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突发感想,大家不妨看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4 15:04:03
今天直到11点半才下班,回来例行在google上寻图,发出一下感慨

1:Google的离开其实是个非常大的损失,现在google很不好使,使图片收集效率大幅下降。

2:研究了一段时间高句丽,觉得平心而论,隋唐时代数次高句丽之战真的是打得非常漂亮的战役,而这个漂亮显然不是指我们中国。中国人力物力皆在高句丽之上,却屡屡征服失败,不得不说高句丽确实有其强悍之处。外国对这场战争的兴趣甚至远在怛罗斯之上

3:高句丽的资料保存相当好,其军队与南北朝及隋唐初年的中国北方军队有很多相似之处,完全可以填补我国军事装备研究的空缺,中国当时确实留有部分铠甲装备,但多不完整,更由于中国的传统观念,缺乏低级士兵的装备资料,而高句丽恰恰弥补了这个空白,其装备除少量的民族特色风格外,很多细节都是当时中国军队的翻版。若有志于研究当时中国军队装备的,可以去好好研究下高句丽的墓葬和壁画

4:很多人往往称明军比清军先进,但事实上明军和清军就是亲哥俩,除了一些外在风格的不同,清军对火器也是极为重视,这方面资料我也收集了一些,可以看出,清朝初年,清军的火器水平,和装备量和明末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今天直到11点半才下班,回来例行在google上寻图,发出一下感慨

1:Google的离开其实是个非常大的损失,现在google很不好使,使图片收集效率大幅下降。

2:研究了一段时间高句丽,觉得平心而论,隋唐时代数次高句丽之战真的是打得非常漂亮的战役,而这个漂亮显然不是指我们中国。中国人力物力皆在高句丽之上,却屡屡征服失败,不得不说高句丽确实有其强悍之处。外国对这场战争的兴趣甚至远在怛罗斯之上

3:高句丽的资料保存相当好,其军队与南北朝及隋唐初年的中国北方军队有很多相似之处,完全可以填补我国军事装备研究的空缺,中国当时确实留有部分铠甲装备,但多不完整,更由于中国的传统观念,缺乏低级士兵的装备资料,而高句丽恰恰弥补了这个空白,其装备除少量的民族特色风格外,很多细节都是当时中国军队的翻版。若有志于研究当时中国军队装备的,可以去好好研究下高句丽的墓葬和壁画

4:很多人往往称明军比清军先进,但事实上明军和清军就是亲哥俩,除了一些外在风格的不同,清军对火器也是极为重视,这方面资料我也收集了一些,可以看出,清朝初年,清军的火器水平,和装备量和明末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LZ有心人……
1,这个……
2,话又说回来了,对高句丽的战争,实际上说明了分化瓦解当地统治阶级才是正道……
3,不懂不敢乱说
4,清不就是努尔哈赤这样一个明朝军官造反搞大了嘛,清又不是啥野外来的游牧民族,本来就是明朝自己系统里的一个渔猎少数民族而已。这都是跟着李成梁老爹混出来的……军事系统有承接关系是很正常的……
现在高举丽的史料非常少
据说那个字得读gou~
唐灭高句丽有点趁火打劫的味道,不过很精彩。
当时的辽东乃苦寒之地。若防守方实行坚壁清野的政策,的确是很难进攻的。


唐依靠强大的补给线,以及开辟第二战场(新罗),最终搞定了高丽,以及百济,降服了新罗和日本。
只要google翻译还能用,影响不大
说道“清军对火器也是极为重视”这个问题,

据说英法联军洗劫紫禁城时,找到过马戈尔尼使团进贡的火器,比之清军装备要先进不少,可没有大量装备清军,这个是为什么呢?
回复 8# 日全食


    清代的主要问题是没有近代军队和近代军备诞生。而不是不应用火器,这个和很多人所谓满清火器比明朝倒退是不一样的,乾隆大阅图中,满清八旗步兵都是清一色的鸟枪
那地方确实不好打,不过用水军侧面登陆会好些不?
唐攻高丽是一种情结;皇帝情结,四夷必须臣服;这个情结的由来可以追述到汉武帝。曹魏鲜卑幕容无不如此,所以高氏高丽只要存在一天或早或晚和中央朝庭予盾无法调和。隋或唐从草根层面看不愿见到这场战争、隋失败最大原因是士卒厌战。地力和人和都不具备。唐第一次末得手.轻敌。虽说盖世武功但靠十万人就想灭一个从汉朝时期就发展几百年的国家应该说并不容易。但这个国家的壮大和中原王朝长期混乱无法顾及有关。反过来看高丽最终失败应该追究到泉盖苏文身上;沒有他的夺权专制埋下动摇高丽王权国本的行为;也不至于高丽没有败在中央帝国几代强悍君主之手,却败在了懦弱高宗之手。不得不说苍天变脸气术已尽。
努尔哈赤 是 明朝的 自治区领导人


其实吧 长城一线已经可以算我朝的天然边界了
超出这一线成本要比收益高得多的多了{:cha:}
中国古代的疆土实际上已经是当时科技和生产条件下能达到的极致了
PS:我指的是本部领土

至于朝鲜和安南的丢失倒是有点可惜了 那里加把劲完全还是可以守住的

其实吧 长城一线已经可以算我朝的天然边界了
超出这一线成本要比收益高得多的多了{:cha:}
中国古代的疆土实际上已经是当时科技和生产条件下能达到的极致了
PS:我指的是本部领土

至于朝鲜和安南的丢失倒是有点可惜了 那里加把劲完全还是可以守住的
人就是江湖 发表于 2010-4-13 22:32
1.这与皇帝情节没有多大关系,与皇帝责任有关系。
卧榻之侧,一个异族大国时刻虎视眈眈,我强大尚不屈服,如我变弱,难保不成为其之鱼肉。
2.高句丽之败并不全在盖苏文,只是经过近百年前赴后继,终于坚持不住了,高宗李治最后乘凉,主要还是从北周起一代代人栽树的结果。
zhouhaiyang 发表于 2010-4-13 00:45
楼主
1.你已经有些疯魔的征兆了。
研究讲究客观,最忌讳的就是入戏,比如阎崇年,研究来研究去把自己当满清贵族了。
你看多了也有了代入的感觉吧?
2.国外资料一说,只能说韩国人太厚太黑了,是个骡子都翻译成英文当马遛,久而久之占据了一定的话语权。
看热闹的 发表于 2010-4-16 19:43
1、这场战争是皇帝想打,任何人都不支持,隋炀帝和唐太宗,都是他们自己坚持要打,大臣都是反对。古代是家天下,只有皇帝威严,“责任”好像是现代人的表述方式。
要说地缘政治的原因,是避免高丽占领新罗,做大。高丽当时的地位还远远达不到威胁唐朝的地位
唐朝的威胁之前是突厥,后面是吐蕃。
2、没有泉盖苏文儿总领国政,自称莫离支的头衔,架空王室,王室衰微,
就不会发生他一死,他的儿子就争权夺利,搞到全国上下离心,高丽不会亡的那么快。
看热闹的 发表于 2010-4-16 19:43

641年 唐太宗对大臣说:高丽在汉武帝时是中国的一部分。从水路和陆路进攻,它将再被征服。
人就是江湖 发表于 2010-4-16 20:09
这个,是不是有点“一切原因,都归咎于丘处机路过了牛家村”?:D
布衣鲜卑 发表于 2010-4-13 09:20
唐朝在高句丽灭亡之后,不到十年就被赶出了朝鲜半岛,不到三十年就被赶回了辽河西岸,而且再也没有回来过,好一个赫赫大唐。
看热闹的 发表于 2010-4-16 20:32

没办法,因为他的独裁,导致高丽王室变成虚设,他死后,宝藏王同样不能有效控制国家。
所以他儿子争权纠纷,他儿子渊男生卖国,投靠唐朝,高丽混乱是他家族的直接责任。
另说:儿子的责任其实也是父亲之过错。
古代是宗藩体系,只要高丽按”事大主义”原则行事,中原王朝不会输出武力。
他的问题不是他很强,也不是国家很强,即使把小小的新罗吞并,高丽也谈不上能和唐朝比肩,
是因为盖苏文不听话,不听皇帝的话。这在古代是不赦之罪。
帝胄气节是宣统 发表于 2010-4-16 20:44
那是因为唐太宗传位问题上考虑不周全。不然就没有武后。也没有高宗
唐太宗有能力的儿子,被长孙无忌杀掉了。
帝胄气节是宣统 发表于 2010-4-16 20:44
现在美帝正在被赶出伊拉克阿富汗。


都说唐玄宗开始,唐朝从此不振、
在我看来 ,唐朝的悲剧是发生在唐朝从此没有出现“唐太宗二代”。
是从这里就开始“恨”。女人总归振不住国家。
新罗被高丽欺负,也是因为他们接着二代是女王执政。
武则天罪过很大。包括后面的韦皇后也要乱政当二代,安乐公主要当皇太女。
唐朝就恨在女人一大群。太毒辣太厉害。女人杀人可以,镇守国家不行。
唐朝江山乱了七零八落。

都说唐玄宗开始,唐朝从此不振、
在我看来 ,唐朝的悲剧是发生在唐朝从此没有出现“唐太宗二代”。
是从这里就开始“恨”。女人总归振不住国家。
新罗被高丽欺负,也是因为他们接着二代是女王执政。
武则天罪过很大。包括后面的韦皇后也要乱政当二代,安乐公主要当皇太女。
唐朝就恨在女人一大群。太毒辣太厉害。女人杀人可以,镇守国家不行。
唐朝江山乱了七零八落。
不过反过来看
李世民只要他能多活几年,高丽基本上就在李世民这代就荡平了。
李世民在死之前一年,准备发动一场三十万规模的进攻。但没发动起来,第二年他就去世了。
所以即便泉盖苏文不死。假如那场战争发动起来,基本上高丽也就灭掉了。硬碰硬的灭掉。
虽然是假设,但分析之前大大小小的消耗战役,以及最后决定性的大规模粉碎式进攻。是具有合理性的。
当然轮到高宗上台,废后,和老臣斗终获权柄。得病,二圣临朝,等等一系列的内部问题,
从时间上来说灭高丽还无形当中延后了。
回复 15# 看热闹的


    你究竟有多少研究,敢这样大言不馋的批判我,你又究竟看过多少外文资料,敢说这些是韩国人写的,告诉你,我最早看到的反复论及此事的外文书籍是80年代的书,当时和韩国人的宣传屁关系都没有。我走火入魔,恐怕是你以无知为荣吧


11111

11111
雪MM不乱说,老夫就说一说:
1。九十天路程:粮食供应是战争的最主要的限制因素。如果军队以步行为主进入战场,粮食以畜力为主跟进,那么战场越远粮食消耗在路上就越多,负责转运物资的人员与战斗人员的比例就越大。最终在离粮食主产地九十天路程以上的战场上作战就很危险。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法有两个:一。改水上运输;二。全骑兵作战。
2.秦汉版图:秦并六国,一匡天下,废诸侯,设郡县。最东边有辽东郡(辽宁省大部),郡治在襄平(辽阳市)。元封三年(前108),王险城破,卫氏朝鲜灭,汉武帝在其故土上设四郡,时称汉四郡。后来并四郡为两郡:乐浪郡(大体就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之全部),郡治在朝鲜(这是个地名就是王险城现在的平壤);玄菟郡(吉林省大部辽宁省一部),郡治在高句丽(也是个地名在现在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西南)。
未完待续。。。
3.卫氏朝鲜:汉朝初年,燕王卢绾背叛汉朝,失败后逃往匈奴。其部下卫满(燕人)率领1000多名部属,来到了朝鲜半岛,得到朝鲜王箕准的礼遇。此时的朝鲜是箕子朝鲜。箕子就是商纣王的叔父(箕子,微子,比干,想起来了)。公元前195年,卫满亡其国,建立了卫氏朝鲜,传三世,为汉武帝灭。虽然两朝朝鲜的统治者是中国人,此时也有大量的汉人移民,但古朝鲜的主体民族还是半岛上的土著夷人和夫余、沃沮等东夷民族以及东部的古秽人:秽貊。当时朝鲜半岛南部生活的三韩为代表的古韩人是思密达的直系祖先。古朝鲜与现在的朝鲜人只是
地缘上的重叠,无直系血亲,一如匈奴之于蒙古。
未完待续。。。
zhouhaiyang 发表于 2010-4-16 23:09
火气这么大,果然如我所言,入戏了。
把书的详细资料发上来吧,大家分享一下好不好?
另外一个小提示:那个成语是大言不惭,念错别字是很低级的错误,将错别字打出来,那就更低级了。
4.一盘小菜:高句丽是扶余(起源于嫩江流域的古老民族)的一支。南下到汉地,依附于玄菟郡。时人以地为名叫他们高句丽(谁知道他们开始自己叫什么)。王莽乱政的直接受益者是高句丽,因为东汉失去了玄菟郡。可是当时玄菟是苦寒之地,不要说辽东,就是乐浪也不如。所以,这时的高句丽还只是个小角色,他的胜利都是以抢了就跑的方式获得的。治世时,中央无意在苦寒之地用兵,他就劲劲的。乱世时,辽东诸侯一使劲就丫灭他。
公元209年,公孙康大破高句丽军,攻陷高句丽都城国内城(吉林省集安市)。
公元342年,慕容皝大破高句丽军,攻陷高句丽都城丸都城(还是吉林省集安市)。
未完待续。。。
5.修成正果:高句丽于晋朝之后而有乐浪,后燕之后而有辽东。这家伙一下就牛了,从此与中原以辽河为界。人口土地的扩大是小,得到了先进的生产力和政治组织形式是大。当然高句丽这时和思密达还关系不大,是个中国古代的少数民族政权(如后来的辽,金),所以很多细节都是当时中国军队的翻版就不足为奇了。实力强是一,有纵深是二:他迁都平壤,再没有出现一家伙叫人掏了老窝的事。
6.一个难题:对于隋炀帝而言,已经长大成人的高句丽,就无法依靠地方供应和小股兵力来摆平。隋唐时的粮仓在关中,向南用兵可走水陆;西北用兵,轻骑突进打野战。可是打高句丽要攻城,要派大军,要大量转运粮草。难那!修大运河也有打高丽的原因:粮食可以由渭水进黄河,转永济渠至涿郡(是北京)。可高句丽也不傻,他在辽东坚壁清野,固守城池。大军过了辽河就找不到吃的,短期内拿不下平壤,而陷入僵局。高句丽再联合契丹,靺鞨就很容易搞定。唐太宗比于隋炀帝强也就强在撤退有序而已。
未完待续。。。
7.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从海上下手。公元660年,唐高宗派苏定方,联合新罗发动了对百济的攻击。 首都泗纰最终被攻陷,百济亡。而随后百济反扑联合日本反唐。663年唐派刘仁轨,在白江口战斗大破日本援军,百济平。苏定方在百济时,曾经进军平壤,不克,但是从此高句丽要两线作战了。666年,高句丽内乱,在高丽吴三桂的帮助下,两年而平定鸭绿江北,再克平壤城,高句丽遂忘。
完。
看热闹的 发表于 2010-4-16 20:54
貌似美帝从没宣布过“伊拉克和阿富汗自古以来就美国的土地,所以现在要夺回”这种蠢话。
帝胄气节是宣统 发表于 2010-4-17 13:05
“彼高丽者,边夷贱类,不足待以仁义,不可责以常礼。古来以鱼鳖畜之,宜从阔略,若必欲绝其种类,恐兽穷则搏……”
字我是错了,南方人对卷舌,前鼻什么的是很痛苦的

只是我不明白你所谓的入戏是什么意思,这个论坛的人只要看过我以往贴的人都知道我专研的是什么东西,我不明白我的入戏入到了哪里

我说的外国资料,都是来自成型的电子书,而不是什么网络资料,我在正面进攻,甲骑具装一文中就贴出了欧洲cassell出版的书中关于高句丽战争骑兵装备的内容,还望赐教,我入戏在什么地方了
高句丽灭亡时,高句丽族人约有七十万人,迁居中原各地近三十万人,投归新罗的约十万人,投奔靺鞨(渤海)的十万以上,散奔突厥万余人,凡五十多万人。再加上散居辽东等地“遗人”,战争死亡人,总数与高句丽族人数基本一致。其中只有投入新罗、留居半岛今龙兴江以南的约十万余高句丽族人融入半岛民族,而大多数都融入了汉族人中。从这一点看,把高句丽民族作为东北历史上的边疆民族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我贴以上内容,不是替共产党的东北工程摇旗,只是一个历史爱好者的观点。
欢迎朝鲜族同胞来批评指正;也欢迎朝鲜的同志来自主性斗争:更欢迎韩国的思密达来切手指。
高句丽和高丽的关系,就像是金朝和大清的关系一样,前者是后者的一个组成来源,但不是全部。
mp5player 发表于 2010-4-13 08:37

。。。。。。

高句丽的句不是读作“句子的句”而是“勾”

高句丽和高丽的关系,就像是金朝和大清的关系一样,前者是后者的一个组成来源,但不是全部。
帝胄气节是宣统 发表于 2010-4-17 22:30


高句丽和高丽的关系(高氏高丽和王氏高丽),从政权层面上看,关系不大,从人口上看有点关系
高句丽其实政权上和靺鞨关系更紧密哦。你再往下推。
高句丽和高丽的关系,就像是金朝和大清的关系一样,前者是后者的一个组成来源,但不是全部。
帝胄气节是宣统 发表于 2010-4-17 22:30


高句丽和高丽的关系(高氏高丽和王氏高丽),从政权层面上看,关系不大,从人口上看有点关系
高句丽其实政权上和靺鞨关系更紧密哦。你再往下推。
人就是江湖 发表于 2010-4-18 20:19
有什么关系?南北朝至隋唐,各个靺鞨部落曾经依附于平壤政府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