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韩国的后代?韩国教授计划向联合国申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0:37:06
李白是韩国的后代?韩国教授计划向联合国申诉2010年05月14日  来源:甘肃日报 )    最近,看到一份资料,说据韩国首尔大学历史系教授金秉德考证李白是韩国的后代。还说唐朝另一些重要的诗人如李商隐、李贺、李涉等“李”姓诗人,其实也都是韩国人的后代等等。据此,金秉德教授已经计划向联合国有关机构提出申诉,抗议中国歪曲历史事实,剽窃韩国文化,并申请将唐诗列为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看到这份资料,不禁让人感到惊讶,又觉得好笑,使人不得不翻阅一些史料,但没有一丝透露李白身世是韩国人的点滴笔墨。然而金教授的依据是李白先祖是在战斗中俘获返回长安,那么,比李白先祖更早的李氏家族当然在韩国了?如果这样的话,那李世民的先祖又在哪里呢?李氏根源又在哪里?这样不得不从李姓之“根”来考证。李姓源出于尧时代,《春秋·元命苞》载:“尧得皋陶”,聘为“大理”,舜时为士师。皋陶,是我国古代东夷族的首领。尧聘任皋陶为掌管刑法的官,协助禹处理部落领导事务。皋陶提出“理出于天”,有“理”就有“礼”,“理”是维持社会秩序的工具,“礼”是束缚人们思想意识的枷锁。如有违“礼”犯法,以刑纠之,“礼” 与“刑”互用。在当时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理氏集团”。

  进入阶级社会后,“刑”完全代替了“礼”,成为一种强暴的工具,起到对犯罪者严厉惩罚的目的。而皋陶的“理”失去了其意义。《左传·昭公六年》载:“夏有乱政,而有禹刑”。所谓“禹刑”实际上是尧时皋陶所制定的“理法”。西汉时史游所编著的《急就章》载:“理,狱也,皋陶所造”。所以,皋陶又成为“狱神”。商纣王时期,“理氏”后裔有一位不为纣王所施暴的官员而株连理氏家族,惨遭杀害,其中有一后裔的妻儿在宫廷一大臣的帮助下亡命天涯,后来落荒野外,因摘“李树”之果充饥,加之他们是“理氏集团”的后裔,故以果树而将“理氏”改为“李”。

  皋陶为“李”姓之根,皋陶后裔便是李姓始祖。之后,李氏家族因隐藏山涧,改姓为“李”,没引起朝廷重视,渐渐发展。直到春秋时期道家创始人李耳出任朝廷,李氏家族才出人头地,李耳后人李崇出仕朝廷命官,委任其陇西,被封为“南郑公”,成为陇西之王。之后,汉代飞将军李广、西凉武昭王李暠等都成为陇西房户。由于战争、升迁(做官移地)、经商等各种原因,李姓家族部分迁徙向东、西、南辐射,李氏家族世世代代繁衍生息,不断壮大,遍及全国和港、澳、台以及东南亚,南闽一带家家还有“陇西堂”匾额,“李氏”已成为一支庞大的“李氏”族人。

  在隋朝后期,出生陇西成纪的李渊父子在镇守太原郡时统率数十万大军打下一统江山,建立了唐朝,李世民昭令天下李姓以“陇西成纪”为“郡望”。诗人李白也自诩曰:“我李百万叶,柯条遍中州……”

  盛唐时期,高丽属于大唐的附属国,李氏族人有部分也迁徙于此。应该说先有中国的“李氏族人”,才有韩国的“李氏家人”。所以,《李白是韩国人》一文南辕北辙,纯属谬论,这样的文章出自韩国有名望的一所大学的教授之手,让人感到遗憾。

  近日,笔者参看了兰州大学张书诚的《李白家世之谜》一文,作者认为李白是西汉李广、李陵、北周李贤、隋朝李穆等后裔,《李白研究》1990年第 2期发表的《对李白先祖的家世演变勾勒》以及最近雷达先生发表的《李白“故里”在甘肃秦安》等文章,认为李白祖籍在陇西成纪,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作者:王 钰





http://www.chinanews.com.cn/cul/news/2010/05-14/2283739.shtml李白是韩国的后代?韩国教授计划向联合国申诉2010年05月14日  来源:甘肃日报 )    最近,看到一份资料,说据韩国首尔大学历史系教授金秉德考证李白是韩国的后代。还说唐朝另一些重要的诗人如李商隐、李贺、李涉等“李”姓诗人,其实也都是韩国人的后代等等。据此,金秉德教授已经计划向联合国有关机构提出申诉,抗议中国歪曲历史事实,剽窃韩国文化,并申请将唐诗列为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看到这份资料,不禁让人感到惊讶,又觉得好笑,使人不得不翻阅一些史料,但没有一丝透露李白身世是韩国人的点滴笔墨。然而金教授的依据是李白先祖是在战斗中俘获返回长安,那么,比李白先祖更早的李氏家族当然在韩国了?如果这样的话,那李世民的先祖又在哪里呢?李氏根源又在哪里?这样不得不从李姓之“根”来考证。李姓源出于尧时代,《春秋·元命苞》载:“尧得皋陶”,聘为“大理”,舜时为士师。皋陶,是我国古代东夷族的首领。尧聘任皋陶为掌管刑法的官,协助禹处理部落领导事务。皋陶提出“理出于天”,有“理”就有“礼”,“理”是维持社会秩序的工具,“礼”是束缚人们思想意识的枷锁。如有违“礼”犯法,以刑纠之,“礼” 与“刑”互用。在当时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理氏集团”。

  进入阶级社会后,“刑”完全代替了“礼”,成为一种强暴的工具,起到对犯罪者严厉惩罚的目的。而皋陶的“理”失去了其意义。《左传·昭公六年》载:“夏有乱政,而有禹刑”。所谓“禹刑”实际上是尧时皋陶所制定的“理法”。西汉时史游所编著的《急就章》载:“理,狱也,皋陶所造”。所以,皋陶又成为“狱神”。商纣王时期,“理氏”后裔有一位不为纣王所施暴的官员而株连理氏家族,惨遭杀害,其中有一后裔的妻儿在宫廷一大臣的帮助下亡命天涯,后来落荒野外,因摘“李树”之果充饥,加之他们是“理氏集团”的后裔,故以果树而将“理氏”改为“李”。

  皋陶为“李”姓之根,皋陶后裔便是李姓始祖。之后,李氏家族因隐藏山涧,改姓为“李”,没引起朝廷重视,渐渐发展。直到春秋时期道家创始人李耳出任朝廷,李氏家族才出人头地,李耳后人李崇出仕朝廷命官,委任其陇西,被封为“南郑公”,成为陇西之王。之后,汉代飞将军李广、西凉武昭王李暠等都成为陇西房户。由于战争、升迁(做官移地)、经商等各种原因,李姓家族部分迁徙向东、西、南辐射,李氏家族世世代代繁衍生息,不断壮大,遍及全国和港、澳、台以及东南亚,南闽一带家家还有“陇西堂”匾额,“李氏”已成为一支庞大的“李氏”族人。

  在隋朝后期,出生陇西成纪的李渊父子在镇守太原郡时统率数十万大军打下一统江山,建立了唐朝,李世民昭令天下李姓以“陇西成纪”为“郡望”。诗人李白也自诩曰:“我李百万叶,柯条遍中州……”

  盛唐时期,高丽属于大唐的附属国,李氏族人有部分也迁徙于此。应该说先有中国的“李氏族人”,才有韩国的“李氏家人”。所以,《李白是韩国人》一文南辕北辙,纯属谬论,这样的文章出自韩国有名望的一所大学的教授之手,让人感到遗憾。

  近日,笔者参看了兰州大学张书诚的《李白家世之谜》一文,作者认为李白是西汉李广、李陵、北周李贤、隋朝李穆等后裔,《李白研究》1990年第 2期发表的《对李白先祖的家世演变勾勒》以及最近雷达先生发表的《李白“故里”在甘肃秦安》等文章,认为李白祖籍在陇西成纪,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作者:王 钰





http://www.chinanews.com.cn/cul/news/2010/05-14/2283739.shtml
李白考证:生于碎叶长于江油 隐安陆逝于当涂2010年05月14日  来源:甘肃日报     李白是我国历史上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他去世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李白故里成了与其有关的地方力争的焦点。本报3月26日刊登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李白“故里”在甘肃秦安》一文之后,许多专家、学者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祖籍成纪

  李白究竟是什么地方人?李白的族叔李阳冰《草堂集序》曰:“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中说:“白本陇西,乃放形,因家于绵。 ”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曰:“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陇西成纪人。”《新唐书》卷二○二《艺文中·李白传》曰:“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这一记载显然是综合李阳冰、魏颢和范传正等人的记载而成文的。有关李白早年的事迹,李阳冰与范传正的记载是最为可信的,因为李阳冰为李白的《草堂集》作序,是应李白的请求而作的。有关李氏的经历,应当出自李白的口述。范传正于宪宗元和年间至当涂访问李白遗迹,见到李白之子伯禽所保存的记载李家世系的手疏,在这一问题上,李、范二人的记载又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应当相信二人的记载。而且,李白本人在其诗文中也多次申明自己是陇西人,在《赠张相镐二首》之二中说:“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功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因为李广的后裔有一支是居于陇西成纪,后为唐代著名郡望中的陇西李氏。李唐王室也自称系出陇西李氏,则说明李白与唐王室有同宗的关系。

  据史籍记载,北魏在全国定四海望族时,汉李广十八世孙、凉武昭王李暠之孙李宝家庭被定为首冠,足见成纪李氏后裔在南北朝时期已经极其著盛。历史上所说的陇西李氏,就是指李广的后裔,以成纪为本贯、以陇西为郡望的李氏,所以,成纪李氏的后裔和称为“陇西李氏”的后裔所指是相同的。

  陇西李氏所宗其族的最早代表人物是李广,因为李广是陇西成纪人,天水人为其修建了衣冠冢。天水西关李家巷曾立有“汉飞将军李广故里”牌坊,并称此巷为“飞将巷”。这亦有力地证明了李白故里在今甘肃天水,即天水市所管辖秦安的事实。

  生于碎叶

  李白一家何以移居西域,范传正说是“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新唐书》本传上说“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李阳冰《草堂集序》则说“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与名。然自穷蝉至舜,五世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叹焉。”这与范《碑》上的说法一致。

  碎叶在今吉尔吉斯共和国境内,按武则天于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曾敕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区,藏《大云经》。其时她正准备代唐自立为周,《大云经》内有女主受命的内容,故有各地建寺的命令。今知碎叶亦有大云寺,其地且已发掘出两座佛寺的遗迹,及安西副都护杜怀宝造像题名,说明李白的祖辈在此生活时,直到李白降生,碎叶一直属于唐王朝的疆域。

  李白生于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的长安元年,即公元701年。李白《为宋中丞自荐表》云:“臣伏见前翰林供奉李白,年五十有七。”此表作于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以此上推,可知李白应当生于武后大足元年,即长安元年(公元701年),此时下距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有4年之久,说明李白在其父从西域携至蜀中时,年已及5岁。这就是说,李白应当生于西域碎叶。碎叶是李白出生地,当然是李白的第二故乡。

  长于江油

  李白的六世祖于隋末西徙碎叶,到了他的父亲时,于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带着5岁的李白至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居住。现在的江油市内有太白公园,距市区5公里的青莲镇有李白故居。李白少长于江油,江油自然该是李白的又一个故乡了,但李白故居原名“陇西院”,不称李白故居。

  昌隆地广人稀,离成都虽不远,但交通不便,李白一家徙居此地,生活应当很稳定。李白一家是同族中人一起迁徙此地的,这由李白排行十二的情况可以得知,说明堂房兄弟不少。

  李白祖籍天水秦安,过天水时是将近5岁之孩童。在天水倒是流传有一首李白的《南山寺》诗,诗曰:“自此风尘远,山高月夜寒。东泉澄沏底,西塔顶连天。佛座灯常灿,禅房香半燃。老僧三五众,古柏几千年。”这是一首咏天水南郭寺的诗,诗中之景完全符合实际,但诗的格调与李白诗相差甚远,有人认为是后人伪作,似有道理。研究再三后,我突然发现,假如这首诗就是李白5岁时过秦州所作,岂不相匹?以李白神童之才,5岁作此诗当是能够的,而诗的表述也像一个孩子的口气。

  酒隐安陆

  李白在蜀地生活了20年左右,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在他24岁时,便离开四川。李白自三峡东下,至江南,又北上扬州,再到金陵,南下游历了浙江一带,最后从江南回到楚地时,钱财已经荡尽。他决定在安州安陆郡(今属湖北)的寿山隐居。

  安州安陆郡属淮南道,郡治在今湖北安陆县,其地在武汉市之北偏西。李白在寿山隐居了一段时间后,就入赘曾在高宗时拜相的许圉师之府为婿。

  李白在安陆时期的生活并不惬意,自己也说“酒隐安陆,蹉跎十年”。大约在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前后,即经南阳向长安进发,去谋求发展。

  别室兖州

  开元后期,李白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时称“竹溪六逸”。徂徕在兖州,即今山东兖州市。这时,许夫人大概已经去世,为李白留下了一子一女,子曰伯禽,小名明月奴,女名平阳。于是李白带着两个孩子移家东鲁。魏颢在叙及李白家室时,曰:“白始娶于许”,“又合于刘。刘诀,次合于鲁一妇人,生子曰颇黎,终娶于宋(宗)”。这里的“娶”“合”含义有别,许、宗是正式成婚的关系,所以称“娶”,而刘氏与鲁一妇人是同居关系,所以叫“合”。鲁妇为李白生下了另一个儿子颇黎,李白别室于东鲁是不争的事实。上世纪80年代在兖州市沙丘河中曾发掘出一块石碑,上边清楚地记载了李白在兖州的行迹。

  逝于当涂

  唐代宗李豫宝应元年,即公元762年,李白因受永王李璘事件的牵连,虽然在流放夜郎途中遇赦,但其时已日暮途穷,只得前往当涂依族叔李阳冰,无奈病情加剧,遂将诗文草稿交付于李阳冰,嘱其代为整理。李阳冰编为《草堂集》,在序中介绍了李白的生平与成就。现在的安徽当涂县青山有李白茔墓。
李白姓名秘密:"太白金星""青莲"暗示西来身份2010年05月14日  来源:甘肃日报     李白对自己祖籍的认定,以及唐人的定论都载之于籍,人人皆可读得。但隐藏在李白一家人姓名之中的秘密,却鲜为人知。

  李阳冰《草堂集序》云:“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称太白之精,得之矣。”范传正也记载过:“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枝以复姓,先夫人梦长庚而告祥,名之与字咸所取象”。这二处记载的大意是:一、李白一家本姓李,但在西域时不用此姓,入蜀后恢复使用。二、所谓 “惊姜之夕,长庚入梦”与“先夫人梦长庚而告祥”,是说李白诞生之夜,其母梦见长庚星入怀。长庚星即启明星,古人又称为太白金星。李白小名长庚,字太白,全是缘此而名。“白”在五行中属西方,西方的明星即是梦入其母怀中的长庚星,此星亮度极高,故曰太白。从李白姓名中即透露出其眷恋故地的情结。

  李白自号青莲居士,这又是什么用意呢?据杨天惠《彰明逸事》载:“学者多疑李白为山东人,又以匡山为匡庐,皆非也。今大匡山犹有读书台,而清廉乡故居,遗址尚在,废为寺,名陇西院。”可见李白的故居本作清廉乡,又有资料记载为清廉场,这更符合川人的习惯叫法。杨天惠于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 年)春二月出任彰明(即唐之昌隆)县令,亲至李白故居调查,故其说可信。那么,“清廉”何以改为“青莲”呢?我判断,完全出于李白怀念故土的情怀所致。清廉与青莲恰好同音,但不同字,然而改清廉为青莲,境界大殊,意义大变,且含蓄准确地表达出李白怀乡的隐秘心思。李白《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诗曰:“ 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两相比较,不是很清楚吗。李白明白无误地告诉对方,自己是从西域来的。青莲花生于西域,佛教人物所凭皆莲花座,而佛教正是经由西域传入中土的,李白的情况恰如此。

  李白不但以“太白金星”“青莲”为名号,暗示自己西来的身份,而且,在他的诗集中,咏月的诗多达300多首。有人说“月亮”是李白其人其诗的魂,这是很有道理的。李白与月的不解情结,其密码就在于李白借月咏怀,表达了念念不忘自己祖籍与出生故地的情怀。


  宋代杨天惠在《彰明逸事》中说,李白有个妹妹,名叫月圆。此名亦有寓意。“月”是被李白频频描写的对象,而李白之父又为女儿取名“月圆”,可见这一家人对“月”的偏爱。

  魏颢《李翰林集序》中的一段记述,李白应当有4次婚姻行为,有始娶的许夫人为其生下了儿子明月奴和一个女儿,后来暂合的一个鲁妇又为其生下了另一个儿子颇黎。

  李白的大儿子小名叫明月奴,大名叫伯禽。明月寓意我们已清楚,后缀一个“奴”字,却有点怪。其实,这种命名方式,在古代、在民间是常见的现象。魏晋南北朝时人称“奴”的不少。如刘裕就叫刘寄奴,任忠就叫任蛮奴等等。

  李白的小儿子叫颇黎。“颇黎”即“玻璃”,原来是一种天然的水晶石,古代将之归为玉类。李白对两个儿子的命名,把代表西方的明月与产于西方的玉结合了起来,寄寓了他对祖贯与出生之地的系念。

  李白的女儿名叫平阳。那么,“平阳”一词是什么意思呢?

  汉武帝时,武帝刘彻一次在他的姐姐平阳公主家中,遇见了舞姬卫子夫。卫子夫即卫青的姐姐,她的歌舞才艺出众,从而得到了汉武帝的宠幸,后来做了皇后,卫青也由此发达。因为卫子夫是以歌舞得宠,所以后世多以“平阳”代称能歌善舞的女子。在中国文化中,大都贱视以色艺事人的女子,所以,用“平阳”这样的词儿给女子命名,有些欠雅,更有些犯忌。但李白一家是由西域迁来的,受胡人文化影响较深,对于这些忌讳,心理上没有丝毫障碍。而且,在开放的唐代,胡舞、胡乐、胡服、胡食等等,大量涌进中原,人人都乐意接受。从大量的典籍记载和存留下来的资料看,在唐代,来自西域的音乐歌舞,风行于朝野。从李白的许多诗歌中,就可以看出他对胡地乐舞的特殊喜爱。这也因为他出生于西域,从小就培养起了对西域歌舞的兴趣,从而为自己的女儿取名“平阳”,这完全在情理之中。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对李白及家人姓名中所隐意义的解析,通过对李白与月的情结的探究,可以明晰地了解到,他们的姓名都与代表西方的物事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之所以如此,皆缘于李白对祖籍本贯与出生故地的深深眷恋。这为“秦安是李白故里”,李白出生于碎叶的事实,提供了有价值的学术依据。

  作者:李子伟
李白喜欢自称“羲皇人” 天水是“羲皇故里”
2010年05月14日  来源:甘肃日报     天水自古文风很盛,圣贤辈出。唐代时,天水文化达到顶峰,“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和“诗鬼”李贺等都与天水不无关系。

  李白逝世后,李阳冰根据其生前意愿,将其遗稿编为《草堂集》十卷,这是李白诗文最早的集子。李阳冰为《草堂集》亲自作序,在序中他开宗明义地道出了李白故里。李白生前在《与韩荆州书》中自述:“白本陇西布衣,流落楚汉。”《上安州裴长史书》说:“白本家金陵,世为右姓,遭沮渠蒙逊之难,奔流咸秦。因官寓家,少长江汉。” 这里,“本家金陵”中的“金陵”所指乃是西凉“建康郡”,即指今甘肃兰州(古金城)一带。“世为右姓”一句也道出他是陇右大姓李氏,只不过他未明言他与当时的国姓为同姓罢了。李白还喜欢自称“羲皇人”,“羲皇”就是被史家尊为“三皇”之首的伏羲,而天水正是“羲皇故里”。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的风格。

  奉为“诗圣”的杜甫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天到了李白故里秦州。他一家住在街亭(今麦积区街亭),靠卖药材和旁人接济过日子。其间他游览了秦州山川,了解了风物人情。他所到过的太平寺、麦积山、南郭寺等,都留有诗作。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创作的陇右诗连同他赴秦州前的“三吏”“三别”等名篇,无论是思想性和艺术性都从此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李贺祖籍陇西成纪。他自幼聪慧,7岁时,便以长短之歌名动京师,他27岁时英年早逝,但他的诗歌成就得到了社会的推崇。大诗人杜牧为其诗集写序,李商隐、陆龟蒙为其写传,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旧唐书》《新唐书》《太平广记》都辑入了他的诗歌成就。

  作者:安志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