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问的一个关于后勤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12:54:51
可能跟现在的关系不大了
主要是以前
就是都说大军出征之后,多少多少时间就把粮食吃完了,比如秦赵长平之战。
平时就是军队不出征 不也是吃大么多粮食,就算花的力气多,稍微多吃点。 平时能养活这么多人,为啥一打仗就养不得了? 没人种田了?可能跟现在的关系不大了
主要是以前
就是都说大军出征之后,多少多少时间就把粮食吃完了,比如秦赵长平之战。
平时就是军队不出征 不也是吃大么多粮食,就算花的力气多,稍微多吃点。 平时能养活这么多人,为啥一打仗就养不得了? 没人种田了?
粮食运输的问题不考虑?
关键是把粮食投送到战区的能力不够
运输粮食的人 平时不也是要吃饭的 运输我则那么觉得都不是问题

我就是说 战时 和平时 这些人都要吃饭 消耗差距应该不是很大 估计就是产出问题了
如果那时有V22一类的快速运输力量,粮食就不会拖后腿了
运输中的损耗也是非常高的。
冷兵器时代的辎重兵和民夫与实际战斗人员的比例可以告诉LZ为什么
楼主你知道吗,运输时运输队不但要吃饭而且要吃很多很多很多饭……
我看过一段话,出处忘了……说是在古代,运输时消耗的粮食与送上前线的粮食之比是199比1
也就是说你要送1斤粮食上前线,就要准备200斤的粮食,因为有199斤要在路上消耗掉!
这还只是没人骚扰的情况,而事实上敌军肯定会派骑兵来劫粮车,消耗就要再翻翻!
你想想,这种消耗量还能叫小数目吗?
不打仗时大概在生产吧
sleeepy 发表于 2010-8-5 21:10
运输我则那么觉得都不是问题——就是这点想当然的“不是问题”,恰恰是最大的问题。
粮食从产粮区运到战区,路上消耗90%以上。
想问题不要太想当然,几十几百甚至上千吨的东西运起来不是那么容易的
sleeepy 发表于 2010-8-5 06:19
古时候运力是有限地,例如,一个人一天吃三斤,他推着一辆推车徒步从后方走到战场要三个月,那来回就要吃掉一百八十斤,他一个推车也就能推二百斤不到吧?畜力也是一样的道理,马吃的比人还要多,吃青草没力气。路上还有敌人袭扰等等的损失,所以能运到前线的只有一点儿。
总之就是运输的人吃的比运的多,除非是船运之类的方式。
始皇帝修“驰道”就是为了减少运输途中的消耗,提高后勤能力
京杭运河之所以被斌个“大”字,就在于它的开通使得粮食和盐之类的必需物资得以运往中原,从而支撑起人口百万的大城市,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全面发展、升华!
别忘了,古代运输只能靠人力畜力,而只要是人畜,都要吃饭,往前线运粮草,路上就吃掉2/3。
iseedeadpeople 发表于 2010-8-6 04:30
你好狠啊,人家好不容易送粮到了前线,不给人家一块干粮就打发民工走人了?
冷兵器时代的辎重兵和民夫与实际战斗人员的比例可以告诉LZ为什么!
那时候没有汽车公路,全凭马拉人挑走山路
每匹只能坨200、300斤,一天走几十里,压运的要吃2斤,驮马要吃4、5斤(草另计),几百公里走不到自己先吃光。
左宗棠平定新疆时,前线每运到1斤粮食,后勤运输就要耗3斤,8000万两银子就这么烧掉的

所以古代打仗很少有靠后勤的,大部分只能选择在庄稼收获时打,就地从农户补给,吃完就得拜拜。
这种情况中外皆然,一直到拿破仑时期都是这样。

到了2战,才开始出现现代意义上的的后勤补给,美帝V5
回复 9# 斜角甲板


    呵呵,这个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