活完全由政府财政供应,此点不仅加剧了民族矛盾,也彻底腐蚀了八旗军民。

乾隆年间,身着中华服饰的朝鲜使者出访中国,被已改“蛮夷”之装的中国人围观,据使者记载:“每与渠辈(指中国人)语,问其衣服之制,则汉人辄赧然有惭色”。汉人无奈,只有自慰,说满清衣冠“头发尽剃,无梳栉之劳,上下均服,无名分之,制度简易,执事服役无所相碍”,也不错!

甲午战争中,日本就充分利用了满汉矛盾。在我收藏的《日清战争实记》中,就收有日本陆军大臣山县有朋大将亲率的第一军,在东北所发布的《开诚忠告十八省之豪杰》之告示,公开宣扬反满暴动:“切望尔等谅我徒之诚,绝猜疑之念,察天人之向背,而循天下之大势,唱义中原,纠合壮徒,革命军,以逐满清氏于境外,起真豪杰于草莽而以托大业,然后革稗政,除民害,去虚文而从孔孟政教之旨,务核实而复三代帝王之治

这篇精彩的檄文,出自著名的日本间谍宗方小太郎(1864-1923年)之手。作为中国通,宗方小太郎为日军在甲午战争中的胜利贡献颇多,受到日本天皇的召见。宗方对日本利用满汉矛盾谋划极深,在他于甲午年所撰写的《中国大势之倾向》中,分析道:“(满清)前之叛乱者殆无义名而叛,今之叛乱者无不以恢复明祀为名义。其故何在?曰:‘恢复明朝’一语最易煽动民心,又为民心之所向故也……方今中国之形势颇似元朝末运。彼因起于满州异族,夺取明之天下,正如元之于宋,出自异族而统治中国则一也。故目今背叛朝廷者多为人民饱尝弊政之余而开始种族竞争者也。徵之该国历史,自古以来凡由异族起而夺取天下者,常于人种之竞争中被夺回。”他认为,“此时若有非凡之士,其于草泽之间,收拾以上各党派(指造反的哥老会、白莲教等)成一体,以大义名分明示天下,诚心诚意代天行道,普救苍生,乘机而起,觉罗氏之天下不知所归也”,期望日本成为这个能凝聚中国人心的“非凡之士”。

同年,他在《对华迩言》中再次分析道:“今爱新觉罗氏之天下百弊丛生,已濒于阳九之末运,岌岌之势有如败屋之将倾倒,殆已呈不可收拾之势”。在认为欧洲必然会对中国进行瓜分之后,他说:“欧洲各国对中国之深谋远虑既已如此,一朝中原鼎沸之日,岂能止于徒手旁观乎?”,要日本“制天下之机先,一朝有事之际,方可凌驾欧人,使之不能呈其欲望于中国中原也。是不特中国之幸,亦日本之所以自守,保持亚洲体面之要务也”,并十分具体地要求日本政府重视在华占领区的民政,还引用了孟子的名言:“当今之时有能行仁政者,民悦之如解倒悬”,希望占领当局“施行大道”、“待民如子”,并且指出“新占领地之统治者,责任至重,其人选非最慎重不可也”。(引文摘自《宗方小太郎日记》)

中国最终输却甲午战争,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满汉矛盾令中国缺乏一种鲜明的民族观念和国家意识,与全国齐心合力的日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戊戌变法失败,很大程度也是因为满清部族统治的自私。满汉矛盾的存在,不仅导致革命与改良的争论,牵制了大量精力,甚至也造成以满-汉为坐标的民族主义与以黄-白为坐标的种族主义之间的矛盾。一个容易被后人所忽视的事实是,所谓保皇的“维新派”,其实也并不拒绝种族革命的想法,当然,他们所提倡的“种族革命”,更多的是“反白”,而非“反满”。梁启超自己就说,当年他和谭嗣同、唐才常等人主持湖南时务学堂期间,即“窃印《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书,加以案语,秘密分布。”(《清代学术概论》,《饮冰室合集&S226;专集之三十四》)。当然,他们并不是在散播“革命的火花”。这些晚明抗清人士的著作,一直以来都是“反清复明”的民族革命的精神源泉,但在维新派的手中,这些“反动书籍”被当作了“反白”的“黄种种族革命”的精神源泉,维新派把“满洲全族”比做保守的德川幕府,期望光绪帝能为明治天皇,而自比勤王之师“黄种种族革命”在当时的东亚,是一种潮流。大黄种主义或曰大亚洲主义,在中、日、朝三国都有很多的信徒。据美国孟菲斯大学历史系教授孙隆基在《清季民族主义与黄帝崇拜之发明》一文中阐述,戊戌年间的日本首相大隈重信,就认为日本为报答濡汉化之恩,有义务招架住西方,以便让中国有充分的时间自强,这就是著名的“保支论”。百日维新末期,伊藤博文访问北京,不少人提议聘请他当中国的首相,这也是大亚洲主义的体现。戊戌喋血后,没有日本政府协助,康梁等人是逃不脱西太后的手掌的。日本要人更是呼吁日本当局要尽快与同种结成联盟,为黄白人种大对决做准备。

以孙文为代表的“反满革命”与以康梁等为首的“黄种革命”,纠缠交织在一起,令革命派和维新派相互间掣肘牵制不少,分裂了中国的精英力量。

窃以为,康梁等维新派,在民族革命与种族革命的抉择中,将“反白”先于“反满”,至少在操作上难以召唤民众,这或许也是戊戌变法及维新运动、保皇运动“缺乏群众基础”而失败的原因?孙文在这方面的政治技巧就比他们圆熟,将“驱除靼虏”的口号喊得震天响,把一切问题都归结到满清统治上去,直接、简洁、明了、方便,果真能起到吹枯拉朽的作用,至于以后再搞“五族共和”,那以后再说吧。

戊戌失败后,梁启超痛定思痛,在1899年写就了《爱国论》,对中国人的观念有一深刻反省:“我支那人,非无爱国之性质也。其不知爱国者,由不自知其为国也。中国自古一统,环列皆小蛮夷,无有文物,无有政体,不成其为国,吾民亦不以平等之国视之。故吾国数千年来,常处于独立之势,吾民之称禹域也,谓之为天下,而不谓之为国。既无国矣,何爱之可云?”或许,他终于醒悟过来了,在这样的“无国可爱”的情况下,“反白”根本就不如“反满”更有动员力!这或许也是日后他终于叛离维新派,甚至参加到民国政府中的一大精神转折?

甲午战争后,日本日益成为反满革命者的庇护所,同盟会、光复会等组织都是在日本组建,或多或少地得到了日本官方或半官方的支持。那时日本社会已经开始流行用“支那”称呼中国。中国的很多革命者,来到日本后,一是剪辫子表示不再效忠清廷,二是直接借用日本式称呼自称“支那人”而非“清国人”。“支那”这个在后来引起中日间很强烈感情冲突的词汇,在甲午后、二战日本战败前,几乎是日文中指代中国的唯一名词。

1902年,章太炎等在日本东京发起《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指甲申年明亡于清),喊出了“光复汉族,还我河山”的誓言;1904年,宋教仁在东京创办了名叫《二十世纪之支那》的杂志,后成为同盟会党报《民报》。即使非革命派的梁启超,也用“支那少年”为笔名,康有为次女康同璧也曾在诗中称“我是支那第一人”。

但辛亥革命之后,满汉矛盾一消失,中日之间的矛盾便更趋尖锐了起来。日本依旧延用“支那”,引起中国知识分子的不满。“五四”运动中这也成为当时愤青们最热门的一个“爱国话题”,纷纷上书政府,要求抗议日本政府使用“支那”和“支那共和国”。
     
中国政府为此专程向日本提出,认为“支那”一词“与现在之中国毫无关系,今后称呼中国,英文须写National Republic of China,中文须大写大中华民国。倘若日本公文使用支那之类的文字,中国外交部可断然拒绝接受”

而日本人认为“中华”一词暗藏着对日本的轻蔑。当时有读者投书《东京朝日新闻》,对中国政府要求日本使用“中华民国”提出不满,认为:“‘中’及‘华’之语,是自古以来支那对夷狄傲慢的自称……今日对外拟用‘中华’之名,其实含有鄙视列国为夷狄之意,可谓无礼之极。故此,在讨论使用不使用‘支那’称呼之前,实宜先行以适当文字,取代‘中华’二字的称呼。

况且,支那政府并不能判明‘支那’一语的起源。此语自远古时代使用以来,并无包含侮辱之意。就法理而言,支那政府理论上可决议正其国名为中华民国,而不作支那。惟坚决拒绝一切习惯使用之称谓,态度未免太过激烈。尤其中华民国本身写做英文名称作National Republic of China,其中的China,敢问难道不是支那吗?本来的确只是音译的中性词“支那”,从此成为中日民族矛盾的标志物,甚至在前几年,新浪网用“支那”Sina作域名,也引起广泛了抗议和争辩

1903年,来自“支那”的青年周树人(鲁迅),在日本剪掉了辫子,与满清决裂,并拍了一张“断发照”,题诗曰: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百年来,轩辕倒是已经成了中华公认的始祖,但正如网上有人质问的,为什么中国人的聚居区都被称为“唐人街”,而不是“宋人街”、“明人街”?就是因为唐朝才是泱泱大国!如不自强,将来没准还有人抗议我们使用“中国”的字样!
不堪回首!
nalanmm 发表于 2010-8-18 02:04

反俄国的傀儡,当时日本人认为清政府太软弱,把太多的满洲权益给了俄国,于是乎扶植革命党。也是很常见的手法,对某国政府不满,于是就支持他的反对派。
这样也可以理解大炮为什么要放弃满洲,因为日本对他的支持本就是以满洲为代价
支持你革命,你要革命就得乱,乱了我才好动手
sol 发表于 2010-8-18 08:40

神马灯灰军,岩里正男好不
一般人长大了就会有繁殖的冲动,搞出与自己类似、关系密切的后代,国家也有这种冲动,比如美国输出自由民主,苏联输出革命,天朝输出大革命,日本输出共荣圈、泛亚洲主义,只不过强奸不成反被日,被美国强攻了
日本近代和中国一样,都遭受西方列强侵略,日本民间和中国民间都有一部分“泛亚主义”者,亚洲是黄种人的亚洲,亚洲的西方殖民国应该被解放出来,回归自由。日本最先强大,民间“泛亚主义”者希望先拯救中国然后拯救其他亚洲殖民国家,但后来“泛亚主义”被东条英机等少壮军派人士利用成为侵华侵略亚洲的工具,欺骗日本国内,欺骗亚洲。
在当时时代背景下能保证决大部分中国民众的翻身,即使对日本有些让步也是可以理解的。等中国强大失去的土地依然可以要回。况且在满清末年,中国已经成为西方列强瓜分的蛋糕,给日本让些步和对英美俄让步又有多大的不同?
孙中山开始也希望借助西方仁慈的基督仁爱力量达到推翻腐朽满清的任务,但西方列强拒绝了,因为他们要的是一个象满清这样“孝顺孙子”而不是一个可能强大的中国,没有办法中山先生才求助日本!
宫崎滔天
  宫崎滔天(1871—1922)本名宫崎虎藏,又名寅藏,别号白浪庵滔天。日本熊本县(今熊本县荒尾市)人。早年受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影响,接受“支那革命主义”思想。1892年(光绪十八年)到中国,了解民情,熟悉语言,嗣因经费告罄返日。1897年,经犬养毅斡旋,获得外务省秘密经费,与平山周一起来华考查。结识康有为、梁启超,又经人介绍与孙中山、陈少白成为知交,为兴中会反清革命活动出力甚多。1899年前后往返于康梁与孙中山之间,极力劝说两派联合反清。1900年参与惠州之役。失败后回国。1902年撰写《三十三年落花梦》发表,向社会介绍孙中山的革命事迹。1905年为同盟会成立奔走效力,旋成为同盟会最早的外籍会员之一。1906年7 月与营野长知等人创办《革命评议》,自任编辑人。1911年(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多方挪借旅费再来中国,拥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8 月,力阻孙中山应袁世凯之邀北上。10月间离华返日。1913年,孙中山返国反袁时与孙偕行辅佐。

  二次革命失败后,往来于孙中山与黄兴之间,力解孙、黄矛盾。1921年最后一次来华,在广州晤见孙中山,次年病逝于日本东京,有《宫崎滔天全集》。

  宫崎滔天曾协助孙中山和黄兴在日本成立同盟会,对孙中山的反清革命、共和事业不遗余力地奔走相助,作出了很大贡献。孙中山对他甚为倚重,与他书信来往极为频繁。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宫崎担任了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政治顾问,并见证了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历史事件。以后又追随孙中山多年。
“黄种种族革命”在当时的东亚,是一种潮流。大黄种主义或曰大亚洲主义,在中、日、朝三国都有很多的信徒。据美国孟菲斯大学历史系教授孙隆基在《清季民族主义与黄帝崇拜之发明》一文中阐述,戊戌年间的日本首相大隈重信,就认为日本为报答濡汉化之恩,有义务招架住西方,以便让中国有充分的时间自强,这就是著名的“保支论”。百日维新末期,伊藤博文访问北京,不少人提议聘请他当中国的首相,这也是大亚洲主义的体现。戊戌喋血后,没有日本政府协助,康梁等人是逃不脱西太后的手掌的。日本要人更是呼吁日本当局要尽快与同种结成联盟,为黄白人种大对决做准备。

=====================================================================

日本少壮军人东条英机等利用“大亚洲主义”为借口发动侵略战争。,对内欺骗国民,对外欺骗整个亚洲。1938年当时的中国政府出动空军飞抵日本本土上空,散发大量传单揭露日本政府阴谋。
满清不平等卖国条约"大汇总

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12满清灭亡的72年间,满清政府同外国政府或外商、国际组织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契约、协约和合约共1175件。这些约章主要是中国同俄国、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西班牙、葡萄牙、荷兰、丹麦等西方列强和其它国家、国际组织签订的,按性质分为八类:1、通商、通邮;2、租地、购地;3、借款、垫款;4、产业、技术;5、军事、占领;6、勘界、划界;7、电信、航空;8、综合、其它。

  任何一个民族都不会心甘情愿地将那些理应自己拥有的主权拱手送给别人,任何一个侵略者也都不可能仅仅通过"友好交往"就把这些"特权"轻易攫取到手。事实上,在每一个较为重要的不平等条约订立之前,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都曾动用兵舰大炮,通过血与火的残暴手段,用野蛮的军事侵略来达到他们的目的。因此,在每一个不平等条约的背后,都蕴含着一个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血泪斑斑的悲惨故事。我们从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一系列条约、协定中,清清楚楚地看到:中国作为一个国家为什么地位低下?中国人作为一个民族为什么低下!

  积弱的满清在强权的威迫下,唯有任人宰割而无力反抗。前後签定了一千一百多个不平等的可耻条约。其中四十多个条约影向深重。

  条条和约事可鉴,自古外交看强权。强者刀俎弱鱼肉,闭关自守太可怜。

  满清签定了一千一百多个不平等的可耻条约。其中近四十个条约影向深重。

  下面的是其中的四十多个条约

  不平等条约一览表

  和约 中方签约人 失地赔款签日

  1.中英广州和约 余保纯 六百七十万两 1841.5.27;

  2.中英南京条约 耆英,伊布里 二千一百万两 1842.8.29;

  3.中英南京条约补充条款 耆英 1843.7.22;

  4.中英虎门条约 耆英 1843.10.8;

  5.中美望厦条约 耆英 1844.7.3;

  6.中法黄埔条约 耆英 1844.10.24;

  7.中俄瑗珲条约 奕山 六十万方公里 1858.5.28;

  8.中俄天津条约 桂良,花沙纳 1858.6.13;

  9.中美天津条约 桂良,花沙纳 1858.6.18;

  10.中英天津条约 桂良,花沙纳 1858.6.26;

  11.中法天津条约 桂良,花沙纳 1858.6.27;

  12.中英天津条约补充 桂良 1858.11.8;

  13.中英北京条约 奕欣 一千叁百万两 1860.10.24;

  14.中法北京条约 奕欣 1860.10.25;

  15.中俄北京条约 奕欣 四十多万方公里 1860.11.4;

  16.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明谊 四十四万方公里 1864.7.10;

  17.中美增续条约 蒲安臣 1868.7.28;

  18.中英新修条约普后章程 1869.10.23;

  19.中日修好条约 李鸿章 1871.8.13;

  20.中日北京条约 奕欣 1874.10.31;

  21.中英烟台条约 李鸿章 1876.9.13;

  22.中俄里瓦几亚条约 崇厚 1879.10.2;

  23.中俄伊黎条约 曾纪泽 七万方公里;二百八十万两;1881.2.24;

  24.中法会议简明条款 李鸿章 1884.5.11;

  25.中日天津条约 李鸿章 1885.4.18;

  26.中法新约 李鸿章 1885.9.6;

  27.中英烟台条约续增条约 1885.6.9;

  28.中葡北京条约 奕□ 1887.12.1;

  29.中英印藏条约 升泰 1890.3.17;

  30.中美华工条约 杨儒 1894.3.7;

  31.中日马关条约 李鸿章 二亿两;台湾岛与琉球属国;1895.4.7;

  32.中日辽南条约 李鸿章 叁千万两 1895.11.8;

  33.中俄密约 李鸿章 1896.6.3;

  34.中德胶澳租借条约 李鸿章 1896.6.3;

  35.中英展拓香港界址条约 李鸿章 1898.6.9;

  36.八国联军辛丑条约 李鸿章 十亿二千二百七十万两 1901.9.7;

  37.中英续定印藏条约 罗生;戛尔曾 1904.9.7;

  38.中日会议[满州善後条约] 1905.12.22;

  注:

  一.辛丑赔款本为四亿五千万两,平均每名中国人赔款一两,卅九年还清,

  年率四厘,母子利息,共约十亿两库平银。另加民间赔款二千多万两。以

  关税,盐税作保。中国从此失去关税主权,国内工业倍受摧残。

  二.以上是收集到的较为重要的条约资料。

  三.中美增续条约是美前公使蒲安臣未经中国政府同意而私自签定的,当

  时他任中国顾问。

  四.更须估计当时货币的购买力,如以现时货币计算,可能是百倍或千倍

  之巨。

  五.列强所强加於中国的灾难是无限的,敬希慎思。

  六.根据瑷珲历史陈列馆的档案,在北京条约中失去领土四十馀万方公里。

  外蒙未分界中有廿馀万方公里被强夺。加上外蒙的独立,中国共失领土约

  叁百卅馀万方公里。

  七.根据辞海记载:根据北京条约的内容,才有勘分西北界记约。故两条

  约中的失地只一次,即四十四万平方公里(不知那一项符合史实)。

  损失最大,掠夺最残酷的主要条约具体内容:

  一、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二、1858年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主要内容:①外国公使常驻北京。②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淡水、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③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④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⑤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三、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⑤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四、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主要内容:(1)中国割让台湾及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相当于当时清朝五年的全部经济总收入.(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4)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五、1901年清政府与英、美、俄、德、日、奥、法、意、西、荷、比十一国《辛丑条约》主要内容:(1)中国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还清,本息折合九亿八千多万两。(2)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界内由各国驻兵保护,中国人概不准居住。(3)拆毁北京至大沽的所有炮台,准许外国军队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4)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立即革职,永不叙用。(5)改总理各国事物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6)修订商约。清政府同意将各条约中通商行船的内容加以修订,以便利帝国主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六,1858年5月28日签订《中俄瑷辉条约》规定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富饶的领土,割让给沙皇俄国。同时还规定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为中俄共管。两年后,共管被沙皇俄国取消,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又落入沙俄之手。恩格斯曾经说的“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划归了沙俄。
因为他们想革命,但是又在逐渐尝到侵略战争甜头节节胜利的日本革不起来,于是就来帮中国了。。。
哇,有人开始为泥轰翻案了~
估计和现在老美支持民 运轮子没什么区别。
回复 2# 欧阳雨凌
出于同情或许有,出于无聊给那么多钱、当成自己事业就不合理了。
回复 12# black100041
看过哪么多日本影剧,却没见过日本人“以中华文明的传人自居”。
因为满清把自己部族政权的利益放在中国的利益之上。
不嘴上说点好听的怎么能收到真金白银,况且当时的东北根本不在满清的统治之下,
俄国人和日本人在东北的统治比满清有力的多,
再说了根本没把答应的事落到实处,就和老毛利用完苏联,马上反脸一样
日本人愤怒的指责中国人说话不算话。
满清时,俄国人和日本人可以在东北行使战争权,行使法律权力,可以用俄国日本的法律判处中国人死刑,满清事实上已经丧失了东北领土。
有人说满清地盘大,这要看是什么时候,最后60年,满清的领土最多也就是北京周边一点,其它地方,基本都是别国领土。
看现在米国那么热心的支持轮轮和运运就知道为什么了。
因为 袁世凯和日本是对头,革命党又和袁世凯是对头,所以日本就支持国民党了
1895-1931,鬼子的布局很远!孙中山只不过是其中的一颗棋子
看看伪满洲国,想一想也就明白了
;P这么多马甲啊
black100041 发表于 2010-8-18 09:09


    +1


其实,杀得最惨烈的都是同种族吧。英法、德法、苏德都是白种人互残,中日则是黄种人间的屠杀。所以拿人种说事本来就挺白痴的。
说到底,还是清政府太腐朽了,也是中国的封建制度病入膏肓了,这么多人口,这么大面积,被人蹂躏成这样,简直不堪回首。稍微有点儿能力的政府,治理中国还是自保有余的。
另外,清朝确实难说正统,“崖山之后再无中国”可不是日本人说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也有很多中国人响应,李鸿章的北洋水师覆灭后满族大臣私下里庆祝,曾国藩灭太平天国后都要考虑解散湘军谋求自保,可见满族人对汉族的防范心理远远大于对外敌的警惕。
同样,日本很多人的逻辑是:占领中国,把天皇搬到北京去,这思路完全借鉴了蒙古族和满族的成功经验。真要成功,保不齐现在日本列岛也成了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只不过各位说日语还是汉语就不知道了,但“爱国”是依然如故的,哈哈

其实,杀得最惨烈的都是同种族吧。英法、德法、苏德都是白种人互残,中日则是黄种人间的屠杀。所以拿人种说事本来就挺白痴的。
说到底,还是清政府太腐朽了,也是中国的封建制度病入膏肓了,这么多人口,这么大面积,被人蹂躏成这样,简直不堪回首。稍微有点儿能力的政府,治理中国还是自保有余的。
另外,清朝确实难说正统,“崖山之后再无中国”可不是日本人说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也有很多中国人响应,李鸿章的北洋水师覆灭后满族大臣私下里庆祝,曾国藩灭太平天国后都要考虑解散湘军谋求自保,可见满族人对汉族的防范心理远远大于对外敌的警惕。
同样,日本很多人的逻辑是:占领中国,把天皇搬到北京去,这思路完全借鉴了蒙古族和满族的成功经验。真要成功,保不齐现在日本列岛也成了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只不过各位说日语还是汉语就不知道了,但“爱国”是依然如故的,哈哈
thunder123 发表于 2010-8-18 12:34

毛共是不是斯大林苏联的一颗棋子???
日元党出没,大家注意
sol 发表于 2010-8-18 07:16
辛亥革命前期,中国基本被列强瓜分,所谓的满蒙也基本是日本沙俄势力范围,
暂时放弃一部分领土换取外来支持使国家避免遭受西方更大的瓜分,这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