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一年:两岸民意须有实质性沟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8:58:14
马英九上任两周年,其首任任期已经过半。笔者之前曾有评论认为,虽然马英九本人和其他一些关心两岸关系的人们都希望他能连任,但任何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都不能将两岸关系未来的计划完全建基于马英九能够连任的假设之上,而必须假设他不能连任。只有这样,人们才能从两岸关系最实际的层面和最深层的结构出发,思考在这一现实基础之上,人们能够或应该做些什么。

  这一思维逻辑也一如在思考两岸关系发展方面,人们不能一味从两岸力量从长远看此消彼长的假设出发,因为其间会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而且即便那样也不意味着两岸在其间就可完全无为而治,而必须应建基于目前两岸关系的结构来思考问题。

  因此,无论是两岸政治对话能否或如何进行,还是民共对话究竟是否需要设置前提,抑或,如笔者上周文章所述,明年亚太经合峰会是否应邀请马英九参加并实现“胡马会”,似乎都应在这一框架下进行思考并发展出既稳妥而又具有建设性的方案。

可思考红蓝绿三方对话

  所谓既稳妥而又具有建设性的方案,即指无论其展现形式如何,最终万变不离其宗,都必须服从于一个根本目的,即保证两岸关系不可逆转。当然,从两岸红蓝绿三方的不同立场出发,对所谓不可逆转一定有不同的解读。对北京来说,不可逆转意味着“向统一方向不可逆转”;对以马英九为代表的蓝营人士来说,这可能意味着“一中各表,维持现状”之路的不可逆转;而对民进党和绿营来说,这可能意味着“稳妥条件下的台湾主体意识”的不可逆转。

  但撇除这些深层分歧,就表层而言,两岸关系必须维持一个和平、稳定并可理性沟通的氛围。这应该成为红蓝绿三方达成的一个共识和底线,这一共识也应该成为三方对“两岸关系不可逆转”的理解的公分母。

  红蓝绿三方达成这一共识和底线,有其十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过去若干年的经验告诉人们,红蓝绿三方若一味从各自立场出发提出在两岸关系方面的要求,那么不但短期内于事无补,而且还可能使在各自立场大相径庭的情况下,毒化两岸关系氛围。尤其是今天的两岸关系,早已超越了北京和马英九双方可以沟通的范围。

  由于绿营民意对马英九的牵制,两岸关系实际上已经成为由红蓝绿三方紧密参与的一个共同事务。红蓝绿三方,不管其立场如何大相径庭,也不管其各自主观上是否愿意,实际上已经在不自觉间成为两岸事务的命运共同体的成员,因为其间只要有一方突破平衡,两岸关系立时就会不随人们的意志而转移,向着恶化的方向逆转。

  未来的两岸关系,相当程度上将是红蓝绿三方沟通和妥协的结果。因此,如果说过去一段时间的国共对话或国共和解为两岸关系拓展了道路,那么在马英九上任已满两年,而其决策和行动能力又受到来自绿营民意相当程度的牵制的情况下,民共对话已经成为难以长久回避的趋势。与此同时,未来红蓝绿三方的沟通也已势在难免,即便沟通的形式和层次还可因具体情况而多样化。红蓝绿三方对话和沟通的过程能否实现,也将在相当程度上决定台湾内部蓝绿对峙的局面能否化解或至少有所缓和。

两岸关系的最大瓶颈在哪里?

  从这一逻辑出发,在马英九未来两年的任期内,为使两岸关系不再逆转,人们有必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展开思考:一、马英九首任任期究竟还有多少实际可用的时间?二、在这段实际可用的时间内,两岸关系有哪些重要的环节,可成为红蓝绿三方可以达成共识的契机或平台?

  就上述第一个问题而言,马英九上任两年来,虽然两岸关系大幅改善,但两个结构性问题并未触及:一、两岸政治定位;二、台湾内部的蓝绿对峙以及大陆与台湾绿营民意的隔阂。

  日前,笔者在凤凰卫视《震海听风录》节目中尝试组织红蓝绿三方人士的首次电视对话。三方人士分别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谢郁、国民党籍海基会前秘书长邱进益和民进党前立法委员林浊水。与此同时,凤凰卫视就“马英九上任两年,两岸关系的最大瓶颈是什么”在全球观众中展开民意调查,五个选项及其结果(截至笔者撰稿时)如下:两岸政治定位仍未触及(68.02%),绿营民意对马英九构成牵制(2.39%),美台军售依然继续(2.15%),民进党与大陆仍无法化解敌意(5.37%),两岸主流民意仍存在误解和差异(22.08%)。

未来一年为何关键?

  从中可见,就全球观众朴素的研判而言,两岸政治定位仍未触及,而两岸主流民意也仍存在误解和差异,这是两岸关系迄今两个最大的瓶颈。但坦率讲,两岸主流民意仍存在误解和差异,是两岸政治定位仍未触及的主要原因。正如笔者之前曾评论,绿营民意其实是一个不甚严密的表达。对今天的台湾而言,主体意识是跨越蓝绿界限,尤其是台湾年轻一代的主流意识,其对未来任何一位台湾领导人都会形成某种牵制作用。这个问题若不解决,那么未来无论谁在台湾上台,两岸关系都将处于巨大的不确定之中。

  从这个意义上说,两岸关系在未来一年内,必须有一些在民意沟通方面相对比较实质性的进展,其标志就是大陆与以民进党为代表的绿营民意展开沟通与对话。至于民共对话是否须设置前提,对话到底在哪个层面展开,如何通过媒体迅速传播(尤其是传播到绿营民众群体),对北京而言,都须从战略层面有所思考。

  笔者之所以称未来一年两岸关系须有相对比较实质性的进展,主要是因为马英九首任任期还剩两年;而这两年里,从明年年中之后,台湾内部将开始大选气氛,马英九也将把主要精力投入选战。因此,两岸关系真正可用时间只有从现在开始的一年。

  作者是凤凰卫视评论员

《联合早报网》马英九上任两周年,其首任任期已经过半。笔者之前曾有评论认为,虽然马英九本人和其他一些关心两岸关系的人们都希望他能连任,但任何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都不能将两岸关系未来的计划完全建基于马英九能够连任的假设之上,而必须假设他不能连任。只有这样,人们才能从两岸关系最实际的层面和最深层的结构出发,思考在这一现实基础之上,人们能够或应该做些什么。

  这一思维逻辑也一如在思考两岸关系发展方面,人们不能一味从两岸力量从长远看此消彼长的假设出发,因为其间会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而且即便那样也不意味着两岸在其间就可完全无为而治,而必须应建基于目前两岸关系的结构来思考问题。

  因此,无论是两岸政治对话能否或如何进行,还是民共对话究竟是否需要设置前提,抑或,如笔者上周文章所述,明年亚太经合峰会是否应邀请马英九参加并实现“胡马会”,似乎都应在这一框架下进行思考并发展出既稳妥而又具有建设性的方案。

可思考红蓝绿三方对话

  所谓既稳妥而又具有建设性的方案,即指无论其展现形式如何,最终万变不离其宗,都必须服从于一个根本目的,即保证两岸关系不可逆转。当然,从两岸红蓝绿三方的不同立场出发,对所谓不可逆转一定有不同的解读。对北京来说,不可逆转意味着“向统一方向不可逆转”;对以马英九为代表的蓝营人士来说,这可能意味着“一中各表,维持现状”之路的不可逆转;而对民进党和绿营来说,这可能意味着“稳妥条件下的台湾主体意识”的不可逆转。

  但撇除这些深层分歧,就表层而言,两岸关系必须维持一个和平、稳定并可理性沟通的氛围。这应该成为红蓝绿三方达成的一个共识和底线,这一共识也应该成为三方对“两岸关系不可逆转”的理解的公分母。

  红蓝绿三方达成这一共识和底线,有其十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过去若干年的经验告诉人们,红蓝绿三方若一味从各自立场出发提出在两岸关系方面的要求,那么不但短期内于事无补,而且还可能使在各自立场大相径庭的情况下,毒化两岸关系氛围。尤其是今天的两岸关系,早已超越了北京和马英九双方可以沟通的范围。

  由于绿营民意对马英九的牵制,两岸关系实际上已经成为由红蓝绿三方紧密参与的一个共同事务。红蓝绿三方,不管其立场如何大相径庭,也不管其各自主观上是否愿意,实际上已经在不自觉间成为两岸事务的命运共同体的成员,因为其间只要有一方突破平衡,两岸关系立时就会不随人们的意志而转移,向着恶化的方向逆转。

  未来的两岸关系,相当程度上将是红蓝绿三方沟通和妥协的结果。因此,如果说过去一段时间的国共对话或国共和解为两岸关系拓展了道路,那么在马英九上任已满两年,而其决策和行动能力又受到来自绿营民意相当程度的牵制的情况下,民共对话已经成为难以长久回避的趋势。与此同时,未来红蓝绿三方的沟通也已势在难免,即便沟通的形式和层次还可因具体情况而多样化。红蓝绿三方对话和沟通的过程能否实现,也将在相当程度上决定台湾内部蓝绿对峙的局面能否化解或至少有所缓和。

两岸关系的最大瓶颈在哪里?

  从这一逻辑出发,在马英九未来两年的任期内,为使两岸关系不再逆转,人们有必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展开思考:一、马英九首任任期究竟还有多少实际可用的时间?二、在这段实际可用的时间内,两岸关系有哪些重要的环节,可成为红蓝绿三方可以达成共识的契机或平台?

  就上述第一个问题而言,马英九上任两年来,虽然两岸关系大幅改善,但两个结构性问题并未触及:一、两岸政治定位;二、台湾内部的蓝绿对峙以及大陆与台湾绿营民意的隔阂。

  日前,笔者在凤凰卫视《震海听风录》节目中尝试组织红蓝绿三方人士的首次电视对话。三方人士分别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谢郁、国民党籍海基会前秘书长邱进益和民进党前立法委员林浊水。与此同时,凤凰卫视就“马英九上任两年,两岸关系的最大瓶颈是什么”在全球观众中展开民意调查,五个选项及其结果(截至笔者撰稿时)如下:两岸政治定位仍未触及(68.02%),绿营民意对马英九构成牵制(2.39%),美台军售依然继续(2.15%),民进党与大陆仍无法化解敌意(5.37%),两岸主流民意仍存在误解和差异(22.08%)。

未来一年为何关键?

  从中可见,就全球观众朴素的研判而言,两岸政治定位仍未触及,而两岸主流民意也仍存在误解和差异,这是两岸关系迄今两个最大的瓶颈。但坦率讲,两岸主流民意仍存在误解和差异,是两岸政治定位仍未触及的主要原因。正如笔者之前曾评论,绿营民意其实是一个不甚严密的表达。对今天的台湾而言,主体意识是跨越蓝绿界限,尤其是台湾年轻一代的主流意识,其对未来任何一位台湾领导人都会形成某种牵制作用。这个问题若不解决,那么未来无论谁在台湾上台,两岸关系都将处于巨大的不确定之中。

  从这个意义上说,两岸关系在未来一年内,必须有一些在民意沟通方面相对比较实质性的进展,其标志就是大陆与以民进党为代表的绿营民意展开沟通与对话。至于民共对话是否须设置前提,对话到底在哪个层面展开,如何通过媒体迅速传播(尤其是传播到绿营民众群体),对北京而言,都须从战略层面有所思考。

  笔者之所以称未来一年两岸关系须有相对比较实质性的进展,主要是因为马英九首任任期还剩两年;而这两年里,从明年年中之后,台湾内部将开始大选气氛,马英九也将把主要精力投入选战。因此,两岸关系真正可用时间只有从现在开始的一年。

  作者是凤凰卫视评论员

《联合早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