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式57毫米/56式75毫米无后坐力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6:17:50
[i=s] 本帖最后由 whykkk 于 2010-6-4 09:08 编辑 [/i]

新中国的轻武器大都是从仿苏制武器开始发展的,然而由于苏联在无后坐力炮这一领域落后,我国的这类武器发展则是从仿美武器起步的……
   
    一、早期的美制无后坐力炮
   
    无后坐力炮这种步兵近战利器诞生于二战的战火中。当时在这一领域最为先进的国家首推美国(1917年俄国人梁布兴斯基也曾经发明过一种76.2毫米无后坐力炮,并曾在1939—1940年的苏芬战争使用过)。美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最早,一战时的1914年,美国海军军官戴维斯就研制出一种两管对接式双头无后坐力炮。该炮在向前射出弹丸的同时,向后喷出铅油质平衡物以保证炮身不后坐。但是这一武器并没有投入实战,原因是当时的美军武器部门竟然想将这种武器装在飞机或飞艇上执行空战或反潜任务!这种异想天开的设想当然不可能成功。随后这一研究项目被搁置,直到二战爆发才重新开始研究,战争几近结束时才告完成。美军无后坐力炮的首次实战使用是在1945年3月6日的冲绳岛战役。



    由于二战中我国在工业和科技方面比较落后,缺乏自行研制这种武器的能力,故而在美国研制成功这种能够摧毁坦克和土木、混凝土工事的新式武器后,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对其十分重视,要求美国政府提供此类武器。当时美军装备的无后坐力炮有两种型号,分别是M18 57mm无后坐力炮和M20 75mm无后坐力炮(注:国内也有资料将其分别称为M20 57mm无后坐力炮和M21  75mm无后坐力炮,本文采用美国资料编号)。这两种无后坐力炮均采用断隔螺栓式炮闩,具有击发和退壳功能。M18开闩动作向右,M20向下。炮闩边缘部分设有对称排气孔,M18有2个,M20有4个。排气孔轴线方向与膛线旋转方向相同,火药燃气从排气孔喷出时所产生的扭矩正好抵消炮弹在膛线上旋转所产生的扭矩,故发射时不但可以抵消后坐力,还可阻止炮身旋转。



    M18 57mm无后坐力炮总质量42.4kg,战斗质量20.4kg,身管全长1.56m,最大射速12发/分,最大射程3 932m(榴弹)。可发射高爆榴弹、金属射流锥形穿甲弹和发烟弹。榴弹质量2.4kg,金属射流穿甲弹质量2.56kg,发烟弹质量2.57kg。穿甲弹初速为366m/s,可贯穿76.2mm厚的装甲钢板或203mm厚的钢筋混凝土。此炮配有望远镜式光学瞄准镜,可由1—2人背负携行。



M20 75mm无后坐力炮炮身全长2.03m,总质量72kg(配用M1917A1三脚架),最大射速8发/分,最大射程6812m(榴弹)/6584m(破甲弹)。榴弹质量9.92kg,破甲弹质量9.3kg,发烟弹质量10.26kg。榴弹最大初速274m/s,破甲弹最大初速305m/s,破甲弹可贯穿92.1mm厚的装甲钢板。


index.jpg

1945年,国民党政府得到这两种美援无后坐力炮实物之后即开始着手仿制。1946年7月,第50兵工厂以M18无后坐力炮作为母型开始仿制,根据实炮进行测绘,后美方提供了该炮的图纸。到1947年11月研制成功,兵工署将其命名为“民国36年式57mm无后坐力炮”。但是由于当时国工内业基础薄弱,不能生产身管和炮闩所用的镍铬合金钢,故到1949年所生产的95门炮,质量全部不过关,在射击试验中不是扳机连杆折断就是退壳钩变形,不能装备部队使用。而仿制M20式75mm无后坐力炮时,最后仅仅是完成了一部分图纸。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苏联在无后坐力炮这一领域落后,并不能提供可供仿制的该类武器,军工研究部门开始着手美制无后坐力炮的仿制工作。在对所得图纸和大量缴获实物进行研究之后,于1952年仿制成功52式57mm无后坐力炮和56式75mm无后坐力炮(后改进为56式、56-1式、56-2式75mm无后坐力炮),并开始大量生产并装备部队。[i=s] 本帖最后由 whykkk 于 2010-6-4 09:08 编辑 [/i]

新中国的轻武器大都是从仿苏制武器开始发展的,然而由于苏联在无后坐力炮这一领域落后,我国的这类武器发展则是从仿美武器起步的……
   
    一、早期的美制无后坐力炮
   
    无后坐力炮这种步兵近战利器诞生于二战的战火中。当时在这一领域最为先进的国家首推美国(1917年俄国人梁布兴斯基也曾经发明过一种76.2毫米无后坐力炮,并曾在1939—1940年的苏芬战争使用过)。美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最早,一战时的1914年,美国海军军官戴维斯就研制出一种两管对接式双头无后坐力炮。该炮在向前射出弹丸的同时,向后喷出铅油质平衡物以保证炮身不后坐。但是这一武器并没有投入实战,原因是当时的美军武器部门竟然想将这种武器装在飞机或飞艇上执行空战或反潜任务!这种异想天开的设想当然不可能成功。随后这一研究项目被搁置,直到二战爆发才重新开始研究,战争几近结束时才告完成。美军无后坐力炮的首次实战使用是在1945年3月6日的冲绳岛战役。



    由于二战中我国在工业和科技方面比较落后,缺乏自行研制这种武器的能力,故而在美国研制成功这种能够摧毁坦克和土木、混凝土工事的新式武器后,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对其十分重视,要求美国政府提供此类武器。当时美军装备的无后坐力炮有两种型号,分别是M18 57mm无后坐力炮和M20 75mm无后坐力炮(注:国内也有资料将其分别称为M20 57mm无后坐力炮和M21  75mm无后坐力炮,本文采用美国资料编号)。这两种无后坐力炮均采用断隔螺栓式炮闩,具有击发和退壳功能。M18开闩动作向右,M20向下。炮闩边缘部分设有对称排气孔,M18有2个,M20有4个。排气孔轴线方向与膛线旋转方向相同,火药燃气从排气孔喷出时所产生的扭矩正好抵消炮弹在膛线上旋转所产生的扭矩,故发射时不但可以抵消后坐力,还可阻止炮身旋转。



    M18 57mm无后坐力炮总质量42.4kg,战斗质量20.4kg,身管全长1.56m,最大射速12发/分,最大射程3 932m(榴弹)。可发射高爆榴弹、金属射流锥形穿甲弹和发烟弹。榴弹质量2.4kg,金属射流穿甲弹质量2.56kg,发烟弹质量2.57kg。穿甲弹初速为366m/s,可贯穿76.2mm厚的装甲钢板或203mm厚的钢筋混凝土。此炮配有望远镜式光学瞄准镜,可由1—2人背负携行。



M20 75mm无后坐力炮炮身全长2.03m,总质量72kg(配用M1917A1三脚架),最大射速8发/分,最大射程6812m(榴弹)/6584m(破甲弹)。榴弹质量9.92kg,破甲弹质量9.3kg,发烟弹质量10.26kg。榴弹最大初速274m/s,破甲弹最大初速305m/s,破甲弹可贯穿92.1mm厚的装甲钢板。


index.jpg

1945年,国民党政府得到这两种美援无后坐力炮实物之后即开始着手仿制。1946年7月,第50兵工厂以M18无后坐力炮作为母型开始仿制,根据实炮进行测绘,后美方提供了该炮的图纸。到1947年11月研制成功,兵工署将其命名为“民国36年式57mm无后坐力炮”。但是由于当时国工内业基础薄弱,不能生产身管和炮闩所用的镍铬合金钢,故到1949年所生产的95门炮,质量全部不过关,在射击试验中不是扳机连杆折断就是退壳钩变形,不能装备部队使用。而仿制M20式75mm无后坐力炮时,最后仅仅是完成了一部分图纸。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苏联在无后坐力炮这一领域落后,并不能提供可供仿制的该类武器,军工研究部门开始着手美制无后坐力炮的仿制工作。在对所得图纸和大量缴获实物进行研究之后,于1952年仿制成功52式57mm无后坐力炮和56式75mm无后坐力炮(后改进为56式、56-1式、56-2式75mm无后坐力炮),并开始大量生产并装备部队。
[i=s] 本帖最后由 whykkk 于 2010-6-4 09:09 编辑 [/i]

米帝的3171229087_891043b144_b.jpg
3166275368_29c506e540_b.jpg
看来 当时起点并不低呀
75无在学校那会经常玩,杯具的是N多人都把那玩意当火箭筒{:3_82:}
回楼上,站在正后方观望 ?
好文章, 我们的这两个炮产量不小吧
我怀疑直到今天,N多人分不清无后坐力炮和重型的火箭筒。
有图吗?
有没有发射火箭增程弹的……无后坐力炮…………{:wugu:}
bigblu 发表于 2010-6-1 15:30


   
感觉一点儿都不像火箭筒{:3_80:}
57的,打错了{:3_82:}
52式无后坐力炮扫描

  52式57mm无后坐力炮相较仿制美国的M18无后坐力炮,做了一些小的改进。其最大炮口初速310m/s;射速8发/分;最大膛压36.3MPa;最大射程3000m;直射距离300m;方向射界10°,高低射界7°;火炮总质量28.8kg(美制火炮最早配用M1917A1三脚架,即勃朗宁M1917A1重机枪三脚架,其质量达24.2kg,结构复杂。其炮身正下方配有一个可伸缩的撑杆,后膛外锥斜面上可以安装两脚架)。52式无后坐力炮可换装国民党政府研制的轻型三脚架(质量6.8kg),故武器质量大大减轻,炮身质量22kg,机动性更强。

  该炮可发射杀伤榴弹和破甲弹,杀伤榴弹质量2.6kg,内装TNT炸药,全弹长445-452mm,平均膛压33MPa,配用“无-2”式引信和“底-7”式底火;弹片杀伤范围75m2。破甲弹全弹质量2.4kg,内装黑色TNT炸药50g,全弹长513mm,初速280m/s,平均膛压33MPa,配用“破-2”式引信和“底-7”式底火,最大破甲厚度70mm/30°。

  52式57mm无后坐力炮在对印自卫反击作战中建功最多,兹举一例:

  1962年10月,我步兵某团2营炮连57mm无后坐力炮4班配属步兵8连在枪等地区西侧战斗。枪等地区南面靠山,北临可节朗河,整个地形南高北低,灌木丛生。守敌为印军第7旁遮普连队9营10连,约130人,构筑有土木地堡工事48个,成支撑点式防御。敌居高临下,我进攻困难。

  

  战区前线指挥部在充分研究形势之后,命令炮4班8人携带52式无后坐力炮1门、炮弹17发,配属步兵8连协同作战。20日7时45分,炮4班在配合上级炮火完成对敌的炮火准备之后,快速向前突进,支援8连进攻。当时我步兵8连正被3个地堡中的火力压制,进攻受阻,并且已经出现了伤亡。炮4班赶到后立刻在一个小土坎后架炮,由班长亲自射击,首发命中60m外的第一个地堡。随后排长命令向左侧地堡射击,但是该目标被一棵大树挡得严严实实,射界不良,无法射击。炮4班遂果断扛炮向前行进了约30m,在距敌仅40-50m的距离上,炮班班长利用大树为掩护,跪姿肩射,连发两弹,摧毁两个地堡,为步兵打开了通路。


57无的最大优点是轻便

而且破甲威力接近于75无

57无的最大优点是轻便

而且破甲威力接近于75无
这个除了攻坚 还能打什么哦?? 关键是便携性不行
"于1952年仿制成功52式57mm无后坐力炮和52式75mm无后坐力炮(后改进为56式、56-1式、56-2式75mm无后坐力炮),并开始大量生产并装备部队。"
感觉现在好像已经不装备无坐力炮了,这是威力的原因吗?
回复 16# 打枪打炮打飞机


    谁说不装备了?82和105的有的是
对付野战工事还是够用了。{:3_89:}
回复 17# 好喝二锅头


    现在演习少见啊~
[i=s] 本帖最后由 whykkk 于 2010-6-4 10:06 编辑 [/i]

1962年,TG给安哥拉的军火

1.jpg

2.jpg

2748242705_3c61c7cc37_b.jpg

8b2e1306fefab357_large.jpg
aitongke 发表于 2010-6-2 22:54
据说经过志愿军的试验,建议57无在近距离打车体侧甲。
如果打正面和炮塔,57无的威力都够呛。
——没说是什么坦克。
20楼的应该是国军的105?
山人256g 发表于 2010-6-4 09:34


    估计是说的M26
whykkk 发表于 2010-6-4 09:10
最后一张圆圈里像是"57"?
我一直猜测应该是137厂的产品。:D
sagaliang 发表于 2010-6-1 20:44


    RPG算不算?:D
无后坐力炮的发射方式有什么缺陷?压制火炮从来不用,是因为射程?
英雄连里面美国伞兵就用上了M18……我还真以为在欧洲战场大规模使用了
发射火箭增程弹的无坐力炮,SPG-9 73MM,也是BMP-1的73MM炮的原型
一说无后坐力炮,马上就想起了《高山下的花环》里面小北京扛的八二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