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在强敌的大包围中打歼灭战--台海战争战法选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22:43:49
在强敌的大包围中打歼灭战--台海战争战法选择

  第一部分 历史的启迪
  1947年5月13日的孟良崮战役,创造了我军在敌重兵集团密集并进的态势下,
从敌人战线中央割歼其进攻主力的范例,打击了蒋介石最强大的进攻方向和最精
锐的部队。
  我军于5月13日黄昏在孟良崮向敌人发起攻势,至16日下午5时,我军将74师
及83师1个团共3.2万余人全部歼灭,击毙第74师中将师长张灵甫。我军也伤亡1.2万
余人。


  整编第74师被围后,敌统帅部认为该师战斗力强,正是与我军进行决战的良
机。于是一面令该师坚守阵地,一面令其他地区10个整编师分路向孟良崮增援,
企图里外夹击,聚歼我军,其进攻最坚决之黄百韬部,距离敌74师仅3公里。


  孟良崮战役,是我军在处于强敌大包围下的条件下,打歼灭战的范例。我军
在1948年前所实施的歼灭战,也都是在类似条件下的作战,但仅从对时间的严格
要求上看,孟良崮战役无疑最具代表意义。如果我军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74师
,那么张灵甫幻想的“中心开花”就可能成为现实了。
  

  在强敌大包围的战略条件下,在有限的时间窗口内尽快达成战役目的,是取
得战争胜利的关键。这就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与此相反的战例也是不少。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7月,人民军接
连突破联合国军(主要是美第8集团军)在乌山、大田、锦江等地的阻滞防御线,
在很短的时间内解放了朝鲜十分之九的国土,迫使美军于8月1日退守洛东江一线
,形成了以釜山为核心南北长约135公里,东西宽约90公里的洛东江环形防线,也
称釜山防御圈。


  此时的战场态势,美军拥有朝鲜的制空权、制海权,而强大的战役反击集团
正在逼近,战场的焦点就在于朝鲜人民军能否迅速解决釜山防御圈的敌人。从8月
5日开始,人民军向洛东江环形防线发起了连续进攻,史称八月攻势。9月1日,人
民军经过重新组织后继续向洛东江环形防线发起猛攻,史称九月攻势。但美军依
托有利的地形,战线相对缩小,可以集中兵力和火力,还能利用釜山及其周围地
区发达的交通网迅捷调动部队和补给,同时通过釜山港还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物
资和人员补充,就这样凭借地形、兵力、火力、机动和补给诸方面的优势,终于
顶住了人民军的攻势。朝鲜曾要求苏联海军出动潜艇封锁釜山,但苏联担心会引
发与美国的全面直接对抗而未答应。随着麦克阿瑟9月15日的仁川登陆,战局终于
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关于朝鲜战争初期战局的急剧变化,我人为作为东方集团的苏联和中国,尤
其是苏联负有重大责任。苏联鼓动朝鲜发动攻势,却没有在战争最关键的时候、
采取最坚决的行动、给以最急需的支持,以至后来的中国志愿军入朝也是起到抢
险、救火的作用。


  我军也有相似的教训。在接连取得三次战役的胜利后,中朝人民军队从1951年
1月8日起转入休整,计划于3月发动春季攻势。1月25日,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M.B.李
奇微指挥美军第1、第9、第10军和南朝鲜军第1、第3军团共16个师又3个旅、1个
空降团,计23万余人,由西至东逐步在全线发起大规模进攻。当"联合国军"发起大
规模攻势后,中朝人民军队于1月27日停止休整,转入防御作战。


  此时的战场态势,我军连战连捷,士气高昂,但综合分析敌我双方的实力,
优势还在美军一方。在东线,邓华集团于2月11日至13日成功发起横城反击战,共
歼灭南朝鲜军和美军1.2万余人。


  横城反击战后,东线"联合国军"除在砥平里的部队驻守未动外,其余部队被
迫撤至原州、宁越、平昌、旌善等地。邓集团决心歼灭砥平里之敌。砥平里有美
军第2师第23团和1个法国营、1个炮兵营、1个坦克连,共6000余人,构筑了较坚
固的防御工事。13日晚,邓集团以6个团的兵力进行攻击。由于对其兵力和工事估
计不足,仓促投入战斗,加之参加攻击的部队建制多,通信联络不畅,协同动作差
,火炮又少,弹药也不足,以致当夜未能解决战斗。14日,邓集团调整部署,以6个
团再次进行攻击,虽然将"联合国军"压缩在不足2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区,仍未能歼
灭。15日,"联合国军"的增援部队到达。邓集团鉴于歼敌时机已失,遂于当晚停
止进攻,逐步向北转移。整个中朝联军也由37线后撤到38线。


  砥平里战斗我认为是朝鲜战争的另一个转折点。以往美军一旦被我迂回穿插
包围,往往害怕后勤被切断,因此阵脚大乱,争相后撤,我军在第三次战役中轻
松攻克汉城即是明证。经过砥平里战斗,美军发现,由于中美军队装备上的巨大
差距,在拥有坚固工事的条件下,我军并不能迅速解决被围之敌,美军完全可以
调集兵力进行战役反击,由此,美军确立了与我军作战的信心。在其后的历次战
役、战斗中,美军异常顽固,双方战场呈现胶着状态,我军终于未能将美军赶下
大海。


  这些战例表明,在强敌大包围的条件下,不能迅速达成战役目的,结果就是
全局被动。因为敌强我弱,我军往往只能形成一个战役拳头,这一拳如果不能将
敌人击倒,反而被敌粘住,是十分危险的。 就象一口吞掉一块肥肉,消化的好可
以增加体力,消化不好不但不能增加体力,反而要上吐下泻,何以再战?


  在战役层面的道理,同样在战略层面也是如此。法西斯纳粹德国,单纯对比
两个国家,德国可能强于每一个对手,但总体形势还是德国面临战略包围,在二
战初期德军连战连捷,关键就在于其往往倾注全力,一个个的迅速解决对手,自
不列颠战役失利,到受困于莫斯科的严寒,德军的力量终于在两个方向上被粘住
,失败就不可避免了。


  第二部分 聚焦台海



  台海有一战,是我们的共识。在分析战争双方的实力时,我们还有这样的结
论:局部我强敌弱,整体敌强我弱。


  对比两岸实力,大陆方面无论在经济、军事、地理环境、国际政治环境等方
面均居于优势。但考虑到美国的军事干涉,美日、美韩的军事同盟关系,再考虑
到美军在中西亚的军事存在,我国在经济、军事等方面又居于劣势。


  在东亚,美军虽然跨越大洋,但如果能够充分利用韩国、日本、台湾的经济
能力、生产能力、军事能力,和本土作战并无大差异;在中西亚、美军除了可以
直接行动,还可以利用极端势力进行分裂破坏,或进行石油制裁。


  这就是我国面临美国战略大包围的严酷现实。



  台海之战,存在两种可能:



  第一、我军以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势,一战解决台独,迅速打碎美国包
围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对美、日、韩形成再次打击的战役拳头,将给干涉势力以
极大的震慑。


  第二、台海之战进行的拖拖拉拉、肉肉糊糊,不但给美国以军事干涉的准备
时间,还会使美国的盟国和与我国存在争议的国家以为我软弱可欺,形成真正的
军事包围。


  一个人,在与强敌搏斗时,如果被一只狗咬住袖口不撒嘴,同时还要防止另
外疯狗的扑咬,局势何等危急?!


  如果说,面对台独的分裂行径,战是无法回避的选择,那么,首战迅速解决
台湾又是关系全局的唯一选择!


  第三部分 好看的不实在



  在媒体上不断出现“点穴战”、“封锁战”、“瘫痪战”、“信息战”等提
法,台湾方面也极力渲染,似乎他们也害怕这样的战法。其实结论正相反。


  这些战法,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不是以军事占领为目的,而是以军事打击
为手段,促成敌方内部阵营的分化、瓦解、崩溃。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当今的台湾,绝不是解放战争时期处于我军战略、战役总体包围下的杜聿明
、傅作义集团,而是美国的战略突出部,小火慢炖的方法绝对行不通。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org"


  第一、给了美国军事干涉的准备时间。上述战法见效,起码需要2个月的时间
,有科索沃战争为例。
  第二、给了外国干涉的借口。以战促降、以战促谈,必然造成台湾内部分化
。从“3.20”选举看,台湾内部民众分成泾渭分明的两派,外部的军事压力必然
造成分歧的公开化、决裂化,由此可能引发真正的族群对立,酿成人道主义危机



  第三、给观望者的侥幸心理提供了发展空间。连战不休,久拖不决,势必使
骑墙派认为我能力有限,助长起铤而走险的侥幸心理。


  所以,这些好看的战法只能成为总体战法的一部分,不能成为军事解决的根
本方法。


  第四部分 稳妥的未必保险



  外岛争夺战,也是经常提到的一个选择,但从全局看,稳妥的未必保险,甚
至说是更危险。


  第一、没必要。美军在太平洋战争期间,采取了越岛进攻,原因就是没有制
海权、制空权下的岛屿要塞,实际和死岛无异。金门、马祖,紧靠大陆,1958年
我军就可以用炮兵封锁金门,以我军目前的能力,动用部分兵力完全可以封锁上
述岛屿。


  第二、没把握。战争实践显示,登陆攻击岛屿的难度并不比在大片陆地上登
陆小多少,甚至说更困难。岛屿要塞,面积狭小,守方兵力、火力集中,工事坚
固,而攻方正面狭窄,只能硬碰硬。美军在太平洋的历次岛屿争夺战中,虽然登
陆前都有长达数周的火力准备,登陆后作战仍然异常艰苦。


  我军的金门、海南两次登陆作战也显示同样的问题。在大岛上登陆作战,可
以充分发挥机动灵活战术,海南战役中曾出现“包围、反包围、反反包围”的一
幕,我军依靠战术和人员素质的优势击败了实力相当的守军。而金门战役,双方
在狭窄正面撕杀,兵力、火力、武器、后勤支援左右了战役的结局。
  以澎湖为例,该岛靠近台湾,是台军坚固设防的要塞,我军若想效法施琅,
除了要对付澎湖守敌,还要对抗台湾本岛的海空打击,台湾海峡狭窄,双方的各
种导弹都能封锁海峡中线,再加上水雷封锁,这就限制了在海峡内大规模用兵。



  第三、没时间。台军建立外岛要塞,根本目的就是迟滞我军的进攻,为本岛
防御和外来干涉争取时间。如果我军首战求稳妥,必然给台湾本岛守军留出准备
时间,如果守军采用水雷封锁、沉船堵港等手段,将会给我军下一步的军事行动
产生极大危害。同时,攻击本岛时间上的拖延,可以为外来的军事干涉提供准备
的时间。从目前中美的装备水平看,一个美国航母编队不敢挑战我军,但如果我
军行动迟缓,待美军集结3只以上的航母编队,力量对比将发生根本改变。


  第五部分 直接攻击台湾本岛的几个问题



  第一、攻击兵力的数量



  笔者认为意图迅速解决台军,不包括海、空军,陆军、海军陆战队、空降兵
应当达到40万以上。我军是登陆作战,大型重装备不可能快速配备到位,而台军
事先筑有大量坚固工事,不能采用逐点攻坚。因此,必须利用数量优势快速穿插
,割裂台军防御体系。同时,我军登陆场的防守,攻占地域的治安也需要兵力,
因此40万登陆兵是保守估计。


  第二、如何秘密集结登陆兵力



  海、空军兵力机动性强,只要装备保养良好,人员配备到位,补给充足,随
时都可以开动,问题陆军的集结,大规模的军事调动尤其是重装备的调动难以躲
过敌方的侦测。我们可以采取平时重型装备事先部署,战时人员快速调动的方法
。二战期间的阿纳姆空降作战,就是由于碰巧德军两个党卫军装甲师的人员刚到
阿纳姆附近的仓库领取坦克,然后迅速投入战斗,取得全歼英军空降兵第一师的
战果。


  第三、事先作好民用运输力量的动员。我国民航、海运、渔业的运力排名均
在世界前三位,公路、铁路也是运量惊人,这是最具价值的战略资源,我军应事
先作好调集这些力量的预案。可以考虑将这些力量编入预备役,尤其是大吨位渔
船和商船,必须从现在开始逐步编入预备役,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并且绝对不允
许任何人,任何部门,以任何借口拖延。


  第三、明确海、空军的地位。海空军可以摧毁敌人的力量,但不能实现彻底
的占领,因此,其未来在台海攻坚阶段必然是登陆部队的辅助,而在完成对台湾
的占领以后,海空军才可能成为防止外来干涉的主力兵种。在台海攻坚阶段,海
空军将担负夺取制空权、制海权的任务,还可能担负阻止外来干涉的任务,这些
作战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保证陆军的登陆攻坚。以目前海空军的实力看,只有
能力在美军大规模干涉时进行防御作战,并无战略决战能力,因此,必须把宝贵
的兵力用到最关键的时刻。只要能够保证陆军登陆攻坚成功,即是全局主动,如
果不能保证快速解决台湾,即使歼灭一个美国航母编队也是被动。台湾海峡狭窄
,只要海峡两岸被我控制,依靠水雷、岸基导弹、快艇,即可保证海峡成为我内
海。否则,台湾将成为真正的“不沉的航空母舰”。


  第四、打破常规实施登陆作战。从历史上看,我军是唯一的,在双方势力实
力相当、甚至是实力稍逊的情况下,进行登陆作战的军队,我军胜利的关键就在
于能够打破常规,发挥我军陆战优势,抑制对手的海空优势。在我军进行台海登
陆作战时,也需打破常规。就两岸军力对比,台军海、空军实力与我伯仲之间,
按常规不经过长时间的海空较量不能实施登陆作战。但现实条件又不允许我们按
部就班的运作。因此,必须打破常规,或用邪招、歪招抑制敌优势,或以不对称
打击压制敌优势。


  第五、制定台海攻坚阶段的反干涉预案。这一预案的指导思想应当是,在不
动用海空军主力的前提下,阻止、迟滞外来干涉接近台海。应当采取提前封锁的
办法,在外来干涉可能接近台海的航路上布设水雷场,建立潜艇警戒幕。




  第六部分 结语



  未来的台海作战,是我军在美军的战略大包围的情况下进行的局部攻坚作战
,在这种情况下,利用短暂的时间窗口,迅速的解决台湾,是确保全局胜利的关
键。


  因此,在攻台的问题上,我军在战役决心上,不能有丝毫犹豫;在具体战法
上,不能有一点华而不实;在战争手段的运用上,对台独不能有一丝一毫怜悯。



  非如此,不但不能完成统一大业,反而会将民族拖入长期的战火,对民族复
兴百害而无一利!在强敌的大包围中打歼灭战--台海战争战法选择

  第一部分 历史的启迪
  1947年5月13日的孟良崮战役,创造了我军在敌重兵集团密集并进的态势下,
从敌人战线中央割歼其进攻主力的范例,打击了蒋介石最强大的进攻方向和最精
锐的部队。
  我军于5月13日黄昏在孟良崮向敌人发起攻势,至16日下午5时,我军将74师
及83师1个团共3.2万余人全部歼灭,击毙第74师中将师长张灵甫。我军也伤亡1.2万
余人。


  整编第74师被围后,敌统帅部认为该师战斗力强,正是与我军进行决战的良
机。于是一面令该师坚守阵地,一面令其他地区10个整编师分路向孟良崮增援,
企图里外夹击,聚歼我军,其进攻最坚决之黄百韬部,距离敌74师仅3公里。


  孟良崮战役,是我军在处于强敌大包围下的条件下,打歼灭战的范例。我军
在1948年前所实施的歼灭战,也都是在类似条件下的作战,但仅从对时间的严格
要求上看,孟良崮战役无疑最具代表意义。如果我军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74师
,那么张灵甫幻想的“中心开花”就可能成为现实了。
  

  在强敌大包围的战略条件下,在有限的时间窗口内尽快达成战役目的,是取
得战争胜利的关键。这就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与此相反的战例也是不少。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7月,人民军接
连突破联合国军(主要是美第8集团军)在乌山、大田、锦江等地的阻滞防御线,
在很短的时间内解放了朝鲜十分之九的国土,迫使美军于8月1日退守洛东江一线
,形成了以釜山为核心南北长约135公里,东西宽约90公里的洛东江环形防线,也
称釜山防御圈。


  此时的战场态势,美军拥有朝鲜的制空权、制海权,而强大的战役反击集团
正在逼近,战场的焦点就在于朝鲜人民军能否迅速解决釜山防御圈的敌人。从8月
5日开始,人民军向洛东江环形防线发起了连续进攻,史称八月攻势。9月1日,人
民军经过重新组织后继续向洛东江环形防线发起猛攻,史称九月攻势。但美军依
托有利的地形,战线相对缩小,可以集中兵力和火力,还能利用釜山及其周围地
区发达的交通网迅捷调动部队和补给,同时通过釜山港还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物
资和人员补充,就这样凭借地形、兵力、火力、机动和补给诸方面的优势,终于
顶住了人民军的攻势。朝鲜曾要求苏联海军出动潜艇封锁釜山,但苏联担心会引
发与美国的全面直接对抗而未答应。随着麦克阿瑟9月15日的仁川登陆,战局终于
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关于朝鲜战争初期战局的急剧变化,我人为作为东方集团的苏联和中国,尤
其是苏联负有重大责任。苏联鼓动朝鲜发动攻势,却没有在战争最关键的时候、
采取最坚决的行动、给以最急需的支持,以至后来的中国志愿军入朝也是起到抢
险、救火的作用。


  我军也有相似的教训。在接连取得三次战役的胜利后,中朝人民军队从1951年
1月8日起转入休整,计划于3月发动春季攻势。1月25日,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M.B.李
奇微指挥美军第1、第9、第10军和南朝鲜军第1、第3军团共16个师又3个旅、1个
空降团,计23万余人,由西至东逐步在全线发起大规模进攻。当"联合国军"发起大
规模攻势后,中朝人民军队于1月27日停止休整,转入防御作战。


  此时的战场态势,我军连战连捷,士气高昂,但综合分析敌我双方的实力,
优势还在美军一方。在东线,邓华集团于2月11日至13日成功发起横城反击战,共
歼灭南朝鲜军和美军1.2万余人。


  横城反击战后,东线"联合国军"除在砥平里的部队驻守未动外,其余部队被
迫撤至原州、宁越、平昌、旌善等地。邓集团决心歼灭砥平里之敌。砥平里有美
军第2师第23团和1个法国营、1个炮兵营、1个坦克连,共6000余人,构筑了较坚
固的防御工事。13日晚,邓集团以6个团的兵力进行攻击。由于对其兵力和工事估
计不足,仓促投入战斗,加之参加攻击的部队建制多,通信联络不畅,协同动作差
,火炮又少,弹药也不足,以致当夜未能解决战斗。14日,邓集团调整部署,以6个
团再次进行攻击,虽然将"联合国军"压缩在不足2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区,仍未能歼
灭。15日,"联合国军"的增援部队到达。邓集团鉴于歼敌时机已失,遂于当晚停
止进攻,逐步向北转移。整个中朝联军也由37线后撤到38线。


  砥平里战斗我认为是朝鲜战争的另一个转折点。以往美军一旦被我迂回穿插
包围,往往害怕后勤被切断,因此阵脚大乱,争相后撤,我军在第三次战役中轻
松攻克汉城即是明证。经过砥平里战斗,美军发现,由于中美军队装备上的巨大
差距,在拥有坚固工事的条件下,我军并不能迅速解决被围之敌,美军完全可以
调集兵力进行战役反击,由此,美军确立了与我军作战的信心。在其后的历次战
役、战斗中,美军异常顽固,双方战场呈现胶着状态,我军终于未能将美军赶下
大海。


  这些战例表明,在强敌大包围的条件下,不能迅速达成战役目的,结果就是
全局被动。因为敌强我弱,我军往往只能形成一个战役拳头,这一拳如果不能将
敌人击倒,反而被敌粘住,是十分危险的。 就象一口吞掉一块肥肉,消化的好可
以增加体力,消化不好不但不能增加体力,反而要上吐下泻,何以再战?


  在战役层面的道理,同样在战略层面也是如此。法西斯纳粹德国,单纯对比
两个国家,德国可能强于每一个对手,但总体形势还是德国面临战略包围,在二
战初期德军连战连捷,关键就在于其往往倾注全力,一个个的迅速解决对手,自
不列颠战役失利,到受困于莫斯科的严寒,德军的力量终于在两个方向上被粘住
,失败就不可避免了。


  第二部分 聚焦台海



  台海有一战,是我们的共识。在分析战争双方的实力时,我们还有这样的结
论:局部我强敌弱,整体敌强我弱。


  对比两岸实力,大陆方面无论在经济、军事、地理环境、国际政治环境等方
面均居于优势。但考虑到美国的军事干涉,美日、美韩的军事同盟关系,再考虑
到美军在中西亚的军事存在,我国在经济、军事等方面又居于劣势。


  在东亚,美军虽然跨越大洋,但如果能够充分利用韩国、日本、台湾的经济
能力、生产能力、军事能力,和本土作战并无大差异;在中西亚、美军除了可以
直接行动,还可以利用极端势力进行分裂破坏,或进行石油制裁。


  这就是我国面临美国战略大包围的严酷现实。



  台海之战,存在两种可能:



  第一、我军以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势,一战解决台独,迅速打碎美国包
围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对美、日、韩形成再次打击的战役拳头,将给干涉势力以
极大的震慑。


  第二、台海之战进行的拖拖拉拉、肉肉糊糊,不但给美国以军事干涉的准备
时间,还会使美国的盟国和与我国存在争议的国家以为我软弱可欺,形成真正的
军事包围。


  一个人,在与强敌搏斗时,如果被一只狗咬住袖口不撒嘴,同时还要防止另
外疯狗的扑咬,局势何等危急?!


  如果说,面对台独的分裂行径,战是无法回避的选择,那么,首战迅速解决
台湾又是关系全局的唯一选择!


  第三部分 好看的不实在



  在媒体上不断出现“点穴战”、“封锁战”、“瘫痪战”、“信息战”等提
法,台湾方面也极力渲染,似乎他们也害怕这样的战法。其实结论正相反。


  这些战法,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不是以军事占领为目的,而是以军事打击
为手段,促成敌方内部阵营的分化、瓦解、崩溃。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当今的台湾,绝不是解放战争时期处于我军战略、战役总体包围下的杜聿明
、傅作义集团,而是美国的战略突出部,小火慢炖的方法绝对行不通。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org"


  第一、给了美国军事干涉的准备时间。上述战法见效,起码需要2个月的时间
,有科索沃战争为例。
  第二、给了外国干涉的借口。以战促降、以战促谈,必然造成台湾内部分化
。从“3.20”选举看,台湾内部民众分成泾渭分明的两派,外部的军事压力必然
造成分歧的公开化、决裂化,由此可能引发真正的族群对立,酿成人道主义危机



  第三、给观望者的侥幸心理提供了发展空间。连战不休,久拖不决,势必使
骑墙派认为我能力有限,助长起铤而走险的侥幸心理。


  所以,这些好看的战法只能成为总体战法的一部分,不能成为军事解决的根
本方法。


  第四部分 稳妥的未必保险



  外岛争夺战,也是经常提到的一个选择,但从全局看,稳妥的未必保险,甚
至说是更危险。


  第一、没必要。美军在太平洋战争期间,采取了越岛进攻,原因就是没有制
海权、制空权下的岛屿要塞,实际和死岛无异。金门、马祖,紧靠大陆,1958年
我军就可以用炮兵封锁金门,以我军目前的能力,动用部分兵力完全可以封锁上
述岛屿。


  第二、没把握。战争实践显示,登陆攻击岛屿的难度并不比在大片陆地上登
陆小多少,甚至说更困难。岛屿要塞,面积狭小,守方兵力、火力集中,工事坚
固,而攻方正面狭窄,只能硬碰硬。美军在太平洋的历次岛屿争夺战中,虽然登
陆前都有长达数周的火力准备,登陆后作战仍然异常艰苦。


  我军的金门、海南两次登陆作战也显示同样的问题。在大岛上登陆作战,可
以充分发挥机动灵活战术,海南战役中曾出现“包围、反包围、反反包围”的一
幕,我军依靠战术和人员素质的优势击败了实力相当的守军。而金门战役,双方
在狭窄正面撕杀,兵力、火力、武器、后勤支援左右了战役的结局。
  以澎湖为例,该岛靠近台湾,是台军坚固设防的要塞,我军若想效法施琅,
除了要对付澎湖守敌,还要对抗台湾本岛的海空打击,台湾海峡狭窄,双方的各
种导弹都能封锁海峡中线,再加上水雷封锁,这就限制了在海峡内大规模用兵。



  第三、没时间。台军建立外岛要塞,根本目的就是迟滞我军的进攻,为本岛
防御和外来干涉争取时间。如果我军首战求稳妥,必然给台湾本岛守军留出准备
时间,如果守军采用水雷封锁、沉船堵港等手段,将会给我军下一步的军事行动
产生极大危害。同时,攻击本岛时间上的拖延,可以为外来的军事干涉提供准备
的时间。从目前中美的装备水平看,一个美国航母编队不敢挑战我军,但如果我
军行动迟缓,待美军集结3只以上的航母编队,力量对比将发生根本改变。


  第五部分 直接攻击台湾本岛的几个问题



  第一、攻击兵力的数量



  笔者认为意图迅速解决台军,不包括海、空军,陆军、海军陆战队、空降兵
应当达到40万以上。我军是登陆作战,大型重装备不可能快速配备到位,而台军
事先筑有大量坚固工事,不能采用逐点攻坚。因此,必须利用数量优势快速穿插
,割裂台军防御体系。同时,我军登陆场的防守,攻占地域的治安也需要兵力,
因此40万登陆兵是保守估计。


  第二、如何秘密集结登陆兵力



  海、空军兵力机动性强,只要装备保养良好,人员配备到位,补给充足,随
时都可以开动,问题陆军的集结,大规模的军事调动尤其是重装备的调动难以躲
过敌方的侦测。我们可以采取平时重型装备事先部署,战时人员快速调动的方法
。二战期间的阿纳姆空降作战,就是由于碰巧德军两个党卫军装甲师的人员刚到
阿纳姆附近的仓库领取坦克,然后迅速投入战斗,取得全歼英军空降兵第一师的
战果。


  第三、事先作好民用运输力量的动员。我国民航、海运、渔业的运力排名均
在世界前三位,公路、铁路也是运量惊人,这是最具价值的战略资源,我军应事
先作好调集这些力量的预案。可以考虑将这些力量编入预备役,尤其是大吨位渔
船和商船,必须从现在开始逐步编入预备役,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并且绝对不允
许任何人,任何部门,以任何借口拖延。


  第三、明确海、空军的地位。海空军可以摧毁敌人的力量,但不能实现彻底
的占领,因此,其未来在台海攻坚阶段必然是登陆部队的辅助,而在完成对台湾
的占领以后,海空军才可能成为防止外来干涉的主力兵种。在台海攻坚阶段,海
空军将担负夺取制空权、制海权的任务,还可能担负阻止外来干涉的任务,这些
作战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保证陆军的登陆攻坚。以目前海空军的实力看,只有
能力在美军大规模干涉时进行防御作战,并无战略决战能力,因此,必须把宝贵
的兵力用到最关键的时刻。只要能够保证陆军登陆攻坚成功,即是全局主动,如
果不能保证快速解决台湾,即使歼灭一个美国航母编队也是被动。台湾海峡狭窄
,只要海峡两岸被我控制,依靠水雷、岸基导弹、快艇,即可保证海峡成为我内
海。否则,台湾将成为真正的“不沉的航空母舰”。


  第四、打破常规实施登陆作战。从历史上看,我军是唯一的,在双方势力实
力相当、甚至是实力稍逊的情况下,进行登陆作战的军队,我军胜利的关键就在
于能够打破常规,发挥我军陆战优势,抑制对手的海空优势。在我军进行台海登
陆作战时,也需打破常规。就两岸军力对比,台军海、空军实力与我伯仲之间,
按常规不经过长时间的海空较量不能实施登陆作战。但现实条件又不允许我们按
部就班的运作。因此,必须打破常规,或用邪招、歪招抑制敌优势,或以不对称
打击压制敌优势。


  第五、制定台海攻坚阶段的反干涉预案。这一预案的指导思想应当是,在不
动用海空军主力的前提下,阻止、迟滞外来干涉接近台海。应当采取提前封锁的
办法,在外来干涉可能接近台海的航路上布设水雷场,建立潜艇警戒幕。




  第六部分 结语



  未来的台海作战,是我军在美军的战略大包围的情况下进行的局部攻坚作战
,在这种情况下,利用短暂的时间窗口,迅速的解决台湾,是确保全局胜利的关
键。


  因此,在攻台的问题上,我军在战役决心上,不能有丝毫犹豫;在具体战法
上,不能有一点华而不实;在战争手段的运用上,对台独不能有一丝一毫怜悯。



  非如此,不但不能完成统一大业,反而会将民族拖入长期的战火,对民族复
兴百害而无一利!
好汉不提当年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