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肇东政府出动警车 为招商引资企业抢奶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3:25:45
http://news.sohu.com/20100611/n272714473.shtml

 “政府抢奶了!”不知谁喊的一嗓子把张财惊着了。他慌忙从炕上爬起来,一路小跑奔向六撮奶站。奶站门前,同村100多养牛户已经将一辆奶罐车团团围住。

  “政府不让把牛奶交给蒙牛了,他们要拉到别的公司去。”村民对张财说。“那可不行!一公斤少4毛钱呢!我们养牛,不能决定把奶交给谁?政府凭啥管我碗里吃什么?”张财急眼了。他是村里的养牛大户,身家性命都押在十几头牛身上了。

  这是6月8日发生在黑龙江肇东六撮村的一幕。背景是,随着乳品销售市场的好转,各大企业均扩张产能,原奶瓶颈日益显现,因“三鹿事件”消失的奶源争夺战硝烟再起。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奶源之一,东北向来是乳品企业必争之地。各大企业均有布局,其间竞争从未间断。肇东的特色则是政府受利益牵涉而加入战团,使市场争夺更“暴力”起来。

  据六撮奶站老板李发介绍,8日之前两天的牛奶已经偷偷交给别的公司了,虽然这违背奶站和蒙牛签订的合同,但却是无可奈何之举。“政府不断给我压力,我也不能不听话。”他说,如果不照政府的意思办,六撮奶站将面临关门危险,且要被追罚排污费1万元。

  然而,养牛户可不管政府的意思。他们团团围住奶罐车,最终也没让政府抢奶成功。张财说,六撮地瘠人穷,就靠养牛卖奶挣点钱。“现在蒙牛出价3元一公斤,比别的公司高不少,我们当然要交给蒙牛了。”他算了一下,按照当前的价差,如果卖给别的公司,自己一头牛至少亏2000元,相当于当地一户人家小半年的收入。

  像这样抗“征”成功的是少数。肇东晓光村奶户就眼看着走到半路的奶罐车被“拐走”。6月4日,忠良奶站奶罐车正走在去蒙牛公司的路上,突然被一彪人马拦下来。为首的是肇东市交警、畜牧局乳业办、交通局三家。他们要求牛奶不得送去蒙牛,而要交给别的公司。如果不听安排,交警就当场扣押司机的驾驶证。司机无奈只好屈从。

  类似的情景在6月7日重现。给蒙牛公司交奶的万发、八场、南三撮奶站奶罐车被有关职能部门的人员拦下,直接送往其他公司。蒙牛事业部奶源负责人及地区业务经理,还被警察以非法截车扰乱交通秩序为名带走。

  肇东市政府有关部门为何当起了抢奶先锋?有业内人士说,蒙牛的竞争对手是当地招商引资的对象,几年前就在肇东落户建厂,前后贡献利税以亿计数,因此格外受肇东市政府重视。有传言称,肇东市曾经允诺保证原奶供应量不低于200吨/日。今年以来,由于某种原因,肇东的原奶产量急速下滑,该企业每天只能收到190吨左右。企业货吃紧,政府心着急。

  虽然传言难以核实,但据肇东市畜牧局一位副局长透露,前不久,市里确实给各乡镇下了死命令,如果收不上奶来,年底考评就一票否决。各乡镇也签下了军令状。只是原奶短期内搞增量不可能,要保此数,就得动别人碗里的。第二大户蒙牛每天所收的25吨原奶,自然被列为拦截对象。

  李发说,六撮村所在的宣化镇的领导就多次找自己谈话,如果继续给蒙牛交奶,就不给他办生鲜乳许可证等证件,还要在他的奶站旁边新建一个,挤垮他;如果李发识趣,政府马上修公路到奶站门口,而且不再找麻烦。六撮至今没有入村公路,一遇下雨,满是泥泞,奶罐车得用两个拖拉机拖着出村。

  忠良奶站老板张忠堂说,他也接受过内容类似的谈话。

  5月30日,六撮村养牛户集体去乡里“请愿”。一个养牛户对镇领导说,“如果你是养牛卖奶的,一个给3块,一个给2块6,你卖给谁?你到底是想让老百姓发财还是受穷?”镇领导哑口无言,但态度不改。

  养牛户丁作友对记者说,“政府招商引资,当官的要政绩、票子,可以,但是不能都让我们这些人做出牺牲啊!要是再这么折腾下去,我看这牛也没法养,杀了算了!”

  6月9日11时,记者到宣化镇核实养牛户提供的情况。结果,镇政府已经空荡荡,电话联系则被告知“在开会”。15时,记者到肇东市委宣传部,被告知可自行去业务部门采访;记者找到畜牧局,畜牧局无一领导在,电话联系则被告知“赶不回来”,对相关情况不置可否。本报肇东6月10日电http://news.sohu.com/20100611/n272714473.shtml

 “政府抢奶了!”不知谁喊的一嗓子把张财惊着了。他慌忙从炕上爬起来,一路小跑奔向六撮奶站。奶站门前,同村100多养牛户已经将一辆奶罐车团团围住。

  “政府不让把牛奶交给蒙牛了,他们要拉到别的公司去。”村民对张财说。“那可不行!一公斤少4毛钱呢!我们养牛,不能决定把奶交给谁?政府凭啥管我碗里吃什么?”张财急眼了。他是村里的养牛大户,身家性命都押在十几头牛身上了。

  这是6月8日发生在黑龙江肇东六撮村的一幕。背景是,随着乳品销售市场的好转,各大企业均扩张产能,原奶瓶颈日益显现,因“三鹿事件”消失的奶源争夺战硝烟再起。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奶源之一,东北向来是乳品企业必争之地。各大企业均有布局,其间竞争从未间断。肇东的特色则是政府受利益牵涉而加入战团,使市场争夺更“暴力”起来。

  据六撮奶站老板李发介绍,8日之前两天的牛奶已经偷偷交给别的公司了,虽然这违背奶站和蒙牛签订的合同,但却是无可奈何之举。“政府不断给我压力,我也不能不听话。”他说,如果不照政府的意思办,六撮奶站将面临关门危险,且要被追罚排污费1万元。

  然而,养牛户可不管政府的意思。他们团团围住奶罐车,最终也没让政府抢奶成功。张财说,六撮地瘠人穷,就靠养牛卖奶挣点钱。“现在蒙牛出价3元一公斤,比别的公司高不少,我们当然要交给蒙牛了。”他算了一下,按照当前的价差,如果卖给别的公司,自己一头牛至少亏2000元,相当于当地一户人家小半年的收入。

  像这样抗“征”成功的是少数。肇东晓光村奶户就眼看着走到半路的奶罐车被“拐走”。6月4日,忠良奶站奶罐车正走在去蒙牛公司的路上,突然被一彪人马拦下来。为首的是肇东市交警、畜牧局乳业办、交通局三家。他们要求牛奶不得送去蒙牛,而要交给别的公司。如果不听安排,交警就当场扣押司机的驾驶证。司机无奈只好屈从。

  类似的情景在6月7日重现。给蒙牛公司交奶的万发、八场、南三撮奶站奶罐车被有关职能部门的人员拦下,直接送往其他公司。蒙牛事业部奶源负责人及地区业务经理,还被警察以非法截车扰乱交通秩序为名带走。

  肇东市政府有关部门为何当起了抢奶先锋?有业内人士说,蒙牛的竞争对手是当地招商引资的对象,几年前就在肇东落户建厂,前后贡献利税以亿计数,因此格外受肇东市政府重视。有传言称,肇东市曾经允诺保证原奶供应量不低于200吨/日。今年以来,由于某种原因,肇东的原奶产量急速下滑,该企业每天只能收到190吨左右。企业货吃紧,政府心着急。

  虽然传言难以核实,但据肇东市畜牧局一位副局长透露,前不久,市里确实给各乡镇下了死命令,如果收不上奶来,年底考评就一票否决。各乡镇也签下了军令状。只是原奶短期内搞增量不可能,要保此数,就得动别人碗里的。第二大户蒙牛每天所收的25吨原奶,自然被列为拦截对象。

  李发说,六撮村所在的宣化镇的领导就多次找自己谈话,如果继续给蒙牛交奶,就不给他办生鲜乳许可证等证件,还要在他的奶站旁边新建一个,挤垮他;如果李发识趣,政府马上修公路到奶站门口,而且不再找麻烦。六撮至今没有入村公路,一遇下雨,满是泥泞,奶罐车得用两个拖拉机拖着出村。

  忠良奶站老板张忠堂说,他也接受过内容类似的谈话。

  5月30日,六撮村养牛户集体去乡里“请愿”。一个养牛户对镇领导说,“如果你是养牛卖奶的,一个给3块,一个给2块6,你卖给谁?你到底是想让老百姓发财还是受穷?”镇领导哑口无言,但态度不改。

  养牛户丁作友对记者说,“政府招商引资,当官的要政绩、票子,可以,但是不能都让我们这些人做出牺牲啊!要是再这么折腾下去,我看这牛也没法养,杀了算了!”

  6月9日11时,记者到宣化镇核实养牛户提供的情况。结果,镇政府已经空荡荡,电话联系则被告知“在开会”。15时,记者到肇东市委宣传部,被告知可自行去业务部门采访;记者找到畜牧局,畜牧局无一领导在,电话联系则被告知“赶不回来”,对相关情况不置可否。本报肇东6月10日电
简直无敌了
座山雕还魂了吧。
{:jian:}很强大
政府花轰了
现在理解中国经济发展为什么厉害了吧~~~~
外国的那些资本家迟早要被打垮的
这个可不可以按‘抢劫’提起刑事自诉?
这些地方政府除了没有军事,外交权,其他的和中南海一样大!
黑龙江肇东的领主是谁?
山高皇帝远的地方 只要不出大事 没人管 在黑龙江这样很正常
多掏4毛都不給?  這麽大陣仗 增加的成本 都不止 4毛。
肇东领主重申对于领地所有奶牛都享有“初夜权”
碧落黄泉 发表于 2010-6-12 08:38
人家才不傻呢,一个是厂商掏成本,一个是ZF用P民的钱掏腰包:D
收不上奶的等着被一票否决,
我考,
以前怎么从来不一票否决呢。
现在的地方ZF还是没有学会可持续抢劫,不给自己的官二代们留点抢劫资源
共产党.你太他妈的让老子失望了
恩,ZF也是土匪的一种
合法抢劫
我是6M我怕谁?{:Bingo:}
这个,果然很强大
太神奇了吧,这要什么样的大脑才能想出这么馊的主意哦?

太神奇了吧,这要什么样的大脑才能想出这么馊的主意哦?
灰隼 发表于 2010-6-12 11:47



    少见多怪,年年见的长三角蚕茧大战。
太神奇了吧,这要什么样的大脑才能想出这么馊的主意哦?
灰隼 发表于 2010-6-12 11:47



    少见多怪,年年见的长三角蚕茧大战。
http://hzrb.hz66.com/hzrb/html/2008-09/23/content_3154.htm
湖州一直被冠以“丝绸之府”的美名,拥有宜桑宜蚕的地理优势。长期以来,人们从事植桑养蚕、缫丝织绸,“辑里湖丝”曾誉满全球。新中国成立后,湖州茧丝绸生产经历了飞速发展时期,蚕茧亩产和总产量常年位居全国第一。

  自1987年起,一场风起云涌的蚕茧大战席卷江浙大地。“蚕茧大战”是因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两种价格机制碰撞而引发的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冲突,从而引起了丝绸市场滑坡、行情下跌、宏观失控,整个茧丝绸行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如何稳定巩固蚕桑生产基础,如何维护提高收烘设施完好率,如何完善“组合收茧,缫丝计价”的公正检验制度,如何加强蚕茧收购的市场管理成了亟待解决的难题,茧丝绸农工贸一体化改革势在必行。

  回顾“蚕茧大战”

  “从1987年起,沉寂多年的蚕茧市场突然冒出了‘火药味’,在杭、嘉、湖、苏蚕茧主产地区的省与省、县与县,甚至乡与乡毗邻交界地段,掀起了一股抢茧风潮,一颗小小的蚕茧,一时身价百倍,成了众人争购的宠物。”回顾“蚕茧大战”,时任我市蚕茧办公室副主任的韩学明这样评说。

  据了解,当时的白厂丝国家定价为每吨4.8万元,但是市场价却高达8万元,白厂丝的巨额利润让缫丝厂不惜一切成本高价抢购原材料。1987年,湖州市共有5家国营丝厂、25家乡镇丝厂,11888台缫丝机,每年共需要100万担原材料,而当时湖州市最高的收购量为每年47万担。原材料需求不断加大,加工能力不断提高导致蚕茧供不应求,大部分缫丝厂处于半温饱状态,这是引发“蚕茧大战”的直接原因。

沈阿根:原菱湖区千金镇农技站农技人员,从事蚕桑管理工作20余年。

  千金镇是当年我市“蚕茧大战”最激烈的地区之一,对鲜、干茧市场的管理是沈阿根的日常工作。他说,为了全力制止农民自烘晒、严厉打击蚕茧走私贩卖、坚决堵住丝厂源头,工商、财税、公安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民间对此有一句戏言,“三顶大盖帽,追着一顶破草帽。”

  沈阿根说,那时,我们常常下班后到蚕农家中转转,无时无刻地向他们说明,蚕种是国家供给的,蚕用物资是由当地供销社负责供应的,在培桑养蚕时,农业等有关部门又做好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工作,因此,农民将生产的蚕茧全额投售当地的国家茧站,这也是应尽的义务。“虽然我们苦口婆心地宣传,但是高价茧的诱惑实在太大了,农民总是口头上应着,一转身就将茧子卖给了茧贩。”沈阿根还说,蚕农家中几乎都搭起了小茧灶,用于加工干茧。据了解,我市1989年先后拆除、封存了乡村集体和农民私建烘灶200多个。

  在“蚕茧大战”中,最活跃的是贩卖蚕茧牟取暴利的茧贩,他们严重扰乱了市场,针对这种情况,当时实行了“查个人,打团伙,捣黑窝,严打击”的管理措施。沈阿根回忆到,那时候,工商部门还把过去有前科的重点茧贩召集起来办了学习班,进行政策教育,重申蚕茧管理政策规定,没收全部非法收购的蚕茧并加倍处以惩罚。一旦发现茧贩活动,便立案侦查,顺藤摸瓜,从个人查团伙,直到查明地下贩茧活动的据点。

  “为了切实加强蚕茧市场管理,无论是蚕茧收购期间或是平常时间,我们常常徘徊在各个村庄,并且建立了专门的机构投入蚕茧市场管理,也切实遏制和打击了茧贩活动。”沈阿根说。
“蚕茧大战”形成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


冯李林


蚕茧大战应该说不是一个个别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蚕茧大战之类的现象。从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原因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是财政体制的客观制约。长期以来,我国实行财政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客观上造成了中央、地方的利益分割,因此在公共管理事务管理中就存在一种利益的搏弈,一些地方政府必然产生官本位思想,产生地方保护主义。一些地方政府在处理公共事务的问题往往会从自身利益出发考虑问题,而对于市场要求以及上级的规定就会产生一种抵触情绪和制度侵蚀的现象,即既不是按市场规律办事,也不是按上级要求办事。

二是政府职能存在偏差。所谓“政府职能”又被称为“行政职能”,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法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进行管理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而一项完整的政府职能,由三个要素构成:第一,职务范围: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这一管理主体管什么,管多宽。第二,职责深度: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其所承担的公共事务管到什么程度。第三,职权方式: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其所承担的公共事务怎么管。从公共管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政府是公共管理活动中的重要要素,担负着管理者的重要角色。其作用之一就是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以弥补市场的失灵。但在现实生活中,有时政府并没有充分发挥“弥补”作用,而是反其道而行之,成为了过分的行政干预者。特别是在我国过去计划经济时代,政府经济管理职能中直接参与管理成份的过多存在,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对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在各种主客观因素的推动下,各级地方政府不惜破坏市场运行规则,违反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乃至违反国家法律,建立种种贸易壁垒,以图阻止本地利益流出和外地涉足本地经济。“诸侯经济”、“地方保护主义”由此而抬头,“棉花大战”、“羊毛大战”、“蚕茧大战”由此而兴起。具体到本案例,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政企不分。政府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产权与经营权不分。二是政社不分。三是政市不分。正是由于这几个方面,使得政府职能出现了错位、偏位、失位和缺位的现象。政府部门管了不该管的事,管了管不了的事。

三是缺乏依法行政理念。政府部门不是依法办事,不是按市场规则办事,而是过多采取行政强制的手段。在本案例中,地方政府的行为有的甚至于违返了国家的法律法规,纯粹是一种行政霸道的做法。

四是政策执行存在偏差。政府部门是国家政策的重要执行部门。而一些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中往往是通过过分的行政干预实行地方保护,造成行业垄断和市场封锁,阻碍市场资源的合理流动;另一方面是一些地方政府以公共权力实行地方保护,带来了公共政策执行上存在偏差与偏离,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对自己有利的就执行,对自己不利的就顶着不执行。

有鉴于此,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以避免蚕茧大战现象的发生。第一,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正确处理好政企、政社、政市的关系,还权于企业、还权于民、还权于市场,真正提高政府参与经济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的职能作用。第二,要进一步理顺现行财政体制,充分利用财税等政策,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第三,要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处罚力度,努力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要充他运用法律的手段管理公共事务,服务企业和市场。第四,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执行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c10454010005wl.html
长三角 江浙沪 中国经济的核心地区 从1987年开始到现在还存在 打击 所谓的 “茧贩”
每当蚕茧收购季节,乡镇干部全体出动,封锁乡镇范围内的所有路口,阻止农民把家里生产的蚕茧卖到其他地方。农民挑着蚕茧到处跑,像过去打游击那样。作为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我也自然放下了手头的工作,投入到这场“蚕茧大战”之中,被领导派去不分昼夜地设卡、巡逻,遇到农民挑着茧子就动员他们到当地茧站卖“爱国茧”,如遇到茧贩就将所收的茧子“充公”没收。农民为了将茧子卖个好价而发明了“自烘茧”,就是自砌炉灶将鲜茧烘干,这样一来蚕蛹烘死了,茧子也轻了,时间可放长一点,价格也可上去一点。但土法烘茧很难掌握火候,常常将鲜茧烘焦,成了废品。而烘茧时的气味很大,老远就能闻到,很容易被发现,建设乡就有许多的农民因“自烘茧”被查获,被迫卖给当地茧站,而茧子质量已大打折扣,价格比鲜茧还差,农民苦不堪言。 (待续)
各地务必要针对春茧上市前后可能出现的茧价过高情形,加大检查力度,加强组织应对,严防“蚕茧大战”。各鲜茧收购经营者要提前筹措收购资金,保证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做到优质优价,防止出现“打白条”等现象。各级茧丝绸主管部门要和工商部门保持顺畅的信息沟通,对蚕茧收购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依法处理,以规范蚕茧经营行为,打击违法违规交易,保护经营者合法利益,维护蚕茧流通秩序。
在中国行政权力 最大,其它的一切切多要让路。
恍惚中穿越到了二十年前
只有在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才有这样官商一体的疯狂举措。
mcw 发表于 2010-6-12 14:08

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主任 王炳南
在2010年蚕茧收烘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
各地务必要针对春茧上市前后可能出现的茧价过高情形,加大检查力度,加强组织应对,严防“蚕茧大战”。

现在各乡镇干部多有,封锁乡镇范围内的所有路口,阻止农民把家里生产的蚕茧卖到其他地方的政治任务。
mhzd 发表于 2010-6-12 12:02
还有烟叶大战!{:jian:}
三界外 发表于 2010-6-12 14:44


    各地区为了保护本地区企业的发展,开始人为设置外来竞争障碍,“地方保护主义”倾向越趋明显,一方面严设关卡,保护自己的资源不出省;另一方面,对自己需要的资源,就千方百计用高价竞购手段。这就演变成了80年代中国独特的烟叶大战、蚕茧大战、羊毛大战、中药材大战、棉花大战、生丝大战……

http://www.crifs.org.cn/crifs/ht ... /_history/1012.html
中国特色耶
拥护CD谠 发表于 2010-6-12 08:14
         你因该问肇东国的肇东王殿下是谁。
拥护CD谠 发表于 2010-6-12 08:14


    应该属于大庆管辖
楼主是不是写的解放前的事啊?
当年土匪还是在深山里
花蹦蹦 发表于 2010-6-14 12:53
那是小土匪!大隐隐于朝!{:jian:}
这个在内地已经不稀奇了。。。。只不过被曝光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