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接受民进党谈判的时机和条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9:09:55
双英”辩论会后,蔡英文在多种场合表示在不预设条件的前提下可以和大陆进行对谈。尽管绿营学者和部分评论者甚至召开专门讨论会解读,这是蔡英文对大陆在释放善意,是民进党两岸政策调整的先兆。但对于蔡英文事关两岸问题的矛盾言行,多数人解读是双面小英的本性,是“双英会”辩论会上挫败后方寸大乱的表现。本人认为,蔡英文的矛盾与其是急于修复辩论会上挫败的形象,毋宁说是民进党改革与反改革势力的消长,是五都议员等重大选举前对大陆政策虚拟消费的宣示,是蔡英文提出十年政纲,无法回避的两岸政策对民进党党内各派势力反应的一种火力侦察。

  蔡英文有要和大陆表示接触的意愿,是值得鼓励的,国民党更是乐观其成。大陆如何判断和应对蔡英文已经和还要不断抛出的不设条件的前提下对谈的意向?既能让民进党中这种降低敌意、扩大接触的意向,能够得到及时的鼓励,又不贸然成为民进党选举前,他们也能搞定两岸、貌似开放的形象表演的道具?分析以及建议如下:

  首先要清楚,蔡英文是蔡英文,民进党是民进党。即便蔡英文明确以民进党党主席身份讲的话,仍然不能代表民进党。这是双英会辩论一结束,民进党就正式发文给媒体,说蔡英文是反ECFA的,而补强蔡英文在辩论会上对ECFA态度的含混;蔡英文刚刚接受路透社的专访,说民进党正试图组织团队和大陆正式、有效地接触之后,民进党马上要路透社进行更正等等。类似这种行为,不但揭示了蔡英文对民进党缺少绝对权威和控制力,也增加和印证了外界对蔡英文双面、善变的质疑。作为理性和清新的蔡英文,在民进党内应该不属于最顽固的一群,而且在对将来民进党在台湾重新拿回全面执政的条件进行深刻了解后,更是希望能够引领民进党能够进行一些改革。特别是在面临年底至关重要的五都选举和议员选举,蔡英文如果不在两岸政策方面有所表示,那么就无法面对汹涌而来的两岸开放形势,就不能改变民进党闭关自守的形象。在五都选举前,提出民进党十年政纲,并进行各种讨论,也是蔡英文希望民进党给世人正在改革的一个宣示,以免在国民党在竞选时攻击他们的两岸路线而失去中间选民的支持。蔡英文屡屡给人感到矛盾甚至人格分裂印象,是因为蔡英文接任民进党党主席以来,并没有带领民进党系统全面对民进党的过去进行过反思,对贪腐和暴力进行有效地切割,对不同意见者进行正面的沟通。党内的派系和对其权力的挑战只是被压抑而没有被制服,矛盾只是被回避而没有被解决;党内的权利只是被暂时托付而没有深厚的基础。在两岸政策这个最敏感,民进党内部最难整合的议题面前,蔡英文只能试探着前进。更深层地解读蔡英文的心态,可以看出,在两岸政策方面,蔡英文有两难和畏难的情绪。一方面她清楚,没有符合台湾民众的两岸政策,民进党就永远不能全面执政,另一方面,她知道被本党强化宣传的支持者,转变思想有多难,而党内等待时机夺取权力大佬有几多,党内改革的阻力有多大。正是因为如此,缺少对民进党改革能力和魄力的蔡英文,只能够希望以柔克刚,以量变替代质变,在两岸政策方面采取的是弹性推进,无为而治。遇到反弹就退缩,遇到机会就放出信息,让深绿逐渐适应。这种弹性和模糊,尽管让民进党阵营支持两岸对话,和反对对话的人,都暂时找不到反对的发力点,都在做自己想要的解读。但弊端是,蔡英文在两岸政策上只能是闪闪烁烁,短期内难以有统一的整合和共识。

  如吕秀莲日前回应对蔡英文不设前提和大陆对谈的看法时说的一样:阿扁时代早就这样做了。体现了民进党大佬们担心蔡英文的两岸对谈政策失控,从而失去进攻国民党的有力武器,更重要的是,一旦蔡英文整合成功,党内形成和大陆对谈的共识,蔡英文在民进党的地位就更加巩固。而迟来的两岸政策,让吕秀莲这样本来有机会抢两岸交流头香的人,失去多次机会,心理上自然难以平衡。蔡英文的两岸对谈交流的弹性推进的做法,让没有形成共识的民进党内更多人,更愿意认为,这些蔡英文的有关两岸的言论,无非是一贯的选举前骗选票策略,是对大陆的虚拟消费,其实能不能成行并不重要。但蔡英文从十年政纲,到党内对赞同两岸对谈的民调,都说明蔡英文希望和大陆对谈的真意。可惜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目前,蔡英文在不放弃自己台独立场的情况下,对岸会不会给自己谈,已经党内和支持者会对这种转变有什么反弹,一谈开始对话,是否还能继续在选举中能够进攻国民党倾中卖台,而开放民进党交流之后,是否会让民进党和大陆的交流陡然脱离民进党可控状态等等,都在精算之中。所以,目前蔡英文关于两岸的对话,对大陆还是台湾内部都是在放侧向球。没有多少实质的意义。

  判断蔡英文是不是做好了和大陆认真交流的准备,一个指标是,她对民进党党内整合的情况,另一个是五都选举之后的表现。在大陆没有明确表态之前,以及蔡英文还想虚拟消费大陆的态度改变之前,蔡英文对大陆不会停止继续攻击,甚至还会变本加厉。这就像两军对垒的战场,当要退却或是要准备和谈时,一定会把库存的炮弹,在最短的时间内倾泻在对方阵地上,以赢得对手的重视,从而获取更好的谈判条件,如韩战结束时中共的加紧进攻就是如此。

  大陆不应该一看到蔡英文这样的讲话,就欣喜若狂,认为是统战工作的重大胜利。甚至像日前结束的绿营学者座谈会认为的那样,“是蔡英文释放的善意”的想法都不能有。因为蔡英文现在更接近于名义上的党主席,她的发言和决定,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代表民进党需要持续观察。思想力合行动力根本是两个概念。

  蔡英文释放大陆不预设前提可以对谈,关键问题是自己会不会带着前提与对方谈判,即便不改变自己的前提,但至少要明确搁置一些东西才能够展现诚意,才不是像陈菊那样是故意消费大陆,也才有对谈的可能。否则,去和别人谈什么?怎么谈?对方怎么就愿意跟你谈?这样都能谈,置国民党于何地?双方搁置对两岸定位的认识,是大陆和民进党谈判的底线。如果民进党无法满足这点,相信大陆,现在并没有比民进党在执政时的对谈有更大的急迫性。大陆适时宣示自己谈判的底线,就能够占据主动,既鼓励了民进党的大陆对谈的需求,也不让民进党在自己缺席的情形下消费自己。另外,大陆可以宣示,在民进党和大陆全面、系统交流之前,应该开放更多的党公职人员到大陆考察,真正的了解大陆。也才是不预设前提的最具体表现。

  民进党在彻底改变自己路线之前,在两岸交流方面其实有很多工作可以做,可以以在野党的身份,深入大陆了解台商在大陆的生存状态,可以在了解大陆之后,无论是否继续坚持台独,都可以更有效监督国民党,制定更加有利台湾的政策。特别是在经济、文化等交流方面,民进党发挥整个政党的作用,而不是散兵游勇,遮遮掩掩地和对岸交流。民进党两岸路线不但关乎到民进党的未来,也是民进党能否完成转型的最关键指标。

  毕殿龙

《联合早报网》双英”辩论会后,蔡英文在多种场合表示在不预设条件的前提下可以和大陆进行对谈。尽管绿营学者和部分评论者甚至召开专门讨论会解读,这是蔡英文对大陆在释放善意,是民进党两岸政策调整的先兆。但对于蔡英文事关两岸问题的矛盾言行,多数人解读是双面小英的本性,是“双英会”辩论会上挫败后方寸大乱的表现。本人认为,蔡英文的矛盾与其是急于修复辩论会上挫败的形象,毋宁说是民进党改革与反改革势力的消长,是五都议员等重大选举前对大陆政策虚拟消费的宣示,是蔡英文提出十年政纲,无法回避的两岸政策对民进党党内各派势力反应的一种火力侦察。

  蔡英文有要和大陆表示接触的意愿,是值得鼓励的,国民党更是乐观其成。大陆如何判断和应对蔡英文已经和还要不断抛出的不设条件的前提下对谈的意向?既能让民进党中这种降低敌意、扩大接触的意向,能够得到及时的鼓励,又不贸然成为民进党选举前,他们也能搞定两岸、貌似开放的形象表演的道具?分析以及建议如下:

  首先要清楚,蔡英文是蔡英文,民进党是民进党。即便蔡英文明确以民进党党主席身份讲的话,仍然不能代表民进党。这是双英会辩论一结束,民进党就正式发文给媒体,说蔡英文是反ECFA的,而补强蔡英文在辩论会上对ECFA态度的含混;蔡英文刚刚接受路透社的专访,说民进党正试图组织团队和大陆正式、有效地接触之后,民进党马上要路透社进行更正等等。类似这种行为,不但揭示了蔡英文对民进党缺少绝对权威和控制力,也增加和印证了外界对蔡英文双面、善变的质疑。作为理性和清新的蔡英文,在民进党内应该不属于最顽固的一群,而且在对将来民进党在台湾重新拿回全面执政的条件进行深刻了解后,更是希望能够引领民进党能够进行一些改革。特别是在面临年底至关重要的五都选举和议员选举,蔡英文如果不在两岸政策方面有所表示,那么就无法面对汹涌而来的两岸开放形势,就不能改变民进党闭关自守的形象。在五都选举前,提出民进党十年政纲,并进行各种讨论,也是蔡英文希望民进党给世人正在改革的一个宣示,以免在国民党在竞选时攻击他们的两岸路线而失去中间选民的支持。蔡英文屡屡给人感到矛盾甚至人格分裂印象,是因为蔡英文接任民进党党主席以来,并没有带领民进党系统全面对民进党的过去进行过反思,对贪腐和暴力进行有效地切割,对不同意见者进行正面的沟通。党内的派系和对其权力的挑战只是被压抑而没有被制服,矛盾只是被回避而没有被解决;党内的权利只是被暂时托付而没有深厚的基础。在两岸政策这个最敏感,民进党内部最难整合的议题面前,蔡英文只能试探着前进。更深层地解读蔡英文的心态,可以看出,在两岸政策方面,蔡英文有两难和畏难的情绪。一方面她清楚,没有符合台湾民众的两岸政策,民进党就永远不能全面执政,另一方面,她知道被本党强化宣传的支持者,转变思想有多难,而党内等待时机夺取权力大佬有几多,党内改革的阻力有多大。正是因为如此,缺少对民进党改革能力和魄力的蔡英文,只能够希望以柔克刚,以量变替代质变,在两岸政策方面采取的是弹性推进,无为而治。遇到反弹就退缩,遇到机会就放出信息,让深绿逐渐适应。这种弹性和模糊,尽管让民进党阵营支持两岸对话,和反对对话的人,都暂时找不到反对的发力点,都在做自己想要的解读。但弊端是,蔡英文在两岸政策上只能是闪闪烁烁,短期内难以有统一的整合和共识。

  如吕秀莲日前回应对蔡英文不设前提和大陆对谈的看法时说的一样:阿扁时代早就这样做了。体现了民进党大佬们担心蔡英文的两岸对谈政策失控,从而失去进攻国民党的有力武器,更重要的是,一旦蔡英文整合成功,党内形成和大陆对谈的共识,蔡英文在民进党的地位就更加巩固。而迟来的两岸政策,让吕秀莲这样本来有机会抢两岸交流头香的人,失去多次机会,心理上自然难以平衡。蔡英文的两岸对谈交流的弹性推进的做法,让没有形成共识的民进党内更多人,更愿意认为,这些蔡英文的有关两岸的言论,无非是一贯的选举前骗选票策略,是对大陆的虚拟消费,其实能不能成行并不重要。但蔡英文从十年政纲,到党内对赞同两岸对谈的民调,都说明蔡英文希望和大陆对谈的真意。可惜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目前,蔡英文在不放弃自己台独立场的情况下,对岸会不会给自己谈,已经党内和支持者会对这种转变有什么反弹,一谈开始对话,是否还能继续在选举中能够进攻国民党倾中卖台,而开放民进党交流之后,是否会让民进党和大陆的交流陡然脱离民进党可控状态等等,都在精算之中。所以,目前蔡英文关于两岸的对话,对大陆还是台湾内部都是在放侧向球。没有多少实质的意义。

  判断蔡英文是不是做好了和大陆认真交流的准备,一个指标是,她对民进党党内整合的情况,另一个是五都选举之后的表现。在大陆没有明确表态之前,以及蔡英文还想虚拟消费大陆的态度改变之前,蔡英文对大陆不会停止继续攻击,甚至还会变本加厉。这就像两军对垒的战场,当要退却或是要准备和谈时,一定会把库存的炮弹,在最短的时间内倾泻在对方阵地上,以赢得对手的重视,从而获取更好的谈判条件,如韩战结束时中共的加紧进攻就是如此。

  大陆不应该一看到蔡英文这样的讲话,就欣喜若狂,认为是统战工作的重大胜利。甚至像日前结束的绿营学者座谈会认为的那样,“是蔡英文释放的善意”的想法都不能有。因为蔡英文现在更接近于名义上的党主席,她的发言和决定,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代表民进党需要持续观察。思想力合行动力根本是两个概念。

  蔡英文释放大陆不预设前提可以对谈,关键问题是自己会不会带着前提与对方谈判,即便不改变自己的前提,但至少要明确搁置一些东西才能够展现诚意,才不是像陈菊那样是故意消费大陆,也才有对谈的可能。否则,去和别人谈什么?怎么谈?对方怎么就愿意跟你谈?这样都能谈,置国民党于何地?双方搁置对两岸定位的认识,是大陆和民进党谈判的底线。如果民进党无法满足这点,相信大陆,现在并没有比民进党在执政时的对谈有更大的急迫性。大陆适时宣示自己谈判的底线,就能够占据主动,既鼓励了民进党的大陆对谈的需求,也不让民进党在自己缺席的情形下消费自己。另外,大陆可以宣示,在民进党和大陆全面、系统交流之前,应该开放更多的党公职人员到大陆考察,真正的了解大陆。也才是不预设前提的最具体表现。

  民进党在彻底改变自己路线之前,在两岸交流方面其实有很多工作可以做,可以以在野党的身份,深入大陆了解台商在大陆的生存状态,可以在了解大陆之后,无论是否继续坚持台独,都可以更有效监督国民党,制定更加有利台湾的政策。特别是在经济、文化等交流方面,民进党发挥整个政党的作用,而不是散兵游勇,遮遮掩掩地和对岸交流。民进党两岸路线不但关乎到民进党的未来,也是民进党能否完成转型的最关键指标。

  毕殿龙

《联合早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