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大战略,中国不能再犹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5:25:13
制定大战略,中国不能再犹豫  
2010年06月04日  来源: 新华网  



  近代以来,中国就一直面临着这个尖锐的问题。据史家考证,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清王朝的GDP占世界总量的1/3,比美欧的总和还多得多。然而,不列颠的几十艘远征舰船就可以将数十万清廷军队打得落花流水。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然而,当年面临的挑战再次考验中国,中国的经济优势仍然无法有效转化为战略优势,中国成为当今世界的“经济巨人,战略新手”,在重大的战略角逐棋局中几无优势可言。在全球问题上,中国缺乏做美国战略棋手的大国勇气,在很多问题上举棋不定。在地区问题上,中国不敢与周边国家建立战略关系,在战略意图上遮遮掩掩。在维护合理铁矿石原材料价格、突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重围、反击各种形式的“中国威胁论”等功能性领域更是众说纷纭。中国在世界上的战略模糊态度,不仅令世界对中国未来的走向报以猜忌和怀疑的目光,也令中国自身陷入尴尬,大大削弱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战略号召力。

  中国在战略上缺乏优势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大战略的滞后。中国的大战略最初来自于毛泽东提出的“三个世界”战略,亦即依靠第三世界,联合争取第二世界,分化和反对第一世界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思维。这一国际统一战线的战略清晰易懂,操作性强,成为一段时期中国外交的主导战略。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行,并受冷战终结的影响,这一以“反霸”为核心特征的大战略逐渐为集中精力推动现代化建设和“韬光养晦”的战略指导方针所取代,加上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日益变得相互依存。这大大增强了中国选择大战略的复杂性,也极大地限制了中国进行战略设计和战略选择的决心。由此导致的一个结果是,中国大战略迟迟难以出台,在世界大变革和中国大变革的双重挤压下,中国大战略滞后呈现出的负面效应越来越明显。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6/04/c_12180711.htm制定大战略,中国不能再犹豫  
2010年06月04日  来源: 新华网  



  近代以来,中国就一直面临着这个尖锐的问题。据史家考证,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清王朝的GDP占世界总量的1/3,比美欧的总和还多得多。然而,不列颠的几十艘远征舰船就可以将数十万清廷军队打得落花流水。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然而,当年面临的挑战再次考验中国,中国的经济优势仍然无法有效转化为战略优势,中国成为当今世界的“经济巨人,战略新手”,在重大的战略角逐棋局中几无优势可言。在全球问题上,中国缺乏做美国战略棋手的大国勇气,在很多问题上举棋不定。在地区问题上,中国不敢与周边国家建立战略关系,在战略意图上遮遮掩掩。在维护合理铁矿石原材料价格、突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重围、反击各种形式的“中国威胁论”等功能性领域更是众说纷纭。中国在世界上的战略模糊态度,不仅令世界对中国未来的走向报以猜忌和怀疑的目光,也令中国自身陷入尴尬,大大削弱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战略号召力。

  中国在战略上缺乏优势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大战略的滞后。中国的大战略最初来自于毛泽东提出的“三个世界”战略,亦即依靠第三世界,联合争取第二世界,分化和反对第一世界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思维。这一国际统一战线的战略清晰易懂,操作性强,成为一段时期中国外交的主导战略。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行,并受冷战终结的影响,这一以“反霸”为核心特征的大战略逐渐为集中精力推动现代化建设和“韬光养晦”的战略指导方针所取代,加上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日益变得相互依存。这大大增强了中国选择大战略的复杂性,也极大地限制了中国进行战略设计和战略选择的决心。由此导致的一个结果是,中国大战略迟迟难以出台,在世界大变革和中国大变革的双重挤压下,中国大战略滞后呈现出的负面效应越来越明显。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6/04/c_12180711.htm
中国大战略的滞后,使得各个领域的战略手段缺乏整合,弊端日益突出。缺乏战略上的立场协调、节奏调谐和尺度把握,使得各个部门、领域、层次在处理日常事务时自行其是,不仅无法形成战略能力上的交响和共鸣,而且形成了相互抵消和彼此掣肘的内耗。更可怕的后果是,利益分化导致部分领域的“分利集团”在绑架了国家核心利益的同时,还伤及中华民族的精神认同。目前,中国社会领域已出现了源于社会利益分化而产生的“新阶级斗争”危险,尤其是在草根领域,各种极端主义情绪急速发酵,几乎每一种主张,哪怕是合理主张都会受到来自自己人最为猛烈的攻击。

  因此,要想把中国目前的经济优势转化为战略优势,关键是要抓紧制定中国的大战略,在战略设计、道统重建和制度创新上下工夫,积极应对全球化和信息化带来的挑战。

  首先,积极设计大战略,强基固本。面对新世纪的复杂挑战,从战略全局出发,中国究竟是做美国领导下世界秩序的参与者,还是要做世界新秩序的改革者?选择前者,就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交锋的问题,无法回避是否接受西方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的问题。选择后者,就必须提出一整套的改革战略和构想,并确立一步步地实现战略意图的行动路线图。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战略清晰要比战略模糊好,战略清晰了,如此庞大的资源调控便有了基础和根本。

  其次,振奋民族精神,重整道统。在全球化时代,几乎任何一个国家都面临着“我们是谁?”的疑问。中国无法回避来自多元移民社群的冲击,各种超国家认同、次国家认同、族群认同都在慢慢侵蚀着中华民族认同的基础,传统的中华道统陷入危机。中国需要从草根领域行动,推动自梁启超、胡适、顾准等历代先贤承继下来的中华道统创造性转化,确立适应全球化时代要求的中华价值系统。

  最后,大力推进国家转型、创新制度。从根本上来说,民族国家是一个国家适应工业化时代制度的表达形式,也被称之为资源提取效率最高、功能最为强大的现代组织形式。然而,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民族国家正在慢慢失去其制度优势,“全球化的国家”(globalized state)的理念盛行:对内逐渐从硬统治向软治理和善治转型,对外逐渐从领土型国家向认同型国家转型,这就要求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和国际四个制度领域进行一系列创新,积极建设适应全球化时代的新中国。

    作者:赵可金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教授
目前的大战略,不就是韬光养晦吗?{:yi:}。。。
疯狂的伊万伊万 发表于 2010-6-4 12:36


    水将军你好
wawo 发表于 2010-6-4 12:37


    少校你好。。你歪楼了。。{:cha:}
先把南方系的都解决掉在谈战略,有这帮玩意儿整天的JJYY挑动民粹在你后院煽风点火的你还战什么略了
总体规划不明显
先用手里的这点资源赚钱,再移民~
至于战略,你们玩,你们玩成了,我再移回来,玩废了就88~~
爱我中华~
官方要改口风了?
不能有空格 发表于 2010-6-4 13:20

我靠~~仁兄真实在~~~:D

PS,现在不就是有战略嘛~~~

一切向钱看~~能抓耗子就是好猫~~这不就是大战略嘛~~

世俗化、无神化的国家
不能有空格 发表于 2010-6-4 13:20
嘿嘿,其实我们可以取消计划生育,让全国人民放开了生,然后鼓励大家移民到美国……过个两三代人,移个三、四亿人到美国后,世界就真的是中美共管了{:wu:}
老金不是早就谈要有国家战略规划吗?
这种文章多半属于找抽的...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八字箴言,牢记心中。
简单的说就是要把嘴炮打的震天响!
不能有空格 发表于 2010-6-4 13:20


    别老说实话:Q
耶?中央不是天天在下棋吗?还会没战略?
下好棋就行了。
大刀斩RB 发表于 2010-6-4 12:30
所谓攘外必先安内,说的就是这样,看了赵教授的文章,感觉他是想着通过制定“国家大战略”来转移国家内部的矛盾,进而凝聚国民的意志,缓和目前国内各个利益阶层的对立。
但是很难讲通过制定国家大战略就能够缓和内部矛盾。毕竟,大部分国人还是关心自己身边的房价、菜价。对于万里之遥的地区发生的事不是很关注。何况现在尚未完成国家统一,能够凝聚国民意志的也就只有台湾问题,以及在西太平洋地区和美国、日本之间关系的处理。
而在和美国、日本打交道时,客观来讲,我们的牌是很少的,多数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在别人设定的议题下被动应付。
正因为在外交上缺乏主动性,导致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表示关切、抗议、严重抗议上,这对别人造不成什么影响。
有种说法很值得推敲,意思是说我们出口美国、日本的物资属于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即便我们采取贸易手段,对他们的影响也很有限,因为他们可以去东南亚以及别的不发达国家去采购同样的商品,但是这种说法忽略了一点,那些小国、穷国的居民懒惰、愚蠢,基础设施落后、产品质量差,和中国产品比起来没有丝毫优势,时间久了,他们还是会选择采购我们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其实这就是我们手中的牌
再说了,韬光养晦不意味着无所作为,我们手中的美元有的是,这笔美元大到美国人都觉得放在我们手上不安全的程度,为什么不能好好利用这笔巨款呢,即便不真正使用,但是威胁使用也行啊,就像是冷战时候的核威慑一样:吓唬下你总没错吧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八字箴言,牢记心中。:handshake
最关键的战略是治好我们的公仆。否则再大再管用的战略,到了下面那些官吏处,不走样的比熊猫还稀少。

正因为在外交上缺乏主动性,导致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表示关切、抗议、严重抗议上,这对别人造不 ...
永远爱海军 发表于 2010-6-4 18:35


这个未必那么好用,毕竟对中国而言,这些出口后面的加工业不仅是赚钱手段,也是保证就业率的关键。这边出口大降的话,那些本来就不怎么赚钱的加工企业能撑多久就成问题了。
加工产品大多是有一定使用寿命的,经销商也有一定存货。好比外国有人一次买六条裤子一天一条穿了就扔,而正常换洗下这怎么也能撑个半年,而造裤子的厂要是订单少一半的情况持续半年。。。大洋彼岸是消费品价格上升质量下降(但消费者还有暂时不买的余地),这边就是工资下降失业率上升了。到底谁先撑不住先不论,ZF肯定没兴趣拿稳定问题来赌。
正因为在外交上缺乏主动性,导致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表示关切、抗议、严重抗议上,这对别人造不 ...
永远爱海军 发表于 2010-6-4 18:35


这个未必那么好用,毕竟对中国而言,这些出口后面的加工业不仅是赚钱手段,也是保证就业率的关键。这边出口大降的话,那些本来就不怎么赚钱的加工企业能撑多久就成问题了。
加工产品大多是有一定使用寿命的,经销商也有一定存货。好比外国有人一次买六条裤子一天一条穿了就扔,而正常换洗下这怎么也能撑个半年,而造裤子的厂要是订单少一半的情况持续半年。。。大洋彼岸是消费品价格上升质量下降(但消费者还有暂时不买的余地),这边就是工资下降失业率上升了。到底谁先撑不住先不论,ZF肯定没兴趣拿稳定问题来赌。
agora 发表于 2010-6-4 15:56


    算错了呀,一共16个呢
永远爱海军 发表于 2010-6-4 18:37


目前的統治者對韜光養晦的理解就是什麼都不幹,把責任推給後人。
韬光养晦不意味着无所作为,更不是在国际事物中,在别人设定的议题中被牵着走.在对外事物中要大胆出击,不要怕侵犯到美国的核心利益,只有侵犯到了,我们才有和美国讨价还价的权利,否则在台湾等问题上永远被美国耍的团团转.
tomcat650093 发表于 2010-6-6 09:12
对,现在动不动就在对外发言中表示什么事关自己的核心利益,这说明了什么,证明别人已经侵入了你自己的空间,啥时候等着让别的国家对我们说侵犯到他们的核心利益才说明我们的外交真正成熟了。
现在的一些做法是给自己戴上枷锁跳舞,有些事情别人一直在做,你自己也知道那样做不对,但是管用,可是碍于自己“天朝大国”的面子,自己却懒得做。
制定“大战略”不应着眼于追求战略强势  
2010年06月07日  来源: 环球时报  



  最近《环球时报》国际论坛连续刊登文章,认为中国经济很快将成为世界第二,但中国的经济优势并未化为战略强势,如何将中国的“经济优势”转换为“战略强势”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5月31日)。为此,作为“经济巨人,战略新手”,“制定大战略,中国不能再犹豫”(6月2日)。从总体上看,笔者感到,文章中渗透出的浮躁情绪值得注意。

  对中国的所谓“经济优势”,似乎还是冷静看待为好。确实,从GDP总量看,中国已高居世界第三,可能很快就会是世界第二。但是,无论是从人均GDP,还是从反映一国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对更全面的联合国人文发展指数看,中国都只位居世界90多位,谈不上有什么太多的“优势”。如果再从中国经济的科技化水平、创新能力、管理机制、劳动力素质以及地区发展和经济人文发展的协调性等方面看,中国的差距恐怕更大。因为中国经济“很快将成为世界第二”,就匆匆琢磨要化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经济优势”为“战略强势”,如果不是过于天真,至少也是不成熟的表现。全球化时代国际经济中的风险不断加大。某些因低廉的人力成本而形成的所谓“经济优势”, 只要稍有不慎,顷刻之间就可能会化为劣势。片面追求所谓“战略强势”,也并不符合全球化时代国与国相互依存、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在经济一体化高度发达而政治格局日益呈现多极制衡态势的后危机时代, 全力追求所谓“战略强势”,必使自己成为众矢之的。

  当前的国际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革。作为本轮国际格局大调整、大变革中重要的内生变量,中国应着眼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长远战略目标,积极运筹,趋利避害,努力维护好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权益,同时努力推动国际秩序朝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这是中国外交当前难以回避的一个核心问题。为此,对“制定中国的大战略”一说,笔者深以为然。但是,问题的关键是,中国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大战略”?如“制定大战略”一文作者所说,以追求将“经济优势”转化成“战略优势”为目标,在“做美国领导下世界秩序的参与者,还是要做世界新秩序的改革者”问题上选边站、搞“战略清晰”那样的“大战略”吗?这样的“大战略”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创新”吗?

  毋庸讳言,随着中国日益进入国际舞台中心,中国外交面临越来越多的棘手问题,中国对外工作的体制机制也需要不断与时俱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外交没有自己的“大战略”。事实上,中国所提出的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等理念以及坚持韬光养晦、积极有所作为、永远不称霸等思想都是具有极其深远战略意义、远比所谓的“战略清晰”、选边站高明得多的“大战略”。

  一些国内外学者如果只是将这些重要思想理解成出于减少自身发展过程中阻力目的的权宜之计就过于肤浅了。事实上,这些思想反映出了中国把握国际格局发展趋势的敏锐目光和从国家根本利益和世界共同利益出发作出抉择的战略思路,符合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核心价值,长期坚持这些基本战略,从根本上最符合中国的实际,最有利于为中国的和平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也最有利于中国自身的根本利益。

  中国从来就不缺“大战略”。但从古至今,中国真正的“大战略”从来都是以善谋长远,富于沉稳、冷静、耐心的品质而著称于世的,布热津斯基、基辛格等曾多次对此予以赞叹。在人类历史进入互利共赢、合作共生的新的发展阶段的今天,中国需要有什么样的“大战略”?这样的“大战略”应该建立在什么样的思维范式基础上?这是一个值得深思、也在一定程度上关乎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问题。(邢苏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