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石油调查:越南已开采30年狂赚250亿美元 中国50年未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7:15:13


http://www.china5e.com/show.php?contentid=81814

“大庆油田拯救了一个中国”的时代(指当时的石油出口换汇),渐渐成为了历史。在中国的能源版图上,烟波浩淼的南海石油开发逐渐走进决策层的视野。

2005年12月初,中海油先后与美国、加拿大等3家外资公司签订了南海(又称南中国海)深水海域的勘探开发合同,意味着南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有了一个质的变化。

“第二波斯湾”

从陆地到海洋的能源战略被更多的官员和学者提及,而在向海洋战略转向的思维中,素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的南中国海则被赋予了中国能源未来的希望之地——被列为国家十大油气战略选区之一。

南海的油气资源有多少?目前数据显示,南海有含油气构造200多个,油气田180个。仅在曾母盆地、沙巴盆地、万安盆地的石油总储量就将近200亿吨,是世界上尚待开发的大型油藏之一,其中一半以上的储量分布在应划归中国管辖的海域。

国土资源部初步统计,整个南海的石油地质储量大致在230亿至300亿吨之间,约占中国总资源总量的1/3。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大伟说,争取在海域油气勘探上有新突破,是破解我国石油困局的一把钥匙。

目前,国土资源部等有关部门已经在南海南部的14个主要盆地进行了油气资源评价。 中海油副总工程师曾恒一院士认为,南海油气资源可开发价值超过20万亿元人民币。

南海之于中国,其油气资源因素的影响仅为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战略位置。

南沙群岛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咽喉,扼守两洋海运要冲,是多条国际海运线和航空线路的必经之地,也是扼守马六甲海峡的关键所在。

从新加坡到香港,从广东至马尼拉,甚至从东亚到西亚,非洲到欧洲,南海都是选择航行的重要通道。包括石油在内的中国进出口贸易,其中80%都是通过南海海域进出。

从经济和国家安全的角度上去衡量南海油气资源开发对于中国的影响,也就不难理解南海在中国能源战略中所处的重要位置,更可以理解中国下一步能源开发的重点放在南海的原因。

50年未产一桶油及其背后

不过,既然南海南部海域油气资源储量丰富,为何至今没有大量产出呢?这是一个很难回答但又必须直面的问题。

1957年,南海莺歌海面那些燃烧的气苗在带给人们无限惊愕的同时,也启动了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未来。当整个南海海域的勘探处于起步之际,1965年,受越南战争影响,中国海洋石油工业重心由南海转到北方渤海海域。

直到1973年初,美、越签订《巴黎协定》结束越南战争,南海海域恢复平静之后,中国燃料工业部才再一次成立了南海石油勘探筹备处,恢复南海石油勘探。此后几年,由于国内又出现其它原因,南海海域的石油勘探开发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1982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组建,标志着新一轮南海油气勘探开发的启动。当时,启动南海油气勘探开发面临两大难题:技术和资金。

“南海是世界油气资源富集地区之一”、“第二个波斯湾”等充满吸引力的语言在不同场合被提及。当时,世界上老牌石油勘探开发商如雪佛龙、BP、阿莫科、壳牌、菲利浦斯、阿吉普、德士古等和一些中小石油商都相继被吸引到南海。

考虑到开采成本风险,外资石油商与中海油都确定在浅海区域(200米以下为浅海,200米以上水深则为深海)合作,这比较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通过“市场换技术”的合作方式,中海油获得油气田51%的权益同时还可以得到一些技术。

但是,这些老牌的石油商并不因为“第二波斯湾”所描绘的前景拿股东的钱去豪赌,当勘探发现的油气田储量达不到1亿吨时,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放弃:在1985年前后,第一批来到南海的顶级石油商相继离开。

此后,到1986年中海油在南海的第一个油田平台才开始搭建。又过了3年,南海的第一个油田建成投产。从1996年至今,中海油深圳分公司(以南海海域东经113°10′为界)的油产量已经连续10年突破1000万立方。中海油一人士称,中海油人均劳动生产率接近200万元/年,其效率比超过国内其他两大石油公司,2004年的净利润达到161.9亿元。不过,以目前来看,在南海海域的勘探开发,中海油基本上集中在浅海的北部湾海域和珠江口海域,既然资金充裕,中海油为何不向南海南部海域推进?

2001年2月,中海油在香港和纽约两地成功上市,意味着要为所有股东负责向公众透明。

而海上石油开采则是一个“高风险”、“高技术”、“高投入”的产业,据测算,每钻井一米耗资约1万元人民币,而海上钢结构平台每平方米造价就高达两万美元,如此算来,建设一个中型的海上油田投资将在3亿到6亿美元之间,而一个大型油田总投资将高达20至30亿美元。

凡此种种,在开发之前,一个中小油田前期勘探的费用将达到2000万美元。因之,避免打“干井”是中海油在推进南海石油勘探开发上必须考虑到的因素。

应该说,近几年油价上涨,在桶油开发成本基本未变的情况下,对南海油气本该进行更多的勘探,但现实恰好相反,中海油公司一人士坦陈:目前对南海的油气勘探确实处在第一轮勘探发现高潮之后的一个低潮阶段。

http://www.china5e.com/show.php?contentid=81814

“大庆油田拯救了一个中国”的时代(指当时的石油出口换汇),渐渐成为了历史。在中国的能源版图上,烟波浩淼的南海石油开发逐渐走进决策层的视野。

2005年12月初,中海油先后与美国、加拿大等3家外资公司签订了南海(又称南中国海)深水海域的勘探开发合同,意味着南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有了一个质的变化。

“第二波斯湾”

从陆地到海洋的能源战略被更多的官员和学者提及,而在向海洋战略转向的思维中,素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的南中国海则被赋予了中国能源未来的希望之地——被列为国家十大油气战略选区之一。

南海的油气资源有多少?目前数据显示,南海有含油气构造200多个,油气田180个。仅在曾母盆地、沙巴盆地、万安盆地的石油总储量就将近200亿吨,是世界上尚待开发的大型油藏之一,其中一半以上的储量分布在应划归中国管辖的海域。

国土资源部初步统计,整个南海的石油地质储量大致在230亿至300亿吨之间,约占中国总资源总量的1/3。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大伟说,争取在海域油气勘探上有新突破,是破解我国石油困局的一把钥匙。

目前,国土资源部等有关部门已经在南海南部的14个主要盆地进行了油气资源评价。 中海油副总工程师曾恒一院士认为,南海油气资源可开发价值超过20万亿元人民币。

南海之于中国,其油气资源因素的影响仅为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战略位置。

南沙群岛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咽喉,扼守两洋海运要冲,是多条国际海运线和航空线路的必经之地,也是扼守马六甲海峡的关键所在。

从新加坡到香港,从广东至马尼拉,甚至从东亚到西亚,非洲到欧洲,南海都是选择航行的重要通道。包括石油在内的中国进出口贸易,其中80%都是通过南海海域进出。

从经济和国家安全的角度上去衡量南海油气资源开发对于中国的影响,也就不难理解南海在中国能源战略中所处的重要位置,更可以理解中国下一步能源开发的重点放在南海的原因。

50年未产一桶油及其背后

不过,既然南海南部海域油气资源储量丰富,为何至今没有大量产出呢?这是一个很难回答但又必须直面的问题。

1957年,南海莺歌海面那些燃烧的气苗在带给人们无限惊愕的同时,也启动了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未来。当整个南海海域的勘探处于起步之际,1965年,受越南战争影响,中国海洋石油工业重心由南海转到北方渤海海域。

直到1973年初,美、越签订《巴黎协定》结束越南战争,南海海域恢复平静之后,中国燃料工业部才再一次成立了南海石油勘探筹备处,恢复南海石油勘探。此后几年,由于国内又出现其它原因,南海海域的石油勘探开发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1982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组建,标志着新一轮南海油气勘探开发的启动。当时,启动南海油气勘探开发面临两大难题:技术和资金。

“南海是世界油气资源富集地区之一”、“第二个波斯湾”等充满吸引力的语言在不同场合被提及。当时,世界上老牌石油勘探开发商如雪佛龙、BP、阿莫科、壳牌、菲利浦斯、阿吉普、德士古等和一些中小石油商都相继被吸引到南海。

考虑到开采成本风险,外资石油商与中海油都确定在浅海区域(200米以下为浅海,200米以上水深则为深海)合作,这比较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通过“市场换技术”的合作方式,中海油获得油气田51%的权益同时还可以得到一些技术。

但是,这些老牌的石油商并不因为“第二波斯湾”所描绘的前景拿股东的钱去豪赌,当勘探发现的油气田储量达不到1亿吨时,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放弃:在1985年前后,第一批来到南海的顶级石油商相继离开。

此后,到1986年中海油在南海的第一个油田平台才开始搭建。又过了3年,南海的第一个油田建成投产。从1996年至今,中海油深圳分公司(以南海海域东经113°10′为界)的油产量已经连续10年突破1000万立方。中海油一人士称,中海油人均劳动生产率接近200万元/年,其效率比超过国内其他两大石油公司,2004年的净利润达到161.9亿元。不过,以目前来看,在南海海域的勘探开发,中海油基本上集中在浅海的北部湾海域和珠江口海域,既然资金充裕,中海油为何不向南海南部海域推进?

2001年2月,中海油在香港和纽约两地成功上市,意味着要为所有股东负责向公众透明。

而海上石油开采则是一个“高风险”、“高技术”、“高投入”的产业,据测算,每钻井一米耗资约1万元人民币,而海上钢结构平台每平方米造价就高达两万美元,如此算来,建设一个中型的海上油田投资将在3亿到6亿美元之间,而一个大型油田总投资将高达20至30亿美元。

凡此种种,在开发之前,一个中小油田前期勘探的费用将达到2000万美元。因之,避免打“干井”是中海油在推进南海石油勘探开发上必须考虑到的因素。

应该说,近几年油价上涨,在桶油开发成本基本未变的情况下,对南海油气本该进行更多的勘探,但现实恰好相反,中海油公司一人士坦陈:目前对南海的油气勘探确实处在第一轮勘探发现高潮之后的一个低潮阶段。
中石油探进头来

2004年7月,国土资源部向中石油股份公司发放了南海海域勘探许可证,允许勘探和开采18个位于南海南部海域的深海区块,包括南沙群岛地区的区块。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一研究员透露,中石油公司获得的矿权面积大约在10万平方公里。而此前按规定,中石油仅限于陆地上及5米以下的浅水区开采。其余则是中海油一统天下。

中石油“下海”后,鲶鱼效应出现。2005年,中海油总公司调整了南海战略。据该公司人士透露,未来5年,南海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建设投资以及利用外资的规模都将大大超过前5年,将向深海推进,为下一步开发南部海域作准备。

2005年12月初,中海油先后与美国丹文能源公司、科麦奇公司以及加拿大赫斯基能源公司签署了珠江口海域不同区块的深水油气开发协议。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说,这是改变南海石油开采长期存在的“重北轻南”现象的一个步骤。

中石油“下海”,中海油虽然感到了压力但并不担心。而支撑中海油底气的有三大因素不可忽略。

首先,在南海海域,只要没有“争议”、油气资源丰富并相对容易勘探开发的区块已经被中海油买下。

其次,深海开采技术问题。在海洋浸淫了20多年的中海油,通过自营和合作的方式,也仅仅掌握了部分技术。目前我国深海油气开发仅在300米水深之内,而国外已达到3000多米。

中海油拥有的海上油气专营权也是中石油无法绕过的槛,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规定,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统一由中海油负责,并享有合作海区内进行石油勘探、开发、生产和销售的专营权。

以上诸多因素决定,中石油在南海的石油勘探开发,只能自己勘探、开发,如果想借鉴中海油通过出让49%的权益模式来实现技术上的突破,在海上专营权没有打破之前,此举显然行不通。

在这种情况下,要么国家出面协调或者修订《条例》打破海上专营权,为中石油在南海钻探开发创造条件。很显然,这会招致中海油的阻力并极力反对。于是只剩下两种方式供中石油选择,雇请专家团或者自己进行深海勘探技术的探索和创新。

20多年来,中海油与外国石油公司合作取得了在近海石油勘探和开发技术的飞跃,但由于深水勘探领域的限制,其钻井和开采技术还远远没有达到突破。眼下通过中石油“下海”的安排,可以实现深海技术的突破吗?这无疑会给中国的能源战略,能源合作,能源外交等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

事实上,在去年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的叫价上,收购目的除了资产及其储量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优尼科拥有强大的深海开采技术,当时中海油另一个深层次的目的就是借收购,进入深海领域。


HX海洋
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

HX海洋
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
赚了250亿越南还不是那么穷,可见这东西没意思
286曰:韬光养晦、韬光养晦~~~~
一片和谐,和谐,和谐....................
。。。是不是要开始造势了。。
早就无语了!
越南在南海开发的油田,绝大多数在九段线之外。
30年才250亿?   
TG不差这点小钱
我国的原则是:共同开发,和平利用!{:cha:}
TG的策略有时候很让人无语!
沙特30年开采石油狂赚有上万亿了吧,怎么没人说?越南海上石油开采基本在自己沿海,不敢在有争议领海更不敢在中国领海钻井。民族主义要用对地方!
越南没有开采深海石油的技术,中国九段线内基本都是深海,有这个技术的外国企业,在没有得到中方默许时是不会掺合的,因为保护费没交上就投资,弄不好会血本无归的。TG是很流氓的。

越南在自己海区采油,中国也没办法啊,就和中国的春晓让日本不爽,但是也没办法,是一个道理。
土鳖要制造舆论了
看看地图就知道,南海各猴国开采的基本上都是打打擦边球跨界开采,一来不敢太深入刺激土鳖彻底翻脸,二来想深海采油也没那技术。
760126 发表于 2010-3-18 12:55


FF们可不会管这些,他们只负责高喊ZF卖国。
只要嘴上爽了就行,哪有闲心去考证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