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末期德国军工:1944年产品足以装备270个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2:26:51
凤凰网资讯 > 历史 > 学者说史 > 正文 2010年05月25日 11:20 凤凰网历史
核心提示:斯佩尔后来不无得意地指出:尽管空袭不断,工业生产的上升势头依然保持到1944年秋季。这一年,新生产的武器足够装备200万人,包括130个步兵师和40个装甲师。德国经济研究所算出的数字更高:仅1944年生产的军火,就可以装备225个步兵师和45个装甲师。

本文摘自《东线:大崩溃》 作者:朱世巍 出版:重庆出版集团

作者系凤凰网历史频道专栏作者

1942年2月13日,德国航空部大厅内,德国三军以及工业界的经济巨头们齐聚一堂,迎来了新任帝国军械部部长——经希特勒“钦点”接替托特(刚刚死于一次诡异空难)的阿尔贝特·斯佩尔。此时,莫斯科前线的德军刚刚经历了空前的惨败,喧嚣一时的“闪电战”已全面退潮。而在后方,对长期战争准备不足的德国战争经济同样前景黯淡。会上,巨头们承认:由于陆海空三军之间的矛盾和纠葛,政出多门的军备生产举步维艰,且浪费成风,迫切需要一个总揽一切的领导者。

那么,谁来当这个总头呢?巨头们当然不会把新来的门外汉斯佩尔放在眼里,而提出让深受戈林信任的航空部国务秘书米尔希统管一切。可是米尔希却没有接这个茬,因为这个老滑头深知希特勒与斯佩尔的关系非同一般。接着,“门外汉”斯佩尔第一次站了起来,宣布希特勒有话对大家说。会议中止。

2月18日,会议再开于艺术研究院会议厅。此前,希特勒已经公开表态支持斯佩尔。多数巨头见风转舵,转而附和“元首”的意见。最终,除海军代表有所保留外,众人一致同意授予斯佩尔全权。自此,德国战时经济步入“斯佩尔时代”。斯佩尔,这个从没拿过枪的年轻建筑师,成为出产成千上万飞机坦克大炮和军火的德国军事工业的大总管。

战后,西德经济研究所对“斯佩尔时代”如此评价:“这就开始了德国军火工业的新纪元——由于战时环境的迫切需要而掀起了军火工业的真正高涨。这种高涨首先是在工业中采取了新的领导方法的结果”。这些所谓的新方法包括:吸收年轻血液加入领导部门;由技术专家组成专门委员会和“瑞恩”组织。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将直接生产军火的企业联为一体,形成所谓的“坦克委员会”、“大炮委员会”等等;后者则是间接供应商(如金属加工、电气技术等等)的联合。

由于采取了上述措施,“外行”斯佩尔领导下的军工部门的基层实权反而落到了专家的手里。但这仅仅解决了生产领域的部分技术问题,尚未触及资源和原料分配不善的根本。众所周知,为了避免激化国内矛盾,希特勒和纳粹地方领导人坚持维持较高的消费品生产水平,致使分配给军事领域的资源不足。虽然德国官方曾在1942年下令限制“非急需消费品”的生产,可是企业老板们却不打算错过发财的机会,依然坚持大量生产家具、玻璃制品和瓷器等等。

1943年9月,斯佩尔被任命为军备与战时生产部长,权限从全国军事经济部门扩大到民用经济部门。这就为进一步的通盘解决提供了可能。为了停止生产只对“行贿有用”的奢侈家用品,看上去文质彬彬的斯佩尔露出了獠牙!1943年10月6日,在波茨南召开的“省党部领导大会”上,斯佩尔向纳粹高官发出警告:如果各省不能在两周内把民用工厂都转为军用,就将遭到严厉惩办(当然是通过希姆莱的部门)。

虽然斯佩尔发了狠话,却依然无法抵消希特勒和地方高官们维护消费品生产的决心。结果,从1942年到1943年,民用消费指数仅仅从81.5降为80.2。如果以1941年消费品生产指数为100,则1942年为90,1943年为94,1944年又是90。作为代价,1943年,军火和军用物资仅占整个德国工业的31.1%;1944年也只有39.8%。1943年,德国人仅用不到54%的钢材来生产军火(1940年只有49%)。同一年,用于军工的有色金属也仅占总消费量的38.8%—80.3%。

斯佩尔虽然整日忙于安排生产调度物资,却也不能对前线局势的恶化不闻不问。据他自己的说法,早在1943年2—3月间——也就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刚结束时,他已经预感到战败的结局。但这丝毫不妨碍斯佩尔继续积极地为希特勒工作。当后方士气日益低落的1944年7月,斯佩尔还向希特勒建议,将V1和V2导弹的试验拍成彩色纪录片,以此给德国人打气。可是希特勒却害怕会泄密,结果仅作了小范围放映。不过戈培尔和斯佩尔还是借此发起吹嘘“奇迹武器”、“复仇武器”的宣传运动。似乎只要把这类宝贝大量投入使用,战局就会奇迹般的逆转。斯佩尔本人也亲自上阵,在广播里大吹特吹。

就这样,野心勃勃的斯佩尔把这份能给他带来巨大成就感的工作进行到了最后。通过他的努力,德国军工产量翻倍增加。斯佩尔后来不无得意地指出:尽管空袭不断,工业生产的上升势头依然保持到1944年秋季。这一年,新生产的武器足够装备200万人,包括130个步兵师和40个装甲师。德国经济研究所算出的数字更高:仅1944年生产的军火,就可以装备225个步兵师和45个装甲师。凤凰网资讯 > 历史 > 学者说史 > 正文 2010年05月25日 11:20 凤凰网历史
核心提示:斯佩尔后来不无得意地指出:尽管空袭不断,工业生产的上升势头依然保持到1944年秋季。这一年,新生产的武器足够装备200万人,包括130个步兵师和40个装甲师。德国经济研究所算出的数字更高:仅1944年生产的军火,就可以装备225个步兵师和45个装甲师。

本文摘自《东线:大崩溃》 作者:朱世巍 出版:重庆出版集团

作者系凤凰网历史频道专栏作者

1942年2月13日,德国航空部大厅内,德国三军以及工业界的经济巨头们齐聚一堂,迎来了新任帝国军械部部长——经希特勒“钦点”接替托特(刚刚死于一次诡异空难)的阿尔贝特·斯佩尔。此时,莫斯科前线的德军刚刚经历了空前的惨败,喧嚣一时的“闪电战”已全面退潮。而在后方,对长期战争准备不足的德国战争经济同样前景黯淡。会上,巨头们承认:由于陆海空三军之间的矛盾和纠葛,政出多门的军备生产举步维艰,且浪费成风,迫切需要一个总揽一切的领导者。

那么,谁来当这个总头呢?巨头们当然不会把新来的门外汉斯佩尔放在眼里,而提出让深受戈林信任的航空部国务秘书米尔希统管一切。可是米尔希却没有接这个茬,因为这个老滑头深知希特勒与斯佩尔的关系非同一般。接着,“门外汉”斯佩尔第一次站了起来,宣布希特勒有话对大家说。会议中止。

2月18日,会议再开于艺术研究院会议厅。此前,希特勒已经公开表态支持斯佩尔。多数巨头见风转舵,转而附和“元首”的意见。最终,除海军代表有所保留外,众人一致同意授予斯佩尔全权。自此,德国战时经济步入“斯佩尔时代”。斯佩尔,这个从没拿过枪的年轻建筑师,成为出产成千上万飞机坦克大炮和军火的德国军事工业的大总管。

战后,西德经济研究所对“斯佩尔时代”如此评价:“这就开始了德国军火工业的新纪元——由于战时环境的迫切需要而掀起了军火工业的真正高涨。这种高涨首先是在工业中采取了新的领导方法的结果”。这些所谓的新方法包括:吸收年轻血液加入领导部门;由技术专家组成专门委员会和“瑞恩”组织。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将直接生产军火的企业联为一体,形成所谓的“坦克委员会”、“大炮委员会”等等;后者则是间接供应商(如金属加工、电气技术等等)的联合。

由于采取了上述措施,“外行”斯佩尔领导下的军工部门的基层实权反而落到了专家的手里。但这仅仅解决了生产领域的部分技术问题,尚未触及资源和原料分配不善的根本。众所周知,为了避免激化国内矛盾,希特勒和纳粹地方领导人坚持维持较高的消费品生产水平,致使分配给军事领域的资源不足。虽然德国官方曾在1942年下令限制“非急需消费品”的生产,可是企业老板们却不打算错过发财的机会,依然坚持大量生产家具、玻璃制品和瓷器等等。

1943年9月,斯佩尔被任命为军备与战时生产部长,权限从全国军事经济部门扩大到民用经济部门。这就为进一步的通盘解决提供了可能。为了停止生产只对“行贿有用”的奢侈家用品,看上去文质彬彬的斯佩尔露出了獠牙!1943年10月6日,在波茨南召开的“省党部领导大会”上,斯佩尔向纳粹高官发出警告:如果各省不能在两周内把民用工厂都转为军用,就将遭到严厉惩办(当然是通过希姆莱的部门)。

虽然斯佩尔发了狠话,却依然无法抵消希特勒和地方高官们维护消费品生产的决心。结果,从1942年到1943年,民用消费指数仅仅从81.5降为80.2。如果以1941年消费品生产指数为100,则1942年为90,1943年为94,1944年又是90。作为代价,1943年,军火和军用物资仅占整个德国工业的31.1%;1944年也只有39.8%。1943年,德国人仅用不到54%的钢材来生产军火(1940年只有49%)。同一年,用于军工的有色金属也仅占总消费量的38.8%—80.3%。

斯佩尔虽然整日忙于安排生产调度物资,却也不能对前线局势的恶化不闻不问。据他自己的说法,早在1943年2—3月间——也就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刚结束时,他已经预感到战败的结局。但这丝毫不妨碍斯佩尔继续积极地为希特勒工作。当后方士气日益低落的1944年7月,斯佩尔还向希特勒建议,将V1和V2导弹的试验拍成彩色纪录片,以此给德国人打气。可是希特勒却害怕会泄密,结果仅作了小范围放映。不过戈培尔和斯佩尔还是借此发起吹嘘“奇迹武器”、“复仇武器”的宣传运动。似乎只要把这类宝贝大量投入使用,战局就会奇迹般的逆转。斯佩尔本人也亲自上阵,在广播里大吹特吹。

就这样,野心勃勃的斯佩尔把这份能给他带来巨大成就感的工作进行到了最后。通过他的努力,德国军工产量翻倍增加。斯佩尔后来不无得意地指出:尽管空袭不断,工业生产的上升势头依然保持到1944年秋季。这一年,新生产的武器足够装备200万人,包括130个步兵师和40个装甲师。德国经济研究所算出的数字更高:仅1944年生产的军火,就可以装备225个步兵师和45个装甲师。
有没有提到航空设备呢?

战争后期,德国的空中优势已经没有了。这方面德国军工有没有想过呢?
那是飞行员不够了,
生产再多的东西有什么用呢,人没了
中华民国时人活着,东西没了
麻烦大仙说明一下为何开足马力生产的IV号H/J型产量加起来不过5,000辆
同时期III突G中后期型及“黑豹”A/G型的产量亦大致相当
这还把一部分之前之后生产的计入其中了
单说这些主战装备仅仅装备满270个装甲掷弹兵师是个什么情况
恐怕这些专家们脑子里没有概念吧
张嘴就来的数据当然耸人听闻
希特勒的战略错误!应当先占领中国然后大量征兵武装270个师把日本和苏联灭了!再统一全世界!                       我比希特勒有才吧?!哈哈.........哈.........
biger 发表于 2010-5-27 19:56


    不是有个人扛杆枪就能当兵用的。德国无论一战还是二战,其兵员的素质都是最高的,文盲率也是最低的。
回复 1# wxever

不过,美帝和苏修的军事工业估计在1944年可以装备1000个师.:D
======苏联就算了吧,早在1943年苏联的军事工业就已经接近极限并且要依靠美英的大批援助才能供应其前线的600万军队作战。

======德国的军事工业在1944年的产量中有40%的产品和国土防空有关
德国厉害
篡改一下小品的台词: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是什么?人活着,装备没了。世界上最最痛苦的事是什么?人死了,装备还没用完:D
白云居士 发表于 2010-5-27 23:00

苏联在战时40%的工业力也是用于工业潜力的扩建的.用于军事大概占60%
因此1945年相比1943年,钢产量增加了50%,发电量增加了30%
YY的东西   反正也输了  输惨了
为什么呢
白云居士 发表于 2010-5-27 23:00

日本,德国跟美国拼军事工业实力,实在是自取其辱啊。:D
独孤雯 发表于 2010-5-30 03:17

德国占据整个中、西欧为他生产

杜蒙德《现代美国》里面,美国给了苏联130亿美元
按着埃里克森的说法,如果没有美国、加拿大等国提供的巨额食品,苏军将会面临大规模饥饿。还有油料、润滑油等等,比如光飞机就给苏联1万多架

《麦克米伦回忆录》2里面有对苏供应的细项,可以这么讲如果苏德战争期间美英袖手旁观,苏德战争是个什么结局还真不少说,最起码苏联肯定会挨饿
下面这个是我在网上找到的一个网友文章里的,实际上就是 麦克米伦回忆录里面的东西,苏联背后有美国输血呢


规定自1941年10月初起、至1942年6月底向苏联提供的军需物资

  英国和美国将协助交货并把货物运到苏联

  1、 飞机:每月400架,其中短程轰炸机300架、战斗机100架(最终同意400架,其中美国每月供应轰炸机100架、战斗机100架,英国每月供应战斗机200架)

  2、 坦克:每月小型坦克或中型坦克1100辆,或两者合计1100辆,两者比例不固定(最终同意每月500辆,其中小型坦克不超过50%,此外英国每月供应带机枪的小型战车200辆)

  3、 高射炮(37mm、45mm、75mm、90mm)连同弹药:每月300门(最终同意在9个月内由美国供应90mm高炮152门)

  4、 反坦克炮(37mm、60mm)连同弹药:每月300门(最终同意在9个月内由英国提供两磅炮(40mm)500门,每门附弹1000发;美国供应37mm炮756门)

  5、 反坦克枪连同弹药:每月2000支(最终同意每月提供200支,每支附弹200发)

  6、 侦察车:每月2000辆(最终同意在9个月内由美国供应5000辆)

  7、 货车:每月10000辆

  8、 战地电话:有声感应电话每月6000部,自冲电源电话每月600部

  9、 战地电话用电线(七股绞线):每月100000公里

  10、 水底电缆(古塔波胶):每月50公里

]
  11、 海底电缆:每月100公里

  12、 粗铝:每月4000吨(1940年9月装船的5000吨不计在内)(加拿大和美国每月各供应2000吨)

  13、 碾轧硬铝:每月500吨(美国提供)

  14、 锡:每月1500吨(英国提供)

  15、 铅:每月7000吨(美国提供)

  16、 镍:每月800吨

  17、 钼:每月300吨(美国提供)

  18、 钴:每月10吨(英国提供)

  19、 电解铜:每月3000吨(英国提供)

  20、 黄铜:每月5000吨(美国提供)

  21、 镁合金:每月300吨

  22、 锌:每月1500吨(英国提供)

  23、 复合金属:每月3000吨

  24、 铜管和其他铜制品:每月300吨

  25、 铁硅合金:每月7000吨

  26、 铁铬合金:每月2000吨

  27、 坦克用装甲板:每月10000吨

  28、 硬合金和刀具:每月50万美元

  29、 银钢:每月50吨

  30、 高速钢:每月300吨

  31、 工具钢:每月1500吨

  32、 刻度钢:每月13000吨

  33、 热轧钢:每月7000吨

  34、 短钢条(铬-硅-锰):每月8000吨

  35、 冷轧钢条:每月8000吨

  36、 冷轧钢板:每月8000吨

  37、 锡板:每月4000吨

  38、 钢丝:每月7000吨

  39、 钢丝索缆:每月1200吨

  40、 钢合金管:每月300吨

  41、 不锈钢丝:每月60吨

  42、 镍铬丝:每月70吨

  43、 铁丝网:每月4000吨

  44、 甲苯:每月4000吨(美国提供,另优先装运10000吨三硝基甲苯)

  45、 硝酸甘油:每月3000吨

  46、 石炭酸:每月1500吨

  47、 石油制品(航空汽油、辛烷、润滑油和滑脂、汽油、煤油):每月20000吨

  48、 乙烯醇:每月120吨

  49、 溴化钠:每月100吨

  50、 磷:每月100吨

  51、 磷苯二甲烯:每月300吨

  52、 二甲苯胺:每月300吨

  53、 二苯胺:每月300吨

  54、 硝化纤维:每月300吨

  55、 金属切割机床:每月1200台

  56、 炼钢电炉:每月50只

  57、 锻压机:每月400万美元

  58、 各种工业机器:每月300万美元

  59、 钻石:每月15万美元

  60、 磨料:每月30万美元

  61、 炭精电极:每月400吨

  62、 锡兰坩埚炭精:每月100吨(英国供应)

  63、 橡胶:每月6000吨(英国供应)

  64、 黄麻:每月4000吨(英国供应)

  65、 虫胶:每月300吨(英国供应)

  66、 鞋底用皮革:每月1500吨(美国供应)

  67、 羊毛:每月2000吨(英国供应)

  68、 军靴:每月40万双(英美供应)

  69、 军衣料:每月120万米

  70、 小麦:每月20万吨(加拿大供应)

  71、 糖:每月70000吨(英国供应)

  72、 可可豆:每月1500吨
认真学习。。。
战争就是拼后勤。。。。
万字军骑士 发表于 2010-5-27 15:00
看清楚文章,是说装甲师45个,步兵师225个。
1万辆坦克突击炮装备45个装甲师够不够?
虽然文章本身的逻辑有问题,但你这个质疑也是有问题的。
德国就是输在整体资源太匮乏上了, 到了后来, 人都被后方来的装备淹没了, 但是都是孩子上阵了。
这个不能光看数字,还要看各种物资的比例
45年的时候德国空军有的是飞机,空军的人甚至说自己被新的飞机淹没了
但既没有汽油,又没有合格的飞行员,飞机再多又有什么用
对战时德国的组织架构一直搞不清,对于啥兵器局局长,装甲兵总监之类的职位也一直搞不清
德国战败的时候确实还有大量武器装备,但兵源枯竭,燃料枯竭,人心也枯竭了,再多的装备也没用了
数量不少,质量咋样?看那些铝质枪管的K98K,估计次品巨多
德国妇女能快速生产出装备270个师的青壮年么?
一个装甲师配备多少辆坦克?
合成燃料的产量才是最关键的。
youngyang_xzz 发表于 2010-5-29 12:27
活学活用,这个好[:a15:]
wanghywanghy 发表于 2010-5-31 22:02
日本算了吧,比德国差几个数量级
没燃料顶个卵用。。。
帝国永存 发表于 2010-8-18 09:20

……德国在44年后武器装备确实很充足,不过大部分装备都堆在生产企业的仓库里,前线部队仍然严重缺乏装备。德国的军工系统根本就没有一个完整系统的奋发储运流程,连步枪的配发都无法顺利进行的武器生产价值不大。
i6y6 发表于 2010-6-4 22:50

……德国在兵员动员规模是二战主要参战过里最高的,到44年德国已经把能打仗的兵基本都用上了,再多的装备也没有人用,况且就德国人那个效率也太完蛋了。
麻烦说明一下,44年生产的滑膛98K之类人民装备,就算是真有270个师的人去装备又能如何
回复 23# supercommander


    纳粹德国典型的政出多门。。。平时可以增加竞争,便于希特勒掌控全局,当战争到了比较国家之间全部潜力的时候,政出多门那就不容易协调,导致资源的配置不合理。。。
怎么不跟美国比一下生产能力呢?
Candybag 发表于 2010-6-3 13:23
德军的步兵师有多大比例是纯步兵师?
这些非纯步兵师下辖一个突击炮营都是低配置了
更不用说高配置的装甲掷弹兵师
10,000辆坦克+突击炮也就刚满足45个装甲师的配置
剩下的步兵师靠什么吃?
纸飞机 发表于 2010-6-4 23:57
空军跟陆军的主战装备的数量根本不能同日而语
Bf-109的产量超过30,000架
坦克有哪种超过了9,000辆的?
III突的10,000+的产量相当一部分是在旧底盘上改造的或者战损的型号翻新的
只能算作辆次而不是实打实的数量
再多也是假的
等待美国人再一次提升小宇宙等级?
挖资源
建工厂
出各种兵器
量产核弹
Generalchn 发表于 2010-6-2 22:58


    是啦
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