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所了解的一些大客发动机的人才战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9:39:06


逛超大这么久,感受到大家对我国发动机事业十分关心,却又叹惜我国的技术落后。鄙人也是关注这个领域良久,与业内人士多有交流。实在感受到发动机技术与美国代差至少在15年以上,师兄从美国斯坦福带过来的一些资料,想不到国内的研究所看了都觉得不可思议,追着问我们要,其实这些资料在国外都是公开的。若想较快地提高我国发动机的技术水平,大规模吸引海外成熟人才是一个捷径,当初两弹一星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爱国的海外归国人才。

很多人都不看好中国的大飞机计划,我想说国家真正想做的事(已经筹划制定航空振兴法),一定会成功。这不是我吹牛,两弹一星不就是这样吗?何况中国现在比当时经济和工业基础好多了。

原来的军工封闭体制不易吸引海外成熟人才,现在是市场经济体制,高层次人才要求高收入。商用项目现在有国家大笔投资和支持,给得起他们较高的收入和地位。他们愿意为商用发动机公司工作么?中国现在为他们提供这么好的一次施展才华的舞台,如果他们有一点爱国精神,会不愿意么?有些海外人才都冒着生命的危险回来了。这不是玩笑,这是真的。这些都不能大张旗鼓的说。现在我们确实不缺钱,他们来了年薪可以达到一百万,一百二十万,甚至更高,那就看你的水平了。

有些人嘲笑商发的首批员工都是新手,刚毕业的学生,这样做发动机不靠谱。其实不是这样子,从研究所派过来的人确实很少,但是我们把各大研究所退休的老员工返聘回来,给他们发工资,来做总体方案定义,这些人也有上百号人。

这一行业,老师傅是非常宝贵的。美国的GE、普惠有一大批退休员工,他们也没啥事做,所以我们在GE旁边成立了美洲中心,吸引他们来为我们工作。英国有RR,我们就建欧洲中心来招募他们。印度的软件业比较牛,也许还会建个印度中心。

现在我有钱,有人才,有国家的支持,其实还有脱离了老国企的全新企业制度保证,大客发动机项目的成功在一二十年后必将有目共睹。

逛超大这么久,感受到大家对我国发动机事业十分关心,却又叹惜我国的技术落后。鄙人也是关注这个领域良久,与业内人士多有交流。实在感受到发动机技术与美国代差至少在15年以上,师兄从美国斯坦福带过来的一些资料,想不到国内的研究所看了都觉得不可思议,追着问我们要,其实这些资料在国外都是公开的。若想较快地提高我国发动机的技术水平,大规模吸引海外成熟人才是一个捷径,当初两弹一星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爱国的海外归国人才。

很多人都不看好中国的大飞机计划,我想说国家真正想做的事(已经筹划制定航空振兴法),一定会成功。这不是我吹牛,两弹一星不就是这样吗?何况中国现在比当时经济和工业基础好多了。

原来的军工封闭体制不易吸引海外成熟人才,现在是市场经济体制,高层次人才要求高收入。商用项目现在有国家大笔投资和支持,给得起他们较高的收入和地位。他们愿意为商用发动机公司工作么?中国现在为他们提供这么好的一次施展才华的舞台,如果他们有一点爱国精神,会不愿意么?有些海外人才都冒着生命的危险回来了。这不是玩笑,这是真的。这些都不能大张旗鼓的说。现在我们确实不缺钱,他们来了年薪可以达到一百万,一百二十万,甚至更高,那就看你的水平了。

有些人嘲笑商发的首批员工都是新手,刚毕业的学生,这样做发动机不靠谱。其实不是这样子,从研究所派过来的人确实很少,但是我们把各大研究所退休的老员工返聘回来,给他们发工资,来做总体方案定义,这些人也有上百号人。

这一行业,老师傅是非常宝贵的。美国的GE、普惠有一大批退休员工,他们也没啥事做,所以我们在GE旁边成立了美洲中心,吸引他们来为我们工作。英国有RR,我们就建欧洲中心来招募他们。印度的软件业比较牛,也许还会建个印度中心。

现在我有钱,有人才,有国家的支持,其实还有脱离了老国企的全新企业制度保证,大客发动机项目的成功在一二十年后必将有目共睹。
这就是传说中的沙发,真TM的舒服啊!
希望是按照楼主所说在做,期待大飞机
坐看二楼杯具 顺便感叹一下 120万是人民币吧 也不过20万美刀  不算啥 如果是真人才 好的体制和配套让人有种荣誉感和做事情的激情和光荣感才是笼罗高档人才的关键 低档人才tg又不差
低档大学生什么都敢做什么都愿意做,也是不错的资源
jjdisc 发表于 2010-5-10 18:01

这位说的第二点是到点子上了,大客发动机公司可以说是从零开始,其体制还不为外人所知,有所怀疑也是对的。但是,但你怎知这个体制和配套不能笼络人才?
120万在国外不是高收入,在国内不算高收入么?况且,只看收入,而没有一点爱国精神的人,不要也罢。
给钱倒行,未必人家愿意能来

再说了,TG的材料还不够格,可能工作过程中会添堵,人生不可预知啊

中西方在一起搞管理,真的不容易
md不会坐视不管的
但愿楼主没有忽悠俺小白。{:3_83:}
“我国飞机设计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差距约20年,在复合材料、超音速巡航技术、喷管矢量技术、高推重比技术及无人驾驶控制技术等方面存在全面差距,综合设计能力也低,设计实践经验欠缺,设计规范落后,数控效率只有波音的八分之一。”虽然我们的大飞机技术基础比较薄弱、研发能力不足、人才队伍相对匮乏,但只要国家想做的事情,是没有做不成的,不做差距就更大,因此,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加紧研发。
楼主写的这些绝对是自己的YY 。
   如果你真的在工业界或者学术界工作过你就不会写这样的文字了。
楼主,我对你所说的在国外公开的材料国内的业内人士居然没看过表示及其强烈的严重的怀疑。他们真的是搞这行的??
如果真的如你说说,那真是太可悲了。
但是绝我所知绝对不是你所说的那样,军工口的有专门的情报资料,连我们这种边缘跟军工擦边的单位都有……具体的自然不可能跟你说,对各种的资料搜索近乎饥渴。
不看最新的资料实际上是有的,因为有时候看了也没有用,加工、材料上不去,设计思想再先进也没用,做实际工作要能够用才行,所以才会看比较老的资料。但是诚如楼主所说的公开材料都没看过,这样的话也玄的狠了点。很多地方都有图文情报中心的,看看他们所订阅的数据库就知道了。其他的不说,这两年国内的数据库丰富成度还是大大提高的。
唉……
lavalk 发表于 2010-5-10 21:52


    美分党?
回复 13# gusxy


    不是美分,是小白。喷这么多字的楼主应该是暑假党。
winter_gates 发表于 2010-5-10 21:58


    我们接触的算是国内发动机领域技术最强的研究所,他们有大量的数据库资源这点我相信,但数据库只是论文。某些资料虽是公开的,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而如果做这一行而不了解,就有点可悲了。
lavalk 发表于 2010-5-10 22:05


    看看你的语言,非常的苍白无力。
我只是对楼主的文字发表些评论而已。
gusxy 发表于 2010-5-10 22:22


多少给点例子啊……
winter_gates 发表于 2010-5-10 23:38


    说到比较细节的问题,还是不要公开讨论的好,如果你确实想了解,可以私下讨论。
{:3_98:}挖退休员工确实是个不错的主意.
西方公开的资料往往都是各种会议,当面作报告会后索取的。而网上很多时候并没有。
另外,我国专家出国都是有人盯着的, 本单位某位总师曾被打着交流旗号的美国情报部门官员聊天过。后来出去买民用设备,结果原定好多参观根本不让你看了。
西方公开的资料往往都是各种会议,当面作报告会后索取的。而网上很多时候并没有。
另外,我国专家出国都是有人盯着的, 本单位某位总师曾被打着交流旗号的美国情报部门官员聊天过。后来出去买民用设备,结果原定好多参观根本不让你看了。
首批研发人员中,8人为博士研究生,65人为硕士研究生,均来自在航空发动机专业具有较强工程或研究背景的国内外著名高校,具体包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伦敦帝国理工大学、法国里昂中央理工大学、英国巴斯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院等。在专业背景方面,其涉及学科集中于航空宇航推进、动力机械、航空发动机测控、材料、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等。

现下,体制问题困扰一切……

首批研发人员中,8人为博士研究生,65人为硕士研究生,均来自在航空发动机专业具有较强工程或研究背景的国内 ...
jsj4759 发表于 2010-5-11 21:20



    朝气蓬勃啊,我们的发动机有希望了。   在海外成立公司,外聘一些专家,不一定要来上班,把作业交了就行!全都用外边的人操作最好,老猫看的严啊。
这些年轻人需要接触世界顶尖的技术,和专家,假以时日,一定会有成果的。
首批研发人员中,8人为博士研究生,65人为硕士研究生,均来自在航空发动机专业具有较强工程或研究背景的国内 ...
jsj4759 发表于 2010-5-11 21:20



    朝气蓬勃啊,我们的发动机有希望了。   在海外成立公司,外聘一些专家,不一定要来上班,把作业交了就行!全都用外边的人操作最好,老猫看的严啊。
这些年轻人需要接触世界顶尖的技术,和专家,假以时日,一定会有成果的。
"美国的GE、普惠有一大批退休员工,他们也没啥事做..."
纯属一厢情愿,再去问问你的死担浮的师兄吧。当然了,师兄要不在公司里混的话,也不会知道。
板岗丁 发表于 2010-5-12 09:46


    请明说,有何不可?即使GE的正式员工也有跳槽的权力,更何况退休员工,加入商发并不想当然地意味间谍行为。板岗丁,请不要只会以鄙视的语气说话,请给出你的依据。
Ghost007a 发表于 2010-5-12 00:47

这个身边认同,体制党火锅无所谓
现阶段很多事情都是体制重于技术
体制一顺,就能大幅度提高“生产力”
期待大飞机,在GE旁边成立了美洲中心,在RR,建欧洲中心来招募他们。在印度建个印度中心。
回复 27# gusxy
美国的退休工程师(GE/PWBA/HoneyWell 等等), 只要他/她愿意,就能表面上加入某
某小公司(专为大公司服务的那种),然后重返会原来的公司干活。一般来说不让在
本来的岗位上干。工作时间自由,钱更好。
板岗丁 发表于 2010-5-13 21:16


    即使如你所说,他们仍然以回本公司工作,时间更自由。但是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同,有一些人愿意在新公司得到更大的施展空间,更能产生成就感。况且,有些中国出生的华裔仍然还有爱国心,建各国中心也为他们提供一个报效国家的平台。
俺觉得楼主是来扯淡玩.{:shui:} 没点干货.连国外制度都不知道.{:cha:}
wawa02002 发表于 2010-5-14 21:50


     “觉得”二字用得好,哈,省得我再解释了。
但愿如楼主所说
gusxy 发表于 2010-5-14 10:46


    在GE上班搞引擎的华人见过不少, 不过美国出过那么多华裔间谍案,谁都不想惹事。
Bearcat 发表于 2010-5-15 13:17


这算不算心理战的一种呢
话说要想找GE等公司的人才
MD的情报机构会不会再来搞间谍事件也未可知
所以还是请回国比较靠谱吧
做基础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浮躁
航空发动机水深,咱们的真实能力,谁也不清楚

反正咱们的发动机寿命,最少应该是6000小时吧,不是大家传言的2000小时
xbiz 发表于 2010-5-17 17:30


    明明是6W小时{:wuyu:}
gusxy 发表于 2010-5-14 10:46

你这个"GE旁边的美洲中心"是已经成立了,还是你自己的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