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78家央企将退出房地产业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7:37:15
国资委:78家央企将退出房地产业务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8日15:07  人民网
  人民网讯 3月18日下午,国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央企地产业务的具体情况。国资委表示,除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外,还有78户不以房地产为主业正在加快进行调整重组,在完成企业自有土地开发和已实施项目等阶段性工作后要退出房地产业务。

  2003年国资委成立以来,中央企业房地产业务进行了大幅度调整重组,先后确认和公布了16家以房地产作为主业的中央企业,三级以上房地产子企业户数由原来的728户减少到目前的373户,集中度明显提高。

  据初步统计,2009年,中央企业房地产业务销售收入为2209亿元,约占全国商品房销售收入的5%;房屋销售面积为2807万平方米,约占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的3%。

  国资委确认和公布的以“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为主业的中央企业有16家。据初步统计,2009年,这16家中央企业房地产板块的资产总额为5616亿元,占全部中央企业房地产板块资产总额的85%;销售收入为1899亿元,占全部中央企业房地产业务销售收入的86%;净利润为188亿元,占全部中央企业房地产业务净利润的94%。这些数据表明,中央企业的房地产业务主要集中在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企业。

  除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外,还有78户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开展了房地产业务,按照国资委要求,这些企业正在加快进行调整重组,在完成企业自有土地开发和已实施项目等阶段性工作后要退出房地产业务。2008年,这些企业所属三级以上房地产子企业共227户,约占中央企业全部三级以上房地产企业数量的60%,但销售收入只占到15%,利润只占7%。

  国资委表示,中央房地产企业在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承担国家保障性住房和安居工程建设任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高喊房价和央企无关的过来看看国资委:78家央企将退出房地产业务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8日15:07  人民网
  人民网讯 3月18日下午,国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央企地产业务的具体情况。国资委表示,除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外,还有78户不以房地产为主业正在加快进行调整重组,在完成企业自有土地开发和已实施项目等阶段性工作后要退出房地产业务。

  2003年国资委成立以来,中央企业房地产业务进行了大幅度调整重组,先后确认和公布了16家以房地产作为主业的中央企业,三级以上房地产子企业户数由原来的728户减少到目前的373户,集中度明显提高。

  据初步统计,2009年,中央企业房地产业务销售收入为2209亿元,约占全国商品房销售收入的5%;房屋销售面积为2807万平方米,约占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的3%。

  国资委确认和公布的以“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为主业的中央企业有16家。据初步统计,2009年,这16家中央企业房地产板块的资产总额为5616亿元,占全部中央企业房地产板块资产总额的85%;销售收入为1899亿元,占全部中央企业房地产业务销售收入的86%;净利润为188亿元,占全部中央企业房地产业务净利润的94%。这些数据表明,中央企业的房地产业务主要集中在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企业。

  除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外,还有78户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开展了房地产业务,按照国资委要求,这些企业正在加快进行调整重组,在完成企业自有土地开发和已实施项目等阶段性工作后要退出房地产业务。2008年,这些企业所属三级以上房地产子企业共227户,约占中央企业全部三级以上房地产企业数量的60%,但销售收入只占到15%,利润只占7%。

  国资委表示,中央房地产企业在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承担国家保障性住房和安居工程建设任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高喊房价和央企无关的过来看看
多家央企获1350亿元银行授信额度 拿地不差钱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8日 03:43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肖 波

  本报讯 最近一周,市场频频传来中央企业获得商业银行巨量信贷额度的消息。据不完全统计,一周以来,多家中央企业已获1350亿元银行授信额度。对于银行大量信贷流向央企的现象,业内不无质疑之声,认为地王频现与此紧密相关。

  记者昨日获悉,中国中铁(5.74,0.01,0.17%)3月10日与中国农业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农业银行承诺在未来三年内向中国中铁提供总额为1100亿元的意向性融资额度,用于支持中国中铁在建筑工程总承包、资源开发、装备制造及房地产开发等业务板块的发展。

  这是今年以来中央企业获得的最大一笔银行授信额度。之后,中国农业银行在12日与葛洲坝(13.33,-0.03,-0.22%)集团全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农行正式向葛洲坝集团授信200亿元。

  3月15日,中材集团与广东发展银行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广发银行将为中材集团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和50亿元的授信额度,以支持中材集团做大做强,尤其在低碳经济、节能减排、清洁能源等领域的战略部署和快速稳健发展。

  与商业银行相比,政策性银行亦不干落后。3月8日,中国建筑(4.26,-0.01,-0.23%)材料集团与中国进出口银行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中国进出口银行将为中国建材集团及所属企业提供进出口信贷、对外优惠贷款等各类信贷资金支持。

  这是中国进出口银行今年以来第二次向央企伸出信贷“橄榄枝”。今年1月份,中国进出口银行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了500亿元《金融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事实上,银行向央企发放信贷并非始于今年,早在去年,由于刺激经济的需要,银行就向央企发放了大量贷款,仅国家开发银行去年就向115家中央企业发放本外币贷款2613亿元,比2008年增长47.8%。

  对于银行信贷大量投向中央企业,业内颇有议论。多位银行界人士表示,银行把钱贷给中央企业是市场行为,因为央企风险小、信誉好、收益稳定,而中小企业风险大、成本高,效益不如央企。

  部分专家则认为,由于银行将大量信贷放给央企,浪费了资源,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信贷流向央企使其萌发了投资冲动,在地产行业则表现为“地王”的大量出现。
动辄号称老百姓无病呻吟的500大公子哥们,自己想想什么叫央企
私人老板搞房地产,嘿嘿,不怕房奴的日子更黑暗么?
招商硕果屡变闲置地主 专家忧新一轮闲置高峰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8日 02:48  21世纪经济报道
  地方政府不可迷恋国企

  田新杰

  前车之鉴。

  眼前,香港郑裕彤家族旗下相关企业的上海香港新世界(17.59,0.43,2.51%)花园二期的“丰盛皇朝”,正处于被指长期闲置的漩涡中,项目土地使用权出让于1993年,拖延明显。

  “这些都是当年种下的恶果。与如今市中心大量在港资、少部分外资企业手上的土地总量相比,新世界花园二期仅是冰山一角。”沪上某知名土地运营国企的负责人向本报记者透露,上世纪末直至本世纪初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上海等内地地方政府风行招商引资,尤其是过于盲目迷恋所谓的港企大鳄。当初以极低的价格将大量市中心土地卖给所谓的外商,土地一旦出让,地方政府往往就失去了控制权,不少土地晒了十多年,至今未完成开发。

  这位负责人坦言,这样的教训却并未引起土地出让方——地方政府的足够重视,如今,大量土地集中在国企尤其是央企手上,他担心,一旦市场变化或者相关企业出现变故,很可能出现新一轮的土地闲置高峰。

  这种可能正初露端倪。

  最新消息披露,国资委确定的以地产为主业的央企共有16家,这意味着其他未获批准的央企旗下的房地产业务将面临被调整。但是,去年疯狂拿地的央企、国企远不止这16家,那么,在业务被调整过程中,这些企业拿的土地包括地王的命运,则潜藏了太多变数。

  当初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中过于迷恋港企的大牌、资本,如今又在土地出让中过于迷恋国企“钱袋子”,这两种情况,都不可取。

  昔日招商硕果今成闲置地主

  “从当时的情况看,引入像香港新世界这样的地产大鳄,无疑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一大硕果。”上述这位负责人表示。

  2010年3月10日,ST星美(000892.SZ)刊登延期提交重大资产重组行政许可申请补正材料公告,“重大资产重组的收购方GuilhermeHoldings (Hong Kong) Limited(丰盛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上海鑫以实业有限公司”表示,商务部的审批工作尚未结束,无法获得商务部对相关交易的核准文件,重大资产重组,尚需商务部、证监会的批准,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新世界花园项目二期资产则正是上述资产重组的重头戏。

  相关公开资料显示,1993年10月5日,卢湾区人民政府批准新世界发展(中国)、上海市卢湾区住宅建筑工程公司和999南方(美国)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上海局一房地产有限公司,局一房产从1993年8月起开发香港新世界花园一期,耗时8年多,才终于在2001年11月全部竣工。

  但二期土地开发却在有关公司繁杂的股权腾挪中一拖再拖。局一房产的控股方新世界发展(中国)逐步将局一房产全资控股,并扩大注册资本,随后又将其以7.65亿元的价格转让给了新世界房产,后者又于2009年7月将其转让给了“丰盛控股”。丰盛控股控制人则是香港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主席郑裕彤的女婿杜惠恺。

  但丰盛控股介入ST星美重组,欲借壳上市迟迟未能成行。而十多年未能开发完成的土地,现在看来似乎沦为资本玩家的上市筹码,开发进度很难不受影响。

  本报记者从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官方网站查询获悉,新世界花园的项目公司上海局一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奇怪的是,这个注册于1993年10月5日的企业,在开发投资、年检、信用记录、预售等关键登记信息中,至今空白,更不见相关新世界花园项目的开发投资信息,而其资质等级有效期限将在今年年底结束。

  “当年的招商引资中,很多港商在上海市中心获得大量土地,且普遍通过批租的方式获得。”上述上海土地运营国企负责人坦言,正是这种低成本的获取方式,让这些已经习惯于“时间换空间”的地产大鳄,从一开始,就打定了“囤地”的主意。

  另一角度看,当年的招商引资,地方政府看中了港企的品牌和所谓资金实力,寄希望引入这样的企业,能够带动整个区域开发和区域价值升级。这种有求于人的初衷,当出现土地开发一再拖延直至长期闲置时,地方政府难于处置或者干脆疏于处置。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开发商人士则表示,“这样的情况太多了。你可以看到,市中心一些绝版地段,这几年随着房价飙涨,陆续有价格少则5万/平方米多则10万/平方米的项目面世,但这些土地都不是近几年出让的,很多土地是近则本世纪初,远则上世纪流出去的。”

  这早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问题是,似乎这样的土地,至今没有哪一块被地方政府确认为闲置并受处罚或者收回。

  出让方担忧闲置再生

  “住房用地问题,关键是管理要跟上,计划配置出来的城市住宅用地,要及时开发、建房、卖房,不能让卖出的土地闲而不用、倒地赚钱,搞投机生意,要让土地活起来,平衡房屋市场供求矛盾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在给本报记者的采访邮件中回复道。

  国土资源部日前公布的去年年底曝光并督促地方政府处理的18幅闲置土地最终处置情况中,上海两家公司被点名,涉及的两幅土地分别位于上海金山及闵行,均被督促开工,此外并无其他处罚措施。

  业内人士注意到,并没有港资房企在上海的任何一个项目被督办。即使在全国,最终也仅有山东威海一幅土地被正式注销登记,旗下项目出现土地闲置的小超人李泽楷和三大央企都顺利过关。

  “对于土地出让方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区域整体运营公司来说,这不是一个好消息。”上述这位国资土地运营企业负责人表示,闲置土地处理一直都是关系复杂,要完全根据相关文件照章办事,实际上很难做到,特别是面对港企、国企央企的时候。“但这对区域整体开发的负面影响非常大,往往会因为一个重点地块面临闲置而影响整个区域的开发。”

  据了解,这位负责人所在的企业,正是目前上海知名区域开发的整体运营公司,近几年也出让了不少土地,后期还将有大量土地入市。

  该负责人指出,现在,有些地方政府在土地出让中,一般都会与重点企业前期沟通,但表现出过于迷恋资金,尤其在去年,为了保证土地成功出让、高价出让,一味追逐资金宽裕的国企特别是央企。

  不可否认,在去年的特殊经济背景下,国企在资本信贷层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体现出超出其他普通房地产企业宽裕许多的购地能力。而国企本身,也选择房地产作为充裕资金落脚点。

  但也正是因为国企的背景,这些企业受政策影响会更加明显,现在有钱拿下地王,并不意味着将来保证有钱开发。而当这些土地开发拖延时,地方政府面对背景复杂的国企、央企,处理的难度或许丝毫不亚于当年招商引资找来的港企。

  更何况,经过此轮土地争夺大战,囤积在国企、央企手上的土地,与当年招商引资的港商获得的土地体量,有过之而无不及。
为什么不让我继续发,还要审核,我发的都是新浪上转过来的公开文章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00318/02487584772.shtml
哈哈..知道啥叫马后炮了吧
京沪高铁20亿元贷款被挪用 过半用于土地开发
2010年03月17日10:46南方网陈小莹我要评论(667) 字号:T|T [导读]《审计移送处理书》披露:上海一公司以京沪高铁名义获贷款20亿,13.2亿用在土地开发等无关项目
  审计署发现京沪高铁巨额贷款资金被挪用案例。

  本报记者独家获得的一份名为《审计移送处理书》的文件,其中披露,上海江桥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桥城投),以京沪高铁名义获取银行贷款20亿元,其中13.2亿元用在了土地开发等无关项目上。

  这件被国家审计署定义为“挪用征地拆迁资金”的20亿元巨款违规事件,已被层层上报。

  虽然有关京沪高铁在上海市境内征地拆迁相关问题已有审计署移送给上海市政府,但截至目前,围绕20亿元挪用的信息一直未向公众披露,在国家审计署2010年第2号《京沪高速铁路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结果》中也未见提及。

  根据本报记者从各方得到的消息,上海市主要领导已对此20亿元的相关报告《审计移送处理书》连续批示三次,并责成市区镇三级纪委和审计办成立专题小组“调查核实”。

  但参与处理此事的上海方面人士告诉记者,江桥城投涉嫌“违规”使用贷款一事,事出有因,但又被认为“情有可原”之处。本报记者调查发现,在4万亿项目加速进行的现实下,由于地方配套资金未能按时拨付,造成地方拆迁等费用存巨大缺口。这一背景颇为耐人寻味。

  最新消息还显示,江桥城投将于4月30日之前归还剩余14.8亿元贷款,更进一步的跟踪审计将于5月开始。

  20亿元巨贷:

  冒用京沪高铁之名?

  最初的审计端倪,始于2009年春夏之交。彼时,京沪高铁在各地的审计陆续启动,其中上海段的京沪高铁主线由审计署深圳特派办审计,动车段由上海特派办审计。

  20亿元贷款正是出现在了京沪高铁的专项账户里。从来源看,20亿元贷款分别来自光大银行嘉定支行(15亿元),华夏银行嘉定支行(5亿元)。

  在性质上,这两笔贷款皆为流动资金贷款,期限分别是1年和2年。贷款主体为江桥城投,没有提供任何抵押物,仅有江桥镇财政提供了“担保函”,属于授信类贷款。

  “我们当时觉得京沪高铁是个好项目,也核实了江桥镇参与京沪高铁拆迁是否真实。但对于京沪高铁的‘专款专用’没能准确理解。”光大银行嘉定支行行长对本报记者说。

  审计相关人员正是从20亿元进入此账户开始,追踪发现了此后的“挪用”现象。

  在贷款下发之后,其中13.2亿元拨付到江桥镇红光村等11个村委会账户,用于拆迁费用。但此后的资金流向没有按照这条既定的轨道进行,被立刻转入了江桥城投和上海江桥资产经营公司(此两个公司为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名下。

  审计署的相关文件显示,这些资金被“挪用”于四个方面,分别是江桥万达项目土地开发资金2.344337亿元,水产品养殖场安置基地动迁款2.1070亿元,慧创商务中心及市政配套项目工程款4271万元,出借给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亿元用于竞买江桥万达项目土地使用权。

  “我们当时确实面临较大的付款压力,借用京沪高铁名义是经过了镇政府班子的集体讨论决定,属于镇里使用资金‘打统账’。”江桥城投负责人解释说。

  相关银行行长向本报记者透露,银行已经对于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比较谨慎,授信十数亿元属于非常少见,与其借用“京沪高铁”的名义有关,“一般项目的贷款最多也就2-3亿”。

  但地方的“相机”选择,看似合理却可能触犯了相关规定和有关法律。《审计移送处理书》明确表示,“上述做法不符合《贷款通则》和《土地管理法》相关规定。”

  重大项目进村:地方融资平台之惑

  京沪高铁账号本有严格规制。根据京沪高铁建设协议,上海境内动拆迁费用均由上海方面的出资主体申铁集团通过市区镇三级专项账户下发,除此之外不允许任何资金进出专户。

  但由于京沪高铁的建设时间又从5年压缩到了3年。而正式确定京沪高铁在市区三级的包干协议未下发之前,来自申通的动拆迁资金下发总是晚于拆迁进度,需要乡镇财力垫付部分资金。

  这即所谓江桥城投面临的融资困境,与其他大项目进村的乡镇政府投资平台一样,普遍遇到了类似困境。

  对于江桥来说,其所面临的远不止京沪高铁一家。处于上海北部城郊结合部的江桥镇,是京沪高铁项目上海段的主要动迁城镇,还横贯了沪宁城际、沪杭客运专线多个重大基建项目。

  从2007年开始,巨大的拆迁发展压力,使得江桥镇政府的融资平台江桥城投的融资规模迅速翻番。

  江桥城投的负责人表示,2008年8月其有数笔融资即将到期,但并无更新的项目可以继续融资,资金周转困难。当时江桥镇面临着支付大约总额为20亿元的两个动迁小区拖欠的建设费,另有大连万达等地块大约5亿元左右的净地动迁费用,以及全镇人口的镇保费用等。其中有数项已经达到了必须支付的时间点。

  在上述种种融资压力之下,江桥城投的融资压力已经从2006年的8亿,迅速蹿升到目前的20亿元。

  在这个财政状况之下,抓住“京沪高铁”的名义贷款,成为“铤而走险”的“救命稻草”。对审计署定义为“挪用”巨款的性质,江桥城投负责人表示,“我们出于融资压力,确实使用了京沪高铁的名义去贷款,但没有挪用京沪高铁的专项资金”。

  作为动拆迁第一线的基层政府,江桥镇的困难似乎得到了上级政府的理解。在今年2月11日由上海市建交委和嘉定区联合下发的《关于江桥镇京沪高铁动迁配套房建设的调查报告》中,提及江桥镇承担了京沪高铁嘉定段的主要任务,动迁土地共约4000亩,动迁总量占全区动迁量的85%以上。

  该文件因此解释了江桥镇“迫于动迁配套压力”,采取了土地未批先用的做法。但并未提及20亿元“挪用”一事。

  一位参与相关审计的人员则匿名表示,“按照常规,我们会出具处理意见书,但是我们仅仅是审计移送,没有出具具体意见。”其表示,这样的处理方式也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对江桥城投做法的“网开一面”。

  2009年10月,上海市纪委针对此事成立了专门的调查组,1月25日,上海市政府召开了专题会议,确定提前归还所有贷款。(21世纪经济报道)
飘风流云 发表于 2010-3-18 18:12
球员踢不好球,应该让裁判踢球!
挣钱的都留下了,真服了。
都是骗人的,这政策早都有,就是没人理,废纸一张。

退一步讲,就算别的把房地产分公司都拆分重组到那16家去了,那只能让那16家更强大,底气更足罢了。

我怎么越来越不喜欢李荣融?
2009年,中央企业房地产业务销售收入为2209亿元,约占全国商品房销售收入的5%;房屋销售面积为2807万平方米,约占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的3%
---
占的不多
连这么个统计数据障眼法都看不出来,央企房产集中在京沪穗,和全国加上2500多个县来比 比例,怎么不单独提列占北京多少,占上海多少,占广州多少呢。更不要说所谓的央企内部所谓的解危解困房不再商品房统计之列,但是其中很大部分可以出租呢,举个列子紫竹桥车道沟的北方地产大厦就是解危解困房,你自己去看看有多豪华,玲珑花园,圆明园边上的别墅是航天的解围解困房,由华航置业开发。
凤百羽 发表于 2010-3-18 18:36

央企个体也谈不上裁判员。

另外,钱流到央企和流到房地产大老板,这对普通小老百姓的区别是什么?有没人能给个大概的数学分析。
市场经济吗,有钱谁不想赚,很正常。
前面早就分析过了,央企资金成本低,所以可以无底线拿地,不理智招拍挂,帝王就是这么出来的
央企的背后是中央财政担保,民企和普通房企是实物资产担保,用钱的成本和数量根本不能同日而语。
而大型央企享受特殊政策,一般都内设财务公司,这就是银行,用来沉淀的钱是自94年来一直没有分红的资本公积和国家项目的项目经费。
这样的资金成本接近0 。
就在这样的特殊照顾下,世纪初银行上市的时候仍然要通过资产处理公司核销了央企数万亿的呆账和坏账。
步兵退出阵地,说明要火炮覆盖了
别作梦了,食髓知味,根本扯不出来 ,温大人不过恼羞成怒,做个姿态而已
潇声客 发表于 2010-3-18 19:39
不是钱流到央企不好,而是央企名不正。如果作为国企能真正用国家投资为人民赚钱,那也无可厚非。私人公司至少在名义上是用自己的钱自负盈亏。
凤百羽 发表于 2010-3-18 20:00

那央企有没有办法名正?
私企也未必就是自己负责。比如美国这次银行救济,都是纳税人的钱。那几年美国金融业何等风光,一个个赚的流油。这次完蛋了换国家出钱,而且高层还拿救济的钱大发奖金。

不过我真正在意的是。钱流向国企和富豪大老板,对普通小老百姓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哪种对小老百姓有利。
现在很多文章都拿民做招牌。实际上此“民”非彼“民”,文章里的“民”说准确了其实是富豪大老板。比如一些领域的所谓国进民退。很多其实就是富豪退,干小老百姓什么事。
你只看到美国救市出钱了,没看到现在开始还钱了,而且按照比较高的利息还的。

与其说民做招牌,不如说有人总拿国做招牌,国家企业开发的房子,为什么销售要代理给私人企业,为什么国家给科研机关改善办公条件的解困房要被用来出租,比如海淀南路的航天长城大厦等等,租金如何分配的,为什么有内部租价和市场租价之说,为什么客户不能直接和航天的机关签合同,而要通过形形色色的代理。

国家投资央企,为什么16年未见一毛钱分红,反倒年年拨款,事业费,用地是划拨,连土地使用税都免征。
如此优厚,还要亏损,还要银行核销,全世界患有这样的好事吗
歼击机07 发表于 2010-3-18 19:44

这观点很有新意。但愿炮火来得猛烈些!
潇声客 发表于 2010-3-18 20:12

既然对老百姓都不利,那么不妨两个一起骂!
凤百羽 发表于 2010-3-18 20:21

骂既不能来钱,也不能解决问题。
真想维护自己的利益,就需要搞清楚怎样才符合自己的利益。
潇声客 发表于 2010-3-18 20:27

前狼后虎,我们要怎么走才符合自己的利益呢?
hillsboro1 发表于 2010-3-18 20:18

你说这些都废话。
需要有些起码的数字,搞清楚资金流。一大笔钱流到王石还是哪个钱包里,和流到国企账户里,对小老百姓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弄清楚你能怎么样,你能怎么维权,审计署每年报告都有国企房产出事的,如体育总局龙潭湖项目等等,又哪能如何
潇声客 发表于 2010-3-18 20:30
那你说区别在哪里?
刚发帖子的被网管删了,你自己搜索网通和电盈北京地产项目,其他如上海不夜城的帖子和数据都差不多删光了
他觉得没区别,所以央企退不退出没关系,是吧?
凤百羽 发表于 2010-3-18 20:34

我不知道,所以才要问。
回复 31# yinan125

如果你说的是我。我不是说没关系。而是指出很多领域根本不是小老百姓能碰的,那所谓的“民”不是普通的民,是大资本家阶层。我问的是这当中的关系,对于小老百姓的具体区别是什么。
zf和大资本家都有人为其发言写文章。那有人写文章专门从小老百姓角度阐明的吗。
咳咳。。。。作为央企房地产员工。。。我所知道的是公司确实在准备脱钩在搞上市了

楼价不会降的,当然是指商品房。央企在两会后的动手谁都明白吧

作为买不起房的老百姓,真正需要盼望的是公屋。即使发达如香港,50%以上的人都是住公屋的。而中国一线城市,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等占楼市恐怕九牛一毛,当然不可能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
潇声客 发表于 2010-3-18 20:48
我20楼不是说了么?
房价之所以这么高,来个熟悉的词语就是国企在房地产市场已经啥也不算了。
当年陈云在上海的那招其实一样适用
回复 33# 潇声客
你说"很多领域根本不是小老百姓能碰的",这个我显然同意.至于央企是不是应该退出房地产行业,我的一个基本理解就是:"央企因为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导致大部分央企在房地产市场中胆大妄为,追求暴利,是推高我国各大城市本就不低的房价的重要因素之一."你觉得这个理解不对随便你反驳.
回复 35# 凤百羽

你说的那个区别。我不是那么在意。我上面也说了,我真正在意的是哪种符合我自己的利益。
回复 37# yinan125
你这个不过是自己臆测的一个结论罢了。没有理论,没有证据,没有数学模型,没有具体的论证过程。
不过我对这东西没有研究也没兴趣。所以也没什么驳不驳的。
你真牛逼,那你还在这个帖子里干嘛呢?打酱油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