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收入分配进入深度调整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10:43:43
担任政府智囊的学者们指出:从深层次对收入分配进行调整是中国政府目前面对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决定“结构调整之年”成败的关键环节。

    春节前后,中国多位领导人频繁在公开场合表态,强调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调整的重要性。2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 锦 涛在谈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时,把“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放在了首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强调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今年全国两会前夕,在新华网上推出的网上调查显示,“收入分配”登上“两会最关心话题”之榜首。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指出,中国当前的收入分配不均主要表现为居民劳动收入在整个要素财富分配中的比重越来越低。对于绝大多数中低收入民众来说,劳动力收入是其最为重要的收入来源,甚至是多数人唯一的财富收入来源。当劳动力在整个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过低时,自然会导致绝大多数居民收入水平十分低下,消费支付能力小。

    资料显示,近十几年来,居民收入占中国的国民总收入比重不断下降,政府、企业比重则不断上升。上世纪90年代初到2005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表明,初次分配中,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由68%降至60%,政府和企业部门分别由16%和16%升至17%和23%。

    此外,再次分配中,中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由69%降至59%,政府与企业分别由19%和12%升至21%和20%。

    央行2008年四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2007年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下降至57.9%。而在美国,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高达70%。

    温家宝27日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表示,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分好,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

    他说:“如果说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是政府的责任,那么,分好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就是政府的良知。”


蓄势待涨的“水电煤气”——公共产品缘何涨价?

    家住湖南邵东县的姜丽华对去年的“气荒”记忆犹新。她给记者算了笔账,从11月份开始,14.5公斤的瓶装民用液化石油气价格就一直往上涨,每罐从80元、90元到110元,最后涨到130元都“断供”。

    如果说去年底南方诸省的“气荒”还带有季节性因素,那么新一轮电价调整方案,以及各地不断召开的提高水价、气价的听证会,则释放出一种明确的信号:水、电、气等公共产品特别是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上调是大势所趋。

    “适当提价能有效避免浪费,也有利于节能减排,定价市场化是必然趋势。”全国政协委员蔡继明认为,长期以来资源价格过低的现实,鼓励了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既要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又要保证百姓日常生活,还要考虑收入分配上的合理性,这项改革考验政府智慧。”

    蔡继明委员建议,政府应采取差别定价的政策,兼顾效率和公平。

    “逢听必涨”的听证制度——价格究竟由谁定?

    “每次涨价之前都要开一个听证会。”在被问到对物价制度的了解时,北京一家国企的员工田娜这样回答。

    在一些百姓心中,一些地方的听证会变成了“涨价会”。价格究竟应该由谁决定?究竟哪些事项应该听证?听证代表如何产生?听证意见如何形成?有什么作用?这些内容对于许多普通百姓而言,还显得比较模糊。

    全国人大代表胡小燕表示,任何水、电、气等民生事业的价格调整,都应该广泛征集民意。政府应当尽力保持物价的稳定,在进行价格听证的时候,基层民意代表的比重应该更大一些。

    全国政协委员陈世强建议,对于公共事业的价格形成,不能由单一政府部门或少数企业说了算。从长远看,还应当放开垄断行业竞争,鼓励民营企业进入,通过竞争降低生产成本。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 ... ontent_13083120.htm担任政府智囊的学者们指出:从深层次对收入分配进行调整是中国政府目前面对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决定“结构调整之年”成败的关键环节。

    春节前后,中国多位领导人频繁在公开场合表态,强调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调整的重要性。2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 锦 涛在谈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时,把“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放在了首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强调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今年全国两会前夕,在新华网上推出的网上调查显示,“收入分配”登上“两会最关心话题”之榜首。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指出,中国当前的收入分配不均主要表现为居民劳动收入在整个要素财富分配中的比重越来越低。对于绝大多数中低收入民众来说,劳动力收入是其最为重要的收入来源,甚至是多数人唯一的财富收入来源。当劳动力在整个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过低时,自然会导致绝大多数居民收入水平十分低下,消费支付能力小。

    资料显示,近十几年来,居民收入占中国的国民总收入比重不断下降,政府、企业比重则不断上升。上世纪90年代初到2005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表明,初次分配中,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由68%降至60%,政府和企业部门分别由16%和16%升至17%和23%。

    此外,再次分配中,中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由69%降至59%,政府与企业分别由19%和12%升至21%和20%。

    央行2008年四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2007年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下降至57.9%。而在美国,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高达70%。

    温家宝27日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表示,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分好,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

    他说:“如果说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是政府的责任,那么,分好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就是政府的良知。”


蓄势待涨的“水电煤气”——公共产品缘何涨价?

    家住湖南邵东县的姜丽华对去年的“气荒”记忆犹新。她给记者算了笔账,从11月份开始,14.5公斤的瓶装民用液化石油气价格就一直往上涨,每罐从80元、90元到110元,最后涨到130元都“断供”。

    如果说去年底南方诸省的“气荒”还带有季节性因素,那么新一轮电价调整方案,以及各地不断召开的提高水价、气价的听证会,则释放出一种明确的信号:水、电、气等公共产品特别是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上调是大势所趋。

    “适当提价能有效避免浪费,也有利于节能减排,定价市场化是必然趋势。”全国政协委员蔡继明认为,长期以来资源价格过低的现实,鼓励了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既要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又要保证百姓日常生活,还要考虑收入分配上的合理性,这项改革考验政府智慧。”

    蔡继明委员建议,政府应采取差别定价的政策,兼顾效率和公平。

    “逢听必涨”的听证制度——价格究竟由谁定?

    “每次涨价之前都要开一个听证会。”在被问到对物价制度的了解时,北京一家国企的员工田娜这样回答。

    在一些百姓心中,一些地方的听证会变成了“涨价会”。价格究竟应该由谁决定?究竟哪些事项应该听证?听证代表如何产生?听证意见如何形成?有什么作用?这些内容对于许多普通百姓而言,还显得比较模糊。

    全国人大代表胡小燕表示,任何水、电、气等民生事业的价格调整,都应该广泛征集民意。政府应当尽力保持物价的稳定,在进行价格听证的时候,基层民意代表的比重应该更大一些。

    全国政协委员陈世强建议,对于公共事业的价格形成,不能由单一政府部门或少数企业说了算。从长远看,还应当放开垄断行业竞争,鼓励民营企业进入,通过竞争降低生产成本。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 ... ontent_13083120.htm
例行公事,典型的口慧而实不至~~~
快两会了,该喊喊了:D
{:3_97:}涨涨更健康。。。。{:3_83:}