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解放战争时期TG生产了多少门迫击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8:46:10
有人说生产了3万多门?那国民党生产了多少?解放战争时期PLA装备迫击炮数量的情况是?有人说生产了3万多门?那国民党生产了多少?解放战争时期PLA装备迫击炮数量的情况是?
东北地区统计出来的,一共生产31354各式迫击炮(这会给你个准数),四野自己最多装备不超过五千门,其余全都支援兄弟战场了。
楼上大虾,你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呀?那3万多门迫击炮除了你以外还有别人说过吗?人家就是不信你的话才来求证的,谁知道你第一个迫不及待的出来卖了!:D
不过我是越来越佩服您老人家了,60多年前的事你都精确到各位了,您这个数字到底是怎么得来的呀?
要是能找到当时东北各兵工厂的详细生产数据或者解放军总后勤部门的详细装备表,那我信你。如果又是引自某位有良心的历史学家的大作,那你老还是多挂个零吧,反正怎么都是没人信。
各根据地都有生产迫击炮,在山西还有邪恶的150mm迫击炮,1次射击曾经放倒60多个敌人:victory:

要是能找到当时东北各兵工厂的详细生产数据或者解放军总后勤部门的详细装备表,那我信你。如果又是引自某位 ...
hengtianye 发表于 2010-3-20 01:06


自己去看《东北解放区财政经济史稿》

hengtianye,看完之后和我说说感想。自己见识少,不等于不存在。
要是能找到当时东北各兵工厂的详细生产数据或者解放军总后勤部门的详细装备表,那我信你。如果又是引自某位 ...
hengtianye 发表于 2010-3-20 01:06


自己去看《东北解放区财政经济史稿》

hengtianye,看完之后和我说说感想。自己见识少,不等于不存在。
只有自己生产的。。。。没装备总数么?
qidaxue 发表于 2010-3-21 11:43
东北军工生产.jpg
是不是多了一位数??
:D

他把掷弹筒也算迫击炮了,哈哈哈!还不如算算二踢脚产量呢.
国色牡丹 发表于 2010-3-22 22:14


    掷弹筒也没3万多门
大约是加上 爆破筒了吧
qidaxue 发表于 2010-3-19 23:01


    又开始了,在畅谈区被人打脸打得biabia响,还自己编数据,要点脸这么难啊~;P
回复 7# qidaxue

我当然知道有报表这种东西,我的意思是,如果你想证明你的数字是权威,那么请拿出足够权威的证据,当然,你的嘴巴绝对不是权威


按照天朝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四卷P428,“东北军区军工部三年半来军工发展总结”,有东北军区军工部生产的所有武器弹药的详表(1945年10月-1949年5月),共生产六0迫击炮2328,六八迫击炮624,八一八二迫击炮91,十二公分迫击炮3。

按照天朝编《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四卷P428,“东北军区军工部三年半来军工发展总结”,有东北军区军工部生产的所有武器弹药的详表(1945年10月-1949年5月),共生产六0迫击炮2328,六八迫击炮624,八一八二迫击炮91,十二公分迫击炮3。
嗯,好的
脸打得啪啪地呀...;P
当代中国的军事工作一书中1950年5月统计,全军装备60毫米及以上口径的炮一共才1.7万门,60~100毫米口径的迫击炮占总数的82%。有人大嘴一张就是3万多门,吓人哦:D
那本《东北解放区财政经济史稿》我还真有,不过十好几年了,找得到找不到不一定。我现在外地工作,让家里老婆孩子帮忙找不是那么回事。再说万一找到点少儿不宜的东西,老婆不得打死我。只好等自己回去再说。找到之前,这个问题先放过。
不过还有个印象。德军在二战中的主力迫击炮W34,整个战争期间生产了不到7万门(含改型)。说实话,偶是不大相信TG在东北收罗的那些破烂,三年之内能生产出德国整个二战产量的一半的。不过也先别急着下结论。等我回去找到那本书再说。
千里独行侠 发表于 2010-3-25 13:16


    9楼贴的不是吗
是吗?老实说一点印象都没有了。岁数是大了......那就有两个结论,一是杨奎松先生在引用资料时差了个位数,而且是很重要的位数;二是qidaxue只看了杨奎松那本书,就出来叫阵了。
以TG当时的人和物力,计算下月产量:30000/4/12=625。而老西的太原兵工厂最能造炮,月产量为:轻重炮35门,迫击炮100门。东北经过日本人的经营,但也让毛子抢的差不多,再算上国共二军前面的作战跑路,每月600多的产量,可以说不现实
怎么齐大虾怎么不见了?莫非在家揉脸呢?
hengtianye 发表于 2010-3-26 22:39
你得先按人家说的谈谈感想呀:D:D
扒铁轨的村民们发来贺电
千里独行侠 发表于 2010-3-29 08:35


    脸肿得说不出话来了
还别说,回家还真找到了那本书,没想象的难找,第四章第三节。比我记忆的还要早,我手头这本是87年3月第1版的,定价4.45元。不知以后再版过没有。:D
看看当时的钢产量再说话吧
进来围观某粉被打脸
某大湿被pia得不轻,早知如此何必兜售假货呢。
火炮1.4万门,炮弹599万颗,甲雷43万个,手榴弹956万颗,各式掷弹筒6.79万具,掷榴弹154万颗,炸药包376万个;1945年生铁产量达48495吨、钢产量达18234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抗战所需的军火和武器。
日本在亚洲大陆作战时所补充的步枪、山野炮近一半是沈阳兵工厂生产的,弹药的75%是沈阳兵工厂生产的。由于沈阳兵工厂下属迫击炮厂的设备先进(曾生产出中国第一辆载重汽车),在华日本陆军的迫击炮和掷弹筒基本全由沈阳兵工厂生产。
也正因为如此巨大的军械生产能力,沈阳兵工厂位列二战时期日本四大兵工厂之一(其他三个兵工厂分别为:东京小仓兵工厂(Kokura)、 爱知名古屋兵工厂(Nagoya)、 韩国仁川兵工厂(Inch'on, 日文称为Jinsen)。

二、东北航空
1938年6月18日,日本沈阳满洲飞机制造株式会社(简称“满飞”)成立,更大肆制造军用飞机。其总裁声称要“通过引进外国资金与技术,建设在日本也是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制造事业”。到1940年,“满飞”资金已逾亿,分发动机课、机体二、三课、装配课等,每月可生产多型军用飞机和民用飞机几十架。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满飞”源源不断地生产多种飞机,参加与美国盟军作战;入侵我中华大好河山,屠杀、轰炸我中国同胞。与此同时,张学良建设的北陵机场,也被日本改扩建为满洲航空株式会社,简称“满航”,生产航空产品。刻有“满航”字样的石碑,现已作为历史的见证,在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航空苑陈列展出。
在抗战胜利至1949年底,国民党共生产步枪近50万支,机枪5万多挺,各种火炮3.6万多门,子弹近7亿发,炮弹700多万发(内迫击炮弹约600万发)手榴弹近2000万枚,枪榴弹250万发,飞机炸弹约15万枚,掷榴弹60多万发,掷弹筒8万多具,枪榴弹筒近10万具。  解放战争的结果大家都知道我就不说了
抗日战争时的中国军工生产
    抗战时期厂累计生产步枪55万支左右。

    1928年太原兵工厂仿制成功日本38(明治38年,1905年)式步枪。抗战期间太原兵工厂西迁后生产了少量38式步枪,总产量约1万支。抗战时期生产的步枪主要是汉阳式和中正式。除此之外浙江铁厂还生产过4万多支77式步枪,77式步枪为仿造中正式步枪,外形略有不同。

    汉阳式:仿德国1888年式毛瑟步枪,1895年在汉阳兵工厂开始生产,后期改为仿德国1898式毛瑟步枪,1944年停产。

    中正式:仿德国1924年式毛瑟步枪,1935年在巩县兵工厂开始生产。

    汉阳式与中正式步枪的历年产量如下历年产量如下:

    1937年:汉阳式15000支,中正式45000支,合计60000支

    1938年:汉阳式12000支,中正式38000支,合计50000支

    1939年:汉阳式41500支,中正式30000支,合计71500支

    1940年:汉阳式53814支,中正式20600支,合计74414支

    1941年:汉阳式31500支,中正式7000支,合计38500支

    1942年:汉阳式46600支,中正式17000支,合计63600支

    1943年:汉阳式33100支,中正式34000支,合计67100支

    1944年:汉阳式350支,中正式64500支,合计64850支

    1945年1-8月:中正式53000支

    抗战时期兵工厂生产的轻机枪有两种:仿瑞士启拉利式和仿捷克ZB26式。

    仿瑞士启拉利式轻机枪于1939年停产,从抗战爆发至1939年停产共生产约1900挺。

    ;捷克ZB26式轻机枪是捷克于1926年开始生产的,该枪弹匣位于枪身上方,在国产战争题材的影视剧中经常见到这种机枪。1927年ZB26式轻机枪开始进入中国,到抗战爆发时已有多家兵工厂在仿制生产这种机枪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兵工厂累计生产轻机枪约4万挺,历年产量如下:

    1937-1938年:仿捷克ZB26式2000挺,仿瑞士启拉利式1600挺,合计3600挺

    1939年:仿捷克ZB26式892挺,仿瑞士启拉利式342挺,合计1234挺

    1940年:仿捷克ZB26式1324挺

    1941年:仿捷克ZB26式2440挺

    1942年:仿捷克ZB26式6000挺

    1943年:仿捷克ZB26式9391挺

    1944年:仿捷克ZB26式10900挺

    1945年1-8月:仿捷克ZB26式6000挺

    抗战时期兵工厂生产的重机枪有两种:24式和30节式。

    24式重机枪:1888-1924年,金陵兵工厂仿制过多种版本的马克沁式重机枪。1934年德国向中国赠送MG08马克沁式重机枪的图纸,由金陵兵工厂进行仿制,于1935年仿制成功,命名为24(民国24年)式重机枪。

    30节重机枪:1921年10月10日汉阳兵工厂仿制成功美国勃朗宁M1917式重机枪(口径改为7.92毫米),正好是民国10年10月10日,顾命名为30节。抗战爆发后由于兵工厂搬迁等原因,30节重机枪的生产几度中断。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兵工厂累计生产重机枪约2万挺,历年产量如下:

    1937年:24式626挺

    1938年:24式1060挺

    1939年:24式1971挺

    1940年:24式2468挺,30节式514挺,合计2982挺

    1941年:24式1860挺,30节式520挺,合计2380挺

    1942年:24式1980挺,30节式310挺,合计2290挺

    1943年:24式2680挺,30节式260挺,合计2940挺

    1944年:24式2986挺

    1945年:24式3063挺,30节式1737挺,合计4800挺

    1934年汉阳兵工厂仿制成功日本大正10年(1921年)式掷弹筒,但产量很少没有正式装备部队。1938年底已迁往重庆的陕西第一兵工厂筹备处在大正10年式掷弹筒的基础上改进试制出新的掷弹筒,命名为27(民国27年)式掷弹筒,开始大量生产。掷弹筒可以看作是一种轻型简易迫击炮,口径一般为50毫米,和迫击炮相比省去了瞄准具和支架。由于没有瞄准具,只有经验丰富的士兵才能精确射击。1944年随着60毫米迫击炮的大量装备,停止了掷弹筒的生产,累计生产40909支。掷弹筒榴弹的停产稍晚一些,截止1945年8月累计生产掷弹筒榴弹约150万个。

    枪榴筒的生产情况与掷弹筒相似,虽然抗战前便开始生产,但产量很少。1939年兵工厂研制成功新的枪榴筒和枪榴弹,命名为28式枪榴筒和28式枪榴弹,与中正式步枪配套使用,截止1945年8月累计生产枪榴筒约6万支,枪榴弹约450万个。

    抗战爆发前兵工厂能够生产82毫米迫击炮和150毫米迫击炮。抗战爆发后由于钢材短缺停止了150毫米迫击炮的生产,82毫米迫击炮的生产继续了下去。1940年兵工厂将库存的废旧150毫米迫击炮进行翻新改造,口径改为152毫米,命名为29式150迫击炮,翻造工作持续到1944年,具体数量不详。1942年兵工厂参照法国造60毫米迫击炮,试制出31式60毫米迫击炮。1944年兵工厂参照法国造120毫米迫击炮,试制出33式120毫米迫炮,1945年开始生产,当年生产94门。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兵工厂累计生产60毫米迫击炮约5000门,82毫米迫击炮约7500门,120毫米迫击炮约60门。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兵工厂累计生产迫击炮弹约550万发,其中大部份是82毫米弹。1944年迫击炮弹产量110万发,为战时最高峰。

    抗战时期历年迫击炮产量如下:

    1937年:82毫米迫击炮710门

    1938年:82毫米迫击炮1136门

    1939年:82毫米迫击炮960门

    1940年:82毫米迫击炮500门

    1941年:82毫米迫击炮760门

    1942年:82毫米迫击炮1381门,60毫米迫击炮200门

    1943年:82毫米迫击炮1140门,60毫米迫击炮1100门

    1944年:82毫米迫击炮1084门,60毫米迫击炮2000门

    1945年:82毫米迫击炮500门,60毫米迫击炮2870门,120毫米迫击炮94门

    抗战爆发前的兵工厂可以生产山野炮和榴弹炮,不过产量很少。抗战爆发后由于钢材短缺,干脆放弃了山野炮和榴弹炮的生产,集中力量生产需要材料较少的迫击炮。75毫米山野炮虽然停产了,但由于此前军队已经装备了大量的75毫米山野炮,因此75毫米山野炮弹的生产仍然继续了下去,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累计生产75毫米山野炮弹约42万发,最高年产量接近12万发(1943年)。

    1938年5月决定仿制德式37毫米战防炮,向德国定购所需技术资料,机器设备和钢材。由于交通受阻到货较晚而耽误了仿制工作,直到1941年才仿制成功,命名为30式37毫米战防炮,生产了94门后因钢材用完而被迫停产。1941年仿制成功20毫米高射炮弹,使用进口原材料生产,1943年因原材料供应中断而停产,累计生产约52万发。1944年仿制成功20毫米高射炮,共制造4门.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累计生产子弹约11亿发,平均每年1.3-1.4亿发,而战前的1936年子弹产量1.28亿发,由此可以看出,抗战时期子弹生产能力基本没有增长。

    抗战爆发后手榴弹产量有较大增长,1941年手榴弹产量505万个,达到战时最高峰。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累计生产手榴弹约2700万个

    抗战时期生产5-500公斤各种规格的航空炸弹。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累计生产航空炸弹约3000吨。

--------------------------------------------------------------------------------
抗战爆发到德国停止供货为止,国民党从德国进口的子弹1.6亿发

苏联向国民党提供武器装备子弹1.84亿发

从英国进口:子弹1667万发

从比利时进口:子弹3867万发

从捷克进口:子弹2600万发

从瑞典进口:子弹1.18亿发


从匈牙利进口:子弹1500万发

1937年下半年,国民党从美国得到了1205万发子弹

太平洋战争开始到1945年8月国民党从美国得到子弹约7亿发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国民党兵工厂累计生产: 子弹约11亿发,平均1.375亿发/年

抗战时期共产党的兵工生产情况:子弹779万发

这是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生产和外购的子弹的大约清单,其中本国8年生产了子弹约11亿发,平均1.375亿发/年


1937---1941年外购的子弹数量为:5.7039亿发,平均1.425975亿发/年

1942—1945主要为美国援助得到子弹约7亿发,平均1.75亿发/年

那么抗战期间1937年—1941年,国内生产+外购1.375亿发+1.425975亿发=2.800975亿发/年

1942—1945国内生产+外购1.375亿发+1.75亿发=3.125亿发/年
hengtianye 发表于 2010-3-20 00:57


在另外一个帖子里,坦克数字上被拍的狗血淋头。现在又来扯迫击炮。

大家都是军迷,又不是日常不收集数据,1949年全军的装备就那么多,数字都是记录在案的。相论证,容易的很。

600辆坦克,30000门迫击炮,只有脑子进水、没有一点判断能力的专家才会引用。

不过,曾经有一批所谓的专家,靠篡改数字哗众取宠。

诋毁共产党的有,诋毁国民党的也有。

曾经有个专家,诋毁娘子关大捷,统计国军,把整个展区都统计上,统计日军,只统计主战场那点。

这些都是我们要打击的。
对 要理性全面。国民党当时是执政党,他本可以掌握更多的资源,生产更多的武器,但他太腐败了,结果可想而知。尤其落得个名声:运输大队长!
qidaxue 发表于 2010-3-19 23:01


    准数
qidaxue饱读屎书,你们不要黑他.
不就多个零吗,那是笔误笔误.

你们太小心眼了,抓住砖家的笔误不放.
一点认真讨论学术问题的粪味都没有.

和砖家说话要谦虚,我得检查看看有错别字没有.
这脸打得。。。都抽的大师不敢露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