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大运: 大型战略军用运输机极有可能是已经曝光的六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4:51:35


2009年底, 200吨级的中国军用大型运输机透露出"年底面世", 结果没有出现.甚至到了2010年中以后仍然没有出现更多的消息.但是大运基本上可以确认正在紧张的研制中.
有可能物理样机已经成型, 而首飞的样机和用于全面试飞的样机并没有开始建造. 但最近有消息传出, 第一架份用于静力试验的样机正在建造中, 这种可能性很大.
1280819258941.jpg
对于大运,已经有不少图片和分析,基本上可以肯定是IL-76同级别的大型战术运输机. 基本的特征应该是:
主要构型:       常规布局,上单翼,四发
最大起飞重量: 181-223吨
飞机空重:         85-105吨
最大载重:         55-65吨
091112120021b3a92fe687a4f3.jpg
这种分析是非常有道理的.最重要的理由是, 大型运输机的形态和主要参数取决于发动机的性能. 尤其在我国还不能建造出更大量级的涡扇发动机的情况下, 飞机的大小和主要特性完全取决于能够获得的发动机性能.
也就是说:
1\如果目前的大运是四发构型
2\如果目前能够获得的发动机是D-30KP2/D-30K或者网上盛传的"WS-118", 推力在118KN~120KN范围
这两者就能够决定, 大运的最大起飞重量在181~223吨范围内. 参考以下推重比数据, 最大起飞重量估计可以认为99%是正确的:
-------------------------------------------------------------------------------------------
飞机型号    发动机推力(kN)    发动机数量(台)      最大起飞重量(吨)     推重比
C-5B                190                       4                     348.8                0.22
C-17                180                       4                     265.4                0.27
IL-76MD/TD     118                       4                     190.0                 0.25
AN-124            230                       4                     405.0                 0.23
AN-225            230                       6                     640.0                 0.22
A380-800F       311                       4                     590.0                 0.22
--------------------------------------------------------------------------------------------
这里取发动机推力118KN-120KN, 推重比0.22-0.27,故计算出的最大起飞重量就是181吨~223吨.与很多网上的消息比较吻合.
随着WS-10发动机成功装备,以及研制WS-10所需要的时间. 可以预计,中国航空工业最近10年~20年内能够获得的完全自主制造的涡扇发动机的推力级别在120KN-150KN范围.
至于更大推力级别的发动机, 250KN-300KN级别,甚至超过300KN的发动机, 从立项到能够批量生产, 至少会需要10-20年.
因此可以预计, 在2020年-2030年之前, 中国无法获得更大推力级别的涡扇发动机来装备更大型的运输机. 简单来说, 这期间有可能装备的大型运输机,就是IL-76级别,即所谓的200吨级别, 它的载重量在50-66吨.
这刚刚能够运输一台主战坦克, 如99坦克,根据多数来源,其战斗全重在50-55吨.
1281082407_89143.jpg
201072384710269.jpg
IL-76级别的运输机, 其实充其量只能算是大型的战术运输机,它完全不能进行跨洲际的运输.
由于载重量较小, 如果要能够实现全国范围,包括北到黑龙江南到南沙诸岛屿, 东到丹东西到新疆的广阔国土, 能够快速地将现代化进行远程投送,则需要建造非常庞大的四发大运机群.
在兵力有限而国土广袤的情况下, 具有大范围快速的兵力投送能力将有非常多的好处, 第一可以建设较少数量而装备精锐的机械化部队,第二能够快速应对来自任何方向的武力威胁.因而国防投入将具有非常高的费效比.
中国未来20-30年的发展, 极其依赖资源和贸易, 而这些都运输绝大部分是通过海运完成的. 因此,在更远处,为了捍卫中国未来发展, 极有可能在南海, 印度洋, 波斯湾,甚至南到非洲的好望角都需要有远程投送的手段, 这种手段对于中国未来20-30年的发展将是关键性的.

因此,更大型的大型战略运输机必然会在不远的将来提上议事日程. 为了满足这种更大型的需求, 载重量更大, 航程更远的大型战略运输机将有非常直接的需求推动.

为了建造这种大型战略运输机, 必须有完全国产的发动机来支持, 在更大型的涡扇发动机必须有10-20年才能完成,而完成运输机需要更长一些的时间,如15-25年的情况下, 获得这种全球性的战略运输机的唯一手段将只能依靠近期能够可靠完成的涡扇发动机来完成. 因此, 六发大运将是未来20-30年内的唯一选择.
2010072508373773.jpg

未来的六发大运,将有可能达到如下性能:

最大起飞重量: 300吨-330吨
最大载重量:     100吨-120吨
满载最大航程:  10000公里-15000公里

虽然六发构型将会造成成本的升高和可靠性下降, 使用四发甚至双发构型明显地有非常好的成本和可靠性优势.但是拥有更大型的远程运输机这种手段所带来的战略利益将比付出这点额外成本大很多.
从技术的可行性上, AN-225大型战略运输机的六发构型, 服役超过60年的B-52轰炸机的八发构型可以完全证实这是可行的.

未来10-20年, 中国的120KN-150KN量级的涡扇发动机, 包括大涵道比的改型, 将形成一个较为庞大的家族. 这一家族的应用非常广泛,  小涵道比加力型用于J-11/J-10歼击机, 中/大涵道比的非加力型用于大运(目前200吨版本), 同时可用于H6改型. 基本涵盖了军用机的主要需求. 使用这一款发动机派生出一个六发甚至八发的更大运输机不但完全有可行,  与开发出200KN-300KN的新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的方案相比, 也是非常经济合算的.

拥有这种大型的远程战略运输机, 将会根本性地改变中国军队力量所能够控制的范围. 这种力量投送范围的获得,将对未来中国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初次看到这张六发大运的风洞模型,没有感觉. 然而细想. 这种风洞试验表明, 战略家们已经在为未来20-30年甚至更长远的战略目标进行准备了. 从某种程度来说, 这是极富眼光的.
另外一个侧面来看, 这种需求已经被提出来, 否则不会有研制单位在目前这样紧张的任务压力下, 费时费力制作风洞模型进行可行性验证.

六发大运是如此重要, 以至于它关系到中国的未来!

2009年底, 200吨级的中国军用大型运输机透露出"年底面世", 结果没有出现.甚至到了2010年中以后仍然没有出现更多的消息.但是大运基本上可以确认正在紧张的研制中.
有可能物理样机已经成型, 而首飞的样机和用于全面试飞的样机并没有开始建造. 但最近有消息传出, 第一架份用于静力试验的样机正在建造中, 这种可能性很大.
1280819258941.jpg
对于大运,已经有不少图片和分析,基本上可以肯定是IL-76同级别的大型战术运输机. 基本的特征应该是:
主要构型:       常规布局,上单翼,四发
最大起飞重量: 181-223吨
飞机空重:         85-105吨
最大载重:         55-65吨
091112120021b3a92fe687a4f3.jpg
这种分析是非常有道理的.最重要的理由是, 大型运输机的形态和主要参数取决于发动机的性能. 尤其在我国还不能建造出更大量级的涡扇发动机的情况下, 飞机的大小和主要特性完全取决于能够获得的发动机性能.
也就是说:
1\如果目前的大运是四发构型
2\如果目前能够获得的发动机是D-30KP2/D-30K或者网上盛传的"WS-118", 推力在118KN~120KN范围
这两者就能够决定, 大运的最大起飞重量在181~223吨范围内. 参考以下推重比数据, 最大起飞重量估计可以认为99%是正确的:
-------------------------------------------------------------------------------------------
飞机型号    发动机推力(kN)    发动机数量(台)      最大起飞重量(吨)     推重比
C-5B                190                       4                     348.8                0.22
C-17                180                       4                     265.4                0.27
IL-76MD/TD     118                       4                     190.0                 0.25
AN-124            230                       4                     405.0                 0.23
AN-225            230                       6                     640.0                 0.22
A380-800F       311                       4                     590.0                 0.22
--------------------------------------------------------------------------------------------
这里取发动机推力118KN-120KN, 推重比0.22-0.27,故计算出的最大起飞重量就是181吨~223吨.与很多网上的消息比较吻合.
随着WS-10发动机成功装备,以及研制WS-10所需要的时间. 可以预计,中国航空工业最近10年~20年内能够获得的完全自主制造的涡扇发动机的推力级别在120KN-150KN范围.
至于更大推力级别的发动机, 250KN-300KN级别,甚至超过300KN的发动机, 从立项到能够批量生产, 至少会需要10-20年.
因此可以预计, 在2020年-2030年之前, 中国无法获得更大推力级别的涡扇发动机来装备更大型的运输机. 简单来说, 这期间有可能装备的大型运输机,就是IL-76级别,即所谓的200吨级别, 它的载重量在50-66吨.
这刚刚能够运输一台主战坦克, 如99坦克,根据多数来源,其战斗全重在50-55吨.
1281082407_89143.jpg
201072384710269.jpg
IL-76级别的运输机, 其实充其量只能算是大型的战术运输机,它完全不能进行跨洲际的运输.
由于载重量较小, 如果要能够实现全国范围,包括北到黑龙江南到南沙诸岛屿, 东到丹东西到新疆的广阔国土, 能够快速地将现代化进行远程投送,则需要建造非常庞大的四发大运机群.
在兵力有限而国土广袤的情况下, 具有大范围快速的兵力投送能力将有非常多的好处, 第一可以建设较少数量而装备精锐的机械化部队,第二能够快速应对来自任何方向的武力威胁.因而国防投入将具有非常高的费效比.
中国未来20-30年的发展, 极其依赖资源和贸易, 而这些都运输绝大部分是通过海运完成的. 因此,在更远处,为了捍卫中国未来发展, 极有可能在南海, 印度洋, 波斯湾,甚至南到非洲的好望角都需要有远程投送的手段, 这种手段对于中国未来20-30年的发展将是关键性的.

因此,更大型的大型战略运输机必然会在不远的将来提上议事日程. 为了满足这种更大型的需求, 载重量更大, 航程更远的大型战略运输机将有非常直接的需求推动.

为了建造这种大型战略运输机, 必须有完全国产的发动机来支持, 在更大型的涡扇发动机必须有10-20年才能完成,而完成运输机需要更长一些的时间,如15-25年的情况下, 获得这种全球性的战略运输机的唯一手段将只能依靠近期能够可靠完成的涡扇发动机来完成. 因此, 六发大运将是未来20-30年内的唯一选择.
2010072508373773.jpg

未来的六发大运,将有可能达到如下性能:

最大起飞重量: 300吨-330吨
最大载重量:     100吨-120吨
满载最大航程:  10000公里-15000公里

虽然六发构型将会造成成本的升高和可靠性下降, 使用四发甚至双发构型明显地有非常好的成本和可靠性优势.但是拥有更大型的远程运输机这种手段所带来的战略利益将比付出这点额外成本大很多.
从技术的可行性上, AN-225大型战略运输机的六发构型, 服役超过60年的B-52轰炸机的八发构型可以完全证实这是可行的.

未来10-20年, 中国的120KN-150KN量级的涡扇发动机, 包括大涵道比的改型, 将形成一个较为庞大的家族. 这一家族的应用非常广泛,  小涵道比加力型用于J-11/J-10歼击机, 中/大涵道比的非加力型用于大运(目前200吨版本), 同时可用于H6改型. 基本涵盖了军用机的主要需求. 使用这一款发动机派生出一个六发甚至八发的更大运输机不但完全有可行,  与开发出200KN-300KN的新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的方案相比, 也是非常经济合算的.

拥有这种大型的远程战略运输机, 将会根本性地改变中国军队力量所能够控制的范围. 这种力量投送范围的获得,将对未来中国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初次看到这张六发大运的风洞模型,没有感觉. 然而细想. 这种风洞试验表明, 战略家们已经在为未来20-30年甚至更长远的战略目标进行准备了. 从某种程度来说, 这是极富眼光的.
另外一个侧面来看, 这种需求已经被提出来, 否则不会有研制单位在目前这样紧张的任务压力下, 费时费力制作风洞模型进行可行性验证.

六发大运是如此重要, 以至于它关系到中国的未来!
真有敢想的,牛。
kwah 发表于 2010-8-15 23:37

呵呵, 先立此存照, 咱们试目以待!
最近妄想症真爆啊
zhang3wood 发表于 2010-8-15 23:43
前面分析的不错。
在更大的核心机,发动机出来之前,不会有新的大运上马的。
6个发动机的大型运输机,居然比双发的波音777还要小巧玲珑,丢死那个人了。
之前还有人碰小日的运输机,这要真六发,那是要自删耳光了

不过工程上不应该,200吨用6发,带的油够烧吗?
四发的说的比较靠谱,六发的有没有就不知道了。
嗯,赶英超美不在话下{:se:}
金刚钻 发表于 2010-8-15 23:52

错! 不是200吨用6发,而是300吨用6发.
金刚钻 发表于 2010-8-15 23:52
6发就不是200吨了
kwah 发表于 2010-8-15 23:48

关键是, 4发的300-400吨级别的发动机, 推力需求肯定是超过250KN甚至300KN的, 我们需要几个十年才能研制出来并批量生产? 这期间的需求怎么满足?
跨洲际的运输这个前提基本就不存在。
即使有不多的这个方面的需求,通过对Y20的改进就可以。
一转眼,过来了。
zhang3wood 发表于 2010-8-15 23:35
不知说啥好。
到现在为止就会仿造个安12  还造六发大运呢  神经病
还“已经曝光”

弱智儿童真的很多吗?
一步一步的来吧
六发?想做B52的简化版?
丰泽园 发表于 2010-8-16 00:25
您小时候只能喝奶,代表您现在也只能喝奶?
目前我的态度
e3b85c7a735bb115ba6ea4bae1620e11.jpg
决不是6发烧油烧钱没必要(全球到达)
关进是要看需求是否强烈,如果生死存亡之际,天顶星技术的飞碟也不再话下。
liuwanchen 发表于 2010-8-16 08:13


未来10年到20年, 即2020年-2030年, 甚至2040年. 谁都不知道会变化成什么样子.
但是可以预计, 更大推力的发动机不可能成熟和量产.
因此, 个人觉得6发大运出现的几率是90%甚至更高.
金刚钻 发表于 2010-8-15 23:52


    应该说6发的话,其他就不用带了,只带油算了
{:yi:}MD全球到达的目标用6发了吗?
chuanchen 发表于 2010-8-16 08:49

那MD的C17运输机敢用118KN/120KN的四台涡扇发动机来造吗?
那曝光的是乌克兰的大运吹风模型啊。
这没什么奇怪的啊,风洞么,当然要把所有的机型吹一下,至少可以借鉴一下么。
但并不代表我们的飞机就是这个样子的,理由比较牵强。
关键是要有合适的发动机。
ymsong 发表于 2010-8-16 09:19

呵呵,关键不是我们想有什么发动机而是我们只有什么发动机!

MD有大大小小的发动机可供选用, 因此是由需求来选构型. 咱们只有反过来,你有什么发动机造什么飞机. 因此, 在20-30年无大推力涡扇可用的情况下(至少现在没有消息表明我们的300KN级大涡扇有立项可能),  更大的军用运输机就只能用更多的发动机来堆了.

MD早期不也是6发/8发的弄吗? 比如B-52(它可能服役到2050年). 整个6发大运甚至8发大运是有可能的. 作为军用和货运, 关键不是好到什么程度,而是有没有的问题!
楼主想的不错!
一个风洞模型而已...
怎么说呢,基本上现有的气动布局,都吹过
什么联接翼,翼身融合体...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一个风洞模型而已...
怎么说呢,基本上现有的气动布局,都吹过
什么联接翼,翼身融合体...
lee_manson 发表于 2010-8-16 09:48


但是六发的模型应该比较怪.如果是用于现在大运的话, 可能性是比较小的.
因为用于现在大运, 最大起飞重量200吨级(如果属实的话), 如果六发, 则发动机的推力需求范围应该在80KN左右, 我们目前没有这样推力级的涡扇. (H6是涡喷) . 目前最可能获得并国产化的发动机是D-30KP2或WS-10A派生的120KN量级涡扇.
所以, 这个六发模型, 肯定不是用于现在的大运!
一个风洞模型而已...
怎么说呢,基本上现有的气动布局,都吹过
什么联接翼,翼身融合体...
lee_manson 发表于 2010-8-16 09:48


但是六发的模型应该比较怪.如果是用于现在大运的话, 可能性是比较小的.
因为用于现在大运, 最大起飞重量200吨级(如果属实的话), 如果六发, 则发动机的推力需求范围应该在80KN左右, 我们目前没有这样推力级的涡扇. (H6是涡喷) . 目前最可能获得并国产化的发动机是D-30KP2或WS-10A派生的120KN量级涡扇.
所以, 这个六发模型, 肯定不是用于现在的大运!
想都不用想,还是安心的等200吨级的出现吧。。。
下一代大运还早着呢,现在主要是把第一代大运弄利索
我到觉得我们的大运是4发。在2020年前服役,现在的目标就是载重45-50吨,减油最大载重在55-60吨。至于达到C17的水平那是渐改的事情估计得在2020后了。也不排除在2020后鼓捣个6发的出来
"作为军用和货运, 关键不是好到什么程度,而是有没有的问题!"
+1
本人不才   六发的运输机  映像里只有AN225吧  还是为了驼暴风雪才开发出来的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我们对于军用的大运的需求真的很强烈吗?向汶川地震那样的事情,多少年才会碰到一次。我们需要的是民用的大型客机。在军用运输机的基础上发展民用版最后的下场就是毛子那样。军用机应该是民用机的加固版,而不应该把民用型搞成军用的简化版。以当前中国的航空科研力量,能够集中精力把C919保质保量的按时完工已经是谢天谢地了,实在有这个闲工夫,还可以在‘太行’的基础上搞一款大涵道比的涡扇出来,有个120KN也就够用了。军用的话,可以先引进76的生产线先造一些,反正现在的76也不少了。形成一定规模的话,维护使用上也便宜一些。等919成熟了,在搞自己的打飞机就可以跨一个台阶。技术上能够明显领先区别于76.即使不能达到17的水平、起码也要接近。要是再搞一个遍地开花,花个若干年的时间再搞个76的TB版本出来。不但浪费了资源,更浪费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