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上航被坑记-----谈MD-8O\\82项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5:58:37
中国的民机工业想指望国外人施舍,一直是缘木求鱼,Airbus、 Boeing、MD谁成全过中国?!(与巴西的支线客机合作,另当别论),当年若以708工程为基础,持续稳定地发展(就象我们的歼-7、运-8、甚至运-7!),今天中国在干线客机领域恐怕会有较大飞跃,以下我们不妨回忆一下上飞的MD-80、82、90项目-------------        
<P>      继708工程(运-10)下马后,20年来,上海制造民用飞机的路,走得曲折坎坷:1985年,上海拿下35架麦道公司MD—82飞机的代工合同,开始了中国制造干线飞机的历史,但随和又陷入困境........</P>
<P>  1997年,原本计划生产20架麦道MD—90的项目,在生产了2架之后,中途“夭折”。这一突变,如同重重一击,使上海乃至中国批量生产民用整机之路被迫中断,上海航空工业又一次陷入低谷……</P>
<P>  回忆......从1979年开始,5703厂就开始了与麦道公司谈判的准备。在七八十年代,中国生产MD-82这样有150个座位的飞机,确实有点不可想象!但通过将近5年的谈判,双方似乎都看到了美妙前景。让上海来组装MD-82飞机,麦道有自己的算盘。当时麦道作为世界飞机巨头之一,在中国却举步维艰。当时的几大航空公司,几乎都在购买波音的机型,让麦道插不进脚。而要在中国市场突破,麦道想到了合作!把麦道飞机放到上海来组装,能够贴近中国的客户,从而打开市场。</P>
<P>  当时的上海航空工业公司,也希望通过与国际巨头们的合作,培育自己的生产和技术力量,为往后的飞机之路奠定基础。</P>
<P>  1985年4月13日,在上海锦江饭店小礼堂,美国麦道公司与上海航空工业公司签下协议,由麦道公司转让技术,供上海在购买配套件基础上生产MD-82飞机,5年内生产25-40架,全部供给国内民航公司使用。</P>
<P>  MD-82项目让上海航空工业“闹忙”了起来。更可叹的是,为配合MD项目的上马,当年708工程中仅存的一架国产运-10的机体被用做练打铆钉的靶子,为了尽快拆除原有的运-10生产线,上飞职工响应上级的号召,展开了“拆线”劳动竞赛,随之流动红旗招展,原有的运-10生产线很快便灰飞烟灭!</P>
<P>      随后,上海大场镇场中路的上海飞机厂一时成为瞩目的焦点,厂房里常常是2-3架MD-82飞机同时装配。第一架MD-82飞机在1987年7月交付沈阳民航局(后来成为目前已属南航集团的北方航空公司)使用。之后,上海共生产35架飞机,其中30架交付北航、东航使用,5架返销美国环球航空公司。</P>
<P>  这批MD-82如今还在国内外130多条航线上飞行。截至2002年8月,已累计飞行93万小时,57万次起落。</P>
<P>  1995年,上海航空工业公司又开始与麦道进一步牵手,生产MD-90飞机。原本,这一次计划面向更远的未来。与MD-82不同,MD-90几乎所有部件都在中国生产。上飞、沈飞、成飞、西飞等通力合作,代工不同的零部件,由上海负责总装,机体的国产化率达到70%,计划生产20架。</P>
<P>  许多上飞员工回忆说:“当时,大家都在设想,如果20架MD-90顺利生产的话,到今天,或许上海的飞机总装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P>
<P>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6年12月,波音公司“吃”下了麦道公司,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并购案,也坑了上飞,上飞感到了MD-90项目前途叵测。</P>
<P>  1997年夏天,波音总部正式向中国发文,表示考虑到MD-90与波音原有737的一个机种相近,故停止MD-90在全球生产,这对上海航空工业是当头一棒。搭建起的生产线失去了作用,原本20架的生产计划,仅仅完成了两架。</P>
<P>  麦道公司的突然变故,让两架造好的麦道飞机“出嫁”都遇到了大麻烦。考虑到MD-90系列已停止生产、买主没有相应的维修技术等原因,两架飞机“养在深闺”很长一段时间,直到2000年9月才交付北方航空公司。</P>
<P>  MD-90项目的中断让上海航空工业走入低谷。1997年之后,上飞许多车间被迫转厂。“原本是要借助MD-90走上新台阶,没想到却遭遇意外而掉入低谷!”许多上航职工对此感慨万千。</P>
<P>      后记-----------------------</P>
<P>      西北工大校园内还有一架运-10的机体(很可能就是你看见的那段),但不是整机,离西工大航空馆不远。当年上海5703厂在708工程下马后,将此运-10的机体赠与西北工大,可能是运-10型的03架(用于应力实验)。该机体在708工程下马后,5703厂为了配合MD-80\82项目,曾将其作为打铆钉的“练习靶”。据我所知(不敢断言,西北工大的朋友应该比我清楚),当年她被堆放在西北工大的草丛中,保养情况很差,目前的状况更难以设想.......叹!</P>中国的民机工业想指望国外人施舍,一直是缘木求鱼,Airbus、 Boeing、MD谁成全过中国?!(与巴西的支线客机合作,另当别论),当年若以708工程为基础,持续稳定地发展(就象我们的歼-7、运-8、甚至运-7!),今天中国在干线客机领域恐怕会有较大飞跃,以下我们不妨回忆一下上飞的MD-80、82、90项目-------------        
<P>      继708工程(运-10)下马后,20年来,上海制造民用飞机的路,走得曲折坎坷:1985年,上海拿下35架麦道公司MD—82飞机的代工合同,开始了中国制造干线飞机的历史,但随和又陷入困境........</P>
<P>  1997年,原本计划生产20架麦道MD—90的项目,在生产了2架之后,中途“夭折”。这一突变,如同重重一击,使上海乃至中国批量生产民用整机之路被迫中断,上海航空工业又一次陷入低谷……</P>
<P>  回忆......从1979年开始,5703厂就开始了与麦道公司谈判的准备。在七八十年代,中国生产MD-82这样有150个座位的飞机,确实有点不可想象!但通过将近5年的谈判,双方似乎都看到了美妙前景。让上海来组装MD-82飞机,麦道有自己的算盘。当时麦道作为世界飞机巨头之一,在中国却举步维艰。当时的几大航空公司,几乎都在购买波音的机型,让麦道插不进脚。而要在中国市场突破,麦道想到了合作!把麦道飞机放到上海来组装,能够贴近中国的客户,从而打开市场。</P>
<P>  当时的上海航空工业公司,也希望通过与国际巨头们的合作,培育自己的生产和技术力量,为往后的飞机之路奠定基础。</P>
<P>  1985年4月13日,在上海锦江饭店小礼堂,美国麦道公司与上海航空工业公司签下协议,由麦道公司转让技术,供上海在购买配套件基础上生产MD-82飞机,5年内生产25-40架,全部供给国内民航公司使用。</P>
<P>  MD-82项目让上海航空工业“闹忙”了起来。更可叹的是,为配合MD项目的上马,当年708工程中仅存的一架国产运-10的机体被用做练打铆钉的靶子,为了尽快拆除原有的运-10生产线,上飞职工响应上级的号召,展开了“拆线”劳动竞赛,随之流动红旗招展,原有的运-10生产线很快便灰飞烟灭!</P>
<P>      随后,上海大场镇场中路的上海飞机厂一时成为瞩目的焦点,厂房里常常是2-3架MD-82飞机同时装配。第一架MD-82飞机在1987年7月交付沈阳民航局(后来成为目前已属南航集团的北方航空公司)使用。之后,上海共生产35架飞机,其中30架交付北航、东航使用,5架返销美国环球航空公司。</P>
<P>  这批MD-82如今还在国内外130多条航线上飞行。截至2002年8月,已累计飞行93万小时,57万次起落。</P>
<P>  1995年,上海航空工业公司又开始与麦道进一步牵手,生产MD-90飞机。原本,这一次计划面向更远的未来。与MD-82不同,MD-90几乎所有部件都在中国生产。上飞、沈飞、成飞、西飞等通力合作,代工不同的零部件,由上海负责总装,机体的国产化率达到70%,计划生产20架。</P>
<P>  许多上飞员工回忆说:“当时,大家都在设想,如果20架MD-90顺利生产的话,到今天,或许上海的飞机总装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P>
<P>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6年12月,波音公司“吃”下了麦道公司,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并购案,也坑了上飞,上飞感到了MD-90项目前途叵测。</P>
<P>  1997年夏天,波音总部正式向中国发文,表示考虑到MD-90与波音原有737的一个机种相近,故停止MD-90在全球生产,这对上海航空工业是当头一棒。搭建起的生产线失去了作用,原本20架的生产计划,仅仅完成了两架。</P>
<P>  麦道公司的突然变故,让两架造好的麦道飞机“出嫁”都遇到了大麻烦。考虑到MD-90系列已停止生产、买主没有相应的维修技术等原因,两架飞机“养在深闺”很长一段时间,直到2000年9月才交付北方航空公司。</P>
<P>  MD-90项目的中断让上海航空工业走入低谷。1997年之后,上飞许多车间被迫转厂。“原本是要借助MD-90走上新台阶,没想到却遭遇意外而掉入低谷!”许多上航职工对此感慨万千。</P>
<P>      后记-----------------------</P>
<P>      西北工大校园内还有一架运-10的机体(很可能就是你看见的那段),但不是整机,离西工大航空馆不远。当年上海5703厂在708工程下马后,将此运-10的机体赠与西北工大,可能是运-10型的03架(用于应力实验)。该机体在708工程下马后,5703厂为了配合MD-80\82项目,曾将其作为打铆钉的“练习靶”。据我所知(不敢断言,西北工大的朋友应该比我清楚),当年她被堆放在西北工大的草丛中,保养情况很差,目前的状况更难以设想.......叹!</P>
<P>资料:      </P><P>     上海飞机研究所是上海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重要成员,是中国航空工业专门从事民用飞机设计和研究的航空科研所。现有职工600余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占65.6%,有高、中级职称技术人员近300人。建所以来,完成了大量民用飞机航空科研和型号设计任务。70年代,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第一架自行研制的大型旅客机运10;80年代,参加了运8气密型飞机设计和美国麦道公司超高涵技术准备国际合作研究项目,1984年起承担中美合作生产MD-82,MD-90飞机的联络工程任务,现正努力为中国的支线飞机、军用大型运输机作出新的贡献。与此同时,充分发挥航空高技术的综合优势,完成非航空产品开发和科技咨询服务项目数千项,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P><P>技术特点:</P><P>      研究所下设9个研究室、8个试验室、1个计算中心和1个附属工厂,配有先进的电子计算机系统和国内规模最大的飞机系统模拟试验设施,研制和引进了一大批飞机设计用计算机软件,
积累了大量民用飞机各专业的航空科研成果报告、配套齐全的大型民用客机设计规范、手册
和标准,具有雄厚的民用飞机总体设计、气动、适航性、可靠性、强度、结构、电子电气、
操纵液压、动力、内饰、地面设备、计算机软硬件、标准、材料等专业的综合设计研究能力
,积累了自行设计及国外合作研制大型民用客机的丰富经验。自1978年以来,获得部级以上
重大科技成果奖100项。
</P><P>主要产品:
      </P><P>       航空产品:与上海飞机制造厂共同研制成功的运10型干线客机和与原美国麦克道公司合作生产的MD-82、MD-90型干线客机、充氦飞艇等。
非航空产品:国内首辆50米消防云梯车、消防照明车、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智能化温室、电磁兼容性测试设备、各类汽车仪表校验台、系列化液压弯管机、系列化游艺机、空调和制冷设备自动加液机、圆盘拉伸机、全自动干洗机。</P>
非常合理,没有独立发展的骨气,被别人欺负是正常的。
<P>现在波音前几年搞个什么大修厂在北京</P><P>总投资8000万美刀</P><P>这不。政府上下是乐的欢死了</P><P>我国那么多美机</P><P>大修厂要自己做才好啊~~</P>
<B>以下是引用<I>超越者</I>在2004-7-15 11:13:00的发言:</B>

<P>现在波音前几年搞个什么大修厂在北京</P>
<P>总投资8000万美刀</P>
<P>这不。政府上下是乐的欢死了</P>
<P>我国那么多美机</P>
<P>大修厂要自己做才好啊~~</P>

<P>大修厂?就算自己做也没什么好骄傲的</P>
看到新闻报道我们能为波音,空客等国外的飞机制造商配套生产舱门一类的零部件而沾沾自喜时,我就觉得心寒![em06]
总有些人骨子里看中国自己的航空工业不顺眼。
上海航空工业集团的一位领导坦言:即使新干线现在起步,如果每一步都很成功,那我们也是一个中学生,能与波音空客同场竞争已经不易,要求我们与博士生公平竞赛那怎么可能?即使在某一机型达到同等水平,中国民航公司买不买仍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P>  一位航空工业专家苦恼地说:中国民航似乎有点不相信中国飞机,不愿买中国飞机的传统。当然有油耗高、维修率高等客观原因。但另外的一些原因却让人费解:1984年12月,在落实运十飞机进藏飞机试飞的会议上,一位民航总局的领导说:运十一上天,真叫人头痛。当时上飞打报告说,1990年可以造16架运十,民航说不要大飞机。但也正从80年代中后期起,民航购买了大量的干线飞机,迄今已经花费190亿美元以上。1995年7月,麦道MD—90飞机合同由40架改为20架,余下的20架将在长滩制造,然后卖给中国,原因就是中国民航不愿要中国组装的飞机。中国与空客合作AE—100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民航不愿对它下任何先行定单。而在空客撕毁合同后不到一年,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就跑到欧洲订购空客A—318。 <P>  为什么不愿买中国的飞机,真的是为提高经济效益吗?一位专家苦笑反问:你知道每买一架外国大飞机,我们能有多少人出国吗?约200人次出国考察、学习、培训等等。 <P>  与此相对称,中国飞机制造业的主体是国企,允许民间资本的参与也是一个同样要面对的问题。跟许多产业的情形相似,产权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抛掉这个前提去谈论什么“独立自主”或者“精神力量”,在市场经济的大幕下是一出荒诞剧。产权机制不完善,“中国造”飞机将永远“找不着北”。 </P>
<P>     资料:</P><P>      1986年上海航空集团公司与美国麦道公司合作组装MD80飞机,1992年转为合作生产MD90飞机。为了给MD腾厂房,运十飞机生产线不仅被拆除,而且被当成废铜烂铁统统卖光。  


      这项合作是由美国出知识产权,中国出设备和人工,合作制造飞机。具体合作内容是:由中航总组织上航、西飞、沈飞、成飞四家企业共同承担,实施国际通行的主制造商――供应商生产模式。MD90机体国产化率要达到70%,中方生产的零件数达4万多项。美方提供图纸和原材料(包括锻、铸件毛坯),发动机、机载设备及部分系统相关件;中方负责从零件制造到总装试飞的工作,并在质量和适航保证方面承担主要责任。


    1999年10月与2000年2月,两架MD90分别试飞成功,拿到美国联邦航空局颁发的适航证。试飞成功充分显示了我国在干线飞机的制造和总装技术方面获得的巨大进步,达到了90年代的国际水平。这个项目尤其显示了上航作为主制造商的系统管理能力和总装能力,这一能力真正能够体现一国航空工业的水平,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梦寐以求的。然而,试飞成功之日就是这一事业中断之时,也是中美十几年合作组装/生产干线飞机的终结之时。我国航空工业多年来拼搏所达到的水平和能力,再次处于被搁置的命运。


      原因在于,该合作项目仍然没有本国的市场支持。成功的项目同时成了既赔钱,又无前景的包袱。由于合同规定美方的知识产权只能用于麦道飞机的生产,项目一停下,美国人就迫不及待地敦促中方当面销毁所有的管理文件和图纸资料,并宣布继续使用为非法。
</P>
<P>哎!</P>
hihihi
上海一贯比较媚外,受骗也是意料之中的。
<P>SJW兄又上好文,俺顶之!!!!!!!</P>[em01][em01]
[em19]
<P>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俺国在大型机方面,应该尽早有所为地说。</P>
<B>以下是引用<I>POLICE-Xu</I>在2004-7-15 17:28:00的发言:</B>

<P>SJW兄又上好文,俺顶之!!!!!!!</P>[em01][em01]

<P>   感谢 POLICE-Xu大侠支持!!</P>
真是缺德,缺心眼。
麦道也没料到自己也被人吃了
<P>::::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MD-82项目--------</P><P>www.shtong.gov.cn/node2/node2245/node64983/node64990/ - 11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