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兵工生产解放战争时期概述【资料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6:26:03
我军兵工生产从红军时期的官田兵工厂开创以来,经过近20年的发展,从军械维修发展为能生产制造轻武器。特别解放战争时期,是我军兵工生产的承前启后时期,无论从厂的数量和规模,还是从生产制造兵工产品种类和质量以及人员素质都较解放战争时期以前的兵工生产有一个较大发展;同时,它又为我军建国后的兵工生产奠定了基础。

  一

  1、兵工厂在各区的分布情况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兵工厂在接收日、伪兵工厂的基础上较之抗日战争时期有所发展、壮大,并逐步形成了华北、东北、华东、晋绥、中原五个解放区的兵工厂群。1945年,我军兵工厂在职工100余人、机床10余台规模的有数十个,到1949年上半年,各解放区兵工厂总数达160个,职工总人数达9.98万余人。
  在160 个兵工厂中,华北解放区有54个,占总数的33.7%;东北解放区的49个,占30.6%;华东解放区37个,占23.1%;晋绥解放区14个,占8.7%;中原解放区6个,占3.8%。把这160个兵工厂分类,迫击炮弹厂50个,山野榴弹厂10个,手榴弹厂14个,子弹雷管厂10个,枪炮厂8个,炸药厂19个;其余为兵工产品生产的配套厂,如:甘油酒精厂、炼铁炼钢厂、修械厂等等。生产兵器的兵工厂有123个,占总数的75.9%;其中,以生产炮弹、手榴弹、枪弹的厂家多达115个,占兵器生产厂家的93.5%;生产机步枪、小炮、野炮的厂仅8家,占兵器生产厂家的8.5%;这表明解放战争时期的兵器生产主要是弹药制造;而枪炮生产数量少,且都是轻型枪炮的制造。
  生产炮弹、手榴弹、枪弹的厂家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华东三个解放区,计104家;占该类生产厂家的90.4%,晋绥、中原两区有11家,占9.6%。生产枪、炮的厂家全部在华北、东北、华东三个解放区,计有8家,占该类生产厂家的100%。因此,晋绥、中原两区的枪、炮、弹药供给,主要还由华北区兵工厂供给。各解放区兵工厂类别表:

  表一:各解放区兵工厂类别统计表
         华北    东北   华东    晋绥    中原      总计
    迫击炮弹厂   11       21     11     7               50  
    山野榴弹厂    3        7                           10
  手榴弹厂      6        1      5             2       14
  机步枪厂      3        1      1                      5
  小炮厂        1              1                      2
  野炮厂        1                                     1
  手榴弹雷管厂   1        4      4       1             10
  炮弹附属厂     10       1      1                     12
  炸药厂        7        4      7       1             19
  甘油酒精厂     5                                     5
  修械厂                 3      1       2       2       8
  炼铁炼钢厂     1        2                     1       4
  机器厂        2        4       5                     11
  发电厂        2                                      2
  磁窑厂        1                                      1
  皮革鞋具厂              1              1              3
  火柴电木粉石油厂                  1     2              3
  汽车修理厂                                    1       1
  合计          54      49      37      14       6      160

  解放战争初期,各解放区兵工厂在建设规模上都采取“不大规模,不桓度集中”的方针;在兵工厂地址选择上,注重防空好、原料供给较方便。因此,兵工厂建设都比较分散,厂址分布在山区。在战争环境中,解放区军事力量、经济力量都处于弱势;要防止敌人对解放区兵工厂的毁坏性打击,就要避其锋芒。所以,在建设方针上注意了兵工厂本身的生存条件。随着战争朝我军有利方向发展,我军兵工厂也就开始注重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了。1947年7月2日,朱德在河北阜平县布置军工生产工作,决定把分散的军工生产,特别是炸药、炮弹生产集中统一起来,争取在半年内大规模生产。他还要求华北区兵工厂的兵器生产除满足晋察冀军区需要外,还要支援其他军区。此后,各区兵工厂在有条件的基础下,开始对兵工厂集中统一。
  华北解放区兵工厂主要集中在老根据地,如山西的上党、五台晋冀地区。这里交通方便、原料供给有保障,又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兵工基地,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和生产经验。
  东北区兵工厂主要分布在哈尔滨、大连、沈阳地区。这些地区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日、伪兵工生产的集中点。解放战争时,我党把该地区作为战略地区进行经略,并成为我党在解放战争时期建立较早的解放区之一。因此,该区的兵工厂在生产规模、质量上都比较好。
  华东区兵工厂主要集中在胶东、鲁中南、渤海地区。它们是华东区兵工厂的老基地。1948年9月,济南解放后,渤海地区的兵工厂迁入博山、济南两地。因渤海地区既无煤,无交通便利。所以将该地区兵工厂迁至有利兵工生产发展的济南。同时,胶东地区的乓工厂也开始向煤铁原料丰富的淄博地区迁移。
  晋绥区的兵工厂规模不大、专业生产不强,一厂兼做数种产品。该区兵工厂‘主要集中在兴县和临县。
  中原区基本无大的乒工厂,仅有些小型手榴弹厂、修械厂、汽车修理厂。该区的枪弹供给主要来源于华北区兵工厂。

  2、兵工厂的经营方式、管理制度
  各解放区兵工厂由于办厂时间长短不一,组织生产经验不同,工人干部素质有高低,生产规模大小不一。因此,各区兵工厂在经营管理上采取了不同的形式。其经营管理形式可划分为两类:一是以华北区兵工厂的经营管理方式,二是东北、华东等区兵工厂的经营管理方式。华北区兵工厂经营管理方式主要表现在这几方面:1、由政府管理兵工厂。华北人民政府企业部设立兵工局,专司华北区兵工生产的组织、协调及领导工作。2、实行专业、规模生产。华北区将几个产品相同的兵工厂集中起来组成一个大兵工厂,或将地区就近、性质相同、生产关系密切的兵工厂集中组织生产。3、实行企业制的经营方式。华北区兵工厂的生产任务都以定货包货形式完成。
  东北、华东区兵工厂经营管理方式表现为:1、由军队领导、管理兵工厂。东北和华东区在军区机关里都设了军工部,以领导、管理所属兵工厂。2、实行分散管理。东北、华东区的兵工厂基本上是以兵工厂所在地进行管理经营,没有象华北区那样组织规模的专业生产,仍以兵工厂各自为阵地进行生产。3、没有实行企业制经营方式。东北、华东区兵工厂根据军工部提出的任务,按预算分期取款、报销领取经费的方式完成生产任务。
  各区兵工厂除以上不同的经营管理方式外,也有其相同的方面:兵工厂实行统一领导、分散经营原则;生产任务和计划都由中央军委确定、批准;兵工厂实行厂长负责制、军管制、十小时工作制;工人实行工资制,职员实行薪金制,兵工局、军工部等机关实行供给制。  

  二

    1、兵工厂的职工状况
  在职工状况方面,我们以华北、东北、华东三个解放区的兵工厂职工情况为范例,对兵工厂的工人、职员、技术人员进行比较,使之对我军兵工厂的人力资源状况有一个概貌了解。
  ( l )华北区兵工厂。职工总数计30685人;其中,工人有26369人,占总数的86%;职员有4316人,占14%。华北区的技术人员共50人。这50人中,有30人是兵工厂自己培养出来的;有20人是在平津、太原解放后从国民党兵工厂中接纳过来的。华北区兵工厂技术人员,占其工人人数的0.1%。但由于华北兵工厂到1949年上半年时,已实行企业化管理有四年多的历史,工人的生产技术都较高,而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的生产经营经验都较丰富。体现了华北区兵工厂的工人、技术人员、管理干部整体水平较高。
  ( 2 )东北区兵工厂。职工总数计46113人;其中,工人有32134人,占总数的69.7%;职员13979人,占30.3%。东北区技术人员有186人,占工人人数的0.5%。在186名技术人员中,有工程师34人、技师75人、技术人员77人。他们分属于机械75人、电机27人、冶金8人、军工13人、化学51人、其它12人。在这些技术人员中,除中国籍外,还有日本籍、韩国籍及其它国籍。由于,东北区兵工厂是在接收日伪兵工厂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故技术人员数量相对比较多,技术种类也较广。
  ( 3 )华东区兵工厂。职工总数计18646人;其中,工人有12555人,占总数的67%;职员有6091人,占33%。在工人中,有正式工人6905人,占工人总数的55%;学徒5650人,占工人总数45%。在正式工人中,熟练工人5869人,技工1336人。华东区技术人员有115人,占工人总数的0.9%。在115名技术人员中,有59人是华东区兵工厂自己培养的,有56人是从敌兵工厂接纳过来的。在达55人中,日本籍技术人员35人,国民党的技术人员21人。现将各解放区兵工厂职工情况列表如下:

  表二:各区兵工厂职工统计表
       工人数         职员数
       数目   百分比    数目   百分比    合计
  华北  26369   85.93 %    4316  14.07 %   30685
  东北  32134   69.69 %   13979  30.31 %   46113
  华东  12555   67.33 %    6091  32.67 %   18646
  晋绥   2536   73.57 %    911  26.43 %    3447
  中原   474   49.48 %    484  50.52 %    958
  总计  74068   74.18 %   25781  25.82 %   99849

  2、兵工厂的设备状况
  各解放区兵工厂的机器设备主要来源有:( 1 )抗日战争时期各兵工厂自有的。它包括兵工厂购买的机器设备和自己生产制造的。这些机器设备比较陈旧,不能制作精致产品,并且在各兵工厂都占有相当的比例。(2 )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和解放战争中接收日、伪、敌兵工厂的机器设备。如:1945年10月,东北民主联军在沈阳接收了沈阳兵工厂、九一八部队(兵工厂番号)、文官屯坦克修理厂的机器设备。华北区兵工厂接收了太原、北平国民党兵工厂的机器设备。这些设备都比解放区兵工厂原有的机器设备先进。各区兵工厂的机器设备有磨床、机床、刨床、柴油机、蒸汽机、汽油机、电焊机、电气炉、变压器、起重机等。各区兵工厂设备状况见表三。

  表三:各区兵工厂设备统计表
      工作机  专门机   动力机   电动机   发电机   其他 
  华北  3351 台  265 台  2433 马力  5076 马力 1866 瓦特  755 台
  东北  6490 台  2140 台  4348 台              1288 台
  华东  1347 台  285 台  3929 马力  2001 马力 1149 瓦特   8 台
  晋绥  137 台   57 台  1446马力   145 台  341 瓦特
  中原  50 台        346 马力         5瓦特  3台
  合计  11375  2747   8154 马力  7077马力  3367瓦特  2054
                4348台    145台
  备注:华北、东北、华东三区统计资料截止1949年6月。晋绥、中原两区统计资料截止1948年底。

  3、各区兵工厂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综析
  从人力资源分析。(1)从工人与职员比例数分析,各区兵工厂职工总数为99849人,其中工人74068人,职员25781人;其比为2.8:1。各区兵工厂的职工人数最多的为东北区,其次为华北区,以下依次为华东、晋绥、中原各区。按工人与职员之比分析,华北区为最高,达6.1:1;其次为晋绥区,其比为2.8:1,达到各区的平均比;第三为东北区,其比为2.3:1;第四为华东区,其比为2:1;第五为中原区,其比为0.9:l,其为各区工人与职员之比最低,职员多于工人。而东北、华北区的工人与职员之比略低;换句话说,职员在兵工厂中的人数多了一些。华北、晋绥的工人与职员之比高于各区之比,也就是说,工人与职员的比例比较适合。(2)从技术人员与工人比例数分析。三区(华北、东北、华东三区)兵工厂技术人员总数为351人,三区的工人数为71058人,技术人员占工人人数的0.49%。三区中技术人员与工人之比以华东区为最高,达0.9%,若从技术人员绝对数和总体实力看,东北区为最强,它有技术人员186人,技术人员涉及专业学科面较广;华东区次之,华北区虽然技术人员力量不及前两区,但由于其兵工厂的工人生产经验和干部管理经验都较丰富,从而弥补了它技术人员之短缺。
  从机器设备资源分析。(1)从机器设备状况看,在这方面,东北区兵工厂属最强,其工作母机、专门机、其他机器加起来有9918台,占各区同类性质机器总数的61.3%;其中,工作母机占各区的57%,专门机占各区的78 %。华北区次之,其工作母机、专门机、其它机器共4371台,占各区的27%。华东区有同类性质的机器1640台,占各区的10.1%。晋绥区有机器194台,占各区的1.2%。中原区有机器53台,占各区的0.3%。(2)从动力状况看。由于东北区兵工厂的工作动力是使用电网动力,它与其他各区兵工厂自行用汽油机等发电作动力难以比较。但可以肯定,东北区的动力状况比其他区好。其他四区兵工厂动力情况是发电机总功率3361瓦特。华北区的发电机功率为1866 瓦特,占四区总数的55.5%。华东区的发电机功率为1149瓦特,占四区总数的34.2%。晋绥区的发电机功率为341瓦特,占总数的10.1%。中原区的发电机功率为5瓦特,占0.2%。
  综上所述,东北区和华北区的兵工厂在解放战争时期是我军最佳的兵工厂,华东区的兵工厂次之,最次之为晋绥、中原两区兵工厂。兵工厂人力资源状况最好的为华北区,机器设备状况最好的为东北区。

    三

    1、各区兵工厂的生产数量
  各解放区兵工厂生产数量较抗日战争时期有一个大的增长。特别是华北、东北区的兵工厂,在其基础好、条件好的情况下,发挥了大兵工厂的作用。据有关资料记载,1943年八路军军工系统按总部计划,完成生产手枪1000支、步枪300支,炸药600公斤,迫击炮弹3200发,75山炮弹800发、手榴弹50000枚和月产枪弹60000发的任务,1944年底,新四军兵工厂月产步枪子弹8000余发,手榴弹40000余枚,地雷5000余个、迫击炮弹1500余发。1949年3——4月,各区兵工厂武器弹药的月平均生产数量如下:
  ( l)枪炮产量
  79 步枪    2643 支    轻重机枪  130挺
  冲锋枪     360 支    92步兵炮  14 门
  41 山炮     5 门    小炮    1050 门
  36 野炮     8 门
  ( 2)炮弹产量
  50 掷弹枪榴弹   170480 发
  60 弹       334000 发
  轻重81 、82 迫弹  47381 发
  90 -- 120 迫弹    57930 发
  山野榴炮弹     33000 发
  复装山弹      40000 发
  改造92 步炮弹    15000
  ( 3)机步枪子弹4479965——4700000 发
  ( 4)手榴弹     1253390 枚
  ( 5)炸药产量
  黑药    12000 斤  无烟药  124330 斤
  其它炸药  634790 斤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的武器装备除自己生产的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取之于敌的。如,1948年3月,华东野战军在攻克洛阳后,就缴获各种炮180门,各种枪支8000余支,炮弹近20000发、枪弹160余万发、炸药20000公斤,汽车46辆,汽油2000余桶,以及其他各种大量的物资。

  2、各区兵工厂的生产质量
  由于,兵工厂的生产条件不一致,其各自生产的兵工产品质量也不尽一致。如,前膛弹的质量,华北区生产的爆炸威力大,但防潮不太好;东北区生产的射程远、命中率良好,但有哑弹、引信防潮不太好;华东区生产的防潮好,但射程远近不一。山炮弹的质量,东北区生产的射程较远,但防潮不好,哑弹较多。手榴弹的质量,华北区生产的威力大,发火时间准;华东区生产的防潮好,但发火时间不准;东北区生产的哑弹较多。
  各区兵工产品成本以华北区为佳,东北区次之,其它各区再次之。以华北、东北两区兵工产品成本分析为例。
  生产一枚60迫击炮弹。华北区的折合成本小米41.40斤;其中工资占19%,管理费占57%。东北区的折合成混合粮78.4斤;其中,工资占18.9%,管理费占9.2%。
  生产一枚手榴弹。华北区的折合成小米1.1斤;其中,工资占5.5%,管理费占2%。东北区的折合成混合粮5.7斤;其中,工贤占24.6%,管理费占12.3%。
  从以上兵工产品成本份额分析.华北区兵工厂的生产效率要高于东北区。进而我们可看出,整个解放区的兵工产品成本不算低,而各区兵工厂因实行不同的经营方式,基础条件的好坏不同,故兵工产品的数量、质量和生产效率也航不一样。华北区兵工厂实行了企业制经营方式,其兵工产品的数量、质量、生产效率都在各区兵工厂之首。而东北区兵工厂虽然没有实行企业制经营方式,但有着较好的基础条件,其兵工产品的数量、质量、生产效率也在其他三区兵工厂之上。
  我军兵工厂长期处在战争和山区环境中,条件十分艰苦,厂房、设备都很简陋。但广大兵工战线的干部、职工克服重重困难、艰苦奋斗,为我军部队生产了大量的弹药和一定数量的轻武器、通信设备等,修理了大批军械装备,对革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解放战争胜利的临近,我党对军工生产认识又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1949年5月15日,朱德在第二次全国军工会议上作总结报告,强调指出:今后一年,由于战争胜利向南发展,南方气候地形和北方不同,要特别注意军工产品的质量、防湘和运输等问题。他还要求各军工厂努力提高生产效率,完成生产计划,保证质量,降低成本,建立厂长负责制,实行企业化、专业化。解放战争时期的军工战线在作出历史贡献的同时,还为新中国国防工业奠定了基础。我军兵工生产从红军时期的官田兵工厂开创以来,经过近20年的发展,从军械维修发展为能生产制造轻武器。特别解放战争时期,是我军兵工生产的承前启后时期,无论从厂的数量和规模,还是从生产制造兵工产品种类和质量以及人员素质都较解放战争时期以前的兵工生产有一个较大发展;同时,它又为我军建国后的兵工生产奠定了基础。

  一

  1、兵工厂在各区的分布情况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兵工厂在接收日、伪兵工厂的基础上较之抗日战争时期有所发展、壮大,并逐步形成了华北、东北、华东、晋绥、中原五个解放区的兵工厂群。1945年,我军兵工厂在职工100余人、机床10余台规模的有数十个,到1949年上半年,各解放区兵工厂总数达160个,职工总人数达9.98万余人。
  在160 个兵工厂中,华北解放区有54个,占总数的33.7%;东北解放区的49个,占30.6%;华东解放区37个,占23.1%;晋绥解放区14个,占8.7%;中原解放区6个,占3.8%。把这160个兵工厂分类,迫击炮弹厂50个,山野榴弹厂10个,手榴弹厂14个,子弹雷管厂10个,枪炮厂8个,炸药厂19个;其余为兵工产品生产的配套厂,如:甘油酒精厂、炼铁炼钢厂、修械厂等等。生产兵器的兵工厂有123个,占总数的75.9%;其中,以生产炮弹、手榴弹、枪弹的厂家多达115个,占兵器生产厂家的93.5%;生产机步枪、小炮、野炮的厂仅8家,占兵器生产厂家的8.5%;这表明解放战争时期的兵器生产主要是弹药制造;而枪炮生产数量少,且都是轻型枪炮的制造。
  生产炮弹、手榴弹、枪弹的厂家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华东三个解放区,计104家;占该类生产厂家的90.4%,晋绥、中原两区有11家,占9.6%。生产枪、炮的厂家全部在华北、东北、华东三个解放区,计有8家,占该类生产厂家的100%。因此,晋绥、中原两区的枪、炮、弹药供给,主要还由华北区兵工厂供给。各解放区兵工厂类别表:

  表一:各解放区兵工厂类别统计表
         华北    东北   华东    晋绥    中原      总计
    迫击炮弹厂   11       21     11     7               50  
    山野榴弹厂    3        7                           10
  手榴弹厂      6        1      5             2       14
  机步枪厂      3        1      1                      5
  小炮厂        1              1                      2
  野炮厂        1                                     1
  手榴弹雷管厂   1        4      4       1             10
  炮弹附属厂     10       1      1                     12
  炸药厂        7        4      7       1             19
  甘油酒精厂     5                                     5
  修械厂                 3      1       2       2       8
  炼铁炼钢厂     1        2                     1       4
  机器厂        2        4       5                     11
  发电厂        2                                      2
  磁窑厂        1                                      1
  皮革鞋具厂              1              1              3
  火柴电木粉石油厂                  1     2              3
  汽车修理厂                                    1       1
  合计          54      49      37      14       6      160

  解放战争初期,各解放区兵工厂在建设规模上都采取“不大规模,不桓度集中”的方针;在兵工厂地址选择上,注重防空好、原料供给较方便。因此,兵工厂建设都比较分散,厂址分布在山区。在战争环境中,解放区军事力量、经济力量都处于弱势;要防止敌人对解放区兵工厂的毁坏性打击,就要避其锋芒。所以,在建设方针上注意了兵工厂本身的生存条件。随着战争朝我军有利方向发展,我军兵工厂也就开始注重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了。1947年7月2日,朱德在河北阜平县布置军工生产工作,决定把分散的军工生产,特别是炸药、炮弹生产集中统一起来,争取在半年内大规模生产。他还要求华北区兵工厂的兵器生产除满足晋察冀军区需要外,还要支援其他军区。此后,各区兵工厂在有条件的基础下,开始对兵工厂集中统一。
  华北解放区兵工厂主要集中在老根据地,如山西的上党、五台晋冀地区。这里交通方便、原料供给有保障,又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兵工基地,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和生产经验。
  东北区兵工厂主要分布在哈尔滨、大连、沈阳地区。这些地区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日、伪兵工生产的集中点。解放战争时,我党把该地区作为战略地区进行经略,并成为我党在解放战争时期建立较早的解放区之一。因此,该区的兵工厂在生产规模、质量上都比较好。
  华东区兵工厂主要集中在胶东、鲁中南、渤海地区。它们是华东区兵工厂的老基地。1948年9月,济南解放后,渤海地区的兵工厂迁入博山、济南两地。因渤海地区既无煤,无交通便利。所以将该地区兵工厂迁至有利兵工生产发展的济南。同时,胶东地区的乓工厂也开始向煤铁原料丰富的淄博地区迁移。
  晋绥区的兵工厂规模不大、专业生产不强,一厂兼做数种产品。该区兵工厂‘主要集中在兴县和临县。
  中原区基本无大的乒工厂,仅有些小型手榴弹厂、修械厂、汽车修理厂。该区的枪弹供给主要来源于华北区兵工厂。

  2、兵工厂的经营方式、管理制度
  各解放区兵工厂由于办厂时间长短不一,组织生产经验不同,工人干部素质有高低,生产规模大小不一。因此,各区兵工厂在经营管理上采取了不同的形式。其经营管理形式可划分为两类:一是以华北区兵工厂的经营管理方式,二是东北、华东等区兵工厂的经营管理方式。华北区兵工厂经营管理方式主要表现在这几方面:1、由政府管理兵工厂。华北人民政府企业部设立兵工局,专司华北区兵工生产的组织、协调及领导工作。2、实行专业、规模生产。华北区将几个产品相同的兵工厂集中起来组成一个大兵工厂,或将地区就近、性质相同、生产关系密切的兵工厂集中组织生产。3、实行企业制的经营方式。华北区兵工厂的生产任务都以定货包货形式完成。
  东北、华东区兵工厂经营管理方式表现为:1、由军队领导、管理兵工厂。东北和华东区在军区机关里都设了军工部,以领导、管理所属兵工厂。2、实行分散管理。东北、华东区的兵工厂基本上是以兵工厂所在地进行管理经营,没有象华北区那样组织规模的专业生产,仍以兵工厂各自为阵地进行生产。3、没有实行企业制经营方式。东北、华东区兵工厂根据军工部提出的任务,按预算分期取款、报销领取经费的方式完成生产任务。
  各区兵工厂除以上不同的经营管理方式外,也有其相同的方面:兵工厂实行统一领导、分散经营原则;生产任务和计划都由中央军委确定、批准;兵工厂实行厂长负责制、军管制、十小时工作制;工人实行工资制,职员实行薪金制,兵工局、军工部等机关实行供给制。  

  二

    1、兵工厂的职工状况
  在职工状况方面,我们以华北、东北、华东三个解放区的兵工厂职工情况为范例,对兵工厂的工人、职员、技术人员进行比较,使之对我军兵工厂的人力资源状况有一个概貌了解。
  ( l )华北区兵工厂。职工总数计30685人;其中,工人有26369人,占总数的86%;职员有4316人,占14%。华北区的技术人员共50人。这50人中,有30人是兵工厂自己培养出来的;有20人是在平津、太原解放后从国民党兵工厂中接纳过来的。华北区兵工厂技术人员,占其工人人数的0.1%。但由于华北兵工厂到1949年上半年时,已实行企业化管理有四年多的历史,工人的生产技术都较高,而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的生产经营经验都较丰富。体现了华北区兵工厂的工人、技术人员、管理干部整体水平较高。
  ( 2 )东北区兵工厂。职工总数计46113人;其中,工人有32134人,占总数的69.7%;职员13979人,占30.3%。东北区技术人员有186人,占工人人数的0.5%。在186名技术人员中,有工程师34人、技师75人、技术人员77人。他们分属于机械75人、电机27人、冶金8人、军工13人、化学51人、其它12人。在这些技术人员中,除中国籍外,还有日本籍、韩国籍及其它国籍。由于,东北区兵工厂是在接收日伪兵工厂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故技术人员数量相对比较多,技术种类也较广。
  ( 3 )华东区兵工厂。职工总数计18646人;其中,工人有12555人,占总数的67%;职员有6091人,占33%。在工人中,有正式工人6905人,占工人总数的55%;学徒5650人,占工人总数45%。在正式工人中,熟练工人5869人,技工1336人。华东区技术人员有115人,占工人总数的0.9%。在115名技术人员中,有59人是华东区兵工厂自己培养的,有56人是从敌兵工厂接纳过来的。在达55人中,日本籍技术人员35人,国民党的技术人员21人。现将各解放区兵工厂职工情况列表如下:

  表二:各区兵工厂职工统计表
       工人数         职员数
       数目   百分比    数目   百分比    合计
  华北  26369   85.93 %    4316  14.07 %   30685
  东北  32134   69.69 %   13979  30.31 %   46113
  华东  12555   67.33 %    6091  32.67 %   18646
  晋绥   2536   73.57 %    911  26.43 %    3447
  中原   474   49.48 %    484  50.52 %    958
  总计  74068   74.18 %   25781  25.82 %   99849

  2、兵工厂的设备状况
  各解放区兵工厂的机器设备主要来源有:( 1 )抗日战争时期各兵工厂自有的。它包括兵工厂购买的机器设备和自己生产制造的。这些机器设备比较陈旧,不能制作精致产品,并且在各兵工厂都占有相当的比例。(2 )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和解放战争中接收日、伪、敌兵工厂的机器设备。如:1945年10月,东北民主联军在沈阳接收了沈阳兵工厂、九一八部队(兵工厂番号)、文官屯坦克修理厂的机器设备。华北区兵工厂接收了太原、北平国民党兵工厂的机器设备。这些设备都比解放区兵工厂原有的机器设备先进。各区兵工厂的机器设备有磨床、机床、刨床、柴油机、蒸汽机、汽油机、电焊机、电气炉、变压器、起重机等。各区兵工厂设备状况见表三。

  表三:各区兵工厂设备统计表
      工作机  专门机   动力机   电动机   发电机   其他 
  华北  3351 台  265 台  2433 马力  5076 马力 1866 瓦特  755 台
  东北  6490 台  2140 台  4348 台              1288 台
  华东  1347 台  285 台  3929 马力  2001 马力 1149 瓦特   8 台
  晋绥  137 台   57 台  1446马力   145 台  341 瓦特
  中原  50 台        346 马力         5瓦特  3台
  合计  11375  2747   8154 马力  7077马力  3367瓦特  2054
                4348台    145台
  备注:华北、东北、华东三区统计资料截止1949年6月。晋绥、中原两区统计资料截止1948年底。

  3、各区兵工厂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综析
  从人力资源分析。(1)从工人与职员比例数分析,各区兵工厂职工总数为99849人,其中工人74068人,职员25781人;其比为2.8:1。各区兵工厂的职工人数最多的为东北区,其次为华北区,以下依次为华东、晋绥、中原各区。按工人与职员之比分析,华北区为最高,达6.1:1;其次为晋绥区,其比为2.8:1,达到各区的平均比;第三为东北区,其比为2.3:1;第四为华东区,其比为2:1;第五为中原区,其比为0.9:l,其为各区工人与职员之比最低,职员多于工人。而东北、华北区的工人与职员之比略低;换句话说,职员在兵工厂中的人数多了一些。华北、晋绥的工人与职员之比高于各区之比,也就是说,工人与职员的比例比较适合。(2)从技术人员与工人比例数分析。三区(华北、东北、华东三区)兵工厂技术人员总数为351人,三区的工人数为71058人,技术人员占工人人数的0.49%。三区中技术人员与工人之比以华东区为最高,达0.9%,若从技术人员绝对数和总体实力看,东北区为最强,它有技术人员186人,技术人员涉及专业学科面较广;华东区次之,华北区虽然技术人员力量不及前两区,但由于其兵工厂的工人生产经验和干部管理经验都较丰富,从而弥补了它技术人员之短缺。
  从机器设备资源分析。(1)从机器设备状况看,在这方面,东北区兵工厂属最强,其工作母机、专门机、其他机器加起来有9918台,占各区同类性质机器总数的61.3%;其中,工作母机占各区的57%,专门机占各区的78 %。华北区次之,其工作母机、专门机、其它机器共4371台,占各区的27%。华东区有同类性质的机器1640台,占各区的10.1%。晋绥区有机器194台,占各区的1.2%。中原区有机器53台,占各区的0.3%。(2)从动力状况看。由于东北区兵工厂的工作动力是使用电网动力,它与其他各区兵工厂自行用汽油机等发电作动力难以比较。但可以肯定,东北区的动力状况比其他区好。其他四区兵工厂动力情况是发电机总功率3361瓦特。华北区的发电机功率为1866 瓦特,占四区总数的55.5%。华东区的发电机功率为1149瓦特,占四区总数的34.2%。晋绥区的发电机功率为341瓦特,占总数的10.1%。中原区的发电机功率为5瓦特,占0.2%。
  综上所述,东北区和华北区的兵工厂在解放战争时期是我军最佳的兵工厂,华东区的兵工厂次之,最次之为晋绥、中原两区兵工厂。兵工厂人力资源状况最好的为华北区,机器设备状况最好的为东北区。

    三

    1、各区兵工厂的生产数量
  各解放区兵工厂生产数量较抗日战争时期有一个大的增长。特别是华北、东北区的兵工厂,在其基础好、条件好的情况下,发挥了大兵工厂的作用。据有关资料记载,1943年八路军军工系统按总部计划,完成生产手枪1000支、步枪300支,炸药600公斤,迫击炮弹3200发,75山炮弹800发、手榴弹50000枚和月产枪弹60000发的任务,1944年底,新四军兵工厂月产步枪子弹8000余发,手榴弹40000余枚,地雷5000余个、迫击炮弹1500余发。1949年3——4月,各区兵工厂武器弹药的月平均生产数量如下:
  ( l)枪炮产量
  79 步枪    2643 支    轻重机枪  130挺
  冲锋枪     360 支    92步兵炮  14 门
  41 山炮     5 门    小炮    1050 门
  36 野炮     8 门
  ( 2)炮弹产量
  50 掷弹枪榴弹   170480 发
  60 弹       334000 发
  轻重81 、82 迫弹  47381 发
  90 -- 120 迫弹    57930 发
  山野榴炮弹     33000 发
  复装山弹      40000 发
  改造92 步炮弹    15000
  ( 3)机步枪子弹4479965——4700000 发
  ( 4)手榴弹     1253390 枚
  ( 5)炸药产量
  黑药    12000 斤  无烟药  124330 斤
  其它炸药  634790 斤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的武器装备除自己生产的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取之于敌的。如,1948年3月,华东野战军在攻克洛阳后,就缴获各种炮180门,各种枪支8000余支,炮弹近20000发、枪弹160余万发、炸药20000公斤,汽车46辆,汽油2000余桶,以及其他各种大量的物资。

  2、各区兵工厂的生产质量
  由于,兵工厂的生产条件不一致,其各自生产的兵工产品质量也不尽一致。如,前膛弹的质量,华北区生产的爆炸威力大,但防潮不太好;东北区生产的射程远、命中率良好,但有哑弹、引信防潮不太好;华东区生产的防潮好,但射程远近不一。山炮弹的质量,东北区生产的射程较远,但防潮不好,哑弹较多。手榴弹的质量,华北区生产的威力大,发火时间准;华东区生产的防潮好,但发火时间不准;东北区生产的哑弹较多。
  各区兵工产品成本以华北区为佳,东北区次之,其它各区再次之。以华北、东北两区兵工产品成本分析为例。
  生产一枚60迫击炮弹。华北区的折合成本小米41.40斤;其中工资占19%,管理费占57%。东北区的折合成混合粮78.4斤;其中,工资占18.9%,管理费占9.2%。
  生产一枚手榴弹。华北区的折合成小米1.1斤;其中,工资占5.5%,管理费占2%。东北区的折合成混合粮5.7斤;其中,工贤占24.6%,管理费占12.3%。
  从以上兵工产品成本份额分析.华北区兵工厂的生产效率要高于东北区。进而我们可看出,整个解放区的兵工产品成本不算低,而各区兵工厂因实行不同的经营方式,基础条件的好坏不同,故兵工产品的数量、质量和生产效率也航不一样。华北区兵工厂实行了企业制经营方式,其兵工产品的数量、质量、生产效率都在各区兵工厂之首。而东北区兵工厂虽然没有实行企业制经营方式,但有着较好的基础条件,其兵工产品的数量、质量、生产效率也在其他三区兵工厂之上。
  我军兵工厂长期处在战争和山区环境中,条件十分艰苦,厂房、设备都很简陋。但广大兵工战线的干部、职工克服重重困难、艰苦奋斗,为我军部队生产了大量的弹药和一定数量的轻武器、通信设备等,修理了大批军械装备,对革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解放战争胜利的临近,我党对军工生产认识又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1949年5月15日,朱德在第二次全国军工会议上作总结报告,强调指出:今后一年,由于战争胜利向南发展,南方气候地形和北方不同,要特别注意军工产品的质量、防湘和运输等问题。他还要求各军工厂努力提高生产效率,完成生产计划,保证质量,降低成本,建立厂长负责制,实行企业化、专业化。解放战争时期的军工战线在作出历史贡献的同时,还为新中国国防工业奠定了基础。
自己补充。我们依靠工人,把大锅炉从矿山,从机器厂用几千人抬到太行山上,抬到沂蒙山区,在山上建设了工厂。几千万个手榴弹、几百万发迫击炮弹、几十万发山炮弹便这样生产出来了”。
大连建新公司——我党创建的第一个大型兵工联合企业
何忠诚
摘 要 大连建新公司是1947~1950年,我党为争取和加速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利用旅大在苏军军管的特殊环境下,以民办公司的名义在大连组建的我党历史上规模最大,现代化成份最高的大型兵工联合企业。大连建新公司军工生产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围绕着解放战场的需要而生产。它有力地支援了全国各战场,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充足的军火保证。大连建新公司在解放战争时期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关键词 共产党 解放战争 大连 建新公司 军工生产 贡献
   大连建新公司是我党在1947~1950年,为争取和加速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在苏军军事管制的旅顺、大连(简称“旅大”)地区,以民办公司的名义组建的一个大型兵工企业。它是我党历史上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大型兵工联合企业。大连建新公司生产的弹药,有力地支援了全国各战场。当年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的粟裕将军,在总结淮海战役胜利的原因时说过:“华东战场,特别是淮海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华东民工的小推车和大连制造的大炮弹。”1大连建新公司在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中,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一、大连建新公司的创建及其沿革
    1.解放初期的大连
    为了配合中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苏联红军出兵东北,于1945年8月22日解放了旅大,并根据当时与国民党政府订立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有关协定,苏军享有在旅大地区驻兵权,而旅大地区民政权交由中国管理。我党在苏军的支持和帮助下,在旅大地区迅速地建立了民主政权,并成功地粉碎了国民党政府妄图接收旅大的阴谋。为了照顾苏联外交方面的影响,不授美蒋以柄,我党在旅大地区采取不公开挂牌的策略,旅大实际成为由苏军军管,由我党领导的一个特殊的解放区。
    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大连的40年间,出于掠夺的需要,在大连建立了许多现代化的大型工厂和企业。日本投降时,这些日资工厂被苏军接管,除部分企业已被日方人员破坏外,保留下来的重要企业的大型机械设备大部分也被苏联拆卸下来运至苏联。当时大连的工业破败不堪,工厂停产,加上国民党军队从海陆两方面封锁旅大地区,致使大量的原材料运不进来,工厂无法开工。工厂缺少资金,缺少技术人员,要恢复生产困难重重。
    2.军工企业的筹建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队在美国的支持下,向我各解放区发动了全面的进攻。为了坚决粉碎国民党的进攻,赢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党中央十分重视军队的后勤建设。1945年9月,我党发出《关于加强炮兵建设的指示》,要求凡是有条件的地区,争取用最快速度,建立现代化的重武器装备,特别是能打阵地战的野炮和所需的大量野炮炮弹,要把炮兵、工兵等特种兵建设作为“军事建设方面的中心任务”2。
    1946年9月,中共中央东北局派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肖劲光来大连筹划后勤工作。当时旅大地委领导同志向他汇报了在大连建立军工生产基地的有利条件,即首先大连有港口,可以利用大连“自由港”的条件,可采购到各种原材料,解决军工生产问题。其次,大连为苏军管制,苏军对我们的工作是默认的、支持的。大连是由我党控制的一个隐蔽的后方,不直接受解放战争的影响。再次,大连是一个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基地,熟练技术工人多,有利于生产。肖劲光又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后,向党中央提出了在大连进行兵工生产的重要建议。
    不久,党中央即要求各解放区向大连“派出干部,携带一部分资本,前往该地,开办兵工厂”,3“大连设厂是为长久计”4的指示。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中分局、胶东兵工总厂和晋察冀中央局等都派出干部、技术人员到大连。
    1946年11月,中共旅大地委根据形势的发展和中共中央东北局的批示,召集各解放区驻大连的负责同志筹议,成立了地委军工生产委员会,以公安总局工业科的名义开始对外工作。5根据党中央要求在大连生产炮弹和无烟药的指示,军工生产委员会带领各解放区干部、技术人员考察多家公、私营工厂,对炮弹和无烟药生产必备的原材料硝酸、硫酸、弹体钢等情况进行了重点调查。1947年1月,东北局和华东局共同决定,利用大连原有的工业基础,建立军工生产基地,并责成旅大地委负责与苏军交涉,要求将重要工厂交由我方管理。
    1947年7月1日,苏军同意将“满洲”化学、大华炼钢、进和、金属制品、制罐及曹达等6家工厂移交我方。同时,我方投资建设的引信厂、弹药厂等也陆续建成。这批新旧工厂共同组建为一个规模庞大的联合企业,对外用民办企业的名义,称“大连建新公司”。我党、我军历史上第一个最大的现代化军工联合企业就这样诞生了。当时公司总经理由华东局派来的朱毅担任;副经理由晋察冀中央局派来的***担任;公司经费主要由华东局提供。
    3.建新公司建制沿革
    从1947年下半年起,国民党全面进攻解放区的战略受挫后,转而采取了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策略。大连与华东地区陆海交通受阻,建新公司经济上发生严重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华东局将建新公司交由东北局领导,所生产的炮弹仍运往华东战场。1948年1月建新公司被列为东北军区军工部第9办事处,对外仍称建新公司。
    1948年秋,中央军委电令:建新公司改属中央军委领导,委托东北军区军工部代管。1950年,建新公司改属工业部领导。5月,建新公司奉命停止军品生产,将无烟药分厂的设备和600多名技术骨干调往辽阳火药厂,公司机构实行精简,改部为处。
    朝鲜战争爆发后,7月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决定,将大连钢铁厂的特殊钢生产部门迁往湖北大冶,并有500多名干部、技术骨干随同前往。
    1950年12月,根据中共中央东北局的决定,撤销建新公司行政组织,将所属各厂划归东北工业部所属的专业局直接领导。1951年3月,中央重工业部决定,建新公司最后留下的200余名干部调往沈阳。5月中共旅大市委撤销建新公司党委的组织建制。至此,建新公司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
    建新公司撤销后,大连化工厂、八一工厂(由原宏昌工厂和裕华工厂合并)、钢厂等,仍为抗美援朝战争及以后的国防建设作出了贡献。
    二、建新公司所属主要工厂
    建新公司所属工厂主要有:
    1.大连化学工厂:是建新公司的主要工厂之一,原为日本人建立的“满洲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简称“满化”,主要生产工业、民用和军工所需的化工原料。日本投降时,曾销毁和带走了工厂大量的设备图纸和技术资料。苏军进驻并接管“满化”后,将工厂60%以上的机器设备拆运回苏联,工厂几近停产。1947年7月,苏军将“满化”移交建新公司管理。大连化学工厂下设4分厂生产硝化棉;5分厂生产无烟药,另设硝酸、硫酸、乙醚、二硝基萘、本二胺、盐酸、活性炭和水玻璃等工场,主要生产弹药。
    2.大连钢铁工厂:是由原大华炼钢厂和金属制造厂合并而成的。大华炼钢厂原系日本人经营的大华矿业株式会社。金属制造厂是原进和商社。日本投降后,两厂一批电炉、轧钢等设备被拆,当时仅能生产汽车弹簧片、军用铁锹和面包炉。1947年6月,苏军将两厂交给我方,建新公司接管后将两厂合并为大连钢铁厂,主要生产制造炮弹体用的中炭钢及硬质合金。
    3.大连机械工厂:原系日本人经营的大连机械制作所。日本投降后,由我党以大连公安总局名义接管,并最早在大连地区组建加工生产日式七五山野炮弹弹体,形成月产3000发弹体的生产能力。1947年5月,该厂弹体生产部分迁至新建的裕华工厂,而大连机械厂以制造军工生产的各种机器、设备和工具为主。建新公司接管后,为了扩大制造军工生产设备的能力,先后将大连3家较大的长兴铁工厂、裕民机械工厂、大连铸造合并过来,成为建新公司所属的母机工厂。
    4.大连制罐工厂:是由苏军接管日本人经营的安川组铁工所和大连铁工所,并将两厂合并定名为大连汽锅工厂。苏军移交我方后,直属建新公司领导,是一所军工辅助生产工厂,主要制造炮弹箱,负责修理、安装公司所属各工厂的锅炉、锯条等。
    5.裕华工厂和宏昌工厂:是建新公司成立时新建的两个直属工厂。裕华工厂主要承担炮弹总装任务;宏昌工厂主要承担引信的研制生产任务。朝鲜战争爆发后,两厂合并为八一工厂。
    三、军工生产的发展过程
    建新公司发展军工生产,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7年5月至1948年1月):这一时期的工作重点主要是建设3个军工专业厂,开展钢制炮弹试制工作。同时修复和新建若干与军品生产密切相关的生产线。1947年5月,制造炮弹的裕华厂、制造引信的宏昌厂和制造无烟药的大连化工厂5分厂3个兵工厂先后施工。建新公司的工人、技术人员及试验室分析员们冒着危险,经过多次试验,获得了确切的数据,至10月先后试制出合格的弹体、底火、雷管、引信等。到年底,形成了月产1万发炮弹、1万个引信和3吨无烟药的生产能力。1948年1月24日,试制成无烟药、药筒等全装炮弹零部件。为了纪念这个有意义的日子,建新公司将自行生产的全装炮弹命名为“一·二四”式炮弹。这种全装钢质后膛炮弹,比其他解放区生产的前膛炮弹在技术、工艺上更科学,杀伤威力更大。
    第二阶段(1948年2月至1948年12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迅速扩大弹药生产能力,全力支授解放战争。1948年,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前方急需大量炮弹。建新公司全力投入弹药生产,其规模不断扩大。1948年实际完成炮弹23万发,生产引信32万多个,无烟药110吨。6
    第三阶段(1949年1月至1950年12月):此阶段炮弹生产任务减少,民品生产任务增多。
    1949年初,为渡江战役作准备。建新公司顺利地完成了任务。渡江战役的胜利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已成定局。1949年6月28日,中央军委批示兵工生产以“保留必要者,提高质量,节省经费,以利恢复发展人民经济”为原则,逐步减少弹药生产,积极发展民品生产。建新公司所属各厂,除弹药、引信、无烟药等厂生产军品外,其它工厂原先就是民品生产厂,民品生产车间基本保留。因此,由战时生产转向和平生产比较顺利。工厂先后增加了镀锌铁丝、铁钉、木螺丝、锉刀、耐酸泵、硬质合金、锅炉等民品生产。在1949年全年产值中,民品占53.7%,军品占46.3%,全年生产日式及美式七五山炮弹210000发,掷弹引信300000个,美式双用引信40000个,无烟药259吨7。
    1950年,建新公司用4个月时间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军品生产任务,生产美式七五山炮弹60000发,掷弹引信250000个,美式引信5400个;修改短延期为瞬发引信1620000个,无烟药88.5吨。民品生产值60亿元(东北币)。8
    总之,大连建新公司从1947年5月开始建厂,至1950年12月撤销建制,前后经历了3.7年,而实际生产仅为2年半。为支援解放战争,建新公司全体职工竭尽全力,生产了大批炮弹及其它兵工材料,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建新公司的成就和贡献
    大连建新公司在其存在的短短的时间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第一,军工生产成绩卓著,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大连建新公司通过接收来的几家主要工厂,并自己创办一些工厂,建立起了自己的工业体系,成为我党、我军历史上第一个大型现代化的兵工联合企业。生产主要是其他解放区无法生产的、而在解放战争的阵地攻坚战中迫切需要的“七五”口径的炮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著名的孟良崮战役中使用的炸药、炮弹,主要是建新公司生产的。
    建新公司成立近4年间,共生产日式三八、九四、一·二四和美式七五山炮弹545700发;药筒260000个;自配M式野山加引信95000个,改产掷弹引信556000个,修理旧引信162000个,合计813000个;生产日式、美式底火609000个;雷管240000只;六0迫击炮1430门;苏式冲锋枪563支;弹体钢3000多吨和各种型号的无烟药450多吨9,为解放战争提供了充足的炮弹。刘少奇在接见建新公司经理朱毅时说:“大连建新公司支援人民解放战争,工作做得很好,中央很满意。”10
    第二,为我国工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如沈阳兵工厂、大冶特殊钢厂、辽阳火药厂等一系列工厂企业,都是由建新公司派出的干部和技术骨干帮助恢复和建设的。在当时,“我们党的干部,熟悉现代工业的技术和管理的人不多,老解放区没有现代工业,没有锻炼干部的条件。大连建新公司是综合性企业,生产门类较多,是最好的工业管理干部的场所。”11
    建新公司在充分发挥外来干部的作用的前提下,还十分重视培养大连本地干部的工作。公司规定:车间主任及股长级配备双套干部,做到1/2或3/4由本地干部充任,公司干部构成中做到2/5由本地干部充任12。1948年培养干部405人13;1949年提拨干部125人14。公司还成立了职工研究学院,培养各类技术人员达230人。建新公司先后向全国各地输送干部和技术骨干上千人,有力地支援了全国新解放区的人才建设,为新中国的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贡献。
    第三,建立健全科学管理制度,为我国工业发展探索了经验。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根据地工业,生活上实行供给制度,生产上以满足前方为需要,“只要产品,不顾成本。”而建新公司是大规模的、现代化的、工人上千的大型企业,继续沿用根据地工业管理方法显然不行。建新公司在学习苏联管理工业的经验基础上,依靠留用的部分日本技术人员,通过学中管、管中学,摸索出了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如建立经济核算制度;生产的定额管理和质量管理;建立岗位责任制;加强民主管理,实行合同制;建立与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新的工资制度,其内容是基本工资、各种配给物品、计件超额累计奖励等;注重将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及时总结、编印出来。这些管理为新中国恢复、发展工业提供了经验,成为全国工业管理的成功模式。
    第四,转行民品生产,为国家重建和满足人民生活的需求作出了贡献。1949年建新公司开始民品生产,它们自行设计制造了包括200吨水压机、千吨油压机等成套的设备,生产出高压水泵、操纵活门、矿山设备、蒸汽压路机、水泥搅拌机、锅炉、高速钢、硬质合金、弹簧钢、镀锌铁丝、硫酸、硝酸、盐酸、耐酸泵、耐火砖等一大批经济建设所急需的设备和产品,为新中国的发展壮大作出了贡献。
    总之,大连建新公司是在特殊的解放战争时期建立的,是我党历史上第一个规模最大的兵工联合企业。虽然其历史不长,但是建新公司的一系列成就是卓著的,其历史性的贡献将永载史册。
    1 中共大连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办编:《解放初期的大连》,第9页。
    2、6、7、8 葛玉广:《我党组建的第一个大型兵工联合企业》,中共大连市委党史征集办《大连建新公司史料选辑》,第2、17、18、19页。
    3 1946年11月13日《中央军委致黎张薄张邓聂的电报》,中央档案馆。
    4 1946年11月22日《中央军委致聂刘的电报》,中央档案馆。
    5 东北兵工局:《军工部三年来东北军事工业发展总结》,辽宁档案馆,1949年74卷。
    9 1950年建新工业公司计划处:《公营及公私合营厂矿企业调查表》普查类;裕字第1号、宏字第1号调查表及各厂厂史资料统计,国有五二三厂档案室存。
    10、11 叶英:《随朱毅同志到党中央汇报大连军工生产》,中共大连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办编《解放初期的大连》,第135页。
    12、14 1948年11月7日建新公司组织工作会议文件:《今后半年内组织工作任务及几个具体问题的规定》,大连市档案馆藏。
    13 建新公司第一届党代会:《一年来生产工作报告》,大连市档案馆藏。
    (原载于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年第6期作者: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 讲师)〔责任编辑 李 薇〕
东北各阶段军工生产统计,出自:《东北军区军工部三年半军工发展总结(1949.5)》,收于《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四》
人民军工生产战线上的英雄---军工奇人刘贵福

节选

东北军工考察记

蒋家王朝摇摇欲坠,中国革命战争节节胜利,捷报频传。石家庄、威海卫、掖县等城市相继解放。华北解放区已连成一片,胜利在望。

1948年2月,中央工委第一次兵工会议刚刚开过了。刘贵福到石家庄接受任务,准备到东北解放区考察军工生产。出发前,他先到长治,顺路看看在太行财经学校学习的儿子。儿子以为父亲出差是常事,其不知,当时从石家庄前往东北,路途遥远,交通尚不方便,而且平、津和山海关等中间地带暂时还控制在蒋军手中,穿过“蒋管区”仍有相当大的风险。
刘贵福住在石家庄财经学校等待了一个多月。上级决定组成以刘贵福为首的“华北军工考察团”,赴哈尔滨参加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同时考察东北的军工生产状况。代表团主要成员有牛治华、范子明等,为安全计,组织上还给配备了专职警卫人员,共有11人。4月29日朱德总司令在对代表团讲话时要求他们和各地代表共同把会议开好,提高工人阶级的觉悟,发动工人搞好生产,特别是军工生产[1] 。4月底他们化装成头戴礼帽,身穿大褂的商人,乘车从石家庄出发,离开华北解放区,在地下工作站的护送下,向东通过蒋管区,转道山东解放区,再从益都乘船渡海到达大连。

当时,渤海的斗争形势仍然十分尖锐。解放军山东海防司令部的1000多名船员驾驶着70多支汽艇,穿插在敌人封锁的大海上,为华东前线运送军用物资。美国军舰却为盘踞在沈阳、长春、营口、锦州等大城市的蒋介石军队运送兵员、物资。美蒋的军舰、飞机继续封锁渤海,往来巡逻,拦截、炮击、轰炸,经常在海上巡逻,企图阻挡解放军的渡海行动,捕捉解放军的渡海人员。夜间一望无际的茫茫大海,一片墨蓝。5月的海风掠过波光粼粼的海面,摇漪多姿的月影在海中朦胧晃动。刘贵福一行轻手轻脚地登上汽艇,小心翼翼地行驶在海上,发现敌舰的探照灯,就紧急靠近荒岛隐蔽。经过一夜的颠簸,进入了大连的一个港湾。

当时的大连还被前苏联军队占领着。他们遵守着与国民党政府的外交关系。但出于国际主义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军还算比较照顾。到了大连,经组织联系,住进一个名为建新工业公司的招待所。大连建新工业公司其实是中共的一个军工企业。1946年10月,依据中共中央的指示,胶东军区派刘振等10余人到大连,在中共旅大地委的支持下,以大连公安局的名义接管了一些工厂,成立兵工委员会。

1947年3月,中共华东局派朱毅等60余人到大连,兵工委员会改组成建新工业公司。朱毅任经理,张珍任副经理。不久,归属东北军区军工部,成为第九办事处。下属大连机械厂、大连炼钢厂、裕华厂、宏昌厂等单位。职工8000余人,机器970多台。月产炮弹钢350多吨、发射药30多吨、引信2万个、装配七五山炮弹3万发,主要装备供应到我华东前线。东北的军工企业都经过了接收、拆迁、转移、重建的曲折道路,到1947年10月东北军区军工会议之后,才逐渐统一,发展起来。东北军区军工部部长何长工、东北军区参谋长兼军工部政委伍修权,副部长韩振纪、王逢原、江泽民[2]。下设九个办事处和部分直属厂。

正值此时,何长工、伍修权来大连视察工作,知道华北军工考察团来到了大连。何、伍约见了考察团的同志。刘贵福汇报了来东北考察的任务,首长要求他们多提意见。在建新工业公司的协助下,刘贵福率考察团转乘汽艇从海上到达安东(现丹东)。这里是东北军工部第四办事处,主任姜开进,也是延安老干部。

第四办事处是在“8.15”日本投降后创建的。先后有东满人民自卫军后勤部的黄玲、山东军区的吴云清带人到安东、通化组建兵工科,1946年2月又与冀热辽十六军分区合并,成立兵工部。在新开岭、桓仁地区分别建厂。敌军占领通化后,工厂辗转朝鲜,迁至吉林临江一带建厂。

1948年4月安东、鞍山相继解放,在安东建厂,临江的工厂也迁至安东,成立了军工部第四办事处,将工厂合并重组成六O弹体厂、引信厂、装配厂及九二步兵炮弹厂。职工达4000余人,机器约600台。月产六O炮弹3.5万发、九二步兵炮弹1万发。在安东期间,东北军区军工部通知第四办事处,立即护送考察团赴哈尔滨,列席东北军工职工代表大会。考察团辗转朝鲜经通化,乘火车直往哈尔滨。

此时的东北,许多城市已被解放,只剩下锦州、沈阳、长春等几个孤岛。蒋军飞机重点炸铁路沿线,火车只能在夜间行驶于北国大地。刘贵福脑子里经常闪现着父亲闯关东的影子。路上常和范子明唠起父亲闯关东未归的事。“到哪里去找啊?”刘贵福自言自语地说。旁边的同志也很关切地听着。有人叹息,有人出主意。

东北军工部招待所里,许多参加会议的代表聚集一起。一天,刘贵福和考察团的同志一起到食堂用餐,在食堂门口,被一个人挡住,问道:“你是——老刘?”

刘贵福一楞,停住脚步定睛一看:“哎呀!这不是老范吗?” 范明谦紧紧地握住老战友的手久久不放,激动地说:“你怎么来啦?” 旁边的人也好奇地看着这两位紧拉着手的人。他俩边吃边拉,一直说到吃完饭,到了老刘的住处,还有说不完的话。那天,孙云龙也从鸡西赶来开会。见到了从兴山来的范明谦,远远地就和老范打招呼。

老范兴奋地对老孙说:“你可来啦!走,我领你去见一个人。”

老孙疑惑地问:“什么人?”

“你不用问,去了就知道了。”老范拉着孙云龙的手就上了二楼,进了老刘的房间。

老刘正躺在床上哼着京剧,忽听门口喊了一声:“老刘,你看谁来啦!” 赶忙坐起来,来人和老刘打了个照面,互相看着。

老孙脱口喊道:“啊呀!刘老兄,你可把兄弟我想死啦!”

老刘也认出来,喊道:“孙老弟,这些年来我也十分想念你啊!” 俩人抱着,手拉手地坐在一起。

“你是天上掉下来的!”孙云龙激动地问这问那。

老范看着他们亲热的样子,不由得想起1937年他们16人,跟着老刘爬上露天火车,穿的破破烂烂,风尘仆仆地到临汾八路军办事处,参加八路军的情景。从那时起,他们跟着共产党走上了革命的光明大道。

孙云龙也说起1939年,老刘那一批同志上太行山时,全厂职工热烈欢送的轰轰烈烈、激动人心的场面。其实,老孙多次写决心书,要求一同上前线,上级就是不批准。没想到今天竟在东北见面了。老刘动情地说:“时间真快,算起来,从那时到现在都9年了。打败了日本,蒋介石的天下眼看也快完蛋了。怎么,你们都干得不错吧!”

老孙说:“老范都得了好几次劳模和奖状啦。”

老范也说:“你不也是劳模吗?又是造枪造炮,还造弹,都立了功。”

“你这些年怎么样?”老孙问老刘。

“我在太行山上,敌人‘扫荡’时差点送了命,还得过两次大病,也算闯了闯 ‘鬼门关’。好在我命大,‘阎王爷’暂时还不收我。你们看,我现在身体还可以。只要有这点本钱,就能干革命。到了太行山我又设计成功‘八一式马步枪’,改造了平射小臼炮,现在又造起枪弹来了。”

老孙枪过来说:“现在老范就是枪弹厂长。”

老刘对老范说:“我也是个枪弹厂的厂长没想到咱们还是同行啊。我们那里就是缺弹壳,现在造的都是全新的枪弹。”

“我们这里旧弹壳不少,都是复装枪弹。只是有时发射药供不上,靠苏联供给一部分。”俩人竟然在会前就先交流起了生产经验。

开会的前一天,贺瑞林也从佳木斯赶来了。刘、孙、范、贺四位聚在了一起,更是热闹。贺瑞林和刘贵福在太原兵工厂时,就经常在自己的小“俱乐部”里唱戏。抗战开始,比老刘早一步到了延安柳树店兵工厂,后来在茶坊兵工厂是刘贵福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介绍人。4个人今日在号称‘东方莫斯科’的哈尔滨相会,回忆起各人走过的艰苦革命经历,自然感慨良多。

老刘高兴地说:“今晚咱们下饭馆,举行个‘庆祝会’,咱们再唱上几段儿,乐和乐和!”

6月20日,东北军工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在哈尔滨南岗东北科学院开幕。出席会议的代表100多人[3]。范明谦是主席团成员,随着军工部领导会见了首长和来宾。前来参加会议的有东北军区副政委李富春,工会领导人李立三、刘宁一、李颉伯、赵占魁等人。刘贵福等考察团成员作为华北解放区的军工代表列席会议[4],同许多领导人和老同志见了面。当李富春同志了解到刘贵福是延安时期的劳动英雄、‘无名式马步枪’的设计者、延安四大名匠之首,今天率团来东北考察的时候,李富春想起,当年他还是“工展会”的评委,更是高兴地表示热烈欢迎,并客气地请他多提意见。何长工在大会上致开幕词,也表示热烈欢迎华北军工考察团的到来。休会期间,考察团到哈尔滨第八办事处参观访问。看到的星记弹药装配厂和实验总厂,当时的规模都已经挺大。

解放前,哈尔滨根本没有什么军事工业,现在的军事工业完全是白手起家。起先是从延安来的乐少华、钱志道,带着一批军工干部和技工,首先造出了反坦克燃烧瓶,这就是哈尔滨军事工业的萌芽。然后将哈尔滨几百家私营小工厂组织起来,采取订货加工的方式造出了爆破筒、五O掷弹筒和炮弹,在原三十六棚铁工厂的基础上建起了军工厂。

刘贵福总是思念着父亲的踪影。会议稍有空闲时间,他就到哈尔滨各地游逛,想找一找父亲的线索。哈尔滨是在日本投降时前苏联红军最早解放的城市。那时,松花江里船只往来,江岸绿树成荫的沿江马路上游人不断,一片和平景象。会后,考察团同军工部第五办事处开会的同志,同车前往齐齐哈尔考察。火车奔驰在绿色的嫩江原野上,第五办事处主任田汝孚同志,一路谈笑风生,兴致勃勃地介绍他们艰苦跋涉建立兵工厂的经历:

1945年10月,远在江苏的新四军第三师军工部,派出500余人到东北开辟军事工业。因为当时的南方同志对东北的严寒估计不足,出发时衣单被薄,经不住天寒地冻,结果只有38人出了关。这些同志于1946年1月到达阜新,只待了8天就带着机器紧急撤往通辽,转向白城子。4月进抵齐齐哈尔,仅1个月,被迫撤往嫩江。又过了1个月,重返齐齐哈尔。
在齐齐哈尔军械厂旧址建立起了机械厂,在伪满炮队北大管成立了装配厂。就这样在千里长征中建起工厂逐步壮大起来了。

1948年4月成立东北军区军工部第五办事处,下设机械厂、装配厂、制材厂及修械所。不久又接收洮南修械厂和北安总厂。职工约2000人,机器340多台,月产六0炮弹4万发,八一炮弹2万发,修枪500余支。

一路上,考察团的同志听着田汝孚主任的详细介绍,看着东北军事工业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创业,迅速发展的景象,感到收获丰富,体会很多。然后沿着铁路到北安参观,经绥化返回哈尔滨。

8月1日在哈尔滨参加中国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来自全国各地区、各产业部门和各产业工会,共500余人。陈云同志向大会作报告时指出:当前全国职工运动的总任务是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在中国的统治,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人民共和国。朱学范、刘宁一、李立三也在会上作了报告。最后,大会通过了中国职工运动当前的任务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章程》,选举产生了以陈云为首的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会后,考察团又跟随参加这次会议的范明谦到兴山参观。

兴山今名鹤岗,是一个矿山城市,是当时东北解放区的大后方。1946年8月,周鉴祥同志从延安带领着刘元义、张庆森、高广平等干部到达佳木斯建厂。1947年形势紧张,将珲春子弹厂和炼钢厂,辗转朝鲜阿吾地迁到了兴山,组成东北军工部第二办事处,王逢原同志兼主任。

珲春位于中国与朝鲜、苏联三国的边境交汇处,是当时东北军区的重要军工基地。这里的军事工业也经历了艰难曲折和长途搬迁。1945年10月,东北人民自卫军后勤军工部,进驻沈阳、鞍山、辽阳、本溪等城市接管工厂。仅仅1个月就接到前苏军通知:蒋军要进驻这些城市,限我军3日内紧急撤出。于是我们的同志就将机器、弹药、器材运到抚顺,转通化。3个月后,上级决定迁往吉东,王逢原副部长带领首批人员和物资,组成专列辗转朝鲜到吉东,在东盛涌旧飞机场、合水坪、石岘分别建立了子弹厂、机械厂和化学厂。

1946年6月蒋军占领拉法后,又迁往珲春,在关门嘴子矿山宿舍等处建立起子弹厂、机械厂、炼钢厂和装药厂。1947年子弹厂、炼钢厂迁往兴山后,在珲春成立东北军区军工部第一办事处,韩振纪兼主任,管辖机械厂、装药厂、木工厂及石岘手榴弹厂。职工1600余人,机器240多台,月产八一炮弹和八二炮弹5万发,手榴弹7万颗。子弹厂迁到兴山不久,孙景斌厂长到哈尔滨养病,范明谦接任厂长。1948年4月兴山第二办事处对工厂进行调整,分设炼钢厂、工具厂、弹壳厂、弹头厂、装配厂、木材厂及修械厂,以生产枪弹为主。职工1700余人,机器320多台,月产复装枪弹120万。
刘贵福一行参观兴山后,对范明谦颇有感慨地说:“你们的生产规模的确不小,搞得很出色。”

“你知道,我以前哪搞过什么枪弹,这都是‘赶着鸭子上架’!反正是党让干啥就干啥呗!”老范说。

“咱们都一样。不过,你们这里旧弹壳堆得像小山似的,我们太行山地区可没有这样的条件,形势逼着我们必须自行制造全新枪弹。”

俩人又各自谈起枪弹的生产情况。范明谦既是厂长,也是能工巧匠。在他的组织领导下,修复、改装、制造了大量专用设备,为枪弹生产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刘贵福率考察团来到佳木斯。这里的大华铁工厂原属合江军区,刚归属东北军工部第二办事处不久,职工350余人,机器50多台,主要修理枪、炮。厂长张庆森,副厂长刘元义、协理员贺瑞林,都是与刘贵福十分要好的同志。张庆森也是随刘贵福一同参加八路军的16人之一,是刘在延安造枪的得力助手。刘元义协助刘贵福制过图,还一同作过工会工作。
贺瑞林说:“咱们现在真的回到了‘9.18’歌中的松花江上了。” 几个人不由得即兴唱起: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哈哈,哈哈!”几个人一起乐起来。刘贵福就像回到家似的一样高兴。

东北军工部第三办事处在鸡西。考察团到来前不久,乐少华主任和钱志道副主任刚刚调走,接任办事处主任的就是孙云龙。在这里,刘贵福等又考察了4个工厂,生产能力都挺大。孙云龙介绍说:

1946年6月叶林来到鸡西,随后有郝希英、乐少华、钱志道带来30多名干部和80多名日本技工,在这里组建工厂。年底汤钦训和我又带来一批技工和100余台机器,逐步建起了现在的工厂。刚来时形势很紧张,土匪还经常骚乱,曾经有名干部遇害。那时没有厂地,机器也残缺不全。冬季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吃的是高梁米加咸菜,睡的是大板铺,穿的是更生布,在那样的条件下,每天要干十几个小时,建厂的难度很大。老百姓看着都很不理解。同志们硬实凭着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先后建起了手榴弹厂、炮弹加工厂、装配厂、翻砂厂、掷弹筒厂和雷管厂。

1947年成立东北军工部第三办事处,1948年转产六O炮弹。现在全体职工1800余人,机器370多台,月产六O炮弹5万发,爆破筒2千个,产量和质量在稳步提高。

考察团的最后一站是牡丹江。这里的茂密山林和沿江广袤的稻田,形成一片秀丽的水乡景色,被誉为“北国江南”。东北军工部第六办事处,在牡丹江市西缘的原日军营地里。1947年炮兵司令部在这里建立了以修炮为主的炮工处,后来改为军工部直属第四厂。职工500余人,机器76台,每月修炮10多门。

考察基本结束后,在掌握大量一手资料,感性知识收获颇丰的基础上,考察团在牡丹江进行了全面总结,总结报告稿由牛治华负责起草。然后赶赴哈尔滨参加东北军工会议。考察所见,显示东北军区的军事工业历经艰难曲折的道路,已经初步建成了规模宏大的军工基地。东北地区人力和物质资源丰富,工厂职工和设备多,工业基础雄厚,恢复生产十分迅速。已有的产品门类多,品种全,生产能力强。工厂规模和生产潜力很大,这些都是华北解放区无法相比的。

1949年初,一位元帅参观东北军工厂时说:关内没有这么大的工厂,这么多设备,也没有这么大的军工规模。看了你们的军事工业,我的腰杆子也硬了。

东北的军工企业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中起步建设,发展壮大起来的。它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各种优势,只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很快就形成了规模大,门类全,品种多,基本可以配套的重要军工基地。这个军工基地的迅速建设和发展,不仅对东北的解放,也对全国的解放,起了重要的作用。
考察团于1949年初返回石家庄。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朱德年谱》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2.第1版第1次印刷。第312页。

[2] 江泽民(1903- ):四川江津人,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先后毕业于比利时沙洛瓦劳动大学机械系和莫斯科大学。曾任斯大林汽车厂主任工程师。1941年回国,在延安任中央军委后勤部军工局技术处长、秘书长。后到东北历任褡裢建新工业公司副总经理、东北军区军工部副部长、代部长。为东北兵工基地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3] 袁风岐《军工工运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载于《兵工史料》1984.12第二辑。

[4] 见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编委会编《军事工业.根据地兵器》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0年出版2000.3第1版第1次印刷,第515页。
1948年12月2日军工部报告接收沈阳兵工厂,接收可用母机2,357部,可用专门机器932部,可用杂机677部。专门机器为东北军工部全部,其它机器占总数一半以上。已报到人员11,389名。原生产能力每月步枪1,000枝,改造步枪2,000枝,美式冲锋枪500枝,79轻机枪100枝。

东北局军工部计划于1949年生产步枪36,000枝,轻机枪1,000枝,88式俄式转盘枪500枝,试造卡宾枪500枝。
我军手摇发动机 电台和信号弹诞生记
    每当我从电视屏幕上,看到机务人员手按电键,哒,哒,发报的时候,看到耀眼信号弹腾空而起的时候,总要勾起我对军工部二厂那段岁月的回忆:情同手足的战友,可敬可爱的首长,简陋荒凉的厂区和艰苦乐观的生活情景,彷佛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在1948年2月底,由于革命需要,我从中国人民解放军黑龙江警卫十团调到东北军工部直属二厂机械科(后改一分厂)学车工。虽然是早春二月,但地处北纬45℃的东安市(现改为黑龙江省密山市),还是冰天雪地。工厂地址在市区西北方铁道北一公里处,占地70多万平方米,厂区被电网、铁丝网圈着。入口没有大门和牌子,有两个岗楼和持枪站岗的哨兵。这里原是日伪兵营,除一栋丁型楼房外,就是一些红砖架子房了,其中除已被使用的十几栋外,大部分残垣断壁。院内杂草丛生,满目荒凉。后来了解到这个厂是为了适应解放战争的需要,东北军工部从1946年8月建立的电讯器材厂,对内称东北军工部直属二厂,一般称东安电器厂。对外因保密,叫过赤河部、新兴公司等。老百姓则叫它军工部。刚建厂时,正是国民党蒋介石依仗着优势兵力和美帝国主义的支持,全面发动内战,大举进攻解放区的时候。为了配合全国解放战争,上级指示我们要在地处边疆的黑龙江省小城东安,建立一个生产现代化电讯器材的工厂,而且要尽快的试制完成手摇发电机、电台、信号弹等,任务非常艰巨,困难是非常多的。首先是没有图纸和技术资料,技术人材太少;同时,原材料奇缺,设备也简陋不足。但是,我们有政治优势,就是有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和以厂长兼总工程师周建南同志为首的几位懂技术的领导骨干;有一大批政治素质好的队伍(这些人中的大部分是从参军战士中选出的翻身农民和东北军大毕业生以及从冀东地区作为报务人员招来的青年学生),加上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那时厂子是部队建制,除接收的日本人外,从上到下实行供给制,厂长、政委和部下同甘共苦,大家唯一的念头是全力以赴地支援前线。我们首先面临的是如何研制手摇发电机问题,当时既无图纸,又无制造过手摇发电机的人才,厂长兼总工程师周建南同志首先抓设计,他把懂电器的二分厂厂长刘坚同志和懂机械设计的日本技师冈元等组织起来,对缴获来的样机进行解剖、测绘,得出必要的数据,在工艺上又请机械工人出身的一分厂厂长赵材德和钳工股长张立发当参谋。经过日夜奋战,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了15瓦手摇发电机的设计定型工作。随即由一、二分厂密切合作组织生产线,形成了成批生产能力。这时,解决原材料成了主要矛盾。鉴于有些材料即使大城市也难搞到,周厂长号召大家发扬我党的自力更生精神,开动脑筋,四处寻找可用的或经过加工可代用的材料。这个办法还真管用,手摇发电机的外壳和牙轮箱都是用敌伪废飞机的铝材熔化后铸成的。制造收、发报机零部件和信号弹壳用的薄铜板是用废炮弹壳加工的。为了减轻手摇发电机的噪音和增强主动大齿轮及传动小齿轮的耐磨性能,需要把它的材料由金属换为胶布板(那时硬塑料尚未问世),但胶布板搞不到,周厂长把制造胶布板的任务下达给化验室(后改六分厂),化验室用棉布涂上自己做的酚醛树脂形成胶布片,用冲床按需要尺寸冲成圆布片,然后把几十层圆布片摞起来,再加热加压即可制成胶布板。因缺少油压机,这道工序又搁浅了。正好一分厂的同志在东安火车站收集器材时,曾在其维修车间发现一台50吨油压机闲置未用,经申请总部三处与哈尔滨铁路局交涉,把这台油压机拨给军工部二厂使用,解决了齿轮的用料问题。对于信号弹的试制和批量生产,难度也是相当大的。虽然信号弹也是传达信息的一种手段,但是它的生产过程和其它电讯器材完全不同。当时军工部二厂根本没有搞过生产信号弹的人,由于前方迫切需要,周厂长在积极、大胆地把这项任务接来后,即动员了一位曾在哈工大化学系任教的日籍斋藤教授和曾在武汉大学学过化学的杨维哲同志,并组织化验室全体同志参加攻关。周厂长亲自查阅资料,派人去军工部所属有关工厂,了解学习火药和各种色素的安全混合方法及设备情况。经过这些人的刻苦钻研和一些同志冒着生命危险反复试验,经过数次的火药着火和弹体爆炸使两位同志负了伤以后,信号弹终于研制成功了。当红、黄、绿、白四种颜色的人造"小流星"在夜空腾起时,广大官兵、员工欣喜若狂,久久不能入睡。仅用几个月的时间,一个专门生产信号弹的生产线,就在化验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了。大批的信号弹源源不断的运往前方,传递着战斗的信息,报道着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为了嘉奖二厂的功绩,总部专门发来了"荣誉证书"。
    在试制手摇发电机、电台、信号弹的整个过程中,解决设备问题,成了批量生产的关键。军工部二厂建厂时,只有少量通用机床,而要生产手摇发电机等电讯器材和信号弹,不仅需要些成套的专用机械设备,还需要一定数量的精密机床。由于需求迫切和诸多因素的制约,都靠到外地去搞是不可能的,因此,主要靠自己制造。如为了把废炮弹壳碾轧成薄铜板,一分厂就用特大口径的炮弹头和废火车轴做轧辊,造了一台压延机,解决了收、发报机电容器和信号弹壳的用料问题。生产信号弹用的火药碾压机,雷管顶压机,弹壳卷筒机,弹壳收口机等都是由一分厂制造出来的。但对一些结构复杂精密度高的机械设备,自己制造不了,又迫切需要,只好千方百计到外地去采购。当时沈阳、长春等大城市都属蒋管区,因此,不得不付出高昂的代价。为了搞到一台德国造的精密车床,曾有两位年轻的共产党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个真实的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发生在1946年的秋后。当时,军工部材料处长崔正东同志,为了帮助二厂从沈阳搞到精密车床,从第四野战军六伍部队机械班求援来两名沈阳籍战士。由于战事紧张,该部队在介绍信上只写了"沈阳人,党员,陈、张"几个字。当小陈和小张接到要买精密车床的任务后,便化装成商人到沈阳去寻找货源。几天后,他们在沈阳铁西一个私人开设的铁器店买到一台德国车床。虽然车床搞到手了,怎样才能运到工厂呢?这又是个难题。用火车运吧,目标太大,肯定不行。用汽车运也危险,就是闯出沈阳,四平、长春都是敌占区,也难过去。经过再三思索、研究,决定把车床卸开,化整为零,单件伪装,用火车发运,由于他们都学过钳工技术,拆卸车床并没费劲,一夜时间就拆卸完。第二天上午又搞来麻袋、草袋、纸箱等包装用品,把床头、床身、电动机、齿轮等打成六个包装,为蒙蔽敌人他们又在上面分别写上缸、坛子、废铁等。一切都很顺利,当天晚上就发走了床头,第二天发走了电动机。到第六天的时候,最后一个顶针架也顺利的通过火车站的检查处,但在站台上等待发运时,发生了意外,包装被一辆拖车刮破了,狡猾的特务发现了尾轮,立即追根问底,小陈和小张被捕了。在敌警备司令部对他们审讯过程中敌人先是摆酒设宴,被他们拒绝了。敌人看没有达到目的,就扒光了他们的衣服,用皮带抽,杠子压,用烙铁烙等各种酷刑,想从他们口中得到我军工生产情报。而两位年轻战士始终坚贞不屈,不论敌人怎样严刑逼问,也只能从他们口中听到一句话:"我们是为了自己用的。"弄得敌人毫无办法,后来敌人在沈阳故宫附近的秘密监狱里把他们杀害了。这台德国车床就是用这两位没有留下名字的烈士的生命换来的。
    在解放战争中,大家就是凭着这种为革命的拼命精神,工作中战胜了各种困难,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把包括难度最大的15瓦手摇发电机在内的电台研制成功并批量投产。这种电台可以在2000公里以内保持通讯(过去除延安生产过3瓦手摇发电机外,各解放区都未生产过)。它的成功是我军工史上一大创举。有了这个"顺风耳",极大的方便了我军上下左右的联系,有力地支援了东北以至全国的解放。在此期间,改装的移动型电话总机和手摇电磁式军用电话单机也成功的生产出来了。经过请人指导,干电池的质量也过了关,从而开始大批量投产。以后不久,经过几个分厂的协同"作战"和六分厂的反复试验、改进,信号弹也成批的制造出来。到1949年5月工厂建制撤消并全迁沈阳为止,共生产15瓦手摇发电机911部,15瓦发报机316部,三灯和四灯收报机336部,有线电话总机233部,有线电话单机836部,单节干电池10万多支,还有一大批信号弹。这些通讯器材源源不断的运往前线,在解放战争和后来进行的抗美援朝战争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1947年底到1950年5月,大连化学厂共生产稀硝酸3045吨,浓硝酸1885吨,浓硫酸5483吨,乙醚222吨。看上去很多吧,实际对比一下原来的满化,1935年投产当年,生产合成氨3.3万吨、硫酸1.2万吨、硫铵11.7万吨、硝酸1199吨、硝铵852吨。1938年,年生产能力合成氨达5万吨,硫铵达18万吨。至1942年合成氨年产量已达8万吨
委员长丢掉东北导致倭寇入侵 导致苏联干涉 导致关东军武器流向TG 导致东北军工业支持TG 导致全败
重型武器还得靠东北,谁得了东北谁就得了天下。。。
这个不是在打Q童鞋的大嘴巴嘛:D
mark9966 发表于 2010-4-20 09:07
Q教主可不在乎脸皮,被打了N次脸了还不是四处乱窜造假卖私货嘛。
F44 发表于 2010-4-20 03:51
KMT得了东北也不行。沈阳兵工厂一落到TG手中,产量立刻翻番。
Tommygun 发表于 2010-4-20 09:12


    他脸皮可是防弹的
whwolf 发表于 2010-4-20 09:24
教主就是这么炼成的,所以吾等成不了教主。

他脸皮可是防弹的
whwolf 发表于 2010-4-20 09:24


他的脸皮都可以造装甲。禁止出口的。

现在还没有能击穿的武器。核武器都实验过,连个白印都没有。只是造成面部灰尘玻璃化。揭下来跟面膜美容式的。
他脸皮可是防弹的
whwolf 发表于 2010-4-20 09:24


他的脸皮都可以造装甲。禁止出口的。

现在还没有能击穿的武器。核武器都实验过,连个白印都没有。只是造成面部灰尘玻璃化。揭下来跟面膜美容式的。
著名的孟良崮战役中使用的炸药、炮弹,主要是建新公司生产的。
应该是错的
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时建新公司还未成立
我是来感谢楼主的,资料贴得顶
铁索寒 发表于 2010-4-20 18:48

楼主的资料非常好,不过对于某些人来说是没有用的。。。上个图楼主就知道了。。
抗战时期武器装备的进口和生产
抗战时期国民党军武器装备的进口和生产情况



关于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的文章很多,但这些文章基本上是从政治或纯军事角度出发的,介绍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物力状况的文章很少.在现代战争中,物力因素的影响极为重要,甚至可以说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决定性因素.本文专门介绍一下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的物力状况.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所提到的数据有的当年有精确的记载,有的当年并无直接记载,而是根据其他相关资料推算出来的,误差在所难免.

名词解释

山炮:国民党军和日军对可拆卸的轻型榴弹炮的旧称,口径一般为75毫米,火炮身管较短,火炮质量较轻,全炮可拆卸成几部份组件,方便人背马驮,运到目的地后再重新组装起来,由于便于运输特别适合山地作战,所以称山炮.

野炮:旧称口径在100毫米以下的加农炮和榴弹炮(不包括山炮)的统称,以75毫米野炮最常见.

战防炮:反坦克炮旧称,战车防御炮,用来防御战车的炮.(同理,战防枪=反坦克枪)

                        

抗战时期国民党的武器装备进口情况                          

1937年7月抗战爆发,武器弹药消耗巨大,国民党战前所积攒的家底根本支持不了多久,能否得到充足的武器装备成为决定战局的关键.当时国民党的武器来源有两个:进口和自己生产.由于重工业基础薄弱,国民党兵工厂的水平是比较低的,不仅生产不了飞机和坦克,而且连最基本的枪支和子弹的生产能力也不能满足需求.在当时的条件下,进口武器装备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自清朝末年起德国就是中国最重要的武器进口来源地,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38年.抗战前国民党就通过进口德国武器装备组建"德械师",国民党从德国进口武器装备所需资金主要用钨矿砂,锡,锑,桐油等物资支付.

1937年7月抗战爆发,国民党加大了德国武器的订货量.在日本的强烈抗议下,1938年5月德国宣布停止对中国出口武器,最后一批武器于8月份运抵中国.从抗战爆发到德国停止供货为止,国民党从德国进口的武器装备包括:飞机12架,105毫米榴弹炮36门,迫击炮800门,37毫米战防炮500门,13.2毫米高射机枪300挺,机枪1万挺,步枪5000支,驳壳枪2万支,手枪4400支;150毫米炮弹6000发,105毫米炮弹3.6万发,迫击炮弹190万发,37毫米炮弹50万发,子弹1.6亿发.

  

抗战爆发后的1937年8月21日,国民党与苏联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苏联便开始以贷款的形式向国民党提供武器装备,贷款由中国用矿产和农产品偿还.苏联对国民党的武器供应持续到苏德战争爆发.

在这将近4年时间里国民党从苏联进口的武器装备包括:飞机885架,坦克82辆,汽车1540辆,115毫米榴弹炮80门,76毫米野炮160门,76毫米山炮50门,高射炮270门,45毫米战防炮50门,37毫米战防炮380门,航空机枪120挺,重机枪1300挺,轻机枪5300挺,步枪5万支,冲锋枪3000支;航空炸弹3.11万颗,115毫米炮弹12.68万发,76毫米炮弹16万发,45毫米炮弹7.5万发,37毫米炮弹61万发,高射炮弹31.44万发,子弹1.84亿发.

中国向苏联支付的物资包括:钨矿砂31177吨,锡13162吨,锑10892吨,锌600吨,汞560吨,铋18吨,茶叶30293吨,生丝309吨,羊皮223万张,羊毛14300吨,猪鬃6340吨,桐油8868吨)

抗战爆发后国民党还从欧洲其他国家进口了一些武器装备(到货量)

从英国进口:飞机36架,子弹1667万发

从法国进口:飞机24架

从意大利进口:装甲车101辆

从比利时进口:步枪5.4万支,子弹3867万发

从捷克进口:轻机枪1829挺,步枪5000支,子弹2600万发

从瑞典进口:子弹1.18亿发

从匈牙利进口:子弹1500万发



抗战爆发后的1937年下半年,国民党得到了从美国运来的279架飞机和1205万发子弹,这批货是战前订购的.由于中立法案的制约,此后美国便停止了对中国的武器出口.1939年11月美国修改中立法案,可以向交战中的国家出口武器,但必须以现金购买,自行运输.租借法案出台前美国陆续向国民党提供了4笔小额贷款,分别是1939年2月的桐油贷款(用桐油偿还),1940年4月的锡贷款(用锡偿还),1940年10月的钨砂贷款(用钨矿砂偿还),1941年2月的金属贷款(用钨矿砂,锡和锑偿还),这些贷款规定用于在美国购买除武器弹药外的其他物资.国民党买回了一些物资(汽车,油料,轮胎,汽车和飞机零件,工业器材等).1941年3月11日美国出台租借法案,向符合美国利益的国家提供援助,1941年5月6日美国宣布将中国列入援助对象,自此美国开始正式向国民党提供军事援助.

  

1937年11月国民党动工修建滇缅公路,于1938年8月底建成,滇缅公路从昆明出发,至边境小城畹町,然后向缅甸境内延伸至腊戌,与缅甸中央铁路连接.进口物资可先运到缅甸仰光港,然后由中央铁路运到腊戌,经滇缅公路运到中国.

1938年10月,中国的沿海通道已全部被日军堵死.此时除进口苏联的物资可通过迪化(乌鲁木齐)至阿拉木图的中苏公路直接运输外,

进口其他国家的物资则要通过法属殖民地越南或英属殖民地缅甸.中越之间有滇越铁路和桂越公路,中缅之间只有一条滇缅公路.抗战爆发后为了不得罪日本,法国禁止中国通过越南进口武器弹药(其他物资可以).1938年11月法国又宣布禁止中国通过越南进口卡车和救护车,后同意在交税的情况下限额通行.1939年9月中国通过越南进口的部份机器设备被法国掠夺.1939年11月日军占领南宁切断桂越公路,1940年6月17日法国向德国投降,成立傀儡政府.在日本的逼迫下,法国于1940年6月20日封锁滇越铁路,并于1940年7月3日拆毁滇越铁路.法国投降后英国已被困在欧洲,为了讨好日本保住自己在亚洲的殖民地,英国于1940年7月17日宣布封锁滇缅公路3个月,1940年10月滇缅公路在封锁了3个月后重新开放.

1940年9月23日日军攻入越南北部,法国被迫同意日本在越南驻军.从1940年10月28日起,日军以越南北部的飞机场为基地,多次对滇缅公路进行轰炸.

1941年12月日军开始进攻缅甸.1942年2月国民党组建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与英军联合对日军作战,1942年3月8日日军占领仰光港,滇缅公路的进货入口被堵死.

1942年4月远征军作战失败,败退下来的远征军一部分退回云南,另一部分经过中美英协商转移到了印度.在美方的安排下,转移到印度的这部份远征军改称为中国驻印军,以印度为基地进行训练.此后又陆续从中国调派一些军队入印度以扩充中国驻印军,为以后的反攻作准备.

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后,美国紧急开辟从印度到中国的航线.物资先运到印度,然后由飞机穿越喜马拉雅山高黎贡山横断山送到云南或四川,由于沿途一系列高耸的山峰好像驼峰一样,所以称为驼峰航线.

驼峰航线飞行条件恶劣,事故率居高不下,物资运量很少.为解决中国的物资供应问题,中美决定合作修建中印路.1942年12月中印公路动工建设,公路从印度出发穿越缅甸北部原始森林至云南畹町,与滇缅公路中国段连接.中国驻印军与美军和英军经过联合作战逐步收复缅北地区,中印公路也随之向前延伸.1943年12月沿中印公路开始铺设中印油管.

1945年1月27日中国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胜利会师,中印公路全线通车.与此同时驼峰航线也加大了运输量,1945年6月中印油管开始向中国输油,物资运输问题至此解决.

美国援助国民党的物资如何分配由美国说了算, 美国决定物资优先用于缅甸作战.物资运到印度后首先拨给中国驻印军一部份,然后由驼峰航线运到中国,运到中国的物资重点供应中国远征军,剩下的留给国内作战的国民党军队.由于运输不便,陆上交通恢复前美国援助的重炮只能就近拨给中国驻印军.以155毫米榴弹炮为例,抗战期间美国总共只给了国民党36门,全部拨给了中国驻印军.在缅甸战事结束以前,国内作战的国民党军队武器装备状况基本没有改善.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国民党从美国得到的武器装备的粗略数字:飞机1394架(包括美国驻华空军的飞机),坦克108辆,装甲车36辆,汽车约2万辆,155毫米榴弹炮36门,105毫米榴弹炮约200门,75毫米野炮约100门,75毫米山炮约500门,37毫米战防炮约300门,迫击炮约2000门,火箭筒1030支,喷火器约150支,枪榴筒约6000支,14毫米战防枪1269支,重机枪约1500挺,轻机枪约8000挺,步枪约15万支,冲锋枪约3万支,手枪约3600支;各类炮弹约220万发,火箭弹约6万发,子弹约7亿发.

                     

抗战时期国民党的武器弹药生产情况

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兵器工业进行了内迁重组,大部分兵工厂集中到了重庆.受重工业基础的制约,抗战期间国民党的兵器工业并无太大发展,但还是生产出了不少的轻武器和弹药.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国民党兵工厂累计生产:步枪约50万支,轻机枪约4万挺,重机枪约2万挺,枪榴筒约6万支,掷弹筒40909支,20毫米高射炮4门,37毫米战防炮94门,60毫米迫击炮约5000门,82毫米迫击炮约7500门,120毫米迫击炮约60门;子弹约11亿发,手榴弹约2700万个,枪榴弹约450万个,掷弹筒榴弹约150万个,迫击炮弹约550万发,75毫米山野炮弹约42万发,20毫米高射炮弹约52万发,航空炸弹约3000吨,地雷约80万个.  

在这里顺便说一下抗战时期共产党的兵工生产情况.抗战时期共产党的兵器工业规模小,设备简陋,原材料奇缺,因而武器弹药产量很少.抗战期间共产党的兵工厂累计生产:长短枪11046支,机枪33挺,掷弹筒4155支,枪榴筒2196支,迫击炮908门;子弹779万发,手榴弹447万个,掷弹筒榴弹37.7万个,枪榴弹32万个,迫击炮弹28.4万发,地雷19.2万个.

  

下面详细介绍一下抗战时期国民党各种武器弹药的具体生产情况         

抗战时期国民党兵工厂累计生产步枪55万支左右.

1928年太原兵工厂仿制成功日本38(明治38年,1905年)式步枪.抗战期间太原兵工厂西迁后生产了少量38式步枪,总产量约1万支.抗战时期国民党生产的步枪主要是汉阳式和中正式.除此之外浙江铁厂还生产过4万多支77式步枪,77式步枪为仿造中正式步枪,外形略有不同.

汉阳式:仿德国1888年式毛瑟步枪,1895年在汉阳兵工厂开始生产,1944年停产.

中正式:仿德国1924年式毛瑟步枪,1935年在巩县兵工厂开始生产.      

汉阳式与中正式步枪的历年产量如下历年产量如下.

1937年:汉阳式15000支,中正式45000支,合计60000支

1938年:汉阳式12000支,中正式38000支,合计50000支

1939年:汉阳式41500支,中正式30000支,合计71500支

1940年:汉阳式53814支,中正式20600支,合计74414支

1941年:汉阳式31500支,中正式7000支,合计38500支

1942年:汉阳式46600支,中正式17000支,合计63600支

1943年:汉阳式33100支,中正式34000支,合计67100支

1944年:汉阳式350支,中正式64500支,合计64850支

1945年1-8月:中正式53000支

抗战时期国民党兵工厂生产的轻机枪有两种:仿瑞士启拉利式和仿捷克ZB26式.

仿瑞士启拉利式轻机枪于1939年停产,从抗战爆发至1939年停产共生产约1900挺.

捷克ZB26式轻机枪是捷克于1926年开始生产的,该枪弹匣位于枪身上方,在国产战争题材的影视剧中经常见到这种机枪.1927年ZB26式轻机枪开始进入中国,到抗战爆发时国民党已有多家兵工厂在仿制生产这种机枪.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国民党兵工厂累计生产轻机枪约4万挺,历年产量如下.

1937-1938年:仿捷克ZB26式2000挺,仿瑞士启拉利式1600挺,合计3600挺

1939年:仿捷克ZB26式892挺,仿瑞士启拉利式342挺,合计1234挺

1940年:仿捷克ZB26式1324挺

1941年:仿捷克ZB26式2440挺

1942年:仿捷克ZB26式6000挺

1943年:仿捷克ZB26式9391挺

1944年:仿捷克ZB26式10900挺

1945年1-8月:仿捷克ZB26式6000挺

抗战时期国民党兵工厂生产的重机枪有两种:24式和30节式

24式重机枪:1888-1924年,金陵兵工厂仿制过多种版本的马克沁式重机枪.1934年德国向国民党赠送MG08马克沁式重机枪的图纸,由金陵兵工厂进行仿制,于1935年仿制成功,命名为24(民国24年)式重机枪.

30节重机枪:1921年10月10日汉阳兵工厂仿制成功美国勃朗宁M1917式重机枪(口径改为7.92毫米),正好是民国10年10月10日,顾命名为30节.抗战爆发后由于兵工厂搬迁等原因,30节重机枪的生产几度中断.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国民党兵工厂累计生产重机枪约2万挺,历年产量如下.

1937年:24式626挺

1938年:24式1060挺

1939年:24式1971挺

1940年:24式2468挺,30节式514挺,合计2982挺

1941年:24式1860挺,30节式520挺,合计2380挺

1942年:24式1980挺,30节式310挺,合计2290挺

1943年:24式2680挺,30节式260挺,合计2940挺

1944年:24式2986挺

1945年:24式3063挺,30节式1737挺,合计4800挺

1934年汉阳兵工厂仿制成功日本大正10年(1921年)式掷弹筒,但产量很少没有正式装备部队.1938年底已迁往重庆的陕西第一兵工厂筹备处在大正10年式掷弹筒的基础上改进试制出新的掷弹筒,命名为27(民国27年)式掷弹筒,开始大量生产.掷弹筒可以看作是一种轻型简易迫击炮,口径一般为50毫米,和迫击炮相比省去了瞄准具和支架.由于没有瞄准具,只有经验丰富的士兵才能精确射击.1944年随着60毫米迫击炮的大量装备,国民党停止了掷弹筒的生产,累计生产40909支.掷弹筒榴弹的停产稍晚一些,截止1945年8月累计生产掷弹筒榴弹约150万个.

枪榴筒的生产情况与掷弹筒相似,虽然抗战前便开始生产,但产量很少.1939年国民党兵工厂研制成功新的枪榴筒和枪榴弹,命名为28式枪榴筒和28式枪榴弹,与中正式步枪配套使用,截止1945年8月累计生产枪榴筒约6万支,枪榴弹约450万个.

抗战爆发前国民党兵工厂能够生产82毫米迫击炮和150毫米迫击炮.抗战爆发后由于钢材短缺停止了150毫米迫击炮的生产,82毫米迫击炮的生产继续了下去.1940年国民党兵工厂将库存的废旧150毫米迫击炮进行翻新改造,口径改为152毫米,命名为29式150迫击炮,翻造工作持续到1944年,具体数量不详.1942年国民党兵工厂参照法国造60毫米迫击炮,试制出31式60毫米迫击炮.1944年国民党兵工厂参照法国造120毫米迫击炮,试制出33式120毫米迫炮,1945年开始生产,当年生产94门.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国民党兵工厂累计生产60毫米迫击炮约5000门,82毫米迫击炮约7500门,120毫米迫击炮约60门.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国民党兵工厂累计生产迫击炮弹约550万发,其中大部份是82毫米弹.1944年迫击炮弹产量110万发,为战时最高峰.

抗战时期国民党兵工厂历年迫击炮产量如下

1937年:82毫米迫击炮710门

1938年:82毫米迫击炮1136门

1939年:82毫米迫击炮960门

1940年:82毫米迫击炮500门

1941年:82毫米迫击炮760门

1942年:82毫米迫击炮1381门,60毫米迫击炮200门

1943年:82毫米迫击炮1140门,60毫米迫击炮1100门

1944年:82毫米迫击炮1084门,60毫米迫击炮2000门

1945年:82毫米迫击炮500门,60毫米迫击炮2870门,120毫米迫击炮94门  

抗战爆发前国民党的兵工厂可以生产山野炮和榴弹炮,不过产量很少.抗战爆发后由于钢材短缺,干脆放弃了山野炮和榴弹炮的生产,集中力量生产需要材料较少的迫击炮.75毫米山野炮虽然停产了,但由于此前国民党军队已经装备了大量的75毫米山野炮,因此75毫米山野炮弹的生产仍然继续了下去,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国民党兵工厂累计生产75毫米山野炮弹约42万发,最高年产量接近12万发(1943年).

1938年5月国民党兵工厂决定仿制德式37毫米战防炮,向德国定购所需技术资料,机器设备和钢材.由于交通受阻到货较晚而耽误了仿制工作,直到1941年才仿制成功,命名为30式37毫米战防炮,生产了94门后因钢材用完而被迫停产.1941年国民党兵工厂仿制成功20毫米高射炮弹,使用进口原材料生产,1943年因原材料供应中断而停产,累计生产约52万发.1944年国民党兵工厂仿制成功20毫米高射炮,共制造4门.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国民党兵工厂累计生产子弹约11亿发,平均每年1.3-1.4亿发,而战前的1936年子弹产量1.28亿发,由此可以看出,抗战时期国民党子弹生产能力基本没有增长.

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手榴弹产量有较大增长,1941年手榴弹产量505万个,达到战时最高峰.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国民党兵工厂累计生产手榴弹约2700万个.



抗战时期国民党兵工厂生产5-500公斤各种规格的航空炸弹.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累计生产航空炸弹约3000吨.

抗战爆发后为了防御日军进攻,国民党需要大量的地雷,为此建设了专门的地雷生产线,地雷产量大增,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累计生产地雷约80万个.  

   

抗战时期的军用油料供应情况

现在的军用油料主要是柴油和航空煤油,坦克装甲车卡车用柴油,飞机用航空煤油,汽油用得很少.而抗战时期的军用油料主要是汽油,汽车和飞机都是用汽油,国民党装备的坦克也全部为汽油机坦克.抗战爆发后汽油供应日趋紧张,采取了如下措施:开发甘肃玉门油田,利用玉门油田所产的石油炼制汽油;以甘蔗和杂粮为原料生产酒精,用酒精代替汽油;以桐油和菜籽油为原料生产代汽油;以煤焦油为原料生产代汽油.  

在汽油替代品的生产方面,以煤焦油为原料生产的代汽油产量微乎其微,以桐油和菜籽油为原料生产的代汽油产量也很少,真正起到支柱作用的是酒精.

抗战期间我国历年汽油(包括代用品)供应情况如下

(1吨酒精大约可代替0.65吨汽油,1吨代汽油大约可代替0.8吨汽油)

1938年:汽油进口量45508吨;酒精产量912吨

1939年:汽油进口量64871吨;汽油产量11吨,酒精产量2412吨,代汽油产量9吨

1940年:汽油进口量65859吨;汽油产量200吨,酒精产量13595吨,代汽油产量100吨

1941年:汽油进口量82323吨;汽油产量573吨,酒精产量16128吨,代汽油产量85吨

1942年:汽油进口量79吨;汽油产量5202吨,酒精产量23420吨,代汽油产量406吨

1943年:汽油进口量150吨;汽油产量8331吨,酒精产量22150吨,代汽油产量1343吨

1944年:汽油进口量1739吨;汽油产量11108吨,酒精产量22487吨,代汽油产量289吨

1945年随着中印公路的通车和中印输油管线的建成,持续几年的严重油荒宣告结束
国民党的军工生产情况  对于国民党的军工生产情况,我只能说:国民党没有把其军工生产放在优先地位,之所以这样说,是根据国民党军工方面的档案得到的结论。  根据国民党方面的档案,在抗战时期,国民党方面的主要弹药装备的最高年产量为:步枪139200支,机枪20400挺,82迫击炮2520门,79步枪子弹252000000发(由此可见,所谓的抗美援朝头两年用了1.2亿发杂牌子弹的说法是何等可笑了),山野炮弹780000发,82迫击炮弹2140000发,手榴弹5100000枚,60炮可月产350门,60炮弹月产10万发,而到了内战时期的1948年上半年,可月产中正式步枪13000支,轻机枪1000-1200挺,重机枪500挺,82迫击炮250-300门,60炮700门左右,步机枪子弹2500万发,82迫击炮弹10万发左右,60迫击炮弹12万发左右,大致上,如果考虑到国民党接受了沈阳等在日军统治下的兵工厂之因素,除了60炮等少数装备弹药外,其军工生产能力并未有发展,甚至有所退步,事实上,国民党对兵工事业,除了在1946年花几百万美元购入了一些机械设备,并设立了1个子弹厂与1个战车修理厂外,并未有大的扩展,直到1948年,因为战争消耗太大,国民党投资40万亿元,扩充设备,要求下半年生产应达到,装甲车40辆,各种迫击炮3558门,山炮12门,轻重机枪4500挺,火箭炮20门,榴弹炮72门,冲锋枪5915支,步枪6.655万支,榴弹筒1.2万具,火焰喷射器250具,枪弹6046万发,迫击炮弹73.35万发,炮弹15.5223万发,火箭弹4000发,枪榴弹4万颗,手榴弹195.05万颗。但为时已晚,  作为对比,我们可举出两个例子,1、在抗美援朝的二年零九个月中,中国各兵工厂生产各种枪械60余万支,子弹15万亿发,各种火炮9万余门(内无后座力炮2.36万门),火箭筒7000余具,炮弹(含火箭弹)1400余万发,手榴弹2300万余枚,炸药6000吨以上。  2、阎锡山在抗战胜利后,收回太原兵工厂,分为西北育才机械厂,西北机车厂,西北修造厂,晋兴机械厂等14个工厂,当时由于战争破坏及日寇掠夺,各厂均残破不堪,且太原四周均为解放区,阎除了少量购入特种合金钢及精密设备外,没有任何外援,但阎大力发展军工,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制造了2000多台机械设备,为原有机械设备的数倍,如西北修造厂,日本投降时仅有机械设备78台,到1948年9月增至600多台,西北机车厂由157台增加到500台,现将太原解放以前之每月军工生产数量列出如下:西北育才机械厂,75mm山炮由日本投降时的6门增产至15门,手榴弹9万枚,山炮弹16000发,飞雷筒15000个,并可年产机械设备150台。西北机车厂,月产75山炮8门,150榴弹炮2门,榴弹3000发,自1948年2月到12月生产重步兵炮102门,西北修造厂,月产炮弹10800发,重机枪60挺,1948年共产重机枪650挺,轻机枪610挺,西北化学厂,可月产手榴弹3万枚,炮弹40600发,飞雷3万枚,1948年全年年产炮弹82520发,手榴弹1356221枚,地雷榴弹159084枚,晋兴机械公司,月产迫击炮弹10000发,掷弹筒400个,西北制造厂,月产步枪1200支。由此可见,太原战役之所以会打得那么艰苦,绝非偶然。  或许有人会说:以年产数万吨钢铁的工业基础供养一支400万人的军队,使之能常年进行一定强度的作战,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但是,即使与抗战时期相比,国民党的军工事业也乏善可陈,在抗战时期,国民党年产生铁3-4万吨,钢约10000余吨,发电容量不足20万千瓦,而且,所有的陆上通道均被堵死,仅靠“驼峰空运”这么杯水车薪的接济,也生产出了相当数量的军火,而到了抗战胜利后,钢产量,发电容量等最少也增长了3-5倍,其军工生产却没有多大发展。  其实,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1、国民党轻视中共的实力,认为三至六个月就能打垮中共,即使在初期受挫后,也盲目乐观,直到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后,才开始重视中共,2、国民党一向崇洋,如蒋介石在抗战前就认为,自制武器不如向外购买,加上抱有美国一定会大力援助的想法,国民党对于购买外国装备往往一抛千金,而对进口机械设备以自制军火则非常吝啬,抗战期间,国民党的军火工业之所以会有大的发展,是由于被日寇封锁而逼出来。因为以上两个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民党对军工生产一直抱着维持的态度,另外,国民党的腐败无能与内部争夺也大大拖了军工生产的后腿。直到军事局势趋于不利,美国又不愿大规模物资援助国民党,而是采取有限援助国民党的方式,黄金外汇又将耗尽的情况下,才想起要大力发展军工生产,但此时,己接近大决战,而且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也己濒于崩溃,己经为时太晚了。  据不完全统计,在抗战胜利至1949年底,国民党共生产步枪近50万支,机枪5万多挺,各种火炮3.6万多门,子弹近7亿发,炮弹700多万发(内迫击炮弹约600万发)手榴弹近2000万枚,枪榴弹250万发,飞机炸弹约15万枚,掷榴弹60多万发,掷弹筒8万多具,枪榴弹筒近10万具。
1946年各解放区共有兵工厂六十五家,月产步枪一千支,机枪十五挺,迫击炮两门,手榴弹二十七万枚,枪弹三十万发,翻造枪弹七十四万发,迫击炮弹四千七百发,地雷七千六百五十枚
15万亿发

1946年各解放区共有兵工厂六十五家,月产步枪一千支,机枪十五挺,迫击炮两门,手榴弹二十七万枚,枪弹三十 ...
铁索寒 发表于 2010-4-20 22:28


以下历史事件均发生在1945、1946年间,请不要哭穷有这些就已经应该感恩了

(一九四五年)到十月底,我接收政权大二十八个县、七个市
——————《关于目前东北我军发展及政权接收情况向中央的报告》,一九四五年十月

1945年8月到10月中旬,进入辽阳、鞍山、本溪、抚顺的曾克林部,由两千人发展到五、六万人。
——————《肖华关于东北有大批溃散之伪军警武装,我部队即可大发展》 一九四五年十月八日

李运昌部原共约7千人,入东北经50余天即扩大约10万人。
——————1945年11月3日《东北局关于东北军事方针及部队情况向毛主席的报告》

据东北局报告,苏方已将抚顺一处军火库300万发弹交给了东北局,要他们加紧组织训练炮兵部队,同时还将一个日本航空大队及全部人员交给了他们。——————《东北局致中央电》1945年10月8日

(1945年11月初),沈阳地区的大批军火,包括大量轻重机枪和步兵炮,亦开始陆续输送关内作战部队,整个军事形势明显变得对中共有利。
————  关于向关内运送武器弹药的情况,在曾克林前引书第257-258页也曾提到,称曾用火车先后运送数批军火给鞍山、营口、安东等地新到之内地部队,并利用葫芦岛、营口、庄河等港口,用船向山东龙口送去一批武器弹药,其中有500万发子弹、炮弹,支援山东部队47.JPG
这时中共中央与东北局来往电报中也几度提到向内地调运武器弹药的情况。但从东北苏军和朝鲜苏军那里得到武器弹药,大批经山东转送华北各根据地的情况,更多地还是发生在1946年间。


中共1946 年6 月向北满撤退时, 仅各种军工机器和原料就运了300 多车皮。②
——————② 东北军工部:《三年来主要工作》(1950 年10 月) ,《东北解放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2 辑,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 年版, 第333 页。

1946 年5 月20 日东北局曾致电中央, 说明苏军坚决支持东北野战军死守四平, 并已经指示驻朝苏军立即提供弹药应急,并劝中共在关内另辟战场以减轻东北压力, 为此希望中共能够组织海上运输, 从东北向山东运送武器弹药, 说要多少给多少。随后驻朝苏军即向中共东北野战军提供了第一批武器弹药。5 月28日, 第一批82 挺轻机枪, 32 挺重机枪, 43 万发子弹和1 万箱炸药及大量电器材料等即由海路运往山东。至6 月下旬初即已运送三批。以后运送则更为频繁, 数量也更大。到8 月间, 步枪已达数万支, 机枪达上千挺,  最多一次驻朝苏军即提供了上百车皮武器弹药

http://bbs.cjdby.net/thread-901741-1-1.html
⑥仅将本文所举已知于1945 年8 月下旬至1946 年夏秋这一段时间获得的几个枪炮数字粗略相加, 即已有二三十万支长短枪, 近8000 挺轻重机枪, 1000 多门各种火炮。而这无疑还不是全部情况。

到了47年初,小有收获
47.JPG
1946年各解放区共有兵工厂六十五家,月产步枪一千支,机枪十五挺,迫击炮两门,手榴弹二十七万枚,枪弹三十 ...
铁索寒 发表于 2010-4-20 22:28


以下历史事件均发生在1945、1946年间,请不要哭穷有这些就已经应该感恩了

(一九四五年)到十月底,我接收政权大二十八个县、七个市
——————《关于目前东北我军发展及政权接收情况向中央的报告》,一九四五年十月

1945年8月到10月中旬,进入辽阳、鞍山、本溪、抚顺的曾克林部,由两千人发展到五、六万人。
——————《肖华关于东北有大批溃散之伪军警武装,我部队即可大发展》 一九四五年十月八日

李运昌部原共约7千人,入东北经50余天即扩大约10万人。
——————1945年11月3日《东北局关于东北军事方针及部队情况向毛主席的报告》

据东北局报告,苏方已将抚顺一处军火库300万发弹交给了东北局,要他们加紧组织训练炮兵部队,同时还将一个日本航空大队及全部人员交给了他们。——————《东北局致中央电》1945年10月8日

(1945年11月初),沈阳地区的大批军火,包括大量轻重机枪和步兵炮,亦开始陆续输送关内作战部队,整个军事形势明显变得对中共有利。
————  关于向关内运送武器弹药的情况,在曾克林前引书第257-258页也曾提到,称曾用火车先后运送数批军火给鞍山、营口、安东等地新到之内地部队,并利用葫芦岛、营口、庄河等港口,用船向山东龙口送去一批武器弹药,其中有500万发子弹、炮弹,支援山东部队47.JPG
这时中共中央与东北局来往电报中也几度提到向内地调运武器弹药的情况。但从东北苏军和朝鲜苏军那里得到武器弹药,大批经山东转送华北各根据地的情况,更多地还是发生在1946年间。


中共1946 年6 月向北满撤退时, 仅各种军工机器和原料就运了300 多车皮。②
——————② 东北军工部:《三年来主要工作》(1950 年10 月) ,《东北解放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2 辑,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 年版, 第333 页。

1946 年5 月20 日东北局曾致电中央, 说明苏军坚决支持东北野战军死守四平, 并已经指示驻朝苏军立即提供弹药应急,并劝中共在关内另辟战场以减轻东北压力, 为此希望中共能够组织海上运输, 从东北向山东运送武器弹药, 说要多少给多少。随后驻朝苏军即向中共东北野战军提供了第一批武器弹药。5 月28日, 第一批82 挺轻机枪, 32 挺重机枪, 43 万发子弹和1 万箱炸药及大量电器材料等即由海路运往山东。至6 月下旬初即已运送三批。以后运送则更为频繁, 数量也更大。到8 月间, 步枪已达数万支, 机枪达上千挺,  最多一次驻朝苏军即提供了上百车皮武器弹药

http://bbs.cjdby.net/thread-901741-1-1.html
⑥仅将本文所举已知于1945 年8 月下旬至1946 年夏秋这一段时间获得的几个枪炮数字粗略相加, 即已有二三十万支长短枪, 近8000 挺轻重机枪, 1000 多门各种火炮。而这无疑还不是全部情况。

到了47年初,小有收获
47.JPG


1_qidaxue 说美国基本没给KMR武器.   
2_qidaxue 拿出一本很严谨的书说:1640万吨
3_qidaxue 拿出的那本书里,朱老总48年在会上说:我军的武器主要靠缴获.这是不得以.

所以,这个问题很简单.


比比朱老总和qidaxue 哪个说话更可信就可以了.



这样我们就不难的出结论.
即使我军有3万门炮 1640万吨弹药 25亿吨粮食  






整个解放战争我军的武器来源主要靠缴获.



有那些东西又怎么样?没有又怎么样?朱老总是当事人,你就一翻资料泡论坛的,能有当事人清楚?当事人亲口对外说了
这个结论,那这个结论就是真理,永远不会改变.








不要争了,都是qidaxue这个学究给的资料里找出的结论. 确实是靠缴获.

1_qidaxue 说美国基本没给KMR武器.   
2_qidaxue 拿出一本很严谨的书说:1640万吨
3_qidaxue 拿出的那本书里,朱老总48年在会上说:我军的武器主要靠缴获.这是不得以.

所以,这个问题很简单.


比比朱老总和qidaxue 哪个说话更可信就可以了.



这样我们就不难的出结论.
即使我军有3万门炮 1640万吨弹药 25亿吨粮食  






整个解放战争我军的武器来源主要靠缴获.



有那些东西又怎么样?没有又怎么样?朱老总是当事人,你就一翻资料泡论坛的,能有当事人清楚?当事人亲口对外说了
这个结论,那这个结论就是真理,永远不会改变.








不要争了,都是qidaxue这个学究给的资料里找出的结论. 确实是靠缴获.
所以你五一回来前,只要找到资料上

朱毛有一人说,类似
整个解放战争我军的武器主要是自己生产
整个解放战争我军的武器主要是苏联援助

就可以了,不要再贴数字了,现在是黑白的,看的多累啊.


而且非常浪费CD的资源.
据《中国近代兵工史》记载,1949年12月重庆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的兵工厂和分厂如下表。

厂                 名
解 放 时 间
接管机器设备数(部)
接管人数(名)
备          注

第十兵工厂
1949.11.30
486
2282
  

第二十兵工厂
1949.11.30
2924
6090
  

第二十一兵工厂
1949.11.30
3900
9664
  

第二十四兵工厂
1949.11.30
893
2833
原材料生产厂

第二十九兵工厂
1949.11.30
1796
7553
原材料生产厂

第二十九兵工厂第一分厂
1949.11.30
  
  
  

第二十九兵工厂第二分厂
1949..11.30
  
  
  

第二十九兵工厂第三分厂
1949.11.30
  
  
  

第三十一兵工厂
1949.11.30
约400
2175
  

第三十一兵工厂第一分厂
1949.11.30
约300
1583
  

第五十兵工厂
1949.11.30
1657
2561
  

第五十兵工厂第一分厂
1949.11.30
  
100
  

第二十三兵工厂
1949.12.3
1710
2074
  

第二十三兵工厂第一分厂
1949.11.30
199
493
  

合                    计
  
14265
37408
  


    1.4万多台机器设备、3.7万多名员工(减去原材料生产厂的数据后,仍有11576台机器设备、27022名员工),解放初期这在重庆、在中国是多么巨大的装备制造能力啊!
回复 24# 找相机的熊


    本贴为资料贴,吵架的请回原贴
回复 23# qidaxue


    本贴为资料贴,吵架的请回原贴
1949年12月10日华东军区后勤司令部军械部军械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到弹药来源情况:“弹药来源是以缴获和生产为主,其次是由工商局收买。山、野、榴各种炮弹,缴获的约占百分之八十三点七六,生产的约占百分之十五点八,其它约占百分之零点四三。各种迫击炮弹,缴获的约占百分之十六点三,生产的占百分之八十二点(原文如此),其它占百分之零点五。各特种炮弹,包括步兵炮弹、战防炮弹、机关炮弹、高射炮弹、平射炮弹等,缴获的占百分之九十九,生产的占百分之一。特种弹药,包括炸弹、地雷、照明弹、信号弹、手榴弹、枪榴弹、烟幕弹等等,缴获的占百分之四十九点二,生产的占百分之四十七点八,其它占百分之三。炸药,生产的占百分之六十九点一,缴获的占百分之五点三七,其它占百分之二十五点五三。子弹,缴获的占百分之七十一,生产的占百分之十八点七,其它百分之十点三。由以上材料来看,我们工厂的生产偏重于迫击炮弹、炸弹、手榴弹等;各种山、野、榴炮弹,特种炮弹,子弹等,仍然是缴获占主要成分”。


一至五月(华东)军工生产报告(1948年6月24日)  
录自中央档案馆238卷15(1)号
兹将一至五月军工生产数字及下半年军工生产计划报告如下:
(一)一至五月军工数字(不包括华中及军区手榴弹生产数字)。
甲、炮弹类   
(1)改装105榴弹炮弹1759发。
(2)38野炮弹244发。
(3)94山炮弹26发。
(4)41山炮弹1720发。
(5)92步炮弹2044发。  
(6)十生的迫击炮弹1万(千)565发。
(7)81迫击炮弹1110发。
(8)82迫击炮弹10万2948发。
(9)60炮弹6万6340发。  
(10)掷弹筒弹15万8300发。
(11)掷弹筒演习弹1千发。
(12)手榴弹7万390发。
(13)信号弹8万1465发。
(14)宣传弹200发。
(15)迫击炮弹信管8万9529发。
乙、子弹类
(1)79步枪弹124万8171发。
(2)65子弹66万9687发。
(3)修理改装(七)九二子弹25万105发。
丙、炸药类
…… -_  
丁、武器类  
(二)下半年军工生产拟定的计划如下:
甲、量数  
乙、炮弹类
(1)山野步炮弹(装药配底火药包弹头由大连供给)1万发。
(2)60炮弹20万发。 .
(3)81迫击炮弹9万发。
(4)82迫击炮弹17万发。
(5)十生的迫击炮弹3万发。
(6)改105榴弹5千发。(7)掷弹筒弹25万至30万发。
(8)手榴弹50万发。
(9)掷弹信号弹5万发。
(10)手拉信号弹10万发。 丙、各种子弹300万发。
丁、炸药类 )
以上生产计划根据上半年(上半年生产量低主要一二三月胶东大部未复工,大鲁南上半年均未复工,渤海因工人调出偕粟南下停顿一部)生产量与下半年之要求。此尚系初步计划,发各区讨论后,根据现有工具人员与材料提出意见再订立计划执行。目前炮弹生产主要缺铁及各种炸药与发射无烟药,子弹生产主要缺铜与锌无烟药,若以上材料能按时取到,才能完成以上计划,否则难办到。过去华东军工生产往往因缺原料而停产,若大连能允许我处如过去一样充分采购军工原料(世  及北鲜处采购),就能把握完成此计划。
                                                    华东局
                                                        梗

一至五月(华东)军工生产报告(1948年6月24日)  
录自中央档案馆238卷15(1)号
兹将一至五月军工生产数字及下半年军工生产计划报告如下:
(一)一至五月军工数字(不包括华中及军区手榴弹生产数字)。
甲、炮弹类   
(1)改装105榴弹炮弹1759发。
(2)38野炮弹244发。
(3)94山炮弹26发。
(4)41山炮弹1720发。
(5)92步炮弹2044发。  
(6)十生的迫击炮弹1万(千)565发。
(7)81迫击炮弹1110发。
(8)82迫击炮弹10万2948发。
(9)60炮弹6万6340发。  
(10)掷弹筒弹15万8300发。
(11)掷弹筒演习弹1千发。
(12)手榴弹7万390发。
(13)信号弹8万1465发。
(14)宣传弹200发。
(15)迫击炮弹信管8万9529发。
乙、子弹类
(1)79步枪弹124万8171发。
(2)65子弹66万9687发。
(3)修理改装(七)九二子弹25万105发。
丙、炸药类
…… -_  
丁、武器类  
(二)下半年军工生产拟定的计划如下:
甲、量数  
乙、炮弹类
(1)山野步炮弹(装药配底火药包弹头由大连供给)1万发。
(2)60炮弹20万发。 .
(3)81迫击炮弹9万发。
(4)82迫击炮弹17万发。
(5)十生的迫击炮弹3万发。
(6)改105榴弹5千发。(7)掷弹筒弹25万至30万发。
(8)手榴弹50万发。
(9)掷弹信号弹5万发。
(10)手拉信号弹10万发。 丙、各种子弹300万发。
丁、炸药类 )
以上生产计划根据上半年(上半年生产量低主要一二三月胶东大部未复工,大鲁南上半年均未复工,渤海因工人调出偕粟南下停顿一部)生产量与下半年之要求。此尚系初步计划,发各区讨论后,根据现有工具人员与材料提出意见再订立计划执行。目前炮弹生产主要缺铁及各种炸药与发射无烟药,子弹生产主要缺铜与锌无烟药,若以上材料能按时取到,才能完成以上计划,否则难办到。过去华东军工生产往往因缺原料而停产,若大连能允许我处如过去一样充分采购军工原料(世  及北鲜处采购),就能把握完成此计划。
                                                    华东局
                                                        梗
同时还将一个日本航空大队及全部人员交给了他们
--------------------
天啊,有空战吗???造谣惑众不用依据
没有运输大队长无偿支援的航空燃油/柴油/汽油,TG怎么使用那些缴获的技术兵器呢?
1946 年5 月20 日东北局曾致电中央, 说明苏军坚决支持东北野战军死守四平, 并已经指示驻朝苏军立即提供弹药应急,并劝中共在关内另辟战场以减轻东北压力, 为此希望中共能够组织海上运输, 从东北向山东运送武器弹药, 说要多少给多少。随后驻朝苏军即向中共东北野战军提供了第一批武器弹药。5 月28日, 第一批82 挺轻机枪, 32 挺重机枪, 43 万发子弹和1 万箱炸药及大量电器材料等即由海路运往山东。至6 月下旬初即已运送三批。以后运送则更为频繁, 数量也更大。到8 月间, 步枪已达数万支, 机枪达上千挺,  最多一次驻朝苏军即提供了上百车皮武器弹药。
-----------
依据呢???在哪里???

2000多车皮武器弹药???驻朝苏军有多少武器啊???Q教主见过解放军大规模装备苏军武器吗??整个关东军有那么多武器供苏军缴获吗??何况还是驻朝苏军啊!!

最后要说一句:驻朝日军被苏军缴获都有2000多车皮武器弹药,日本都可以占领美国啦
仅将本文所举已知于1945 年8 月下旬至1946 年夏秋这一段时间获得的几个枪炮数字粗略相加, 即已有二三十万支长短枪, 近8000 挺轻重机枪, 1000 多门各种火炮。而这无疑还不是全部情况。
-------------------------------------
日本关东军说,我就是把全部武器都交给苏军,不算战争损耗,估计也就那么多啊!!
好资料,多谢LZ整理,辛苦


回复 31# killerop114


    日本关东军第二航空军团第四练成大队20名飞行员、24名机械师、72名机械员以及其他各类地面保障人员近200人
http://tieba.baidu.com/f?kz=187300956
是八路自个围住的

回复 31# killerop114


    日本关东军第二航空军团第四练成大队20名飞行员、24名机械师、72名机械员以及其他各类地面保障人员近200人
http://tieba.baidu.com/f?kz=187300956
是八路自个围住的
47年7月19日给中央《关于彻底收拾日军遗弃之炮弹简报》
榴弹炮弹头47万颗,药筒27万,
榴弹炮目前68门
野炮弹头60万,完整炮弹28万发
日式山炮170,炮弹基本用光。用野炮弹头复装代替,每天装700发
现有各式信管200万、底火100万。
补充一下,苏军交给我军的武器主要集中在新发展起来的部队,所以有“新兵新枪,老兵老枪”的说法。自国民党军进军后,收编的旧军警及土匪武装出现大量倒戈现象,剩下的新武器在新部队手中,也未发生决定性的作用
顶了再复制
tjlzh 发表于 2010-4-20 23:47 15亿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